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绿色金融分析(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绿色金融分析篇1

【关键词】绿色信贷;金融生态;长株潭;两型社会

一、引言

“绿色信贷”,又称为“可持续信贷”(sustainable finance)或环境融资(environmental financing),主要是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信贷”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总和,它既包括与金融业发展相互作用社会因素,又包括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演变和发展,会通过改变金融业内部各种力量的对比状况而推动并决定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形成。从金融生态层面来研究”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是自2007年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以来从一个崭新且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出发研究问题的方法,其立足于对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从本质上研究如何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从而使得“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实施,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对金融生态和“绿色信贷”的分析

(一)”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为我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完善“两型社会”建设思路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信贷”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是一种社会责任。在银行信贷活动中,把符合节约资源、环境标准、污染治理要求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前提,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损耗,从资金源头切断“两高一资”企业的发展命脉。增加对低碳经济、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在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促进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实现银行的健康发展,从而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生产布局,增强竞争能力。相比罚款等传统的环保行政处罚措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将增加违法排污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甚至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进而有力地遏制其投资冲动,更好符合“两型社会”对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推动“两型社会”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符合当前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银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避免了环境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减小信贷风险,促使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严格的贷款制度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降低建设风险从而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确保正常的运作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政府而言,在当今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低碳经济”的时期,政府无非把环保放在了工作重点,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和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会减少政府整治污染的成本,同时也切实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一件互利互益的长远优势。总体上来说,“绿色信贷”关系到银、政、企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对于“两型社会”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是长株潭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对于推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金融生态所营造的金融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8]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商业银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无论从整个的金融生态环境或者金融生态所包括的金融业外部环境来分析,“绿色信贷”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首先,“绿色信贷”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金融生态”的调节来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必能吸引大量资金的流入,这样便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新兴的绿色环保企业和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法制、经济、市场等等良好的因素,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主体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很好的避免了部分企业在建设或者生产的过程中违约行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而有利于“绿色信贷”的推行。

三、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审视

(一)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自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南省整个地区的生产总值较之过去几年发生明显的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2008年度,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1156、64亿元,而长株潭三地的生产总值为4556、4亿元,占全省的40、9%之多【如图2所示】,显而易见,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湖南经济社会发展60年】

此外,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拥有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59所高校,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等研究国际领先。三市通过资源整合和相关产业布局,目前已建成了3个部级开发区,2个国家产业基地。2009年前三季度,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01、3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全年的40、9%上升为41、8%,提高0、9个百分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4、2%,高于全省增速1、1个百分点。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在金融生态所涉及的法制、市场、经济、信用及体制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有力的促进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此看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问题剖析

就上述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全国整体的情况而言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的长沙与处于武汉城市群的武汉、处于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处于辽中南城市群的沈阳、处于关中城市群的西安、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处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这几大城市来比,长沙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倒数第二,仅为3001、0亿元,人均GDP也仅高于西安为4652、7元。除此之外,在2008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中湖南地区排第20位(共30位)【如图3所示】;在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金融生态质量检测报告中,长沙市位于第36位,评定级为“A”(全国共有20个城市进入“AAA”),株洲、湘潭均未进入100位。同时,从四大国有银行总行对全国区域信用等级划分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大多数情况下被分为三、四类地区,即对长株潭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相对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这使得长株潭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战略中处于不利地位。

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优势相对不足,不利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从而不利于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具体分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从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来讲:法制环境有待加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其立法部门对环境问题都十分重视,有关环境的政策、法规大量出台,并逐步严格和完善。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会议,全球129个国家的谈判代表签订了新的全球环境公约,在配额减碳的压力下,“节能减碳”成为各国政府最重要的目标,由此看来更加系统化的环保法规的出现已不容质疑。从目前我国出台的环保政策法规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目前已经出现或初露端倪问题的反映,这种滞后性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面临更多难以预见的政策性风险和经营预期的不明确性。例如,为了满足新的更为严格的的环境政策的要求,往往需要对项目的机器设备、工艺流程、劳动保护甚至产品结构等诸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整改,一般来讲,这些整改活动大部分都是纯消费性投资,没有盈利的非生产性投资。而贷款银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面对突然增多的非生产性投资和不利的政策环境,项目的盈利预期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继续增加投资,在企业不能再次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超过以前贷款抵押物的价值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使银行对于该企业的贷款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停止贷款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其结局可能是贷款方不愿意看到的。[6]除此之外,许多小企业,污染企业采用民间融资自筹资金,所以通过银行信贷制约的相关环保法规无法对他们产生约束力,成为目前我国环境法规的盲点。

从以上的情况可知,影响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还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不规范,除此之外,地方保护主义、司法不公和司法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造成银行信贷进退两难的难堪。此外,在经济发展、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政府对金融业不适当的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从而影响银行贷款质量,阻碍“绿色信贷”的实施。

2、从金融生态的市场环境来讲:市场经济有待完善

金融生态所指的市场环境的作用群体主要是指消费者。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绿色健康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娱乐,所有想得到的东西都和“绿”密切相关。此外,国家或地方法规对产品的环境性能、指标要求的提高,而使那些在生产、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中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产品或服务逐渐失去市场或强制停止生产。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绿”而失去市场或被迫停产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日常的资金运营和营销,那么可想而知在面对市场的消失和银行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也只能选择破产。从银行角度分析,贷款人丧失还贷能力也是其得不到应有的利润甚至还造成多比死帐和烂账。

如此严格的环境性能指标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甚至市场准入的重要因素。绿色产品和清洁生产的标准、指标的相对性和发展性,以及市场对产品的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是市场环境对于产品的选择作用更加明显。也正是在市场环境的这种影响之下必然会提升各大银行在贷款中对环保方面的审批力度。

3、从金融生态的经济环境来讲:经济基础需要夯实

从整个长株潭经济基础方面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相对偏小(2008年长沙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001、0,比同处于中部的武汉少将近1000亿元),不难看出,其相对较弱的经济能力使得其经济辐射能力和拉动能力有限;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三个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处于转型阶段,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与此同时,三市产业布局、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群的品牌形象还比较单薄。这些问题限制了长株潭经济对金融生态系统的物质支撑作用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4]

4、从金融生态的信用和体制环境来讲:信用、体制环境建设不足

“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涉及到诸多政府部门和机构,此外还有诸多企业和银行,可见一个完善的体制环境的重要性。就长株潭这两方面的建设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用环境建设欠佳。信用环境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扩展和复杂化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维系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支持并促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就目前长株潭的信用环境而言,最突出的问题是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和企业的诚信意识的欠缺,这两方面的欠缺必然导致金融主题法制意识的薄弱,失信行为的频发、增加了相关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债券保全任务的负担。第二,体制环境急需完善。其一,由于对于经济效益的单方面过度准求,使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容易受到市场利益的制约;其二,银、政、企三者互信共赢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没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从而削弱了相关政府的环保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的时效性,进而阻碍”绿色信贷”的推行;其三,规划与实施的不统一,在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当中仍然很难做到城市群的规划与实际实施之间的统一,更棘手的是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强化金融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环保部门、环境标准化部门、产业发展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产业和企业指导目录。另一方面要严格限制“双高”企业贷款,并把环境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优化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议

针对目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长株潭城市群“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金融生态体制和经济发展环境

构建科学的金融生态体制环境,首先要确保政府有效地宏观调控,在良好的社会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保持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加强资金的导向性,引导商业银行观念的转变,通过一些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倡导“绿色信贷”的实施,从而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其次,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银、政、企信息共享平台,政府与环保部门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评价体系并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环保等级及环保信息公布并分类整合[7],银行依据环保部门有效地环保检查结果审核该企业是否符合贷款要求,除此之外,还要随时通报有关环保信息,为企业建立环保档案,确保每一步的有效实施。第三,要注重规划与现实的相同性,不仅要做到城市主体建设的协调发展,更要统筹兼顾城乡的同步发展。

