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7 栏目:写作范文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1

一、十八届六中全会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核心的内涵是从严治党,并确立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成果,是党的建设向前迈进的重要而深远的政治举措。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重视党建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的加强是从严治党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在发展党员数量、确保党员质量的基础上,应用学生群体熟悉而能接受的党建工作方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以十八届六中全会为契机,以党的领导为绝对方向,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领导,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上采取新的方式,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首先,网络数字技术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冲击。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网络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只以形式变革为目标,忽视了长久以来的党建工作,价值观扭曲变形,开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使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另有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相对保守,难于在形式内容上变革。所以说,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创新,不仅在?热萆细挥姓攵孕裕?在形式上更要以网络数字技术为载体开展工作。

其次,网络数字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建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信息数据管理上有了明显的突破,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长效机制的建立仍有待完善。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网络数字技术格局下仅仅通过QQ群、微信群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活动通知推送,方法简单,内容单一,有些学校开设的党建工作交流平台功能也不健全,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种局面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最后,学生党建工作重视入党前、轻视入党后的考核和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入党前考核严格,对思想政治水平、学习水平、校园活动参与等情况进行全面考量,但在入党后,对党员考核时间跨度长、重形式,对党员组织教育和考核放松了管理。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思路

(一)利用网络数字技术优势。在网络数字技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想更好地开展,必须注意三个“利用”。一是利用网络数字技术的影响力。网络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数字技术有全天候、全覆盖的特点,学生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网络数字技术传播的党建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这一点,可以建立平台,全天候播放新闻,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二是利用网络数字技术的亲和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网络数字技术上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多。由于这种交流具有平等直接的特性,并且带有一定的亲和力。各院系党支部可以利用这种亲和力,和学生党员平等及时地沟通、交流,引领其健康积极地工作与生活。三是运用网络数字技术的引导力。网络数字技术传播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这种新形势下,党建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党建工作公众号,迅速准确权威的消息,传播正面新闻,抑制负面舆论。在第一时间站稳立场,表明观点,引导网上舆情走向正面积极的方向。

(二)构建高职院校数字化学生党建工作平台。首先,党建工作网站的建立。网站内容、形式设计要易于浏览、探讨,并融入BBS功能,设置话题引发讨论。同时可以进行视频制作,利用FLASH、动漫、微电影等形式,将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活泼,使党建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说教。

其次,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融合了网络数字技术和特色,在此基础上,开办党建工作专栏,使党建工作从学习型转向为交流型,而且外出实习的学生党员也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组织生活。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2

关键词:高职;信息技术;教材建设

教材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任[1]。党的十以来,《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4个教材管理办法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2019年国务院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彰显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2021年教育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指导方针,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具体要求。本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我院计算机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组近年来参与职业教育医药类专业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高职医药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探索,以期为新时代高职教材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高职医药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1、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材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这“一坚持五体现”指明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4]。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以来,从教材规划、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逐步完善上层设计,统筹推进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政治上有问题的教材坚决不能使用,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课程思政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尺寸教材,悠悠国事。”教材建设是国家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精品教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5]。

1、2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尽快调整教学内容。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客观要求[6]。职业教育要发挥落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作用,要根据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断改革创新,顺应时展。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教材、教法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促使传统教材向数字化信息化教材转型升级,开发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成为教学的实际需要。

1、3职业教育类型和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突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类型和特征,突出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体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促进学生就业、创业,面向市场,坚持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的方向,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教材建设,培养企业满意的专业人才。2019年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指出,“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现代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应紧跟技术发展潮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要做到淘汰落后过时的旧知识,呈现新知识新技术。

2高职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实施路径

2、1贯彻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国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满足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体现新形势下的国家意志,体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培育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弘扬当代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在教材建设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例如,在编写《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时,可以结合“表格制作”这一知识点,以“人民英雄谱”的形式介绍英雄人物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强调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和伟大的建设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2、2结合专业岗位教育,突出职教特色

一直以来,高职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影子,无法在理论教学上有突破性变革,一味强调教材的理论体系完整,内容艰深,并不符合当前专业岗位要求。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材应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对接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体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与时俱进,体现专业岗位的教育特性,突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3“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形态教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教学理念持续更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点,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形态教材建设将围绕数字化教学进行快速发展。新形态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让数字化教材活起来、用得上,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有利于数字化教学的开展。相比过去以纸质教材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静态教材,新形态教材可以动态更新教材内容,随着行业、岗位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增减或更新;结合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提升教材质量,满足教学需要。

