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8 栏目:写作范文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1

[关键词]重大错报风险,识别;评估,模糊综合评价

近年来,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层的制度设计和业务开拓,致使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的业务活动越发复杂、管理层的舞弊越发隐蔽,审计风险明显增加。国际审计委员会和我国已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重新进行了审计准则的修订,显著加强了对审计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是一种减小风险损失的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4个环节。其中:风险识别是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或风险所在领域;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各种类型风险进行定量描述;风险控制是采取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的行为;而风险转移则是通过一些正当的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也可通过合作的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合作伙伴。在风险管理中以风险识别最为重要,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审计风险是被审计客户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类别、行业的风险来说,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仅给直接从事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损失,而且还会给依赖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投资者带来损失。审计风险如果存在转移,要么转移给被审计客户,要么转移给拟信赖审计报告的投资者,但不管如何转移,最大的受害者最终还是投资者,这是违背注册会计师职业要求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所以,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应只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不再包含风险转移。

我国2006年审计准则的修订对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也进行了整合,将审计风险模型转变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具体应用和实施该模型时,首先是确定审计业务所达到的可信赖程度;其次是审计人员据此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始终对公司管理层的诚信、有无舞弊造假动机等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捕捉潜在的风险,谨慎进行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最后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的措施,以控制检查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由此可见,新风险模型的应用更加注重的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且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过程中,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所发表审计意见的准确性。而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在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基础上关于审计识别、评估的衔接、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的问题。

一、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侧重点

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小组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大量和审计业务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被审计客户业务活动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进而判断和鉴别审计业务所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的行为,即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出目标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审计师对被审计客户的感性认识和根据多年积累的审计经验结合被审计客户自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风险事故的记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定量分析技术来分析、归纳和整理。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损失对审计业务既定目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由风险识别获得的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得到风险后果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大小,为选择应对措施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的重点是识别出风险存在的主要领域或公认的具体风险,而评估是进一步确定出关键领域的重大错报风险具体水平,为后期的应对策略提供具体的和较为准确的决策依据来尽量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所以,风险评估也称为风险量化,它主要解决的是识别出关键领域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多少的问题。

二、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选择

审计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风险因素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法、审计风险模型法、定性风险估计法、风险率评估法等。评估方法选择不仅要考虑方法的特点,而且要注意评估目标和评估对象的类型与评估方法的对应问题。从审计角度来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评价涉及较多因素,包含主观和客观因素,其评价过程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同时,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关系等审计风险评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在识别出被审计客户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领域之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指针对评价对象的多样性、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技术,对受影响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得到评价结果的方法。该方法既综合考虑了所有因素,同时又通过权重把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区分开来,在判定因素影响程度方面更加客观、详细,避免了定性方法的主观随意性和弹性较大的弊端,更有利于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并可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克服了其计算烦琐的缺点。

三、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一般步骤

1、确立评价因素集

代表第i个影响因素,n代表因素的个数。如果因素较为复杂,可建立多级因素集。

2、确立权重集

权重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每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即为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应为U上的模糊子集,用A表示,即:A={a1,a2,…,

3、建立评判集

评判集是对各种评价指标做出的评语等级和层次,用V表示,即:V={v1,v

4、单因素评判

对U中所有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评价可得到模糊矩阵R,表示为Ri={ri1,业人员对评判对象进行打分,并归属于相应的评语集,按归属某一评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作为这一因素的评判结果。

5、综合评判

M(∧,∨)计算,可得综合评判B=A•R,即对两个模糊矩阵各元素之间最小值运算:将权重集A中处于第i列的ai与R矩阵中相对应的第i行中的每一个数值进行比较,取两者中较小的一个作为结果矩阵中的用来比较的R矩阵数值对应位置的新元素,由此组成一个新的矩阵,然后取新矩阵中每一列的最大数值作为模糊矩阵B中的第j个数,得:6、确定因素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由B和V计算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水平=BVT。

四、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应用实例

1、确立评价因素集、权重集和评语集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在识别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所以,评估阶段的评价因素集、权重集和评语集与识别阶段相对应(见表1所示)。

假定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阶段识别出的关键领域为战略规划变更风险U2,其二级评价指标有: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进入新业务领域U21,新的经营场所U实务中量化为V={90%,70%,50%,30%,10%}。

2、进行单因素评判

用M(∧,∨)计算得B=A•R,A=(0、2727,0、2273,0、2273,0、1364,0、0909,0、0454),

B=A•R=(00、27270、22730、13640)=归一化=00、430、360、210。

3、计算战略规划变动风险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BVT=00、430、360、210

(90%70%50%30%10%)=0、544=54、4%。

通过以上对已识别出的该审计客户重大错报风险存在领域的企业战略规划变更风险的模糊评估,说明该类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为54、5%,假定审计组所估计的可信赖程度为95%,即审计风险为5%,则根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计算出该审计组需要将检查风险水平控制在9、19%的范围之内(5%÷54、4%),属于较低水平。由此,审计人员在制订风险应对策略时,考虑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实施控制测试,否则需要实施较大范围的实质性测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2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还处于学习阶段,发展相当不成熟,风险投资市场还未健全,风险投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还处于边实践边探索的阶段,无论是实业界,还是理论界对风险投究竟应从哪几个方面评估,采取什么方法评估,以及由什么样的人或机构来评估等还处于研究之中,没有形成可供借鉴的经验,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评估体系。本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综述了目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基本情况以供参考。

一、国际风险投资评估概况

风险投资的对象是新项目或新创企业,由于市场前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投资是名副其实的一种高风险性的投资行为。要想降低风险,需在投资前较准确地预计风险之所在,投资后对其加以有效的管理控制。可见投资前预测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风险预测取决于有效的风险投资评估决策过程。在风险投资的发祥地美国,风险投资家和金融界的专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风险投资家用何种标准来评估一项投资项目的投资潜力?”“风险投资家利用何种模型来对投资进行评估选优?”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者采用一定评估指标来判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对此许多研究机构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投资决策评估指标选择的调查结果表明(表一),管理层素质构成风险投资决策的首选指标,其次是产品市场增长和投资回报率。

美国纽约大学企业研究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s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对100家专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评估决策所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24个考虑因素中,首选因素是“企业家自身具有支撑其持续奋斗的禀赋”;其次是“企业家非常熟悉企业自身的目标市场”,第三是“企业家以往领导能力的证明”和“在5到10年内至少能获得10倍回报”。位列最后的是“风险企业将开发一个新的市场”和“我不会进行追加投资”。调查再次表明,管理素质、产品市场及投资回报等构成风险者进行投资评估决策的几项主要因素。表二列示了该调查揭示的前10个评估决策考虑因素。

在定性阐述评价准则的基础上,tyebjce and bruno (1984)最先运用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法得出美国风险项目评价模型。数据基础是从电话调研的46位风险投资家和问卷调查的156个风险投资公司中选出的90个经审慎评估的风险投资案例。他们请风险投资家根据案例对已选好的23个准则评分,标准是4分(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差),此外还分别评出各个项目的总体预期收益和风险。这样得到一组数据后,经因素分析和线性拟合,得出评估基本指标,划分为五个范畴,并根据各范畴指标对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的影响,模拟出风险投资的评价模型。

