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5 栏目:写作范文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1

2009年8月物联网概念深入大众视野,被投资市场热捧一阵后整体趋于冷静。今年,“三网合一”进入广电和电信双向融合试点阶段,物联网又重新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无线城市将成城市名片

纵观目前国内各城市的无线城市布局,笔者以为,佛山“三网合一”的无线城市计划布局最为巧妙,其将成为物联网概念爆发之核心点。未来的佛山将不再仅仅以虚构的佛山无影腿闻名,真实的能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物联网或将成为其城市名片。

布局无线城市的,并不仅仅只有佛山一地,但大多都是以便民为主,还没有提升到打造城市名片、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速的高度上。然而佛山在无线城市上的布局,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这首先要从三网融合的角度来看,三网一旦融合,不单单给大众带来便利和资费的优惠,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应用基础的整合、融合,三网的融合或许会带来更多网络的融合。而物联网无疑是其中最易于形成产业效能的关键。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实现需要依靠一定的条件,三网融合就是条件之一,让用户之间不用再担忧网络之间的隔阂,而无线城市则是另一个条件,因为没有全面覆盖、无处不在且连通能力强大的网络条件,物联网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而无线城市的建设要求就是全城网络无缝连通,不留死角。

三网融合和佛山正在打造的无线城市给了物联网一个机会,而佛山本身的地缘条件则让这个机会变成事实。佛山素有中国工厂之名,而借助物联网,可以全方位提高所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如在物流方面,通过引入合适的服务商,从而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概念将在佛山被引爆,而这将让所有的人知道,无线城市的真实能量所在。未来,以无线城市来打造自己全新城市名片的地方将会更多,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来施行,如佛山以中国工厂之特色打造物联网。由此可见,无线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之全新突破口。

各路资本抢占互联网蓝海

佛山此刻已经进入了通过无线城市引爆物联网的临界点,现在所欠缺的或许是一个导火索,而民营资本也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涌入爆炸的核心区域,争当导火索,如由民营运营商朗讯公司建设的佛山朗讯八达通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于2009底开始投入运营,即可视为是民营资本抢滩登陆的一个范本。

3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新电信集团对于佛山朗讯实施了收购,这一收购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借助朗讯在无线城市上已抢得的先机,布局国内无线通讯产业。

新电信集团如此高调收购,直接反应出了资本市场对无线城市的热力追捧,无线城市的前景被资本投资市场看好。佛山朗讯目前是无线佛山的承建单位,利用自身优势的WiFi-Mesh技术已经实现试点工程的正式运营,并取得良好的效应。此次收购,朗讯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国际化接轨的管理体系支持。

这决不是在炒作概念,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因为在三网合并的大前提下,依托佛山这样一个带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建设无线城市的热潮来。佛山的无线城市带有极为明显的物联网特点,佛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工厂,区位优势明显,而一旦无线城市布局完毕,则可以依托无处不在的多重网络和信息传感设备,从而将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信息互通监控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利润空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将让无线城市不再仅仅被视作是民众生活的一个补充,而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伴侣。而这将成为无线城市更快普及的一个关键所在。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2

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七成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在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方面,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增长到78、5%,而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则略有下降。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资本市场上,2013年,A股创业板勇攀高峰的神话令人咂舌,而其中早早布局移动端的上市公司更是收益颇丰,从资本对手游概念的疯狂追逐,到电子地图北斗导航的概念疯炒,再到移动支付类概念股的节节高涨,都预示着移动端市场将成为闪耀新星。

一系列现象表明,PC端用户数趋向饱和,PC端大格局已难改变。2012年作为移动互联网爆发元年,意味着互联网巨头们第二轮竞赛拉开帷幕,而他们如何落棋子变得格外有看头。

(一)阿里:以大消费概念为轮轴

今年中央将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从投资转向拉动内需,加上大消费的方式升级,貌似是对马云十年布局金融领域送来的一阵春风。从社交到地图再到小微金融,从PC端到移动端,阿里系的移动布局可谓稳扎稳打。

