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茶叶商业模式范例(3篇)

时间: 2024-01-03 栏目:公文范文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

世界贸易组织在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对地理标志的定义为:地理标志是鉴别原产于一成员国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地区或一地点的产品的标志,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确定的特性应主要决定于其原产地。地理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销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茶叶的独特品质与其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茶叶是最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愈发重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为茶叶主产地政府、茶农及茶叶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与之伴随的是,少数不良商贩以次充好、滥用标志,导致某些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声誉受损,伤害了正规茶叶生产、销售相关主体的利益。对此,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政府或茶叶生产行业协会积极建立保护机制,以杜绝少数茶商失良行为对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声誉造成的伤害。安徽省是我国“名特优”茶的重要产区,已申请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主要有:黄山毛峰(2002年)、太平猴魁(2003年)、霍山黄芽(2006年)等。本文即选择安徽省为例,站在茶叶产业各主体利益和谐视角下,考评目前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效果。

一、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冲突

赵荣、姜含春(2012)研究认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地区内的生产者集体,以茶叶协会或政府部门为代表,他们是茶叶地理标志的“创造者”和“所有者”;地区内的生产者个体,他们既享有茶叶地理标志的使用权,也需身体力行地保护该使用权;茶叶地理标志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他们从具有地理保护标志的茶叶产业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名誉利益,也是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消费者,他们是茶叶地理标志的最终评判者,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也是保护茶叶地理标志。

赵荣、姜含春(2012)研究表明,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间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茶叶企业为降低成本,以劣充好、滥用茶叶地理标志

部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茶叶企业或未参加当地茶叶协会或为赚取更大的利益,降低生产成本,不按照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要求生产茶叶,从而导致茶叶地理标志产品质量不稳定,扰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场。其行为直接损害了地理标志产品所在地其他守信企业的合法利益。

2.茶叶地理标志的公共性给销售商创造“搭便车”机会

由于茶叶地理标志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利益主体中的一方不能阻止或影响其他各方对该标志的使用。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搭便车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其他企业广告宣传的“便车”,二是搭“销售信誉”的便车。“搭便车”行为及其带来的利益会扰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正常规定实施,甚至误导部分销售商想方设法能搭上便车,这种利益冲突给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带来障碍。

3.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茶叶地理标志的短期违规利用和长期利益分享间存在冲突

茶叶的好坏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一些利益主体在生产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时,急功近利、过度开发,或所在地政府盲目开发其他产业,都有可能影响当地自然环境,从而损伤茶叶品质。导致茶叶地理标志无法传承。

二、目前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

我国目前具有地理标志的茶叶主产区采用的保护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

1.法律依据是《商标法》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目前,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依据是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以及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商标法》主要以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形式对地理标志形成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则对地理标志形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①

2.保护主体是政府、茶叶协会及茶叶个体生产者

目前,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主体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茶叶产区当地政府、茶叶行业协会及茶叶生产者。政府主要表现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利用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地细化管理规则,使得法规运用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政府的保护职能还表现在跨地区沟通、协调。茶叶行业协会主要在技术层面形成地理标志保护,如设计注册商标,制定茶叶生产的标准及对茶叶质量进行规范监督,推进茶叶品牌宣传营销,打击以次充好的不法生产者销售者。茶叶个体生产者主要是以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把控茶叶质量来保护茶叶地理标志。

3.保护手段是专用标志和产品质量认证

设计专用标志,茶叶生产者必须根据要求向管理机构申请,才能在销售过程中使用该标志。实施产品质量认证,茶叶协会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并要求茶叶生产者严格按照要求生产,对售前茶叶质量进行监督。

上述模式在今年安徽祁门安茶地标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得以体现。祁门县成立地标产品申报委员会,推动申报工作;安茶主产区芦溪乡成立安茶合作社统一安茶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当地茶农和茶叶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

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效果

我国目前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约六十种,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婺源绿茶等等,无法穷尽探究地标保护模式的效果。因此,本文选择具有地标保护茶叶品种较多的安徽来考察地理标志保护为茶叶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1.正面效果

安徽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名茶众多,中国十大经典名茶安徽占有三四。具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品有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极大地推动了安徽茶叶产业的发展。

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224.5万亩,较1990年新增46万亩;全省茶叶产量9.53万吨,比上年增长8.78%,其中名优茶3.2万吨,比上年增长10.34%;全省茶叶综合产值180亿元,较上年增长13.23%,其中名优茶产值44.2亿元,较上年增长26.28%;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0家,较上年新增52%,合作社达806家,较上年新增44%;全省茶农人数达300万,人均收入2000元,较上年新增33%。

从上述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名优茶不论从产量还是产值的增长率上都要高于全省茶叶的整体水平;而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增长率也较高;茶农收入增长率较高。由此,可知茶叶地标保护模式对安徽茶叶各个利益主体总体上还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2.存在不足

目前,安徽茶叶地标保护模式虽然对安徽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保护主体自身的原因,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茶园建设缓慢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省各地政府对发展茶叶生产重视不够,基础建设投入不大,同其他产茶大省比较,茶园更新、开发落后。2000年至2012年间增加62万亩,增长38.1%,不仅低于全国的增长1.1倍,更低于河南、湖北的增长3.2倍和1.1倍的速度。