因此认为对预期收益影响最大的是市场吸引力,其次是产品的独特性,而管理能力和环境威胁抵抗力对预期风险产生影响,兑现能力对两者不产生影响。

相关的研究有:macmillan, sicgel, and subbanarasimha (1985),利用信函方式,通过格式问卷,调查风险投资家评估潜力投资时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并对各标准的重要性打分。macmillan,zcmannl,and subbanarasimha在1987年对风险投资的评估指标做了一个类似的统计调查。1988年sandberg,schwerger,and hofercf对其经济统计评价和修正。

rah(1991)t ran turpin(1993)分别分析了新加坡和日本,创业家的人格及经验均被认为是重要的评价依据,而财务因素(financial consideration)则是风险投资中最不重要的方面。

美国vanceh?fried and robcrt d?hisrichz(1994)两位教授联合做了有关调查。他们在三个地区:硅谷,波士顿和美国西北地区各选择六位著名风险投资者,采访其投资项目决策的具体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所选取的案例是真实的和最新的。这18个案例分别是电子等行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种子期:3,成长期:7,扩张期:4,杠杆收购:1,在公司收购:2,重组:1),投资额在5万美元至600万美元之间。实证调研结果分两部分。首先得出15个“基本评估标准”,分战略思想、管理能力和收益三方面。

评估准则分别是战略思想,包括成长潜力、经营思想、竞争力、资本需求的合理性;管理能力,包括个人的正直、经历、控制风险能力、勤奋、灵活性、经济观念、管理能力、团队结构;收益,包括投资回收期、收益率、绝对收益。其次,建立起一个决策程序模型。模型描述从寻找项目到选择出正确方案的六步流程;同时总结出风险投资家在评估过程中采取的多种评估手段示。

edward?b?roberts(1991)对两个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了深入调查,atlantic capital公司和boston investors公司从事高科技行业的风险投资有十几年历史,都使用多阶段的评估选择投资项目,但是在评估准则和决策过程有自己的特点edward?b?roberts 详细介绍了两个公司评估风险项目的准则,比较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同时分析20个已经过审慎评估的项目,提出创业家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

相关的文献还有joshua lerner (1994)提出的风险投资家如何利用联合管理来降低风险;robert?d?hisrich (1995)提出风险家的个人素质要求、能力要求,被认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价值不仅是钱,还有管理,信息等管理服务。robert polk等人设计了一个具有58个变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工业新产品的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单独进行技术风险评价对预测高科技新产品的成败十分重要。

我国台湾地区的创业投资事业一直蓬勃发展,从1993年颁布“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则”以来,至今成立了41家创业投资公司,具估计总资本额已超过200亿台币(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系的客座交售刘常勇先生等,在创投公会的帮助下,对台湾地区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现状作了调查和统计,总结出台湾地区创业投资事业的特点,经营形态和投资策略;同时总结出创业投资决策程序和评估准则(表四)。决策程序包括如下阶段:投资方案取得阶段,投资方案筛选阶段,投资方案评估阶段,投资方案协议阶段;各阶段评估重点不同。评估准则主要归纳为商业计划书、经营机构、市场营销、产品与技术、财务计划与投资报酬等五个方面的22个重要准则。认为台湾风险投资家最关注财务和商业因素,具体评价等,风险投资家希望看到的好项目是合适的企业在合适的时候拥有合适的技术,并存在或能够创造出合适的市场,最终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就对投资项目的评估提出很高的要求。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认为,识别投资对象是好项目的关键,因为环境与市场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也是无法控制的,只有经营者的强烈愿望和意志,才能克服困难和挑战,确保成功,因此投资对象应是具有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经营团体。 同时客观的数据资料与科学的实证分析过程,也是筛选好项目必不可少的,投资公司面对每年数百件的申请案例,没有一套严谨有效的投资评估程序,难以做出最适当的投资决策;针对越来越专业化的高科技项目,只有事先充分的信息搜集和审慎的研究评估,才能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防范,将投资风险度降低。

二、我国风险投资评估的现状分析

风险投资在我国目前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吉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已开展了有关的课题研究,许多专家就如何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风险投资概念及特征分析;

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风险投资的运行模式和机制;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障碍及存在的问题;

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

风险投资的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

风险投资的创业投资体系等。

还有学者对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指标及投资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东南大学经管学院的尹淑娅还对美国santa clarn 大学的tyebjee and bruno(1984)两位教授提出的评估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修改,并用权重和概率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的评估标准做出了量化,对我国风险投资评估的量化作了有效的探索,但是修改的数学模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决定预期收益的预期风险的权重系数如何确定,以及当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的数值计算出来后,应该如何确定一定的数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投资决策的结果将是否投资该风险项目等,从而影响模型的实用性和使用范围。总之,我国学者对风险投资评估的研究还处于一种初步的探索阶段,总体来说有助于了解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的风险投资运营特点,但目前的研究对微观层面的问题涉及不多,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国内的风险投资在实践中还处于起步中,目前的主力是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在项目选择评估中比较侧重于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忽视了其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性,缺乏“通才”式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大多数投资公司基本上是站在促进科学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评估项目,进行项目的投资,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与国外风险评估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学科研究滞后,风险投资评估学理论体系尚待建立。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门系统的风险投资评估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大多数投资公司往往采用一般项目投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远远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需要。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使得对评估中某些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不一致,对一些评估方法混淆不清,运用有误。目前,风险投资评估理论研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实践的发展呼吁着风险投资理论的指导。

(二)我国在进行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时,着重于项目自身要素的评估,而对被投资企业素质(尤其是创业者)的评估注重不够。

目前,我国在进行项目评估中,着眼点大多仅仅盯在项目本身的预期经济效益上,进行市场调查,查阅的有关资料,都是为了证明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适用,以及产品需求如何,销售量可能多大,目前及以后年度的销售价格怎样等,从而测算出项目预期经济效益有多大,以之作十分重要的项目取舍标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种短缺型经济,一个重要特征是供给方面的经济性短缺。从供给短缺的现状出发,几乎大多数投资项目都是需要的。通过项目评估往往表明它们都是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但是,仅从项目自身要素出发,以单纯的效益标准来衡量投资是否可行,其条件并不十分充分。项目预期效益好,仅能说明项目是可行的,其投资就不一定可行。因为,投资最终总是要落实到一定区域的某个特定行业的企业。当投资项目估价不准确或被投资企业的素质低下,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时,经济效益标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其结论的准确性自然也是值得怀疑的。

(三)缺乏对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

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各种条件,它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优越的投资环境是投资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保证,有利于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恶劣的投资环境会阻碍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专业的风险投资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3

关键词:电网项目;模糊分析;造价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江苏地区电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已经建设输电线路8、5万千米,每年新开工输电线路约2800千米。已经建设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943座,每年新开工变电容量约2500千伏安。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项目建设的水平和要求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电网规划和电力建设主管部门要求要提高电力投资的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电力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有效防控电网项目造价风险,有效提高投资效益成为新的课题。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越来越受到行业和学术界的重视。2011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逐渐应用到电网项目的招投标和结算之中,市场化因素更加明显。限额设计、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和全寿命期造价管控有效降低了电网项目概算超可研、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风险。钟波等(2004)统计了电网项目的风险因素和管理问题,提出了电力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①。安磊等(2014)结合故障树法对电网项目的建设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②。谢传胜等(2001)通过风险识别、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和风险评估,系统地分析了电力项目风险③。刘超等(2006)对水电工程造价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研究风险大小对水电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④。章昀玥等(2016)建立了电网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体系,分析了引起电网项目造价偏差的影响因素⑤。雷碧涛(2007)等采用了模糊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风险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⑥。

