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安全生产的分类(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8 栏目:写作范文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1

2017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一】 一、全旗一季度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一季度,全旗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呈现两降一升特点,即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下降,死亡人数略有上升。

(一)事故总量下降

全旗共发生各类事故12起,同比减少4起,下降25%;死亡4人,同比增加2人,上升100%;直接经济损失88、3万元,同比减少33、6万元。

(二)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呈稳定趋势

工矿商贸企业无事故发生,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上升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起,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上升250%;死亡4人,同比增加2人,上升100%;直接经济损失72、4万元,同比增加67、4万元,上升13、48倍

(四)消防火灾事故呈下降趋势

共发生火灾事故5起,同比火灾起数减少9起,下降64、29%;直接经济损失15、9万元,同比减少101万元,下降86、38%。

二、一季度各类伤亡事故通报

(一)1月31日17时35分许,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汤新明驾驶蒙k24460重型货车与沈阳市姚文哲驾驶的辽a79427号小型客车正面相撞,造成姚文哲当场死亡。

(二)3月7日17时40分许,杨保胜驾驶蒙b41497号大型普通客车因采取措施不当,撞在靠道路右侧停放的吴利华驾驶的蒙m06251号重型普通货车尾部,造成客车上2名乘车人死亡。

(三)3月7日下午14时30分,赵灿红驾驶辽cb0672陆虎牌小型越野车与王志强驾驶的蒙l15235号大型客车迎面相撞,造成辽cb6072越野车乘车人于涛当场死亡。

(四)2月20日发生因小孩燃放烟花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

(五)3月16日发生因违章焊割作业引起火灾。

三、各类伤亡事故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一)道路交通:一季度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全旗各类事故总数的58、3%和100%。主要原因是车辆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员素质偏低,疲劳驾驶等。

(二)消防火灾:一季度消防火灾事故较去年同期得到有效遏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有大幅度减少。

四、一季度安全生产主要工作

(一)、复工验收。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了《20xx年全旗煤矿复工验收标准》和《20xx年企业复工验收工作方案》,成立了复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验收范围、程序和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关口,积极开展复工验收工作。对于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安监局以正式文件下发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完善。目前,根据企业申请,已有39家企业经验收组验收复工生产(其中煤矿16家、非煤矿山17家、危化6家)。

(二)、根据阿盟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部署,组织工作人员对《阿拉善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开展全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20xx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等讨论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上报盟安监局。

(三)、召开全旗工业经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制。会上,表彰奖励了20xx年度安全生产成绩突出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并与各苏木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20xx年安全生产责任状。

五、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盟委行署及旗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全力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一步增强负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能部门的执法意识,依法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各类伤亡事故,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力度。

(三)、矿山企业由于目前正在复工验收阶段,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但是随着各企业相继复工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企业要以瓦斯、透水等为主要内容及时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严格的预警预报机制,深入开展瓦斯治理,加强通风管理。非煤矿山露天企业要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在危化企业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新建企业必须履行三同时,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四)、各相关部门结合当前春季安全生产的特点,着力解决好道路交通、各类生产和运输等重点行业和环节,同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加强防火安全工作。春季风大物燥,是各类火灾事故的易发期,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宾馆、饭店、商店(场)、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加强火源、电源安全管理,落实严格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消防安全。

(六)、认真贯彻落实盟、旗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当前阿左旗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和解决办法,推动全旗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2017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二】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及早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截至3月底,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6起,死亡8人,受伤60人,直接经济损失19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35%、60%、46%、363%。全市各类事故死亡8人,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47人的17%,在控制进度范围内。

一、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早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安全生产列为社会管理创新六大行动之一,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春节前,市上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企业和单位开展调研和现场办公,主要就重大建设项目安全保障、重点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城市供水、交通安全、应急队伍等进行全面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市政府与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市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下发了《金昌市创新社会管理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金昌市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确定了今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和任务。

(二)坚持安全发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我们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一是修订完善了《金昌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突出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切实解决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问题,保障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二是通过严格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实施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警示约谈等行之有效地办法,督促企业主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市安委办制定了《金昌市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扩大了约谈级别和范围,已约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家。

(三)强化监管监察,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各级政府、各部门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事前防范和化解能力。一是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整治。我们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订隐患排查标准,积极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元至3月份,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一般隐患2741项,已整改2709项,整改率98、8%。二是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各级政府、各部门不断推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各级安监部门在执法检查中查出一般隐患475项,已整改437项。针对永昌县油脂化工厂在居民区储存溶剂油重大隐患,市、县组织联合执法,监督企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底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对全部煤矿矿井进行了系统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理。三是严格实施行政许可。坚决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投入生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四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全面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年前市县政府联合对全市22对煤矿矿井进行了系统检查验收,因各矿井均未按照规定完成五大系统建设,达到安全标准化要示,均未通过验收,继续停产整顿。

