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1

(一)论证课题

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6% ,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人才。

3 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 ! % ,应用研究占 65% ! 5% ,开发研究占 1% ! 15% 、

4 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部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 部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

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部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 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 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 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 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 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uhe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4 经费预算及标本数量经费是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完成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需有确切的经费预算,而且要符合招标单位的额度要求,经费估算过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再者,样本数量也需要作合理的估计,例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需 8 例患者,但每月平均能收治 5! 6例,要想一年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可行性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申请者延长研究时间或与他院协作进行研究来完成这项任务。

5 研究技术水平与实验条件申请者已有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是完成科研的保证。选择科学手段证实假说,再配合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就会出色地完成这项研究。如果没有研究工作的积累,实验条件下完善,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研究梯队不健全,这样的情况要想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可行性也很低。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2

1、1课程设计理念

“仪器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分析化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根据不同仪器的性能、不同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技术解决生产和科研的实际问题,并初步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方面研究工作的方法与能力。为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夯实基础,综合训练,创新提高,实践应用”。“夯实基础”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础性实验,加深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综合训练”是指每个学生必须完成部分综合性实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各种仪器分析测定实际样品,掌握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创新提高”是指学生自主选择1-2个创新性实验,课下完成,针对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某个问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产品,进行表征或测定,并评价其使用效果,无论成功与否,都要给出合理的解释。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毕业论文和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基础。“实践应用”是指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1、2课时安排

在2011版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仪器分析实验在第5学期与仪器分析课同时开设,安排在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等基础课程之后,48学时,开设12个实验项目,教学大纲提供了26个项目,其他实验项目作为开放实验,供有兴趣的学生课下完成。

1、3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仪器分析实验的要求,课程组以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宗旨为指导,以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由基础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及实践实训构成的课程新体系,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从基本技能训练到创新能力养成的认知发展规律。

(1)基础性实验

共有8个基础性实验,其中6个为必做实验。该类实验针对基本的分析方法,选择常用的仪器,开设较为简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学会记录和分析处理数据,为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通过第一层次的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并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综合性实验

2个综合性实验为学生必做实验,其余10个为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两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原有仪器的使用,学习新型仪器的操作,如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等,掌握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实验

该类实验难度较大,教师精选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只给出实验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类实验以开放性实验开出,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

(4)实践实训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组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实训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结合环保主题开展临沂市水质调研、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的调查,对水质的各种指标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测定。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不同小组可以选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测定,进一步熟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ICP-OES光谱仪、原子吸收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使用,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比较不同小组的测定结果,并与国家标准对照,确定水或土壤是否被污染。2011年,我们组织的临沂大学沂河水质调研团获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或实习,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学习了解先进的分析仪器。学生在学习仪器分析之前,接触到的分析仪器都是玻璃仪器,复杂一点的就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所以对于大型仪器非常陌生。开始新课前,我们组织学生分组到仪器分析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见识将要用到的大型仪器,对于学校没有的较先进的仪器,就带学生去实习单位参观,了解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大型仪器在现代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仪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结束时,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去实习基地见习或实习1~2周,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对实际样品进行处理和测定,深刻体会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道理。大四下学期,所有的学生都要去基地实习2-3个月,实习期间,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设计方案,到优化条件,最终建立一种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分析方法,或者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在校内教师和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2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临沂市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临沂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临沂市药品检验所等监测部门、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对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的设置提出了修改建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修订。

2、1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实验内容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内容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对实验的兴趣。讨论问题不能一味地从理论知识开始,应注重从与知识相关的应用和技术以及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从项目(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实验内容。例如: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就可以选择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含量,循环伏安法可以选择各种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既保证了实用性,又增加了前处理的内容。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将其有选择性地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如假药的检测、苏丹红及三聚氰胺的分析等此类探索研究性实验,作为开放性实验,对一些有浓厚兴趣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单独开放。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体会到仪器分析实验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并且认识到,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是灾难,让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2、2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新技术新方法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和低层次的常规实验,与现代实验方法技术和现实应用等相差较远,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科学发展前沿介绍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基础理论为主线,以典型的实验为重点,以实际操作为核心,在集中讲授研究成熟、应用性广泛的仪器方法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掌握现代仪器理论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基于这一想法,我们增加了有关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验,如“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的组成”、“松果菊中组分的LC/MS分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DNA”、“基于纳米金比色分析法测定中药材中的汞离子”等。

