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1

标题有点儿大,但是我列举几组数字,大家可能会觉得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我要列举的第一组数字是我们现有的馆藏量。**市档案馆自1959年1月成立来,至今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我们所存的档案最早的年份却是1745年,现存有208个全宗95552卷(册)档案,6570多份资料,总量超过10万多卷(册)。主要是明、清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各机关、乡镇街道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那么,这些东西就是**市历史发展、经济建设的积淀和全部文明成果的载体,它们就是**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你想,一份城市建设规划、一张新农村建设蓝图、一份脱贫致富的经验总结、一本科技资料、一项新的发明创造、一项价值连城的科研成果、一份感人的英雄事迹材料都是社会历史的记载,是文明成果的汇集。你说这些档案资料是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宝贵财富呢?因此,构建和谐**市离不开这些档案资料。

我要列举的第二组数字就是我们这么些馆藏档案资料究竟起了哪些作用?也就是我们保存的这些东西是怎样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一些业务方面的数字我不列举,主要列举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字:从20**年起,我们先后为200多名企业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提供原始凭证;为100多名农村下放知青落实政策、享受待遇提供原始依据;为300多名企业工人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提供证明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去年,我们馆藏的改制企业档案为离退休工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800万元,为全市2000年前退休的企业工人补发了拖欠的工资。

大家别看我们库房里码的、堆的都是些“故纸堆”、“死资料”,平时不引人注目,但当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弥足珍贵,也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威力。

2、档案工作涉及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希望引起各单位、各部门、各位女同胞的重视。

每一个组织都有相关的档案,比如机关有自身的档案、乡镇、社区、企业有各自的档案,我就不说了,在这里,我最想讲讲涉及到在座各位的家庭档案。在座的各位女同胞都是家里的半边天,也是当家人,屋里大大小小值钱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我们保管的,那么做好各自的家庭档案工作我们责任不轻。说通俗一点,做好家庭档案就是要求我们每位女同胞平时都要有收捡,你屋里一家大小的照片啦、书信往来、工作日记、发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家人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等,还有涉及财产方面的户口本、房产证、土地证、国库券、股票、护照等,涉及到家用电器的说明书、合格证、电路图、发票、保险单等,涉及到家庭重大活动的录音、录像等,都是家庭档案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位女同胞平时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整理、编目、装订等。如果大家有需要,我们可以为在座的各位女同胞提供免费的业务指导。

3、给档案馆打两个广告。

一是我们档案馆长年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凡是与**市有关的名人档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档案及其他反映**市历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保密的文字、声像、实物等档案,我们档案馆随时接收进馆。大家如果有线索和发现可以和我们及时联系,我们将派专人上门免费服务。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2

“讲得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心声”“说的太及时了,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对文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说得太透彻了,为我们的工作点亮了一座灯塔”……与会的文艺工作者如是说。

“作为总书记的同龄人,他讲起的过去的那些生活,我充满感情,听着特别亲切。”著名导演陈凯歌说,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物质目标,也包括价值目标、精神目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无魂的躯壳……在讲话中,总书记谈到最多的是人民,说得最动感情的也是人民。“美猴王”六小龄童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后十分激动,“总书记讲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反复提到"人民"二字。我们文艺工作者就是要跟人民心贴心、心连心,要跟人民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我要从自身做起,用总书记的话鞭策自己,为成为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而努力。”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坦言,接到会议通知后非常激动,“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总书记讲得太全面了,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指点了迷津。”她说,“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觉得我的思想清楚了,应该按照总书记的指示,首先关注社会效益,然后才是经济利益。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弘扬真善美、鞭打假丑恶。我从艺55年了,一定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人民服务,写出更多更好的书,先做好党员,再做好文艺工作者。”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总书记对现在文艺创作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已经86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说:“总书记讲现在文艺界突出的问题是浮躁,讲得太对了!文艺工作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对于我们来说,如果经济搞上去了,但思想垮下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文艺工作者就应该有责任感、危机感,有奉献意识,永远记着我是为谁写作、演戏、唱歌。”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3

摘 要:文章立足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于全民阅读推广的优势,充分挖掘其潜能,融合多方能量,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05-03

全民阅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促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提升文化、经济竞争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于全民阅读的推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高校图书馆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的优势

1、1 有一支专业多元化的馆员服务团队和优秀精专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专业的、有知识的、懂管理的、热心文化事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1]身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要力量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水平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目前高校图书馆员绝大多数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硕士与博士馆员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业务过硬的专业技术馆员,一般馆员也都接受过正式培训,有着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不同的学科背景,完全有能力进行信息咨询、信息推介、信息技能培训以及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此外,高校拥有大批专业资深的优秀教师,他们很乐意投身于公共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开设各类知识培训与公益文化讲座。