在经济方面,首先要夯实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基础,例如三市之间交通、金融、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健全发展,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一个前序的推动力。其次,要注重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在基础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注重三个城市之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统筹税收、整合空间等方式加强产业协调从而建立城市间的协作平台,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趋势。此外,加强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强大的支柱产业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协调整个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的发展,为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

(二)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是政府部门要加快转变政府行政方式,提高其行政公信力,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其次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逆向惩戒机制,减少或杜绝失信行为;第三是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长株潭信用级别定期通报制度。

在相关法律制度调整和完善方面,一是要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强化与保护银行债权相关的破产法、担保法的落实,加大对涉及金融案件的审查和执行力度,加强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二是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司法的保障作用;三是要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上的协调、衔接和整合,逐渐形成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法制环境;四是优化执法环境,消除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政府部门要规范行政行为,尤其要确保司法的独立性和公平、公正、公开性;五是要依法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

(三)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自调机制

金融生态能否得到改善不仅在于财政金融外部环境的改善,还取决于金融机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传导渠道和互动机制的改善,也就是取决以利率形成机制为核心的金融机构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和自我调节机制。人民银行应致力于建立统一健康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最终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培育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最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二是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市场,建立透明高效、互连互通、运行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并构筑起金融市场多个子市场之间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全面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三是创新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需要发展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发展不同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陛的金融工具,既要有原生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还需要各种衍生的金融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

(四)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应有明确的评判依据及定性、定量标准。人民银行应协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监测指标体系,设定客观、合理、科学的监测指标,以便准确、全面反映本地区金融生态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有效改善金融生态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来看,目前长株潭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及“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还是一项有待的长期发展与完善,需要靠社会各个群体的除共同努力。无可置疑,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及“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对于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两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行的大局,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通过政、银、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洋、现实与未来:绿色信贷在中国[J]、国际融资,2009(1)、

[2]李新,程会强、博弈模型在绿色信贷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9)、

[3]贵阳市商业银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保障金融安全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J]、当代贵州,2009(10)、

[4]张强,王忠生、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求索,2008(7)、

[5]李丹,张丽、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2)、

[6]朱红伟、“绿色信贷”与信贷投资中的环境风险[J]、华北金融,2008(5)、

[7]高文博、推行绿色信贷尚需解决四个问题[N]、金融时报,2009-02-13、

[8]巫文勇、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缺陷对金融业的影响[N]、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9]Paul Thompson、Bank lending and the environment:policies and opport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1998-16-6:243-252、

项目来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新训练计划(编号:521611138)。

绿色金融分析篇2

关键词:绿色金融;区块链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5)-0080-04

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协定》等一系列世界范围的文件便是这种全球共识下的产物。我国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应运而生,而且其在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求不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必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者。绿色金融作为广义金融家族的一员,区块链技术对其发展必然能够提供创新变革的动力。同时,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又面临着很多独特的难题,比如信息不对称、覆盖规模要求高、评价更困难、监管挑战性更大等,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方面区块链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瞻方面,尤其是在传统金融、数字货币等领域。而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前景,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将以区块链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为基础,探究如何更好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为核心,创造性地分析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景。本文一方面能够为日后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对我国推动区块链技术进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G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绿色经济的资金融通。《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认为绿色金融是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护生态多样性,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俞岚(2015)认为绿色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增长和绿色治理水平,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应用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投入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参与下的,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为核心,围绕相关“绿色”项目开展的金融活动以及创造的金融形态的总称。

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是指将信贷准入门槛和执行标准建立在国家产业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企业的环保实践决定贷款发放。绿色信贷特点在于将商业银行贷款政策与社会责任紧密融合,构建惩罚-激励机制。绿色保险是为分散企业投资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而设立的保险类型,因此也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造成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的损害应承担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绿色证券是指核查上市公司环保政策并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据此在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券、股票融资时设立环保门槛,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此外,绿色金融还存在绿色风险投资,绿色基金等金融形态。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进程却比较迅速。近年来,中国绿色信贷飞跃发展,目前有接近十万亿元被列为绿色贷款,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中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在绿色债券方面,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5%。2016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征程。“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融资的规模预计将达到8、5-9、0万亿元。但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又存在诸多瓶颈,比如信贷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完善,监管商业银行及企业绿色项目难度大,环保项目投资额高、利润率低,缺乏绿色金融发展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

若要实现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变革创新势在必行,而区块链技术将极有可能成为推动这种变革创新的核心力量。因此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优势以及应用现状能够为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影响奠定良好基础。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及应用现状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优势

2000年起,互联网上构筑了庞大的应用系统,但是这些应用均基于庞大的单一中心结构,从而导致了信任缺乏以及中心维护成本高、抗毁性差等问题。而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依靠密码学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用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第三方中心的协调,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保证交易记录的存在性、合约的有效性以及身份的不可抵赖性。这也就意味着区块链技术能够实F应用层面的多中心化、去中介化,其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系统结构能够保证近乎零成本,而“互联网+区块链”则可以将传统互联网改造成为价值互联网、可信互联网。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为:记录安全(可追踪历史,防止篡改,不可撤销);多方共识(共识算法建立信任,不依赖人和机构信用,多中心民主机制);算法开放(开源算法,可扩展)。

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因为它可以解决任何两个人之间信任与价值的低成本可靠传递问题。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看,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大大增加了物理及虚拟世界的流动性,其去中介化的本质导致了交易和运营成本的大大降低。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区块链底层技术带来的智能化可信任流程能够防止各种记录、交易处理、清算结算环节的欺诈与人为操控,区块链本身的时间有序可追溯性可帮助监管层鉴别发现违规操作。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信任和与价值低成本传递的最好方案,是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是互联网的必然演进,并且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鲂碌募际醺镄潞筒业变革。

(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蚂蚁金服在以公益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场景中利用区块链解决信任缺失的问题,中信银行组织举办区块链与金融创新研讨会推动区块链与金融融合创新。

目前区块链技术业已全面进入以智能合约、虚拟机、去中心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区块链起初进入公众视野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随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除了金融服务领域,区块链正在被应用于物联网、政府公开信息、电子证据、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社会公益等领域。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以智能合约、DAPP为代表的区块链2、0,将不再仅仅只是支撑各种典型行业应用的架构体系,而是在组织、公司、社会等各种形态的运转背后,可能都能看到区块链的这种分布式协作模式的影子。区块链技术可能应用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协调,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人大胆预测人类社会可能进入区块链时代,即区块链3、0。

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和优势,为分析其为绿色金融带来变革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在部分领域的现有探索,则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并真正发挥作用的第一个领域。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记录安全、多方共识等特点,区块链具备重构金融领域基础框架的潜力。而对于绿色金融来讲,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像对传统金融那样重构其基础框架,而且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很多天然优势恰恰能够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和独有的行业痛点。从长远来看,将区块链技术引进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光明前景,将有可能真正给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创新性变革,从而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

绿色金融领域相比传统金融而言,项目投资额度更大,投资回收期更长,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新兴绿色产业不确定性更大。这些造成绿色金融领域信用风险更大,比如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信贷项目,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获取的企业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以及债项信用等级等存放于区块链上,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环境信息和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