2、3提高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不少学生希望老师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他们,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为此我们尝试把学生的一些基础实验设计成研究型实验,把科学前沿领域的知识引入学生实验中来,增加创新性实验,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HPLC法测定中药材提取物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中抑菌剂含量”、“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及叶绿素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鉴定”、“固相萃取-HPLC检测土壤中的三嗪类除草剂”等。通过实验,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样本的提取与预处理,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初步具备了实验方案制定的能力,并对现代仪器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2、4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课程组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几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生命化学分析、纳米改性与传感、环境分析、天然产物分离与分析。课程组充分利用科研优势推动教学改革和实验内容的更新,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DNA”来源于生命化学分析研究方向,“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含量”、“松果菊中组分的LC/MS分析”等实验项目来源于天然产物分离与分析方向,“基于纳米金比色分析法测定水中的汞离子”、“稀土掺杂TiO2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来源于纳米改性与传感方向,“土壤中砷的形态分析”,“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水中镉离子的测定”等实验项目来源于环境分析化学方向。这些实验项目的实施,既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又充实了实验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热情。

3结语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3

随着诸多问题的显现和突出,研究生课程教学已经到了亟待改革的时期。主要对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出现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探索了改革对策,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仪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033-04

0 引言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持续扩招,全日制研究生绝对数量急剧猛增。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在读研究生规模累计达127~140万,已达高校在校本科生规模的6%。而国家教育部称,2011年各类高校和研究所计划招录硕士研究生的数量较之往年将继续大幅度增加。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高校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并直接影响着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仪器分析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主干。尤其是随着各类现代化分析仪器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以及高效快速的分析仪器在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日益渗透和应用,仪器分析逐渐成为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和现代中医药研究的充分结合又给研究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彰显和突出,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下对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总结。

1)教学资源的质量依然有限。国内众多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和课程教学中,仪器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设计和仪器操作达到熟悉和掌握药物分析的过程,并能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在众多理工科高校尤其是医药类高校,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学资源缺乏的现象。近几年来,不少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设计,比如,采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诸多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向学生表达,既丰富了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内容,又可使抽象的仪器结构概念形象化、琐碎的讲解内容系统化。这一措施在本科生的培养和教育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针对研究生这一更高层次的学生群体而言,基于本科生而建立的诸多教学资源就显得较为简单了,即用于研究生群体的教学资源的质量缺乏与该群体相符合的高度和层次。比如,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通常缺少专业课程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设计,课件单一,很多教学资源的内容还是围绕导师授课提供素材、教案、试题、课件等,帮助导师传授知识,而针对研究生自主学习、研究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依然较少,设计内容缺乏导师和研究生的互动性和交流性。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内容从范围和水平上来说一般只是本科专业的简单延伸或是本科专业的重复再现,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的涵盖内容有限,涉及国内外最新和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动态信息较少,应用性知识方面的介绍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开阔学生眼界。

2)导师的观念缺乏更新,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内容乏味陈旧,无法适应现代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而研究生教学中,导师队伍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生导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更新,不少导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本科生教育的水平,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适合于研究生的培养,依然热衷于课堂传授现有的、自己所熟识的知识,却不太关注研究生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课程讲授仍然以大班授课为主,“满堂灌”仍然是导师采用的授课方式。导师是整个研究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静悄悄的听,导师在课程讲授和教学活动中仅仅充当理论知识传声筒。导师不能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导致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无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另外,近几年,国内高等教育一直在强调高校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发展,导致许多高校导师的学术地位和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科研成果挂钩,教师过分地注重科研,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追求各种科研项目的申请,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则越来越少,出现了教学和科研相脱离的现象。导师的授课积极性和责任心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教学激情也不如从前,从而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拓展和提高知识结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初探