1、2 设施完备,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学术及文化氛围浓郁,文献资源购置费稳定有保障,设备设施先进齐全,馆舍宽敞实用,文献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电子阅览室更加先进,纸质与电子资源与日俱增。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馆藏成百倍增长,文献资源连贯、系统,学科分类完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读者需求的前提下,有责任也有义务开展社会化服务,扩大社会阅读范围,以弥补、缓解、改善基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状况。

1、3 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大学生读者群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积极向上、爱憎分明、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既易接受新鲜事物,追逐时尚,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在图书馆这个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树立理想信念、增长才干的大熔炉里,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与思考、知识与信息的融合,可以丰富精神家园,合理规划人生道路。高校图书馆利用馆内的设备与资源、馆员与馆舍,打造阅读品牌,充分发挥大学生阅读读者群的榜样示范作用,适时对社会读者进行阅读服务,使其享受阅读。

1、4 益于全民阅读志愿者的甄选

阅读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但当前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国民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如:在许多偏远山区及部分贫困农村,农民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很多贫困孩子还没有书看;社区大多设有书屋,但使用效果不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引领未来,需要更多的阅读志愿者投身到阅读推广的事业中来。阅读志愿者不仅要有一颗热爱公益事业、热情奉献、有责任的赤诚之心,其自身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一定的文字书写能力、导读能力及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保持参与活动的连续性。另外,阅读志愿者最好还有诸如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文学等的学科背景。高校图书馆优秀的馆员队伍、高素养的广大师生读者恰恰具备了全民阅读志愿者的条件,完全有能力走进偏远贫困地区,通过农村讲习所教授农民文化知识、学习技能;通过图书捐赠、讲故事、伴读关心呵护留守儿童;通过读书征文、阅读调研等阅读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发展。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举措

2、1 举办公益文化讲座

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拓展和服务功能的延伸,公益文化讲座也应运而生。它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新兴平台,以普及文化知识、搭建专家学者与读者交流平台为主旨。讲座在表达形式上更注重通俗、实用、互动;内容上更为宽泛,包括生活、职业、文学艺术等方面;主讲人也不再只是图书馆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都可以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听课读者既有在校师生,也有社会各界人士。“公益讲座是综合性文化知识交流的平台,是读者获取课外知识、接收前沿理念、交流思想、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新渠道,在图书馆中迅速发展,有些公益讲座还成为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名片。”[2]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大学讲坛”、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敬文讲坛”、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三春湖讲坛”等。这些由高校图书馆主办的公益讲座,吸引了众多的校内外读者,在满足读者多元文化需求、活跃校园文化、传播交流文化知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有效利用文献资源

各大高校图书馆为了让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基本上都开设了新生入馆培训、读者培训课与信息检索课,利用图书馆网站、橱窗宣传栏、数字宣传周等方式为读者推荐并提供信息资源,邀请数字资源营销商为读者进行数据库使用讲座,借助新浪微博、BBS、RSS、维基等新媒介进行文献信息业务宣传与咨询,教会读者使用实体资源,引导读者充分利用电子数字资源。

2、3 创设阅读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开展近十年以来,各个文化机构纷纷举办各类阅读活动,高校图书馆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数字资源宣传周”“读者服务月”“世界读书日”“书评阅读征文”“图书漂流”“寻书大赛”“书目推荐”“读者之星”等,并结合阅读内容,组织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们参观高校图书馆;与出版商联办书展,组织阅读课题申报,创办阅读刊物,进行阅读调研和学术指导等。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志愿实践活动,使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4 开放高校图书馆,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目前,已有很多省市的高校图书馆的部分馆舍及资源面向公众开放,提供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文化教育、文化休闲等多功能服务。校园周边居民可以不受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的限制入馆阅览,部分高校图书馆还为社区居民办理图书借阅证,为中小学生提供假期阅览室,开放期刊阅览室,开设特色资源,提供信息查询、定题追踪、科技查新等服务,缓解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 夯实创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成果的途径