二、第二季度工作重点

为认真总结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安委会决定在4月中旬召开第二次安委会会议。在第二季度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宣传贯彻国务院40号《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并通过培训班、宣传栏、黑板班、安全征文、演讲等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深刻领会和认真执行国务院40号《意见》精神。

二是继续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广泛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切实从事故中吸取深刻教训,坚持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各级政府、各部门强化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肃事故查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坚决落实防范措施。

三是不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按照年度工作安排,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全面开展专项治理。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制订实施全市打非治违行动方案,各行业牵头部门抓好落实,坚决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巩固和扩大打非行动成果。

四是大力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在全市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切实开展企业班组建设和作业现场管理活动,不断推进企业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2

为推动我市酒类产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市工业强市战略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酒类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座谈会。今天上午,大家参加了酒类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现场参观了国台酒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学习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今天下午,大家集中学习了国发〔2011〕40号文件,部分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酒类达标企业进行了授牌,刚才,李勰同志对我市酒类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市酒类企业发展新形势,增强推动酒类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意识

从白酒产业发展形势看,“十一五”期间,我市白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白酒总产量达到14、6万千升,实现产值194、6亿元,年均增长30、5%,实现增加值139、96亿元,年均增长32、1%,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9、6%提升到46、77%,已成为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我市白酒产业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生产力布局分散等问题,与白酒在全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相称,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多次专题研究、精心谋划,特别是书记、赵克志省长提出了“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酒文化之都”的新要求,并在全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的宏伟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白酒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未来五年,我市将以做大白酒总量和做响品牌为主线,坚持“酱香、浓香及其他香型并举,高、中、低档产品共同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管理,壮大产业总量,提升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确保实现60万千升,产值1000亿元以上,税收200亿元,新增就业4万人,在全国市场占比10%以上。为扶持壮大一批名优白酒企业,加快推进名酒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关于重点扶持一批名优白酒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大力促进白酒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我市酒类产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务必要紧紧抓住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白酒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着力做大做强做优酒类产业,充分发挥其在我市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中的支柱产业作用。

从白酒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看,酒类企业由于原料、产品特点,历来都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高发领域,县酒厂发生火灾,一把火烧垮一个厂;县酒厂发生火灾,造成死1人,伤20人,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董酒厂酒库存酒的酒窖发生火灾,烧掉240吨白酒,当地600多警民历时5小时才将大火扑灭;县窖酒酒业公司成粬车间在加工粬粉时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死1人,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有序发展。当前,我市酒类产业特别是白酒产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一是企业多。全市白酒生产企业整体上呈现出散、小、乱的特点,全市42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中,有生产许可证的仅为172家,小企业、小作坊且无生产许可证或证照不全的多达2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48家。二是隐患大。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安全投入少,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教育培训走过场,安全防护设施欠缺,安全检查不到位,员工生产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三是监管弱。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个别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对企业安全检查少,企业隐患整改落实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漏洞。

抓好白酒产业安全生产,事关企业长久发展,事关我市支柱产业的地位和形象。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酒类生产企业务必要清醒认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的关系,真正在酒类企业中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和责任意识,切实把白酒产业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全面开展酒类企业隐患清剿行动,为酒类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第一,狠抓宣传培训,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认识酒类企业在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加强我市酒类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促使酒类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二是认真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第一主题活动周”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理念,曝光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提高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对酒类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出资人、实际控制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教育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同时,全面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设置安全生产标语、设立安全文化廊、建立安全警示室、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等方式,充分利用文字、影像等方式,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中形成共同信守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信念和标准,在酒类企业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开展酒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要求,2013年前规模以上企业必须完成达标工作,2015年前所有企业必须完成达标工作,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要严格按照《白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酒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及达标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酒类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各地要选择1-2家企业进行安全诚信企业、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建设活动,发挥安全生产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酒类企业中形成安全生产“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狠抓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的问题。一是各企业要严格按照百日安全生产清剿隐患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认真落实班组、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对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管理等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并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切实做到措施、时限、责任、资金、预案“五落实”,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生产先安全”。二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酒类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认真抓好企业安全隐患清剿工作,坚决落实“四个一律”工作措施,对酒类企业生产、储存过程中的操作规定,特别是清窖、倒酒、醒酒、加浆等安全操作规定及高温停产规定的落实情况,储存仓库、储酒罐之间的安全间距,防火分区及防火堤的设置情况,防雷、防静电接地及用电设施情况以消防通道、喷淋装置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的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整改落实,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必须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消除;凡是存在非法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安全隐患整治不到位的,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该取缔关闭的一律取缔关闭,对触犯法律的有关人员,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坚决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明确监管责任,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实效不高的问题。一是各县、区(市)要加强对酒类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组织、督促、支持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酒类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整改储酒库内部罐间及与周边建筑安全间距不足所涉及的征地问题,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二是各地各部门要健全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齐抓共管,提高执法效率,搞好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及时清剿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三是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酒类行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工作,加大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力度,严格生产经营单位“三同时”要求,强化酒类行业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对没有按规定完成安全设施“三同时”的企业,坚决严肃查处,从源头防止安全隐患的产生。四是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大对酒类企业消防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涉及酒类企业安全的建筑工程要严格审核消防设计,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企业,要督促其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五是其它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贯彻落实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督促、指导酒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高我市酒业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严肃责任追究,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走过场、搞形式,导致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发生的,将严格按照《市安全生产警示约谈制度》的规定,对当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警示约谈,严肃问责。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市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等规定,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查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一律从重从快处理,对酒类企业一律实施高限处罚,并将产安全事故相关的查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发挥其警示教育作用。