落子一:投资新浪微博

2013年4月29日,阿里以5、86亿美金投资新浪微博(占股18%)。新浪微博虽然在走下坡路,但不可否认它仍然是重要的移动流量入口,而新浪微博上很多短链接都导向电商。这其中20多万的企业微博,餐饮美食等本地化生活服务排第一,对于阿里打造移动互联网本地化生活平台来说,也将会是重要资源。

落子二:入股高德地图

移动端较之PC端的优势之一是其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快速转换,而地图产品(LBS)被视为未来O2O的最佳入口。2013年5月10日,阿里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成为高德地图的第一大股东(占股28%),迅速弥补了自身在电子地图上的短板。然而为线下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毛利率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其实非常小,所以总体来看,阿里此棋的战略意义大于营收利益。换言之,是防守意义大过进攻。

落子三:“余额宝”火速推向移动端

6月13日,阿里集团旗下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并获得收益。除了购买理财产品,“余额宝”内资金仍可以同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和缴费。以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系,这一子同样抓牢大消费概念,除去搅乱了银行系池水,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用户对于支付宝的忠诚度,而其趁热打铁,打通“余额宝”移动端通道,支持手机购物支付,更是为手机端消费、理财带来支撑。

(二)腾讯:打好微信这张牌

微信对于中国移动,如同360对于金山毒霸,从根本上颠覆规则,为自己杀出一条康庄大道,更像是金庸笔下的吸星大法,将对手的用户群一下子吸收过来,无所谓红蓝海的战略思维,彻底革了对手的命。很显然,腾讯借助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船票,而且是vip级别。

落子一:移动社交撬动新浪微博

从2010年开始,新浪微博的发展势如破竹,而其对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关注令新浪微博声名鹊起。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恰恰是因为其媒体属性强过社交属性,给了社交老大哥腾讯翻盘的机会,于是微信来了,并一直极度保护该社交圈的私密闭合。最为关键的是,社交化的属性显然更加适合在移动端生长。

落子二:搭建手游平台

2013年7月3日腾讯在北京举行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对外公布腾讯新的移动游戏平台,腾讯将旗下包括微信、手机QQ、手机QQ游戏大厅、手机QQ空间、应用宝等在内的各个移动平台资源进行了整合。而其中,已经有3亿用户的微信平台则是这个新平台中的焦点。

《水果忍者》、《神庙逃亡2》成为腾讯移动游戏平台上首批以专属定制版的形式正式的热门移动游戏,定制版依据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展开,提升移动端游戏的社交体验。既锁定手游利润爆发点,又保持了微信的社交特性,可谓相得益彰。

落子三:微信5、0将推微信支付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愈演愈烈,阿里重构金融逻辑的勇举不但挑战了传统金融机构,也刺激了腾讯的神经。作为腾讯旗下的一员新生猛将,微信已经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微信公众平台,里面不少是电商,而财付通作为腾讯金融的重要窗口,有消息称腾讯微信5、0将联手财付通正式上线“微信支付”,因此微信极有可能成就一个移动互联网电商次平台。

(三)百度:锁住移动用户关键入口

作为互联网三大巨头之一,在腾讯和阿里频频落子布局移动端的时候,百度显然跑慢了,但百度奋起直追,打蛇打七寸,外加财大气粗的气势正迎面扑来。

落子一:收购PPS视频业务

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数据显示,我国手机视频用户超过1亿户,且呈高速增加趋势。移动视频客户端作为用户基数最大的互联网应用,成为吸收移动用户流量的极佳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3月,PPS移动端日活跃用户1500万,用户平均观看视频时长近100分钟,其iOS用户使用时长仅次于QQ、新浪微博和微信。因此,百度花3、7亿美元收购PPS更多是看好PPS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硬实力。

落子二:收购91无线,锁住移动端用户第一站

之前有传闻百度要并购UC,让人不解于百度完全不明白移动端的玩法,毕竟浏览器已不是移动端的宠妃了。好在百度最终悟道,为自己抢下了进入移动端的有力席位。类似91助手的APP分发平台显然是锁住移动用户流量的第一站,因为移动端新用户一般都会利用APP分发平台来进行手机程序的安装和更新。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3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实效 无罪推定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 A