3、1 加大阅读推广志愿者的选拔力度与培训

阅读推广任重而道远,图书馆要不断完善阅读推广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机制,真正选拔一批思想道德素质好,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且有一定专业知识、阅读背景和服务技能的阅读志愿者加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网络、微博、人人网、手机报、手机短信等新媒介技术,构建集宣传、咨询、报名、培训、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阅读志愿者服务网络平台,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引导每个读者自觉参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阅读志愿服务氛围。图书馆要制订阅读推广志愿者培训计划,对志愿者进行分批培训,推行阅读志愿服务培训上岗制,实现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建立培训档案,做好培训情况、个人总结体会记录,以此打造素质良好的志愿队伍,为社区、基层、农村输送优秀的图书馆员,更好地为全民阅读服务。

3、2 构建地方跨系统图书馆联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高校图书馆1,700多所,藏书6亿多册。无论是出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服务师生员工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都需要建设区域图书资源共享机制[3]。但提升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全民阅读浪潮,仅仅构建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是不够的,与公共图书馆、其他图书馆构建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势在必行。打破地域、时空等的限制及行业壁垒,利用各类现代电子媒介宣传、打造及优化阅读平台,加大文献信息资源融合力度,提高联盟电子图书、纸质图书、期刊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整个区域公共文化建设的水平,更好地助推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3、3 建立特色数据库,设立经典阅览室

高校图书馆在满足广大师生读者需求的前提下依据自己的实力,有的放矢做好社会化服务拓展工作。建立地方特色数据库,设立经典阅览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做好社会化服务的规划及地方文化调研,适时调整文献资源,开启手机阅读平台、数字在线阅读等,更好地服务地方读者。

如: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冶金资料丰富,为方便马鞍山市钢铁公司职工利用钢铁冶金信息资源,设立了钢铁冶金中外文期刊论文库、钢铁冶金视频资源库。此外,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以中国传统文化藏书、廉政建设专题图书为主的经典阅览室。

3、4 地方政府扶持,企事业单位参与资源服务购买

地方政府应本着发展、公平、超前、可持续性原则,积极支持、鼓励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投入、政策导向、财政扶持、税收等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力量,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购买,使高校图书馆既能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又能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力。地方政府应制定细致、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各级各类图书馆相互补充、相互竞争,从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及校校联合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图书馆也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密切协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互补,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

3、5 创建统一的网络阅读平台

创建网络阅读平台,各成员馆要坚持公益服务为主、平等互利双赢的原则,创建地方阅读网,共同举办阅读活动,扩大阅读平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深化网络服务内容,加大阅读网络信息服务能力,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行分众阅读。推广阅读活动、图书导读、推荐书目、介绍更新数字阅读等活动内容要新颖活泼,既要打造阅读的普及性、易读性,也要追求阅读的知识性、大信息量,力求以地方阅读网为平台,携手广大读者共同追随阅读时代,分享阅读生活,享受美好阅读!

参考文献:

[1] 良雪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2-144、

[2] 刘玉玲、高校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的探索与发展:以北华大学图书馆“书苑讲坛”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151、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4

近年来,古文献的扫描、修复、再现等技术有了新发展。为提升高校图书馆对国际古文献、数字图书馆高品质扫描以及古文献修复和再现技术的研究与了解,并且让更多的高校能参与其中,第二届“‘东亚古文献保存、修复和价值重现’专题讲座与工作坊”于2016年4月15日至18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学术共享”。

这届会议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教育部数字图书馆工程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办公室(主管传统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承)、浙江大学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IDE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会议邀请了中国、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国的相关专家,对古文献的保存、修复及价值重现的数字化技术、传统技术等进行了讨论。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为会议开幕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国内20余所高校近50位代表参与了讲座与研讨。

本次会议对相关专家的邀请范围有较大扩展。对于高端扫描技术的研讨,除第一届的日本京都大学团队外,还邀请了德国CRUSE高层和法国i2S公司合作方代表进行现场讲座及演示。

日本京都大学井手亚里教授在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中都对其团队的成果进行了多方位展示。本次专题讲座,他的题目为“高分辨率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在结合实际案例的基础上,井手亚里教授展示了京都大学团队的硬件、软件及后期再现技术,并提出了“世界级文化遗产科学记录的标准”。标准主要包括高色彩保真度、最低的光照辐射、高空间解像度、经济而快速地数字化、适用于各种形状、非接触非损伤、能够产生解析信息七个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其研发的高清扫描仪的理念。井手亚里教授还介绍了其早、中期研发的扫描仪并总结了其优点,包括色差在1、0-1、5间的高解像度,可以进行近红外扫描、单色多光谱扫描成像、三色多光谱成像、针对金属和反射表面的高分辨率偏振光成像、透射光和反射光扫描、用5轴扫描仪实现3D形状与色彩重建等。并介绍了“基于多光谱图像的颜料识别系统”、“纸张解析成像系统”等特色技术。