2、4以学生为中心,精编学生满意的教材

过去,教师觉得好用的教材就是好教材。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主流,这就需要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元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我测试练习题等,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好的教材不单单是教师好教,重要的是学生好学、好用。因此,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学生的需要,不仅要在内容上符合学生的特点,在教材设计和形态上也应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5遵照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提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教学规范,教材编写必须严格遵照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并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体现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教材设计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相适应,突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6组建优秀编写团队,打造高质量教材

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编写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态度以及对教材编写目的和要求的理解等。一般来说,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教材,需要一个优秀的编写团队。教材编写团队成员要熟悉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动态,要有长期承担本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有编写教材的经验,能够严格把关,保证编写质量和进度。教材内容必须确保政治的正确性和专业的科学性,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内容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此外,团队成员不限于一线教师,还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信息技术人员参与。

3高职医药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探索

3、1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体现教材的育人功能

当前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很多课程内容中已加入思政元素,但是要做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仔细分析。为此,教材编写团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部分课程内容设计见表1。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医药专业教学相结合,把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担当、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充分体现新教材的育人功能。

3、2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有机融合,发挥新形态教材的优势

纸质教材以文本、图片为主,而新形态教材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包含了海量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立体化、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有意义的教学参考。当前,数字化教材建设已经不是简单地把纸质教材内容做成PPT,必须结合课程的专业特性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形态,特别是具体操作项目,一定要有相关教学视频。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机操作为主,屏幕录制是最好的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的一般流程见图1。(1)要注意视频内容设计,以实际操作演示为主,避免大量文字介绍。(2)要先设计规划、撰写脚本,再开始录制。脚本一般包括“线索+讲解内容PPT+画面内容+时间预计”。(3)有必要的字幕,各级标题统一协调、字幕清晰,显示字幕的时间要足够,视频结尾要有制作人员名单和制作单位署名。(4)解说语言准确、流畅、简练,发音标准,声像同步,一般解说词与字幕提示内容一致。(5)操作速度不要过快,所有操作按规范执行,录制前反复练习几次以保证录制质量。(6)剪辑修改时添加字幕和解说音频。解说音频可以通过“文字转音频”软件实现,解决没有专用录制场地、没有专用录音设备等问题,还可以保证语音标准和语调速度一致。

3、3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效衔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线上教学成为广大师生的唯一选择,推动了线上教学平台的迅速发展。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结合教学平台的开发应用,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各种先进功能发挥新形态教材的优势,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要。而随着技术发展和教学需要,教材建设的重心也发生了迁移,从“以纸质教材为主、数字资源为辅”变为“以教学平台为中心、纸质教材为基础、数字资源为辅助”(见图2)。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教学平台。优质教学平台能够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相融合,实现教、学、练、考以及管理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完成教学评价与追踪,满足新时期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4结语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线教育蓬勃发展,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形态教材正在逐步完善。或许将来,职业教育教学形态会发生重大变化,纸质教材可能会被数字化教材完全取代,而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时代变迁,教育规律不变,要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应从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开拓进取,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韦晓阳、深化“三教”改革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4(5):84-8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A]、2019、

[3]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A]、2021、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新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未来发展及建设的重任将由大学生承担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和未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紧密联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障。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高校是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多种不同的思潮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中国社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才能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与困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新环境的改变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告诉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经历着大变革。社会环境逐渐多元化、开放化和交互化。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效应,也在不同程度上渗透到了大学校园中,引起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诸多变化,同时也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多变,更加复杂。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日显突出。首先,大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育观点抵触,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其次,仅限于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覆盖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课堂之外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再次,只注重理论传授,导致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占有强势地位,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二)形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衷是以人为本。然而,现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大学生个体所承受的多方面问题。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抱有不信任的心理,认为个体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大事没有直接关系,没有责任承担弘扬兴国的重任。学生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得到解决,很容易导致大学生面对困难时思想行为偏激、狭隘,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转变

目前的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作为一代新人,在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中,追求自主、独立、个性、多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强烈的时代气息,责任感不强,意志力薄弱;强烈的思想认同感,实践能力弱,不积极参与实践;辨别能力不强;自我认识感强,集体观念薄弱;对立行事能力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追求主体性和创造性,希望将自身的想法和欲求自发地统一起来,不愿意处于被动地位,被强制接受教育。

三、探索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当今,数字化改变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并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技术新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和政策的灵活运用。开发运用能更加卓越的数字系统,促进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培养出熟练运用数字技术传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高素质队伍,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影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在获得数字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思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负面的数字信息和价值观很容易使大学生无社会责任感,道德价值取错误,形成不健康的人格等,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数字化运用的两面性,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把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化传授中的主要作用,有效监督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