2016年,在两高三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浓墨重彩地提及“以审判为中心”的关键性内容。可以说,《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将扮演更加实际的角色,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建构模型。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以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上位概念

无罪推定在中国曾长期被视作法律用语的,而未在法律文本中得以直接表述。1996年刑诉法第12条所增加的“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实质上仅仅是明确了人民法院的定罪权,以达成废除检察机关免予权能之目的。 而《意见》对于上述内容的重复,就很难再解释为相同的诉求了。一方面,二十年来法院的裁判功能已然无可争议,历史背景的演化却验证了无罪推定原则的逐步夯实。特别是一系列冤假错案所引发的反思与纠偏,为无罪推定的现实正当性创设了适宜的场域环境。另一方面,该条款处于《意见》的开端位置,具有总括提挈的功能导向。因此,随着“以审判为中心”概念的呼之欲出,无罪推定原则事实上获得了规范意义上的明示地位,并成为诉讼制度转型的灵魂。

之所以要说明无罪推定原则的现实存在,是因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大体上属于无罪推定的下位概念。缺失了后者,前者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而难以发挥应然效能。无罪推定明确了证明责任,即证明被追诉人有罪的责任由控诉方承担。但是,控诉方应当以合乎程序正义的方式收集和运用证据,尤其不能采用刑讯逼供等手段强迫被追诉人自证其罪。可以说,沿着无罪推定的逻辑脉络进行推导,就会自然得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存在必要,即后者构成了前者的概念延伸。《意见》明白无误地彰示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存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亦不可能仅仅是徒有其表的宣誓内容了。从根本上说,随着“以审判为中心”概念的付诸实施,无罪推定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必然会催生出更加微观的程序运作机制。

以讯问制度完善作为正向动能

而对于办案人员来说,被追诉人的有罪供述无疑是最佳的直接证据。因为有罪供述通常可以完整地呈现出犯罪活动的全貌,并可由此追踪到犯罪工具等其他证据材料。此外,由于被追诉人在审前大都处于羁押状态,从而为口供的收集创造了便利条件。故而,口供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成为“证据之王”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过度重视口供的风险就在于:被追诉人的自白任意性会受到更严重的威胁。以刑讯等方法迫使被追诉人作出有罪供述,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伤及无罪推定原则的落实,也放大了法律事实的扭曲盖然性,阻碍诉讼公正的达成。因此,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对于维系司法公正性的价值也就不遑多论了。而保证被追诉人的供述不会逾越不得强迫自证的红线,体现于微观环节的就是讯问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可以说,针对讯问制度的精密化建设,构成了贯彻不得强迫自证理念的正向举措。

在《意见》中,对于讯问制度的完善亮点,可以归纳为“场所局限性”和“监控覆盖性”两个方面。一者,讯问地点的规范化往往体现在尽可能限制办案主体与被追诉人之间的接触可能。当讯问活动只能在这样的特定场所展开时,刑讯逼供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自2009年以来,看守所机制建设对于被羁押人人身权利保障的关注日臻提升,加之管理归属上的差异,非法讯问在这一场所中很难恣意施展。2012年刑诉法修改正是基于这一点,才赋予了看守所更多的诉讼功能。《意见》实质上继承了此种思路,“在规范的讯问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带有某种引导性,试图将更多讯问活动置于看守所或者与之相类似的空间场域中。二者,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机制的延续及扩展,将进一步成为保障犯罪嫌疑人供述自愿性的技术手段。无疑,任何非法讯问行为都必然在隐秘的条件下完成。全程录音录像以公开形式消除了这种可能性,且其自身所具有的证明属性,加大了违法取证的成本。而逐步实行对所有案件的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预期,也客观支持了该项举措的有效性。

