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4 栏目:公文范文

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引言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解决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为地方政府进行了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提供了平台工具。但日益庞大的债务规模、融资方式单一、缺乏持续偿债机制等问题也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为此,中央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措施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国发〔2014〕43号文明确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责任,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财预〔2015〕225号文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限额管理,取消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切割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债务,指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挑战,更是转型发展的C遇。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

据Wind统计数据,自2011年以来,拥有财务数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有1451家,有息债务规模从2011年末的20.64万亿元增至2016年6月末的43.28万亿元,规模翻番。审计署2013统计了全国7170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其中,仅有4.08万亿元的债务被纳入地方政府债务,而Wind统计的1451家发债平台2013年末的有息债务就超过30万亿元,所以大部分的平台债务未列入地方政府债务。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1.未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虽然成立的时间已经很长,但仍然无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表现为:重投资、重建设、轻经营、轻管理,公司发展战略定位模糊,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化发展方向,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2.投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有效的偿债机制

融资方式单一、过多依赖土地预期收益是平台公司融资的突出特点。由于资产及现金流未能全覆盖,低成本、高额度、灵活多样的企业债券、收费权信托、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不能得到运用,吸引社会资本(含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的尝试较少。债务偿还的来源多靠土地出让金、负债融资、借新还旧,缺乏持续有效的偿债机制,融资平台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思路

1.投融资平台模式选择

针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亟需建立一个大企业集团,下辖多元化、多层次的面向市场化的实体企业,同时需要在业务选择领域、盈利模式、融资来源等方面进行适时的创新,以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2.建立完善的企业运营机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根据《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投资、经营管理约束机制,成为集融资、投资、建设和经营相结合集约管理的企业集团,彻底解决经营责权不明、政企不分、职能混淆等问题,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3.建立良好的业务发展模式

(1)统筹资源,开展土地收储融资

根据四部委《关于加强土地储备和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要求,建立健全市级土地收储中心各项职能,纳入国土资源部土地储备机构目录,统筹、协调、管理土地收储工作,调控土地市场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做好土地储备融资,促进征地拆迁工作有力开展。

(2)受托进行土地一级开发

设立一个公司专门从事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由土地收储中心授权委托一级开发公司对生地进行开发。土地一级开发的所有资金由一级开发公司通过金融市场筹措,并在生地上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之成为熟地。盈利模式上,采取成本加成方式,以一级开发的总成本为基础,核定一个固定收益率(比如8%)作为一级开发的利润率。

(3)代建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厂房等房建项目

设立一个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地方财政部门签订项目代建协议,负责区域内保障房、标准化厂房、中小企业园等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按照合同约定代为履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代建业务的收益来源主要是按照代建项目投资总额加固定收益率(比如8%),实现现金流全覆盖,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银发〔2011〕193号文等政策支持,直接获取银行信贷资金。

(4)参与土地二级开发,增加公司盈利来源

在前期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先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房地产开发。待后期实体企业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升值,适时通过控股方式引进有丰富房地产开发经验的公司,以现有的土地出资,共同成立商品房开发公司,进行土地二级开发。

(5)创设金融和类金融机构,优化区域金融支持环境

全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参股成立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租赁、保理公司、典当行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优化区内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内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收益。待小贷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引进一到两家有丰富风控和客户资源的银行,共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待融资平台集团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成立集团财务公司,形成资金流的体内循环,使利润留存在集团公司内部。

参考文献:

[1]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7):4-14.

[2]薛翠翠,广京,冰松.城镇化建设资金规模及土地财政改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3(11):90-96.

[3]于娟.新形势下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探析[J].经贸实践,2016(2):40-41.