(二)掌握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方法

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方法强调与教育对象的多多的交流互动,注重教育者自身魅力的培养与展示,加强数字化知识的在教学平台上的更新,减弱教育场所和教育时间的特定性。首先,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字化的舆论环境。让学生主动在平台上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发,抒发自身的情感。接受学生对老师的一些不赞同的话语。对于有正确的言论和积极的态度的大学生,教师要在平台上给予认可; 对于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和消极的态度,可以通过真诚的要求大学生一起交流; 对于一些负面的和反动的言论坚决遏制。其次,多关注个体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动态,长期关注学生的言论和行为,并结合其在现实中的表现,总结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从而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实施于数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再次,推动数字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推进数字化教育模式的实现。

(三)以受欢迎的数字化形式为核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目前,最受欢迎的数字化平台是微博和微信。大学生微博和微信的内容更多关注的是事实、理论类和评论。事实类数字化信息关注的真实性是交往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本质就在于通过主体的体验和领会,形成共鸣的过程。微博和微信作为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优势,尤其在面向这些喜欢新鲜事物的在校大学生时,信息的真实性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虚假的数字信息虽吸引人的眼球,但会混淆视听,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认真辨别,加以有效的引导。微博和微信信息的首要原则是找准热点和对象,针对社会事态,但不回避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强舆论导向,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把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给当代的大学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落实到行动上,方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作用和效果。进行深度分析的评论类数字化信息,既有超大的信息量和传播空间,也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可真正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平台。微博和微信传播的是具有高质量政治理论素养的数字化信息,逻辑严密,分析透彻。以发散性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塑造出具有公信力的微博和微信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数字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非传统的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特点,迎合大学生求新的需求和现状,可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也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寻求更多的新的教育途径。(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部)

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早在2002年,为深入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总参政治部就在沈阳炮兵学院举办了总参首届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软件成果评选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总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时至今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推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是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指示的重要措施,是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多媒体技术概述

(一)涵义

多媒体(Multimedia),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指的是能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狭义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而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多媒体处理;多媒体数据存储;多媒体数据检索;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多媒体应用技术。

(二)特点

由于多媒体是融合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多媒体的交互性、集成性、数字化、实时性等特点,因而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它所具有的特点是:

1、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

2、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

3、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而不是借助CD-ROM等存储载体来传递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多媒体技术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员“一本讲稿念到底”的教学模式,官兵普遍认为内容深奥而抽象,教学方式枯燥而单一,提不起精神和兴趣,往往是听的云里雾里,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呢?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为一体,根据授课主题内容采取不同的动态表达方式,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间、空间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单向念稿变成双向互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可充分激发官兵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具体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扩展了部队官兵的视野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其内容必须根据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重新整合以做到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因此,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因加入了信息技术而更好的不断吸收当前社会丰富多彩的信息材料而重新进行整合优化与更新,为思想政治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血液。巨大的信息量和容量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开拓了官兵们的视野、扩大了大家的知识容量,很多与课程相关的时政热点,也可通过多媒体而做到随时可看,随时可了解,弥补了部队时间上给予大家的限制,节约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

2、有利于培养官兵的创新精神

加强部队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的教学平台,有利于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从而增强官兵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兴趣开发创新潜能的关键。大多数部队官兵都还是一些年轻人,对于一些新事物都会表现出本身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对部队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他们的强烈探索愿望有目的的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教授者的“一言堂”教学,官兵在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下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多媒体教学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容量以及反应迅速为特点,以官兵为主体,可以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信息,化灌输为展示,化抽象为具体,化官兵的被动为主动,使教员教的轻松,官兵学得愉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当前多媒体技术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一些政工干部认识不到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意义,相关意识薄弱,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扎实、嫌麻烦、制作的课件存在误区所导致的,具体表现在:

1、相关意识薄弱,多媒体教学普及不广

长期以来,一些政工干部对多媒体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够,或已对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习惯,或因自身其他各方面原因,总之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总是不够重视,热情不高,导致多媒体技术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不够广泛。

2、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多媒体课件效果

由于一些政工干部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从而导致制作不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教学在部队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课件大多复制拷贝,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由于每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部分干部在开展部队日常学习教育时怕麻烦,不愿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拷贝其他人的,或直接从网上下载的,使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4、课件制作存在误区,导致课件华而不实