(2)茶叶全年单产过低

我省茶叶单产始终较低,2012年,我省茶叶亩产42.5公斤,低于全国平均52.3公斤近10公斤。一方面,由于基础建设欠账太多,更新改造没有跟上,茶树老化、退化现象严重。同时,新技术推广缓慢,良种覆盖面积小,直接影响了茶树产出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的生产方式限制了整体产量的提高,由于我省主要从事绿茶生产,为满足口味品质的需要,茶农大都注重春茶生产,采摘季节基本保持春天一季,大量放弃夏秋茶采摘生产,也造成全年单产过低。

(3)茶叶生产附加值较低

安徽茶叶除一些传统名优精品外,大多停留在初级产品上,技术含量不高,加工明显不足,有些甚至沦为外销的原料,茶产品的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佳。此外,我省茶叶种植的效益也不高,2011年,亩均产值仅1623元,低于全国2348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各省,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

四、茶叶地标保护模式改善

如何使得茶叶地标保护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推动安徽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要改善安徽茶叶地标保护模式,就必须站在茶叶保护的利益主体视角。

1.政府所为

一是要做好我省茶叶生产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尽快改变当前下滑局面。二是要加强基础性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进行基础性的开发和研究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普及和培训,做好病虫害预报防治,开展市场监测,及时提供供求信息,解决产品销路。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茶叶生产。

2.茶叶行业协会所为

要加强茶园的开发,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无性系良种繁育,提高良种普及率,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增大科技运用和投入,扩大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态茶园;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开发,整合现有分片零散茶园,积极开辟新茶园,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振兴和维护好已有的老字号、老品牌,把它作为宝贵的资源,充分加以发挥和利用;管理和整合好现有众多品牌,解决好品牌杂乱,相互挤兑问题;要大力宣传品牌,树立品牌战略观念,通过招商、推介、展会等形式,把品牌打出去,产品推出来,效益搞上去。

3.茶叶生产者所为

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生产模式,加快品种改良;延长鲜叶采摘时期季节,提高鲜茶采摘率,特别要注重夏秋茶的采制和利用。二要根据不同季节时期原料特性,开发新品种,丰富成品茶种类,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消费的需要。三要转变茶叶加工传统,在品种和类别上做文章,利用夏秋茶制作青茶、黑茶等其他类别茶叶,增加成品茶产量。四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进行茶叶产品开发,将茶产品向茶饮料、茶保健、茶餐食、茶用具等方向延伸,提高生产附加值。

注释:

①吴雪华.我国地理标志两种保护机制的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博士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7.3.

参考文献:

[1]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

[2]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及效益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7.

[3]占辉斌.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益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J].2013,4.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篇2

中国茶企普遍注重茶叶产品的生产和美化,这种经营思路认为“只要茶叶做得好就不愁销路”,而实际上这种观念的茶企却都卖不好自己的产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茶企才有七万之众,“茶企长不大”成为中国茶行业的魔咒般特征。同时,中国市场有着近三分之一的茶叶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如何让中国茶企卖出更多的茶叶?探讨茶企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显得很有必要。

有人认为中国茶企本身就没有必要做大,只要茶农都能赚钱确保生活小康就好,这是从小微企业的生存角度出发的观点,如果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小微企业是难以为自己的经营行为承担责任的。例如近年来不少茶企宣称自己的企业实行“产品可追溯”制度,表面上看起来这些茶企敢于承担责任,而实际上这些茶企都没有能力承担对消费者负责的能力,如同当年“三鹿”奶粉一样,出了问题时那可是企业所赔偿不起的,“可追溯”又有什么用?因而我们才主张企业要做大,就是社会需要大企业来为消费者提供真实的消费保障。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茶企的发展壮大?业内许多人士认为主要是中国茶叶本身供过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素影响茶企的壮大,作为营销界人士笔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茶企都是传统的土特产生产者,沿袭千百年销售土特产的方式在经营茶企,尽管中国茶企“产供销一条龙”式的经营,但除了生产环节是茶企具有技术专长尚可研究之外,在产品的营销领域就很少去研究方法问题,这也可以说中国茶企很少研究商业模式的问题。

商业模式究竟重不重要?我们可以从许多行业的不同企业去对比,同样的产品在不同企业手里,市场销售的业绩是不同的,如普通品牌的方便面和“康师傅”方便面,销量就不能同日而语,因而你去看看“康师傅”的营销机制和体系,就会发现它的做法和许多同行是不一致的,对营销渠道的布局,对产品卖点的提炼,对消费氛围的营造,都让消费者得到认同,这样的产品才有了畅销品的价值所在。茶叶产品也一样,决定畅销与否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如何营造消费氛围、提炼产品卖点、如何巧妙的市场布局,同样的茶叶产品在不同的企业里市场命运也就不同,因而我们不难看到商业模式对茶企经营的重要性。

