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9 栏目:写作范文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1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主要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的教育行为,而家长的教育行为又受家长教育观念的制约和指导。教育观念是教育在人脑中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所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家长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来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等内容。

首先,家长的人才观: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它影响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其对孩子的期望,甚至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教育重点。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偏重智育,这不仅受社会现状、家庭背景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受家长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的制约,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总的看来,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过高的期望值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其次,家长的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教养动机。比如有的家长把子女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认为首先是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是国家的公民,他们把孩子的成长只与自己的命运相联系,其动机往往出于养儿防老、实现自己的梦想等。有的家长则只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呵护,甚至溺爱、护短。不恰当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和培养孩子的质量。

再者, 家长的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是密切相关的。家长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指家长对儿童认知和成长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子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自己,对于孩子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这两方面直接反映家长的日常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期望、方式,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所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肯定并发扬自己教育观念中积极、正确的因素,转变、纠正消极的、片面的因素,从根本上优化家长素质,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为此,建议广大家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自觉性。其次,要纠正片面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的、全面的人才观,现代社会需要的任何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是人才;退一步说,只要孩子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也就是成材了。这样的认识有利于家长根据社会的需要,从子女的智能、体能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既让子女获得立足社会的真才实学,又可免除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所造成的家长及子女的心理挫折与不良适应。第三,家长应始终坚持品德为重的家庭教育观,把教子做人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增强对孩子个性品质培养的认识,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重视孩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在这方面,特别强调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第四,要加强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承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家长要减少以至消除事必躬亲、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等等的做法,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尽量自己去做。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2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园合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时代,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更有效地培养一代新人,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1、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1、1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重视。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媒介和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今天的教育能否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决定其明天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2 幼儿家庭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幼儿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家长。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还有,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园合作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二)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4

本学期继续以“建立体系、形成序列、注重养成、突出创新”为思路,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为能形成“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时展需要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计划。立足学校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学校的工作计划是本计划的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负责,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当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本期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b、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四)、进一步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创建“温馨教室”。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2、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争创年级组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5

关键词: 校外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收稿日期:2006―03―26

作者简介: 史淑丽(1977―)女,汉族,河南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

生,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缔造日本近代文明的著名领袖之一。他终生从事教育及著述活动,积极宣传西方“天赋人权”思想及近代西方文明,为在日本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理论,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以及推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思想比较庞杂,在此本人仅就他的校外教育思想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教育按照场所来分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且是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福泽谕吉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提出了这一点,并对它做了详尽的阐述。他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 应该是这三种教育的总称,理想的教育在于使它们协同地发展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应该说福泽谕吉是很重视学校教育的,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目标,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福泽谕吉的时代,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也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发展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发展很快。对于相应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当时日本的教育来说是个突出的缺陷。福泽谕吉看到了这一缺陷,并对社会与家庭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做了阐述。

福泽谕吉非常重视日本年轻一代的教育。他认为,如果不想让一个孩子的天赋白白丢掉,使其素质得到充分琢磨并放出光彩,就要靠教育。他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比教育人更重要的事了。这是因为教育就像植树者的工作一样,如果置之不理任其自然,庭院里的松树也会横生枝杈,园中的牡丹也会尽失富贵之相,有时它们亦难免因虫害而枯萎凋零。只有经过植树者矫枝培根,四季勤劳,才能使其生机盎然,枝繁叶茂 ,色香宜人。”

一、福泽谕吉的家庭教育

就家庭教育来说,福泽谕吉比较强调习惯的养成。他说:“习惯比一般的教育更具有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家庭就是一所习惯学校,父母就是教师,它远比学校式的讲授更具有力量,效果也相当明显。”这是因为由于血亲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较一般老师的讲授更为亲切。另外,家庭教育较学校教育更能得到家庭财力上的保证,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福泽谕吉认为,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良好的家风是儿童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本。他说:“教育儿童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作为根本,才能培养出美好的德育习惯并持久不懈地促使其成长。家风不好而想使子女心灵、道德美好,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泼,犹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尘不染,不事耕耘却望芽苗成长一样,简直是一种奢望。”因此,“对尚未成熟的幼儿,家风是最好的教师。”