随着诸多问题的显现和突出,研究生课程教学已经到了亟待改革的时期。以下针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1)发挥高校教学和科研团队的优势,合理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目标,研究生课程的计划和内容也要随之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针对学术型和社会应用型培养目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既要反映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进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将研究生课题的研究与课程专业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又要体现知识和技术的实用性,采取结合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合理制定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导师团队的巨大优势。高校中汇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导师,这一宝贵的团队资源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师通过多年的指导教学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研究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课程计划和内容的不足之处都有着深刻的体会,根据社会、高校和学生的三重需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研究工作来讨论并指导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合理制定,亲自开展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的补充与编写。

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落后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导师团队的优势在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作为讲授仪器分析课程的研究生导师,可以通过导师团队的讨论来明确切合实际的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并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以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2)更新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导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在短时期内,通过个别高校自身的力量很难改变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数量剧增以及资源缺乏的现状,高校和导师只有通过不断改革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逐步缓解研究生教育“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失衡,才能够有效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研究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专业课程或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因此,全面深刻理解研究

生课程教学模式,并根据自身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对之补充、创新和改革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所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指:学生是整理、消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不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不再是传经布道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交互活动,教师除了主观努力外,还必须和研究生实现融入性与互动性合作,真正了解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的主客观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导师在深刻理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传声筒”的形象,注重启发研究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问题意识,并培养研究生克服难题的信心,引导研究生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鼓励并积极开展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研究生和研究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学术心得、发表个人论点,真正实现导师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中的“引导”作用。

3)注重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和商业化资源作为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辅助补充手段。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针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设计个性化、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抽象的语言、概念以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表现,加上特有的艺术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学生群体,对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质量也必将有着更为特殊和更高的要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立足于研究生这一特定的“主体对象”,就不但要讲究课件的形式和外观,更要注重课件内容所表达信息的质量。研究生经过四年或更长时间的本科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多媒体课件仍然是理论知识和大量基础信息的堆积,这只能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浪费,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未知的主导思想,启发学生去感知、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技术,重视学生创造性素质培养。

仪器分析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流程大多是相对固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都已经得到接触和训练,进入研究生阶段,重复的讲授便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生仪器分析教学中,可加入大量国内外有趣、经典、前沿的科研信息和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从中提取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充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课题研究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探索适宜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地实现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探讨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将有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众多教育学者也在不断致力于探索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目前,“研讨式”教学方法由于其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而受到普遍关注。“研讨式”教学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根本不同于注入式讲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开展讨论的师生群言堂,注重方法传授,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早在1904年,美国哈佛大学就把课堂讨论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一种补充教学方法。逐步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导师和学生在讨论中会形成灵感和新观点,通过讨论能够起到播撒种子的作用。在“研讨式”教学的基础上,研究生教学活动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将研究生进行分组,以便于讨论的有效展开。每一组由学生自主选取每一次课程讲授活动的发言人或问题提出者。

