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5 栏目:写作范文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D29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其中最早的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山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曲萌在《近十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回顾》中,特别提到了“双元制”,指出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以美国等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是当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科学性以及优势体现在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的特点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相对比,可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

一、国内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校企合作起步晚,发展快,它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从研究角度内容来看,我国学者大多从校企合作的概念、内涵、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关于校企合作的内涵研究、关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关于校企合作现实困境的研究;关于完善校企合作的对策研究。

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权威的理论和学派,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l)局限的研究视野。没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来把握高职教育,解决了所研究的问题而随之会出现其它的问题。(2)虽然有一部分学者从理性分析出发,但是由于办学实践的复杂型,其也缺乏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此外,根据文献调查发现,作者所在省份针对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鲜有问津。基于以上原因,作者试图以新的视角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展的需要,探索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新途径,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参照。

二、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目前,高职教育问题是高等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颇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零散的局部的研究,系统性研究少,问题型研究比较多;理论研究比较少,实践探讨的比较多,而且是以兼职研究人员为主体,他们都是针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系统的研究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丰富我省高职教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2) 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走出了校园,由以往的课堂教育为主逐渐向课堂教育和企业实习相融合的蜕变,形成了以培育动手实践能力为首位的学做结合的新型人才培育形式。项目组试图从临沂职业学院的办学现状入手,从实践出发,将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为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提供可参考性策略。

三、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内容

(1)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探索,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摸索到一条适合中国的校企合作之路,才能解决一方是许多高职毕业生的一技之长无从施展,而另一方是行业企业找不到高技能人才之间的矛盾。因此,分析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与主要特征是研究的基础。

(2)高职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建立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双方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共同需求。但从目前的实施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校企双方在在合作的广度和合作的深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缝隙。因此对区域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专业建设、专业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业评价等方面等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各种不同人群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企业设备和资金的投入情况、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情况、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情况、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多角度{查,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学院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院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现培养目标提供参考素材。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大环境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相关理论探寻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行业高职院校走出困境、破解难题提供参考和建议,对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其他高职院校也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结合高职院校校人才培养,探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原因分析。校企合作从全国范围来看,正处在不断的探索的实践中,从目前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进一步完善,必须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对合作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对保障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还可以设立冠名班,使订单式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成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校企合作,正处在不断的探索的实践中,从目前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进一步完善,必须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对合作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对保障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还可以设立冠名班,使订单式合作模式落到实处;从而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又能给其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带来何种启示。

[参考文献]

[1] 闫保全、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2] 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28-30、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走进企业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为巩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五年来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结合当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2010年暑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组织开展“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以下简称“三走进”)调研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学院党委重视、全面部署“三走进”调研活动

2010年7月15日学院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通过《2010年暑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调研活动方案》,从调研目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主体、调研部署、调研要求、调研经费、调研领导八个方面全面做了部署。

加强调研领导。为确保“三走进”调研活动深入开展,学院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部署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确保按期完成调研任务。

保障调研经费。调研组成员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按照学院差旅费规定执行,在所在部门经费报销,由于调研经费得到保障,调研活动顺利完成。

2 “三走进”调研活动的具体做法

2、1 明确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

调研目的:利用暑假组织人员集中开展“三走进”调研活动,目的在于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学生家庭,获取生动、真实的第一手工作资料,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走进企业,收集最新用人标准和信息,开拓新的学生就业渠道和领域。

调研主题:这次调研以服务学生成才和顺利就业为根本目标,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2、2 确定调研对象和选派调研主体

各二级学院共选取90名陕西籍的农村学生作为调研样本,重点是家庭经济困难、相对后进 、有心理问题或品学兼优的学生。各二级学院选派两名学生辅导员和宣传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学生工作部共抽调36人,搭配组合成18个学生“家访”调研组,每组2人,1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为学生工作干部。要求每组面对面向家长反馈调研对象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家庭困难、生活、学习、心理等实际问题。校企合作处、就业指导处划定省外企业分布区域,重点走访有我院毕业生的32个大中型企业,新开拓联络32个规模较大、专业对口的企业作为就业基地和校企合作发展目标。就业指导处、校企合作处选派7名业务骨干,各二级学院选派党总支书记或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共16人,组建8个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至少每组“回访”4个毕业生工作企业,了解学生工作状况,收集企业对教育教学意见,搜集企业用人信息,洽谈校企合作意向,巩固合作成绩。同时每组至少开拓联络4个与我院专业密切联系、规模较大的新企业作为就业与校企合作的新增长点。

2、3 调研部署

整个调研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动员筹备阶段(7月10~15日)。学生工作部提供90名“家访”学生名单、家庭住址、学生基本情况,安排落实调研人员。就业指导处提供32“回访”企业的地址和联络信息,32个新拓展就业企业的分布区域与专业属性,安排落实调研人员。宣传教育部协同各有关部门展开“三走进”调研活动动员大会。第二阶段:调研阶段(7月19~8月15日)。26个调研组自行安排时间,认真开展调研。第三阶段:总结阶段(8月15~25日)。各组整理调研笔记、形成高质量规范的调研报告。第四阶段:评优阶段(8月25~9月10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统一收集调研报告,组织校外专家遴选优秀调研报告。第五阶段:交流阶段(9月15前)。学院团委9月15日前汇集、编印26份调研报告成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果、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纪实展示并归档;宣传教育部9月中旬召开“三走进”调研活动总结暨优秀调研报告交流大会,扩大成果受益面,积淀集中调研经验。