部分政工干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课件的画面、音响等效果。而忽视了课件的内容。其实课件的内容才是每一份课件的精华,而过度使用画面、音响反而会成为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分散了官兵的注意力,冲淡了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淡化了授课的主题意旨。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有其突出的特点应该加以重视和利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学手段是长期教学经验所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仍是至今为止卓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所以在现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此之长补彼之短,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升教员计算机技术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求教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但是画面和音响等播放效果上要符合要求,能够渲染出应有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内容方面,能够把所要教授的精华全部囊括进去,做到不偏不泛。因此,教员还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能熟练掌握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知识面广,思维开阔而且灵活,这样才能设计好多媒体课件,也才能把官兵们的各种多元化思想认识迅速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上来。

(三)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起到工具作用,关键还是在人

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教员的部分工作。但也并非能完全代替教员。作为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另一方面更要走到学员中去,用自己的感官和肢体语言和官兵们交流,而不应该完全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它与学生不会有情感交流,更不能替代教员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学工作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紧密围绕提升官兵思想素质,增强多媒体教学的实效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在于应无时无刻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官兵的使命意识。通过播放生动感人的图片、动画、影像资料和讲述令人信服的史实,宣扬我们伟大祖国的光荣历史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我们部队的发展状况,以激发官兵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使其自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贡献力量,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显著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部队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便捷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作者刘鹏系同济大学软件学院2009级在职研究生,海军军事电教中心,主要研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多媒体应用方向。

参考文献:

[1]程栋、实用网络新闻学[M]、新华出版社,2002、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变革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134-01

步入信息时代,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视频点播、远中距离诊疗、电子购物、居家办公、异地教学、无纸贸易、话音信箱……人类的工作、生活及至交往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信息时代,工厂的车间是一个滑“工作”的“黑暗区”,“工人”使用虚拟实景管理系统来控制生产;电子农场使用传感技术把作物生长情况输入计算机;条码技术可以分辨每头牲畜并提供健康状况信息,喂饲机通过阅读条形码合理配料喂饲……

一、贸易电子化。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重要的方面,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与普及,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货物、技术、服务等各种信息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任何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只要入网,就能随时随地、轻而易举地提供或获取信息资源,迅速地完成交易过程,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贸易电子化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推动政府机构的改革,使政府依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政府信息化能为公众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凡是公众与政府发生关系的接口,都可以考虑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改进服务,方便公众。此外,政府信息化开启了一扇公众参政议政的窗口。

三、阅读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获取信息和理解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自从印刷术产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阅读文本和从各种印刷体图书资料中查找需要的信息。然而,在文本中,知识与信息是按照线性结构排列的,极大地限制了阅读和检索的速度和效率。“电子刊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在“电子刊物”中,知识与信息间的联结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2)从单纯文字阅读到多媒体电子读物。传统阅读的材料就是文字,而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由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即“超媒体”阅读。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

四、写作方式的变革。当代信息技术给写作方式带来的变革主要表现在:(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言输入。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这不仅表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电子写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耗费在写作中的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一旦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人机接口技术以及“眼球跟踪器”等电脑视觉系统和机器翻译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将会出现更加“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加快电脑写作方式的普及。(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印刷时代的写作以文字的写作为主,只是在具体科学学科的写作中加入专业符号,在文学艺术类作品写作中配上插图。而在现代电子媒体写作中,符号、图像、声音及三维动画的出现越趋普遍,更利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理解。(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电子文本的结构变化给写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变革更加剧烈。传统文章与著作的写作都有固定的线性的文本结构,而电子文本则是灵活多变的网络式超文本结构。

五、计算方式的变革。传统计算能力仅与数学和数学教育有关,当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后,迫使人们去探究数字与数值计算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与转化,这就大大拓展了计算的概念,并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数字化。(一)从数字计算走向用“基2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基石是以“比特”为支点的“基2代码”,任何领域的问题要想交给计算机来解决,必须先将其转移为能够用0和1这两个数字表示的“计算机语言”。(二)文字的数字化使教育的三个基石(读、写、算)融为一体。文字的数字化可以看做是计算机步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文字所表达和描述的世界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而计算机也开始从技术上升为文化了。至此,作为教育三大基石的读、写、算,在计算机语言文化中不可分割地融为一体。

