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物联网安全监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6 栏目:写作范文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1

关键词: 物联网; 煤矿企业; 安全生产 ;“感知矿山”

0 引 言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煤炭生产系统复杂,工作场所黑暗狭窄、人员集中、采掘工作面随时移动,加之地质条件差,在生产中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能会导致重大灾害事故,这些给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年来,由于政府对煤炭生产技术的重视,铜川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逐年好转 ,但与其他地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扼杀煤矿事故,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成为目前摆在我市煤矿监管部门和煤炭生产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1 物联网技术与“感知矿山”

为了更好地推进铜川市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信息化将成为其必然选择。目前,由于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铜川市煤炭行业数字化进程缓慢,企业数字化装备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改善煤炭工业这种落后的安全监测及管理手段,必须引入新的技术进行改造。物联网技术是当前大家公认的首选技术。传统煤矿管理信息系统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物联网概念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对煤矿安全生产而言,在物联网时代,人员、设备、矿井基础设施等将借助物联网技术形成一个互相通信、互相协同的整体,从而实现智能高效的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概念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与预警救援新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及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称为物联网。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俗称“感知矿山”。

“感知矿山”通过全面感知,对煤矿(地面、井下)安全生产、煤炭行业综合信息化、煤炭产量监控、人员定位、无线通信、设备综合自动化、环境安全监控、矿压监控等全面感知,并通过高速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同时还具有直观形象的应用,通过3D GIS实现全面展示矿区全息,来全面感知矿山。 “感知矿山”不仅提高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更多的是涉及到生产,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网络对矿区煤运皮带、煤仓、洗煤厂、水仓、变电站等各个生产相关设备系统的感知和控制,实现了煤矿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2012年,笔者到徐州夹河煤矿考察物联网,矿方技术人员手持一台平板电脑,熟练地用手指滑动屏幕向我们展示着,瓦斯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显示出实时的数据,同时,监控视频实时、画面流畅、清晰度高,系统操作也极为简单。看来,无论想看什么情况,都可以足不出户由这台小小的平板电脑代劳,这套系统完全实现了移动监控,真正将煤矿安全装在了“兜”里。也就是说,只要有手机网络信号覆盖,这套监控系统便有用武之地,“千里眼”“顺风耳” 是这样炼成的。这说明它不仅仅是一个将井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到手机上的软件,是移动互联技术在煤矿安全领域的有益尝试,是转变传统工作方式的技术进步,是高新技术在传统行业的示范应用,其移动信息化所能带来的实时便捷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这一天然优势,突破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困境,满足了传统信息化管理手段,让实现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成为可能。

2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物联网技术赋予物体智能特性,并将物体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甚至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它主要表现为:

2、1 一体化

它将复杂的人与物的对象连接到互联信息网络中,实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与控制。

2、2 自动化

实现井下电力、通风、排水、提升和运输系统井下无人值守的远程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控制、生产流程的优化调度和煤矿安全的智能保护。

2、3 可视化

实现对煤矿地理信息、工作区形态、机械设备的配备与运转状况、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的全景显示。

因此,煤矿的可视化监控、人员设备定位、灾害预警、救灾应急指挥、智能生产调度等方面迫切需要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感知网络、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支持智能化决策辅助,从而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事故人员伤亡,提高灾后抢险救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物联网技术还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引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把感应器嵌入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感知煤矿人员、机械、环境方面的各种状态信息,将现有分散、独立、单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系统、开放、多元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人与机械、环境等物理系统的整合,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动,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监督管理中“物物互联、智能感知、物物互动、智慧处置”的设想。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2

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趋势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国家安监总局和各地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了互联网互通的广域网络,初步建成了面向安全监管检查及行政执法、调度统计、矿山应急救援等业务系统,应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监控重点危险源,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北京等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事故调查等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提升。

安全监测监控、通信联络、人员定位、应急避险等作为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的“安全六大系统”内容,在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全面开展建设,在非煤矿山也得到重点应用,车辆定位、危险源监控、产品流向等在危险化学品行业应用普遍,设备状态监控、环境视频监控在信息化建设领先企业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大多数企业将安全巡检和事故上报作为重点,通过在办公平台或网站设置安全管理专栏方式通报管理信息,并向安监部门应急平台上报信息,神华等先进企业在重大危险源定义、监管、应急方案、救援指挥方面已基本实现信息化。