其次,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所从事研究课题和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出所授课程的大纲,向学生推荐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教材、学术期刊和杂志、学术论文、网络信息资源等等,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然后开展“研讨式”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性和系统性的课程相关原理和知识以及该类知识或技术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前一部分由导师提前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和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课堂专门讲授,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由研究生反馈,提出问题和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回答或解决,也可由导师进行启发式回答。后一部分内容的实施则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课程主要知识的基础上,事先由导师针对所讲授课程的主题,根据事先查阅的文献资料总结以及自己的科研工作体会,确定学生的讨论题目。可为每一组指定不同的题目,但每一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符合课程的主题,每个题目之间也可以有一定的联系,相互结合体现课程主题的整体性和重点。讨论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应是课程的重点、难点或是有争议、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合理设计讨论主题,注意讨论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以使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即可基本完成任务,从而深刻体会和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学生对学习和研究工作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师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课程的主题和讨论的题目广泛查阅资料,并做读书笔记,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研讨。在讨论过程中,导师要注意向学生阐明讨论的重点内容,积极引导,防止学生漫无边际,以控制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教学内容的另一类是专题讨论和研究生课堂讲解。每一个小组确定一个讨论专题,题目可由导师制定,也可由组内学生自主讨论协商确定,导师总体把握题目的深度和广度,然后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专题的内容要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和课程教学的特色之处,比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者是课程导师的研究课题。以研究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为例,将各类分析分为多个专题,并根据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专业特点,制定各类技术在中药鉴别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每一个小组确定一个题目,每个题目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专题的内容重点在于讨论和总结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题目确定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学生课外阅读文献,做读书笔记。课堂活动中,由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献进行讨论,总结出相关的研究进展以及从国内外的科研报道中所得到的启发,然后由一名学生向班内其它同学进行讲解,组内其它学生进行补充,其它小组可在发言后提出相关的问题,时间充足的话可进行讨论。专题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认真聆听每一组学生的发言,并给出启发性的指导。为了有效控制整个专题讨论的教学过程,导师可事先大量阅读相关资料,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每一小组的题目和内容,以保证在专题研讨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和交流。

最后,导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每一次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导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把握重点,提出课程讨论和专题讨论内容中存在的科学和技术性问题,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导师通过课堂讨论和发言,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对研究生考核的重要参考标准。

3 实施一定的改革措施之后,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对研究生仪器分析教学实施一定的改革措施后,通过对研究生的调查信息反馈,普遍发现多数研究生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能够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学习和科研兴趣增强,对各种常见分析仪器的操作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生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课题的进展能够进行主动追踪和思考,并能够根据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用于课题研究。大多研究生都能够大胆合理地设计药物分析实验,并用于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和导师的互动性增强,导师的引导作用和人格魅力得到较好的发挥,研究生能够主动和导师交流学习科研过程中的思想和认识,师生共同讨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在导师的启发下,研究生克服困难、坚持研究的信心得到增强。在课堂讨论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大胆提出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疑惑和设想,并向其它同学和导师提供较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4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

4、课题研究的方法

5、课题研究价值

6、研究条件

7、参考文献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两点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列: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也有人是吧背景和目标分开写的就像最后的范文)

首先,要写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就是根据什么、受什么的启发而开始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会有什么价值,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而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和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一般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会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也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六、研究条件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七、参考文献

像下面需要把写论文时用到的参考文献一一列举出来(也可以不列举类似下面范列)

1、《××××》,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2、《××××》,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3、《××××》,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4、《××××》,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5、《××××》,作者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一、课题名称: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地处山阳县城西2、5公里处,近年来,经过“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学校基础设施配备完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好,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但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始终不尽人意:班级管理消极被动,教育教学缺乏开拓创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教育质量始终稳步不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切实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探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帮助学校管理层,调整管理策略,修订管理制度,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开展此项调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出影响我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形成报告材料,交学校校委会,为学校管理构建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策略,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教师工作兴趣、责任心、积极性调查分析与研究;二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与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过研究过程计划采用调查问卷法、交流座谈法和综合分析法:设计涉及课题内容的相关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发放给全体教师,然后分析研究,交流座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获取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第一手可信性资料;2014年1月至5月,用5个月时间,整理、研究分析调查资料,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形成初步理论材料,印发给研究小组人员及大部分教师,让他们阅读,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6至7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结合教师、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报告》交校委会,作为学校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科课题的研究结果将以报告的形式交学校校委会。本报告的形成,将有助于学校管理层确立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机制,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八、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杨玉卓成员:张丽杨高峰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5