同时,供应链金融普遍被认为是弱化绿色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而对供应链的监管,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和极好效果。任何企业包括绿色企业都处在一个供应链体系中,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关注某个绿色企业的信用情况转向关注整条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的整体信用上来,从而决定是否对相关绿色企业提供绿色贷款等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且畅通的信息流,确保交易能够在各方之间公开透明,并保证每次交易数据实现可追溯。同时,区块链能够将分散独立的各自单中心,提升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提高信任传递效率,促进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良性生态建设,为通过供应链金融来降低绿色金融风险创造更大可能。

(二)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及经营成本

首先绿色金融领域相关业务开展审批等流程仍比较繁琐,中间环节比较多,导致融资及交易成本仍比较高,同时效率低下。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授信审批流程的优化,提高绿色资金流通效率,杜绝中间环节不合理收费,从而降低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活动的成本。其次,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申请绿色贷款,或者在不同证券平台发行绿色证券时,不需要进行重复评估和认证,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效率。再次,绿色项目相比传统项目覆盖规模要求更高,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用极低的边际成本覆盖更多的点、面。

(三)提高监督、监管水平和效果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态,是国家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除了具备传统金融的特点之外,还兼有公益性、政策性以服务性。因此必须防止“伪绿”等现象出现,确保筹集到的绿色资金能够用于绿色项目,实现“阳光下的绿色”,而这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监管。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可以用来构筑监管部门所需要的、包含众多手段的监管工具箱,以利于实施精准、及时和更多维度的监管,可以及时准确鉴别绿色企业的违规操作。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多方共识的特点,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绿色项目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利益相关者反馈均可存放于区块链上进行公开公示。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方环境认证机构都可以加入进来作为区块链系统的节点,以联盟的形式运转,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助力绿色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比如,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发行前的认证和发行后的跟踪评估、监督,确保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项目。而这都要靠第三方机构实现,但跟踪监督过程成本非常高,上述信息共享、公开平台以及时间可追溯性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对于地处偏远的绿色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加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妥善监管。

(四)促进绿色企业公平享受绿色金融便利

绿色企业信用体系不完整、未建立历史数据信息链,使得政府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完整有效信息,导致一些企业无法享受绿色金融服务便利。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利用分布式账本,记录跨地域、跨领域的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信息,方便及时追踪绿色企业在从事绿色经营过程中正面及负面记录,建立绿色企业的公开信用体系,构建良性的、多方参与的绿色金融信用生态。在此基础上对有良好绿色经营记录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和奖励政策,从而保证绿色企业能够公平享受绿色金融带来的便利,进而鼓励这些企业往“深绿”方向发展,实现绿色金融发展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虽迎来最佳机遇期,但束缚其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仍未完全解决,高度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引导的局面尚未完全打破,加快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变革创新势在必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方面有极大潜力,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这种关键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及经营成本,提高监督、监管水平和效果以及促进绿色企业公平享受绿色金融便利等实现。

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关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将呈增加之势。日后研究还会着眼于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技术和理念路径,助力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真正发挥。在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辅以国家政策引导,绿色金融体系一定会日趋完善,最终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Cowan E、 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Z]、 Research Paper Was Commissioned by the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 1999,(1):1-20、

[2]Salazar J、 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World[Z]、 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 1998,(1):2-18、

[3]蔡玉平,张元鹏、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9):66-70。

[4]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5]王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16,(2):26-29。

[6]杨帆,邵超峰,鞠美庭、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5,(11):85-87。

[7]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1):78-81。

The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China’s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LIU Hongbin

(Business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绿色金融分析篇3

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加快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1994年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贯彻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金融部门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时,必须从信贷发放和管理上配合环保部门严格把关。“''''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指出了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各行各业在21世纪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经常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近年来,日本以我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开展了对我国农产品检查强化月活动,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1年年底到2002年2月底,从大连海关出口的农产品遭退运达159万美元,2002年1至3月,青岛海关被退运的冻鸡产品为505、4吨;2002年一季度,天津海关被退回的农副产品清单共80票,总价值134万美元;内地水果在香港市场上的份额也由以前的占主导地位降至目前的10%。显而易见,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十分严峻,尤其农产品在绿色物流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为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其首要问题是农产品全面实施绿色物流战略,其战略实施有赖于金融支持。

(三)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绿色农产品是21世纪人类的主导食品。大多城市居民和有文化的知识界人士,十分希望能吃到安全、无污染食品。据报道,98%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84%的荷兰人在购物时,会考虑产品的环境标准和质量标准;85%的瑞典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加拿大消费者宁愿多付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商品;77%的日本消费者只挑选符合环境要求的商品。据京津沪市场调查显示,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由此可见,绿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开发潜力巨大,为金融机构投资开发绿色农产品提供了获利契机。

(四)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把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作为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重点。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我们不但要建设生态文明,而且循环经济要形成规模,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只有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指金融机构(银行业)在面向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绿色金融产品,为抑制现代农产品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环境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利用,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21世纪是个“绿色”世纪,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开发农村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其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它符合我国政府宏观产业政策,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绿色化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严重缺失分析

(一)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营中的负面效应严重

现代农产品物流过程存在着巨大的“外部负效应”(spillovers)。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1)农产品运输方面。农产品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的长途运输,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汽车噪音等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2)农产品加工方面。对蔬菜缺乏必要的加工过程,大量毛菜直接进城销售。据资料显示,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则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3)农产品流通方面。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如奶制品、海鲜等),70%的销售价格被用来补贴物流货损支出。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的卫生条件差,污染严重,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营中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缺失

尽管我国早就实施了“物资银行”、“物流银行”、“供应链金融”等战略,但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存在着严重缺失。

(1)独立性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空缺。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抓住发展的商机,不断推出一系列物流金融产品,附带开设了物流金融服务业务,但这些业务都是面向大型的物流企业,而对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视而不顾,即使受理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相关业务,也是附带的,难以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发展的需求。(2)专业化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欠缺。虽然2003年广发行在全国最早推出了“物流银行”,为部分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解决物流企业融资与发展的渠道;2005年深发行实行了“供应链金融”战略,把客户、物流企业和银行融为一体,使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物流金融平台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但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等因素的限制,供应链金融仅能为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随着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随着现代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张,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融资、结算、风险分散”的需求,更难以满足我国规模甚大的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金融业务。(3)农村金融机构目前也难以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目前我国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因组织和制度的缺陷,已不能适应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信贷,更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金融需求。

(三)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

在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供给存在着严重短缺。(1)农产品绿色运输方面。在农产品绿色物流选择汽车运输时,需要采用符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和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减少大气及交通噪声污染,还需尽量采用适宜绿色农产品保鲜运输的车辆,如密封保温车、密封冷冻车,保持车体内外清洁卫生、无污斑、无破损、无锈蚀,表面光滑易清洗,车内设有消毒设施,并有消毒记录。然而,在实现及时、安全、准确农产品绿色运输时,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却不能提供巨额资金。(2)农产品绿色仓储方面。绿色农产品为保证储藏质量,实现冷库储藏,进行气温和湿度控制,以保持其新鲜度,并加强绿色仓储期间的日常检查与防护措施,杜绝一切损害农产品质量的行为,同时要求绿色仓库布局合理,保证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消耗。然而,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也缺乏巨额资金支持。(3)农产品绿色装卸搬运方面。农产品绿色装卸搬运是采取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消除无效搬运。作业次数增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绿色农产品的损坏几率,难以消除搬运途中对绿色农产品的品质污染。然而,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却缺乏巨额资金支持。(4)农产品绿色包装方面。农产品绿色包装要轻量化,可回收、重复使用,可循环再生,低能耗、低成本。对农产品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毒性的元素、病菌、重金属,还要考虑选用的材料易于加工,在加工中无污染或少污染,采用可完全降解的绿色包装制品等。可是,在避免农产品绿色包装污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不能提供巨额资金。(5)农产品绿色流通加工方面。绿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控制绿色加工场地、加工机械的卫生安全,在生产方式上,改农产品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中处理绿色农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并考虑加工副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利用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料。但在这些方面,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却缺乏提供巨额资金支持。(6)农产品风险分散方面。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产品分布面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产品的季节性,以及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都给农产品绿色物流带来很大的风险。在竞争加剧的绿色农产品市场下,农产品绿色物流风险除自然风险之外,还包括绿色农副产品的市场风险、农资质量风险和供应延误风险,储运公司绿色储藏风险、绿色运输风险等。然而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更缺乏巨额资金支持。