目前,中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尚未完全融合,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创新力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安全生产信息交换共享不足,应用系统缺乏联动影响实际功效发挥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必须为创新监管检查方式、深度渗透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应急联动水平方面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安全生产信息化逐渐从事故报告系统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监测、监控、预警、救援一体集成,动态、实时、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方向演变,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融入企业员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中,全面、动态地获取经营活动中需要进行安全管理的业务活动信息,包括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受控,安全管理从安全时间的时候处理向危险源识别、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的闭环全过程控制及动态管理。功能的延伸体现了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紧密结合,以实现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将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体系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知识化、跨部门应用重点体现在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中,应急救援体系的核心目标是科学预防和避免重特大事故的扩大和再发生,将事故对人、财产、环境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建立智能化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最终保障。

共享应急救援平台的智能化有助于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掌握事故现场情况真实性的能力,实时分析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发展趋势,从而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按照原最高效地通报政府与专业应急救援部门,及时集中抢险力量投入现场抢救与抢险。共享应急救援平台还可实现重大危险源信息综合展现与应急演练等,持续优化应急预案,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能力。

安全生产管理对象点多面广,企业、政府、专业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要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资源的规范统一。

建立以数据标准为核心,全面涵盖技术、管理、应用规范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梳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尤其是对物联网等信息化数据、业务、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从而满足多对象、多层次、高效率的业务协同。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系统将向着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单纯依靠人员检查记录反馈的手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安全管理的需求。

无线技术、精确定位技术、数字数据服务、电子数据交换、识别技术必将更多地应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卫星遥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安全监察监管动态闭环控制的效率和智能化的水平。

安全生产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架构由下而上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平台架构层、应用层。

应用层是为用户提供具体安全生产事物处理、运行在平台架构层上的应用系统集合。根据与用户相应的纵向关系,应用层可分为应用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和应用管理层。

应用表示层是用户的响应通道。安全生产的应用用户来自社会公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政府监管机构工作人员,社会公众需要获取的服务侧重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应用管理。应用表示层通过企业门户、在线服务、应用管理实现对应用需求的协调分工。

应用服务层是应用层的核心,为用户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创新的生产安全功能。不论是政府监管人员,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用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层级不同和应用重点不同,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决策支持类应用、为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安全管理类应用,以及为生产运营、社会管理、安全与生产完全融合的监测操作类应用。

决策支持类功能通过对监测信息的深度应用,提供安全分析、评价、预警以及应急指挥功能;安全管理类功能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以预控为核心,安全计划、检查反馈、测试仿真、预案制定四环节的闭环管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切断安全事故的因果链,使内部人、才、物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监测监控类功能体现对细粒度物理安全生产要素的掌握,强化对人员、设备、环境三个物理安全要素从结构化的基础信息、状态数据到非结构化的视频等数据的管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提高应用服务便捷性。应用层应用云计算以SaaS的形式提供面向特定对象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云终端更好地优化用户的交互渠道,升级用户体验。

平台架构层是一个以软件资源管理为中心的、开放的、聚合各种能力和资源的云服务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在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平台架构层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将各种核心应用整合成一个面向服务的平台,从而为的安全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应用快速实现的基础,使以往复杂的各级系统搭建、维护和更新可以按需即用、随需应变的方式获得,使系统的弹性化构建成为可能。

数据处理层通过不同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接收、存储、分析和处理,数据处理层的基础是物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通过虚拟化技术队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进行抽象,整合成虚拟的资源池,实现资源管理优化和负载均衡,用户能够通过调用资源管理层虚拟化平台提供的接口管理虚拟的硬件资源。资源服务交付层提供的服务与资源管理层提供的功能相对应,是用户获得处理资源层服务的接口。

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终端行为控制。通过一些有线和无线的监测传感设备,通过传感网络或因特网进行采集数据的传输,并依据反馈的指令进行操作。

网络传输层是连接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桥梁,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有线通信技术可分为相对短距离的现场总线和中长距离的广域网络,安监部门已经建立了电子政务外网,企业安全生产应用的主要为工业环网,对于集团型企业,安全管理层级的应用基于企业广域内网,同时对于煤矿等特殊行业的企业,还需要接收安检总局等政府机构的监管,因此,跨网运行是对安全管理和操作的特殊要求。

数据采集层的核心作用是全面感知的执行,使物体具备能够被识别的智能,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RFID等在数据层面的可靠采集已经逐步取代条码识别等其他传感方式,对重大危险源或环境监测通常采取视频或者卫星监控方式进行。终端控制器是物联网技术区别于传统的设别识别技术的最大亮点,通过终端控制器,物体可以支持开放的通信协议,并能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使物体具备更加精细化的多级操作智能。