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范文篇2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控;战略构建

2008年11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拉动内需,降低出口受阻对国内经济的抑制作用,国家积极推行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其中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落实,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乘势得到了快速扩张。

然而,地方投融资平台过快发展暗藏着大量的风险。2011年6月,《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截至当年年底,全国共设立省、市、县三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设立10家以上平台公司的地方政府达76个,县级政府比例最高,比例占57%,市级占比38%。这些融资平台公司在政府性债务余额金额很大,2010年底达到49710.68亿元,仅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比例就高达46.38%。从工作报告分析,这些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水平、资产质量参差不齐,蕴藏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工作报告中的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借新还旧、债务逾期、虚假出资、资本金未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日益显现的风险应引起有关各方的重点关注。

针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本文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投融资平台自身四个层面对构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控体系做一下探讨。

一、中央政府层面:宏观制度上积极创新

(一)创新政府融资模式,防止风险向银行系统积聚

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府举债主要载体的模式之一,为防止债务风险积聚于银行系统,必须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特别是要研究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化和制度化。

第一,债券发行方面,可以借鉴加拿大、美国的市政债券银行(MBB)模式。市政部门投资市政项目通过利用市政债券银行(MBB)模式,不但解决债券的流动性问题,而且能很好的控制债务融资成本。市政债券银行(MBB)模式为我国市政部门增强信用等级和减少融资成本开展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放松行政式规模控制约束,由市场调节发行规模。地方债发行规模适当放松规模控制约束,逐步交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当地方债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市场自主调节来促进市场制度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发行主体多层次化,债券种类多样化。鉴于信用风险因素,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券发行严格限定,允许省一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理应让市场机制来决定发行主体。

第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审批与监督约束。一是建立中央政府行政控制型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地方人大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三是审计机关对地方债发行、资金用途与使用效益、偿还等全过程进行全面审计监督,以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二)强化信息披露,提高投融资公司的信息透明度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要结合自身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流动性以及偿债能力等,将政府财政收支、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等信息纳入到对平台信息评价范围,合理设置定量和定性指标,对投融资平台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价,通过市场化的中介机构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信用、偿债能力等进行信用评级,为金融机构内部信用评级提供参考。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将涉及到的投资项目、财政负债、土地储备等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给予投资者决策时提供参考,充分发挥投资者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地方政府融资的法律约束

第一,放松法律对地方政府融资约束,适时对《担保法》、《预算法》进行修改。允许地方政府以对特定项目的财政拨款为限额,对项目融资进行有限担保,为地方政府融资和发行债券放行。第二,完善立法,制定《公债法》和《地方公债法》。通过完善立法,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债主体资格、额度批准、资信评级以及偿债机制等予以严格限制。通过立法或出台相关规定,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运作有法可依,降低投资行为的随意性。

二、地方政府层面:微观管制上有所改进

(一)促使平台公司市场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改革

省级地方政府牵头对辖区内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量、期限和结构等进行摸底,密切与各地央行、银监等派出机构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债务信息公开披露,把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强信息透明度。

另外,改变单一化融资渠道,鼓励尝试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减低风险。投融资平台根据每个项目特点,创新投融资来源,不拘泥与国有资本,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灵活采用投融资方式,根据项目需要,采用BOT、TOT、PPP等方式建设。拓宽平台资金来源,灵活采用平台股权融资、发行信托、引入私募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对于导条件具备的平台公司,积极引导其发行企业债券。

(二)完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偿保障机制

建立专项偿债基金。地方政府可以参照担保企业按照担保余额和担保规范提取风险准备金的做法,按照政府债务余额和年度到期债务一定比例提取设立专项偿债基金,专款专用,专项监督。偿债基金的来源可以多样化,比如土地收益、国有资本收益、公共资源经营收入,以及从地方预算经常性收入项目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地方债务还本付息。

对于融资平台公司的资金做好规划和使用,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使用效率,防止过度投资。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对所属投融资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对所投资的公共基础等项目建立监管验收机制。

(三)建立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业绩考核体系的建立对监督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整体运营与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应当与其企业性质和角色变化相对应,不同的阶段设定不通的考核指标体系。平台建立初期阶段,其业务主要是事务性的,考核重点以定性指标为主,适当配合经营性定量指标,比如融资放大倍数等。业务步入正常经营轨道后,逐步过渡到以考核盈利能力、利润指标等经营性指标为主。同时,为防止管理风险发生,应当将平台公司薪酬制度改革纳入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去,实行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相结合的薪酬考核发放制度。