3 “三走进”调研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干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这两支队伍存在“两张皮”现象,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实际工作脱离。本次调研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搭配成组,就是克服“两张皮”现象,发挥各自优势和便利条件,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实际、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日常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师社会实践相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具有综合教育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社会实践,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巩固、检验理论学习成果;提供与劳动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机会,培养热爱劳动与劳动人民的思想”。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的学科”。②2005年2月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 “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③我院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输,沿用一个教室、一名教师、一本教案、一只粉笔、一本教材的‘五个一’方法”④,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调动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缺少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次调研活动, 18个学生“家访”调研组前往陕南、陕北、关中贫困山区、边远地区调研,主要对象是各种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问题、相对后进或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8个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调研活动共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四川、重庆、北京、天津6个发达地区,通过调研,获取了大量丰富、生动、真实的第一手感性工作资料,增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结合。我院现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理论性强,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因此我院主要安排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操作性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因此,我院安排学生工作干部担任兼职教师。我院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和学生实际结合,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现实问题、心理问题,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搜集大量第一手感性材料,为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提供丰富素材,更通过调研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学生及家长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心理等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院是高职院校,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通过调研,走进企业,获得了鲜活的就业工作资料,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发展。“三走进”调研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解决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为其排忧解难,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

(5)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我院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从事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非常重要。我院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情况,授课内容案例要尽可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也要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指导价值也会得到彰显。《意见》指出 “把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人力资源、实习基地资源、教师与学生时间资源等的有限性,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组织进行实践教学确定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⑤而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借助专业实践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渗透于专业实践活动中。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次“三走进”调研活动,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由宣传教育部牵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处、校企合作处、教务处、财政处、各二级学院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健全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不能给予态度的认可、行(下转第94页)(上接第89页)动的协同和制度的保障,那么,缺少了学生家庭和社会配合与支持的学校教育就只能是‘五加二等于零’”。⑥学生的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有社会和家庭原因。要解决学生这些实际问题,单单靠学校是无法解决的。要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共同参与解决。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企业也要与学校协调,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育人的局面,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调研活动是我院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开展此次“三走进”调研活动,不仅是对我院教师、干部的锻炼,而且对加强我院今后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资料,全面提升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本文系2011年机械工业高职与中专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项目编号SZ11B018】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郑永廷,刘静、高校德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成效与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08(3):7、

② 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13、

③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Z]、2005-02-07、

④ 王伟,程亮,高永格、素质教育下的“两课”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20):101、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3

关键词: 专业硕士;合作培养;案例分析;培养模式;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3-0100-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扩大得最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012年我国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51、72万人,比2011年招生计划增加4、44%。专业学位硕士计划招生18、75万人,比2011年增加26、09%。表1是近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数据及增长率分析。

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数以每年4%―5%的增长速度在增加,而且招生类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学术型硕士招生计划3年累计减少超过20%,而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计划累计增加了两倍多,数量增加了13万余人。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迫切需求的正确反映。目前国家设置了19个专业的硕士专业学位、1个专业的学士专业学位和4个专业的博士专业学位。但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缺乏经验,特别是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相对于比较成熟的教育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专业学位硕士,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对于工程硕士,不仅要求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技术教育仅靠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实验室设备是难以完成的。

为了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探索,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东莞市神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奥维斯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合作培养实践,目前已培养两届毕业研究生共9人,其中4人留在了合作培养企业并成为技术骨干。本文对该合作培养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 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的动机

在工程硕士培养中,高校非常希望与专业技术相关的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但大型国企往往对此兴趣不大。对于大量的民营企业来说,则非常缺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直接招收到满意的硕士毕业生比较困难。为此,他们有兴趣与学校合作进行工程硕士合作培养,提供实习和研发实践机会,同时将企业专业技术与工程硕士的整个培养过程相结合,并希望最后培养的工程硕士留在企业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对于被培养的研究生来说,也有接受合作培养的意愿。由于工程硕士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研究生需要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和综合应用、项目研发的培养、锻炼机会。进行合作培养,既提高了工程硕士的理论水平,更能有效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和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全面,教育效率高,但无法在校内完全真实模拟工程实际工作环境,不可能跟上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变化,而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通过实际研发项目来实现。通过和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可以较好地解决高校工程硕士培养中的这些问题。民营企业通过与高校进行工程硕士合作培养,可以解决企业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实际工程技术难题。所以在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中,高校、企业和研究生三方都是有进行合作的意愿的。

二、 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实践

(一) 合作制定培养计划

我们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首先从合作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开始。制定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既要考虑合作企业的技术专业性,更要坚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所以在工程硕士的合作培养计划中没有减少传统必修课程和重要的专业课程,而是增加了2至3门与合作企业专业技术相关的课程。

同时对于实践环节,直接将最后两年的学习放在企业,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最后的毕业论文也选与企业技术工作相关的课题。

设置学校和企业双导师,以学校导师为主,企业选择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主要负责企业技术工作的培养指导。