关键词:研究生;有效教学;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00-02

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博士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备受关注[2],研究生有效教学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提高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本文围绕理工科大学研究生这一群体的有效教学现状展开研究,通过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分析,了解研究生有效教学现存的瓶颈,梳理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为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和建设性建议,促进与完善研究生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故而选定北京理工大学3名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研究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实姓名,分别称其为A、B、C和D。4名研究生基本情况如下:学生A,男,26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管理与经济学院;学生B,男,25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于机械与车辆学院;学生C,女,24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D,男,25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于化学学院。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取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单独会面访谈与电话追溯式访谈为调查手段。

根据有效教学概念,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内容涉及如下三个方面:

(1)课程前是否安排预习任务;如有,如何安排,受访者是否赞许;

(2)课堂教学中情况如何(内容、氛围及授课方式),受访者是否赞许;

(3)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何,受访者是否赞许;

(4)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

(三)数据收集

首先,对4名受访者每人进行约60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转录为文字。

其次,针对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访谈中受访者陈述模糊的问题,对1名受访者进行平均长度为35分钟的追溯式电话访谈,以降低受访者的社会赞许性动机,进一步确认及挖掘受访者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的把握和评价。对电话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转录为文字。

研究共获得275分钟访谈录音,转录文字内容7 300字。

(四)数据分析方法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借鉴语篇分析中“主题一致(thematiccoherence)”的分析方法,检验已获得材料中重复出现的主题与参考主题是否呈现一致性关系。

此外,在对访谈资料进行数据归并、数据陈列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个案内分析”与“个案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对于被访者在访谈中的观点前后一致性和不同访谈者之间内容的一致性做更加细化的分析处理,得出结果。

访谈内容进行文字转录后,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对访谈内容进行逐句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课程前

1、预习任务的必要性。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归并陈列发现,4名受访者一致认为教师在课程前安排预习任务非常必要,预习的过程是对全新知识的自主探索,便于在教师授课前发现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不同受访者的侧重点不同。学生A、C认为,安排预习任务能够提高上课效率,也能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B认为,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是对其进行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的督促。

2、预习任务的实效性。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安排预习任务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各不相同。在不同科目中,多数教师习惯在课程前安排预习任务;在预习任务量方面,公共英语课程的预习任务量较多(学生B、C、D),其他课程相对较为均衡,学生B谈到,教师会在布置预习任务的同时,相应减少课后作业,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下负担;在预习内容方面,主要以查找、阅读相关书籍文献等资料为主,个别教师会安排电影欣赏、单词列表(学生A)等其他预习方式;在预习效果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预习能够对课堂学习起到较好效果,但学生准备预习任务的认真程度仍有待提高。学生C认为,“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怠惰的问题,可是其中可能也有老师的问题。还是因为没兴趣做,不吸引人。”

(二)课程中

1、教学内容合理性。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以既定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案为参照,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对访谈资料的归并陈列可知,4名受访者对于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较低,在访谈内容中,涉及“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语句仅有5句。学生A、B、C均谈到,教学内容主要为概述、理论、方法、案例等常规内容,较为单一。受访者较少关注教学内容,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受限较多、可更改弹性较小有关。

2、教师授课方式的有效性。教师授课方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4名受访者对于教师授课方式或形式的看法不一,难以对其效果进行整体判断。学生A谈到,课堂教学形式无创新,对学生的影响力也较少,认为应当突破教学场所限制,是课堂形式多元化;学生则B认为,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到位易懂,讲课方法较为轻松愉快,但对于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时间把握不够科学,时常重复;学生C认为,每门课程的学生课堂PPT报告安排太多,教师真正的讲课时间太少,且对于学生的课堂报告缺乏深度分析与讲评,部分课程会外请专家学者客串几次课程,但效果不置可否。

访谈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方式的需求有所不同。

3、课堂气氛与生师互动情况。课堂气氛与生师互动情况对于学生吸收知识、达到教学效果与目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可知,4名受访者对于课堂教学气氛与生师互动的评价不一,大部分认为课堂互动较少,气氛较为死板。学生A谈到,大多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老师和学生互动与国外不太一样,感觉作用不是特别大;学生B认为,课堂互动较少可能与学习内容有关;学生C认为,研究生课堂氛围对其学习的影响程度很大,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参与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感,但学生报告环节过多又会造成教师授课内容的“缩水”。