三、商业银行层面:加强平台融资贷后监控管理

(一)强化信贷资金风险防范机制

鉴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商业银行系统,为防止风险集聚与银行体系,商业银行应当将平台风险关口位置前推,加强平台公司融资贷前审查,确保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同时做好融资项目担保、抵押等贷款保全措施。

商业银行在项目资金贷出后,加强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使用的后续监督管理,监督信贷资金流向,防止平台公司变更资金用途,出现信贷资金挪用。加强还款资金管理,防止出现贷款逾期或者不能按期付息情况发生,影响平台公司信用危机,引发连锁反应。

商业银行在加强对平台公司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掌握平台公司财务信息,定期实地调研,掌握平台公司经营状况,最大可能规避信贷风险发生,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对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职能就是代替地方政府出面融资、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而偿还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平台公司经营收益及政府土地收入。鉴于投资项目、还款资金来源的特性,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很容易转嫁给商业银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时,商业银行不但要评估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平台总体的经营状况,还要科学分析其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做到全方位风险评估。

四、投融资平台层面:加强自身规范管理

(一)提高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程度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多数属于国有独资公司,即便由非国有资本参与,也不具有话语权,业务和人事都由地方政府实际控制。在资产管理、人事管理、项目选择、资金管理等方面往往出现多部门管理,而平台公司成了一个牵线木偶。政企不分是铜融资平台公司区别与其他类型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提高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参与程度,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其管理效率,进行资源配置,任重而道远。

(二)强化投融资平台内部风险控制

就像国家审计署在2010年《工作报告》披露的那样,经审计的6576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中,148家债务逾期,金额达80.04亿元;1033家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问题,涉及金额达2441.5亿元。经营效益差、运营效率低、资本金不到位是目前多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建立投融资平台风险内控机制十分必要。

笔者通过统计分析河南省投融资平台公司现状发现:第一,注入资产不优,经营效益不佳。如洛阳市高新区某公司1.2亿元资本金中,办公楼和道路管网各占40%,具有盈利能力的经营性资产仅占不足20%。第二,投资功能发挥不够,运营效率较低。截至2009年6月末,河南省融资平台已使用的440亿元资金中,公益性项目投资占44.7%,这一比例在县级融资平台中更是高达76.2%。另外,资本金不足、到位不足以及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

管中窥豹,依照一般企业财务评价标准,多数投融资平台盈利能力低、偿债能力差,甚至现金流不能保证正常还本付息。在此种情况下,加强投融资平台经营管理,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债务的缓冲带作用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林文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规范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0(2).

[2]陈穗红.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与风险防范[J].今日中国论坛,2006(9).

[3]常友玲.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5).

[4]陈炳才,田青,李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金融,2010(1).

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范文

2008年底,中央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台了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中央政府只投资1.18万亿元,其余的2.82万亿元由地方政府配套实施。但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满足这部分的支出需要,为完成大量的资金配套任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随之应运而生,由开始的省级政府向市级、县级政府扩展,随着融资平台向市县级不断发展,平台债务规模也随之快速膨胀。

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整体贷款规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口径,各方的统计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出入。据中国人民银行对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的专项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末增长25%以上。融资规模方面,据审计署的报告显示,2008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仅为1.7万亿元,但到了2010年末,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已达到10.7万亿元,增长了6倍有余,其中银行贷款为8.47万亿元,占全部债务余额的79%。2011年初,银监会开始严格控制新增的平台贷款数量,2012年更是明确提出全年平台贷款总量只减不增,因此尽管2010年以后没有平台贷款的确切数据,但是平台贷款在2010年达到高峰期后应该呈现下滑趋势,据有关媒体透露,截至2012年3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9万亿元,同比下降3.6%。不过,平台贷款余额的下降只是表面现象,地方平台公司的实际偿债压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2011年7月,审计署统计显示,2012年将有1.8万亿元的地方平台债务迎来偿债高峰期,占到全部地方平台债务的17.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迅猛,但其融资方式却相对单一,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大量的负债都集中在商业银行。图1显示了2012上半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从图1中可以发现,截至2012年6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为1.96万亿元,占全部平台贷余额的24.8%,全部银行贷款占平台贷款的79%,可见银行信贷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方式,而且商业银行也将大比例的信贷资金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的集中。