(二) 参与技术项目研发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在我们的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中,注重了培养目标的高层次。核心是科研项目的支撑,即合作培养中导师带领所培养的研究生全面参与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东莞市神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了广东省产学研项目“表面贴片安装生产线焊膏印刷质量在线三维检测仪的研制”,有4名研究生参与了该项目。具体从前期调研、项目规划、申报书的撰写到项目实施,研究生都在导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

同时,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东莞市神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还合作进行了“COB邦定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研发”项目,有两名研究生参与了该项目。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还与江门市一家电子企业合作进行了“车载多媒体系统研发”项目,有4名研究生参与。

(三) 理论与实践间的循环螺旋上升

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的实践环节,不是简单地在企业工作,而是在一年理论学习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传统方法是经验和尝试,往往比较盲目、片面,效率低。经过工程硕士培养的研发方法是:首先进行调研,分析已有的方法、技术现状,然后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尝试和解决相关问题。往往效率高,考虑问题更系统、全面,可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另一方面,工程硕士在实践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发现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将这种不足反馈到理论学习,将问题反馈到理论研究,可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

经过理论研究和理论再学习,又可以将理论研究成果推广到广泛的实践应用中。这样通过从理论、实践的反复循环,既可以做出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可以较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三、 培养效果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为了评估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实践的效果,我们对该合作培养已毕业的9名研究生做了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用人企业、合作培养企业、导师、研究生本人、毕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评委。调查内容主要是评价这9名研究生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研发能力、毕业论文3个方面情况以及对合作培养的满意程度。评价分为5档或直接按百分制打分:优秀/很满意(90―100分)、良好/满意(80―90分)、中等/一般(70―80分)、及格/不太满意(60―70分)、不及格/很不满意(低于60分)。

表2是对这9名参与合作培养的研究生的评价调查结果的平均值数据。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参与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的研究生,总体培养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培养模式。表4是合作培养效果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提高的百分比。

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合作培养研发能力提高最多,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但毕业论文质量略有下降。

进一步对合作企业、研究生和导师进行调研得知,合作培养实践效果不完全一致,与两个不同企业的合作培养效果差异很大。其中,与东莞市神州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培养效果很好,企业、导师、学生都比较满意,即表2中编号1―5的研究生。而与另一家江门市电子企业的合作培养,则三方均不很满意,参与的4名学生意见最大,但碍于各种因素在问卷中不能完全反映。这4名学生都没有在企业坚持完成最后两年的合作培养,而且最后的毕业论文也是与企业实践几乎无关的重新选题,所以质量较差,也导致了表4对比中毕业论文质量比传统培养的下降。

分析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有:(1) 导师没有完全参与合作培养,没有进入企业;(2) 没有校企科研合作项目支撑;(3) 企业研发方向与导师的科研方向、研究生培养方向有差异;(4) 开始进行合作培养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

四、 总结与展望

总体看来,经过校企合作培养,较好地提高了工程硕士实践应用能力。在我们的合作培养实践中1人获评优秀毕业生,两人获评优秀毕业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项。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研发方向与学生培养方向一致,导师进入企业指导,有合作科研项目支撑。导师几乎每周去企业一次,学生主要住在企业,因为企业有更好的研发设备和环境,同时可以通过VPN访问学校的信息资源。

当然,工程硕士的校企合作培养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在培养计划中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比例,如何处理理论知识宽泛与专业深度的问题,如何对工程硕士的研发实践进行评价,如何找到好的合作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等。

参考文献

[1] 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

[2] 邱均平,王学东,王碧云,等、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0―20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8、

[3] 陈新忠,董泽芳、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47、

[4] 王洪才、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基于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0(4):4752、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4

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许艳英(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包宋建(1974-),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 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常态化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SKR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15-02

近年来,重庆市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院校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颁布,各个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在此过程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尽管重庆市各职业院校在“工学交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运行模式还不够成熟,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的现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本文拟将在分析调研结果基础上,总结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一、调研情况概述

1、调研方法及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包括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所调查院校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一般高等职业院校(包括民办高等职业院校)。

2、问卷设计

根据调研对象不同,项目组设计了三份不同的问卷。调查问卷为半封闭式,包括28道封闭性题目和3道开放性题目。题目的设计本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原则,重点从“工学交替”的运行模式、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运行、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3、调研结果简述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0 份,回收率83、3%;有效问卷220份,有效比率88%,符合问卷分析的条件。其中教师卷发放120 份,回收110份、有效问卷95 份;学生卷发放160份,回收125 份、有效问卷110份;企业卷发放20份,回收16份、有效15 份。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各职业院校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其中不少院校的“工学交替”只是在原来“顶岗实习”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而已;“工学交替”的运行模式也多种多样,部分院校“工学交替”的随意性较强、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教学质量制度化程度低;企业参与“工学交替”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

二、“工学交替”现状分析

1、“工学交替”的运行模式

通过调查,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目前的“工学交替”模式存在以下几种。

(1)总体分段式。这种“工学交替”模式是最普遍的形式,[3]主要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也有些学校第五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后一学期回校进行毕业设计。

(2)阶梯分段式。这种模式存在于少数实力较强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个别专业。该模式类似于德国的“双元”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深入密切。学生在三年中到企业实习的时间较长,实习时间比例有1/3到2/3不等。实习时间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实习内容由浅入深,学生毕业前经过了“入门—入行—入职”的训练过程,学习兴趣较高,效果较好。但这种“工学交替”模式实施成本较高,需要企业支持力度大,而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校合作,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培训未来的员工,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实习企业工作。