其次,他要求每个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先规范自己 ,然后再去影响孩子,他要求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循序教导。

福泽谕吉认为,在道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中要特别重视身教,而不是言教。他指出,“德育贵在身教不在言教。不言而喻,教育的最重要阶段是幼年少年时期。尤其是德育,由于以培养习惯为主,所以必须在他心地未开辟之前,千方百计地向善良方向引导,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要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只靠教师的讲授不足以奏效,父兄的训诫也难以成功。最重要的是教育者本身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只有教育者的躬身实践,为孩子做出榜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习惯。”福泽谕吉在家中既是家长,又是成功的家庭教师。他待家人一律平等,培养孩子的温和、活泼的性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儿童生活自主能力。他反对枯燥无力地说教,主张用家庭的风尚去熏陶、影响孩子。

再次,他还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福泽谕吉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在儿童道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各种习惯的形成。因此,他认为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幼儿习惯的教师。这种家庭教育比就学后的学校教育更加有力和有效。因此,他说:“幼小时期耳濡目染所养成的习惯影响最深,不易矫正。人的贤与不肖完全取决于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应慎重从事!”他进而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必须端正。如果父母高谈大道理,而自身行为鄙劣,其子女也不会以父母的言语作为教范,而受父母的恶行所熏染。如果父母的言行都不正确,其子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比孤儿还不幸。”这样,家庭教育做得好,就能极大地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

二、福泽谕吉的学校教育

经过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后,便开始步入社会的学校。福泽谕吉认为,学校教育只有三四年或七八年时间,那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在学校学到的除读书明理外,不可能希望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到足以终身受用的居家处世的知识。故只有社会才是增长知识,培养道德的大学校,它较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因此,福泽特别强调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在说明社会教育时,他比喻道:“社会恰是知识和道德的大教场,假如在这个教场中,去看区区之学校,不论其什么样的学制、什么样的教则,都只会改变人心的某一部分。”社会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他认为,社会影响恰似人周围的空气,会流到学校,时时处处对学生发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人们从风声水色中体察自然界的意义。农事的丰歉,商界的兴衰,车夫的悲哀,都会给学生留下无形的影响。在社会的教场中,无论什么身份、阶层的人,都会无意地对别人,特别是他周围的人发生影响。况且这种影响具有比学校影响更大的威力。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言、其行,就是一部好的社会教育的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社会教育是长期的,他对于人的作用永远也不会停止。如果在实施学校教育时,不考虑校外教育的重要影响,那么必然脱离实际,失去主动,影响它的效果。因此,福泽谕吉主张学生参与社会变革,纯洁社会风气,改变落后的社会现状,投身社会,接受社会教育。

福泽谕吉对校外教育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提出的,对我们当代也有很大地启发。在当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是很科学,一提到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归罪于学校教育,指责学校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其实,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态,还有另外两种形式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便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他对孩子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当代。

三、福泽谕吉校外教育论的现代启示

人是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本质是他的社会属性,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学校不再是封闭的,不再是一个令人觉得高不可攀的象牙塔,社会中发生的一些变革很快就会反映到学校中来,引起学校的关注,学生也不单纯的从学校汲取知识,他们可以从社会中学到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这些社会实践知识难免会和学校的教育发生冲突 ,如何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实施学校教育时,不能不考虑到校外社会的影响,以免在社会影响面前失去主动,影响教育效果,这点福泽谕吉跟我们也阐述的很清楚。另外具有时代意义的是只有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是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不论是个体的人,还是“类”意义上的人都是如此。因此,只有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建构终身学习的学习体系。一方面,社会教育既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还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另一方面,社会教育更注重各种教育方式、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的整合性,不仅重视受教育者当前的发展,更重视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不仅培养受教育者当下的“片面”能力,更注重培养受教育者长远的全面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家庭是人所处的第一个环境,“人”的发展始于此。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长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时间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活动。从出生到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和开端。家庭教育虽然不具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等特点,但它具有启蒙性,能开发出孩子潜在能力。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自是十分重视,父母也会主动去学一些教育理论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是十分尽心的,这点我们感到很欣慰。的确,父母(包括家中的长者)的言行对青少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