访谈结果表明,研究生教学中,课堂气氛与生师互动情况整体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方式与所占课堂整体时间的比例,需要进行更加科学的把握。

(三)课程后――作业安排与考核方式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归并陈列分析,4名受访者对于课后作业安排及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较一致,均认为目前研究生所学课程的作业数量总体适中,对课程学习的有较强的帮。但学生A也表示,总的来说作业量适中,但个别作业量特别多的课程容易引发其抵触情绪,降低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从访谈资料来看,各学科课程的作业安排与考核方式大致相同,基本为日常作业、小测试与期末论文或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便于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学习,避免“临阵补习”的应试学习方法。学生B认为,将每次的小作业经过整合和修改,构成的大论文使其非常有成就感。

(四)总体评价

分析访谈结果可知,4名受访者一致认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受访者表示,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对其日后的学术研究、与人交流沟通、行为修养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A),并开始进入一种自学或者探索式学习的过程(学生C),对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同时亦是到自身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学生D)。

四、小结与建议

有效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系统,在时间(课前、课中、课后)、空间(课内、课外)和主体(教师、学生)方面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研究生课程作为教学与学术研究兼顾的载体,面临多重考验。本研究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进行个案分析表明,研究生课程的有效教学应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重点关注和把握:

第一,教师将课程设计适当前置,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运用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先学习,激发其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在布置预习人文时,应注意变换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发学生对于即将进行课程的主动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形式,协调学生需求与教学要求,适当弹性化执行既定教学计划。在完成既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尽量采取学生较容易掌握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可引入多媒体、实验展示、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授课中应当密切注意学生对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接受偏好,不断进行总结,形成对本门课程教学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和成果。

第三,增加生师互动,了解学生想法与思维模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良好经验,注重营造积极生动的课堂气氛,但注意把握课程的整体安排与时间比重。师生互动分为课堂内和课外两部分,适当增加课堂内互动以有效调节学生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也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成就感和积极性。课外互动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注重倾听与反思,把握课间、课余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学习成长情况的把握。

第四,注重对于作业及测试的评阅与反馈,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的学术观点,在对于学生作业和学习思考的反馈中形成积极良性的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相结合。

本研究对有效教学进行质性分析的尝试,选取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因而其对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一定偏重。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式,以分析性概括为目标,而非统计性概括,并且不能完全排除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社会赞许性动机,因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将在日后探索有效教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中进行资料数据和分析方法的完善。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6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展科研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需对单位所有课题的期末经费结存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占课题经费总结有的比例、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和研发单位人均经费结存情况。其次,需对单位所有课题当年的课题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课题纵向经费收入、横向经费收入各占当年课题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各课题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课题经费支出中,设计费、外协费、工资、管理费、材料费、试验费、专用费、设备费等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课题的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为课题结构调整,选择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提供财务信息。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7

【关键词】调查;预测;内容;问题;措施

一、引言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综合能力,同时,又为营销专业后续及管理类的各门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识、调查方案设计、信息搜集、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分析决策等综合能力。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企业在对经营活动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的掌握,才能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紧密的联系,以培养技能为主线,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更新机制,形成在理论上、方法上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还存在案例分析薄弱、营销专题研究不深入等诸多问题,为了适应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应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把一些新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内容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将有利于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内容薄弱

在现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内容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现行主要教材中案例分析较少;案例分析中对表面现象定性提问的较多,对定量数据分析的提问较少;联系具体公司生产实际问题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缺乏。案例分析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出现将不利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2、对数据资料整理的量化分析较弱

在现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数据资料整理的量化分析部分较弱。主要表现在:现行教材数据资料方面的量化分析阐述较弱,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无法对数据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细致的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学生量化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抽样调查中,抽样数目的确定,对抽样数目公式的应用和分析,因涉及总体方差、概率度、平均数允许误差等量较难分析,一般在教材中都是匆匆而过,没有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和应用。

