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网络专题的制作(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8 栏目:写作范文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84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48-03

【关键词】精神卫生;行为,成瘾;因特网;软件设计;学生

因自由支配时间过多,脱离家庭与学校的严格管束以及上网渠道的易获得性等特殊条件,使大学生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Moreno等综合分析世界各地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在6%~35%之间(其他成人群体在1%~18%之间)。国内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与之相当。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业和人际状况,严重阻碍其社会适应发展,还会增加罹患其他病理心理疾病的风险。网络成瘾大学生亟需学校、社会以及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帮助。

采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方式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干预有一定效果。但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和目标群体庞大,以及部分网络成瘾大学生难以觉察其网络使用与学业不良、人际困扰等非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而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较为抗拒,促使研究者寻求便捷并易于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的网络成瘾干预方法。国外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心理辅导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自动化心理干预、在线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的主要功能。本研究借鉴国外计算机与网络心理干预模式,参照本研究团队既往将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师心身健康维护的工作经验,延伸前期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工作内容,设计和开发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计算机辅助心理干预的专题学习网站。

1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内容

1、1 建设目标本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总目标是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实现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分两个具体目标:(1)为网络成瘾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帮助其增加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树立现代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巧与常识;(2)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特点提供结构化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使之觉察其学业困难等困扰与过度网络使用的关联,了解自身能力与资源;促进其进行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并使用网络;施予认知和行为训练,矫正网络成瘾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和人格的发展与成熟。因此,本专题学习网站不仅是单纯的教学网页,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个性化心理干预的结合体。

1、2 网站的规划与结构专题学习网站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围绕某门课程或相关课程体系的学习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通常包含四个基本构成:“专题结构化知识”、“专题学习资源库”、“专题协作学习”和“专题论坛”。本专题学习网站结合心理健康辅导的特殊需要,开设了“网络项目”、“在线心理测试”、“阅读室”、“资源下载”、“留言板”5个主要的功能模块。见图1。

1、2、1 专题知识 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因素,基于大学生各生活主题,结合案例,导人心理健康维护常识、自我探索路径、认知训练方法、行为示范和应对技巧等作为专题知识。专题知识的表现形式包括网页、音视频媒体资源以及图片等。

具体的专题包括:自我探索方法、设定学习和生活目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网络使用管理、人际关系、恋爱、职业生涯探索、心理健康与心理学常识。

1、2、2 专题资源 按心理健康知识属性分为专业术语、案例分析、心理学解释、拓展阅读等资源。按文件属性分为文本、图片、动画和音视频等资源。资源的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相关专业术语解释;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如学业拖延、情绪困扰以及过度使用网络等与各主题相关的案例);针对各具体生活主题的心理学应对技巧(如认知行为训练、人际沟通技巧);心理测验结果等。

1、2、3 在线心理测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心理测验施测、数据分析、结果解释与。心理测验智能化对于节省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有很大贡献;测验结果被用于深入研析,进而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资源。

心理测验具体内容有自我状态测验、气质与性格测验、学习拖延测验、生命意义测验、前瞻性应对效能测验、认知与情绪调节测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测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验、中文网络成瘾测验、成就动机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等。

1、2、4 互动与反馈本专题学习网站提供智能个性化反馈以及专业人员实时分析报告2种反馈形式。智能个性化反馈是在自动获取用户名的基础上,由预设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进程、练习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提供反馈。专业人员实时分析报告是由作为课程助教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定时通过后台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内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反馈。

网络课程包含3种互动形式:学生与预设程序的“人—机”互动;学生与作为课程助教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即时“线上一对一讨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由心理健康团体活动领导者引导的线下团体互动。

2 为网络成瘾大学生开设的网络课程的内容与构成

以大学生常见生活主题为切入点建立系列专题,将专题资源、专题学习和协作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化网络课程,以实现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目标。见图2。