三、重心下移,强化服务,苦练内功,为酒类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夯实基础

第一,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控。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一线、企业一线,贴近企业员工,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在一线展开、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切实强化酒类企业的源头管理和过程管控,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二是要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督促指导酒类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健全隐患治理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标准考核行为结果、用结果评价安全绩效,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三是要督促酒类企业抓好班组建设,促使一线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并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树立“我要安全”思想意识,从源头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事故处理型”向“事前预防型”转变。

第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高安全事故防控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风险金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等规定,加大对酒类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经费、存储风险抵押金、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确保企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的有效推进。要按照“科技兴安”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与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督促酒类企业积极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在企业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促使企业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3

为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力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提出2014年经信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区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共建共享幸福新”为主题,紧紧围绕“创新引领基本现代化”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狠抓船舶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区直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指导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形势迈向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区直企业职工因工死亡率为0,重伤率小于0、07‰;

3、推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

4、其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比上年有明显下降。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保证安全管理、装备、培训和安全投入落实到位,切实维护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权益,不断完善以企业负责人为重点,覆盖企业管理人员、车间、班组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2、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要部位、重点设备和关键环节开展经常患排查、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整改机制,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凡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出的各类隐患,都要按规定实施分类管理,登记建档,限期整改到位。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严格实行“一案一档”,确保重大隐患整改率100%。

3、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安全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自查自改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专项行动与机制建设相结合,按照区政府和区安委会统一部署,联合区安监、质监、消防等监管部门,以贯彻落实《市沿江船舶整治整合办法》为重点,深入开展船舶修造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联手执法行动,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等相关条件的小船厂,加强对船舶修造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现场安全防护的执法检查。

4、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结合各个时期的安全生产特点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对区直企业检查不少于6次。对查出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指导和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要求。

5、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一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持续灌输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培养安全生产技能,促进职工群众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二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宣传载体,加强案例教育、强化警示教育,使安全观念、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引导职工群众杜绝习惯性违章,根除不安全行为;三要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全国第10个、省第18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四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和引导企业参加区安监、质监、消防等监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人员培训班学习,确保企业负责人、安管、特种作业三类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6、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分行定标、分类指导、分层考核、分级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快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全区船舶修造行业强制推行《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行业标准评审工作,使之达到《市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要求;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区直工业企业积极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体系(OHS180)认证工作,争创省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推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宣传、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等手段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逐步建立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先进班组”创建活动,强化现场管理,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4

评估单元就是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照评估目的和评估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若干个有限的、明确的评估范围。根据福建省煤矿开采现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决定将煤矿安全评估范围划分为生产系统(含隐蔽致灾因素)和生产后劲等2个母单元,每个母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单元进行评估。(1)矿井生产系统。参照《标准》的评估单元分类,将煤矿生产系统评估母单元再划分为11个子单元,分别是:①安全管理系统;②爆破、开采系统;③通风系统;④防治水;⑤瓦斯防治;⑥人员定位、安全监控及紧急避险系统;⑦提升、运输及压风系统;⑧防尘、防灭火及供水施救系统;⑨电气及通信系统;⑩地面辅助系统;隐蔽致灾因素。参照“七大攻坚举措”及《意见》对隐蔽致灾因素要求,为进一步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将生产系统评估母单元中隐蔽致灾因素子单元再细分为水害、火灾、瓦斯和其它等4个小单元。(2)矿井生产后劲。结合矿井实际,生产后劲母单元再划分为5个子单元,分别是:①矿井储量;②矿井“三量”;③生产接替;④生产布局;⑤效益。