六、教育时间的变革。如今,在新知识极其迅速发展的同时,旧知识也在极其迅速地过时,在某些知识领域,发生了更为根本性的变化。终身学习的需要正是渊源于这种知识发展的飞快速度,但是人们总是返回校园内补习又是不实际的。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时,可以提供多种教育形式和学习途径,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物质基础。这一物质基础将使得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发展为一个人毕生受教育的趋势,使得学习需要变成了一种实际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教育已不再被看做仅仅是年青人的事,“成年”后就可不再接受教育;相反,教育已被看做是永远也离不开的“导师”。当人们想到做某件事而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时,它就在人们身旁予以帮助。同时,终身教育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贯穿人们整个一生的教育不仅仅改造了传统教育,而且也改造着生命本身。

七、参加制定学习计划与自主学习。由于在教育中采用信息技术,使得人们可获取知识的途径、范围将迅速扩大,学习环境和得到的支持服务条件和质量将彻底的改观,因此,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和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课程。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为使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一条道路,它使学生更加致力于能取得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独立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会鼓励学生对他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同时,它包含了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对人类影响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世界也正朝着信息技术发展。人类生活方式将更加丰富多彩,个人可以更多地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生活、娱乐方式。

作者单位:河南省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6

[关键词]:信息化;互联网;网络平台;研究性学习;E-leaning

中图分类号;F224-39

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这就要求21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着基本学习能力重新设计和重新组织,各个学科教学的深化改革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常规课程的整合,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新世纪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中学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由于本学科的独特性,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思想政治课有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

思想政治课作为文科类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甚至理科类的各门学科也都有涉及。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意识的累积是成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但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各种信息和资料所带给社会和每个人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这其中既有积极因素又会有消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怎样才能使每个人所获取的知识引导人走向积极的一面,这是目前在思想政治课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这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的同时,也能教给学生一种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科交叉性强,互相渗透。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需要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有浑厚的知识底蕴,不仅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教师本身有文理科的基底,更重要的是有不断地吸取新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的能力。比如说,初一的思想政治课以心理学的知识为主,初二的思想政治课以法律知识为主,初三以社会发展史的知识(历史)为主,高一的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主,高二的思想政治课以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为主。每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而在每个主题中又涉及各种各样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以高一的经济常识部分为例,其中涉及心理学、数学、英语、法律、社会学、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各种新兴学科的若干知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引导学生对这些交叉学科感兴趣,学会利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科所要达到的授人知识,育人品德"的目的。

第三,时代感强,素材更新快。

思想政治课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政治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导致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课本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总显得有点陈旧,自己千方百计所找得的资料总觉得第二年就不合适,然而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流里找到适合讲课需要的最新资料,如何最高效率的使自己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处变不惊,从中受益,这就涉及到“信息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途径

在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中,如何把信息技术诸多的优点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合、发挥其的先进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提出的挑战。我们要实现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是依靠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两种方式的学习:一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研究性学习,二是E-leaning(即电子学习)

1、思想政治课与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它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可分为以下2个步骤:

(1)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用互联网处理已经获得的信息。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是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化、协作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网上信息、数据库、光盘、课本等为学习资源,以互联网学习平台下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民主氛围为学习环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课堂学习的组织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处理信息,完成意义建构,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2)用互联网处理已经获得的信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网络平台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学习环境建构得好,连学习策略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学习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在信息已经收集完整后,需要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处理信息,完成意义建构。

2、思想政治课与E-leaning(即电子学习)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7

关键词:关键词:CRP系统;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年,教育部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有1288所,近几年,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网络的发展丰富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并与校园文化有机地交错,形成了独有的“文化”。随之是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并不断在规模、设备、应用水平以及网络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网络环境下高职教育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实现自身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作为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其根本目标。因此,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加强高职院校勤政、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学院2003年在院部已建成100M(CHINANET)出口的校园网,核心交换机采用华为6506机型,实现了主干网千兆,百兆到桌面的架构,为院部教学和办公提供了上网条件。至2007年底已建成8TB的教学资源,其中超星电子图书50多万册、中国知网资源5TB左右、维普网资源、计算机视频教学资源等。2009年在新校区建成主干网万兆,百兆到桌面的架构,为新校区教学和办公提供了良好的上网条件。

当前,学院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如何真正抓好学院的内涵建设,快速提高学院办学实力,这关系到我院的前途和命运。学院通过7年的发展,已经从粗放式管理逐渐走向精细化管理,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精细化”,技术手段必不可少,而可以肩负这一使命的载体就是数字化校园这一平台。数字化校园这个平台可实现各部门数据的规范和统一、各部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充分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等,可以将整个学院的管理、科研、教学、服务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平台。因此,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是大势所趋。

成立由院长牵头的学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院信息化建设,坚持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应用”的原则,全面引进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CRP系统,在现有校园网架构基础上,添置和完善各类管理系统软件和硬件系统,不断丰富网络课程、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等教学资源库,突出数据中心建设,最终实现校园数字化。