四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成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存在着严重供给短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抑制,致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具体原因可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支农弱化及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欠全

为了防范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机构撤并,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日趋单一化。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流出资金估计达3000亿元,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致使国有商业金融支农弱化。农村信用社呆账包袱沉重,商业化经营倾向严重,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城市或非农部门,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户和农业企业难以得到贷款。作为承担政策性任务的农发行,由于业务范围太窄,粮棉企业贷款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加上历年财政承担其资金负担,拨补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借款筹资成本上升,亏损十分严重,难以承担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性金融重任。

(二)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金融组织制度缺失

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存贷业务网点收缩后,邮政储蓄分流只储不贷,2007年以来,部分省市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为解决农村小额信贷问题谱写了新的篇章。“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其自身组织制度的缺陷,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金融需求。我国政府调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重视“乡村银行”、“村镇银行”建设,由于粗具规模的民间金融组织制度缺失,筹资和用资成本高,加之缺乏规范的运作机制,导致高利贷在农村盛行,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由此可见,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金融组织制度缺失,难以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需求。

(三)专项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土地银行”尚未开发和运用

“土地金融”制度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供应链金融新范式,农村“土地银行”欠开发和运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的“瓶颈”。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目前农户和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机制不健全,且缺乏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提供担保,致使农村大面积不动产的“僵土”没有盘活成为动产质押的“活土”,农户或农民“弃金为荒”,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加之农业保险萎缩,一遇到自然灾害,无力归还贷款,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努力开发和运用“土地银行”金融产品,实现现代农村土地资金流与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高效融合,不断拓展新型的农村“土地银行”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五结束语

在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展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加快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是时展的必然选择。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营中的负面效应严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及其业务的开展存在着严重缺失,加之金融抑制,致使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金融需求,但现代绿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因此,为解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现状,必须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充分整合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加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这是我国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及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绿色金融分析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银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其强调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行,需要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国有银行作为国内金融行业的支柱,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创新力度,围绕绿色金融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支持。

1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意义

1、1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施行,必须要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的创新,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响应政府经济号召,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借此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保持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1、2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矛盾

自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重效益而轻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和结构,促进低能耗、绿色和环保企业的发展,控制对重工业和高污染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将显著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平稳。

1、3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具有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支持的产业。绿色产业的兴起得益于消费者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催生的产物。绿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绿色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推行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产业提供强有力地金融支持,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

2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金融政策缺乏

针对绿色金融推广和发展,我国政府在2007年、2008年先后推出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为国内绿色金融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但是,客观而言,这些制度的框架较为清晰,但可操作性不足,配套政策非常有限。近年来,国有银行有关绿色金融的扶持制度和政策比较缺乏。从2007年开始,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等专项政策,为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一定的引导支持,但缺乏足够的激励政策和标准支持,导致多数银行动作缓慢,积极性不足。

2、2绿色金融回收周期长

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绿色金融回收周期相对更长,对应的银行风险更大、收益更为缓慢。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重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传统企业发展时间较长,企业资产较为雄厚,市场也更为稳定,金融资金回收周期更短,收益也更为稳定。虽然,部分国有银行试图尝试制定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受风险和价值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足够的产品信心,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

2、3信贷标准不规范

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需要一整套规则和标准予以支持,以切实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始和实施,有效控制产品风险,维持银行利润空间。但是,国内绿色金融政策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的贷款规则和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等,贷款的手段、方式、利率、期限等都没有明确,严重影响到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实施。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尝试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操作,但信贷标准的不规范使金融机构背负较大风险和压力。

2、4资金使用追踪不彻底

为提升信贷产品的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和落实,制定健全的资金追踪制度和体系至关重要。但是,多数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绿色金融构建专门的追踪机制,致使资金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许多企业以节能减排;为口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并未将所贷资金用于采购和引进节能设备,这种行为显然损害到了银行利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国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为银行提供对应的政策指导。

3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3、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政府必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各金融机构的开展积极性,使金融机构自觉加快相关业务产品的开发和实施。第一,政府必须要尽快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用于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对率先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提供收益保护期以及专利应用保护期,充分保障创新者利益。第二,对信贷企业予以严格控制。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申请绿色金融产品,必须要严格按照产品要求使用资金,禁止资金滥用。对于滥用资金的企业,应取消其信贷资格,同时降低企业征信。第三,必须要制定市场监管制度,杜绝违规金融产品。特别是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放开,必然会有部分金融机构盲目地进行金融产品开发和推广,这势必会对正常金融秩序构成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控制,约束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

3、2重点扶持,控制信贷风险

为推动绿色金融的高效发展,政府应采取重点扶持措施,通过试点方式总结产品种类、利率和期限等标准,维持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选取业务需求量较大的省市地区确立信贷试点区域。其次,选取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的国有银行实施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针对试点,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风险封单,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并借助各类宣传渠道加强绿色金融宣传,确保市场的活跃度,保证地方试点效果,并从中积累丰富的金融经验。

3、3创新信贷评价标准

信贷评价标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业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信贷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为银行信贷发放提供相关支持。针对绿色金融业务的信贷评价标准,银行首先应充分借鉴现有的征信系统,了解客户的资质。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必须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类型,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提升信贷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业务早已实施多年,因此在信贷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信贷评价标准,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信贷评价标准提供丰富和补充。

3、4做好资金使用追踪管理

绿色金融业务资金的根本目的在于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对应的资金支持。因此,绿色金融业务资金必须要关注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坚持专款专用,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对此,银行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追踪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的全面了解和监督。资金使用追踪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必须要构建资金信息反馈系统,用于企业资金使用信息的录入,由银行予以审核和控制。针对追踪管理,银行必须要组建专门的资金监管小组,定期就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进行核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汇总和评估。对于资金滥用的企业,银行可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收回资金,同时追究企业责任,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率,维护银行合法权益。此外,为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对应的风险分担策略,保证银行资金风险,同时约束企业行为,使绿色金融能够更为平稳、健康地发展。

4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环境市场发展与生态治理之间的矛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落实。为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方面应积极出台对应的鼓励和指导政策,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完成产品创新,帮助绿色产业解决融资问题,促进绿色金融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贺章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6,44(19):18-21、

[2]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1):18-20、

[3]李淑文、低碳发展视域下的绿色金融创新研究以兴业银行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14-16、

[4]崔文馨,胡援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模式剖析基于兴业银行的案例视角[J]、武汉金融,2014(12):9-12、

[5]陶黎,孟庆军,唐勇军、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7(5):14-19、

绿色金融分析篇5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经济;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04-0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绿色经济发展的特点也必将更加突出。发展绿色经济主要是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更需要金融尤其是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已经为金融业所接受并逐步实践,代表着金融业发展新趋势的互联网金融,在挑战传统金融业商业模式并显现出其发展潜力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全面深入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尝试对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践行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对理论和实务界有所启发。