以非法证据排除作为反向戒尺

一旦非法取证的行为未能受到阻止,如何正确评价以此获取的证据形式就成为考究不得强迫自证实效性的关键点。倘若通过刑讯等手段提取的口供能为司法裁判所排斥,违法行为的实施者不仅没有从中获利,反倒可能将自身导入被追责的漩涡之中。以此为警戒,非法取证的心理欲望就会得到有效遏制。事实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要摆脱仅具有宣誓性价值的尴尬窠臼,有赖于非法证据排除所起到的这种反向限制作用。换言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如同一柄戒尺,谁若有越雷池之行径,便会受到程序意义上的惩罚。

《意见》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关注超越了审判环节,而聚焦于审前阶段。按照2012年刑诉法的规定,不仅审判主体能够启动证据合法性审查,侦查、审查阶段的主导者―公安、检察机关,亦可直接排除其可采性。然而,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侦诉主体的排除非法证据的情形可以说极其罕见。《意见》所提及的“探索建立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对讯问合法性进行核查制度”,则为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了新的选项。这种制度建构通过引入第三方审查,即“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询问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并同步录音录像”,事实上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在侦查环节的程序平台。一旦付诸实现,非法证据排除在侦诉阶段的适用就会获得支点。而非法证据越是在较早的诉讼环节被排除,就越有利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之实效性的维护。

以认罪认罚从宽作为扩张契机

毋庸置疑,认罪认罚从宽机制的确立是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促成繁简分流的关键因素。“以审判为中心 ”的达成与否,这可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衡量指标。而认罪认罚从宽的启动,必然是以被追诉人的自愿供述为前提的。否则,对于诉讼效率的追求就会侵蚀司法公正的应然空间。因此,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探索,就需要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为界限。也就是说,对于诉讼繁简分流的推崇与尝试,也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实效性扩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意见》特意强调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的”这一前提,可以被视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再度浮现。基于此,该理念同认罪认罚从宽之间就建立了有机的关联。可以想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认罪从宽方式终结诉讼程序的比重会逐渐增加,直至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严格、完整的司法程序将仅仅适用于那些疑难重大复杂的案件。这也就意味着,不得强迫自证将会越来越多地为办案人员所直接运用,作为评价程序类型抉择的标准。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在首尾两端的词句表述上,都隐含着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相关的内容。前者为其明确了贯穿诉讼进程的上位概念,而后者则为其放大了适用必要性,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奋飞:《通过程序制裁遏制刑事程序违法》,《法学家》,2009年第1期。

②臧铁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读》,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4

关键词:网络技术、IP over WDM、移动IP、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68、1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1、03、003

Overview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GU Lin-zhu, WANG Kai, MI L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variety of new network technology is chang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mobile IP technology, Content networking discusses the three aspects about the new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IP over WDM; mobile IP; I Content networking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如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1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19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昂贵而奢侈的技术。近20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7]。

1、1早期的计算机通讯

在PC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体系架构是:一台具有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主机挂接多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只提供键盘和显示器,用于将程序和数据输入给计算机主机和从主机获得计算结果。计算机主机分时、轮流地为各个终端执行计算任务。

这种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是最早的计算机通讯[6]。

1、2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将整块的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安装上报头,构成一个个的数据分组(Packets)。每个Packet的报头中存放有目标计算机的地址和报文包的序号,网络中的交换机根据数据这样的地址决定数据向哪个方向转发。在这样概念下由传输线路、交换设备和通讯计算机建设起来的网络,被称为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是计算机通讯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于1969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开通于1973年,同年,英国的NPL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都是分组交换网络[8]。

1、3以太网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CSMA/CD方法。

以太网的CSMA/CD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INTERNET

Internet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服务器。通过在Internet上商业、学术、政府、企业的信息,以及新闻和娱乐的内容和节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Internet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网络,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Internet具体有多大。到现在,我们的Internet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指所提供的计算机通讯链路,而且还指参与其中的服务器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资源。计算机通讯链路、信息和服务资源整体,这些概念一起组成了现代Internet的体系结构。