德国CRUSE公司的CEO延斯・贝克(JensBecker)先生作了题为“高分辨率图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的讲座,介绍了该公司最新的软、硬件设备,贝克先生还在现场演示了2D和3D扫描的大型设备,为与会者带来直观感受。北京美斯齐公司的李夙先生作了题为“拓片书画高精度数字化与应用”的精彩讲座,展示了其的i2S公司的硬件产品,并介绍美斯齐作为一家数字化方案解决公司所涉及的其他领域。虽然CRUSE和i2S两家都是商业公司,但作为全球领先的扫描仪生产商,他们的技术也引领着业界,两个讲座为与会者带来很多宝贵信息。

关于扫描技术,还有浙江大学图书馆徐建刚的题为“甲骨文、竹简的2、5维数字化与再现”的讲座。RTI技术是一种基于开源软件的利用光影特点开发的扫描技术,特别适合甲骨等浅刻文物的扫描。浙江大学图书馆还把RTI的所有英文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并放在网上供业界下载,希望为国内数字扫描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次会议,还邀请到了多家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同主题的系列讲座,包括浙江大学刁长宇博士的讲座――“古代壁画高保真数字化采集技术”,对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团队做的包括敦煌在内的数十个博物馆项目以及解决洞窟表面不平整的关键技术作了介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马吉德・萨马迪(Majid Sarmadi)教授作了题为“古代纺织品的高分辨率数字化”的讲座,特别指出色彩和织成纺织品的线的扫描是纺织品数字化的关键问题。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薹信事占教授作了题为“内蒙古自治区壁画墓的空间再现与其在博物馆展览室高清晰度图像的利用”的讲座,除研究相关扫描技术外,主要对一个辽代墓葬的扫描和三维再现工作进行了介绍。西安博物馆张群喜副研究馆员作了题为“光学成像技术在古代壁画保护中的应用”的讲座,特别强调了光影技术的作用。在本次会议中,多位讲座人都提到了光影技术的运用,“光影技术”是本次会议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伊朗伊斯兰自由大学的艾瑞斯坦・马拉肯(Arasteh Mallakin)女士作了题为“中亚古迹中的伊朗书法艺术”的讲座,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地点,中亚的古迹也是今后中国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传统技术方面,日本大西智城大师作了题为“世界遗产仁和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努力”的讲座,对仁和寺的藏品除虫、温湿度控制等传统保护措施进行了介绍。韩国国民大学客座教授金珉博士的题为“基于尖端成像科技的模写复制技术”的讲座,对将原作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复制的技术进行讲解,为了追求色彩的一致性,用矿物自制颜料的现场演示引起很大关注。古籍再造也是传统文献保护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北京美斯齐公司提到该公司在进行古籍再造工作外,本届会议还邀请华宝斋作了题为“华宝斋与《百部经典》”的讲座,对其用新的仿真延印技术制作的《百部经典》进行了介绍。

价值重现作为一个主要分主题,在第一届会议中,香港城市大学ACIM的哈拉德・科瑞莫(HaraldKrcaemer)博士通过多媒体展示,带领与会者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本届会议中,景祥v教授展示了香港城市大学制作的三维的敦煌洞窟,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靖海全图》的演绎。日本井手亚里教授的团队也非常重视古文献的再现问题,他的讲座就以日本古文献“东寺百合文书”的多媒体展示作结尾。美斯齐公司的李夙先生也展示了该公司制作的展示作品,其中齐白石画作细部的动画,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会议还有一些其他主题的内容,佐滕千代子作了题为“文化遗产中数字图像知识产权的多样性”的讲座,对数字版权进行了关注。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的西热桑布教授作了题为“新发现的‘菩日文献’抢救整理报告”的讲座。上述两个讲座都与会议的主题有很高的相关性,或可作为今后会议的备选分主题。

本届会议的内容十分丰富,浙江大学的黄晨研究馆员提出了“数字人文”的概念,并对浙江大学所做的基于文献和图像的应用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正在打造的基于高清图像展示的“艺术品浏览系统”。随后浙江大学的韩松涛对浙江大学进行的另一个重要项目“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作了专题介绍。

除上述内容外,会议延续了第一届的经验交流环节,香港城市大学的景祥v教授主持了本环节,交流内容包括:北京大学的张丽静谈“现实与愿景:北京大学图书馆近现代珍贵文献保护与修复之路”、张宁谈“北京大学图书馆高端数字化服务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实践――以拓片的再生性保护为例”、四川大学的何艳艳谈“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修复室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的葛瑞华谈“古籍修复业务外包经验浅谈”等。