安全生产中的典型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设备监控、分析预警等应用领域前景广阔。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环境信息和关键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自动控制,同时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模型分析与故障诊断,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升环境监测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来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设备的状态监测与运行控制水平。在设备关键部分加装传感器,并选取合适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进行组网并传输数据,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电机、振动、轴温等重要参数,使得设备的状态能实时传送到调度室。

传统的设备自动控制仅能实现单机的常规控制,依靠人员定点值守,通过调度电话等方式获取指令进行手工操作,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的手动操作设备为自动化、智能化、根据远程的指令,对设备进行更加复杂、更加精细化的自动控制和维护,使设备更加智能,达到无人值守、智能控制的要求。

应用云计算技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首先是提高设备状态分析和运维水平,通过建立设备运行状态模型开展以只是处理为核心的故障分析,开展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分析等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优化设备的系统配合,实现在线的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根据预设模型发出报警和自保护操作指令,专家系统的分析结果将指导设备运维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避免设备管理服务器单点故障,保证了系统的连续运行。再次是可以将数据封装成服务,供其他应用系统可以调用,实现设备安全状态数据与生产、运维部门的共享。

卫星遥感在地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根据地质灾害预警的要求,构建监测“点”以监测点为基本单位构建“线”,基于卫星遥感静态连续地表变形监测、区域降水监测等组建“面”,以检测区域现场深部位移和地表变形等参数的拾取为基础,覆盖灾害区域的地上、地下,构建设计变形参量、相关因素、诱因因素的立体监测系统。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3

关键词:物联网;质量监督;应用;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The Prospects Analy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pplied to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Business

Zhang Ling

(Shaanxi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Center,Xi'an710006,China)

Abstract:Following things as puters,the Internet,the wor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third wave,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In this paper,Shaanxi Province,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status,for example,in terms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prospects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 for the analysis、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Quality control;Applications;Prospects

一、技术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终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无线射频标签)的各种物品、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智能、安全的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应用中主要涉及的技术有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种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物联网的智能处理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如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它促进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二、应用前景分析

(一)不断完善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助力物联网应用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的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物联网应用的推广需要实现物联网横向的整合,打造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建立一个基于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应用层的端到端的架构,形成公共的分层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应用平台。目前陕西省政府通过创新全省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方式、技术架构、运维模式和运营方式,成为国内信息化共享服务的典范。通过几年建设已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横向、纵向的网络连接,同时为满足基础数据整合及提供四个基础数据库支撑的要求,基本建设完成多级数据交换系统、多元数据融合与集成系统、虚拟资源隔离系统、政务资源目录与交换系统、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的业务协同平台、信息服务资源运营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中心等资源整合平台,并在上述基础平台之上初步建设完成基础数据库整合与综合应用系统。已启动建设的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运后,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完整的“云计算”架构,可支撑物联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提供了契机。

(二)信息化建设的纵深发展促进物联网应用开展。随着“金质工程”一期项目的建设完成,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初步完成了系统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内部办公电子化、部分行政审批网络化,但是信息化应用形式和范围还很局限。随着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引发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将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将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需要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三是,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将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促使其将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这些因素都促使质量监督部门迫切的寻求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变革和创新发展。另外根据质量技术监督业务的特殊性,需要职能部门管理者首先抓住新的关键技术、政府示范项目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等契机,实现重点行业的监管突破,并由点带面,促使整个系统业务实现向各个行业的监管纵深发展,由此也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三)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物联网应用的重点方向。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作为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城市公共安全运行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在公众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到位成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点工作。物联网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能够使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有效的查询到食品原料、工艺、生产、运输、仓储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以确保对食品生产行为是否合规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为存在问题进行追溯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数据基础。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测系统,能有效提高设备安全运行动态监控、智能研判以及突发事件现场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特种设备,不仅能使监管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现场的精准数据,大幅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还能向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保、第三方检验等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使有关各方都受益。因此在创新监管模式、突破监管瓶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实现动态监管的工作开展中,物联网技术将成为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控、风险管理及应急预警的重要抓手。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4

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需求,指出物联网技术是应急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感知层对化工园区进行重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了监控预警功能。应急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安全管理、监测预警和应急辅助决策三大功能,应用层软件功能丰富,满足了应急管理的需要,系统在某化工园区得到成功应用。