2、1 专题资源 以图片和文本形式对某一专题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介绍。结合大学生特点,将一些与专题相关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引入课程。如将网络中所流传的大学生对上课成本的计算方式引入时间管理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案例和心理测验以图片、文本或视频形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管理学或社会学等与专题相关的案例;应用相关心理测验帮助学生在某一专题领域内进行探索。如在职业规划专题中,请同学完成“大学生生涯规划测验”,以使学生了解生涯规划方法以及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3 榜样示例 以前期工作经验为基础加工塑造出的大学生榜样人物做为学生演示专题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并示范如何完成设定好的练习和作业。

2、4 相关知识与技巧 以图文或影音频形式向学生呈现帮助其自我成长的知识与技巧。如在情绪管理专题中,向学生介绍情绪管理的认知与行为调适方法,并引导其将情绪管理与网络使用加以联系。

2、5 练习与作业预设“相关知识与技巧”练习与作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或行为训练。如在情绪管理专题中预设引导学生体验渐进性肌肉放松的音像,以及依据合理情绪疗法设置的认知训练作业等。

2、6 专题总结与助教反馈在每一专题学习完成时,对学生在本专题中学习到的知识和完成的练习进行总结概述,帮助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完成某一专题学习后,由助教根据其完成情况使用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反馈,将点评呈现给学生。

2、7 学习感受与意见反馈学生每完成一个专题,即请其对该专题进行评价,包括3项内容:对本专题的满意度(5级评分);本专题中对完成者有用的内容(文字输入);本专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文字输入)。

3 网站主要模块技术

3、1 专题学习模块 网页资源管理部分包括添加标题、添加内容(图文)、插入音视频。网络课程部分包括静态网页制作(dreamweaver)、动态网页制作、程序(PHP)、数据库(MYSQL)。用户界面包括标题、内容、指导语等。与专题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媒体课件,源自互联网络或教师录制。

3、2 专题资源模块 包括资源上传(格式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显示和下载。

3、3 在线心理测评模块管理部分包括添加心理测验名称、添加测验指导语、添加测验题目、设定计分规则、划分得分区间并输入预设结果解释。用户界面包括完成测验、查看测验结果(文字或图表)。

3、4 协作学习模块包括BBS系统、在线心理咨询、网站功能与技术保障、网站开发技术、静态网页制作(dreamweaver)、动态网页制作、程序(PHP)、数据库(MYSQL)。

4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情况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课程标准;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1-0042-03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在改变着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网络教育发展势头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是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网络教育尤其是高校网络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网络教育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从1999年至今我国有近70所高校已经陆续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可以进行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2007年度我国接受网络教育的本专科生的在校总人数为310万人,而2012年度进行的统计结果则显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570万人,几乎与同年接受成人教育的本专科在校总人数相当,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规模可见一斑。二是网络教育的专业构成越来越全面合理。2007年度我国的网络本专科教育共有11个大的学科门类,而到了2012年学科分类进一步细化到了19个学科大类,还包括了以艺术设计传媒为代表的多种新型的学科专业门类,我国的网络教育有能力向社会提供更全面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普通高校通过设置网络教育学院为教学主体的方式进行的,网络教学的手段则主要是通过网络视频或音频教学等多媒体课程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替代及教学延伸,达到远程教学的目的。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可以在具备合适的计算机和网络的环境下,随时随地按照网络课程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在参与学习后通过官方组织的统一考试来获得相关的学历和文凭。网络教育为那些无法实现全天都需要坐在校园课堂读书的社会人群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学历的有利平台,也为我国实现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途径。

二、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模式,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它具备一些先天优势,例如它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因素限制来开展教学。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学科设置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接受网络教育不如接受传统高校教育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仍然很大,网络教学的质量问题始终在困扰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网络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始终是其灵魂,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并限制教学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学在普通高校传统教学体系中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网络教学无法与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在普通高校的正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应用。虽然教育部通过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以及“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了高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但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发展约束,本应在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的高校课堂中大显身手的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进入普通高校的课堂,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已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