2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的选择是评估工作的一个关键节点,其直接关系到评估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和可靠。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过查阅基础资料和现场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选用以安全检查表法为主的评估方法。依据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煤矿必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为基础,结合福建煤矿实际和有关部门要求,根据所划分的评估单元,修订安全检查表,形成《煤矿评估检查表》,通过评估检查表法的形式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客观和合理性,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3评估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①成立评估小组,组织评估人员认真学习《标准》、“双七条”规定、《意见》和新修订的《煤矿评估检查表》,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内容。②根据评估要求,准备有关文件、图纸资料和检查表。(2)现场检查。①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内容,现场开展全面地逐项检查和验证工作,并按要求实事求是地记录《煤矿评估检查表》。②通过全面对检查表和评估表的分析,评判矿井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各项评估内容提出评估意见、对策措施和建议。(3)编制报告。根据检查情况,如实编制评估报告,并且须满足以下要求:①真实反映煤矿安全现状评估的过程。②科学分析煤矿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影响程度。③客观评估煤矿生产系统现状、隐蔽致灾因素和生产后劲。④作出客观的安全评估结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评估报告必须做到结论明确,各项评估内容、结论和评估总体结论必须保持一致。

4评估结果的分类和管理

(1)评估结果的分类。①生产系统评估结果划分为4个类别:A类安全矿井、B类基本安全矿井、C类安全较差矿井、D类安全不合格矿井。②生产后劲评估结果划分为4个类别:充足、一般、不足、严重不足(资源枯竭)。(2)评估结果的管理。按照“分类监控”原则对评估结果进行管理,实行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①对A类矿井继续巩固提高,指导其推进安全示范矿井建设;②对B类矿井加强指导和服务力度,督促其改进提高;③对C类但仍有一定可采储量的矿井,责令限期整改,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④对C类且生产后劲严重不足、资源枯竭矿井和D类矿井,责令停产整顿或建议予以关闭。对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危险、有害因素的监测和治理,重视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5评估结果分析及处理意见

(1)评估结果的分析。福能集团公司所属31对生产矿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结果如下:①生产系统评估结果:A类安全矿井10对、B类基本安全矿井13对、C类安全较差矿井8对。没有D类安全不合格的矿井。②生产后劲评估结果:充足矿井3对,一般矿井12对、不足矿井10对、严重不足(资源枯竭)矿井6对。生产系统评估结果为C类的8对矿井,大部分属于资源枯竭矿井,由于开采经济性较差,安全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安全生产条件较差。(2)评估结果的处理意见。①生产系统评估结果为A、B类的23对矿井,生产系统均较为完善。对于资源储量较为充足、可靠的矿井,可继续保持有序、正常开采;对于资源储量不足的矿井,可进一步通过“探底扩边”、加大地质找煤等措施,提高煤炭资源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②生产系统评估结果为C类的矿井,有2对仍有一定的可采储量,责令限期整改。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生产薄弱环节,加强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治理与防范,可达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在今后的煤炭开采活动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管理、装备、培训”3并重原则,强化矿井安全管理工作。③生产系统评估结果为C类的矿井,有6对因个别系统不完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较严重、资源枯竭,其投入产出经济价值低,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在目前煤炭市场形势下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决定立即停止掘进巷道施工,在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后,进行煤炭资源和材料、设备回收,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并于2014年底前分批实施关闭。

6结论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5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关键控制点;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5-0031-05

一、引言

食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生鲜农产品(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是指通过种植、养殖、采收、捕捞等产生,未经加工或经过初级加工,供人们食用的新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包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鲜蛋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鲜农产品因具备了新鲜、美味、富含营养等特点而越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存储等天然特性,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成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如何保障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成为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针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开展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M、F、Stringer等(2007)将食品供应链分解,细化为27个单元步骤,并将食品安全事故归因于21项本质原因,运用这一方法定位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1]。雷声芳等(2010)通过对北京蔬菜供应链的研究,认为在供应链的供应环节、配送环节和流通环节存在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应该加强对这三个环节关键控制点的监管[2]。张庆平等(2007)认为新鲜果蔬在零售环节存在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定位[3]。刘畅,张浩,安玉发(2011)通过分析近年来1460个食品安全事件,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事件集和定位矩阵的方法定位了四个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4]。霍红等(2011)根据黑龙江省情况,分析了果蔬、肉禽、水产品和乳制品4类农产品各自在其供应链环节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指出了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所在[5]。张竹青等(2011)应用HACCP原理分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环节中存在的关键控制点,认为应建立关键控制点体系,以便协助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控制[6]。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针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来展开研究,但此前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研究中多运用实际经验和文献总结来定性分析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运用定量分析定位食品安全关键点的研究很少;二是以往多以全部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偏于笼统,而对食品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类别食品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才能准确的判定各类食品的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对食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虽然国内外针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研究已经存在,但对于“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这一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成熟的概念[7]。“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作为一项成熟的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系统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HACCP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①。同时,此前学者在研究时也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刘畅等(2011)认为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要素分析可以定位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而食品安全事件中存在四个基本要素:一是事件涉及的食品种类,二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供应链环节,三是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的责任主体,四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通过对四个要素的分析可以定位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