3、软件分析工具的应用流于形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市场调查与预测与计算机的应用联系更为紧密,例如,互联网调研的应用;调查表的制作;表格及图形分析;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时间序列法、回归预测法、因子分析法等均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这些内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是无法顾及的,在现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象Excel、SPSS等软件没有很好的结合课程内容得以充分的、系统的展示和应用,而是流于形式象征性的提及。

4、市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分析不深入

现行的市场营销专题调研主要有消费者行为、营销战略、目标市场营销、营销策略(4P)等内容。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中,对市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分析不深入,不是从市场调查的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的专题,市场营销的专题调研似乎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相关内容的重复,给人的印象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市场营销专题调研中找不到用武之地,产生脱节的现象。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措施

1、增强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应增强案例分析部分,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结合很紧密的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有助于对市场调查与预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及深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案例分析,大致可以分为5类:第一,基本理论类。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主要针对案例素材中的一些概念、基本现象等进行评价分析;第二,基本方法类。对案例素材中的方法,如抽样法、实验法、德尔菲法等方法运用是否合理、恰当等进行分析;第三,调查表设计类。主要是分析调查表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否达到调查的目的等;第四,数据分析类。对案例素材给出的数据资料,进行结构性、差异性、相关性、趋势性等数据分析;第五,综合类。就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等类型案例的综合,该类分析一般是以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为素材,对素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案例编写中,应配合教学目的,可以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针对几个知识点或针对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点(涉及基本理论、方法、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报告结论等问题)来编写。案例编写应以内容短小精炼、有利于教学为原则。

2、完善对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

对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主要涉及: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区间估计、Z检验与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联合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在这些分析中,现行大多数教材,只对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提及较多,而其余较少,量化分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个别量化分析提及较多的教材中,举例较少,不便于教学,可增加举例。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经营决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调研得到的数据,必须经过归纳整理,从中筛选出与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目的、所研究问题一致的内容,并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才能有助于对所研究问题的决策。

3、注重软件分析工具系统化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市场调查与预测涉课程中涉及软件应用的内容较多,如何把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与Excel、SPSS等相关软件的应用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应用中应注意:第一,专业性。要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来运用相关软件,防止相关软件的应用与市场调查与预测内容的脱节,应把相关软件应用到解决市场调查与预测的问题中;第二,系统性。现行教材中对Excel、SPSS等相关软件的应用有所提及,但不系统,应对其系统化。相关软件的应用应具有系统性,要注重全过程、系统化的介绍相关软件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应用,形成一个运用相关软件来解决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问题的系统;第三,关系性。要正确处理好市场调查与预测原理和方法与相关软件应用的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应以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为主,而软件是为其服务的,不能因为有了软件的应用,而省略一些市场调查与预测原理和方法的介绍。例如,在趋势分析中,不能因为有了软件求解,就省略掉一些参数公式的介绍。

4、加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的研究

对营销专题调研内容的研究,主要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这方面,笔者认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郑宗成等著《市场研究实务》一书,值得借鉴,例如,在耐用消费品使用习惯和态度分析一节中,首先给出19个问题的问卷,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市场变化趋势、未来需求预测、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地区市场重要性等进行分析。[1]图形、表格、指标、预测方法的应用浑然天成,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对耐用消费品使用习惯和态度分析中的应用。对营销专题调研内容的研究,重点要注重的是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营销问题的研究,而不应是市场营销学中相关营销内容的重复。

四、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的展望

市场调查与预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调查与预测是进行经营决策的前提,只有通过正确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才能使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科研成果的运用,进行动态的优化。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应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决策需要的,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篇8

【摘要】“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作者提出“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研究性思维”,在课程教学中提出“以材料分析为中心、以仪器为依托、引入研究性课题的课堂讲授、仪器实践、研究性课题贯穿始终”的教学模式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材料研究方法; 探索与实践; 课程教学

Reform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 of Materials” Course Teaching

(1 Faculty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Nano-Geo Material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China)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0-02