与会议主题配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馆同时还举办了名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门神画像联展”的主题展览,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杨国富书记致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程健馆长作了视频讲话,祝会议与展览成功举办。

总的来看,两届会议在图书馆界造成了较大影响,第一届会议在“古文献保存、修复和价值重现”这个主题下,集合了包括传统技术、现代技术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个学科围绕着同一问题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开创了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会议,开了一个好头。第二届会议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一是在扫描技术领域,本届会议涉及到了2维、2、5维、3维的扫描技术。首先,对2维扫描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追求分辨率,向高清发展这个单一的方向,而是强调多角度的应用,如在模写、修复、色彩光谱分析、材质判断等方面都有深入讨论。其次,3D技术在本届会议中也有了更多探讨,不但有技术研究,也有相关大型产品的现场演示。最后,本届会议还重点推出了利用光影效果的2、5维扫描技术,该项技术不但软件是开源的,其硬件成本也非常低廉,可以在国内得到快速推广,2、5维扫描技术对于浅刻、浮雕类的物品有非常好的展示效果。

二是本届会议所讨论的扫描对象从第一届的书籍和书画,扩展到织物、甲骨、雕像等多种形态与材质的对象,还包括了墓葬、洞窟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扫描和复原技术,说明会议逐渐得到了很多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5

经济学论文写作是所有经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经济学家茶座》曾经多次刊登与此话题有关的文章。比如,何帆研究员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总第9辑发表《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再比如,聂辉华副教授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总第14辑发表《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又比如,冯伟博士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总第52辑发表《拍电影与写论文》。这些作者都从不同的侧面告诉读者们如何下手写经济学论文以及写论文时的注意事项,总体上来这些侧面或实或虚,或大或小,不一而足,但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提示和启发。我试着从不同的侧面通过五个比喻来告诉大家经济学论文的写法。为了把这五个比喻拧成一股绳,也为了给本文起一个带有比喻性质的名字,我把这些比喻称为“五步曲”、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偏废于某一方面,我想我在这里写的东西正好可以跟何帆研究员和聂辉华副教授等讲过的内容形成互补。我所讲的“五步”是指经济学论文的定位、选题、构架、成文和修改,而关于这“五步”的比喻则是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和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

为什么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呢?

在打靶时的定位就是要瞄准靶心,即使打不中十环,也很有可能会打中九环或者八环,或者往坏里说打中七环或者六环或者更低。反过来,如果瞄准的是六环,那么,一不小心结果就很有可能是脱靶。写经济学论文的道理也在于此。我们不是要求每个经济学研究者都发国内顶级的《经济研究》或者都发国际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但在定位上我们要瞄准最高级别的经济学期刊。孔子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经济研究》,即使不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内一般C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即使不能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际一般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瞄准靶心的过程是提升我们的品味的过程,即使功力达不到,但也决不会走了一条“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的歧途。张五常教授就特别强调品味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他能写出并发表很多具有原创性思想的论文的重要原因。品味问题在经济学论文写作意义上就是瞄准靶心的定位问题。好品位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好的学术潜力和学术未来,意味着更容易在发表上从低级别的期刊向高级别的期刊“升级”、

为什么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呢?

同学们跑到教室去上课,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座位坐下来,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总之是要找一个别人没有坐的位子。写经济学论文也是这个道理。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必须找到自己合适的“座位”、如果你的选题的具体细节都已经被别人研究过了,那么你根据此选题写作的论文在经济学文献中就不会有“座位”、在文献中没有“座位”的论文,学术期刊也往往不会给你发表,特别是国际期刊对这一点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选题是必须跟文献阅读和文献积累联系在一起的,杨小凯教授生前曾多次强调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经济学者在文献积累上不过关。一个选题是不是合适的选题,一方面要看这个选题本身是否具有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看这个选题有没有被别人做过。张五常教授多次提醒经济学研习者,论文选题是在文献阅读前面的,论文选题不是从文献堆里找出来的。你需要做的是,先找到一个选题并想好对付这个选题的具体思路,然后再去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如果已有的文献没有做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了。如果已有的文献已经做了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只能发出一声叹息了,这声叹息的内容就是杨小凯教授所讲的“英雄相见略同”,因为你想到了已经的“英雄”所想到的东西,你自己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做“英雄”的潜质了。总之,经济学论文在选题上不能坐别人已经坐好了的“座位”,不能在低水平重复中做无用功。

为什么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呢?

