高中作文网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3 栏目:公文范文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1篇1

【关键词】输电;电力市场;服务

1.引言

在传统的电力工业中,发电,输电,配电采用的是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但是随着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垄断逐渐向竞争的电力市场模式转变,这样就要求发电,输电,配电要在电力系统的调度下协调的运作。同时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要求输电网必须向所有的用户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以便能够更好的支持输电服务并且充分利用输电网络资源。

输电能力的研究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并且一开始称为区域功率交换能力,当时的区域交换功率小,电网的输电容量裕度大,电网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个指标也仅是系统运行人员考察电网目前的输电量与功率极限的距离,但是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进程的发展,电网规模不断的扩大,区域互联带来了巨大的可靠性和经济型效益,互联范围越来越广泛,交换功率也越来越大;再者竞争的环境使每个电力市场的运营者都千方百计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加之受到地理环境,输电走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输电网的建设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那么他们就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输电网络资源传输尽可能多的电力,以降低成本,但是很明显就会增加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过负荷,电压越限等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极大的隐患,因此电网输电能力的研究变得极为迫切;同时输电能力作为一个与系统可靠性紧密相关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系统运行人员的操作,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输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它可以指导市场参与者的各种商业行为。

2.可用输电能力(ATC)概述

定义一:不同输电系统之间或同一输电系统中,通过预定断面功率的增长值。

定义二:物理输电网络输电容量总量扣除已被使用容量,剩余的且可以作为商业用途的传输容量。

根据上述两种及其它定义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定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可以概括可用输电能力为:在原有的基础上,输电网还可以传输的最大传输容量。

运用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我们同样可以表示出可用输电能力:

ATC=TTC-TRM-CBM-ETC

TTC(TotalTransferCapability):最大输电能力,输电网络上可靠传输的最大功率值。

TRM(TransmissionReliabilityMargin):输电可靠性裕度,必要的电网输电能力。

CBM(CapabilityBenefitMargin):容量效益裕度。

ETC(ExistingTransmissionCommitm-ents):现存的输电协议,包括给定条件下所有正常的输电潮流和计划好的发输电计划。

3.分布因子概述

3.1发电转移分布因子(GSF)

发电转移分布因子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当节点的发电功率变化单位功率时,引起相应支路传输功率的变化量。

用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表示当节点I的发电功率变化时,线路JK传输功率的变化量。

3.2支路开断分布因子(LOPF)

支路开断分布因子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假定原来某条支路传输单位功率,当该条线路开断时,引起相应支路传输功率的变化量。

用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表示支路mn原来传输单位功率,当该条线路开断时,引起相应的支路jk上的功率的变化量。

3.3电力传输分布因子(PTDFs)

电力传输分布因子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当假定的源点或者受点功率变化时,对应支路传输功率的变化量。

用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S为电力转送源点集合,该集合各源点发出功率比例系数和保持为1;R为电力接受点集合,该集合各接受点接受功率比例系数的和保持为-1。

3.4直流潮流模型

既然传输分布因子在直流潮流的计算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求解传输分布因子的精确数学表达式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求解该问题,我们先建立直流潮流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我们知道一个典型的从节点J到节点K的支路,那么其上传输的潮流为:

(从J传向K的潮流)

(从K传向J的潮流)

考虑到直流潮流忽略接地支路,并且节点电压恒定不变,其标幺值为单位1,简化上式可以得到:

进而得到下式:

这就是直流潮流的数学表达式,通过该式看到,可以将直流潮流模型的分析归结为一般直流电路的分析,可以把支路的有功流看成电流,节点的相角看成直流电压,恰好符合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因此线性电路的一切原理都可以应用到直流潮流的分析之中,大大简化了计算步骤,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3.5节点方程(节点注入功率和相角的关系)

交流潮流的节点有功功率方程为:

运用P-Q分解法的简化条件,得到用矩阵表示的节点方程:B=P

其中B为节点导纳矩阵(实际上就是纯电纳矩阵),设定系统有N个节点,那么导纳矩阵阶数为N-1阶(因为要设定参考节点),将上式转化为:

XP=

这样每一个节点的相位角都可以用节点注入功率和系统阻抗阵表示出来,联立直流潮流的模型表达式,可以得到支路传输功率和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关系:

(直流潮流模型数学表达式)

(直流潮流节点方程)

其中m(j)为一关联行向量,该向量第J个元素为1,其余的元素都为0.m(k)同样为一关联行向量,该向量第K个元素为1,其余的元素都为0,推到可得:

其中m(j,k)为m(j),m(k)的合并,同样为一关联行向量,该向量的第j各元素为1,第k个元素为-1,其余位置的元素都为0。

最终表达式:

这是推导分布因子的基础,同时也是灵敏度计算的基础。

3.6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得电力传输分布因子推导

在电力系统中,所有节点的注入电流,节点电压和系统的导纳阵存在紧密的关系。根据直流潮流模型的特点:节点电压恒定不变,其标幺值都为1,因此,研究潮流的问题就变成了研究电流的问题,各种分布因子都是潮流与潮流的比值,即都可以转化为电流与电流的比值,具体来说,就是节点注入电流和线路传输电流之间的关系,这便转化为纯电路问题: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必须设定系统的参考节点,假定节点为N的系统,参考节点为节点1,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为N-1阶。最终推到可得:

现在我们要寻找支路的传输电流和节点注入电流之间的关系:

假定支路ij,其上传输的电流为:

则可以得到支路ij上传输电流的变化量: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2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的人类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延伸,它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电子商务引发的法律问题是很多的,如电子合同的成立及生效问题、以电子签名为核心的电子支付(以下简称“电子支付”)的确认问题、交互网络中网民的隐私权(以下简称“网民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及知识产权的网上保护问题。为了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上述问题的法律调整可作为电子商务的立法框架进行研究。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关于数据电文作为合法书面形式的确认、数据电文的到达时间和生效时间、以数据电文订立的合同的成立地等相应规定。这些规定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调整,虽然直接相关的内容仅有四条,但仍可以说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一个里程碑。实际上,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其后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国务院信息办1997年6月3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1996年2月1日颁布)。但这些相关的立法均为行政法规或规章,法律效力等级较低且规定内容不尽全面。与这些立法相比,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无论从内容上或从法律效力等级上都不可不谓为一大进步。相关的法律条文包括:1、电子合同的要约与承诺到达的时间和系统的法律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2、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法律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合同法第二十六条?quot;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合同法第二十五条)”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合同法第三十三条)3、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的法律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地,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其约定。“(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随着入世在即,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也许是最隐蔽但冲击重大的行业,我国理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在进一步细化合同法有关电子商务的条款的同时,更应在电子支付的确认、网民隐私权的保护及知识产权的网上保护等问题上进行立法研究并尽快完成相关法律的起草工作,以弥补法律框架上的欠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关于电子支付。网络交易必然会涉及到网上支付,网上支付即是电子支付,它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点。电子支付使传统的货币有形流动转变为无形的信用信息在网上流动,对电子支付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法律予以调整。根据国外的有关经验,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有四项原则:技术中立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合理推定原则等①。2、关于网民隐私权的保护。安全和保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网民的隐私权保护又系重中之重。网站、ISP(网络接入服务)或ICP(网络信息服务)等泄露或不当利用客户的个人信息,造成客户的隐私权的损害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来确定“在线服务商”在侵权责任势在必行。根据国际惯例,对网上贸易涉及的敏感性资料及个人数据给予法律保护,对违规行为应追究责任②。3、关于知识产权的网上保护。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迅速普及,使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挑战。恶意抢注等与域名有关的新型知识产权纠纷已在国内出现,专利、商标等的网上保护日益突出、特别是著作权的保护更是需要更高等级的法律保护或在现行法律的修改稿有所体现。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众多,作为未来商务的主流形式,其今后的发展必将出现更多更细致的法律问题,如税收等。从而带动更全面、更具体的立法,这也是科技对法的作用使然。虹桥律师事务所·丁伟晓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3