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思想作风对子女会产生无形的影响。如果父母思想修养水平比较高,对子女能够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往往品学兼优;如果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这样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往往很差。福泽谕吉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些,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也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很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式的教育是由各方面共同努力而实现的,我国的教育的目标也不单单是靠学校教育来实现的,他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和家庭尤其要担起自己 的责任,共同来办好我们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福泽谕吉著、王桂主译、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滕大春著、外国教育通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联系

一、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者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是主要面向学龄前幼儿为由国家教育部所提供给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它是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社会发展对孩子的要求,在幼儿园在进行教育中循序渐进的制定出相关的目标任务,再由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有组织和目的性的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智力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互动和交流实现良好的合作能力、通过老师的教育和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此可见,通过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还可以培养每个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符合时展的要求。总之,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中,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而得到共同成长的过程。然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身体力行,即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达到指引和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知子莫若父”,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本身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由此了解孩子们的思维逻辑并分析他们的行为语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分工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所长,通常教师们首先通过参考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所以每个幼儿对环境的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而由家长作为主要教育引航者的家庭教育,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且孩子与父母之间始终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所以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孩子在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始终在一个熟悉和稳定的环境进行中,所以比起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幼儿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无法和家庭教育相比较的地方。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父母实施家庭教育工作

通过比较两者各自的特点,非常容易就能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般制定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的教育方案,而家庭教育则相反,由于父母不了解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教育培养孩子,所以父母不能通过很好的掌握教育方法去实施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相当随意的环境中进行,家庭教育根本没有计划性可言,它的教育内容是封闭和片面的,这就导致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家长们面对一些个性异常的孩子们束手无策、哭笑不得的情况,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幼儿的全面进步,也是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局限性。所以,尽管幼儿在父母那里接收到的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和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但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导航者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两者各自的特点,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两者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园的发展

尽管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幼儿在家长那里受到的教育对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到的教育具有反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是根据我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但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实施的教育计划。而父母在制定幼儿成长计划时是随意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色,有时甚至与幼儿园制定的教育计划相违背,这样下去,由于两者的教育愿望相互矛盾发展,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发展,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必须全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政策和目标,与其密切结合。否则,家庭教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大大降低幼儿的教育水平,抑制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两者相互配合的方式

(一)学校举办父母与孩子能相互沟通的活动

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第一,亲子活动为父母与教师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或相互配合完成一项任务的活动,是促进父母与幼师之间的沟通、协调的桥梁,是使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幼儿教育问题本身的最直接的方式;第二,父母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与互动;第三,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这样促进家长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改进家庭教育的培养计划,从而使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保持密切的结合与一致性;第四,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可以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在教育上交换意见和建议,提出提高教育水平的更具有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

(二)父母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应在私下多交流,彼此信任对方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共同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参与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理解、幼儿教师执行教育计划的实际能力以及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在保证幼师实施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合作并顺利实施往往占据着的决定性的地位。对此,家园共育若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两者必须做到相互支持,时刻保持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体系,再通过互相交流后充分了解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表现、较上次有无进步、接下去应该如何做等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园合作计划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作用与效果。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策略要想取得最大的成效,两者在发挥各自作用时需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能得到共同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幼儿园方面若想要使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优缺点,通过与孩子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作比较,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父母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计划时必须要以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为导向和导航者。只有这样,两者才能保证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苏俊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J] 、中国成

人教育, 2003, (05)、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7

一、实现学习型家庭创建有效指导的前提

1、加强指导者队伍的培训,提高指导者的理论素养、指导能力和水平。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是提高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有效性的关键。根据学校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的指导者队伍,同时注意吸纳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志愿者。

(1)加强师德培训。首先加强指导者的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做好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的责任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在学习型家庭创建中的角色,那就是指导者和服务者。我们组织教师专题学习有关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用精神烘托,以情感渲染,从而提高了教师做好创建指导的认识。

(2)系统学习学习型家庭的有关理论。作为一名指导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指导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存,指导的时候才能旁征博引、以古论今,才能吸引被指导者,从而获得较好的指导效果。我们引导教师认真阅读教育名篇,一起学习有关学习型家庭书籍,一起浏览“学习型家庭”网站。通过学习,我们的教师从理论上明确了“什么是学习型家庭”、“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教师在指导的时候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3)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的研究活动。我们围绕“当前家庭中的学习现状”、“学校指导的原则”、“如何实现分类指导”等专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特别就有关单亲家庭的指导、隔代家庭和问题学生家庭的指导等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求有效的指导模式。