选择合适的工具是一门大学问。我经常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的一句话就是,“骑着自行车永远上不了月亮,不是人不行,是工具不行。”看看中国名着中的人物使用的那些几乎量身定做的兵器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金箍棒。《水浒传》里林冲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卢俊义使用的兵器是点钢枪,李逵使用的兵器是板斧,鲁智深使用的兵器是禅杖,石宝使用的兵器是流星锤。《三国演义》里刘备使用的兵器是双股剑,张飞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很显然,选择跟自身能力匹配的兵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自身的战斗力,正所谓“好马配好鞍,良将配宝刀”、在找好了论文的选题以后,紧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在构造框架时让思想跟工具匹配起来,也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分析工具。简单的分析工具对付复杂的问题,可能会力不能逮,所谓“杀牛用杀鸡刀”是也。复杂的分析工具对付简单的问题,可能会大材小用,所谓“杀鸡用杀牛刀”是也。在这一点上做到恰如其分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正因为很难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论文的质量。但是,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学界的整体实力来说,工具箱里的工具还不是很厚实,还不是很精良,甚至没有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程度,所以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提升高级微观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三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很明显,只有拥有更多的工具可供选择,才能让思想和工具更好地匹配。

为什么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呢?

大家都知道,美食追求的是色、香、味,而在成就美食的过程中调料的作用往往功不可没。调料种类繁多,包括咸味调料、甜味调料、酸味调料、辣味调料和鲜味调料等。选择合适的调料,那可是大厨的学问。经济学论文要求的是视角独特,论证透彻。很多经济学论文写作者选题做得不错,构架也做得很好,但就是论文整体上看起来“瘦骨嶙峋”、“面无血色”、“病病歪歪”,问题就在于作者在如何“加调料”上没有过关。经济学论文不能仅仅是数学公式的堆砌,也不能仅仅是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经济学论文需要注重自身的可读性。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甚多,专门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经济学期刊的主编也不是万事通,在作者文字写得不清晰且文字论证不透彻的情况下,论文的初审就很有可能通过不了,国外叫“deskrejection”、所以,作者在论文成文的过程中一样学会“加调料”,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有血有肉”,读起来“有滋有味”,即使不能像精致的散文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但至少也要让人读起来通畅顺溜而不至于要靠猜测作者的意思才能磕磕绊绊地读下来。

为什么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呢?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6

无论是谁,只要身在统计职场,都要发出自己的“声响”。调查业务培训、工作汇报交流等统计职场常态活动中,讲课和发言水平不仅折射当事人的职业素养,还代表统计团队的形象。工作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些发言不得要领、讲课质量欠佳的“画面”,笔者不由心生感慨,想和您聊聊“统计人如何言说”这个话题。

讲课:必备的岗位技能

讲课,即讲解、传授知识技能。岗位技能指掌握和运用专门职业技术的能力。统计人虽不是老师,“讲课”却是我们必备的“岗位技能”。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笔者分解。

讲课,统计人无法回避

讲课,统计人无法回避,源于“讲课”是统计职场常态的工作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统计人常需要“扮演”一些重要角色,这些角色扮演能否成功,表达质量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传授统计知识的“业内老师”。组织专题统计讲座、介绍统计工作产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培训统计从业人员、解读统计科研成果,均属传授统计知识。不管是教室讲台、还是发言座位、抑或媒体镜头,虽然空间不同、环境各异,但扮演“业内老师”角色的必定是统计工作者。

讲解调查方案的“专职教授”。就目前看,每十年四次大型普查,每年若干项规模不等的统计调查的组织与实施都需要各个层级的统计人,特别是直接面对调查对象的统计人,要以“专职教授”的身份,讲解调查方案、解读调查指标、传授调查技术。

培训统计技能的“职业讲手”。一年一度的统计年定报布置工作、季度(月度)数据质量评估、数据采集规范(加工方法)以及相关统计技能(如Excel使用、分析报告写作、数据质量评估报告写作等)培训,统计人必然是这些培训活动的“职业讲手”。

讲课,事关统计工作质量

统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特点和技术含量,决定了“逢事必训”的统计工作模式。因此,讲解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质量。

影响统计制度的解读质量。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和标志。而保障数据质量的关键节点在方法制度的科学和规范。采集数据的过程和环节是否规范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对下级,特别是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的统计制度培训质量上。如果讲课人对统计制度解读不清晰、表述有谬误、讲授不到位,数据质量打折扣在所难免。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跟我们说清楚”而影响了数据采集质量。