关键词

物联网;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

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地化工园区的建设。但是在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背后,则是生产安全和应急救援问题的凸现。化工园区生产安全应急管理是极其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减灾防灾工作。大力推动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应急管理系统技术研发,是避免或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控制事态扩展蔓延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化工园区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当前,各地的化工园区具有一些共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产业发展规划,无安全应急规划;(2)有单个企业安全评价,无化工园区区域安全评价;(3)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4)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不仅高度集中,而且数量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巨大;(5)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刚刚起步,技术、人才、资金都比较缺乏。应该指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化工园区生产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凸现。近期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大力加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十分必要和急需。

1化工园区应急管理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监控预警、应急值守、应急资源保障、危险隐患管理、态势分析、事故后果模拟、现场救援、紧急疏散、事故善后、应急评估等多个方面。建立智能化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增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动态监管能力,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急管理系统是以现代物联网、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应急资源数据库、预案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分析、信息展示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应急资源的管理和协调、对事故救援的决策和资源调度。当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智能化等特点,可为化工园区日常监管和应急救援提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分布于化工园区各危险隐患点和重点区域的感知终端,采集应急监控信息,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快速准确的获知信息,对事故预警、应急救援调度等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化工园区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基于物联网的监控预警

物联网具有泛在化、实时化、智能化的特性,根据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业务要求,其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为感知层、网络层和管理应用层三层架构。(1)感知层,由各类气体传感器、摄像机、气象仪、RFID标签、GPS等各类感知终端组成,对园区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工艺节点、公共环境、气象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应急物资等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2)网络层,由有线和无线网络构成的数据传输层,对传感器终端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可靠传输。化工园区主要依靠现场总线和光纤网络的有线通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3G/4G无线通信手段已经得到应用。(3)应用层,是整个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应急监控信息存储、数据分析和挖掘、监控预警、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

2、1感知层数据采集物联网在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是实现监控预警,其核心部分是数据采集和监控。物联网技术先进、功能实用、性能可靠,在化工园区主要采集的应急信息有:(1)视频监控,根据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对化工园区的重大危险源的区域周围、主要交通要道、出入口,公用管廊等公共区域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对视频进行联动处理。(2)传感器信息,在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的周围设置气体采集点,对危害性强的有毒、可燃重气体进行24小时的浓度监测,以及监测该处的风向、风速、温度等。(3)RFID及GPS信息,化工园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卡口,进出化工园区的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对园区内车辆采用射频识别RFID卡管理;对外来危化品运输车辆统一配发临时GPS终端,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或停靠路上超过30秒的车辆进行报警,并联动其最近的摄像机进行现场视频监控。(4)实现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全面数据采集,除在公共区域部署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外,需对园区内的大型、重点企业,接入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工艺的温度、液位、压力、烟感及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信息,进行集中监管。物联网监控预警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前端气体探测器通过RS-485连接到监控中心的气体报警控制器和前置气体服务器,对于氨气、氯乙烯、二甲醚、LPG、环氧乙烷等气体浓度达到低、高限报警的时分别做出不同等级的声、光报警。前端气象仪通过RS-485连接到监控中心的前置气象服务器,为事故后果模拟提供基础数据。对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并发送到前置气象服务器。接入企业的重要监控数据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的自动化生产DCS系统,将监控危险源生产过程中的液位、温度、压力等信号接入监控预警主机。二是企业生产现场环境的气体浓度信息(包括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等),通过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主机模拟量或数字量采集接口完成接入。

2、2前置机数据处理通讯服务前置机主要解决物联网跨系统的通讯问题,由于感知层传感器种类较多,通讯方式各有不同,网络结构复杂,通过前置机可将整个化工园区物联网有机的整合起来,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其次,前置机可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实现数据共享。应急监控中心通过通讯服务前置机对数据采集和数据交换进行集中控制,根据制定的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对数据的存储与发送接收进行统一的协调,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业务互通。

3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应急辅助决策的信息化系统,系统结合应急资源库、辅助决策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信息。

3、1系统总体架构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日常安全管理、监控预警、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等基本工作上,目标是建设“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系统。系统采用如下图2所示的层次型结构。物联网感知层主要是采集监控预警的各类数据,经前置机处理后,传输到应急指挥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信息资源层有监控预警数据外,还整合了日常的应急管理资源数据;技术支撑层主要是支撑系统正常工作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应用业务层实现用户业务需求与用户的交互,完成相应的功能。