笔者认为,与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在课程的设置、内容,还是在教师网络授课的技能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处于远远落后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本来是隶属于某一门专业学科下的精品课程,经过网络化后其教学质量反而不如传统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差异“硬伤”的存在使得采取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的网络教学只能够通过网络学院取得学生规模上“量”的改变,却无法与高校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相结合而真正取得教学质量上“质”的突破。通过比较与研究,笔者发现制约我国目前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优质师资短缺

网络教育规模巨大,但师资短缺,尤其是优质师资短缺。以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继续教育学生达5万人,但教授只有6人,副教授23人,讲师6人。高校中的知各教授,根本不屑于给继续教育的学生上课。用一流大学的牌子招生,却不让一流的教师授课,这是当前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2、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网络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录制网络视频课程并有条件地结合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软件进行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教学行为。笔者对一些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进行询问后发现,在接受网络授课方式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专业知识是要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和掌握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缺乏统一的技术和内容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问题:第一,有些网络视频课程播放不流畅或者视频录制的清晰度较低,降低了学习的效率;第二,学生学习由不同学校教师讲授的同一门专业课程,其授课内容差别较大,学生无法明确判断所要学习知识的重点内容;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专业知识的难点,无法立即向教师进行求助,影响学习的质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些问题无疑是网络课程的“致命缺点”。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网络课程的相关标准,并有效实施,一定能够消除这些消极因素。

3、我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能力普遍较低

虽然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给高校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行的客观条件,但是对于能够进行网络教学的主要教师,却没能给予“软件”方面的实质性帮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但是,当面对网络教学时,教师却遇到更多的挑战,其中包括:教师对于网络教学概念认识不清,教师掌握了网络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师对网络设备不熟悉,这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网络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网络教学专业科目的开设数量。

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能力偏低,主要原因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不具备相关网络硬件设备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以及网络课堂教授知识的技能;二是学校没有对将要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提供配套的专业技术支持。三是网络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课件制作,任课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多,又没有教学政策优惠,致使参与授课的教师没有主动进行这项教学活动的意愿和动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得教师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能力来进行网络教学活动。

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专业教师如果要将这门课程进行网络教学,那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进行相关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工作,教师需要约见专业的影视录制人员进行课程录制前的沟通准备工作,还要找到合适的录制场地,然后进行课程录像,并且将录制好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视频剪辑。在录制和剪辑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与摄像和剪辑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这就会花费比平时上课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在视频拍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镜头面前进行课程的讲授,授课过程中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跟远程的学生进行互动以及如何分配学习任务等,这些问题复杂且麻烦,使得很多教师望而却步。再加上多数高校对于教师进行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没有进行专业人员的配备,对教师本人也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相关培训,更没有相关教学优惠措施来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这就使得高校的网络教学多数是在一种“如果没有必要,就不会开展”的情况下进行,没有教学主体――教师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对策与建议

1、把网络教育摆上高校重要议事日程,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不是不需要师资,而是需要更好的师资,应让最有名望的教授在网络教育中发挥作用。不能仅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2、建立并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网络课程科学评价标准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能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与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估的专业化、标准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解决网络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美国在2003年成立了“北美网络学习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制定网络教育标准。该委员会在对美国网络教育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颁布了《全美网络课程质量标准》《全美网络教学质量标准》和《全美网络项目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使得美国的网络教育教学在课程建设、学生评测、教师资质与教学方法以及网络课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为具体的要求与建议,保证了网络教育的质量。除了对网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标准化规定之外,美国对于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制定也非常严格,这些技术的标准化更加能够保证高校之间的网络教育质量。

笔者认为,我国网络课程的标准化应该要涵盖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硬件方面的标准化指的是支持网络课程的技术的标准化,软件方面的标准化指的是网络课程内容的标准化。

网络课程的技术标准化的规范化制定和有效实施能够直接解决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硬件问题。比如:对录制网络视频课程采取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视频文件的录制格式、播放时间、视频的分辨率等方面都进行统一的量化规定,对于进行网络教学的网络硬件设施也进行统一的规范,比如设定最低的网络流量要求,对于网络路由器和适配器规范参数设置,使得在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所有网络视频课程都能够被学生流畅清晰地观看。