左右调查方案的布置效果。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代名词,可以说,统计调查质量就是统计工作的质量。而任何一项调查,不论是国情国力的大型普查,还是某一主题的专项调查,其调查活动无一不是通过“培训”来完成布置环节的。调查活动参与者能否吃透方案、掌握技术、明白要求、理解指标,对保障讲课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提降统计知识的传播精度。近年来,随着统计数据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向公众普及统计知识成了统计人的新课题,类似统计课堂、统计知识讲座等活动也多了起来。社会受众能否增进对统计的知晓和理解,统计知识能否精恰地传播于社会群体,就要看统计人的授课技艺了。如果讲课者技艺低浅,统计知识的传授、解读、说明精度肯定打折扣,统计知识的传播必受影响。

发言:常演的职场节目

发言,即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想法。我们之所以把发言水平和统计能力高度关联,是因为发言环节渗透于职场内外、发言质量承载着“发言者”的综合素养。

发言,职场中无处不在

统计不是无声的工作,用口语表达方式交流、汇报、沟通工作信息和思考见地,几乎穿插于统计工作的每一个节拍当中。

汇报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汇报情况”是机关工作运行当中的重要环节,相对于文字、视频、图像等,“言”发于口、“语”生于心、“情”载于面的口述方式,因其互动性、生动性、情感性、强调性、即时性,“发言”理所当然成为汇报工作情况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特别是在提前下发提纲、要求发言时限、指定发言顺序的汇报活动中,已成为统计人规范的、常态的“职场动作”。

交流业务体会的常见方式。方法制度的实践心得;基础工作的操作体会;调查活动的组织方法;岗位技能的运用效果……统计业务需要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得失、提供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在诸多交流方式中,“会议发言”“座谈讨论”最为常见,“发言”是与统计业务活动相伴相生的内容和“元素”。

介绍统计成果的必选“节目”。在统计职场,介绍工作成果的概率非常高,特别是“典型发言”“重点发言”“点名发言”都是展示、介绍工作收获与成果、工作亮点的必选节目。出于表述和分类的需要,笔者把“发言”归纳为“汇报情况”“交流体会”“介绍成果”,其实这三种情况是交汇相通的、常说常演的。

发言,“能力”的展示平台

发言,既是“汇报”“交流”“介绍”的工作活动,也是发言者“能力”的展示平台,甚至是发言者“魅力”的折射镜面。

测度思考含量的无形标尺。“言为心声”,一段发言,可以使“说话者”的思考水平一览无余: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社会经济的分析视角、对工作活动的筹划思路、对业务得失的感悟深浅、对事物现象的观测能力、对学识运用的思维质量、对讨论议题的认知层次、对发言内容的重点把握……相对于思考含量,“发言”是直观的测度标尺。

展示表达水平的标志动作。“发言”是展示语言水平的标志性动作:您的语音是否悦耳、您的口齿是否清晰、您的语速是否得当、您的语气是否传神、您的措辞是否贴切、您的思维是否有序;您能否把抽象的概念进行通俗解说、您能否对呆板的内容进行生动叙述……“发言”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把您的语言水映得淋漓尽致。

体现文字能力的直观卷面。一个人的文字功夫是深是浅,可以借助“发言”进行直观验看:归纳、提炼、概括的含量;顺序、层次、详略的把握;强调、提示、辨析的效果;修辞、文采、意境的用心……当“排比”用做发言要点的时候、当“比喻”活跃发言内容的时候、当“对仗”替代絮絮叨叨的时候,出彩的不仅是您的“发言”质量,还有您的文字能力。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7

一、活动主题

悦读,在路上;

二、活动时间

2017年4月8日 2017年5月15日

三、活动目的

宣传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和世界读书日主旨,推动更多的人参与阅读和学习,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努力建设书香济源;。

四、活动安排

1、开展世界读书日;的专题宣传活动

利用图书馆网站、大厅屏幕、微博微信、世界读书日主题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组织专题宣传,向广大读者普及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推广科学的阅读方法。

时间: 4月8日-- 4月28日

地点:图书馆大厅

责任部门:办公室

2、数字化阅读新体验

数字化新媒体阅读方式因其更新速度快、使用方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青睐。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将在新校区图书馆三楼大厅启用一台歌德电子书借阅机,此借阅机是一套智慧型的24小时电子书自动借阅系统,届时将安排专人负责,引导读者使用手机下载各类图书,推广数字化阅读。