(3)半工半读式。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极少数有“校中厂”的学校,学校为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每周到“校中厂”工作几天。

(4)随机安排式。这种模式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旺季,比较灵活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比较受企业欢迎。

(5)订单培养式。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管理,企业主要是培养自己未来的员工,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该模式一般以企业冠名班级,如“东聚班”、“伟创力班”等。学生一个学年可分为四个小学期,交替在学校学习及到企业锻炼。

2、“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工学交替”,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5

[关键词]物业企业;发展现状;产学研;发展对策

一、物业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现状分析

通过对长沙市600多家物业企业分类型所开展的调查,向100家企业和700名业主发放市场调查问卷,分析物业企业的布局和现状,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已形成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企业发展不均衡,小型企业居多,经营实力整体偏低。从长沙市的现状看,物业企业管理面积达到5426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面达38%,行业从业人员4、4万人。形成了包括住宅小区、写字楼、专业市场、办公区域、大型商场、医院等多类型物业管理并举的新格局。但是,在长沙市现有的604家物业企业中,具有一级资质的有3家,二级资质的有35家,二级资质以上的企业仅占6、3%。由此看来,物业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发展不均衡,优质企业数量少,规模普遍小,经营实力偏低,抗风险能力差,多数企业难以取得规模效益,整个行业仍处于发展培育初期。

2、企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化和稳定性。根据调查,将长沙市物业从业人员结构与全国其他省市的状况对比发现,物业企业的人员结构欠合理,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1)物业企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升,而物业服务的收费又相对固定,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2)管理层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企业的管理人员比例偏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微利服务行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

(3)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使得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性。由于行业特点,从业人员学历低,低级技能人员偏多。而物业管理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互相配合,但若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就意味着大量涉及技术水平的设施、设备维护工作,需要通过外包专业公司来完成,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4)员工薪酬偏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物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收入不高,基层操作人员的年均收入更是大大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低廉的工资标准,难以保证行业的社会竞争力和公众形象,也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从事保安、保洁等一线工作人员,也由于收入低,难以实现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物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业主与物业企业的矛盾是问题的焦点

(1)物业企业无法按时收取物业管理费和业主不按时缴纳管理费是双方的主要矛盾。即使《物业管理条例》已颁布5年多。收费难依然是困扰物业行业的首要问题。由于管理费无法按时收取,物业公司往往采取消极态度,降低物业服务标准。同时,因经费不足,无法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加之企业员工收入无法保证,更加缺乏服务热情。另外,业主因得不到满意的服务,也就不愿意按时缴纳物业管理费,导致恶性循环。

(2)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概念不清,服务要求超出了物业管理的合理范围。由于人们对物业管理理解的偏差,认为物业企业无所不能,无所不管,遇到问题,不分部门,就找物业公司,使企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职能,既消耗了管理人员的大量精力,又未得到社会的认同。

(3)开发商和物业企业的遗留问题引发矛盾。不少物业企业是从房地产开发公司派生出来的,建管不分的体制造成了很多应由开发公司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推给了物业企业。这些问题物业公司又往往无力解决,这必然带来对业主投诉的相互推诿。

2、企业没有处理好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

(1)政府对企业和业主的需求了解不够,对企业的指导缺乏有效性。由于物业行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业主范围不断扩展,又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先进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政府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和业主的需求。政府管理部门指导和实时监管的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地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也无法及时满足企业和业主的要求,使得企业的发展处于盲目和无序的发展状态。

(2)物业企业缺乏与政府和业主有效沟通的途径。由于企业发展迅速,遇到问题无法及时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与业主之间的纠缠也是无可奈何,矛盾也日益激化,有些物业公司只好无奈地退出在管项目。

(3)企业各项开支有增无减,物管收费标准没有得到相应调整,不涨反降,物业企业艰难维持,未引起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强制实施后,企业人力成本投入加大,一批小公司受到的冲击更大,物业企业普遍经营艰难,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

3、物业企业对高校的作用认识不够

(1)对高校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寻求高校等合作伙伴的支持和理解。如果企业和高校的联系脱节,高校的人才培养失去意义,企业也难以选择自身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专业化,加强稳定性。

(2)物业企业始终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培养人才的优势,与高校的合作也只局限在一些知名企业和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却往往没有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缺乏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直接对接。

(3)物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作战略上的选择。由于长期缺乏市场分析和理论研究,在战略选择上一片茫然,却没有意识到要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科学研究队伍,为企业开展战略和管理方略研究。

二、物业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依托高校,推进物业管理研究所工作,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1、成立物业管理研究所。物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政府决策部门对企业发展现状不了解,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开展调查研究,即便了解,也不可能对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长沙市物业企业主管部门为行业的发展作了有效尝试,他们和高校联合成立了物业管理研究所,由政府管理部门组织,高校具体实施,企业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工作。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全面深入地开展关于长沙市物业企业的现状分析,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对策和今后的发展战略,对物业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管理创新。