2、遵循指导的原则。

(1)家长主体性原则。调动家长参与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积极性,发挥家长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把指导者的影响转化为家长的自主意识,激发家长的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转变。认真研究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鼓励家长根据各自家庭的特点,选择有效的创建载体。

(2)平等性原则。充分尊重家长,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指导者站在与被指导者平等的立场去开展指导活动,不居高临下,不带有命令式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创建基础较差的家庭更是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不简单训斥和指责,帮助他们寻找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切入点。

(3)互动性原则。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导是指导者与家长、指导者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互动的过程,是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作为学校就要努力为家长创设互相学习、沟通的环境与机会。如我们开展了家长论坛、开放日活动、家庭读书活动、亲子活动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家长被动接受指导的情况。

(4)分类指导的原则。学生家庭是存在差异的,在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环境、家长文化层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指导过程中,充分认识这种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家庭确立不同的指导内容和要求。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安排指导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家长的不同需求,确立具有层次性的指导内容。通过分类指导,树立不同类型的典型,让我们所有的家庭都学有榜样。

(5)发展性原则。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的时候,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家庭,尽量用正面的例子和经验启发家长,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家长、批评家长。对于每一个家庭在创建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

二、认真研究学校指导的内容

1、指导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为了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们开展以弘扬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家教指导,指导我们的家长从自身做起,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为了使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理论,让家长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帮助家长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为了使课改能够得到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重点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了课改精神的学习培训,让家长明确新的课程学习要求,配合学校做好课改的推进工作。由于家教指导内容体现时代特征,满足了家长的需求,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长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2、指导内容体现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了不同的侧重点。七年级以家庭亲子活动为主开展创建活动。七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还不强,因此父母的指导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八年级以家庭读书活动为主开展创建活动。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向家长开出了推荐的书目,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书籍,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各谈读书体会。为了推进家庭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了家庭读书征文和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很多家长都说,通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九年级以家庭探究活动为主开展创建活动。新课改强调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等阵地向家长宣传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提高家长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

3、指导内容体现可操作性。我们发现,家长在接受指导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他们更需要有关操作技能的讲解和指导,从而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我们要求指导者在进行指导的时候,重视具体的操作指导,特别要针对个别家庭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让家长明确如何去做。同时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教给家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1)帮助家长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家长积极宣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我们向家长作有关的形势报告,让家长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请孩子谈自己心目中的爸爸妈妈,让家长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向上的家长,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和崇拜。

(2)指导家长制订创建方案。如何根据不同的家庭特点,指导家长制订好创建的方案,是学校指导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了解家庭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家庭学习氛围,和家长一起分析创建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选准创建突破口。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制订创建的目标,并使之成为全家的共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创建的措施,开展创建活动。

(3)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学习活动。活动之前要求家长能够制订活动的计划,明确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步骤。活动结束以后,要求家长和孩子把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写下来,相互交流,实现分享。通过开展家庭学习活动,不少家长都认识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注重孩子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认识到,知识不仅来自书本,知识更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

4、指导内容体现分层。学生的家庭是千姿百态的,如何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实行分层指导,这是实现有效指导的关键。我们选取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创建指导,力求根据不同家庭,寻求不同的指导内容,促进不同层次的家庭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1)知识分子家庭。这些家庭普遍都有较好的创建基础,家庭学习氛围较浓厚,家庭成员学习能力较强,因此这类家庭不是我们指导的重点,我们只是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创建特色。

(2)普通百姓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为了生存,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本身也缺少学习的动力,亲子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对于孩子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类家庭我们重点从“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时间”两方面进行指导。我们建议家长建起书橱,为孩子的学习开辟专门的场所,多买书籍。我们要求家长不管多忙,每天都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篇8

一、德育工作计划中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

二、德育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做出学年少先队工作计划,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当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本期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 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B、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四)、进一步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创建“温馨教室”。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分享式教育教学(精选8篇)
  • 下一篇: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