3、2应用软件功能应急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安全生产应急和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应能够提供统一架构的技术支撑体系来完成化工区监控应急响应中心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并能应对各类突发的安全应急事件。应用软件具体包括:日常安全管理、监控预警和应急辅助决策等三大类共十三个模块,详细功能组成如图3所示。(1)日常安全管理软件由接警处警与应急值守模块、危险源、脆弱性目标及应急资源管理模块、应急演练及培训考核模块、行政执法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等五个模块构成;(2)监控预警由视频监控模块、综合参数监测模块、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动态监管模块和企业监控参数接入模块等四个模块构成;(3)应急辅助决策由危化品应急信息查询模块、事故后果模拟模块、辅助决策支持模块、信息模块四个模块构成。应用软件实现了化工园区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发生事故时进行应急救援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包括化工园区应急监控中心的日常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平时进行日常值守工作和预案演练。当突发性的紧急事故发生时,通过物联网实时状况监测监管、及时收集和掌握各种信息并加以综合集成、分析处理、准确、及时、全面地为应急处置指挥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

4系统实现

某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物联网前端建设了185个视频监控点,其中固定视频监控点160个,移动车载监控点1个,道闸卡口6个;设置氨气、氯乙烯类、二甲醚类、LPG类气体探测器共计62个;系统还配置120个GPS图3:应急管理应用软件功能终端。项目一期接入试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工艺的监控参数信息,共有视频信号、可燃气体信号、液位信号、温度和压力信号、消防报警信号共计652路。应急监控中心硬件平台主要设备包括大屏幕显示、接入矩阵、硬盘录像机、存储、各类服务器及前置机。应用软件采用B/S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SOA模型较好的实现了应急业务的流程和操作,J2EE标准支持主流的软硬件接口,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具备与各种系统互联互通的能力。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全面实现日常安全管理、监控预警和应急决策响应功能,数据采集实时、准确,监控预警反应迅速,实现了预警与检测参数联动,预警与视频信号联动,应急资源与GIS联动。通过应急值守、信息报送、视频和GIS展示、预案启动、会议会商、方案确定、指挥调度,大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5结语

当前我国化工园区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基于物联网的感知数据是应急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关键,物联网数据和通讯的技术融合十分重要。应急管理系统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的模式,国内一些正在建设的系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对应急信息数据的定义、来源、加工整理、存储和应用都还没有统一认识,政府部门和各企业采用的应急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这方面亟待改进。

参考文献

[1]贺延伟,刘鹏刚、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2):106-109、

[2]陈国华,安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46-53、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智能化住宅小区 安全防范 平安城市

一、引言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致使人们越来越来关注生活的质量与家居的人性化,现代住宅小区的发展小区的安全尤为重要。住宅小区安全的实现,除了人防之外,主要依靠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一个综合智能安防系统包括门禁、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更系统。但是,传统的综合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都是独立存在和独立运行,相互之间没有关联。随着安防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集中统一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一个集中的统一管理平台来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的控制和监控,物联网技术为解决传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信息孤立的现状提供了必要手段。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技术,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的终端可以扩展到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通信[2]。

(一)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纳米、智能嵌入等技术,构建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 物的网络。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简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它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读写相关的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的机械或光学接触。

无线传感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是将一系列空间上分散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连接起来,从而把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将多个领域专家的技术水平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属于信息处理层技术[3]。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网络应用模式,其透过网络把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后把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3]。

综上所述,物联网是一场未来计算和交流的技术革命,它的发展取决于一系列重要领域中从无线传感器到纳米技术的不断革新。

(二)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体系构架有三个层次: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感知层)、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层)和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应用层)[4]。

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基本构架

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通过不同的手段,自动把现实世界的各种物理量转化成虚拟世界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或数据,包括信息的采集、组网与协同信息处理。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物联网的数据传输。

三、基于物联网的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将不同小区内安防各子系统集成到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小区内部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监测,进而还可以实现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安防集成管理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安防集成管理示意图

(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通常应用在安防领域,可以协助公安部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安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远程现场的视频监视与遥控等功能实现变得愈加可能,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和手段能录像和提供视频,只能实现“监”,而不能实现“控”。为了能实现“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却不乐观,在很大程度上的制约着平安小区和平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物联网技 术的视频监 控与传统的视频 监控系统不同,这里的监控不 再需要保安人员一直盯 着看画面,摄像头能够 根据现场情况和感 知信息自动跟踪拍摄和录制画面,向中心实时 地提供有用信息,保安人员 只在发生情况和需要时 查看各摄像头的画面。在发生情 况时,自动向中心报警,这些都将自 动地进行,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实现平安小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使用无线传感网和城域网等通信技术,把一个辖区的若干个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联系起来,对整个辖区全部小区的安全情况进行整体监控,在发生犯罪情况后,协调就近的公安人员采取行动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对特殊情况采取联动报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小区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周界报警子系统