15.新课标对行为动词的界定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的一把刻度尺,教师学好、用好这把尺子对今后学生中考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新课标对行为动词的界定一览表:

对行为动词的内涵的解读:

(一)认知性目标:新课标把认知性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水平。

1.了解:指对知识的再认或回忆;在具体问题中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

“知道”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是指学生能通过回忆提取所学的知识,其特征的核心是指学生对知识的重现。其中主要形式是指学生能通过回忆的方式复述所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复述物理课中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以及做过的物理实验和所经历过的分析过程等。能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已学过的熟悉情境中,其解决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回忆。因此,直接、简单地应用公式,也属于“知道”的认知行为。下列情形均属于知道范畴,因此均属于“了解”水平。

知识再认:通过回忆,能复述已学过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方法,能复述已做过的物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使用科学术语:知道并能使用相关的科学术语、符号和单位。

描述基本特征:能简要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列举实例:能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实例,支持相关物理知识的内容。

直接应用公式: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应用物理规律进行有关计算。

2.认识: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行为动词有:认识。

3.理解:指对知识的含义有深入的认识,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在具体问题中利用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包括:解释、理解、计算,应用是指能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下列情形均属于“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独立列举实例,以说明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等物理知识,支持相关物理知识的内容。

识别本质特征:对不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关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类、排序、配对等过程体现对该本质特征的识别。

图形、图像表示:用几何图形、物理图像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正确提取物理图像中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的重要信息,建立物理公式、物理图像、物理情境之间的正确联系。

联系新情境:把物理知识及研究方法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在新的实践情景中辨析出具体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要求。

解释现象: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原理、法则等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定量求解: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公式求解新情景下有关问题的答案。

分析推理:找出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根据物理事实和条件,运用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逻辑演绎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

(二)技能性目标:就是指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会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用独立操作水平评价技能性目标要求。

独立操作指会独立使用常备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会记录实验数据,会测量物理实验中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行为动词包括: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

(三)体验性目标:是指能建立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能表达对问题认识的态度并做出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用经历、认同、内化水平评价体验性目标要求。

1.经历:参与某项具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正确完成观察、操作、调查、记录、阅读、分析、概括、演绎、交流等一种或某几种学习任务过程。行为动词包括: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

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行为动词包括:关心、关注、有……意识。

3.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性形象中。行为动词:养成。

16.《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修订解决了许多教学实践问题,为广大物理教师理清了思路,少走了弯路。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有三条,其中第三条(总第十条)的标题就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规划纲要》指出: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1.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他条目中予以重视。

2.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

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

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

原有“内容标准”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条。

(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1.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

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

(1)基本操作类:7项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测定性实验:4项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探究性实验:9项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问题: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

说明:

(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

(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

(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

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

《标准》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条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增加了以下内容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问题:《标准》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条目,为什么要删去?

说明:

删去这两条文字,是为了使行文的含义准确,避免重复陈述,并没有删去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求。

问题: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

说明:

不能这样认为。理解和了解,是解决问题时的心智技能水平;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形式。这两者之间没有刻板的必然联系。理解的内容,当然要求会计算;了解的,也可以计算。

理解和了解的区别在于:理解需达到转化的水平;而了解只要通过回忆就能解决问题,其情景是常见的、书上的。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1.正确认识科学探究的目的。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

2.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

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4

其实,高中物理所学的内容属于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实例,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所学者只要具备一些必备的生活常识及日常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合造的方法,勤学多思,必定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和规律.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实验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原理,所以想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容易发现物理原理的关键点,找到形成特定物理现象的必备条件,从而使自己能掌握一定的物理规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要注意常见的观察方法,如全面观察法、特征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

二、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并理解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必须要在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和分析.

1.要分析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思考问题时要假定适当改变条件,看着引发的是同一结果或是不同结果.从而既可加强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可更明确物理现象中的因果对应关系.

例如,在讲“电场强度”时,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要引入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为什么不直接用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来描述电场的力学特点.对这个问题分析,发现是因为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不仅仅与电场有关,其大小与方向还与该电荷的电量及电性都有联系,所以用电场力不能反映电场的本质力学特点.为了描述电场的力学特点,应把电场力中有关电荷的因素排除,所以采用比值定义法引入电场强度这一物理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电场强度这一概念,则会对为什么引入电场强度毫无理解,更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这一物理规律.理解了从电场力引出电场强度这一因果关系,对后面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从电势能引出电势这一概念能带来很好的帮助作用.

2.要分析物理现象的过程问题,常见的物理现象一般都是多个过程相联系的

分析明确物理过程,理解每一个过程的特点及规律,能更好地掌握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一般要注意几个方面:明确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独立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分析多过程问题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分析出独立的子过程时,画出过程状态图,分析出各子过程的转折状态,即多过程问题中的特殊状态位置,寻找多过程中的特殊状态是画出状态过程图的关键.根据这一系列的状态图可对整个物理过程的动态变化的掌握提供良好的帮助.

3.要培养自己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从千万种各形各类的物理现象中总结抽象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人类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进行科学活动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时不能只局限于解决一个物理问题、一种物理现象,而应从中寻找规律,解决一类物理问题.

(1)概括法.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5

1探寻相对论诞生的逻辑脉络,体验物理学发展的科学方法

相对论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直接给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忽视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历史背景,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识记层次,对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缺乏深入理解,科学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基于上述教学现状创新教学设计,客观考虑高中学生认知能力,按照下面的教学逻辑关系展开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1三个必须明确的基本物理问题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源自于对相对性原理、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这三个基本物理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对这三个基本物理问题的认识.可以将上述三个基本物理问题以文本材料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依据文本材料进行自主研习,为接下来相对论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

材料1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在《关于两个世界的对话》中提到一个事实,在一艘封闭且匀速行驶的大船里观察自由释放的小球,小球的运动规律和在地面上得到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均为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说船上得到的物理规律和地面得到的物理规律是相同的.依据这个事实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要求所有惯性系是平权的,或者说同一个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相对性原理是一个优先级很高的原理,只有满足相对性原理才能称之为物理规律.同时相对性原理也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哲学观和世界观,自然世界是简单优美而和谐的,难以想象如果物理规律对于不同惯性系具有不同表达形式,物质世界将会变成一副怎样混乱复杂的图景.

材料2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

如图1所示,一辆平板车AB以速度v相对地面匀速行驶,平板车A端一物块相对平板车以速度u向B端匀速运动,尝试推导物块相对地面的速度v′.

以平板车为参考系,物块t1时刻从A端出发,t2时刻到达B端,在平板车惯性系中车长AB为l,根据运动学规律有

l=u(t2-t1)(1)

以地面为参考系,物块t1′时刻从A端出发,t2′时刻到达B端,在地面惯性系中车长AB为l′,则物块从A端到达B端的时间为t2′-t1′,这段时间内平板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v(t2′-t1′),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为v′(t2′-t1′),根据位移关系有

v′(t2′-t1′)=v(t2′-t1′)+l′(2)

牛顿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就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逝着,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永远不动、永远不变,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基于牛顿绝对时空观可以看出,对于平板车和地面两个不同惯性系来说,运动时间和平板车长度是绝对相同的,应该有t=t1′、t2=t2′、l=l′,这个结论从经验角度看来也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以将(2)式写成

v′(t2-t1)=v(t2-t1)+l,

对比(1)式可知v′(t2-t1)=v(t2-t1)+u(t2-t1),

即v′=v+u(简称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

材料3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873年麦克斯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系统解释了电磁场的演化过程,成功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根据麦氏理论可以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从而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赫兹于1886年首次在实验中捕捉到了电磁波,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观测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同时还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由此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将天才的预言变成世人公认的真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表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并没有涉及相对哪个参考系的问题,也就是说“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本身就是电磁规律的一部分,而不是电磁规律应用于某个具体参考系的结果.