二、电网项目造价特点

电网项目主要由变电项目、送电线路项目和通信项目组成,包括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设备调试、通信工程和系统启动调试等多个子项。电网项目造价特点决定了电网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超高压变电项目建设的标准工期一般是13—15个月,造价管理主体多样,有电力主管部门,还有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参与主体。投资能够达到几个亿,工程可能跨越几个省份的不同地形和地貌,建设的技术要求很高。电网项目造价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价管理环节传递性

为确保电网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工程造价在每个阶段的可控性,电网项目造价管理要经过决策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十几个造价管控环节。不同的管控环节有不同的管理规范和工作要求,也面临了不同的造价管控风险。不同阶段的管理要求具有传递性,造价管控风险也会相互影响。

(二)造价管理控制动态性

电网项目造价控制要经过可研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主要阶段。同时会受到技术方案变化、设计变更、招标工程量清单开列不准确和现场签证等因素的影响,造价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三、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等级评估

按照风险大小将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分别为: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电网项目造价风险一般发生在决策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环节,按照电网项目风险等级内涵、接受准则和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矩阵,通过对参与过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的专家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调研,对江苏地区2012年以来投产的220千伏新安至邢柏线路工程等41个输电线路项目和江苏天目湖500千伏变电站扩建主变工程等45个变电站项目进行造价风险管控情况分析,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整理、汇总,对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四、电网项目造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主要是在初步设计、编制结算书、审批施工结算、编报结算报告和项目结算监督阶段。所对应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重大工程变化未履行手续、签证内容不合理承担施工单位费用、土建工作量确认不真实、材料认质认价不规范、物资领退料环节不规范。

(一)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和重大工程变化未履行手续

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一方面是按规定增值税不计入项目实际投资等政策因素导致。另一方面是因为招标设计费用结余、工期缩短产生的建设期贷款利息结余和勘察设计深度及质量不足导致概算过高等技术和管理因素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对现场实际情况不了解,现场管理不到位,完全依赖施工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对变更设计的审核把关,对招标情况与实际施工情况疏于核对,导致设计变更要求形同虚设,对应该履行设计变更手续的未履行审核手续,多支付施工单位费用,从而导致重大的电网项目造价风险。

(二)签证内容不合理、项目建设管理人员未对现场及招投标合同进行确认,直接签署意见

对施工合同、施工工艺不熟悉,对理由不充分、不成立的项目准予签证。签证办理时间和周期过长,给承办人和利害关系人暗箱操作留下隐患。为规避一些工程方面难以处理费用的处理,或者规避一些复杂费用处理程序,采取违规变通形式进行虚假签证。甚至与施工单位串通,认可不合理签证或虚报的工程量,为施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三)实际工作量和损耗

如土建工作量确认不真实。对于涉及工程造价的隐蔽工程,施工方更愿意绕开相关管理程序,以联系单、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竣工图的形式,作为办理竣工结算的依据。若现场管理不到位,极易失实造成重大损失和造价风险。材料认质认价不规范。认价形式不规范,未详细说明品牌、规格等能够确定价格的关键信息。对非暂定价材料进行重新认价。可以套定额确定综合单价的,以独立费的形式进行了认价。材料认价粗放,价格高于同期信息价等因素导致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物资领退料环节不规范。电网项目,特别是输电线路工程物资计划上报不准确,结余物资通过其余多个工程中转、领用、报废,导致了造价风险的存在。

五、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措施

(一)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管控

电网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社会影响面大、建设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应适度考虑预度。为有效降低工程投资结余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率,造价管理工作应向两端延伸。一是要深入研究,参与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最大化利用往年建设管理经验,配合新建变电站站址、线路路径方案优化比选,为费用预估提供合理化建议,减少工程估算与实际投资偏差。二是落实初步设计管理要求,发挥勘察设计质量、监理质量的后评估成效,实现初步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避免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产生重大方案调整,减少工程概算与实际投资产生重大偏差的可能性。

(二)重大工程变化造价管控

重大工程变化造价管控应加强重大工程变更的审核审批,认真判断责任归属,严格区分业主单位工程质量提升而变更、施工单位因不平衡报价后企图多结算费用而提出变更和设计深度不够而提出变更等情形,切实控制重大变更和工程造价风险。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招标工程量审核管理,对于安全质量要求以及其他工程管理要求在招标工程量审核时予以添加,对需要设计变更的严格履行设计变更手续,对设计变更规范性严格把关。

(三)现场签证管控

一是签证时认真核对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规定,投标人已报价费用和应该考虑的项目措施费不应签证,并做好核对记录,加强技经人员对签证流程把关审核力度。二是正确判断发承包双方责任,加强业务学习,应由施工方负责的费用不予签证。三是将变更签证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纳入履约考核,在合同条款中增加对施工单位变更签证存在虚报、假报等行为的经济处罚条款。四是对设计变更签证事项实行“事前审批、一项一签、一事一单”原则,杜绝事后补签。

(四)实际工作量和损耗管控

对土建工作量要确认管控。电网项目管理中参建各方要认真履行职责,牵涉重大造价调整的隐蔽工程,相关的会议纪要、联系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均应严格管理程序,确保隐蔽结算内容可控、有序、真实。重大签证工程量需附图并注明尺寸、标高,并应具有计算过程,附影像等支撑材料,签证附件作为计量依据,要有参建四方会签确认。对材料认质认价要管控。在材料认质认价方面建立规范的认价流程,完善认价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询价、比价等手段,公开、公平、合理地确定材料价格,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范电网项目造价风险。对物资领退料要管控。一是在每个工程建设过程及最终投产时对物资上报计划及结余进行对比并形成分析文件台账,对上报物资结余较大的进行详细分析,并查明原因。二是严格物资计划填报要求,确保计划准确。三是开展每批次物资计划内审、外审情况的管控,通过审查减少物资领退料风险。四是加强对设计深度的管理,有效控制物资结余量偏差。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可能出现在决策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十三个造价风险环节。本文通过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矩阵建立和访谈调研,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对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等级评估,明确了初步设计、编制结算书、审批施工结算、编报结算报告和项目结算监督阶段的较高风险等级。

结合

电网项目造价管控实践分析初步设计概算结余率过高、重大工程变化未履行手续、签证内容不合理承担施工单位费用、土建工作量确认不真实、材料认质认价不规范、物资领退料环节不规范的造价风险因素,并提出电网项目造价风险管控措施,能够有效管控电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有助于江苏地区“十三五”期间电力投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注释:

①钟波、基于软计算理论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②赵志刚、基于网络分析的电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③谢传胜,侯文甜、基于列和求逆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模糊评价[J]、北京:科技和产业,2001、

④刘超,吴相林、基于风险评估的水电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研究[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4