一、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关系

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绿色金融也是比较新的金融发展理念,两者都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而出现的。简单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开展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商业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人力投入少、服务不受时空限制、运营成本低、产品更加个性化、业务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利用金融业务,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金融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运营战略。换言之,金融机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重新调整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经营政策,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和收益充分融入日常金融业务处理中,从而支持绿色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的金融就叫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金融主要是指绿色信贷,广义的绿色金融除了包括环保部与人民银行等在2007年联手推出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外,还包括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等。

从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关系看,互联网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金融发展也能为互联网金融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源于绿色金融的发展本身包含金融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代表着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金融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互联网化,还源于以下方面的原因:首先,绿色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各种金融,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决定其也是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其次,绿色金融是顺应绿色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绿色经济的本质是要合理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科技技术,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与绿色金融一样需要有较强的科技支撑。再次,绿色金融需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支持经济发展成本降低,而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在实现同等收益的情况下其成本更低,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契合度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如果说传统金融业的主要优势是资金规模较大、金融服务经验丰富,则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其在运营成本、客户覆盖面、经营灵活性、技术熟悉程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运营成本较低,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对人力的替代,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交易的准确性,而且有效降低了金融运营的成本。以商业银行的经营为例,通过物理网点办理一笔业务的成本约为3、06元,而通过电子渠道办理一笔业务的成本仅为0、49元。这还仅是从金融服务机构财务成本支出的角度考虑,如果考虑到客户的机会成本,则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客户随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金融服务,办理业务基本不需要花时间等待,也不需要花时间到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可以充分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如从商业银行业务办理的平均交易时长看,网点柜台办理单笔业务需要3分钟,而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一笔业务只需0、5分钟。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优势不仅对于金融机构,而且对客户同样适用,其发展的社会综合成本较低。

绿色金融其本身就有在实现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推动各种经济活动减少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投入的应有之义,互联网金融本身经营成本较低,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成本优势会更加突出。

(二)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更广,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域空间受限较少的优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基本不受时空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决定了在任何区域通过移动终端基本都可以办理金融业务,成本也基本没有差异,因而可以有效覆盖到偏远地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6月末,我国手机网民达到5、27亿人,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上网的占比为83、4%,智能手机已成为上网的第一大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有利于通过移动终端发展互联网金融。有调查显示,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78%的被调查人员表示会经常在线查询商户信息或产品,年龄在21-39岁间的青年群体使用比例较高。截至2014年底,仅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客户就已达1、3亿人,其中67%为外部新增用户。

传统金融主要借助物理网点渠道,以人工方式提供金融服务,而在偏远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面临规模不经济问题,为了保障经营收益会自觉不自觉地减少偏远落后地区的机构设置,从而导致偏远落后地区金融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甚至存在金融服务的盲区。互联网金融在偏远落后地区发展障碍较少,有效解决了为偏远落后地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有利于减少金融服务盲区。

就我国的情况看,偏远落后地区也应该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区域。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对应,东部地区资源相对稀缺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相对较少,从而对于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再加上偏远落后地区的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较低,更不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绿色金融的发展正是要充分发挥其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导实体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而偏远落后地区也应该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区域。互联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受到的地域限制较少,对提高偏远落后地区金融供给的优势显著,因而通过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域受限较少的优势突出。

(三)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相对较短,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灵活性强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绿色金融灵活性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相对较短,在发展增量业务时不需要过多考虑存量业务的历史包袱。而传统金融发展时间相对较长,积累了较多的存量业务,业务调整相对较为困难。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仅仅是其业务本身,而且需要对客户经营的专业知识有较多的积淀,获取客户所处行业的专业知识需要长期间的积累。这就意味着,传统金融业在某一领域有了业务积累后,由于有了专业知识和配套金融服务方案,后续在该领域发展业务相对会更加顺利,最终形成了特有的行业偏好。这虽然有助于提高传统金融对于某一领域金融支持的专业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最直接的体现是传统金融机构自身进行业务调整的难度较大,从而促使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及时调整重点支持对象。以商业银行经营为例,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严格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支持,但由于商业银行长期对其提供金融支持,相对较为熟悉该领域甚至形成了特有的行业偏好,导致信贷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并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变。如果悬崖式的降低金融支持,将会导致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存量贷款面临无法全面收回的危险,从而降低其主动调整存量业务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绿色信贷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最有潜力的领域,其发展成效不是十分理想。互联网金融则不然,其从事金融经营的历史时间较短,基本没有存量业务需要调整,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可选择性更强。如在营业时间方面,互联网金融基本可以实现全天候营业,业务随时随地可以办理,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保障客户的金融服务需要随时得到满足,客户的主动性更强,也更有利于客户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金融业务。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较强,其对客户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并将推动其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球市场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61%的银行客户都持有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对零售银行客户体验影响较大,在35-49岁的客户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尤其是从零售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较大。

(四)互联网金融本身对科技技术的依赖度更高,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技术较为熟悉优势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的升级。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对于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也促成其比传统金融机构更懂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积累相对不足,风险管理面临较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风险管理。再者,由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发展绿色金融面临较多的信息披露不充分,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解决信息来源渠道单一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都强调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充分利用,因而互联网金融更了解技术的特点也成为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金融全面实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提是自身要获得较好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为其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为此,互联网金融需要充分了解绿色金融发展要求,认清自身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从政策支持、产品创新、机构合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积极努力,壮大自身实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一)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政策支持看,政府在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金融,但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互联网金融作为发展绿色金融的有效方式,既要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发展中来,也要借此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为政府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具有同等的发展政策环境。更进一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看好但与传统金融相比总体实力较弱,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营造氛围,争取政府为其发展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呼吁政府全面推动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

从监管政策看,尽管国内外对于传统金融的监管已相当完善,但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政策仍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找准机会,积极参与到监管政策制定中来,通过实际参与提高监管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互联网金融也要积极争取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力度较大的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

(二)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

绿色金融发展目前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缺少合适的金融产品,主要体现为现有金融产品与客户需求或特点的匹配度不高,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都面临这一问题。

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上,互联网金融要积极结合绿色金融的特点,绿色金融需要重点服务的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研发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提高产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如重点结合低碳产业、低碳能源等绿色经济发展领域的经济特点,研发相关信贷产品和碳金融衍生品,拓展绿色金融融资渠道,从生产方面推动低碳环保行业发展。也可以结合绿色经济消费模式,研发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从消费方面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在此过程中,互联网金融需要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积累的数据优势,以数据分析深入发掘客户的消费习惯,重点在零售金融业务领域研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零售金融虽然收益较高,但其对于人力、物力也有较高的投入要求,互联网金融正好是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了对人力的替代,因而其在零售金融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全球市场咨询公司的2014年中国零售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的高客户认知度和渗透率对零售银行构成较大的竞争。为此,互联网金融可以重点从零售金融产品创新入手,发展好零售金融业务,提高全社会绿色金融发展意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三)做好机构合作,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虽然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规模较小,对于大型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较短,对于金融规律、金融运行了解相对较少,而金融业又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因而在金融业的专业性方面相对较弱。对此,互联网金融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需要积极做好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传统金融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扩大客户来源,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

互联网金融也要充分利用其自身对于科技型行业知识储备较多的优势,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型行业,特别是生态保护、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支持,提高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效。

(四)严格风险管理,保障健康持续发展

金融业经营的是风险,这适用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其自身风险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加上绿色金融需要重点支持的行业多为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密集型特点突出,面临较大的风险,更需要做好风险管理,从而保障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做好客户的风险管理。其次要加强对政府行业发展导向性政策的研究,确保业务发展符合政府的行业发展政策,规避行业性政策风险。再次要积极借鉴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经验,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能力,主动识别和管理客户的环保风险。最后要结合绿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绿色金融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信贷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2-89。