1.2三个基本物理问题引发的困惑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出现引发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审视上述三个基本物理问题不难发现存在如下逻辑关系.相对性原理+牛顿绝对时空观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①,①式认为物理规律在不同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结合牛顿绝对时空观必然导出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对性原理光速对任何惯性系均为c②,②式认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推导出光速对于任何惯性系均为c,可以理解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对于任何惯性系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那么这将符合相对性原理关于是否能成为物理规律的判定,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作为物理规律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假如①和②两种逻辑关系都成立,就会得出矛盾的结果,②式表明光速对任何惯性系均为c,而①式却表明若光在惯性系K中速度是c,惯性系K′相对惯性系K以速度v运动,那么光相对于惯性系K′的速度应该是c-v.

相对性原理、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都是凝聚着物理学家智慧的科学结晶,放弃哪一个都是非常困难的,看来物理学陷入了无法自洽的困境.但是问题不能止步于此,物理学必须在三者之间作出选择,审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物理学似乎存在如下两种选择的可能.

选择A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仅相对于某个特殊惯性系(以太系)成立,真空中的光相对于该系的速率为c,相对其他惯性系光速并不是c而遵循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同时为了肯定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作为物理规律的地位,提出相对性原理仅适用于力学规律而不适用于电磁学规律,也就是说“真空中光速为c”虽然仅对以太系成立,但是不影响其成为物理规律.

选择B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仅相对于某个特殊惯性系(以太系)成立,真空中的光相对于该系的速率为c,相对其他惯性系光速并不是c而遵循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同时坚持相对性原理适用于所有物理规律,既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仅相对于以太系成立,那么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能称之为物理规律,应该另外存在一个高于麦氏理论的电磁规律,它在所有惯性系中均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述.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A、B两种选择都承认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A选择坚持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作为物理规律而放弃(修正)相对性原理,B选择坚持相对性原理而放弃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作为物理规律的地位.因此在牛顿绝对时空观视阈下,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水火不容的,坚持一个必须放弃另一个,使物理学家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1.3决定物理学走向的历史选择

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到底该放弃哪个,历史上物理学家们做过了大量的尝试,但是都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或者与实验事实不符的困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实验旨在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系的速度,却意外得到“零结果”,同时发现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存在怎样的相对运动,观察者得到的光速都是一样的.看来需要重新审视前面三个基本物理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了,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之所以水火不容,是因为都坚持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这种坚持看上去理所当然,实际上在三个基本物理问题中恰恰是牛顿绝对时空观来源于直觉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验的佐证,或许选择从一开始就走进了错误的方向.

爱因斯坦敏锐地看到,如果放弃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其实并不是势不两立的.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首次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①对于所有的惯性系,任何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②真空中的光速与光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无关,在任何惯性系中均为c.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选择非常明确,在三个基本物理问题中选择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放弃牛顿绝对时空观及其速度变换法则,这将成为物理学走出无法自洽困境的必然选择,物理学自此来到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2合理设计问题情景,巧妙构建时空观念

物理学在三个基本物理问题中作出了必然选择,基于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在放弃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同时将推导出对时空观念的全新认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设计问题情景,有效降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梯度,以有利于学生科学构建相对论时空观.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主要从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三个方面展开课堂教学.

2.1同时的相对性

问题情景:如图2所示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高速行驶,车厢中央有一光源发出闪光,将闪光传播到车厢前壁和后壁看作两个事件.分别以地面和车厢作为惯性系,这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

以车厢为惯性参考系,光向前壁和后壁传播速度均为c,显然应该同时到达前壁和后壁,两个事件同时发生;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光的传播速度仍然为c,考虑到车厢以速度v向右前进,在传播过程中车厢将向前运动一段距离,那么向前传播的光路程要大于向后传播的光,所以先到达后壁,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

2.2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问题情景:如图3所示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高速行驶,车厢地板上有一光源向上发出闪光(事件1),闪光到达车厢顶端h高处的反射镜被反射回来(事件2).

以车厢为惯性参考系,事件1和事件2发生在同一位置,传播的距离为2h,那么车厢里面的观察者测得事件1和事件2的时间间隔即为光传播所需时间,记为Δτ=2hc①(也称固有时间).

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由于车厢与地面竖直方向上无相对运动,车厢高度h保持不变.假设闪光发射(事件1)到接收到反射光线(事件2)的时间间隔为Δt.如图4所示考虑到列车在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相对地面事件1发生于A位置,那么事件2将发生在B位置,AB之间的距离等于vΔt.实际上地面的观察者看来闪光沿锯齿形路径传播,其传播距离为2(vΔt2)2+h2,所以有cΔt=2(vΔt2)2+h2,化简可得Δt=2hc1-(vc)2②.比较①式和②式可知Δt=Δτ1-(vc)2,表明同一过程在相对运动情形下测得的时间间隔Δt大于相对静止情形下测得的时间间隔(固有时间)Δτ,即运动时间间隔变长、时间进程变慢,也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2.3长度的相对性

问题情景:如图5所示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高速行驶,在列车地板上放置一把尺子AB.为了测量尺子的长度,在尺子A端放置光脉冲发射器和接收器,B端放置一平面镜,.闪光从A端发出(事件1),经B端平面镜反射回来,被A端接收器接收到(事件2).

以车厢为惯性参考系,事件1和事件2发生的时间间隔Δτ为前述相对静止情形下测得的固有时间,而且事件1和事件2都发生在同一位置A,假设相对静止情形下尺子的长度为l0(也称固有长度),则有Δτ=2l0c.

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事件1和事件2发生的时间间隔为Δt,相对运动情形下测得尺子的长度为l.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列车向右运动,事件1和事件2并非发生在同一位置.如图6所示将上述过程分成两个部分,闪光从A端发出到达B端时间为Δt1,Δt1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为vΔt1,显然有cΔt1=l+vΔt1,即Δt1=lc-v;闪光从B端返回A端时间为Δt2,Δt2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为vΔt2,同理可得Δt2=lc+v.那么事件1和事件2发生的时间间隔Δt=Δt1+Δt2可以写成

Δt=lc-v+lc+v=2lc(1-v2c2),

结合Δτ=2l0c以及时间膨胀效应Δt=Δτ1-(vc)2,可以得到l=l01-(vc)2.表明相对运动情形下测得的物体长度小于相对静止情形下测得的物体长度(固有长度),即运动长度变短,也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通过上面三个问题情景的讨论,学生可以比较形象地认识到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差别,深刻体会到是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引领物理学走出无法自洽的困境,同时将人类时空观念拓展到崭新的境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膨胀效应、长度收缩效应的结论,认识到牛顿绝对时空观是相对论时空观在宏观低速条件下的近似,因此在经典物理学当中牛顿绝对时空观仍然是适用的,而相对论时空观主要研究物体高速运动情形下的图景.

3相对论教学结语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6

李洪义

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定性的知识多,在课本安排的练习题中,问答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理、分析能力和书面文字叙述、总结能力.这类习题大多是针对生活实际中某个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有关物理定律,以“为什么,是什么”,“试说明,请解释”等方式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回答.对初中学生来说,解问答题,尤为困难,往往不能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文字表达物理含义和实质,常常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学生对此产生了畏难情绪.造成这种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做改变这种困难局面的有心人,要对学生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使之逐步掌握解这类习题的要领和思路,最后达到练有所成,得心应手.

一、解问答题的一般思路

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给出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找出已知条件和要回答的物理问题.

例1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的时候,船是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为什么?

解答方法题中表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是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经分析,找出的已知条件是同一物体,漂浮在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船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

2.找出理论根据就是抓住已知条件与要回答的问题之间存在的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的联系,确定解答的依据.在上例中,可清楚地知道,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是F浮=G,二力平衡.

3.做推理表述根据物理现象和过程,从已知条件出发,充分揭示理论根据与所要回答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条理进行推理表述.如,由于船在行驶中自重不变,又由于它是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F浮=G,二力平衡,可得ρ河gV排1=G=ρ海gV排2,即ρ河V排1=ρ海V排2,因为ρ河<ρ海,所以V排1>V排2.当船从河里驶向海里的时候,要上浮一些.