因此,参考HACCP理论并结合此前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将“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定义为:在一类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风险集中存在于某个关键点上,即某个生产经营主体在供应链的某一环节的某一工序所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多,可以预见当控制措施在此点应用,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消除或将危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笔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食品行业专业网站、其他权威媒体等渠道搜集了2001年初到2012年9月份10余年间国内发生的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经过筛选去伪,整理出521起事件作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定位不同品种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从而发现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为监管部门和企业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建议。

三、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近年来,中国屡次发生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收集和整理这些事件信息所涉及的食品种类、发生环节、责任主体和本质原因等四个基本要素并对其展开分析,以便对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一)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种类

本研究对象是生鲜农产品,包括果蔬产品(包含水果、蔬菜)、畜禽产品(包含畜禽肉、蛋)和水产品。在521起生鲜农产品事件中,涉及果蔬产品的事件211起,占40、5%;涉及畜禽产品的事件199起,占38、2%;涉及水产品的事件121起,占21、3%。如图1所示。

(二)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环节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均可以归于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将供应链划分为不同的环节,以便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环节进行定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可分为七个环节:生产环节、初加工环节、批发环节、仓储运输环节、零售环节、餐饮及食堂环节、家庭消费环节。对三类生鲜农产品各自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各环节事件出现的频次如图2所示。

(三)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主体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存在责任主体,而责任主体可以根据规模进行分类。以往的学术研究中通常依据企业员工人数或企业的注册资本金额对责任主体分类进行界定。本研究从搜集到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关报道中所给出的信息判断责任主体规模类型,将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分为个体生产经营者②、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三类。三类食品安全事件中责任主体出现的频次如图3所示。

(四)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本质原因

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均可进行工序操作归因,用于定位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本质原因。本文根据生鲜农产品特点,将可能导致生鲜农产品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划分为天然原料使用不当、使用回收废弃物、使用不合格原料、添加有害投入品、加工程序不当、要素使(施)用量不当、原料储存不当、包装不当、人员环境不卫生、废弃物处置不当、成品储存环境不当、自然环境污染等12项。对三类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本质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总体特点是品种分布较为均匀,发生环节相对集中,责任主体高度集中,本质原因根据品种不同而各不相同。

(1)发生的食品种类。生鲜农产品的三大类品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比较密集,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比水产品发生频率高。

(2)发生的环节。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环节相对较为集中,果蔬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生产、初加工和零售等几个环节发生的频率均较高,果蔬生产环节发生的频率、畜禽产品初加工环节发生的频率高的现象尤为突出。

(3)发生的责任主体。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高度集中,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中占最主要地位,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责任主体均高度集中于个体生产经营者。

(4)发生的本质原因。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本质原因根据品种不同有所区别,果蔬产品主要是要素使(施)用量不当、添加有害投入品两个原因,畜禽产品则集中于添加有害投入品、使用不合格原料和使用回收废弃物三个原因,水产品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添加有害投入品、自然环境污染和使用不合格原料。

四、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定位

本文对生鲜食品安全事件中四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后,明确了不同种类、环节、主体的问题发生频次及原因。接着对其进行多维度交叉分析,找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最高的组合,以此定位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例如,经过分析发现果蔬产品中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环节因为要素使(施)用量不当而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组合是最多的,那么“生产环节—个体生产经营者—要素使(施)用量不当”就是果蔬产品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如图5所示。

本研究对三类生鲜农产品各自不同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定位,查找并确定了各类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发生频率最多的三个关键控制点。果蔬类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109起,占果蔬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52、1%;畜禽类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64起,占畜禽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32、2%;水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关键控制点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55起,占水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49、5%,关键控制点定位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果蔬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都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者—生产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这一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因此需要加强对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行为的控制,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程度,防止在生产环节有害投入品的使用,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还可以看到果蔬产品和水产品都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者—零售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这一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说明零售环节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政府应着力强化对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尤其是零售市场中个体商贩行为的规范,在市场检测中加强对常见有害投入品的检测力度,避免不法商贩添加有害投入品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分析,还可针对单一食品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监管,如知道了水产品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者—生产环节—自然环境污染”这一关键控制点,就应对水产品的生产养殖环境加强监测,一旦出现生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情况,要及时预警,避免受污染食品流入市场。

五、政策建议

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着其多方面的原因,也同我国当前的经济、法律秩序不完善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解决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8]。结合本文对我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研究结论,为我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1、 提高生鲜农产品领域从业者组织化程度。研究发现,个体生产经营者是导致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责任主体。我国参与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主体都存在着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由于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小规模的生产、加工、流通难以提高技术水平,发生违规的概率较高,是影响中国生鲜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应着力提高生鲜农产品领域的从业者组织化程度,减少散户生产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提高大中型企业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中所占比例,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之后,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就可以从分散的经营者转向大中型企业,提高监管效率。