[2]黄蕾、平安携巨资抢占WiFi入口[N]、上海证券报,2015-01-28。

[3]李福胜,张雁、境外项目融资中的“绿色金融”问题[J]、中国金融,2010,(12):73-74。

[4]李溪、国外绿色金融政策及其借鉴[J]、苏州大学学报,2011,(6):134-137。

[5]刘树新、紫金矿业“污染门”对健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1,(3):54-55。

[6]王倩、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2,(3):73-75。

[7]徐剑波等、福建省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与国际经验借鉴[J]、福建金融,2014,(11):4-7。

[8]阎庆民、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4):41-44。

[9]张承惠,王刚、以法律形式确立绿色金融制度[N]、上海证券报,2014-11-06。

[10]张红、论绿色金融政策及其立法路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25-128。

[11]张强、积极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国际融资,2013,(9):28-30。

[12]张振敏、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6):34-38。

The Advantage and the Path of the Internet Financ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inance

LOU Feipeng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8)

绿色金融分析篇6

一、金融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从国际范围来看,制造业继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升级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国内一直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也迫使我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的换代升级成为必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防治污染,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金融助推产业调整升级的成功例子有许多,韩国在这方面有好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韩国确立了钢铁、汽车等十大战略产业,政府通过直接控制金融业进行筹资。80年代以后,韩国确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重点发展电子和电器工业,政府通过利率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银行和民间资本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进入21世纪,卢武铉总统提出第二次科技立国;,包括利用银行业在内的多渠道资金,组织成立了科技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为实现自主创新构建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平台。纵观韩国产业升级换代的整个历程,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成功实现三次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到高科技低排放,金融服务和创新的及时跟进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传统产业是相对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十二五;时期,中国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还非常艰巨,其关键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指导下,依靠技术进步,在提高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业的升级换代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传统流程工业中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链接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制造、交通工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中的产品生态设计、节约制造以及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还包括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型建筑的生态设计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需要顺应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功能,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一是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使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倾斜。同时对两高一剩;产业建立行业准入门槛,设立环保评判标准和细则,以便提高绿色信贷的操作性。对不符合绿色贷款标准的企业予以一票否决;。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对技术依赖较高、资金需求大、可用抵押物少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贷款抵押方式,以技术专利、升级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贷款抵押物,开拓试行多家企业联保贷款模式。

二是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设备的特点提供金融租赁服务。金融租赁是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经常采用的融资模式和商务模式,既能有效地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负债率,又利于界定项目资产的归属。十一五;期间一批金融租赁公司积极探索和尝试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节能项目的租赁业务,在建筑和工业领域都形成了成功案例,初步显现了金融租赁对节能服务市场的特殊功能。金融租赁在十二五;期间有望成为节能服务行业的主要融资方法之一。

三是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初期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随着节能服务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核心竞争能力日益展现,获得风险投资和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将成为新的热点。因此,资本市场需要建立和完善制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体制与机制。通过立法明确证券发行和上市保荐机构的相关责任,并设立问责机制。

四是针对农业产业化加大三农的融资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经济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多个发展阶段。为了尽快改变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向两型社会过渡,农业生产走集约式、产业化和园区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条件下,农业生产将逐步改变分散的、个体的生产方式,在更高的层次上向集体生产方式复归。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私人农场和公司+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创业增收;其中的关键要义是节能环保、生产高效和产品符合健康的要求。为此,金融机构应当想方设法,借助土地流转等制度平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将信贷、保险、信托、担保、租赁和新型中间业务等金融工具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服务于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安全、绿色和低碳的农产品生产及其深度开发提供再融资倾斜。

二、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是关系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核心内容。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已经将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个方面谋划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带动全社会2万亿的投资。据预测,到2015年,绿色产业增加值将达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3]。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都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中国绿色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成立,当时全国有近1000家生产环保设备的工厂。1988年,国务委员宋健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的问题,环保产业替代了环保工业,也成为了绿色产业的前身。90年代以来,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从以环保机械装备为核心向环境产品、环境服务和环境建设多领域、全方位方向发展。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4525亿元,比2005年增长89、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0%提高到2009年的1、33%。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以及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包含大量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比如,环保节能产业投入大,投资回收期较长,传统的信贷审核方式难以满足环保节能产业的信贷需求。因此,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金融创新作为驱动力。

首先,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发展绿色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绿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引导风险投资与发展绿色产业所需要的科技资源相对接,将是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纳入国有风险投资基金的考核,出台政策鼓励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利用风险投资渠道进入绿色产业。

其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支持绿色产业。根据绿色产业的特点不断修订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条件,推动绿色资源类企业和项目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产品。银行可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吸收大量中长期稳定资金,再以贷款或其他金融工具投资于一些周期长、规模大的以循环经济模式运营的环保型产业或生态工程项目;既可以解决环保型企业资金的不足,也可以优化其资产结构。

再次,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政公用绿色产业市场化改革。积极为BOT、BT、TOT等多种建设经营模式的绿色公用项目提供融资。该类建设经营模式大多牵涉到企业与政府间对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等方面,具有政府补贴或政府担保等特点,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实力与政府的社会管理经验、政府的声誉有机地结合起来。金融机构对该类绿色项目发放贷款风险低,收益稳定。

最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功能。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服务力度,建立能专门为绿色产业服务的专业性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激励担保机构为绿色产业的信贷进行担保,加快保险创新力度,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专项保险产品等。我们应该看到,绿色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各种方式与传统产业伴生成长。有可能是传统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供应链的一部分,嵌入新兴产业内部,如传统的玻璃制造业为光伏行业提供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基板。也有可能是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依托,如传统的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还有可能是传统产业凭借资金、销售网络的优势,搭建运营平台,使新兴产业与消费者实现对接,主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国家电网筹建的全国汽车充电站网络,就是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极大支撑。因此,走新旧结合;的发展路径,也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可以尝试研发嵌入期权等资本市场工具的信贷产品;可以与风险投资等直接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业务;还可以与保险业合作,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专项保险,创新风险分担和损失赔偿机制。可以说,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缺一不可。

三、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作为金融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平台,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紧迫任务。碳排放不断增加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计算,人类每年只能向大气中排放不超过361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目前全球排放量已接近这个数值。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资源和环境代价。据统计,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1倍、韩国的4、3倍。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没有能完成碳排放目标。可以说,我们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负担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2009年底,中国政府宣布了碳减排的目标: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到45%[4]。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目标定为17%[5],这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约束性指标。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减排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源需求和工业化发展可能导致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大量可再生能源,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从平台搭建、定价权掌握和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建立三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第一,碳金融平台的统一搭建。碳金融交易平台是发展碳金融的基础。目前碳金融交易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立。例如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等。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商业组织在欧洲气候交易所注册成为会员,进行碳金融工具合约的交易。其中包括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比较完备的碳金融产品,既可以进行碳信用现货交易,也可以进行碳期货交易。中国已经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地方各省市也都有区域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项目)交易中心。中国应在该类交易所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碳金融交易体系,打造有规模、有品牌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标准化碳交易平台。

第二,碳金融国际定价权的掌握。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主要供应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0%左右。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目前尚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没有定价权,不得不接受国外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宝钢股份与瑞士信贷国际集团和英国瑞碳有限公司签署的高炉煤气发电碳减排购买协议;,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价格不及国际市场交易价格的一半。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尽快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功能来控制碳交易价格的定价权以及帮助中国企业规避碳金融交易价格市场波动风险。