4.复查答案解答完毕后再复查自己的推理表达是否正确,有无片面之处,语言是否做到精炼,条理清晰,这样做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解答规律的规范化和技巧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二、常见的问答题型及其相关的解法

1.概念问答题指某些需要直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2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例3功的原理是什么?

解答方法采用直接叙述法.这类题比较简单.

2.因果关系题针对题目中表述的物理现象,正确选择一个物理观点,直接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

例4水壶里装满冷水,在炉子上加热,水会从壶里溢出来,为什么?

例5在寒冷的冬天常发现保温瓶上的小木塞盖好后被顶起,这是为什么?

解答方法采用由因导果法.如例4,因为冷水受热会膨胀,使水的体积增大,当水的体积大于壶的容积时,水就会从壶里溢出来.

3.过程说明题指对一些装置仪器组成的物理线路或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阐述.

例6根据防汛的报警器的原理线路图,试说明它的工作过程(图略).

例7简述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的操作步骤.

解答方法采用程序归纳法.说明工作过程必须知道物理原理,工作过程服从什么物理规律.如例6,水面上涨,浮子随着升至开关触点控制电路接通电磁继电器工作衔铁被吸下使工作电路通路红灯亮(报警).

4.现象解释题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释.

例8白炽灯丝断了再搭接上,通电时更亮,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例9铁路的钢轨为什么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

解答方法采用公式分析法,先要找出与题中物理现象有关的公式,然后根据题给条件分析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内在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释.如例8,根据P=(U2/R),当U一定时,P与R成反比,由于灯丝重新搭接,使灯丝变短,电阻变小,灯泡的电功率变大,所以会更亮.

5.辨析说理题区分相近而又不同的物理现象,考查学生对不同物理概念的理解.像蒸发现象与沸腾现象,重力与压力的概念,效率与功率的物理意义等.

例10两个阻值不等的导体,把它们接在同一电路中,当电流通过电阻大的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一定多,对吗?

例11利用动力臂较短的杠杆可以省距离;利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把二者结合起来岂不是又省距离又省力,从而可以省功,这种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解答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遇到这类问题,思考要周密,找出不同条件下遵从的物理规律,进而辨析说明.如例10,当两个阻值不同的导体串联在电路中时,因为电流相等,电阻大的导体,在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的产生的热量多;如果把它们并联接入电路,因为它们两端的电压保持相等,电阻大的导体通过的电流小,单位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少.所以,原题说法不对.

6.现象原理题这种题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回答某种物理过程产生的原因,需要说清“为什么”.这类题最常见,也是学生难以正确回答的.

例12烧锅炉时,用铲子送煤,铲子往往并不进入炉内,而是停在炉前,煤就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炉内,这是为什么?

例13把正在熔解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否继续熔解?为什么?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7

关键词:答题规范规范性解题解析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51-03

每年高考阅卷可以看出,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的解题规范十分重要,许多同学就是由于解题不规范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良好的规范性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表述得既简洁又明确,可以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减少过失性失分,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在高考物理试卷上对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这种要求较好地考查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高考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得分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书写与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调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

1规范性答题

高中物理规范性解题主要体现在:审题规范、文字叙述和表达式规范、演算过程规范、解题结果规范、解后反思等五个方面。在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和一部分教师都认为规范性解题指的就是文字叙述和表达式规范、演算过程规范、解题结果规范,而忽视了审题规范、解后反思这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谈谈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1审题规范

审题是解题者通过反复读题,对题目提供信息进行归纳、提炼,进而进行分析、综合,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可分为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建立物理图景)、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等步骤。

(1)物理解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的好,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一般能用整体法尽量用整体法。

(2)每个物理题研究对象一般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准确分析这些状态及过程是审题的关键步骤。解题者应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搞清题述物理状态及过程,并用示意图将这些状态及过程表示出来。

(3)明确条件和目标,是指“题目告诉了什么”,“题目要求什么”。这是解题者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4)在明确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过程、条件和目标后,先确定解题方法,再确定解题思路,最后把解题过程写在试卷上。

1.2语言叙述和表达式规范

在规范性审题后,已经审清题意,找到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列方程解题时,要先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明列方程的物理根据(对哪个对象、哪个状态或过程运用哪个规律),再根据基本规律列出原理方程。

(1)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保证题目完整解答的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据,流畅完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在解答中写出简要的文字叙述,用以说明以下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或状态,选定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选择参考系、参考面、零势点(面),设定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所列方程的物理依据,说明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分析所得的关键判断,说明上下文关系的一些衔接语等等。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设定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题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改变,比如题目中明确表示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f,电动势为E,那么在作图或运算过程中,就不能随意另用FN、f、U等来表示。所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字母要尽可能是常规通用的,通常是取自该物理量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要与课本中的形式一致,不要随意设定。在同一题中,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果在同一题中出现多个同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角标来加以区别,如电阻R1、R2,力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1、F2,初末速度v0、vt等等。解物理题时遇到的物理量,不能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来表示,一般要用约定的符号来表示。

(3)方程式和重要步骤的书写。原始的基本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如:不要直接用R=mv/qB,而应先写出qvB=mv2/R。

1.3演算过程要规范

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后,由方程导出最后结果的过程就是演算过程。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

1.4解题结果要规范

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性解题结果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即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还要注意答案的完整。作为计算结果的数据一般要用科学记数法。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中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到三位即可。有的题目对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明确要求,就要严格按照要求取,多取少取都会被扣分。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上单位;计算结果用字母表示的,则要看题中提供的表示已知量的字母是否带有单位,如果不带单位,则最后求解的结果也就不要带单位,反之则要带上单位。

有时对解题结果要作适当的说明和讨论,例如结果是矢量的,就要说明方向,方向的说明要与题目中涉及的方向相对应。另外还要注意回应题目,根据所得结果对题中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回答,回答要全面、准确、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特别要注意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

1.5解后要进行反思

解后反思是指解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规范性解题能力的对策

所谓解题策略,指的是在解题思维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策略、方法、技巧,都是解题的手段,因此都应归属于方法的范畴。但是,方法是有层次的,解题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它涉及的是解题的方向、原则、目标等等方面,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解题策略的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它基本上是依靠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自然地生成的,学生解题策略的获得常常是盲目的,或走了许多弯路才最终领悟的。这种掌握解题策略的进程十分曲折而缓慢,往往事倍功半。实践表明,为学生提供,或帮助学生概括出解题策略比他们自然生成的策略效果要好些。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注意将解决物理问题有效的思维策略提炼出来,外显地,明确地、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并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在高中物理各类试题的解析中常用到的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效类比法、图像法、极限法等,这些方法技巧在高考计算题的解析中当然也是重要的手段,但这些方法技巧涉及面广,前面已有较多的论述和例举,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模块就如何面对形形的论述、计算题迅速准确地找到解析的“突破口”作些讨论和例举。

计算题一般都包括对象、条件、过程和状态四要素。

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载体,这一载体可以是物体(质点)、系统,或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固体、液体、气体,或是电荷、电场、磁场、电路、通电导体,或是光线、光子和光学元件,还可以是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

条件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对象)的一些限制,解题时应“明确”显性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吃透”模糊条件。显性条件是易被感知和理解的;隐含条件是不易被感知的,它往往隐含在概念、规律、现象、过程、状态、图形和图象之中;模糊条件常常存在于一些模糊语言之中,一般只指定一个大概的范围。

过程是指研究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发展的程序.在解题时应注意过程的多元性,可将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或将多个子过程合并为一个全过程.