2、基于CRP系统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内容

2010年3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以及研究课题组在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龙洞校区召开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研讨会,在会议上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汇报CRP系统(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的研发与应用情况,得到高职高专处领导和与会专家的好评。同年4月,教育部正式立项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优化研究”课题,其中数据采集平台校园网络版的研制推广工作作为第二分项目组,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基于CRP系统的校园网络版”被确立为推广版本之一。之后,考虑到CRP系统的特殊性,尤其是进一步研发和推广的需要,课题组专门成立了“CRP 系统研究和推广工作分项目组”(即第四分项目组)。该项目在研究推广过程中,也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领导和课题组专家们的直接指导,也得到了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及其会网“中国高职高专网”的多方支持。教育部自2008 年4 月颁发新评估方案起,要求全国各高职院校都要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员,在开展Excel 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填报过程中发现,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从2002年开始自主研发的、用于校园管理的CRP系统能够方便、自动地采集到Excel版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的大部分数据。同时,经过研究,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还发现,如果在CRP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构成一个基于网络的、B/S 结构的、与Excel 版相一致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就可以实现从源头上,实时地、动态地采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从而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原始性、准确性和常态化。而且采用CRP系统功能模块越多,自动采集到的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就越多,最多可以达到99%。同时CRP系统中涵盖的海量数据,也为进一步开发KPI管理仪表盘系统夯实基础。

根据对国内高职及中职院校信息化现状的调研,把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的优点与应用院校的具体实际互相结合起来,发挥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的优势,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进行了版本的重新设计,并对CRP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在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产品标准化的改造,并将其运行配置与我院的软、硬件环境剥离,最终形成了三个“无档升级”的推广版本,即入门版、简约版及完整版。

(1)入门版:形成了新型的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在数据中心,师资方面的数据由师资管理功能模块、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数据中心及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数据监测三大部分组成。 由于师资队伍    建设数据在国家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占有约50%的比例,因而在入门版中将师资管理和评估数据中心相结合资管理模块自动采集,而其他数据则需用户自行填写,最后可通过一个数据抽取小程序自动生成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该版本适合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学校,通过使用该版本,可帮助这些学校初步踏入信息化管理的门槛,并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2)简约版:由七大软件管理系统(师资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专业建设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基本办学条件管理系统以及就业管理系统)、一个数据中心、一个集成门户网站和两大数字仪表盘(简版指挥与监控、完整版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状态数据监测平台)组成。使用本版本的学校既可用简约的各功能模块进行日常管理及数据监测,又可以随时将数据中心的数据通过数据抽取小程序自动采集至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中,并自动生成教育部的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3)完整版:涵括了简约版中的所有系统,同时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逐步引进覆盖学校全面管理工作的其他软件系统,如校园安全体系、零欠费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使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能够采集到更多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

三个应用版本的出台,不仅能使更多的高职院校及中职院校分享到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CRP系统的建设成果,而且也方便了应用学校的逐步适应和使用。在方便应用学校进行“常态评估”的同时,提升其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

3、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2011年7月28日至8月3日期间,广州职业工程技术学有关技术人员在我院工作了7天,完成了简约版CPR系统的部署、数据初始化和相关系统的培训工作。

整个系统平台的搭建共用了四台服务器,其中内网地址为192、168、2、162用来进行门户管理,192、168、2、161用于动态数据仓,192、168、2、164、192、168、2、165都用于数据库建立,其中192、168、2、165同时也用于教务管理。

2012年6月22日至6月24日期间,广州职业工程技术学有关技术人员在我院工作了4天,完成了完整版CPR系统(60多个子系统)的部署、数据初始化和相关系统的培训工作。

我院引进CRP系统的意义:

(1)在信息化与校园管理的结合上进行了全面的创新

(2)践行“先软后硬”的思路,避免落入“现代化”陷阱

(3)在整合校园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4)对提高办学资源的有效性,发挥办学资源最大值提供了途经

(5)提升我院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水平

(6)整合校园信息资源,保证状态数据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7)有效地推进学校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

(8)加强院校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大批的信息化人才

(9)集成多层级的实时数据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系统“本土化”

4、 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这主要表现在:

4、1 党政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思想和行动不统一。

CRP系统是“一把手”工程,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全程投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项目,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和学校的战略发展和重大决策紧密相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往往需要学校领导顶住压力,果断决策才能化解。第二,学校领导如果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质,创新意识强烈,能不断把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引入到学校管理中,保证信息化管理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以贯之,就会大大加快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第三,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以及身体力行,必定会成为全院教工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工,使之注意增强自身的信息化技能,提高对信息化的兴趣,从而使信息化观念得以在全院范围内普及。第四,数字校园的成果可让学校领导更高效和规范地管理学校,增强对学校的整体控制力,而且决策的成功率高,科学性强,从而大大增强他们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信心和决心,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学校数字化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广。例如,我院后勤子系统没有技术人员,系统应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4、2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CRP系统建设支持力度不够。

CRP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管理现代化和资源共享,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高职院校都是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规划和建设。这对于东部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来说还有这个财力和物力,但对于广大西部高职院校来说就影响甚大。虽然教育部通过西部校园网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网络建设给予了一定的资助,但只是解决了一个网络平台的构建问题,而整个学校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4、3 教职员工的观念转变是决定推广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院CRP 系统简约版的安装部署只需不到10 天的时间,而且随着技术的熟练,时间还可以缩短。但系统能否被广大教职员工接受,是否能融入学校的管理中并真正起作用,取决于教职员工能否理解蕴含在系统内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教职员工的观念转变是决定推广成败的关键所在。我院在系统部署时,对培训工作有个系统的安排,不只限于操作层面的培训,而注重在信息化条件下全面创新学校管理机制的理念培训,使应用学校的教工明白他们将在CRP系统的帮助下,逐步改变以前的工作思维和工作习惯,最终踏上管理现化代的道路。

4、4 推广团队的敬业精神是决定推广成败的先决条件

杨应崧教授作为推广团队的领军人物,不仅仅对CRP系统进行理论层面的思考和指导,而且在推广工作中处处一马当先、事事亲力亲为。何锡涛教授经验丰富,工作深入细致,是推广团队的主要智库之一。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则全员投入,全力配合和积极实施。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技术人员,一年当中几乎没有节假日,在全国各地工作的时间达到一百多天,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和时间规限,很多时候工作到深夜,超时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各级领导也都积极参与对口交流和培训工作,将试点 学校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不计报酬,积极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体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但是我院CRP系统的应用只是网络中心的五名技术人员在忙碌,近600教职员工只是被动的使用CRP系统,没有真正融入到CRP系统建设团队合作中。

4、5资源共享程度低。

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中仍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如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不要说高校与高校之间,就是同一个学校的内部,都普遍存在资源共享差甚至不能共享的现象。由于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数据重复统计、数据不统一等现象,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一定程度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教育部高基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4、6 数字化校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虽然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但其潜能和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理应在高校的民主化决策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但现实情况却是一些高校的领导不按电子政务所规范的程序民主决策,给国家财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4、7 数字化校园系统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是由自身或社会上的公司来建设的,在系统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对实际的需求进行重点考虑,而对系统整体的安全性问题考虑较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制于资金等问题,其建设往往是根据经费的情况分布实施的,因而对系统的整体性安全考虑较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如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些高职院校的网络中心,校园网没有备用设备、没有UPS,没有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4、8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模式不适应。

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其管理模式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一般都成立有学校级的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显示了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但是,作为具体的职能部门却是五花八门,教务处、办公室、网络中心、宣传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都可以作为主管职能部门,但这些部门或偏重于教学管理、或偏重于技术、或偏重于对外宣传,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作为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职能部门都不太适合。

4、9 与政府网络监管职能部门的协调不够。

公安和文化部门作为政府网络安全的监管部门,负责整个社会网络安全的检查和监管任务。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的网络监管一直是一个盲区。在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高职院校条件所限,许多上网场所达不到公安网监部门对社会上网场所的要求。例如,出于教学和管理上的方便,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使用还原卡,但这与网监部门所要求的实名制上网和必须保留上网日志相矛盾,从而引起一些本可避免的冲突,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5、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对策措施

5、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本地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由于财力、物力、人力所限,更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动为各我院服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本地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制定本地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并在财力上给予支持。

5、2 我院“一把手”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积极稳步地推进本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人,而且要求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改革的结果必须是领导包括“一把手”的放权,按规范行政。因此,必须自上而下首先加强对“一把手”的培训,再由“一把手”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发号施令,,从而推进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5、3 增加CRP 系统的培训,强力改变教职员工的观念

增加CRP 系统的培训,系统安排各方面培训,而注重在信息化条件下全面创新学校管理机制的理念培训,使教工明白他们将在CRP系统的帮助下,逐步改变以前的工作思维和工作习惯,最终踏上管理现化代的道路。