第三,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建立。中国应建立起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低碳金融创新主体为基础,评级公司、咨询公司、法律机构、担保公司、碳经纪商、碳资产管理公司为重要参与者的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碳金融是适应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机制创新,而碳金融及碳交易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为主。目前,欧洲的中间商大多是基金公司或银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3/4的会员是金融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服务低碳经济可谓商机无限。今后几年内,中国可结合中国到2020年的总体碳减排目标,从信贷和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积极的金融创新探索。在信贷方面,可以优先对承诺减排达标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允许用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在中间业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融资租赁、保理、信用证、信托类碳金融产品,推行碳资产证券化,活跃碳交易市场。另外,还可以提供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融资配套掉期服务,用未来碳交易现金流进行贴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分析篇7

关键词:金融扶贫;绿色信贷;小额信贷公司;政策性金融;政策建议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精准扶贫下河北绿色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为例”(201611420003);项目组成员:张亦男、刘璐、李莎莎、连健、左文宇、郑子伟、李文霞、葛玉珊、王雪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金融扶贫下河北农村地区绿色信贷情况调研――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3日

一、绿色信贷调研背景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含贫困区县22个,其中张家口宣化、张北、康保、蔚县等9个区县被列入其中。张家口地区位于京津冀蒙交界处,属环渤海经济圈,但受多山地形影响,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贫困区县及2022年冬季奥运会背景,我团队对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进行走访并就张家口地区绿色信贷及金融扶贫发展情况同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并总结分析得出以下具体内容。

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情况。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目前主要信贷类业务涉及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绿化造林、棚户区改造、农村路网及城镇化建设、冬奥会建设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

1、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类业务具体情况

(1)植树造林,完善绿化。绿化造林项目指到2022年张家口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5%,最终达到50%以上。据此农发行计划每年提供32亿元融资支持,4年共提供128亿元资金,截至调研时间,2016年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已投入18亿元资金开展项目实施,同时仍有10亿元资金正在审批中。

(2)“美丽乡村”计划。“美丽乡村”建设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入手,力求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的新农村,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张家口市农发行以促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从2015年底开展融资,2016年预计申请30亿元资金,截至调研,已投入9、8亿元。

(3)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和光伏发电项目。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对脱贫攻坚项目提供信贷融资支持,利用信贷融资推动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行动并促进光伏发电项目开展。今年起,赤城县已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拟建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70、15兆瓦,覆盖贫困人口2,000人,切实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4)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项目指将主城区内所有的“城中村”、棚户区在三年之内全部改造完成。张家口地区的棚户区改造涉及2015~2020年的6年项目规划,农发行预计投入约600亿元资金提供融资。其中,2016~2018年的三年攻坚计划涉及2016年改造棚户区191个、5、1万户;2017年改造棚户区169个、4、4万户;2018年改造棚户区78个、3万户。

(5)冬奥会项目支持。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在奥运绿化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投入,2016年一年预计单方面增加50亿元的信贷资金,其中40亿元资金已审批通过,首批13、7亿元用于奥运场馆周边建设的资金已发放完毕。

(6)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村路网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依托张家口山区地形及水力资源开展,主要涉及宣化、怀来等贫困县,预计投入信贷资金20亿元。农村路网建设致力于农村交通线路的基本建设,农发行利用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群众交通条件改善。同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村路网建设贷款享受PSL(人民银行质押补充再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成本较低。

2、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特点分析

(1)贷款金额较大,不涉及小额贷款,贷款期限多为中长期。调研得知,张家口农业发展银行2016年年初发放中长期贷款28亿元,截至6月底发放贷款99、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为78亿元。由此数据可看出,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多为大额中长期类,不涉及小额贷款,且短期贷款占比较小。

(2)贷款用途主要为基础建设及农业发展,政策性明显。由农发行主要涉及的信贷业务种类,即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棚户区改造等信贷项目,可以看出信贷资金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改善及农户生活环境改善,政策性明显。

(3)借款人多为政府及其相关的机构、公司,不对个人放款。由信贷种类及用途可看出,信贷资金主要服务政府的相关政策开展。农业发展银行对借款人有一定的准入要求,如:“具有国家规定的承担项目融资或建设的相关资质和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财务可持续能力,上一年末和最近月份资产负债率原则上在80%(含)以下。”因此,其放款对象为政府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公司,并不涉及对个人的信贷放款。

3、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优势分析

(1)资金来源及还款渠道保障性强。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优越于发展同类业务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资金多来源于中央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以及香港地区承销的海外债券,来源安全有保障。同时,调研得知目前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其信贷还款资金来源于由国家信用担保发行的债券,受国家信用保障,贷款安全性高。

(2)贷款利率低,受国家政策扶持。贷款利率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同时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其贷款获得央行3%、省财政厅1%以及市级政府0、9%的利息贴息,资金来源成本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发展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能面临的各种坏账风险。

(二)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信贷调研情况。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和农信)主要致力于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信贷,以满足贫困人群的资金需求,通过无需抵押、方便快捷的创新型小额信贷服务,缓解农村贫困。

1、中和农信公司信贷业务开展情况。中和农信张家口崇礼分公司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通过多户联保的方式发放小额贷款,每户资金投放额度为15,000元。对于农村偏远地区提供上门服务,放款效率较高,一般审批通过后两天内即可得到所贷款项。同时,中和农信公司依据当地社会特征采用三家联保贷款的方式,由已婚妇女主要负责,同时结合分配到各个村的业务员依据对当地农户及地区的了解进行的贷款发放考察,共同为贷款收回提供安全保障。

2、中和农信公司信贷特点分析

(1)信贷金额较小,贷款期限较短。调研得知,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2016年度截至6月底,实际发放贷款金额为429万元,其中西湾子镇发放108万元,清狮白113、5万元,石嘴子乡86、5万元,高家营121万元。由此可知其贷款多为小额,贷款期限多为短期。(表1)

(2)贷款对象为基本农户个人,尤以女性为主。中和农信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村的农户,且家庭中主要负责接触和处理贷款事项的主要为女性,由调研得知,中和农信的贷款对象95%为女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贷款的合理运用率及还款安全程度。

3、中和农信公司信贷优势分析

(1)利率受政府补贴,降低信贷成本。由于国家扶贫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农户贷款利率为12、5%,同时享有1%的利息减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成本。

(2)信贷发放、管理体制安全有保障。信贷管理资金由总部筹集,业务人员由贫困地区当地人员担任,由总部进行后期培训,这样充分保证信贷人员对信贷地区真实情况的了解,保障了发放款项的安全性和对贷款使用的监督,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款项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贷款损失。

三、张家口市绿色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统一的部门沟通机制。绿色信贷扶贫涉及多方面政府部门机构,如环保局、水利局、城建部门以及和中和农信相联系的中国扶贫发展基金会,而目前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不够透明,信息共享不够及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资金的发放和使用。

(二)信贷产品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依据地区特色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的农村地区特征涉及多户联保,女性负责的贷款方式,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家口地区在绿色信贷扶贫上的产品创新性。但部分信贷产品仍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特征,不利于绿色信贷扶贫政策的长期发展。

(三)职工趋于老龄化,高学历人员占比较少。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有员工301人,平均年龄为46周岁,其中大专以下学历有110人,占比约37%;大专学历有169人,占比56%;本科学历有22人,占比约7%。由此看出,张家口市农业发展银行职工年龄趋于高龄化,而本科学历人员占比较低,急需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注入。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的人员数量较少,信贷员主要为30~4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员工数量也较少。