2、 加强对上游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从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来看,在生产、初加工、零售等环节添加有害投入品的行为成为各类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最重要的原因。我国对于生鲜农产品的上下游市场监管相对弱化,在生产投入品市场上存在着监管不严、监管不力甚至监管缺失的现象,导致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禁止使用的有害投入品可能流入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增大食品安全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上游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对于可能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有害工业原料要严控其市场流向,严格买卖手续,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查。通过严格监管,切断不法商贩的原料来源,有效地降低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 加强对生产和初加工过程中重点工序的监控。在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中,生产过程中添加有害投入品、使用不合格原料、要素使(施)用量不当都是生鲜农产品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在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多数是由于生产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未按照相关标准操作、工序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应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推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要素投入、使用原料、添加剂等重点工序的监控,避免相关人员在这些工序违法操作造成危害。通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提升我国生鲜农产品内在品质和安全水平。

4、 进一步规范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零售环节是生鲜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关键环节,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环节。政府应加强对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现阶段,中国生鲜农产品的零售市场存在着超市、农贸市场、早市等多种市场业态并存的现状,各类市场对商户、产品的管理方式尚不一致,存在监管漏洞,尤其是农贸市场、早市在质量安全检测方面面临很多困难,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因此,政府应增加对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投入,改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工商、质检等部门应加强对零售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市场自身也应加强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强化市场管理,保证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合格的产品。

注释:

①概念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15091—1994。

②个体生产经营者包括个体农户、个体食品加工者、零售商户等。

参考文献:

[1]M、F、 Stringer,M、N、 Hall,The Breakdowns in Food Safety Group、A generic model of the integrated food supply chain to aid the investigation of food safety breakdowns[J]、 Food Control,2007,18(7):755-765、

[2]雷声芳,何忠伟,刘芳,张帅、基于供应链的北京蔬菜质量安全管理[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148-149、

[3]张庆平,师建华、零售环节新鲜果蔬的质量关键点控制[R]、2010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会议论文、

[4]刘畅,张浩,安玉发、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基于1 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31、

[5]霍红,沈欣,黄志鹏、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与质量安全分析——以黑龙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2):105-112、

[6]张竹青,靳东明、应用HACCP原理控制食品安全风险[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1):56-57、

[7]姚玉才、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的原理及应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9-31、

[8]恭顺龙,白丽,王向阳,刘战礼、合作监管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J]、消费经济,2010,(2):79-82、

Chines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od Safety Event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Positioning

Li Yang, An Yufa, Gu Ch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6

深入持续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技能达标等达标项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增强推动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规范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提出国家安监总局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实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诸实施类别在安全管理中有效的实施方向及管理趋势。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实施类别 实施方向 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共实施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五类标准化评分办法。通过对其构成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及类比矿业公司多年的标准化实施工作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效性分析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28个考评点,总分值4000分。

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4类51项703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3、《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9类38项592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2类36项361个考评点,总分值2000分。

5、《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中所涉及的评分元素共有11类41项584个考评点,总分值3000分。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审指标及等级实用性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AQ/T9006―2010)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金属非金属矿山(AQ 2007、1-2006)是指:开采金属矿物、放射性矿物以及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冶金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AQ 2007、1-2006)是指: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AQ 2007、1-2006)是指:在地表开挖区通过剥离围岩、表土或砾石,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尾矿库(AQ 2006-2005)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工业废渣的场所。

选矿(GB 18152-2000)是指:利用不同矿物的物理、物理化学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在特定的工艺设备条件下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或使共生的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得到一种或几种相对富集的有用矿物的作业过程。

选矿厂(GB 18152-2000)是指:包括具有独立法人的选矿厂和隶属于矿山企业的选矿车间,系指被用作或可以被用作选矿的土地、建筑物和作业场所。

小型露天采石场(AQ 2007、1―2006)是指:年采剥总量500kt以下、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m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工作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评分办法用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确定相应类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三、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分元素实用性分析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评分元素分值明细表(分析表)

――

3、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考评元素分值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3、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考评元素点数结论分析-饼形图图示

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如下可行性结论。

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由基础部分、保障部分、管理部分、核心部分、要害部分及升级部分六个部分构成完整的标准化运行体系。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能否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容轻视!

3、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实施终端体现在由多工种、多岗位的从业人员组成的标准化体系实施群中,而在此期间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也因其日益彰显的捍卫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而受到日益高涨的关注!