2现代网络新技术

2、1新一代因特网(IP over WDM)

2、1、1IP over WDM概述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今世界信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有关专家预测,每6~8个月,主要ISP的因特网骨干链路的带宽需求就增长一倍,2005年以后 纯语音和数据流量之比1:99[15]。因而在未来传输平台趋于WDM化的过程中,IP over WDM必将成为新一代因特网的支柱[14]。

2、1、2IP over WDM工作原理

IP over WDM也称光因特网。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是:在发送端 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一根光纤中传输 在接收端 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构成光因特网。

2、1、3IP over WDM的组成

光因特网的网元包括光纤、激光器、掺饵光纤放大器、光耦合器、电再生中继器、转发器、光分插复用器、交叉连接器与交换机。非零色散偏移光纤因其色度色散的非线性效应小而最适合波分复用系统。掺饵光纤放大器大都是宽带的,能同时放大波分复用的所有波长;因系统对平坦增益的要求很高,在经过6个左右光放大器之后就需要进行一次电放大。光耦合器用来把光信号各个波长组合在一起和分解开来,起到复用和去复用的作用。

2、2移动IP技术

2、2、1移动IP技术的概念

所谓移动IP技术,就是移动用户在跨网络随意移动和漫游中,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不用修改计算机原来的IP地址,同时继续享有原网络中一切权限。移动IP技术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进行任何业务通信的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的移动网络将实现全包交换!包括话音和数据都由IP包来承载,话音和数据的隔阂将消失,移动IP技术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石。

由于移动IP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它的开发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此前,一些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许多商家已经出台了应用技术方案和设备,移动IP的应用已经悄然开始。

2、2、2移动IP的基本原理

使用传统IP技术的主机使用固定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进行相互通信[1],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必须保持不变,否则IP主机之间的通信将无法继续。而移动IP的基本问题是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网路上移动,它的IP地址也许经常会发生变化。而IP地址的变化最终会导致通信的中断[18]。

如何解决因节点移动(即IP地址的变化)而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蜂窝移动电话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先例。因此,解决移动IP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处理蜂窝移动电话呼叫相似,它将使用漫游、位置登记。隧道技术、鉴权等技术。从而使移动节点使用固定不变的IP地址,一次登录即可实现在任意位置(包括移动节点从一个IP(子)网漫游到另一个IP(子)网时)上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连接,使通信持续进行。

2、2、3移动IP技术发展三部曲

第一步:IP业务与移动通信结,在电路交换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IP电话业务。IP电话是一种新的电话业务,是在IP网络承载话音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把话音进行压缩编码,打包分组,路由分配,存储交换,解包解压缩等变换处理,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通信。第二步:在GSM网络中引入IP分组数据业务。GPRS是一个从空中接口到地面接入网再到核心网络部分都分组化的数据通信网络。第三步: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全IP的分组网络。

2、3物联网

2、3、1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3]。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3、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wifi、蓝牙等)、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射频识别(RFID)(高频、超高频)、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物联网关键领域有:1、 RFID;2、传感网;3、 M2M 4、 两化融合[5]。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技术更加全面,体验更加丰富成为新一代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3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离不开网络,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解决各种难题,极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但在网络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只要不断创新,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不断解决各种新问题,使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温维敏,张永波,李艳萍、 当前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J]、 中国新通信, 2010, (01) 、

[2] 赵斌锋,罗青松,王航、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 光通信技术, 2010(06)

[3] 苏志毅、 移动SNS系统设计[J]、软件,2010,31(10):40-43、

[4] 张辉,陈古典、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J]信息化研究,2010, (10) 、

[5] 储忠圻、现代通信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6] 张晓明、计算机网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 黄要武、计算机网络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8] 张丽,张明国、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146-148、

[9] 王力,王艳双、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7:32、

[10] 张宏科、IPv6网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

[11]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黄维、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

[12] 陈鹏、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内容产业升级战略[J]、 电视研究, 2011,(01)

[13] 杨忠宁、 论三网融合下电视媒介的生存之道[J]、 新闻知识, 2010,(12)