1前沿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包含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研究中应用自如,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吕春菊等提出采用项目实例进行仪器讲解的创新课堂教学与设计型实验和虚拟型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1];雷彩虹提出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科研工作(即项目实例)的思路[2];曾鸣等认为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思想设定为“立足材料分析,培养研究思维”,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组织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以上探索及实践可以看出,“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即具有“创新思维”或“研究性思维”。

2课程教学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作者提出“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研究性思维”,在课程教学中提出“以材料分析为中心、以仪器为依托、引入研究性课题的课堂讲授、仪器实践、研究性课题贯穿始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再经过大四的毕业论文的设计制作进一步强化材料研究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2、1“以材料分析为中心,仪器为依托”的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材料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同样离不开理论教学。过去材料研究方法课程多以仪器为主,介绍其工作原理,仪器的结构,并对仪器在材料分析中的具体应有进行介绍,学会谱图分析。本项目提出以材料分析为中心,仪器为依托,仪器要为材料研究服务,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研究。因此,首先让学校了解材料研究都包含哪些内容,然后每项内容的检测仪器有哪些,再具体讲述每种仪器的原理和用途以及在同类检测中的异同点,具体分析材料的时候如何选择仪器。这样学生对材料研究方法有个整体的认识,结合仪器的检测分析,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在具体的理论教学内容上还要进一步探索。具体如下:

①按照材料研究的思路对材料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按分类对仪器进行分类,分别讲述每种仪器在材料分析中的用途,体现“以材料分析为中心,以仪器为依托,培养‘研究性思维’”的教学理念;②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引用材料研究的数据资料、项目实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材料的研究方法及仪器的测试技术,将“研究性思维”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③进一步拓宽教学范围。根据社会的需求,材料类专业分分合合,尽管对于不同类材料专业,材料研究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就业和读研的多元化,跨专业就业或读研已不再是新鲜事。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应进一步拓宽,对材料研究手段进行全面的介绍,但根据具体大专业划分,如材料和化学,可对相应仪器做深入或简单介绍,事实上,本校亦用材料研究方法A和材料研究方法B来区分。不再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④有重点的讲述。但材料研究方法仪器众多,对常用仪器可作详细介绍,不常用仪器简单介绍,有些仅仅提到;⑤及时更新课件。材料研究方法和仪器在不断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应不断更新,或及时介绍最新进展,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

2、2引入研究性课题模式的探索。

尝试将研究性课题引入该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组合,6-7人为一组,该课题拟组织2组作为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材料、合成、检测分析等过程,加深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注入“研究性思维”。研究性课题在课余进行,可选择自己熟悉的老师、研究生为其指导,亦可由任课老师指导,其内容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例,实验室亦可自由联系。课题的难度适中,不需要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目的就是更好的掌握材料的研究方法。鼓励检测项目超出课堂讲述仪器的范围,可进一步拓宽知识面。该项内容可作为考核方式计入课程成绩,以激励其积极性。

2、3仪器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往的仪器实验课程,主要以参观为主,教学改革之后,加大了实验课时数,但在具体实验内容上依然有待进一步探索。仪器实验除了保留常规的仪器介绍、操作之外,引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样品检测。在研究性课题完成的基础上,每个课题组都有自己的样品,可以分组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一起总结。若没有研究性课题,可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自己的目标样品,具体检测、分析。该内容亦作为考核项目计入课程成绩。

3课程改革的意义

《材料研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能够在将来应用于材料测试与分析的相关工作和研究中,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①该项目改变了现有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材料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和创造性思维,这是教育一直非常关注和提倡的问题;②该项目以“材料研究为中心”以“仪器为依托”,重在培养具有“研究性思维”的人才,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活力创造力的人才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③本项目可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其对于教学质量的促进及提高可推广至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其他专业,也可推广至其他学科及专业。

参考文献

[1]吕春菊,舒康颖,司平占等,《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高校立刻研究,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行政监管措施(精选8篇)
  • 下一篇:幼儿园六一活动总结(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