结束语

因此,矿山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既带有基础性、重要性,又带有紧迫性,还带有长期性和全局性,意义重大。

附图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图(以地下矿山为例)

附图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构分析图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文件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我镇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在“三加三”安全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进一步向村(居)延伸,把安全生产责任监管机制向纵深推进,加大生产安全事故源头监管,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一、工作任务

镇网格化管理体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并上报市安监局。

1、划分网格区域,责任到人,确定网格管理人员、村(居)安全员所联系的具体企业名单。(3月30日前完成)

2、统计各网格管理监管区域内的企业数量并上报市安监局。(4月10日前完成)

3、发文公布镇、片(区)、村(企业)三级网格管理员及其监管企业名单。(4月10日前完成)

4、绘制古山镇行政区域网格管理员监管示意图。(4月30日前完成)

二、工作要求

1、辖区内每个生产经营单位都落实具体网格管理员、村(居)安全员,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

2、强化网格管理员监管责任,明确职责,完善督查通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3、严格落实“三分六定”要求,确保网格化监管实效。

安全生产的分类篇8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每年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产值,当前的化工行业内,不同规模的化工企业之间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安全生产已然成为了竞争的主要评估标准[1]。安全评价对化工企业的生产极为关键,在可靠的安全评价下,化工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化工企业各个方面的安全工作推进。但随着行业内对安全评价工作的越发重视,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安全评价方法,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应结合企业现状,选择最为恰当的评价方法。

1、化工安全评价的内容以及分类

现阶段化工行业发展中,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对各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评价又可细分为风险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因为化工行业在生产时的原料、生产工艺和环境内都伴随着各种的安全隐患,为提升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各个化工企业基本上都有自身的安全系统,在该系统内经由相关原理和操作方式,就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安全隐患加以全面评估,进而判定危险事故的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各个化工企业在当下条件下可以通过安全评价的结果,来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危害程度等制定对应的安全防控方式,最大程度上减少生产中的安全风险。事实上,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重点的评价内容是对生产时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等各类安全风险的要素和流程加以评估,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提升企业本身的风险防控水平。现阶段化工行业发展中,安全评价包含了多种的方法,在一般的安全评价中,往往会将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作为标准或者按照实际评价对象作为标准,在这两种分类标准下,化工安全评价方法又包含了不同的类型。如果以安全性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包含了定量评价法和定性评价法,再进一步细分以后,定量评价方法中有事故分类影响分析法、事故树谱分析法、指数法,定性评价法主要为风险程度预先分析法。在以实际评价对象作为标准时,安全评价法又可细分为企业自身风险性评价、企业安全体系管理评价、企业工程危险性评价。

2、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技术指标

(1)人员伤亡指标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中,人员伤亡指标是安全评价中的一个重点的技术性指标,即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出现以后所引起的人员伤亡情况。大多数的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系统失灵问题,而系统失灵势必会增大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并引起一定的人员伤亡,在化工企业内部,需在事故责任划分范围内对全部参与到生产中的人员所造成的风险加以综合评估。人员伤亡指标具体为事故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人数和伤亡程度等的计算。(2)经济损失指标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经济损失指标同样是一个关键性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是通过货币方式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事故所造成损失的经济指标计算。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一切生产事故的经济损失核算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事故的损失程度,进而根据安全评价结果来进行相应的生产改进。

3、化工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1)道化法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道化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对于化工企业生产中的火灾、爆炸事故,评价结果的指导价值非常高,在科学的评价方法下,化工企业能够根据相应的评价结果进行方法改进和优化,使得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得以提升,道化法的实用性突出[3]。根据道化法的发展情况,在当下的化工企业应用十分广泛,具体在安全评价中,通过确定物质系统MF,在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选取对应的危险系数,进而对化工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危险系数加以判断和评估,准确计算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暴露面积,对事故损失加以精准评估。因此,道化法在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可以进行危险识别和预测,使得化工企业的单元防火能力、容器抗压能力都得以提升。(2)危险预先评价法危险预先评价法属于一种定性分析法,在利用这一安全评价法进行安全判断和评估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危险程度加以评估,在此评估方法下,同样可以进一步进行风险类型、触发条件的判定,预测的准确度更高,正是基于这一安全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在当下很多化工企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且整体的应用效果相对理想。当下在危险预先评价法发展下,又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①从能量转移概念的角度;②个人操作失误;③外界因素角度。因为化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大部分的化工企业都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带,特殊的地域条件使得化工企业生产时往往会遭遇严重的环境影响,这些都是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3)指数分析法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指数分析法的科学性较强,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精准对火灾、爆炸灾害的风险系数加以评估和计算。但指数分析法应用的过程中,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单元的平分范围,用特定的公式来得出最终的总值分数。化工企业生产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指数分析法对此类风险的判定也同样有效,经由重要物质爆炸等潜在危险能力物质系数分析以后,也就可以掌握火灾爆炸的危险系数,结合企业生产中的全部因素加以科学分组,针对风险分类结果制定有效地预防对策,使得企业中的生产管理优化。与其他的安全评价方法相比,指数分析法的准确性高、科学性强,企业完全根据其评价结果来进行生产改进。(4)六阶段评价法六阶段评价法在化工行业内属于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属于定量评价方法,具体在应用中,经由检查表来确定企业生产中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类管理,在综合考虑企业本身的生产条件,识别和判定危险性的大小分数,最后根据总分数来制定对应的风险预防策略。六阶段评价法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用性较强,为保障评价结果的可用性,专业人员应在企业内部进行完整的资料收集,随后在此基础上对化工企业的厂区、生产流程、设备和安全措施等加以排查,初步确定危险源并开展定量分析和评价。定量评价包含了对温度、压力等基本参数或者其他操作的评估,直到确定了危险等级后再进行安全生产改进。(5)定量安全评价法化工生产中的定量安全评价法属于一种相对笼统的评价方法,在这一评价方法下又包含了事件树故障分析和事故树故障分析,利用的是逻辑推理的评价方法。现阶段化工行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事故树分析法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事故树下可以对引发事故的因素、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呈现出来,经由逻辑图的绘制,化工企业的专业人员可以对企业生产中的全部危险因素加以精准分析和判定,是当下化工企业生产领域中一种先进且实用的评价方法。如果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面临的是相对复杂的生产系统,事故树分析法更为适用,为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事故树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事故树分析法下的系统变化展现更为直观,可以针对引发事故的因素加以有效分析,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6)安全检查表法国内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安全检查表法的应用也相对较多,经由这一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现其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督促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安全改进,使得各个部门都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安全检查表法可以对系统、设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数据信息等,详细划分安全检查中的重难点,将检查内容、检查项目和检查重难点等绘制出表格,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