[14] 张宁、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J]、 电力职业技术学刊, 2009,(01) 、

[15] 张函清、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5) 、

[16] 齐星云、 高性能计算机无缓存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17] 战文杰,张引发,赵丽丽、 光网络域间自动邻居发现方法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10,(01)

[18] 2010中国通信产业十大新闻[J]、 移动通信, 2010,(24)

[19] 李东卫、 三网融合发展视角下创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J]、 贵州农村金融, 2010, (10)

[20] 李文耀、 FTTH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必备选择[J]、 通信世界, 2011,(03)

[21] 张玲,巩稼民,张亮、 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1)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5

易错剖析一:抽样方法含义理解不清致误

例1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型超市为了了解一年的客流量情况,决定用系统抽样从一年中抽出52天作为样本实施调查(即从每周抽取1天,一年恰好有52个星期),你觉得这样的选择合适吗?为什么?

错解:在这种情况下适合采取系统抽样、

错因分析:这家超市位于学校附近,其顾客很多为学生,客流受到学生作息时间的影响,如周末时,客流量会明显减少,如果用系统抽样来抽取样本,起始点抽到星期天的话,样本代表的客流量会明显偏低,另外,寒暑假也会直接影响超市的客流量、

正解:利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可以把一周分为7天,一年分52层,每层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适当的样本进行调查、

易错剖析二: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不清致误

例2下列说法:

①频率反映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概率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②做n次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m次,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mn;

③频率是不能脱离n次试验的试验结果,而概率是具有确定性的,不依赖于试验次数的理论值;

④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错解:①④、

错因分析:对概率和频率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误判、如对于说法②,认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再如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确定性认识不清,就可能认为说法③不正确等、

正解:①③④、

易错剖析三:误解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致误

例3任意投掷两枚骰子,求出现点数和为奇数的概率、

错解:点数和为奇数,可取3,5,7,9,11共5种可能,点数和为偶数可取2,4,6,8,10,12共6种可能,于是出现点数和为奇数的概率为55+6=511、

错因分析:上述解法是利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模型,此时必须保证每一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均等,而上述解法点数为奇数、偶数出现的机会显然不均等,则不能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模型来解答、

正解1:出现点数和为奇数,由数组(奇、偶)、(偶,奇)组成共有3×3+3×3=18个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故所求的概率为1836=12、

正解2:若把随机事件的全部等可能结果取为:(奇、奇)、(奇、偶)、(偶,奇)(偶、偶)、点数和为奇数的结果为(奇、偶)、(偶,奇)两种,故所求概率为24=12、

易错剖析四:几何概型概念的不清致误

例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直角顶点为C,在∠ACB的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AM

错解:在AB上取AC′=AC,在∠ACB内作射线CM看作在线段AC′上任取一点M,过C,M作射线CM,则概率为AC′AB=ACAB=22、

错因分析:上述作法好像很有道理,为什么错误呢?值得深思、考查此解法是否满足几何概型的要求,虽然在线段上任取一点是等可能的,但过点C和任取的点所作的射线是均匀的,因而不能把等可能取点看作等可能作射线,在确立基本事件时,一定要选择好观察角度,注意判断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

正解:在∠ACB内的射线CM是均匀分布的,所以射线CM作在任意位置都是等可能的,在AB上取AC′=AC,则∠ACC′=67、5°,故满足条件的概率为67、5°90°=34、

易错剖析五:互斥与对立事件相混淆致误

例5把红、黑、白、蓝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个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填写“对立事件”、“不可能事件”、“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错解:对立事件、

错因分析:本题的错误在于把“互斥”与“对立”混同,要准确解答这类问题,必须搞清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联系与区别:两事件对立,必定互斥,但互斥未必对立;互斥的概念适合多个事件,但对立概念只适合于两个事件;两个事件互斥只表明这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至多只能发生其中一个,但可以都不发生;两事件对立则表示他们有且只有一个发生、