网络课程的内容标准化指的是同一门课程要对于课程目的、课程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课程的组成单元与课时要求、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任务以及教学资源和相关作业练习数据文件等涉及教学内容的因素进行一致性的要求。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不同院校的不同教师要开设这门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讲授的过程中,都要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课时要求和学习任务进行备课和讲解,准备难度相近的练习题目提供给学生进行作业练习,并且跟学生统一约定网上即时在线交流时间,对知识难点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可利用计算机将做好的课程作业保存为统一要求的命名格式文件再上传回馈给教师以供批改。

3、增强我国高校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能力与意愿

(1)提高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

我国应对于高校的具体情况设定其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判重点,对于一些地区偏远、基础设置薄弱的学校,自然需要先提高其硬件的设备条件。但是对于那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基本网络教学标准的高校,则要对于其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的建设。例如: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评判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度的改革。在数字化硬件条件合格的高校中,可将进行网络教学能力列为评判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在我国,高校教师能够进行高校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取得教师资格证,然而传统的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衡量标准集中在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知识和手段方面进行考核,教师也自然会加强相应的能力。如果能够将网络教学能力列为对新进高校教师取得现代教师资格考核的方式之一,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培训与指导,相信会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网络教学技能。

(2)为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提供“舒适环境”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3

论文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训,基本原则,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一、网络工程实训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能定位及特色建设问题

要使实训室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以正确的功能定位为基础。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为依据。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网络工程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楼宇技术的能力,因此网络工程实训始终坚持三个功能,即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训功能、开放服务功能及科研实践功能[1]。

实训室建设要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特色、专业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紧抓特色实训队伍、特色平台、特色项目建设,形成能体现这些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实训课程体系、实训室管理运行方式。

2、建设规划问题

实训室建设规划是实训室易于管理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实训室功能的基础。在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时,首先应具有前瞻性,实训室的建设应满足本科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成为专业教师和学生从事相关研究、学习的平台;其次应具有系统性,要通盘考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实训课程体系、实训项目设置、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统一布置,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最后应具有科学性,应充分听取专家、学者、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训项目。

3、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学校通过研发要为企业解决部分理论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实践理念,以较低的支出为学生提供一流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环境,使学生能真正的面向职业市场,做到课堂与就业相结合。

二、网络工程实训室管理的内容

1、建立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实训室

网络工程实训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控制网络的通讯、软件、组成等技术,其主要的实训项目有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原理实训;、网络设备的认识与配置;、企业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应用;、路由器软件框架设计;、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综合实训;等。通过实训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的清晰的认识,熟悉一些主流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组网技术、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等内容,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2]。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训室规章制度是做好实训室管理工作的前提。网络工程实训室在沿用以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工程实训室开放制度》、《网络工程实训室创新团队制度》、《网络工程实训室科研项目申请及奖励制度》三个制度。这三个制度主要针对网络工程实训室的特殊性,在实训室开放、创新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申请及奖励方面给予规范。

3、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由于网络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在实训及维护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新问题,这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合理安排进修与学习,为教师创造学习高新知识与技术的机会,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4、构建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突出网络工程实训的特色,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训教学体系,改变了以往的实训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训的设计简单,与实际工程差异较大的缺点,实训内容不断融入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新成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5、完善实训室管理模式

实训室由过去只给本科生开实训逐步过度到开放模式,教师和学生通过实训室网站预约课外开放时间,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并通过网站告知。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课时后可申请学分,然后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与此挂钩,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积极推进实训室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训室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系的网络工程实训在教师队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训项目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怎样将产、学、研相结合,怎样引导老师和学生申请科研项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茹,谢云,何小敏,蔡延光、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08,7:243-244

[2]贾银江,孙红敏,张铁军、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10(5):126-127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4