【关键词】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金融创新;风险管理

一、引言

所谓项目类融资,是指包含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项目以及表外代客理财投资项目的融资的总称。而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是指对项目类融资取舍和优化的过程,是商业银行进行该类融资决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步骤。做好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平衡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平衡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关系的意义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在存款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央行的存款基准利率对存款利率有较大限制,金融创新成为了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理财产品的出现成为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重要工具,它将银行存款转换为财富管理,间接地成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动力之一。银行理财产品究竟有多大风险本文暂且不论,但通过理财产品所提高利率的最终来源还是商业银行信贷息差收益的部分转化。这其中自然存在风险,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二)平衡规避监管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关系的意义

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最初只局限于项目贷款风险评估,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表内贷款受到诸如信贷规模、行业限制等多方面的约束,规避监管进行金融创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了近两年商业银行表外代客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多。尽管该类项目仍然是新鲜事物,但对其进行融资前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的现状——以中国工商银行某沿海省分行为例

(一)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的发展

该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2012年底之前,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主要为项目贷款风险评估。根据该行总行规定,金额超过1000万元(含)人民币(或等值美元)以上的中长期项目贷款融资申请均须进行评估。该行前三年的项目贷款评估数量分别为564个、129个和223个。二是2013年开始,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代客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编写完成并开始征求意见,标志着该块业务的规范化评估拉开序幕。截止2012年末,该行表外资产的总规模已达25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表外项目融资风险评估已是形势所趋。

(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目前,该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主要采用评估报告与打分卡相结合的方式。

1、评估报告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的项目类融资评估报告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对申请融资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及领导人素质、融资情况及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第二部分为对申请融资的项目风险评估,通行的做法是参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的评价,以现金流是否覆盖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做出是否给予该笔融资的结论。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市场分析、投资估算与筹资评价、偿债能力评价和担保方式与风险评估。此外,还需要对银行相关的收益指标进行评估,其中最主要的指标就是RAROC,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

2、打分卡

打分卡是指通过对宏观环境、行业趋势、客户实力、项目特性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结构化设计和标准化评价,通过权重设置区分风险重要程度的差异,通过评价得分对应风险等级实现定量化的评估结论。这是项目评估报告的辅助手段和电子化手段。

三、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的对称性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信息的对称性问题上。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对真实数据的提供意愿会有差异。融资主体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不同和竞争性项目的日益增多,都会导致企业面对商业银行会选择对自身最优的数据提供。二是商业银行获取数据的能力和准确性方面。这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主动去获取的数据也存在准确性问题,比如说项目贷款评估中经常需使用中介咨询机构的数据,而中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值得商业银行仔细斟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评估工作是最大的挑战。

(二)评估方法的问题

通过前述对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现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可能会造成评估结果不够准确,进而影响贷款质量。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项目现金流预测法并不能覆盖所有项目情况;不注意行业特点对所有企业运用同样的评估方法;影响偿债能力的很多因素难以量化;财务指标的有些数据缺乏说服力等方面。

1、项目现金流评价并不能覆盖所有情况

评估债权类项目,应坚持以融资项目(资产)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债务融资偿付能力为核心。而一些股权投资项目,除了以融资项目经营性净现金流的股权投资回报能力为核心以外,其他可以用来作为还款来源的收益均可涵盖在内。因此项目现金流评价并不能覆盖所有情况。

2、不注意行业特点对所有企业运用同样的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可以分为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已逐步在重视行业风险的问题,多家商业银行也已形成了每年颁布行业政策的惯例,但是在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上,各个行业基本还是采用基本相同的评估方法。在表外代客理财投资项目,特别是股权投资项目评估上,显然更加不适合。

3、影响偿债能力的很多因素难以量化

目前评价项目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偿债保证比(或者称为偿债覆盖率),是指在融资期间内所有可用于偿债资金可以覆盖贷款本金的比例。但除了该指标外,还有很多可以衡量其偿债能力的因素,比如企业家的品质和能力、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比如某些民生工程,建成后并无现金流,但社会影响深远,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等,这些指标均无法量化,但却对项目偿债有着重要的影响。

4、某些财务指标缺乏说服力

比如财务评估中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不适用。像内部收益率法适用范围窄,当对非常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用传统的内部收益率指标并没有太大意义,这样就无法评价该项目的经济性。

(三)评估机制的问题

现有的项目类融资评估机制存在着评估流程有所重复劳动、电子化评估流程流于形式、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人员配备难以满足评估需要等问题。

1、评估流程有所重复劳动

根据目前的工作流程,针对某个项目,由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投资银行等前台部门进行尽职调查,并完成尽职调查报告后提交评估,评估部门再进行现场评估。这意味着银行人员需要至少去企业和项目现场两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劳动。

2、电子化评估流程流于形式

以打分卡模型为例,该系统的推出旨在项目评估以计算机手段、定量评价为主替代目前以纸质评估报告、定性评价为主,提高评估效率、完善评估数据仓库,最终使其达到理论系统化、分析专业化、参数标准化、数据集中化。然而实际项目情况千变万化,情况错综复杂,打分卡模型中选择的参数虽已众多,但仍然无法全面覆盖各种情况。这就造成了该电子化流程流于形式,其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状况的结果。目前该流程只能作为辅助流程。

3、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人员配备难以满足评估需要

由于评估人员自身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商业银行中评估人员素质有所差异。同时,商业银行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人员编制限制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人员配备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的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的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信息对称性上的改进

1、尽量选择企业在市场上公开的数据进行评估

比如从申请融资的企业网站上、行业协会的网站上、网络上关于这家企业的公开数据等,均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尽量减少“拿来主义”,杜绝对企业提供的数据不假思考、照搬照抄。

2、在选择外部中介机构上,可以提高准入门槛

比如要求中介机构必须达到多少资质,其出具的报告方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进行评估的依据。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实行名单制,只有进入银行名单制内的事务所出具的报告才会认可。中介咨询机构也可以实行名单制。

(二)评估方法的改进

1、项目评估除以项目现金流评价外,也要注重综合收益评价

两者的相同点:归根结底两者均为现金流评价,无非前者是项目现金流,而后者是综合现金流。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一是前者是项目预测现金流,是未来的项目建成后拟实现的现金流,不确定性较大;后者是根据目前已有现金流的趋势推断,相对不确定性较小。二是前者仅为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其未来的预测应该是稳定的;后者包括了融资主体所能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包含了经常性的和非经常性的(比如投资收益、财政补贴等),对其未来的预测中应谨慎对待该部分非经常性的收入项目。因此,在评估债权类项目时,应坚持以融资项目(资产)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债务融资偿付能力为核心。而一些股权投资项目,则应采用综合收益评价为主。

2、针对不同行业研发行业模版

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确定各个行业的评估侧重点。该项工作一般由商业银行的总行或省级分行完成,可以针对某些重点行业做一些深入调研、总结归纳。比如浙江省主要以纺织、化纤、轻工、机械等制造行业为主,上述行业可以成为该区域的重点行业研发模块。

3、考虑量化一些定性化指标

比如可以引入打分体系,对融资主体的管理团队打分,针对有不良记录、或口碑不佳的酌情扣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可以适量加分,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美誉度。

4、改进财务评价分析方法

比如考虑对内部收益率的修正,避免传统内部收益率法可能出现的无解或多解的问题;或者由于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往往期限远长于项目贷款期限),因此,完全可以降低内部收益率指标在项目类融资评估中的作用。