正解: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可能恰好有一个发生,也可能两个都不发生,所以应选“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易错剖析六:混淆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致误例6一个通讯小组有A、B两套通讯设备,只要有一套设备正常工作,就能进行通讯,A、B设备各有2个、3个部件组成,只要其中有1个部件出现故障,这套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在某段时间内每个部件不出现故障的概率都为p,试计算在这段时间内能进行通讯的概率、

错解:由题意知:在某段时间内A、B两套通讯设备能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P(A)=p2,P(B)=p3,则在这段时间内能进行通讯即A、B至少有一个能正常工作,故在这段时间内能进行通讯的概率为P(A+B)=P(A)+P(B)=p2+p3、

错因分析:题中A、B两套通讯设备能正常工作这两个事件是相互独立的,上面所用的公式是两个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互斥与独立是不同的两种关系,一般没有必然联系,不能混淆,把互斥结果套用在独立事件中是错误的,只有当A、B中一个是必然事件,另一个是不可能事件时,A、B既是互斥事件,又是独立事件、

正解1(逆向思考):A、B至少有一个能正常工作的对立事件为:A、B都不能正常工作,A不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p2,B不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p3,则在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进行通讯的概率为1-(1-p2)(1-p3)=p2+p3-p5、

正解2(正向思考):A、B两套通讯设备在这段时间内能进行通讯这一事件包括:A正常B不正常,A不正常B正常,A、B都正常,且这三个事件彼此互斥、故在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进行通讯的概率为p2(1-p3)+p3(1-p2)+p2・p3=p2+p3-p5、

易错剖析七:忽视公式成立的条件致误

例7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3个购买者中,恰好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

(A) C310×0、72×0、3(B) C13×0、72×0、3

(C) 310(D) 3A27A13A310

错解:因题中有“恰好有1人中奖”,根据n次独立重复试验恰好出现k次的概率计算公式Pn(k)=Ckn・pk・(1-p)n-k,马上得到答案(B)、

错因分析:用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时,它有三个前提条件:

(1)每次试验都是在同一条件下重复进行的;

(2)每一次试验都彼此独立;

(3)每一次试验出现的结果只有两个、

只有这三个条件均满足才可使用,而此题中3个购买者去购买奖券时,由于是不放回抽样,所以彼此之间不独立的,则不能用上述公式解答、

正解:3个人从10张奖券中各购买1张奖券出现的结果数为A310个,且出现的可能性均等,恰好有1人中奖出现的结果为3A27A13,故恰好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3A27A13A310,选(D)、

易错剖析八:求概率过程中把有序还是无序混为一谈致误例8一个口袋装有6只球,其中4只白球,2只红球,从口袋中取球两次,第一次取出1只球不放回口袋,第二次从剩余的球中再取1球,求取到的2只球中至少有一只白球的概率、

错解:取到的2只球中至少有1只白球包括:2只都是白球,1只白球1只红球,故取到的2只球中至少有1只白球出现的结果数为A24+A12A14,依据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则取到的2只球中至少有1只白球的概率为A24+A12A14A26=23、

错因分析:这是古典概率常见的模型――摸球模型,有“有序”与“无序”之分,不能混淆、从上述解法中可知:取球的过程是有顺序的,那么取到1只白球1只红球这种情况中有第一次取到白球、第二次取到红球与第一次取到红球、第二次取到白球两种不同的情况、

正解1(正向思考):取到2只球中至少有1只白球出现的结果数为A24+A12A14+A14A12,故所求概率为A24+2A12A14A26=1415、

正解2(逆向思考):所求事件的对立事件是:取到的2只球都是红球,故所求概率为1-A22A26=1415、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6

【摘要】随着即时通讯功能的日益丰富,即时通讯的发展开始走上了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应用道路。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专业化ICQQQ贸易通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转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新思维工作室、QQ与MSN实用趣味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概念;精讲精练;联系生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广,高效务实的数学课堂成为一线教师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捋顺重点,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学情设置戒虚务实的教学流程和方案,为学生初步奠定知识基础,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鉴于此,笔者学习新课改精神,诠选优化前人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删繁去冗,着重以还原学生主体地位为原则设定高效课堂流程如下:

一、注重基本概念

概念是技能的基础,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出错肇始于概念掌握不清。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觉得教材上概念描述清楚,学生都能理解,所以不加以重视,这也是学生对概念细节掌握不到位的根本原因之一。比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都能熟记“勾三股四玄五”,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忘记了前提条件是直角三角形,这就是概念性错误。所以我们在教授概念时一定要强调前提条件。

此外,学习概念我们一定要为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关键性细节词汇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比如,教学“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一定要对“元”和“次”等概念进行强调和梳理,更要让学生明白“未知数项的次数”这个既定条件,否则的话肯定会有学生将xy=1这样的方程错当成二元一次方程。

二、动手体验生成

死记硬背形不成技能,操作中生成才能迁移能力。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读一遍概念,然后演示几个例题,再让学生照猫画虎做几个练习就行了。这根本无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笔者就采用了体验生产法:(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动手做一个长方形;(2)指导学生在长方形的对角用力拉,看看长方形变成了什么?这样让学生亲力亲为更能全面认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继续引导大家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之间的关系;(4)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个结论?

这样的课题紧紧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操作、观察和思考掌握知识的动向,通过交流构建全面的知识观,然后再通过教师讲解精要部分,加之恰当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设置分层教引

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学生学习知识,迁移技能的进度无法一道切齐。教学实际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进而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引导,这样的问题不能让后进生感到一筹莫展,也不能让优生“吃不饱”。比如,我们针对课堂练习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加试题,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做完基础试题后尝试做能力型的试题,如此让后进生感到“我也能行”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也让优生有机会展示其才能,并知道自己还有不足,尚需要奋发努力。例如,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设计了如下有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x+y)(x-y),(x+2y)(x-2y);第二层次:(2x-7y)(2x+7y),(4b+3a)(3a-4b);第三层次:(m-2n)(-m-2n),(-a+b)(-b-a)。分层认知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布置不同的题目进行应用,让学生逐步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四、拓展知识运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优选生活情境,来设置对应的数学课题来牵引学生探究和学习。课堂探索活动由教师提出数学核心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集体总结出解题方案和思路,形成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例如,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X和Y元。(1)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接下来,课题活动要重视交流沟通,表达和交流阶段等环节的探讨加强了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是笔者集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际对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夯实基础,迁移知识进行的优化讨论与探索。概括地讲,数学课程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体验生成,最后通过运用真正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能力,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真谛啊!

参考文献: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篇8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篮球赛通讯稿范文一:10月22日下午,明伦校区篮球场上彩旗舞动,锣鼓喧天。随着冠亚军的决出,河南大学男子篮球联赛在历时半个月的赛程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作为本次比赛的参赛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篮球队在院领导、团委老师、教练及学生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本着以为院争光,展现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为中心,前期积极宣传、组织,聘请专业教练,认真训练备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敢打敢拼,最终取得6胜3负的战绩(老区第四),为国际教育学院争得荣誉。

通过本次比赛,培养了队员敢拼搏、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同时提高了大家团结协作的思想观念,打出了学院的气势,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由于队员较年轻,比赛经验不足,最终未能进入决赛,但这次比赛磨合了队伍,为我们找到自身差距提供了帮助,为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奋斗。

知识竞赛通讯稿范文二:20**年5月3日,xx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部组织前往xx与社区团支部的同学围绕重温五四,展望世博知识竞赛。开展了一场新颖的爱国知识竞赛。

参赛选手分别为xx学院六名优秀学生代表以及方xx团支部的六名学生代表。双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与团队合作,展开激烈的竞争。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眼明手快题、你比我划题、观众互动题等环节,选手纷纷积极参与,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及对历史的了解。在你比我划题中,选手们不仅展现了其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体现了团队间的默契。落后方也不气馁,依然热情投入比赛当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财务年底总结(精选8篇)
  • 下一篇:园林工程法规(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