2、物业管理研究所是一个有效连接的桥梁。物业所的成立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业主、政府与业主之间架起了一道最直接、最有效地沟通桥梁。通过物业所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但能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也能加强沟通,成为化解企业内外部矛盾的柔化剂,减少物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3、借助高校的优势。做好物业管理仅仅依靠物业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引导企业和业主创建和谐社区、改善物业从业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学校资源,让大学生进入社区,开展有意义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物业企业可围绕社区建设的大方向,通过构建和谐社区,增强业主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二)诠释产学研结合的物业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内涵

1、赋予产学研结合新的内涵。创新原有的以高校为导向的产学研模式,尝试以物业管理研究所为导向的产学研模式,以研究所为桥梁,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产”:以企业和行业为中心;“学”:以高校为中心;“研”:以研究所为中心。研究所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迅速运用到企业当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管理部门再也不是空中楼阁,可为企业需求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保证。

2、物业企业必须通过多方的协调,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谋求共同发展。通过物业管理研究所这样一个研究机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落脚点,通过物业所开展的种种调查研究,企业不但摆脱了以往“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短浅企业行为,找到了自身的问题所在,而且也能科学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3、采取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能适应企业需求,节省了企业员工培训的成本,对解决物业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成本问题找到了一剂良药。

(三)通过理论研究,提高管理部门决策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1、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政策引导力度和提高领导决策能力。借助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对企业开展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论证、理论研究、科学决策、及时反馈等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索应对新形势下物业企业的发展途径,提出一些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6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缩短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滞后,并希望此次调查结果能作为大学生在校间学习的参考,同时对毕业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活动实践方法

2017年7月11日至2017年7月17日,我们实践小分队一行5人通过走访郑州市知名企业,各大人才市场,和网络问卷三种方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部分企业名单如下:

三全食品厂,河南普尔泰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博奥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兽药有限公司,郑州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团郑州分公司,乐百氏(郑州)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到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品质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综上图表所示:在品质方面,企业最看重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诚实,稳重扎实。很多企业都表示,相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更看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对企业不负责任,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不肯吃苦,频繁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向学生多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脚踏实地的人。

(2)、在调查到目前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的问题时,结果如图:

说明:在其他一栏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大学生心态浮躁,不务实。

综上图表所示:在硬件方面,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排在前三位是:实践能力薄弱占39%,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占23%,技术知识不扎实和面窄分别占12%和11%,很多企业反映有的同学来单位实习,不认真、玩手机、发短信,有的甚至为了应付学校要求盖个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学生要把握每次参加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实习,毕竟这样的实习太难得了,在校生同时要关注社会,拓展眼界,学校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实践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调查到对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看法如何:的问题时,大部分企业表示,只要有几个核心证书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的数量多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表示证书多并不是好事,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

(4)、在调查到对专业的看法:问题时,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能力是等于高于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生产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而这一过程有长有短,质量有高有低,这就需要能力,一种适应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能力,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创新再发现的能力,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视,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但对于营销人员,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点。

四、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

通过通过交流和问卷的形式,我们将企业对大学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点和不足筛选汇总如下(优点这里不给出了):

1、 实践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心浮气躁

3、 不务实,不愿意接受基层锻炼,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4、 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出现频繁跳槽,从而责任心流失。

五、思考与建议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很真诚的给学校和在校学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把共性的建议总结如下:

1、 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调查的企业表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就没有为目标而积极的准备活动,因此企业希望大学生要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踏踏实实努力,一定有好结果。我们在这里给出职业规划的四步走,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是职业探索即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看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学历,自己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决策,即综合考察各方面对信息,确立适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动,一切的选择都是为了行动,要做行动的巨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企业建议,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而引导学生,使其适合企业要求,使应社会发展。

2、 端正心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

很多大学生自身以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工作表现的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任何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成就的。

3、 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经验。

企业总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希望学校多组织些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并经常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该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果和内容,保持让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落伍。而学生要抓住实践机会,所跟师傅和老师学习经验,同时自己也要课外多扩充相关专业知识,扩大眼界。

4、提高综合能力,挖掘自己潜力。

企业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进步。

5、注意心态的培养。

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态问题是浮躁,不稳定;对待就业心态不正确;实际工作中,爱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总结: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以上的这些信息,是我们一点一点的积极探索出来的。由于我们能力有限,表格的制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只能作为一种参考。队员每天都做的很认真,也很辛苦,这是我们这几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非常感谢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公司,给了我们这么多建议,也同时感谢让我们吃闭门羹的企业,他让我们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们要以正确乐观的心态面对,希望这次的调查结果会给队员或在校学生一定的启示及指导,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所追求,有所发展。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二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所高校均开设了这一专业;这种快速增长导致了行内就业时竞争激烈,一次就业难度增加。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能否胜任日常有关营销工作,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呢?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工商管理系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企业背景信息

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3、请企业对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

第三部分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我校09级学生能调查到的所有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鉴于市场营销学生的毕业去向未必和专业完全对口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送发。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构成。对于其中两个需要排序的题目,我们采取了赋分统计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调查从2017年2月1日开始,至2017年3月8日结束。

3、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427份,个别问卷存在某个别题空答的情况,我们统计时对空答的题目不算入统计。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1、企业背景信息