(三)评估机制的完善

1、优化评估流程

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评估工作流程尽可能要简化,避免因为过长的流程而降低了劳动效率,造成客户和资源的流失。比如在工作机制上,项目类融资评估工作可以由评估部门牵头,前台部门配合进行尽职调查和现场评估,避免工作上的重复劳动。

2、深化电子化流程改革,建立完善的评估数据体系

电子化评估是一个趋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电子化流程改革,逐步化形式评估为实质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继续完善参数建设,参数必须符合项目实际,不能设置一些滥竽充数的参数;二是完善行业模块建设,防止某些项目因为没有合适的行业模版造成无法电子化流程的尴尬;三是建立完善的评估数据体系,必须加强项目评估基础性工作的建设,特别是包括市场信息在内的贷款评估所用的数据库的建设。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得令人难以捉摸。而要想提高项目评价质量,就必须大量收集、整理与分析各类信息,为评估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建设较完整的评估数据体系。

3、建立评估人员分层分类授权管理体系

评估人员的素质和配备管理一直是商业银行信贷部门较为重视的问题,这部分人员不仅关系着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营销评审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该类融资的风险做出了很好的把控。同样以中国工商银行某沿海省分行为例,该行对评估人员实行等级资质管理,成立了隶属于省分行管理的专家团队——省分行信贷评估委员会,将全省评估人员纳入该委员会,实行二级分行与省分行双重管理。一是委员等级资质的确定,省分行根据评估委员的工作经验、水平、从事信贷评估工作的年限以及学历等条件,将评估委员分为高、中、初级三个等级。对于高、中级评估委员,授予作为项目类融资评估小组负责人资格,对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负责。对于初级委员,主要以参与评估小组为主。二是委员工作质量的考核,该行对评估委员工作的考核引入了打分体系,即省分行组织人员对每份评估报告进行打分,同时为了兼顾打分的公允性,由省分行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打分,并将结果定期向全行通报,以此对全行评估委员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三是等级资质的动态管理体系。建立了对评估委员等级资质动态管理体系以及评估委员的统一进出通道,即通过年度考核等方式,实行各等级委员的末位淘汰制,同时将各等级表现优秀的委员晋级,实现“有升有降、队伍稳定”的良性动态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是创新的产物,但在信息的对称性、评估方法和评估机制中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类融资评估更好地发挥风险防范作用;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在信息的对称性问题上选择公开市场信息、提高中介机构准入门槛;评估方法上除项目现金流评价外,也需注重综合收益评价、研发不同行业模版、考虑量化一些定性化指标、改进财务评价分析方法和改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等;评估机制上优化评估流程、深化电子化流程改革以及建立评估人员分层分类授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项目类融资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石磊、利率市场化能带来什么[EB/OL]、2012[2012-12-19,http://、cn/opinion/2012/12/19175114846234、shtml、

[2]牟德华,刘英雪、商业银行项目贷款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8(1)、

[3]冯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5

一、房地产估价风险体系

房地产估价是一种社会中介活动,这种活动是因为社会信息的不平衡产生的,房地产评估工作的成果是以评估报告的形式体现的,房地产评估报告是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记述估价过程和估价成果的文件,是给委托方的书面答复,是关于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值或价格的研究报告。因此,评估报告所给出的是房地产在某一时点的符合客观的合理的价格,而不是一个实际的成交价,更不是房地产的实际取得成本。因此,评估报告结果的确定性和评估对象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存在天然矛盾,这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风险性。

评估风险主要是估价结果与房地产真实价值偏差的程度及发生较大偏差的可能性。房地产估价风险体系也由政府、房地产估价机构和人员以及经济活动主体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组成。

(一)政府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

政府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最主要的是房地产估价带来的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主要是房地产估价价值过高,不能反映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带来社会价值总体虚高,同时过高估值的房地产金融抵押贷款,会使金融机构存在潜在呆账坏账,影响金融机构的真实资产。一旦泡沫破灭,整个经济体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动荡,影响社会稳定。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无不例外与房地产价值估计过高有着一定的影响。当然房地产估价过低又会带来政府的税收损失。

(二)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

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是估价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

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一方面受到供求变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政策变动也同样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政策的变化,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都必然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或高或低的影响。同时,政策的变动往往还会对估价方法产生影响,如《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修改,使得房屋拆迁补偿估价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制虽然在逐步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产权界定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某企业通过政府对原农民所有的土地通过征地取得了划拨土地使用权等。

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政策背景和政策预期,就会影响评估结果,带来评估风险。

2、评估报告的估价目的和估价用途不符的风险。

估价目的是估价结构的期望用途,是建立最终评估价值结论的基础,所以,一旦估价目的确定了,评估价值结论是与之相映射的,它不因估价报告作用不同而变动。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份以转让价值、保险价值、课税价值等为估价目的评估报告用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参考依据时,报告提供不恰当的信息,就可能造成决策者的判断失误。由于评估报告的估价目的和估价用途不符的风险,虽然与委托方和报告的使用者有关,但还是评估师应避免和防范的。

3、委托方提供虚假情况的风险。

委托方向评估师提供虚假情况,甚至采用欺骗和违法的手段使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面临巨大风险。比如,在土地评估中提供虚假的用地规划指标修改或调整的证明、要求对估价报告作技术处理等,如果评估师不能洞察这些虚假信息和资料,必然会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评估报告。

特别是,有时房地产评估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容易迁就委托方,为减少评估成本、缩减评估人员的外勤工作量,容易偏信委托方,这样很容易造成评估工作产生较大失误,就有可能被人认为与委托方同流合污而引发诉讼。

4、技术风险。

在《房地产估价规范》中规定了房地产估价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但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程序和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对房地产抵押价值的评估一般采用市场比较法为基准进行评估,如何判断市场的完善性,如何正确选取参照对象,如何对有关因素进行恰当修正等都有赖于评估师按其专业判断能力判断市场是否存在偏差。评估师如果不能遵守评估原则的精神,运用了带有明显缺陷的程序和方法,就极易出具错误的评估报告。实际评估过程中,由于我国房地产业以及房地产估价起步较晚,许多技术资料无法在短时期内积累下来,比如市场基准收益率水平、房地产价格分类变动指数等等。

这样使得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将在房地产价格预期的技术上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估价报告的叙述不完善或不完整也会在将来给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5、评估师素质的风险。

评估工作执行的好坏,评估报告水平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评估师自身素质水平。评估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评估师的素质越高,评估工作风险越小,反之,评估工作风险就越大。如果评估工作者业务素质低,就可能出现工作过失、报告误导,如果评估工作者道德素质不过关,出现欺诈、违约、泄密、滥用评估资格的现象,所造成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三)经济活动主体面临的房地产估价风险

经济活动主体是指与估价对象房地产在估价目的条件下涉及的利益各方,比如在抵押贷款中涉及到银行、借款人、担保人等各方利益;在投资目的下涉及到全部投资人和未来的债权人以及政府的利益。这些利益主体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经济活动主体。房地产估价结果与市场价值的极大偏差一样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例如,在抵押贷款估价中,抵押物估价过高会使得未来在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贷款无法足额收回,产生呆账坏账,如果银行的呆账坏账过多,会使银行经营困难,严重者在居民储户未来预期不好出现挤兑情况下,会造成银行破产,进而出现金融动荡。