时间:4月1日 4月30日

地点:新校区图书馆三楼大厅

责任部门:阅览部

3、家谱展览

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查找家族来源,世系传承,了解家风家训,讲好家庭故事,共建和谐社会,图书馆决定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对我馆收藏的济源家谱25种56册进行展出。

时间:4月17日 4月26日

地点:二楼大厅

责任部门:采编部

4、举办阅读推广;公益讲座

《济图讲堂》作为图书馆的品牌项目之一,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继续为读者送上文化盛宴。

4月8日邀请济源市书香宝贝绘本馆邢金老师做《绘本中的孩子》现场讲座; 4月15日特邀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李东辉做《读书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报告;4月22日特邀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苗洪森做《让经典诵读插上声音翅膀》报告;4月29日利用河南省图书馆讲座联盟视频资源,为读者播放《为周易脱魅》视频讲座。

地点:三楼报告厅

责任部门:读者服务部

5、举办世界读书日新书展;活动

活动期间将展出五千余册新书,内容涵盖文学、社会、科学、工程制造等多领域,活动期间将持断更新图书,供读者阅览和外借。

时间:4月1日 4月30日

地点:四、五楼书库大厅

责任部门:流通部 采编部

6、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视频播放活动

世界读书日;期间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在六楼大厅举办诵国学经典,看红;视频展播活动。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时间: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

地点:图书馆六楼展播厅

责任部门:信息技术部

7、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活动关注山区孩子的成长、改善山区孩子的阅读现状,开阔孩子们视野,让书香飘进每一个的角落。世界读书日前后将图书漂流活动从西北部山区转移到东部山区。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责任部门:读者服务部

8、开展馆外服务点回访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机关、厂矿、部队、监狱等单位读书文化生活,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4月份开展走访馆外点,开展阅读调查和服务活动。

时间: 4月20日 4月28日

责任部门:读者服务部

9、进行盲人回访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特殊群体读者,4月份流通部将派专人走访盲人群体并统计新增读者,调研盲人读者的阅读需求、征求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地点:城区盲人居住、工作地

时间:4月20日左右

五、活动要求

数字经济讲座心得篇8

公平竞赛赛出水平

本次比赛云集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100多所高师及音乐学院师范专业的300多位选手,是对当前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状况的一次集中展示。为了公平起见,本次比赛评委会成员都来自师范院校系统以外,包括王秉锐、黎信昌、雷克庸、钟玫、肖敏、顾雪珍、殷桂兰、葛毅、潘丽君、管惟俊共十位专家,并且评委的学生一律不得参赛。比赛分为研究生和教师两个组,按美声和民族分类。经过四天的预赛、决赛,最终有110名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并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对于本次比赛水平,王秉锐表示:出乎意料,没想到高师的声乐教育有这么高的水准,有的参赛选手相当有实力,却很遗憾未曾在国际国内声乐大赛中出现过。黎信昌用了“兴奋”和“惊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想到人才济济,其中有很多好苗子很有潜力,可以向外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

学术讲座讲出观点

本次活动是高师声乐教学的一次盛会,不仅仅是一次比赛,同时也是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主办方安排了内容精彩的讲座。黎信昌教授主讲了声乐观摩教学,他认为美声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磨练的艺术,不可急功近利。他指出声乐教学当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黎教授还进行了现场示范教学,邀请三位选手上台演唱,针对选手出现的发音、咬字、气息、歌曲理解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

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主讲的“信息时代的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化声乐教学”的讲座,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声乐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数据库和教学资源,阐述了声部划分体系、活动声区与音域等问题。高师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肖黎生教授在其讲座中提出了“以腔行字”的概念,他指出歌唱的实质是语言的变形,即语言的歌唱化和共鸣化,“字正”和“腔圆”要两全。肖教授通过亲自示范,阐述其新颖观点,给人印象深刻。

对于这些讲座,选手们表示受益非浅。许多选手认为不同主题的讲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专家们讲的许多问题都很值得思考,对于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和演唱都很有帮助。

评委点评点出问题

本次比赛特别安排了专家点评的环节,对于比赛所反映出的问题,评委们直言不讳。

提到最多的当属选曲问题。雷克庸评委指出,美声组80%都是歌剧选段,艺术歌曲是个缺陷。另外选手们都倾向外国歌曲,研究生美声组38名决赛选手当中,只有一人唱中国歌。上海音乐学院葛毅教授指出,许多选手在选曲上片面求大,结果自己驾驭不了,简单的歌如果能够在音乐和语言表现上做的很完整也是很好的。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水电水利规划(精选8篇)
  • 下一篇:绿色金融分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