网络空间全球互联网互通,一方面,网络空间作为全球信息通道,无法独立分割,由全球网民共享使用,其有序运行关系所有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或实体都无法独自拥有或支配,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是人造空间,由人类依托网络设施开展网络活动并叠加、融合而成的;其存在和运作摆脱不了主权国家的影响,每个行为体、网络设施和网络活动都处在国家的管辖范围内,受到所在国利益取向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结合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为网络空间构建完善的国际法体系,不仅关系到全球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稳定和有序运行,涉及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涉及每个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构建网络空间国际法体系首先要明确网络空间国际法治的基础和规则制定的出发点。网络空间虽是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但其并非法外之地或体制外的事物,现行国际法基本体系和基本原则、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特别是构成战后国际体系法律基础的《联合国宪章》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是新事物,仍受到在不断深刻发展的新技术革命的持续塑造,其发展也不断带来新的法律问题,各国和国际社会有必要基于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只有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一般原则和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在构建网络空间的国际法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 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进展

出于构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和规则、维护网络安全的共同需求,在大国推动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在近年取得不少进展,网络空间国际法体系的雏形日渐清晰。

2、1 现行国际法的适用和国际条约的制定

2013年和2015年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的报告中确认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适用于网络空间。G20安塔利亚峰会及杭州峰会对此也予以确认。上述专家组的两个报告还具体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禁止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可适用性;确认各国对境内网络设施拥有管辖权,对可归责于该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承担责任。此外,报告还强调了《联合国宪章》的整体适用性,以及各国依据宪章采取措施的固有权利;注意到人道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原则和区分原则等现有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在国际条约制定方面,目前已有欧洲委员会《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2001年)、上合组织《保障信息安全政府间合作协定》(2009年)、阿拉伯联盟《打击信息技术犯罪公约》(2010年)、中俄《关于在保障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协定》(2015年)等。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在联合国制定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但目前为止,网络安全领域尚未形成全球性的公约。

2、2 自愿性质的软法规范的制定

这包括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和信任措施建设两个方面。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方面,上述专家组的2015年报告提出11条建议,包括一国不得在知悉的情况下允许本国领土被用于实施国际不法行为、合作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维护供应链安全、防止有害信息通讯技术工具的扩散等。中俄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在2015年1月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最新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草案并作为联大文件散发,该准则提出了13条网络空间国家行为规范,涵盖国际和平与安全、人权和基本自由、打击网络犯罪和恐怖主义、互联网国际治理、能力建设和信任措施建设等方面,是目前国际社会在该领域最为综合系统的文件。

在信任措施方面,上述报告提出了9 条具体的建议,包括各国之间建立网络安全政策和技术联络点、增强网络安全政策和组织体制透明、加强政策立法等信息交流、开展互联网应急响应交流等;今年年初成立的新一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正在继续讨论如何将上述规则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和普遍化。此外,欧洲安全合作组织(OSCE)2013年和2016年先后就加强该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网络安全信任措施建设通过决议,东盟地区论坛(ARF)在2015年外长会上通过《网络安全工作计划》,并在近年来就加强信任措施建设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会。此外,在双边层面,中美、中英、美俄等也就建立网络安全热线和磋商机制等取得成果。

2、3 关于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塔林手册2009年开始,北约的研究和培训机构网络防务合作卓越中心组织由20名学者组成的国际专家组编纂《关于网络战国际法适用的塔林手册》(2013年出版),随后又组织撰写包括平时法在内的《塔林手册》2、0版(将于2017年初出版)。虽然该进程不是政府间进程,有关作品本质上属于学术出版物,并无法律约束力,但由于其具有北约的背景,由多国(几乎清一色西方国家)组成编撰专家组,内容涵盖使用武力法、国际人道法、国家责任法、外交法、人权法、海洋法、国际电信法、维和行动法等几乎所有现行的国际法,系国际学界首次对国际法适用网络空间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论述,引发广泛关注。