状态是指研究对象各个时刻所呈现出的特征。

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物理问题的求解通常有分析问题、寻求方案、评估和执行方案几个步骤,而分析问题(即审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1)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画好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

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等。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解物理题,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几乎无一物理问题不是用图来加强认识的,而画图又迫使我们审查问题的各个细节以及细节之间的关系,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在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问题时,要充分分析题意,结合必要的计算,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图,为了确保解题的正确,所画的轨迹图必须准确,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做数学中的几何题时是如何作图的,在解决这类物理题时,也要作出一个标准的图形。

(3)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

(4)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

电子认证立法虽说在我国还未出现,但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及不少发展中国家中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本文研究的是电子认证法中核心的问题,即电子认证合同关系、电子认证活动中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本文绪论部分简介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及相关立法的概况。将现有的电子认证立法分为技术特定式、技术中立式及折衷式三类,分别进行了简单的述评。

第一章研究了电子认证合同关系。首先将电子认证关系定性为一种合同关系;接着分析了电子认证合同的订立过程,要约方一般是证书的申请者,而承诺方一般是认证机构,要约和承诺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离线状态进行,有时也可在网上进行;然后分析了电子认证合同的特点,即电子认证合同属提供服务的、双务、有偿、要式合同,基本上属格式合同,在有些国家还属无名合同;最后归纳了认证机构及签署者各自的权利、义务。

第二章论述了电子认证活动中的违约责任。首先列举了电子认证活动中的违约行为;接着论证了电子认证活动中的违约责任应采过错责任原则及可能有的不可抗力、黑客攻击造成的技术故障、债权人过错等免责事由;然后讨论了认证机构之违约赔偿对象和赔偿范围,指出赔偿范围的确定应坚持完全赔偿原则和合理预见规则,并介绍了美国犹他州规定的赔偿范围及华盛顿州对其的改进,分析了Verisign公司有关违约赔偿范围的格式条款,讨论了认证机构责任之最高限额;最后简略地提及了签署者之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第三章论述了电子认证活动中的侵权责任。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美国犹他州、我国香港地区的电子认证立法中规定的认证机构及签署者对信赖方的义务;接着列举了电子认证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并指出了这些侵权行为的特点,即属广义的、特殊的、消极的侵权行为,讨论了电子认证活动中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问题并认为应允许受害方有选择权;然后论证了认证机构之侵权责任应采过错推定责任及可能有的免责事由,对受害方过错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认证机构的法定免责-避风港问题;最后讨论了认证机构的侵权赔偿对象、范围及签署者的侵权赔偿问题。

在结论中对电子认证合同关系及电子认证活动中的民事责任进行了总结,并呼吁尽快制定我国的电子认证法。

限于篇幅,本文虽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在论述时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而是将重点放在认证机构一方,对签署者一方的有关问题只是简略地提及。

前言

“网络法”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法学概念”。国外从1997年起,已经出版了一批有关“网络法”的学术专著,多数发达国家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了“网络法”的制定与完善。它也已成为国际法的一个重点。在这一领域,中国显然是滞后的。

郑成思先生认为,网络法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立法实践中,都是“解决因互联网络而带来的新问题”的有关法律的总称。国际上目前制定(或完善)中的“网络法”,一般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1.在知识产权法中,新增受保护客体及专有权内容,并增加有关单行法,或实行知识产权法“法典化”,以便一揽子解决网络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新问题。

2.修订原有商法典或制定单行法,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

3.对网上信息的法律控制。

4.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

5.确定“在线服务商”的侵权责任。

6.解决涉外民事诉讼中的新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使原有的法律关系受到冲击和挑战。以网络为平台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有些能用原有的法律调整,如订立合同条款,在书面与网络形式表达并无不同,但书面签名与电子签名就不同,所以网络会给法律提出新的问题。网络法要解决的就是这些新的问题,即现有法律不能调整的法律关系。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电子认证合同关系的研究、电子认证活动中的违约责任及电子认证活动中的侵权责任,其核心是探讨电子认证机构可能有的民事责任。这些问题应属上述第二方面的内容,即电子商务法的内容。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已有的立法之规律,为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参考资料。

绪论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认证及相关立法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21世纪将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触角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拓展到社会的无数个领域。网络时代,最具明丽色彩的当属网络与商务的结合。只要轻轻一点鼠标,任何一个商人都可以与分布全球的无数个潜在的交易对手联系在一起,这是自商务产生以来最具有革命性、最令人激动的商务活动了。我国使用网络的人1997年末仅30万,1999年上半年已发展到400万,即以每年10倍的速度发展。国外网络用户(包括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是惊人的。

电子商务,是指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直接进行在线交易,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有关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浏览、洽淡、签约、交货到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自动化处理。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形式,克服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优势成为商务发展的新趋势。

二、电子认证的概念

在电子商务中,如何确定要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进行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这一问题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传统的纸面贸易中,贸易双方通过在交易合同或贸易单据等上手写签名或印章来鉴别贸易伙伴,确定合同、单据的可靠性,预防抵赖行为的发生。而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方式下,通过手写签名和印章进行贸易方的鉴别已是不可能的,电子认证手段也就应运而生了。电子认证就是由认证机构以加密技术为基础,以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数字摘要等为手段,向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各方提供身份确认、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确认等服务的活动。电子认证是确保电子交易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它最基本的活动是由认证机构向用户颁发数字证书。数字证书可以将拥有它的实体从其它许多团体中识别出来。这个识别过程可以自动、可靠地进行,这比目前常用的复杂的用户名及口令要方便可靠得多,由它们可以通过一个不太可靠的网络建立一个可靠的连接。

认证机构是签发数字证书的中心,外国的如美国的Verisign,UnitedStatesPostalService,IBMWorldRegistryBelsign;加拿大的CanadaPostCorporation;瑞士的SwisskeydigitalIDcertificationauthority等;我国现有三家主要的电子认证机构,它们是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的国富安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及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另外,各大商业银行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时也会颁发相应的数字证书。

电子签名,是指附加于数据信息中的,或与之有逻辑上联系的、电子形式的数据,它可用来证明数据信息签署者的身份,并表明签署者同意数据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有多种技术可以实现电子签名,例如数字签名技术,指纹、视网膜纹、脑电波或声波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及生物笔迹鉴别法等。电子签名如果采用了数字签名的技术就直接称为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电子签名之一种。数字签名技术是诸多电子签名技术中唯一比较成熟可以推向市场、被大规模地应用的,其他几种技术因种种原因都还不实用。

三、非对称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的概念

电子认证的核心技术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成一对,一个密钥对外公开,称为公钥,另一个仅持有人知道,称为私钥;公钥和私钥互不相同,用公钥加密的信息须用私钥才能解密,反之用私钥加密的信息须用公钥才能解密,并且不能根据一个密钥来推算得出另一个密钥。这样,每个用户只需要一对密钥,就可以实现与成百上千的网上用户的保密通信。

密钥的生成有两种模式,即用户自己产生密钥对和认证机构(CA)为用户产生密钥对:(1)用户自己产生密钥对。这种方式适用于分布式密钥生成模式。用户选取产生密钥的方法,负责私钥的存放;还应向认证机构(CA)提交自己的公钥和身份证,认证机构(CA)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密钥的强度和持有者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对用户的公钥产生证书;然后将证书发放给用户;最后认证机构(CA)负责将证书到相应的目录服务器上。在某些情况下,用户自己产生了密钥对后到注册机构(RA)去进行证书申请。此时,注册机构(RA)完成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后,以数字签名的方式向认证机构(CA)提供用户的公钥及相关信息;认证机构(CA)完成对公钥强度检测后产生证书,并将签名的证书返给注册机构(RA),再由注册机构(RA)发放给用户或者认证机构(CA)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证书发放给用户。(2)认证机构(CA)为用户产生密钥对。这种方式适用于集中式密钥生成模式。用户到认证机构(CA)产生并获得密钥对之后,认证机构(CA)应自动销毁本地的用户密钥对拷贝;用户取得密钥对后,保存好自己的私钥,将公钥送至认证机构(CA)或注册机构(RA),按上述方式申请证书。

利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及其它一些辅助技术可实现数字签名。数字签名能确认以下两点:(1)信息确实是由签名者发送的,即确认对方的身份,防假冒,防抵赖;(2)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做过任何修改,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防篡改性。