三、房地产估价风险防范与转移

1、政策规范是防范评估风险的根本保障。

政府应规范各项政策:为确保市场竞争的效率和公平,政府应该公正严明的立法和执法,规范社会各角色的行为,惩治违法违规行为;为加强服务功能,政府有义务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信息服务,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

房地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及房地产估协师协会是政府和从业机构之间的桥梁,是房地产评估行业自我管理的实施者,对行业实行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整合评估业信息资源,为评估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制定符合规则的评估业相关的法规、评估标准。

同时,要破除行业、地域壁垒,打破评估领域的垄断,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独家垄断局面,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制度创新是防范评估风险的基本保障。

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质量至上为中心,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评估机构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要有一整套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工作,拟定科学的评估计划,采用正确、恰当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制作全面规范的评估报告。特别是建立完善并确实执行估价复审制度,复审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估价师的专业水准,可以加强委托人对评估报告的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评价评估工作所采用的程序、方法是否适当,并对评估报告进行恰当性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评估风险。

另一方面,房地产评估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加强对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能,对评估机构和人员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为评估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稳步设立评估风险基金,以提高评估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3、谨慎选择客户是防范评估风险的根本手段。

评估人员要控制评估风险,首先要与客户充分沟通,识别资料的真假性,了解客户的道德品质,促使评估机构谨慎选择客户,避免盲目接受评估项目而承受较大的评估风险。评估人员不仅评估时要与客户沟通,而且在评估前和评估后也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在评估前与客户的沟通重在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掌握客户评估的真实需要;评估进行时的沟通重在保证评估程序和方法的贯彻执行;在评估后与客户沟通则重在引导客户合理运用评估报告,减少评估报告误用的可能性。

4、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是防范评估风险的基本手段。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6

本项目拟拆除幸福大道上原有高架桥(全长3476、5m,桥长2953、2m),重新对幸福大道进行高架快速化改造,其中桥梁部分长5462m,引道部分长359、3m,上下匝道三组。高架桥主要标准断面为双向六车道,地面辅道主要标准断面为双向六车道,上下匝道为单车道;工程范围还包括老桥拆除、管线迁改专项工程、景观亮化及绿化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等。

2评标办法

首先,根据项目特性及招标人需求确定招标办法和基本要求。由于该项目为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工程项目,项目整个开发和运营过程的状况都会对当地社会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确定招标办法时,应选择公开招标的办法;由于项目专业性较强、标准高,因此在制定招标要求时应尽量细致、全面。①企业资质。要求参与投标的企业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法的园林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资质或园林工程专业承包一级企业资质。②企业业绩。要求企业在近五年内承担过工程造价不低于5000万元的园林工程施工工作,完成情况良好。③质量要求。要求质量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良水平。④进度要求。要求在规定的工期范围内完成整个标段的各项工作。⑤费用要求。要求中标价为合理低价。⑥组织机构要求。要求项目管理机构中项目经理具备园林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且具备类似项目的管理经验;项目组织机构中其他负责人资质应达到招标文件中的对应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招标人具体要求,本标段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

3投标文件评审

参加投标的投标文件需要满足资格审查的各项条件,经评标委员会评审通过后,进入终审。当投标文件存在以下问题时,评标委员会可将其裁定为无效标:①方案不唯一。即多份投标文件为一名投标人提交,或者一份投标文件中出现多种方案,而招标文件中并未要求提供备选方案;②签章不规范。即招标文件规定应盖章或签字的地方为按要求签章;③文件缺失。即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文件内容不全或不符合规定;④编号不一致。即递交的投标文件电子档与纸质档上的水印编号不一致;⑤资质不达标。即投标人不具备招标文件规定的资质条件。当投标文件中存在以下问题时,需对内容进行进一步核查,若仍不满足要求,则作为无效标:①各项目标不符合要求。即未能满足招标文件中的进度、质量、费用等相关要求;②标价不合理。即投标报价不符合招标文件中的规定;③其他不满足实质性要求的原因。当投标文件中存在以下问题时,评标委员会需要向投保人进行质询,若投标人能够给出明确的澄清,则进入下一阶段评审,若不能,则将其作为无效标取消其参与下一阶段评审的资格:①投标文件雷同。即不同投标人递交的投标文件中,出现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内容,例如在商务标评审中,如果出现不同投标人递交的标书中,某项综合单价雷同率超过总数的10%,则认为存在雷同现象或串通投标的可能;②项目管理组织共用。即不同投标人递交的投标文件中,组建的项目管理组织中出现相同的人员,则可视为存在串通投标的嫌疑;③标书出处相同。若发现不同投标人递交的投标文件由相同的设备编制和印刷,则应进行进一步质询;④咨询机构共用。即发现不同投标文件由相同的咨询机构编制或协助完成,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质询;⑤报价超过警戒范围。如发现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报价与预算成本警戒值的偏差较大,(超过1%或低于2%),则可认为存在故意干扰报价的嫌疑。

4评标风险评估

①建立风险调查表。建立风险调查表,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各项风险影响因素对各种风险事件影响程度的高低。②确定风险权重。评标委员会针对以上几类风险事件,运用专业技术能力和类似项目经验,对每一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带来的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绘制风险等级图,用具体数值表示。在本例中,将三个风险权重等级用5:3:2来表示。③风险评估。将风险调查表中发生概率的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用3分、2分、1分来代表,将发生概率得分与风险权重填入风险评估表。将得到的每一项风险事件的评估值进行加和,得到风险综合评估值,本案例中,∑(W×P)=0、2+1、5+0、6=2、3,评标风险较大。针对评标风险评估中对风险的评估结果,选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应对。①招标准备充分。在招标工作开始前,已经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工作,对设计中出现的争议和不明确的地方与设计方进行了讨论和确定;邀请了专业造价咨询机构进行了成本测算,制定了造价表,从而使因为工程变动、返工造成的不平衡报价风险有效减小。②加强资格审查力度。在评标过程中加强了对投标人资质和条件的审查,剔除不满足条件的投标人;同时,也对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其他主要负责人的资质、经验等条件进行了严格审查,尽量降低因为项目管理团队能力不足造成的认知风险。在投标人资格审查方式上,选择资格后审方式,降低投标人之间围标的可能性,减少由于投标人不道德行为引发的风险。③重视招标机构选择。选择专业素质过硬、业务经验丰富的招标机构能够降低招标人风险控制的难度,为认知风险的控制奠定基础。本案例中选择的是浙江某投资咨询公司,该公司业务来源主要为政府投资的民生类项目,具备项目招标所需的各方面能力,业务水平过硬。④优化评标委员会组成。评标委员会的专业技术能力越强,评标人认知风险就越小,因此,本项目在组件评标委员会时,注重评标专家与招标人的人数比例,设定专家5人,招标人3人。⑤核查不平衡报价问题。一方面,在招标文件中强调了对不平衡报价的核查力度,引导投标人端正投标态度;另一方面也改进了对不平衡报价的核查方式,增加投标人合谋的难度,降低不平衡报价风险。

5评标风险管理效果

通过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采用各种方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后,评标风险得分由原来的2、3降到了1、0,属于可控风险,因此该评标风险管理模式在此项目中有效。