小区周界安防作为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普遍重视。传统的小区周界以建立围墙、栅栏,或保安值班守护的方式保护小区的安全,但是还是不时有盗窃等犯罪行为发生,围墙栏杆等普通阻挡物不能智能化防范,保安值班在小区内也是点式蹲守,值班员对工作的认真程度也不能保证,因而对小区周界报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区周界防范系统所采用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目前小区周界安防系统通常采用红外对射,高压脉冲等技术。

系统由前端入侵报警探测器、传输设备、控制处理设备和记录设备等组成。系统前端采用传感网型入侵检测的围栏,一旦有人非法越过,智能探测器能产生报警信息,现场智能探测主机通过智能分析,将报警信息传入服务器,并将报警信号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探测器发出的报警信号按防区位置与主机的工作状态做出逻辑分析,进而发出警报并实现相关的报警联动[6]。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巡更子系统

随着社 会的进步 与发展,物联网技 术在安防技术的应用将保安巡检工 作的监督变为现 实。智能巡更系 统是对保安巡更 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 化管理的全新技术,它将特制 的信息钮安置 于指定的巡检线 路上,保安沿途巡检时,只需用 智能设备依次碰触(阅读)信息钮,信息 便“拷贝”到巡更棒中,巡更点 的按钮都配 置有无线传感器,通过 无线传感 网将信息传递 到管理中心,管理 人员通过计算 机来读解巡更棒中 的信息,便可随 时了解保安的整个巡 检活动,取得真 实的依据,有效 地督促保安工作。对保 安人员的巡 逻工作进行监督,实 现技防督促人防、技 防和人防相补充的安保体系,保证小区 内的安全和 便于物业对保 安人员的管理。还可以 将资料储存在电脑中,作为日后分析评 估保安工 作的材料。智能巡更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智能巡更系统示意图

物联网技术不仅将小区的安保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还提升了小区的安全系数,对建设平安小区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得小区的安保更加智能,更加有效率。

(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居安全防范子系统

传统的家居安防系统由于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报警系统无法处理误报警信息,误报现象频繁,此外,其没有视频管理功能,而且不支持手机终端,导致用户无法查看实时监控视频,无法实现报警的时效性。另外,保安方面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无法及时确定报警地点、查询用户数据和报警记录。把物联网应用于家居安全防范系统中,在家居门口或围墙上安装监控设备,将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小区安防中心服务器,住户可以通过终端视频设备远程登陆到中心服务器上调看家中的监控画面,及时了解家里的安全状况。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家庭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监控终端。

家庭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各种智能安防传感器和智能网关组成。智能安防传感器包括玻璃碎裂传感器、门窗防盗监测模块、摄像机、红外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燃气泄露探测器以及报警按钮等,每个传感器都是无线传感网络的一个节点。传感模块实施家居环境的监测;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或DSP等实现控制功能;RF射频通信模块负责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为定义网络中该节点的唯一编码。无线网络采用ZigBee网络协议通讯。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旨在发掘出更大规模与更加多样化的安防应用,使得安全防护的概念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结束语

物联网平台的逐步建设,使各个小区能够统一到平安城市的范畴。随着物联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相继展开,安防领域成为其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小区是安防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图像识别、射频识别和定位等技术手段全面感知小区内的环境、人和物的变化,构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处理,自动地进行报警或提示,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小区的安防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参考文献:

[1]何滨主编、 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0、

[2]刘海涛主编、 物联网技术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5、

[3]张新程, 付航, 李天璞等、 物联网关键技术[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7、

[4]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白皮书[EB/OL]

[5]王娜, 沈国民、 智能建筑概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0-9、

[6]伍乐生、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厦门: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6

>>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平台上的应用 应用物联网技术促进铜川市煤矿安全生产 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燃气安全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中的应用 物联网和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试论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寺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物联网技术在小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的应用 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余建芳、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煤矿开采,2013(02)

[3]邹国辉,纪彬物、联网在煤矿安全上的应用、黑龙江科学,2010(05)