数字证书是指为支持数字签名而签发的记录,其内容主要有:证书拥有者的姓名;证书拥有者的公开密钥;公开密钥的有效期;签名算法;颁发数字证书的单位;颁发数字证书的单位的数字签名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

首先,笔者把高中物理理科教材按力学、电磁学、选考内容、实验和综合五大项总结成54个基本问题(没有给出答案),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并张贴一张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具体卡片内容附在文后,由于绝大多数学校或学生不学选修3-3内容,本问题卡片就不写该模块内容了。

其次,我把这些问题排版成扑克大小的一个一个问题打印出来,剪成一小张一小张用双面胶(用胶水或浆糊粘的话,纸片干了会绉,久了还会脱落)贴在扑克的正面上(扑克刚好有54张,故笔者也把此法叫“扑克问题法”)或其它卡片上,每班做一套,打乱序号装在一个较大的盒子里面,放在讲台上备用。

第三,把班上学生名单(字号要大点,如初号字)打印出来,一个个名单单独剪出来折好或揉成纸团,放在另一个小盒子里为上课抽签提问学生做准备。

第四,每节课上课前两分钟左右抽签提问学生,可以老师先抽学生名单,再抽问题卡片一张,或让学生自己抽取卡片。也可以先抽问题卡片,再抽学生名单。与此同时我灌输学生一种思想,被抽中是幸运的,因为你因此多懂了或巩固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问题,同时有机会向同学们传授知识和方法,向老师汇报你掌握的知识情况。这样抽签提问,学生兴趣很高,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像抽奖一样的期待。若问题较简单或学生能顺利回答的话,每节可以问两个问题。我不仅上正课这样做,在学科自习节下班巡堂时,若没有学生问问题,我就主动问学生,单独请个别学生上讲台或走到学生旁边用问题卡片小声地抽查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情况。采用这种复习方法一段时间后,学生都非常重视这些问题的复习,平时课间或课余都爱上讲台拿问题卡片,同学间相互问或自己看看,学生也变得更爱问老师了。在高三复习中我们不但进行单元同步测试,还进行月考或周末综合测试,学生对一些没复习到或早已复习过的内容不再遗忘那么多了,基础得到明显的提升,学风浓厚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法也可在高一和高二平时教学中使用,特别是单元复习、期中或期末复习。新课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断增加内容卡片,然后不断随机提问学生,他们就会学新不忘旧,温故而知新了。

附:新课标物理高考必备的54个问题

一、力学

力-1.高中学到哪些不同性质的力?请说出其名称和计算公式。

力-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请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

力-3.请分别说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形状、斜率、图形所包围面积等物理意义。

力-4.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常见哪几种情景?

力-5.什么叫物体的平衡?物体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力-6.请说出牛顿三条运动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意义,并总结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电磁学

电-7.描述电场有哪些物理量?电场有哪些基本性质和规律?

电-8.请写出计算电场的三个公式,并说明它们的适用条件。

电-9.电场线和磁感线有什么异同?电场线和等势面有什么关系?

电-10.带电物体或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有哪些常见的运动种类和规律?

电-11.请写出与电容相关的两个公式,并总结一下关于电容的两类问题讨论情况。

电-12.描述直流电路有哪些物理量和定律?串并联电路有哪些特点和规律?

电-13.描述交流电路有哪些物理量,它们分别在什么场合用到?变压器有什么规律?

三、选考内容(本项不含选修3-3内容)

选-14.如何描述简谐运动?它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选-15.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有什么异同?

选-16.波长、波速和周期有什么关系?

选-17.机械波和电磁波有什么异同?

选-18.解决几何光学一般都用到哪些公式?

选-19.哪些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选-20.电磁波谱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性和应用?

四、实验

实-21.高中物理用到哪些基本仪器,哪些需要估读?哪些不需要估读?具体如何读数?

实-22.纸带处理一般有哪些问题?哪些实验用到纸带处理?

实-23.测量电阻有哪些方法?用到伏安法测电阻时你会判断电流表何时用内接,何时用外接吗?

五、综合

综-24.常见的力电综合问题有哪些?它们用到哪些物理规律?

综-25.高中学到的物理量有哪几个是矢量?有哪几个基本单位?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10

一、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最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II卷理综物理试题全卷总分一直为110分,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其中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即力学与电学内容(不含振动与波和动量),共占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理3-3、3-4、3-5的内容,即热学、振动与波和光学,原子核物理和动量,共占15分。在结构上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中全是必考题,共有8道选择题;第Ⅱ卷既有必考题也有选考题,必考题有2道实验题和2道计算题,选考题有3个选考模块,考生可以从中任意选做1个模块。

(一)选择题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共48分,所占分值比较大。考查内容为力学和电磁学,题目数量2013年各4个,2014年和2015年则是力学5个(其中一题涉及万有引力或卫星问题)、电磁学3个(其中一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对基础概念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突出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尤其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联系社会焦点,比如物体的动态平衡、静摩擦力的讨论、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与能、点电荷电场、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理想变压器等,并且不避陈题,甚至直接将往年的高考原题翻新。从考查方式看,2013、2014年选择题中明确指出“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都是5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而2015年却改为“第14―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有4个单选题、4个双选题,似乎多选题的比例在提高,但可以说明单选与多选的数目不是固定的,是可微调的。与前两年的新课标卷相比,在题型编排上,今年把电磁场的内容放在前面考,把力学题放后面,整体难度比去年大,尤其是前3道选择题。第一道选择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场中的平衡与匀加速问题,因为有情景的变化,考生容易因紧张而丢分。通常来说,回答第一道题时,考生不易进入状态,容易出错,建议今后做完第一道题后一定要做简单的检查。第15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线框匀速旋转切割磁感线在两条边上产生对顶电动势的问题,对考生要求较高,加上平时训练得少一些,虽然尖子生做起来不难,但基础较弱的考生不易拿分。第16题为同步卫星发射问题,实为速度的合成问题,需要用余弦定理来运算,有一定的运算量,答题时需进行两种运动轨道的转换以及情景想象,这跟平时训练的角度不同,不需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规律求解。很多考生连题图都看不懂,不容易拿分。本题最快做法是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速度矢量图,可准确量出附加速度的大小,不需要计算。第21题是连结体问题,平时许多教师认为难,讲得少,学生练得也少,所以这道题得分率也比较低。

结合以上情况预测,2016年高考选择题分布情况仍将不变。力学可能考查物体平衡(与摩擦力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功、能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与天体、圆周运动等;电磁学可能考查几种常见的电场、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切割生电并受安培力与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

(二)实验题

物理实验题在高考试题中地位突出,不仅重视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更重视考查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强化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1)。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新的物理情境,赋分较高(占15分),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又往往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今年的实验题中规中矩,例如,第22题考查的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测斜面动摩擦因数,但是要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计算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和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因计算量大且许多考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理解不透,所以考生整体得分不高,全区平均分只有2.21分。又如第23题是利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要求考生写出实验步骤,要动笔写的内容比较多。往年,考生只需依据物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数据运算,要动笔写的内容少,所以今年考生会感觉做理综题一直在写字。而且教材中没有半偏法这个内容,《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说明(理科・物理)》(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也没有这个知识点的要求,平时训练也比较少,考生较难适应,所以这道题得分极低,全区平均分才1.87分。

(三)计算题

高考计算题命题选材广泛,一个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该题型侧重考查考生的物理主干核心知识,试题情景有的来源于新的科研、实验、生活,有的则是旧题改编、推陈出新。该题型经常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有: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改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欧姆定律,安培力,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2)。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都是两道计算题,一道动力学题,一道电磁学题,且各有两个小问。其中:第24题为中等难度以上考题;第25题为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多个研究对象,需要运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最大,但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多项能力。今年计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与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相似,第24题都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用功与能关系解决的问题,需用动能定理进行求解,这道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79分,难度值为0.23。第25题压轴题都是滑块滑板的模型题,需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速度时间图像来求解,都是滑板先停下来,不同在于2013年考的是叠放的物块和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物块和木板最终都停下来,今年改成在粗糙的斜面上运动,第2s末板上表面突然变光滑,滑板停下以后,滑块还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难度更大一些。该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25分,难度值为0.11,属于难题。