政府融资平台的内生逻辑

由于平台公司债务有地方财政做支撑,商业银行初期对其风险程度的警惕意识不够,导致商业银行的平台公司贷款不率逐渐上升,为应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平台公司贷款的监管力度,对其中赢利差、信用等级低的平台公司加大了审查力度。为了便于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对赢利差、信用等级低的平台公司实行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我们引入如下假设:

(一)申请贷款的所有平台公司每笔贷款的数额为M(M为一常量),平台公司运作项目的成功概率P,可获得的项目运作净收益率(扣除贷款利息等相关成本后的收益率)为r,P服从[0,1]区间上的概率分布,并且f(P)和F(P)分别为概率P的密度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

(二)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准确了解每个平台公司运作项目的具体风险程度,因此,假设银行知道给定贷款等级中所有平台公司具有相同的净收益均值X(X为一常量);根据假设(2),有如下关系成立:(1)式表明平台公司运作项目的成功概率P与项目运作净收益率成反比,这符合经济学所描述的“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的理论。此外,平台公司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因此,只有当r≥i,即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时,平台公司才会向银行申请贷款。当r≥i时,结合(1)式可得,只有当P≤P*,平台公司才会向银行申请贷款。

平台公司只有在取得贷款后,才有可能去运作项目。因此,平台公司能够申请到贷款并顺利运作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记为P)应考虑[0,P*]区间的概率分布情况。由此可得:(3)式说明,平台公司能够申请到贷款并顺利运作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仅仅是贷款利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即银行的贷款利率越高,平台公司能够获得贷款并顺利运作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就越低。也就是说,银行的贷款利率越高,获得贷款的平台公司的平均质量状况就越差,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就越大。下面,我们考察商业银行期望净收益的内在状况。商业银行的期望净收益不仅取决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而且取决于平台公司还款的概率。由概率理论可知,商业银行的期望收益等于平台公司没有发生违约时的利息收益与平台公司没有发生违约时的平均概率的乘积,即为:

基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由于信贷配给现象的存在,信用等级不够高的平台公司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以运作自身项目,所以商业银行建议构建以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为平台担保,中小公司集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应对由于信贷配给造成的信用等级不够高的平台公司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的现象,具体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根据图2所示,虚线框中是以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为平台担保,中小公司集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为中小公司做一级担保(显性担保)。地方政府出于经济效益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为融资平台做二级担保(隐性担保)。鉴于有两级担保,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提出融资要求,商业银行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融资平台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后,按项目规划将贷款分配到各中小施工公司。

各中小公司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项目分配的任务,最后将项目所得以现金流的方式回笼,向商业银行支付贷款本金和利息,余下资金根据项目任务的多少分配给各中小公司。由于融资平台往往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等盈利性差的项目,很难有足额的现金流来支付商业银行的贷款,就需要地方财政的补助。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担保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六大类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作为债务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等盈利性差的项目,其自身难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地方财政资金的补助来偿还贷款本息。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普遍存在着过度融资的现象,其资产负债率较高。然而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总体放缓,地方财政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2012年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高峰期,所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二)担保风险

担保风险分为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承担的一级担保风险和地方政府承担的二级担保风险,其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或龙头公司无法履行担保时所做出的承诺。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作为一级担保方,往往利用其自身的信用为中小公司提供担保,然而受制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当项目出现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难以按期偿还贷款时,它的担保就不能发挥作用。这时就需要地方政府的二级担保,然而地方政府的担保通常以政府承诺、财政担保等形式存在,并不具有法律效用,商业银行在追偿贷款时,处于不利的位置,其面临的担保风险也不可忽视。