1、1企业业务领域集中在商业和IT业,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大

所调查的企业中,181(44%)家企业属于商业领域,108(25%)家企业属于IT业,其他领域占了25%。金融、证券、保险业、外贸业、农业、旅游业6项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问卷中,171家企业属于服务业(43%),其次是制造业68家(17%),贸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业25家(6%),物流业5家(1%)。调查现显示,服务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1、2企业性质方面民企和个体占绝大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所调查的问卷中,有171(47%)家企业属于民企,135(37%)家企业属于个体。国企12%,三资4%。从大环境来看,在这个多种企业性质共存的社会里,民企和个体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很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单凭我们学生不一定能联系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学生目前实习所在的企业,也以民企和个体为主。

2、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

所调查企业人员的学历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80%。其中本科346人,专科357人,总数相差不大,高中相对较少,有255人,专科学历的人是最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总共占20%,其中硕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专科人才。

2、2企业对市场营销毕业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

在肯定毕业生的企业中,有14%的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12%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3约六成企业认可市场营销毕业生各种资格认证。

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可各种资格证书的。其中39%的企业认为各种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业认为各种认证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企业背景信息分析市场风向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商业、IT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根据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市场营销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2、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企业急需一线市场营销人才,而正真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间实践量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在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专业的2+1培养方案,大部分课程应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而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保证每个学期均有英语教学,其中重点在贸易英语会话及英语谈判的教学,一些专业课。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3、进行专业的职业证书培训

很多企业表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近六成企业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提高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知机构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该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017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会计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2017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4、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5、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6、关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7、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8、2017年最新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7

关键词:领导班子;能力培养;管见

领导班子的能力不是天生和固有的,也不是仅仅靠书本上的学习就能产生的,而是在执企过程中,不断培养、锻炼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班子自身的薄弱环节,选准着力点加以培养、锤炼,形成班子整体能力。

一、坚持理论指导,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学马列主义、思想,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还要加强对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边学习、边讨论、边自查,解决在企业出现困难面前暴露的等、靠、要思想,悲观失望、牢骚满腹情绪,以及思路狭窄,作风不扎实,安排工作脱离实际等倾向问题。其次,注重运用所学习知识、哲学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企业发展大局,分析问题,找出症结,理出思路,确定方向。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多谋善断的能力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因此,企业领导班子要注意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政策和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搞好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班子成员参与决策凭经验、想当然、靠拍脑瓜拿主意,出思路的问题。在组织调研中,还必须坚持思想调研和生产专业调研相结合,阶段性工作调研和专题性调研相结合,做到每次调研明确议题,规定时间、集中汇报、拿出思路,促使班子成员到实践中去,摸情况、找问题、探规律,自觉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在商量企业重大问题时,就可以有理有据地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既能完善决策,也能锻炼大家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三、坚持作风整顿,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凝心聚气的协作能力

一个班子能不能高效运转,始终保持正气和活力,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团结的氛围浓不浓,班子成员是不是真正从工作大局出发,敢于正视自身问题,敢于讲真情、说真话,这是保持班子整体合力的根本。这就要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在开好生活会的同时,针对生产难点或某方面的突出矛盾,多从班子自身找原因、查问题,进行开门整风。既讲自身不足,也讲企业存在的问题;既开展相互批评,还要提出新的目标措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使思想认识达到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班子的团队精神,保持班子的整体活力。

四、坚持民主集中,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科学决策能力

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避免决策失误的一个根本的制度,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就要做到“两个正确认识”、“两个必要保障”。即:正确认识“民主”和“集中”,每做一项决策,不仅在领导班子中充分讨论,而且要广泛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同时要保障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和“制度”得以贯彻执行。做到不以党政一把手沟通代替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不因研究的问题熟就不搞调查研究,不能因研究的问题急就不打招呼。在会议讨论方面,要做到不因意见一致就不充分讨论,不因提出其它问题就搞临时动议。坚持情况不明不决策,减少程序环节不决策,争议较大,形不成统一意见的不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严肃性。

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开拓创新能力

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篇8

【关键词】管理学;本科生;实践调研

1、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的意义

适应现代与时展的管理学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在管理学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应当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教育教学与培养过程中,适应和体现管理学的应用型特点,引导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通过管理实践提升管理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管理学学生对所接触与观察的经济管理活动有扎实的调查研究、深刻的实践感受和透彻的理论认知,能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取得实效;二是有助于以管理学学生的实践调研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检验管理学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三是有助于通过提高管理学学生的实践调研能力,发现和培养具有出色潜质的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四是有助于密切产学研的协调关系,一方面使专业教师在管理实践中加强理论思考、推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管理学学生将所学理论投入实践,能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加快学术理论的科研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和应用于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升华和完善学科理论,从而形成理论、实践、成果、生产、经营、实效的良性循环和不断跃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6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1]:关于青年英才开发计划,要求加大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要求到2020年,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随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一纲要指出[2]: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体现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及其成果转化,即力求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这都需要从学科建设的学生教育抓起,以夯实学生素质基础和人才培养根基。