根据以上内容推测,2016年高考计算题仍将有两道题,每题两小问,不是力学题就是电磁学题,而且第24题略简单,一般以单一物体为对象且过程单一,可简单使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求解;第25题比较难,往往涉及两个研究对象以及2―3个物理过程,需多次运用运动学方程、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较难的数学知识求解。

(四)选考题

新课标卷的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一般有3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占5分)和1道计算题组成(占10分),共15分,要求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选择题通常有5个选项,选对分项给分,选错分项扣分;填空题一般有2个空。从近三年的试题可以看出,针对选修3-3,小题多考分子动理论、内能、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气体图像或实验定律微观解释等基础知识,例如今年考扩散现象就比较简单;大题着重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常涉及两部分气体,结合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与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如今年考U型管中一段空气柱发生的等温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开关K放出部分水银,考查的便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我区考生第33题平均得分仅1.98分,所以不建议大家选做第33题。针对选修3-4,小题重点考查振动与波的图像、几何光学知识、光的干涉与衍射等,2013年考水平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2014年考简谐波的图像和某质点振动图像,今年考半圆玻璃砖的色散;大题着重考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计算或简谐波的计算问题,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内容较少涉及,2013年考的是直角三棱镜,2014年考的是平板玻璃,今年考的是简谐波上两点间距和波源的振动路程。今年第34题我区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92分,所以建议考生主要选做第34题。针对选修3-5,小题多考查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如光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大题重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且多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结合,综合性较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相对第33题、第34题来说,第35题最难,特别是今年该题的小题就考了电子衍射、电子显微镜这个考生关注不够的内容,虽然全区平均得分5.68分,但主要是尖子生选做,建议中等及以下水平的考生尽量不要选做这一模块。

二、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情况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物理)》(以下简称物理考纲)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建议:第一轮夯实基础,照章节复习,从知识入手,构建知识结构,强调技能训练,做到单元过关;第二轮提升能力,按专题复习,从题型入手,构建能力结构,强调综合应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习物理考纲,注重主干知识复习的深度和非主干知识复习的广度

对于主干知识,要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上,总结典型而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过程,拓展问题情景,变换思维角度,反复评估,从而掌握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充分重视,不留盲点。

(二)注重学科内综合训练

注意对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力学和电磁学两大板块内容的综合练习还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将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的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三)知识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各知识板块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提高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应突出主干知识,寻找提高能力的支撑点;强化思维训练,寻找触类旁通的链接点;精选能力型试题,寻找提高能力的切入点。

(四)强化题型训练,提高应试针对性

高考试题题型稳定,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特别注重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难度几乎仅限于容易题和中档题,复习时要注重双基抓落实率、注重方法抓正确率、限时训练抓解题速度。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要动手、动脑、联想和设计,要求学生重新动手实验,自己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归纳整理实验原理,限时完成适量的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习题。论述计算题训练首先要注意选题的针对性,以夯实基础、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在实处为重,适量而精,能举一反三;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反思,不断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重视应用型知识,突破新情境问题,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此外,复习训练应讲究规范,要求学生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自然会上升到新的层次;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粗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其中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陷阱,因此,做题时务必要完整答题,而不是只抓住解题方向。完整的解答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单位处理和数字运算等,确保答题时少丢分或不丢分。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1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隐私权

一、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挑战

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网上侵权行为类型复杂、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工作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消费者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显得极为重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消费者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英文缩写OECD)《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指南的建议》称:“全球性的网络环境对每一个国家或其法律制度解决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纵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之中,而且内容简单、散乱,缺陷不少,可操作性不强,远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所要求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迫切需要[1]。目前,网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盲点”。因此,加强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研究和立法,已经迫在眉睫了。

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权益所构成的威胁或潜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这就使得网上产品或广告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滋生了网上欺诈行为,同时消费者的信赖不实或无效信息也容易产生交易纠纷。特别是在我国商业信用不高的情况下,网上商品的品质良莠不齐,难以让消费者信赖,加之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修理、退货、索赔或其他方式的救济很困难,这些都成为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2.因特网具有强大的信息整理与分析能力,这就为人们获取、传递、复制信息提供了方便,在线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随时都存在被非法收集或扩散的危险,从而对传统的隐私价值产生了潜在的威胁。其中引诱儿童提供个人信息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有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如美国国会制定的《网上儿童隐私保护法》规定,除非征得其父母的同意,否则网上搜集13岁以下儿童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违者将被处以上万美元的罚款。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由于电子商务的跨国界性,一些在传统的交易活动中并不常见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变得越来越突出。这里主要包括两个问题:(1)经营者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时,可能受到多个国家法律的管辖,而世界各国对经营活动的法律规定差别很大,当出现了这种情况时应如何解决。(2)消费者进行在线消费时,可能丧失本国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由于缺乏有效的国际性执行措施,若销售者所在地政府不能有效地执行其本国的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所在国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救济措施[2]。

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在我国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诸如网上诈骗、知情权受限、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问题已摆在广大消费者面前了,加之原有的法律保护已显乏力,这就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我们尽快寻求对策予以解决。

二、消费者网络隐私的保护问题

隐私,亦称个人生活秘密,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公开或为他人知悉的秘密,如个人日记、个人私生活、财产状况等。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3]20世纪70年代以后,它才逐步成为一项法定的民事权利。至于为什么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民事权利,存在很多种解释,笔者趋向于这样一种解释: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利于主体个性的发展,而主体的个性又是整个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若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那么,主体个性的培育和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最终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目前我国关于个人隐私,只有学理解释,尚无明确的法律界定。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没有设立隐私权。而欧盟已于1998年10月通过了《隐私保护条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于2000年宣布将在本国制定全面保护数据的法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我国网民的隐私权正处于危机之中,我国在此领域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加之人们对隐私权问题的认识还有许多误区,以及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各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和现象,所以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就必须充分认识在我国实施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传统的消费关系中,商家一般很少询问消费者的姓名、年龄、地址和收入等,故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网上侵权行为类型复杂、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这就给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其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就是较为突出的一项。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不同,电子商务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往往要求交易对方提供很多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技术方法获得更多他人的个人信息。[4]因此,对这些信息的再利用便成为了网络时代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消费者所提供的这些个人信息,不少网站并没有象事先承诺的那样采取保密措施;有的网站为了扩大销售额,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建立了数据库,并不停地“轰炸”消费者的邮箱;有的甚至将这些信息卖给其他网站以谋取经济利益。此外,有的网站还制订了专门的隐私权条款,并在其中以某些条款单方面免除了自己侵害消费者隐私权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或以格式条款的形式强制消费者授权其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的权利,以免除自己侵犯消费者隐私权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当然这些条款均构成了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犯,所以应当是无效的。

[NextPage]

由于网络隐私的滥用将给消费者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和网络秩序的混乱,因此消费者就需要增强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意识与技能。但我们也应看到,消费者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尽量减少自己隐私暴露的机会而已,而对网络隐私的有效保护只能靠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规范。笔者认为,对于消费者网络隐私的法律保护,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经营者合法取得的消费者隐私的保密责任,以及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应仅限于取得消费者的许可或法定授权的范围之内。(2)对经营者非法获得消费者隐私的禁止性规定。当然,切实抓紧有关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隐私权的保护在我国有基本的法律保障,以消除消费者对泄露个人隐私以及重要个人信息的担忧,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点思考

简述电子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范文篇12

[关键词]医学工程学;类比;应用

ApplicationofAnalogyinMedicalEngineeringTeaching

Abstract:Thisarticlelagsitsimportanceinthediscussionofapplicationofanalogyinmedicalengineeringteaching.Itaimstoprovideenlightenmentforteachersandeducatorswhoworkinthesimilarteachingvacations.