对许多中国茶企来说,商业模式这个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茶企们在沿袭的传统开店卖茶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因而欠缺科学而难以对企业营销带来很大帮助。许多茶企还把营销渠道简单地理解成商业模式,时下在业内火热的网络卖茶就被茶企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因而许多茶叶电商只把线下传统的茶叶搬上网店而已,此外并没有什么相应的措施去经营这个网店。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潜移默化,网络社会化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一些在中国拥有千百年历史的传统生活方式,如婚恋红娘(远不止几千年历史)、个人理财中介和茶叶选购等,也早就已经利用到了网络平台。在新年节庆到来之际,这些网络平台不甘寂寞,不断更新原有的经营模式,试图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而关键在于提升网络平台的诚信度和用户的认知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网络婚恋花样翻新

江苏卫视的婚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话题不断,收视率居高不下。电视婚恋节目的争奇斗艳也带动了网络婚恋平台纷纷花样翻新。2012年第四季度,网络婚恋交友市场迎来了新气象:实名制的婚恋交友网站网易“花田”、世纪佳缘子品牌“爱真心”都以新域名上线。在经历诚信等行业危机后,两家上市媒体同时选择深耕该垂直领域,网络婚恋行业在乱象过后呈现出怎样的格局?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在多年的用户培育后,网络婚恋市场用户规模已接近5000万,假期前后成为访客增速的爆发时间点,中端用户在行业中占据较大比重。

2012年以来,婚恋交友的月度覆盖人数基本维持在4000万~5000万,行业用户规模保持稳定,用户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放缓。逐月变化趋势显示,婚恋交友服务继2月迎来访问高峰后,2012年9~10月,网站的访问量再度迎来增长。

艾瑞咨询分析师钟雯佳认为,长假成为婚恋交友服务访客人数攀升的重要时点。周数据显示,面临长假中来自父母的逼婚压力,节后婚恋交友服务的覆盖人数都呈现出惯例性增长。与春节相比,中秋国庆长假前,婚恋交友网站已经迎来一轮访问高峰。与春节假期陪伴家人的观念不同,不少人选择利用中秋国庆假期结束单身生活。

近期,新上线的婚恋平台都通过信息认证、邀请注册等举措开拓不同的细分用户市场。“从目前婚恋网站的用户结构来看,中端人群具有较高的访问倾向,个人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用户TGI都相对较高。伴随着岁末年初又一轮访问峰值时间点的到来,婚恋网站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钟雯佳表示。

个人信用中介平台

P2P(PeertoPeer)是指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主要通过互联网中介平台,即在线信贷),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其中,中介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偿贷能力进行评估,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即一种民间借贷模式。

近期,继阿里巴巴马云将阿里金融信贷扩容,中国平安马明哲推出陆金所,人人网陈一舟4900万美元注资SocialFinance之后,红杉资本沈南鹏已向拍拍贷注入创投资本2500万美元。

易观智库研究发现,在此前一部分P2P厂商因资金问题关闭、P2P模式发展遭受质疑之后,投资界却对P2P持较为乐观的态度。P2P作为互联网金融众多业务之一,由于中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资金需求旺盛,且P2P借款门槛较低,中国P2P行业已逐渐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期。

易观智库分析师阳骁认为:“国内的P2P平台拍拍贷与人人贷在流量上与国外主流P2P网站仍有一定差距,但该差距在逐渐减小,其中人人贷在近两年流量提升较为迅速。”

P2P在国内外均属于新兴行业,但由于国外良好的信用体系使得P2P行业健康的发展。反观国内情况,用户认知程度不足,金融监管的严格以及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中国的P2P厂商在大量信贷的需求下企业和个人的获贷比例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P2P企业具有一定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上海市走在中国P2P领域发展的前列。一方面上海经济较为发达,用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上海作为金融中心,重视金融行业发展,不断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给予当地P2P厂商良好的发展土壤。

“P2P行业为降低企业风险控制成本,提高借贷双方的信任程度,将在线信贷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体系搭建成为当务之急。”阳骁表示。

茶叶网购悄然崛起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叶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常饮用的重要饮品之一。除此之外,茶叶还有健康保健的功效,并用于待客、社交等场合。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线下零售规模约1000亿元,并拥有巨大的消费者。

从电商产业链来看,茶叶作为农产品中的重要品类,随着网购市场的飞速发展也在悄然崛起。根据易观智库预测,2012年茶叶B2C网上零售交易规模为39亿元,到2014年,茶叶B2C网上零售规模将达到77亿元。目前,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但是,茶叶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以上,而受到目前网购用户年轻化的结构特质所限,阻碍了茶叶电商市场的发展。

“茶类B2C以全产业链运营和线上渠道运营两种模式为主,用户体验决定成败。”易观智库分析师齐剑哲分析道。茶叶电商主要销售的品类包括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六大茶系,以及果茶、保健茶和茶具等周边产品。从模式上看,茶类垂直B2C厂商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整合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从上游茶园种植采摘、加工、再到线上的产品销售和配送等服务,该模式的代表厂商为买买茶。另一种为专注线上渠道营销,通过与茶商合作的方式完成货源情况,而B2C企业主要负责网店的运营和销售工作。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汽车维修合同7篇
  • 下一篇:重阳节的简短祝福语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