关于提高管理学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探索,本文作者曾组织进行了教改立项的专题调研。该教改立项课题进行了问卷设计与分析[3],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收回410份,有效问卷390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学生版占50、5%,教师版占9、5%,企事业单位版占40%。在调研结果中,与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及能力培养关系比较紧密,意见和建议较为集中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在关于管理学课堂教学加强案例教学的调查中,总体超过半数的被调查主体认为应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案例教学,比例为55、6%。而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支持率分别为61、4%和78、4%。加强实践环节及案例教学,特别是在实践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案例分析,运用来自于管理实践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数据,可使课程知识与内容更加贴近经济管理现实,让学生学得懂、记得牢、用得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整体精神和互补整合意识,更好地发挥集体和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在关于管理学本科生实习环节的调查中,总体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应当重视实习,比例为65、9%,学生、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各群体对该项的支持率分别为77、2%、56、8%和53、8%。组织好管理学本科生的实习活动,会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关于管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中,将该项要求排在前三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57、9%。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三个群体分别有51、8%、51、4%、67、3%的被调查者将该项排列在管理学本科论文应满足的要求的前三位,均超过半数,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对此更加注重,表示希望学生在论文的调研与写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关于管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思维的调查中,将该项要求排在前三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48%。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三个群体分别有48、2%、32、4%、52、6%的被调查者将该项排列在管理学本科论文应满足的要求的前三位。相对于学生和教师,企事业单位认为创新思维在论文写作中更为重要。

2、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的过程

2、1 实践调研的主要环节及作用

所谓实践调研,是指以某一领域、某一系统、某一机构、某一单位、某一组织或某一部门为主要对象,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题性、针对性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进而探寻经济管理活动(或其主要节点)及其现象特征,据以发现存在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有益经验,总结示范模式,提升理论认识,促进推广应用的整体性、系统性、专项性、实践性的调查研究探索的过程。管理学本科生开展实践调研的主要环节及作用是:实地调研、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研究剖析、采取措施、讲求实效、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深化拓展等。

现以企业调研为例,主要环节及作用可如下图(图1)所示:

(1)实地调研:要选择典型性、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企业作为调研目标,深入目标企业或实习企业和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企业)。

(2)收集信息:要根据实践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市场经营状况,重点围绕论题的方向,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

(3)发现问题:根据实地调研和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及数据,发现并客观描述实践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应当深入研究的专题,包括管理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和示范模式等。

(4)研究剖析:系统深入地考察实践企业在发展进程及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揭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的内在的问题成因;以及有益经验和示范模式的导向价值。

(5)采取措施:可根据调查研究及其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以及实践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该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与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已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或拟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指出在哪些环节或哪些方面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应当给予的必要保障和支持。

(6)讲求实效:分析论述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或解决方案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或预期效果),可以从定性预期效果与定量预期效果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以期使得企业及其管理层更加注重方案及举措可能产生的实效。

(7)总结经验:通过实践调研及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要能够在管理实践的同时深化理论思考与探索,总结提炼有益经验和示范模式,指出应当汲取的警示和教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概括升华出实践调研所得到的借鉴与启示。

(8)推广应用:探寻实践企业的管理思路、经验、方式和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以及应用推广的适用范围、所需环境和保障条件等,从而使实践调研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

(9)深化拓展:综合前述步骤的各项实践调研工作,结合实践企业及行业的现实与发展,提出实践调研有待深化的路径方向或趋势展望等。

2、2 实践调研成果——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形成过程

实践调研的成果通常是调研报告或论文等,应当摸索和遵循实践调研及写作的基本流程及步骤。仍以企业调研为例,要深入实践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背景分析和理论思考,深化实践调研工作。

实践调研成果——调研报告或论文形成的主要流程可如下图(图2)所示:

第一步:选择调研目标并开展对实践企业基本情况的调研。可在调研方向确定后(或经有关方面审批后),通过到企业的实地考察和多方访谈,广泛收集获取信息资料,从总体上了解该企业的历史发展、产业布局、机构设置、产权关系、内外环境、竞争格局、行业位势、改革进程、经营规模、业务构成、主营方向、人员结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或侧重其中某些重点方面)。

第二步:在开展对实践企业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发现和指出存在问题、薄弱环节、主要矛盾及其成因;或观察提炼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管理创新的思想理念和运作模式,以及组织实施的实际情况和产生的具体效果,分析探讨尚待深化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并形成进一步的调研思路及写作提纲。

第三步,针对第二步发现和指出的问题、薄弱环节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或总结提炼的管理创新经验和运作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出解决方案、政策建议及预期效果,撰写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初稿。

第四步:在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初稿的基础上,遵循管理学教学与科研,以及有关方面的要求,撰写具有特色新意、反映企业特点、不断深化改革、体现管理创新经验和运作模式的,且行文规范的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修改稿。

第五步:根据指导教师及有关专家和部门的初审修改意见及建议,再次深入实践调研企业调研,进一步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在管理理论上和改革发展的高度上概括、凝练和提升,形成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再改稿。

第六步:送审再经修改后的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征求意见稿,多层面、多方面征询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最终完成和提交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定稿。