Keyword:MedicalEngineering;Analogy;Application

医学工程学是现代医学把医学、药学、数理化、电子学、机械学、分子生物学、精密仪器、激光、超声、射线、遗传工程学、材料工程学、信息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汇集一体,构成的纵横交错的交叉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我校自1986年开办以来,由于没有实验室(国家二类本科院校也由类似情况)等问题,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加之学生入学时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也给教师讲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搞好这个专业的教学,笔者始终把类比贯穿在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机动灵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常用的类比法

常用的类比法有直接、象征、模型、因果、数学、拟人、对称、综合等类比模式。

1.1直接类比

直接类比是借助与所研究的问题有类似之处的其它事物进行类比。例如在讲《电工学》中的电容器时可用柱形水容器来类比电容器。

柱形水容器Q(水量)h(高度)已知:1.S(面积)=Q/h

2.S由水容器本身性质决定,与Q、h无关。

电容器q(容量)。u(电压)可能存在:1.C(电容)=q/u。

2.C由电容器本身性质决定,与q。U无关。

1.2象征类比

象征类比是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或象征性符号来比喻某种研究对象或抽象概念。例如:“电

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将“电压”与“水”作类比。

水水流水压(水位差)水位差使水流形成水流;

电荷电压(电位压)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这里水、水流、水差及其关系是学生熟知的,摸得着,看得见,借助这种类比,可使电压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变得形象而直观,便于学生直接感知。又如讲电势差时,可用瀑布作为例子,瀑布的水量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越大;而瀑布落差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也越大,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获得的,即瀑布的重力势能与瀑布的水量、落差有关。通过类比可以得出电势能与电荷量和电势差有关:ε=qu。

1.3模型类比

借用一个直观的形象或物理过程,来说明物理对象或过程的原理。例如《医用物理学》在介绍弹簧振子的振动时,振子向平衡位置方向运动为变加速运动,学生不能理解加速度减小而物体速度增加这一现象。此时,可用人的身高增长作类比。即:人从出生逐步长到成人,其身高逐渐增高。当人的年龄接近成人阶段,其身高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但人的身高却仍在继续增高,只是增高变缓了,而并非人越长越矮。当身高停止增长,人的身高达到了人生最大身高。从这一简单的类比使学生懂得了加速度在减小,只说明速度的增量在逐渐的减少,而物体的速度值却在增加,使之变为变加速运动的道理。

1.4数学类比

数学类比是借助两个数学式或数学模式之间的相似,采用相似变换法、积分类比法或代为无量纲形式法,用一领域的规律来探索或解释另一领域的规律。2类比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1类比法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静电场时,“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此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此时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了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

2.2类比法在阐述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各种物理量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可通过类比总结出来。例如在讲摩擦系数μ、电阻R和电场强度E时可类比归纳如下:

物理量

Μ与F、G无关,只由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

R与U、I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直径、温度有关

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的特性决定

2.3类比法在《模拟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晶体管P—N结的特性中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时,可用人们经过化工厂门口闻到的丙酮、甲苯等药品的气味,就是由于丙酮等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扩散的结果。把蓝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蓝的颜色也要慢慢地扩散开来。使学生明白扩散就是物质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嗅觉和视觉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内容,阐述电子和空穴的扩散,并讲清扩散的方式、程度上的差异,学生就能理解接受了。显然,简单的演示实验与电子扩散的真正物理过程是不同的,一个是物质分子的扩散;另一个是基本粒子的扩散。这样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新知识既有“似曾相似的亲切感”,又形象、直观、易懂。

2.4类比法在《数字脉冲电路》等有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数字脉冲电路》和《医用电子仪器》课时,如心脑电图机、B型超声诊断仪等具体电子线路时,经常遇到微分和积分电路的问题,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之《高等数学》这门课又没有开,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讲到这些地方时,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微分,什么积分?笔者就瓦工砌烟囱或用平锉锉出圆形工件的实例进行类比讲解,使学生懂得了“化整为零无限分,不变代变得微分,集零为整微分和,无限积累是积分”的道理,从而对学习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起到极大的帮助。

2.5类比法在《制冷设备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制冷设备的工作情况时可把水泵的工作情况来类比制冷机的工作情况,如图1所示。水位差相当温度差。水量相当于热量。水泵相当于制冷机。高位水通过管道自发地流向低水位相当于高温体的热量通过各种途径自发地传向低温体。严格地说:热量和水量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必须指出的是:水泵自低位水源吸取的水量等于压送到高度水位的水量;而制冷机向高温体排送的热量却等于它向低温体吸取的热量加上输入机械工所相当的热量。

2.6类比法在《影像设备原理应用》教学中的应用

大千世界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组成分子的原子,则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在磁场中旋转振荡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与其旋转振荡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来。简而言之:所谓的核磁共振,就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由电磁波引起共振跃迁的现象。在讲述时学生很难理解,总不明白,此时如果把这一现象比作拉小提琴时弦弓与琴弦的共振一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3类比在学习新知识中的迁移作用

3.1定义式具有相同形式的物理量间的类比

电流I=Q/t、电场强度E=F/q、功率P=W/t等诸如此类的物理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在讲授时运用类比,既有利于新概念的引入,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旧概念的认识;既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又能总结出这一类物理量的共性。

3.2数学表达式类似规律间的类比

力学、热学、电学中的物理规律常用数学表达式进行描述。例如:欧姆定律I=U/R和牛顿第二定律α=F/m。如果将其横向类比,可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形成有机的联系。即U和F都是产生运动(I和α)的原因;而R和m则是接受外界作用的主体。

又如:场强E和电势U这两个描述电场的物理量,E、U与检验电荷q有无关系呢?牛顿第二定律M=F/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也为零,但物体的质量为一定值;究其原因,它们都是事物本身的物质属性。其中欧姆定律中R=ε/I,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U、I均为零,但电阻R却一定。这种简单的类比,使学生懂得E、U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定义式E=F/q、U=ε/q只是定义E、U和计算E、U大小的。这样既可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对较抽象的概念的认识,也可以通过类比可以找出不同自然规律间的内在联系,使认识得到统一。对某些规律在数学式外表形同,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可通过类比比出差异,即可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如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与浮力定律。

3.3相似的物理过程的类比

《模拟电子线路》中的LC振荡电路和《医用物理学》中的弹簧振子是两个相似的物理过程,两者的类比可使学生在已有的简谐振动表象基础上学习电磁振荡知识,而且通过类比建立起两类不同性质的过程间的联系,既力学过程,电磁过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统一性的认识。

3.4研究方法、手段上的类比

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的类比,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迁移到另领域中去,不仅可以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例如在讲《电子线路》半导体中的特殊载流子—空穴时,为了便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和空穴运动,可以类比人们在影剧院看演出,如果前面走了人出现一个空座位,坐在后面的人就喜欢向前坐。这样,人们依次递补空位向前坐,看起来就好像时空位子在向后运动一样。显然,这种空位的移动同没有座位的人到处走动不一样,后者好比时自由电子的运动,而有座位的人依次递补空位的走动则好比是空穴运动。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空穴也是一种载流子。当半导体处于外加电压作用下,自由电子进行定向运动形成电子电流,共有电子依次递补空穴形成空穴电流。其区别时,电子电流时带负电的电子的定向运动,而空穴电流时带正电的空穴的定向运动。

4类比的判别、类化作用

由于事物性质的差异,通过类比比出差异,可以开拓、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经常容易引起学生混淆的差动放大器和触发器电路、双稳态触发器与多谐振荡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开关电源的振荡电路形态较为相似,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将两者电路元件作用、工作状态、反馈性质、工作过程作一类比,可有助于学生了解两电路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可以消除学生的一些错误概念。

综上所述,类比法在教学方面确实具有严格的逻辑推理难以取代的功效。但在使用类比方法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引进新概念、新规律时,应当进一步把它们的本质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我们永远记住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康德所说的话:“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6篇)
  • 下一篇:环保保护论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