(四)信贷资金的服务范围缺乏多样化。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支持绿色信贷扶贫发展的资金所用范围存在一定的极端分化现象: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数额较大,期限较长;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的信贷资金数额较小,期限多为短期。上述资金用途分布导致中等水平的绿色信贷资金供应存在缺口,不能满足绿色信贷资金需求。

(五)绿色信贷资金占比有待提高。根据调研分析,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和农信崇礼分公司所投放的信贷资金并不是全部用于绿色经济发展,对“绿色信贷”的体现不够充分,所投放的资金的具体运用方式不够明确和具体,使得真正满足绿色信贷、脱贫扶贫要求的资金占比较小,不能充分实现金融扶贫和绿色经济发展。

四、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绿色信贷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开展绿色信贷的全面评估工作,将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建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公开绿色信贷战略、政策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二)加强绿色小额信贷激励措施。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绿色信贷的发展,并拿出实质性的奖励措施,对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良好且产生较大生态效益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奖励,并就此形成长效机制。

(三)信贷产品创新机制,完善机构设施及人员配置。采取相应措施调动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性来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促进适合该地区农户和微小企业特点的绿色信贷产品开发,并建立专门机构开展此业务。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改善机构硬件及软件设施,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形成高效便民的借贷机构。

(四)提高绿色信贷资金投放在扶贫工作中所占比重。政策性金融机构应了解贫困区域内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采取相关监督保护措施,确保所投放的资金用途不违背绿色发展的初衷,提高绿色信贷资金在整个贷款额度内的比重,充分体现金融扶贫工作的“绿色信贷”理念。

五、总结

绿色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和环保手段,对我国目前经济、环境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尽管目前绿色信贷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不能因此否认绿色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绿色小额信贷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扶贫、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友好发展做出贡献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庆芬、信贷配给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7、

[2]胡蓉、国际绿色小额信贷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证券期货,2013、

[3]Wen Hsieh、Green Investing[C]、World Economic Forum,2009、

[4]董玉华、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文化与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J]、农村金融研究,2008、2、

绿色金融分析篇8

关键词: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融资成本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77 -02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逐步推进,绿色产业因其能同时满足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自身发展需求而受到诸多关注,由此而生的绿色金融也备受重视。但是,目前的绿色金融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支持,而经济危机之后政府财政情况不容乐观,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往往止于政策文件。相较于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供给处于严重不足状态。我国绿色债券起步稍晚,但发展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有望在未来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融资支柱。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呈井喷式发展,国内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2095、19亿元,约占全球发行规模的39%。在此背景下,研究绿色债券融资现状、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对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绿色债券融资成本分析

融资成本是资金使用者获取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本文从绿色债券的特性出发,将其融资成本划分为发行成本、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三类。

(一)发行成本

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主要是指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贴标绿债的加权平均发行成本集中在3%到4%之间,较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低。其中,绿色企业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20%,在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类型中居于最低水平。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绿债融资具备显著的融资成本优势;就债券本身而言,企业债的融资成本较其他类型债券低。从单只债券发行规模来看,绿色金融债高达73、81亿元,企业债达到28亿元左右,其他类型债券均处于30亿元以下区间内。

(二)风险成本

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 兼有“绿色”和“债券”两种属性。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绿色资产项目涵盖了包括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大类(一级分类)共31小类(二级分类)环境效益显著项目。 绿色产业涵盖项目众多,涉及行业领域较为复杂,其投资回收期长、收益难以确定。此外,绿色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项目建设风险和资金风险,从而影响到债券发行人对债券本息的偿还能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债务违约问题。

(三)信息评估、披露成本

绿色债券的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前必须对募投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其在官方认定范围内并符合具体认定标准,即确保债券的“绿色属性”。同时需要聘请专业认证或评估机构对债券募投项目属于绿色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即“绿色认证”。另外,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拟投资的绿色产业项目类型、项目筛选标准、项目决策程序、环境效益目标,以及发债资金的使用计划和管理制度等信息,在债券存续期间定期公开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并向投资者提供债券环境效益的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发行人需要承担一定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较为高昂的信息评估、披露费用。

二、影响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不利因素

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准入条件限制和信息评估及披露机制不完善等是加重融资成本较为突出的因素。

(一)准入条件限制

目前我国公司债、企业债的发行人准入条件较为苛刻,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的门槛较高。即使已经存在部分针对绿色债券的优惠政策,如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对绿色债券进行免税贴息等,但受益的只是少部分债券,对大多数绿色债券发行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发行成本仍然是相对较高的。 从数据来看(表1),绿色金融债是我国当前市场中发行规模最大的债券类别,其重要用途是为绿色信贷提供资金。这从侧面反映出,对于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来说,发债成本仍然较高。

(二)信息评估及披露机制不完善

由于绿色债券资金投向的特殊性,即其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指定的或标示的绿色项目,发行人需要提高其“绿色”属性的公信力,从而使自己的绿色债券能够吸引足够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一方面发行人内部需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外部评估,即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发行人出具的绿色资质是否具有有效性进行独立核查。绿色债券市场的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第二方评估(又称“第二意见”)和第三方认证。我国国内目前已存在第三方认证机构,如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商道融绿等,但尚未形成外部评估的标准化流程,不同的核查机构在评估中采取各自的程序和标准。衡量尺度不统一,披露状况不完善,会导致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增加,出现逆向选择;另外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基于此,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人更倾向聘请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外部评估,无疑增加了发行费用。

三、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对策

准入条件限制和信息评估、披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重了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依据对不利影响因素的分析,下文从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风险权重和建立健全第三方认证机制三方面提出对策。

(一)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地方政府对绿色债券采取免去利息所得税、对利息进行补贴等措施,以此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地方政府可对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绿色债券的发行进行担保增信;为绿色债券的审批设立“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减少时间成本。

(二)降低风险权重

在资本充足率要求方面,可降低绿色债券融资的风险权重。与其他投资项目相比,绿色项目需经过专业机构的认证和评估,已经排除了主要的环境风险,这就意味着它相较普通债券信用风险更低,发生不良的可能性更小。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一般公司主体发行的贴标绿债只数为27只,其中有19只债券的发行人主体级别和债项级别均达到AAA;此外,发行人主体级别最低为AA-,贴标绿债的债项级别最低为AA,表明一般公司主体贴标绿债的信用资质整体较为优良。因此,降低绿色资金的风险权重有其合理性所在。为用绿色债券融资进行绿色信贷投放的金融机构提供较低的风险权重,有利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三)建立健全第三方认证机制

为改善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绿色债券评估市场的垄断状况,我国应大力发展本国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鼓励高校、研究所、环境机构、评级机构等发展第三方认证业务。建议出台指引文件,对第三方认证的规则和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使评估结果能够横向、纵向可比,并且在此基础上应强调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如我国目前将化石燃料项目纳入绿色债券项目,但国际市场未将其纳入绿色债券项目),增加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对于认证结构的核查,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可设专门机构或者依靠外部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审批,并规定核查标准和方法来提高认证机构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完善第三方认证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从而强化绿色产业资源配置的市场作用,间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四、结语

绿色债券是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助力,而融资成本是影响绿色债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其融资成本现状及不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风险权重、建立健全第三方认证机制等方面提出降低融资成本的对策。除此之外,仍有其他因素影响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可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公告[2015]第39号[EB/OL]、2015-12-22、 http://、cn/index、php、

[2]中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03-02、 http:///pub/newsite/、

[3]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绿色债券发展路线图:在下一市场发展阶段的绿色债券指引[R]、2016、

[4]袁荃荃、 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与投资要点全解析[DB/OL]、http:///a/20170214/1687629、shtml、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精选8篇)
  • 下一篇: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