[4]景晶,郭海,胡雍丰、物联网及其在山西的应用、经济研究,2011(01)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7

伴随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整体安全问题逐步成为未来广泛应用、持续优化进程中一类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物联网发展至高级水平,其场景中各类实体均包含一定程度的感知、运算、分析以及执行功能。倘若该类感知设备普遍应用,便会对我国的基础建设、社会活动以及个人机密信息安全形成全新的影响威胁。为此做好信息工程安全监理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安全交互模型、体系架构,方能激发物联网技术核心优势,确保安全应用实践,提升综合安全水平,并实现全面、持续发展。

1、物联网技术内涵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系统网络化的重要核心。该项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应用统一一致物品编码手段、射频识别处理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手段,可对广阔范畴之中,甚至是全球范围中的各类单件产品进行追溯以及有效跟踪。应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可由工程项目的招标环节开始直至工程管理验收环节,对各类应用设施器具设置EPC标志,并应用无线射频手段,传输信息工程各个阶段的价值化咨询信息至网络系统中,进而令监理人员仅依据EPC标签,便可获取产品各阶段包含的信息,进而判定其生产加工直至成品的流程阶段中包含的潜在威胁以及不安全因素。由此可见借助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有用信息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与汇总,科学应用移动计算手段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便可有效对信息工程进行安全管控监理,并做好数据判断辨析,提升综合安全水平,强化实践工作效率。

2、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科学创建物联网架构体系

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主要负责信息化工程建设服务、运行升级与优化改造阶段中从事的信息安全有关监督管理活动。

目前,我国信息工程监理框架体系的创建基于IT市场构成了独立体系中的两个层次。应用物联网现代化技术可令信息工程发展建设中包含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事项快速的传达至业主,并有效的疏导业主方以及承建方的相关争议与矛盾问题。核心工作内容便是对包含的信息安全相关问题实施风险分析并做好优化管控。信息工程安全监理创建物联网体系架构应涵盖四类组成内容。具体包括物联网系统架构、安全监理平台、监督管理系统以及中间结构体系。信息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体系架构主体就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涉及范畴广泛、管控指标内容丰富、需连续性实践等具体特征,采用物联网手段技术完成对信息化项目工程的优化改造、建设调节,并实施安全问题管理监视。具体工作内容则涵盖对生产实践场景、环境做好检测监督、进行生产员工安全行为测试管控,并就特定生产物品的整体安全性进行管理监督,重点监视控制人流相对密集的方位,同时做好重要生产设施、以及设备的管理,完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阶段中各类场景资讯、人员与物品综合信息的汇总搜集等。

3、物联网技术信息交互安全问题

伴随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范畴的持续拓宽,感知网络应对处理的信息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态势,甚至涵盖政府管理、国防建设、军事服务以及金融市场等较多领域。

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则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有效解决。基于网络以及节点有限资源的总量限制,相对来讲较为成熟应用的安全监理措施方案常常不能直接用在物联网感知系统中。为此,研究人员探讨了更为丰富的安全管理方案。例如应用加密技术、安全路由管理协议、管控存取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等,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安全水平。数据加密应用阶段中,基于网络节点存储、分析以及能量的有限,较多手段应用相对简单加密算法。数据加密应用技术中密钥管理尤为重要,其担负着密钥的形成、分发以及保管、更新与处理等任务,在全局预制应用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可依据无线感知系统网络结构体系、节点规划以及安全管理需求,创建更为丰富的密钥管理策略。

例如应用预分布处理方案,可在脱机状态下形成一定容量密钥池,各个节点则可随机由其中获取密钥成为密钥环,完成网络系统的规划部署之后,则只需节点包含同对密钥便可应用其组建安全通道。为优化提升物联网架构体系安全能力水平,可进一步优化更新技术方案。可将节点公钥数量扩充,进而令网络攻击影响变得更为困难,进而确保信息安全,优化监理管控。另外,可配设安全路由,科学应对节点、汇聚方位安全问题,确保高效准确的实现信息数据的传输应用。基于无线感知系统网络体现了节点对等以及多跳传输的实践特征,倘若攻击方进行恶意节点布设,便较易形成路由篡改、选择转发影响,导致黑洞以及蠕虫病毒感染问题。为此,应依据无线感知体系网络特征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需要,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路由应用协议,可应用冗余路由同相关认证机制预防网络不良攻击影响,提升物联网系统技术综合安全水平。