6结束语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7

一、纳税评估的定位

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在有关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方面,目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的规定。而仅有国税发[2005]43号文《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明确纳税评估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第二条规定纳税评估的原则: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即纳税评估的职能是一项融税源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事实上纳税评估的依据也仅是财务与税收的内在关系,纳税评估不符合行政执法行为有效成立的形式要件,纳税评估的结果不具备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的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等效力。因此,纳税评估不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也不能使用税务检查、税务稽查的手段和文书。因此,鉴于上述表达,本文认为1、纳税评估过程是一个信息系统工程,即从采集税源信息到加工及筛选涉税信息,最后到输出涉税信息。2、纳税评估职能是纳税人涉税方面“健康检查专家门诊”。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疑点就须进一步要求“确诊”,直至消除疑点或移交稽查等。

二、纳税评估的特点

1、客观性。纳税评估是建立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基础之上的一种征管制度。纳税申报不仅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其相关义务的法定程序,而且也是税务机关行使税款征收权的可靠保证,并构成纳税评估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些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所形成的涉税信息及有关纳税资料,成为纳税评估工作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构成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

2、逻辑性。纳税评估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纳税评估的基点是,纳税人的经营行为与应税行为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

首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应税行为与经营行为的逻辑关系,既体现在行为的性质方面,也体现在行为的数量方面。通过前者可以确认哪些行为属于应税行为,以及适用哪些税种;通过后者可以确认应税行为应承担怎样的纳税义务,以及数量界限。纳税评估正是依据这一原理,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指标,制定量化分析模型,对纳税申报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逻辑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其次,纳税人经营行为的账务记录与应纳税额核算应该具有内在联系。

3、系统性。纳税评估具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以及操作方法,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系统性工作。纳税评估作为一种监控手段,贯穿税收征管的始终。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都包含在纳税评估的范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收征管过程就是税收征收管理每一个环节的评估过程。

4、目的性。纳税评估的目的是加强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围绕税源监控的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对纳税人纳税申报及有关纳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通过制定计划、确定对象、审核评估、约谈举证、确定稽查对象、结果反馈等工作环节,全面掌握税源及其变动情况,保证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有效衔接,对纳税行为尤其是申报质量进行动态、即时的分析、监控,并为实施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奠定基础。

5、局限性。纳税评估指标存有一定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一般这种评估指标的测算结果都直接与行业正常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该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似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和评价很难合理制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经常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的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效果和开展方向,进而导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6、风险性。由于纳税评估是建立在对纳税人自我申报的资料基础上,因此,纳税人的诚信度与申报资料的可信度仅凭税务人员的评估,是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的,这种风险来自于纳税人及纳税评估人员。具体包括:源于评估客体的风险主要是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即纳税人自身的纳税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运行的一贯性、有效性,企业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准;源于评估主体的风险主要是检查风险即对纳税人的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高低的评价(评估),以及自身在实施纳税评估过程中业务素质高低与职业道德的水准。

三、纳税评估的原则

国税发[2005]43号文《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纳税评估的原则: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本文认为除此之外还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法治原则:纳税评估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既保障税收收入,又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2、公平原则:对不同纳税人的处理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上注重合理性,对有利于纳税人的政策处理注重权益的保障性。

3、诚信原则:税企双方在诚信的基础上,沟通各种涉税信息,通过纳税评估,提高纳税人办税能力,提升国税机关服务水平。

4、效率原则:降低纳税评估成本,征纳双方在诚信基础上,交流各种涉税信息,并使之成为各税种的共享资源,最大程度减轻纳税人负担。同时国地税部门之间也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于企业所得税管理不仅涉及到国税部门可能也会涉及到地税部门,加上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之间的许多信息可以共享。

5、成本效益原则:一方面要考虑纳税评估效益即该评估对象到底有多大的疑问,另一方面也要兼顾纳税评估成本即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得不偿失”。

四、纳税评估的假设与推定

纳税评估的作用既有静态信息的参考价值,也有动态信息的利用价值。它既有预测功能,又有一定的决策功能。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扎实的财税知识为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心理学、社会学、逻辑推理学、证据学等集一体的,并随着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因素变化而逐步完善的学科。从目前社会对税收的认知度来看,广大纳税人对此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有的甚至是在经过多方咨询后而作出的谨慎行为。因此,如果仅从纳税人申报的表面资料来看一般很难发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如有的企业在了解税务部门所掌握的一些行业测试指标后,采用倒轧计算进行技术处理,使得税务评估分析的结果无异常现象。

作为纳税评估人员应该掌握一些纳税评估假设与推定的技巧,特别是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一窗式”+“责任区”下,纳税人的各种静态、动态的信息,随时都掌控在税务机关。平时,责任区的片管员(或专管员)应密切关注纳税人的一些基本资料如:注册地、营业执照中一些信息、产品的市场行情、加工工艺流程、市场分布、在职人数、劳动效率、材料耗用率、废品损失率、单位水电费耗用数、单位负责人的用车情况等。因为上述这些因素属于基本稳定的,一般不会轻易发生重大变动。此外,还应注意生产的季节性、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因此,在纳税评估的假设与推理过程中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进行。硬件上不仅包括厂房(或经营场所)及办公用房的环境及装修情况;员工及单位负责人的交通工具;企业规模及设备购置情况等。软件包括员工及单位负责人的着装;中层干部及单位负责人的工作、生活习惯及用品、言谈举止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纳税评估方面的一些成文的理论架构,因此,关于纳税评估假设与推定的问题在此也仅作些探讨。作者认为所谓纳税评估假定是指纳税评估人员为了完成评估任务,降低纳税评估风险,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及评估的要求,以及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评估证据和结论作出推断和假设的一种评价方式。它的特点表现为:

1、纳税评估假定是为一定目的而提出,是为完成评估任务,提高评估效率而提出的。

2、评估对象不同,评估要求和评估工作所达到的程度不同,纳税评估假定也不同。

3、纳税评估假定并非是评估人员主观臆断的评价,而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证据基础上的。

4、纳税评估假定并非是评估人员的结论和最终的评价。

纳税评估假定的整体思路:提出评估假定——分析评估假定——修正评估假定——肯定或否定评估假定——错弊分析与查核

纳税评估假定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几个方面:

1、纳税评估关系假设:即纳税评估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或社会责任关系的存在为首要前提的假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责任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责任关系。纳税评估是由委予责任者(国家或政府),承担责任者(纳税人)和纳税评估人(税务机关)构成。受托责任的形成是纳税评估存在的必然条件,而纳税评估关系的形成才是纳税评估产生与发展的充分条件。

2、正当怀疑假设即纳税评估是以对被评估事项缺乏足够可信性(正当怀疑)为前提的假设。该假设包含两层含义:(1)被评估事项并非完全可靠。即对于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或反映这种履行状况的经济信息,除非有明确的、绝对的证据。否则没有理由给予完全的信任。所以需要通过纳税评估来进行客观、公允地评价。(2)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公认会计原则及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是合理有致的。纳税评估只对纳税人具体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评价。该假设明确了纳税评估的直接原因及目标。这一基本假设可以推导出纳税评估固有风险等概念。