(三)道德风险

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详细有效地了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负债状况等,同时也无法了解平台的负债情况和还款能力,更难以对贷款用途进行有效的监控。当商业银行贷款给融资平台时,平台内公司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做出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举措,使得商业银行无法按期收回所贷款项。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区经济的考虑,隐瞒平台内公司的真实状况,为融资平台做出地方政府财政还款的担保。鉴于地方政府和平台内公司的合力隐瞒,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资金使用周期长的特点。由于有地方政府作担保,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往往比较淡薄,据统计,绝大部分的平台贷款都是长期贷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失衡及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变大。

(五)市场风险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土地市场价格之间息息相关,大部分平台贷款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而土地市场价格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因此土地市场价格对平台贷款的还款影响巨大。同时房价和土地市场价格之间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土地市场价格也将下跌,这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降低,进一步打击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给商业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

(六)政策性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二级担保,因此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商业银行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贷款,面临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由于所贷款项主要投资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建设的影响较大。一旦宏观政策或地方政府发展思路变动,商业银行所贷款项将不可避免的遭受损失。而且商业银行贷款具有行业集中度高、期限长、款项数额大等特点,其面临的政策性风险极其突出。

基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针对上述六类基于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从自身出发,通过发现风险、研究风险、规避(解决)风险的风险管理流程,不断提升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对此,本研究给出如下的信贷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识别能力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特点,商业银行首先要明确平台贷款的主要业务和重点环节,从而识别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显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针对最主要的风险,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识别引起这一风险的关键诱因,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指标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二)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预警能力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特点,商业银行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平台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历史经验及发展状况确定各风险指标的预警阀值,接着运用合理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各风险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等级,最后用信号灯来显示信贷风险的状态。根据上述预警体系,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应对所面临的平台风险。

(三)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处置能力

商业银行风险处置方式一般可分为资产置换、资产拍卖、市场操作和自身核销等四大类,其中资产置换和市场操作是主要方式。商业银行的资产置换以土地、现金、专项贷款和房地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实物资产置换为主要形式,市场操作是通过资本市场操作将商业银行自身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此外,资产拍卖和自身核销也是商业银行采取的常用方式。这些方式相互作用,共同为减小商业银行自身风险发挥作用。

(四)建立贷款评审机制

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基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评审机制。首先,逐步构建标准化、精细化的平台公司评级体系。通过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有机结合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平台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其中财务因素中运用现金流评估法估计平台公司还款的现金流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信用等级;非财务因素主要考虑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人事关系和信誉等。其次,有效建立基于评级体系的信贷授权与审批机制。根据平台公司经营特点和实际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将信用与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基于评级体系的信贷授权与审批机制。最后,商业银行针对建立的贷款评审机制,采取从严从紧的原则,防止产生审核松懈等影响贷款评审机制运行效率的现象。

(五)建立银团贷款模式

银团贷款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贷款模式,已经被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鉴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资金额大、贷款期限长等特点,银团贷款模式不仅能满足其融资需求,节约交易成本,还能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经营。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说,银团贷款有利于识别信用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改善信贷结构,减少银行间的恶性竞争。针对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形成银团贷款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和缺少成熟的市场参与主体等的现状,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加强银团贷款的风险管理,建立银团贷款信息平台和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尽快完善银团贷款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银团贷款二级市场。

(六)推行商业银行平台类贷款资产的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目前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重要金融创新。针对融资平台自身负债率过高、担保承诺有名无实、对土地升值依赖过大、偿债责任主体不明确、多头借贷、违规挪用等现象,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密切关注基础资产,加强动态管理。2.筛选优质单项资产,巧妙进行多项重组。3.发展专业担保机构,综合运用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

(七)建立银保协作机制

构建适合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保协作机制是解决商业银行平台贷款风险的重要措施。这里银保协作机制的“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而是政策性担保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区别于一般商业性担保公司,它有政府作为强大的后援,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生违约情况时,由于银保协作机制的构建,商业银行自身受到的损失将大大减小,而政策性担保公司凭借强大的政府援助,也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危机。

(八)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监管职能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毕业实习报告模板五篇
  • 下一篇:内部会计控制论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