3、指导管理学本科生进行实践调研的实例

我在对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和实习、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研活动,进而不断提高实践调研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扩展和充实管理学本科生的理论体系结构及专业知识面,我争取和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安排参加高层次的管理研究与实践论坛,如安排学生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举办的春季和秋季的中国经济运行现状与发展态势的预测分析高层研讨会,以及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部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与专家论坛等,要求学生赴会后归纳整理出参会心得报告,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调研的体验,向全班同学进行宣讲,并开展互动式的学习交流与专题讨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指导管理学本科生设计和申报了我校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现状、趋势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多次组织课题组同学讨论切磋和修改完善课题的逻辑思路、框架体系与调研提纲。该项目从对北京市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调查和对北京市大学生消费化妆品现状的观察入手,揭示影响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的因素,着重探析年龄结构、收入来源、知识结构,消费心理特征及消费潜力,偏好的品牌、价位、风格,获取信息渠道及购买模式,所受环境影响,性别消费差异,消费支出水平等主要方面,并结合对北京大学生化妆品的消费现状、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对化妆品企业和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该项课题的研究表明,北京市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其化妆品消费的主要特点是:既考虑产品价格又注重产品品牌;既强调产品功效又需要专业的美容、化妆指导;既追求时尚个性又较理性消费;既受口碑流传的影响又受广告传媒的促导;既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又听从家长的指导。同时,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大学生用于“面子”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中会呈现上升趋势;对实际购买某类化妆产品起着主导影响作用的几大因素是价格、功用和口碑等;北京大学生购买化妆品的主要渠道分别为:品牌门店、网络和促销活动等;彩妆消费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加。

为了适应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的消费现状和趋势,我带领课题组再作深入思考,并向意在成功开拓大学生化妆品市场的企业提出建议:在化妆品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方面,要以多种方式适应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取向;可运用价格或其他适当的促销手段刺激消费;扩展宣传活动,借助网络渠道,运用电子商务,扩大销售广度;在注重化妆品的功效、价格的同时,还应针对多数大学生的需要,运用包装设计融入更多时尚元素,迎合市场潮流;提升品牌形象,建立在消费群体中良好的口碑,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长期产品忠诚度。

接着,我又引导和启发课题组学生,根据以上对北京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状况的调研以及国内外成功化妆品企业的实践启示,结合目前我国化妆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对化妆品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化妆品企业应当走科技创新道路,坚持以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强有力的后盾;化妆品企业应当不断将产品推陈出新,吸引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开发专门适合大学生使用的化妆品;化妆品企业应当准确定位自身产品特色,既要迎合国际主流化妆品理念又要保留民族特色;化妆品企业应该建立新型营销模式,进行有效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宣传,使得品牌形成稳固的销售力;化妆品企业应当实施多品牌战略,开发多元化产品结构。经审核鉴定,这一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现状、趋势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了优秀成果奖。

我指导管理学本科生力求通过实践调研和报告或论文的编写过程,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专业能力。如有的学生将经济学、战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项目管理学、技术经济学、财务学、金融学和数学的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于投资项目评价中,并结合实践调研,认识到投资项目的市场调查和预测是可行性分析的论证前提和重要依据;物质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的技术基础;对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则是决定投资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及核心论据;要充分重视和深入分析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类潜在风险。我指导这位学生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毕业论文《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实践应用》(该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指导一名本科生将毕业论文的选题经反复研究和调整,确定为《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对策及在XX公司的实践探索》。这一选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尤有现实意义,该项调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体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引导学生在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金融危机下企业应当运用的财务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考察;论文阐析了财务对策的理论内涵和主要作用;紧密联系管理实践展开调研;论述了该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通过对管理活动的实地分析及对实践过程的深入研究,分述了该公司在成本管理、投资管理和筹资管理等方面的应对举措;探索了该公司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财务对策。公司通过预算控制、平衡记分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库存管理以及其他成本管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公司通过采取与经营战略相适应的投资对策,在金融危机中及时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增收节支;公司通过稳健的融资对策,合理地调度资金,有效地保证了现金流的稳定性,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充足的血液。论文所探讨的该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和所运用的财务对策,为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对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下选择实施财务对策有一定参考和实用价值;体现出该同学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该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又如我指导一名本科生(学院推荐读研)结合理论课程学习和现实思考,以《ZY企业财务战略分析》为题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该文综合运用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学、公司理财知识和财务战略理论,调研分析了ZY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揭示ZY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多角度、分层次,且有针对性地和可操作性地在企业财务战略方面提出了财务战略方案及其政策建议。

以上实例(北京市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现状、趋势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实践应用,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对策及在XX公司的实践探索和ZY企业财务战略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较好地提升和体现了管理学学生的实践调研和实际动手能力。

我在指导管理学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始终特别强调在学风与治学方面:要端正学风,勤于思考,严谨治学,要尊重知识产权,讲求科学道德与研究规范;要关注现实、深入实践、联系实际,做到学科理论密切联系管理实践。

在实践调研方向及选题方面:我要求并指导学生调研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密切联系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为政府宏观决策或企业经营发展提出可行和有效的政策建议;能够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管理现实及发展动态,总结归纳、概括提炼。

在研究创新探索方面:倡导调研选题应具有新意或探索性,及时观察和追踪在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中有价值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新模式和新规律等;调研本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并达到或接近较先进水平;运用新观念、新视角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独到见解,并在相应领域取得成果。

在研究方法及分析论证方面:能够运用先进技术、方法、信息等开展实践调研;所提交的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要体系清晰、结构完整、方法得当、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文字流畅、图表规范;报告及论文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观点明确、研究深入,体现出管理学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实践的调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R]: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7-2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市场监管心得体会(精选8篇)
  • 下一篇:广告效果测评(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