4、化工安全评价方法应用

(1)安全管理运营稳定近年来化工企业生产中,安全评价引起了各个化工企业的重视,在安全评价实践中,安全评价方法日渐完善,且评价方法越发多样,经由定量、定性等评价方法的有效结合,可以精准评估企业中的安全风险,帮助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保障各种安全评价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有效应用,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全面渗透安全评价理念,定期对安全事故加以排查,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安全评价方法。(2)综合利用注重实效安全评价方法相对多样,为保障安全评价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各个企业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将几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提升安全评价的实效性。在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中,设备、技术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根据综合评价结果,保障安全评价方法选取与企业生产相符合。因此,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时,要综合利用注重实效,将多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经由补充、验证来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

5、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强化策略

(1)明确责任人当前化工行业发展中,为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各个化工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评价,以通过安全评价来判定生产中的安全风险。为使得在化工企业内部,安全评价方法可有效发挥其作用,各个化工企业内部都需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责任人,经由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提高责任人对安全评价和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化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安全责任的落实方面一般采用的是专项安全生产会议的方式,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需执行企业中的安全评价机制,采用事故致因理论来进行安全问题的分析,在得出了原因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整改。因为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来自于多个方面,管理人员就需要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做好生产中的安全责任划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根据责任划分情况来进行安全管理,成立生产班组,定期对安全责任人实施安全教育与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这些责任人的安全意识、技能,使得这些责任人可在参与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切实履行其岗位职责,保障安全评价方法的正确应用。化工企业的生产特殊,经常接触化学原料,一些化学原料的性质不稳,有着强腐蚀、易燃易爆特性,在开展安全评价和管理的过程中,岗位人员要对原料特性、安全风险等都有清晰的掌握,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遵守操作制度。安全责任人要在新员工正式上岗之前,对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这些教育和培训活动,使得员工掌握企业中的安全规章制度,把好生产安全关。(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行业对各个化工企业所提出的新要求,各个化工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都应该在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依据安全评价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对化工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补充,使得在企业内部可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发挥制度对人员的约束作用,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可从以下方面来实施:①做好仓储、生产、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在关键环节进行中,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运输都符合安全标准。②依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危险化学品目录》,对企业中的危险化学品作为分类,确定企业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特点,从供应商中得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掌握每一种化学品的特性和注意事项,并规范存放,做好存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③充分利用安全评价方法中所得到了危险源,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方面,结合危险源的危险程度、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3)加强预警机制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风险可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预警,可通过前期性的控制工作,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因此,在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根据安全评价方法中所得到的结果,做好对化工安全设施、环境、流程和人员的管理,以使得在预警和安全管理中,可最大化利用安全评价方法结果。相关人员在对安全评价方法加以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按照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掌握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对化工生产全过程的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过程也就是信息采集和分析的过程,经由信息分析和处理,可精准得到化工生产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快速向化工企业的生产线安全预警,提醒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问题的防控。总之,在化工企业内部,只有保持了安全评价方法与安全管理、安全预警的有效结合,才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良好的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出现,保持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

6、结束语

化工行业在当下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各种安全风险的存在加大了化工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困境,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各个化工企业在生产作业中都要注重安全评价方法的科学应用,用精准的安全评价结果来辅助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伍潇、浅谈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化工贸易,2017,09(11):241、

[2]薛鸿艳,李长顺、探讨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J]、大科技,2017(05):324、

[3]袁荣华、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及意义研究[J]、化工管理,2019,533(26):105、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金融趋势分析(精选8篇)
  • 下一篇:风险评估报价标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