5、4 大力推广团队的敬业合作精神

全院全员动员,院领导、各系处室、各教职员工通力合作,大力推广团队的敬业合作精神,推动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5、5 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

高职院校财力普遍偏弱,若能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各高职院校要搞好本校内部的资源共享。如校内的学生资源、教学资源、人事资源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资源中心,统一管理和维护、更新校内的各种资源。其次,校与校之间资源的共享,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和组织。这样可大大节约成本,是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便捷通道。

5、6 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由于数字化校园不仅包括网络硬件资源,还包括网上办公、教学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其他资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需要学校领导的积极推进,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而目前的管理模式下,任何一个单一的职能部门都是无法较好地完成上述工作的。而且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研究一套适应地区实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规则和建立跨部门的管理机构,综合协调本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使之健康发展。

5、7 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安全工作。

信息安全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大事,各高职院校要给予充分重视。要从硬件设施、软件、人员、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安全问题,同时还要有系统安全应急处理系统,以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受或尽可能地少受影响。

5、8 协调好与公安、文化等监管部门的关系,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各高职院校与公安网监部门和文化部门进行协调,找出一个既不影响学校教学,又不违反国家有关上网实名制等政策的解决办法,使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能够健康地运行。

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与成效归根结底依存于高校内部的自我变革能力、自我变革意识以及对信息化社会外部和内部的敏感性与适应性。我们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营造出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和管理环境,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服务,实现我院CRP系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太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长全•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3)•

[3]谭建淋•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6(7)•

[4]刘淑梅•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05(3)•

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篇8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微型制造技术、人性化软件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人民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网络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网络新媒体的无屏障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化

新媒体环境削弱了传统传媒的控制能力,在传播过程中,传送的信息往往具有“无屏障性”,大量好的不好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使得高校思政工作难度加大,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2、网络新媒体的广泛性增加了网络信息监管及预警的难度

因为高校思政教育面向的人群较大,范围较广,因此其管理和实施的难度也相对较大。目前手机已经呈现智能化、生活化,手机的摄像录像功能,同时也给校园突发舆情提供了便利,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及受众面的广泛性让我们想要知道信息源头的难度日益增加,不利于网络的维护和监管,给高校思政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工作难度。

3、新媒体的虚拟性对大学生道德和心理迎来挑战

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是新媒体的主要方式,具有非常大的虚拟性。在这种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自我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容易放松,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自身的约束能力减小,容易突破法律的底线。长时期的沉迷于网络不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认识世界,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不能很好的使大学生融入社会。

(二)网络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

1、其重要的思想政治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

逐渐发展的新媒体形式对思想政治宣传和舆论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校园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使广大学生媒体素养不断提升,而且使我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更为快捷、迅速的进行传播,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在另一层面上重塑当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快、影响大的特点对学校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精神。

2、其开放性拓展了更深层次的育人空间

当前现代技术形成了巨大的开放网络体系的依托下校园新媒体,使大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的即时知识和咨讯,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度和范围。可以借助新媒体后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形式多样的视频、图像、视频等思想政治网络新形式,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传达给广大大学生,从而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内容。

3、新媒体传播的平等性逐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空间性,在高校师生进行沟通时,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把彼此拒之门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的质量。现在微信、微博、qq等性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得师生的交流局限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隐蔽而不真实,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双方地位平等的感觉,容易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信任,也是相互沟通之间有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运用网络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新途径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主动运用其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再发展

网络新媒体现在已经深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要仅仅抓住新媒体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拓展移动终端的功能,增强校园内的移动网络,利用思想政治微课、短视频等形式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再教育,努力将校园网络新媒体发展为特色鲜明,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新型教育手段,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校园网络阵地

新媒体的各项有点决定了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其特点创造性的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主动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qq等一系列的即时软件加强校园新媒体的作用,同时引领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意识。

(三)应对新媒体挑战,提高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工作的能力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不但要求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扎实的媒体素养和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掌握新媒体的基本技术手段和特点,跟随网络时展的规律,不断发展高效思想政治工作。利用网上团校、微博平台、通信联群等多元立体的新媒体阵地与在校青年建立联系,以达到动员全体,影响全体,最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效果。

四、结语

高校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普遍使用,使我们大学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提供给大学生不一样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带来了另一种精神文化方式;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文化渠道和信息渠道,为高校思政教育开拓了新阵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使高校思政工作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媒体素养,不断的影响和改造当代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使当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安全学习的重要性(精选8篇)
  • 下一篇:煤矿安全生产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