3、可验证性假设:即纳税评估是以被评估对象可以验证为前提的假设。这一假设认为,除非所有经济活动是可以验证的。否则,纳税评估就失去了对象和生存条件。它使纳税评估法规或暂行办法的制定,纳税评估证据的收集与评价以及纳税评估程序的实施才具有实际意义。

4、有效控制假设即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减少错误与舞弊事项的发生,内部控制就是被评估单位自身建立起来的防范措施,它包括内部控制机构及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又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及内部管理控制。如果有充分证据能证明被评估单位存在健全的内部控制并能充分内发挥作用,就有理由相信它有能力有效地抑制不符标准的行为。由此,评估人员对被评估对象的直接评估可以部分地转移到对这些内容控制的评估,而大大减少直接评估工作量。特别是对我省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的基层税务部门。

5、惯性及例外假设:这一假设包含两层含义:(1)惯性假设,即若无确凿的反证,过去被认为如何,现在与将来仍会如此。(2)例外假设即在评估过程中对于必须彻底揭露的事项应以扩大评估程序、范围,增加评估成本的假设。这一假设不仅为评估人员执行所有工作提供指南,而且是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或意外的变化时为评估人员提供一种必要的保护,从而使评估责任有一个合理限度,由此可以推出评估风险、抽样评估等概念。

纳税评估推定一般应以“无过错推定”为前提。即通过搜集寻找能证明纳税人无过错的证据,来排除纳税人的过错疑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税收服务和依法治税的精神要求。

五、纳税评估的风险

由于纳税评估仅是一项评估工作,无论纳税评估主体的水平和能力如何也无法保证其所评估过的客体或对象万无一失,因此,就必须承认纳税评估风险的存在。即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评估人员经过纳税评估后发表不恰当纳税评估意见的可能性。纳税评估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评估风险。

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评估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它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漏报,而未能被评估发现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被评估单位有关,评估人员对此无能为力,只能评估。纳税评估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风险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成反比关系,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综合水平较高时,评估人员须扩大评估范围,尽量降低评估风险,使整个纳税评估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反之,固有和控制综合水平较低时,则评估人员即使冒较大评估风险,但总体纳税评估风险仍较低。

总之,评估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纳税评估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纳税评估程序,以将纳税评估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六、纳税评估的分类

由于在纳税评估过程中主要是运用各项指标,而纳税评估指标具有一定的行业性、地域性、阶段性、局限性、时效性等特点,因此,纳税评估的分类并非是越详细越好,要讲求科学性、效益性、相关性、前瞻性、实用性等。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真正发现纳税人在纳税申报中是否存在问题,税收实际工作中的不足,挖掘当地税源。

2、有利于通过纳税评估来评价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为科学评定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提供客观、公允的信息。

3、有利于本地区涉税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对纳税人涉税情况进行动态服务、管理、监控。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篇8

【关键词】 石油企业 投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 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越来越凸显,石油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石油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其投资项目包括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炼制、集输、石油化工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由于行业生产的特殊性,石油企业投资具有工程量大、投资额度高、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涉及企业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长的特点。石油行业是一个资金投入巨大的行业,石油企业项目的投资决策往往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搞好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综合的经济分析技术(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等)对拟建工程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以便进行正确决策的研究活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投资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赢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做好投资项目论证评估

目前,投资项目论证评估依然存在着项目可研报告深度不够、报告调查研究不足、不能满足决策需要的现象,投资项目的决策依赖于项目的前期论证评估工作。凡是予以立项的投资项目必须做好项目前期论证评估。项目论证评估是指通过前期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评估,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工作阶段。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重视石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论证评估,从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预测、计算、分析和论证,以石油投资方案为基础,制定不同的投资方案,采用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净效益,权衡投资项目的利弊得失。制定多套项目可行方案进行选优,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选,分析选定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有效的最佳方案。为保证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必须建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根据被评估项目的性质,从相关专家组中抽选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该项目的评审组,对项目的前期论证情况进行评审把关,对于投资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对方案选择不合理的项目,必须重新进行方案调整,直到方案最优方可通过。项目论证评估阶段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决定项目是否建设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所确定的投资金额是控制项目建设的基础和限额,也是有效控制设计施工阶段投资规模和投资额度的前提和保证,通过投资项目论证评估规避投资风险,可达到控制项目投资费用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重视投资项目估算

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投资项目的投资程序上看,主要有项目论证评估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投资控制密切相关。在项目论证评估阶段所确定的投资估算是设计施工阶段概算投资控制的依据。投资估算是项目论证评估阶段的重要步骤。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进行估计的过程。投资估算额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以达到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从而取得最大投资效益。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有很多,根据项目特点、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估算法、指标估算法和分类估算法,以上这些估算方法的使用条件、范围以及估算的精度各不相同,如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估算编制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准确地估算项目投资,一般采用准确度较高的指标估算法和分类估算法,但在这两种估算法中存在着同一行业、不同地区在定额水平、费用标准差别较大,各地区材料价格、材料品种选用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为了提高准确度和使用方便,可以将估算编制方法稍作改进:在指标估算法中将单价指标变为主要工程量指标,根据这些指标乘以本地区的综合单价,得出被估算工程单项工程主要工程量投资,再根据相应的系数进行调整,得出所估算工程所需的投资。

三、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提供评价结果的主要依据以及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的决策性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择及建设条件论证、项目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节水、节能、经济、社会效益、结论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审批和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其结论是预测和判断一个项目技术可行性、竞争能力、获益能力的依据,石油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附的内容,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勘探、地形、矿物资源、水质等所有的分析论证资料,是检验工程质量和整个工程寿命期内追查事故责任的依据。此外,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厂址、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详细的经济技术方案等已确定的原则一经批准,则成为详图设计的主要依据。在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经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政府部门的规定或经济立法,对污染处理得当,方能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写,达到规定的深度和广度,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和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做到多方案比较,特别要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投资单位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适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监理制度和实施措施,委托监理单位对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全程监理,要求不符合规范的工作环节重新进行,不符合标准的报告重新编制。

四、加强投资项目风险防范

石油企业投资各个环节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遭遇的风险,制定出详细的预防和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将风险的发生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油田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油田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充分体现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应当加强风险论证控制投资风险,对拟建投资项目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通常包括勘探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工程建设风险、市场风险和不可抗力的风险等。在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时,应分别就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作出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正确揭示项目的市场风险和主要因素的风险等级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可选用或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或决策树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模式化定量处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将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作为立项的前提条件,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研究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建立石油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运用多因素递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实现了对石油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大小程度的科学评价与判断。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形成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报告,可作为决策者科学决策的依据。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使投资项目能够达到预定目标,明确油田企业生产发展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合理选定项目,确定所建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和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我国各油田为了提高或稳住石油产量,纷纷加大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石油天然气工程投资越来越大,从几亿元到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项目也屡见不鲜。石油作为一种有巨额利润的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企业项目往往投资工程量大,投资额度高,投资风险大,因此,石油企业投资必须做好投资项目论证评估,实行投资项目估算,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视投资项目风险防范,加强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使投资项目能够达到预定目标,保证投资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的经济效果,规避投资风险,提高石油企业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福生:投资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论证的新构想[J]、价值工程,2010(28)、

[2] 武新社:浅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10(9)、

[3] 郭小鹏:浅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的合理确定[J]、中国城市经济,2010(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安全生产的分类(精选8篇)
  • 下一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