数据融合为物联网交互以及信息感知的核心手段,倘若其中节点被不良俘获,便较易导致融合节点无法分清正常信息以及恶意数据的问题。尤其对融合节点影响攻击,不仅会对下游节点信息形成不良破坏,还会对发送至汇聚节点信息形成负面影响。为此,物联网数据融合阶段中应全面考量信息安全应用问题。可创建良好的融合管理机制,通过随机抽样以及数据信息的互相验证,令用户位于节点遭遇捕获状况,仍旧可判定汇聚节点信息数据安全有效性。

基于节点隐私的暴露,会对检测管理目标整体安全性形成不良影响。为此应创建物联网有效安全保护以及信息存储管控机制。可应用定位协议,利用可信定位确保节点获取正确位置信息,预防不准确定位导致的负面影响,进而全面提升物联网交互以及感知信息综合安全水平,创建优质发展环境。

物联网安全监管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监管;实践探究

为了确保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有效的使用,应加强对设备的监管,严格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规范与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中,使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更加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权益。

1物联网技术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与延伸,其基础与核心仍是互联网,但是其用户端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物联网技术通过识别技术、智能感知等通信感知技术,将人、物、控制器、传感器等联在一起,进而实现远程管理控制以及信息化与智能化[1]。物联网的含义最初是在1999年提出的,即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一系列信息传感设备,利用互联网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连接起来,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的监管与追踪等。

2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方案设计

2、1物联网技术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系统架构

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根据大型医用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的在线监管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监管的内容及实现方式

(1)设备基本信息。安装RFID电子标签,在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每个设备相对应的数字串符,这些数字串符是用来进行电子身份识别的,同时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系统中存储与该数字串符匹配的信息。(2)设备强制检定信息。一些医用放射源如DSA、CT、部分SPECT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定期地进行检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强制检定设备的检定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地提示医疗机构,以便于能够定时及时地接受强制检定。(3)设备工作量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辅助映射传感器获取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各项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以此来了解设备的使用效率。(4)设备操作人员信息。核发RFID操作证件,当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时,则以刷卡方式,结合着设备现场RFID身份识别系统进行身份识别,操作证信息与持证人员信息匹配便可进行操作,同时采集传输设备操作人员的信息,并通过电子屏幕将信息公示,达到社会监督的效果[2]。

2、3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

为当地试点CT设备安装电子标签、传输终端等,设备机房安装RFID读卡器,为医务人员配发RFID工作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系统中,通过该系统采集所有的信息,远程且实时的监控与管理设备的应用情况、运行状况、人员的操作情况等。

3物联网技术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意义与局限性

3、1物联网技术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现实意义

3、1、1使监管效率得到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监管系统能够及时动态的采集所有信息,若出现无资质人员操作、临近检定期限或者设备离线等现象,该系统则会提示预警信息,相关的管理部门便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来消除存在的那些安全隐患。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卫生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使监管机构在不影响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基础上详细地掌握大型医用设备的运行及应用状况,确保了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3、1、2补充并延伸了监管模式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实现了对设备的智能化监管,改变了传统监管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对现场监管模式的一种创新与补充,拓宽了信息收集与监管的渠道,使得卫生监管机构更加科学高效地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监管,缓解了卫生监管资源紧张与大型医用设备不断增加两者间的矛盾,更加有利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3、1、3丰富了服务形式与内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同时也为其搭建了一个与卫生监督机构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在线监管系统中的医院管理客户端查看设备的使用情况并接受、分析、处理各种预警信息,而在线监管系统中所设置的公共服务客户端起到了为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便利的作用,可以通过显示屏动态地显示大型医用设备相关的各种信息,使患者在候诊区及时详细地了解设备的相关情况,参与到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工作中去[3]。

3、2应用的局限性

物联网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用设备一些非物质属性以及环境状态的监管内容,难以进行采集与分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工作。同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环境下,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信息的安全性遭到破坏,便会对医疗机构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信息的传递的安全性有待提高。此外,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也直接影响了信息的采集情况,而刷卡操作缺乏严格有效的制度进行制约,这对于监管的效果以及信息的采集质量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在实时远程以及连续的监控管理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优势与价值,丰富了卫生监管机构监管的方式及手段,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但不能忽略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备监管中存在的局限性,应进一步创新及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提高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的指标,更深入地挖掘与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唐燕,杨兰馥,张军,等、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4):361-363、

[2]泮凡,胡伟标、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7):46-4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物理启蒙课(精选8篇)
  • 下一篇:高新企业的申请条件(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