3 网络空间秩序和规则主导权博弈仍十分激烈

随着网络空间自身的发展及在人类社会中重要性的提升,围绕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日益深入,主要各方在网络空间秩序和规则的主导权的仍博弈十分激烈,构建有效的网络空间国际法体系仍面临不少挑战。

3、1 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理念之争。

美国主张网络自由和多利益攸关方平等参与治理,但美国政府一直单边垄断全球互联网域名管理权,该做法被广受诟病。迫于国际社会长期的压力,美国承诺交出互联网域名管理权,但进展一直缓慢,直到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大范围监控全球互联网,为扭转不利形象、减少声誉损失,美国政府才加速移交管理权的进程。但美国选择的移交对象不是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或其他政府间机构,而是全球互联网多利益攸关社群。对此,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辩称,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中的角色一直是让外国政府不满的一个源头,一些国家因此呼吁由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或新设立一个政府间机构来接管域名系统管理权,如果美国政府不完成这一权力的移交,各国以多边政府运行方式取代多利益攸关模式的呼声只会越来越高。因此,美国将ICANN 管理权移交全球多利益攸关方社群,实际上是其化危为机,争取互联网治理理念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其网络自由旗帜的号召力和网络领域整体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国家主权及主权平等原则,强调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联合国在制订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上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分享网络基础资源和发展成果。例如,在2012年底召开的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在新修订的《国际电信规则》中纳入国际电信联盟对互联网的监管的相关内容,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不符合多利益攸关方治理为由,拒绝在该规则上签字。此外,在今年8月底召开的新一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会议中,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设立网络安全特别委员会或者国际机构等想法,加强主权国家和联合国在网络国际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3、2 网络空间规则制订的议题着力点之争。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其网络空间战略中,明确反对制订任何新的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将网络空间规则制订的着力点放在:

推动对现行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并着重关注就使用武力法、国家责任法、武装冲突法、国际人权文书等领域做出对其有利的解释。重点就自身关切的问题制订自愿性的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例如,美国主张将不攻击关键基础设施、反动网络商业窃密、不得妨碍互联网应急响应组织保护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管控境内对他国的恶意网络活动、协助调查源自境内的对他国的恶意网络活动等4-5条规则作为普遍适用的和平时期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信任措施建设(例如,制定和网络安全战略、建立网络安全和网络外交专门机构、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国际合作热线等)等软法方面。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将网络空间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新兴领域和重要的突破口,积极参与网络空间规则制订,一方面强调要全面平衡适用现行国际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根据网络空间的特性和国际社会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在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包括中俄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提交联合国大会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以及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框架下推进制定网络犯罪国际公约所作的努力。

3、3 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法律标准之争,以网络犯罪问题最为典型

这集中体现在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问题上,美欧国家通过设立全球能力建设项目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由欧洲委员会2001年制定的地区性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布达佩斯公约》,试图将其打造为打击网络犯罪全球性法律标准,并反对谈判制定新的全球性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该公约2001年参与谈判的包括27个欧委会成员国和4个域外国家(美、日、加拿大、南非,但南非近年来明确表示不会批准该公约),15年后,公约缔约国包括41个欧委会成员国和10个域外成员国,增幅十分有限,离全球公约的标准相差甚远。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布达佩斯公约》系少数国家制定的区域性公约,不具备全球性公约的真正开放性和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切。例如,该公约内容范围较窄,重点针对涉及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的犯罪,对于网络恐怖主义以及其他各种利用互联网实施的传统犯罪等均无涉及;加入该公约需要现有缔约国全部同意,可能增加新成员的入约成本;该公约对网络犯罪调查程序的要求和标准较高,其有关可不经领土所属国同意即可跨境调查取证的规定对国家司法主权构成冲击,这些均难以为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和实施。所以,中俄等发展中国家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全球性公约,并推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在2010年设立联合国网络犯罪问题政府专家组 ,研究网络犯罪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专家组于2011年和2013年召开两次会议,主持起草了300多页的《网络犯罪问题综合研究报告(草案)》,涉及网络犯罪在全球的趋势、特点、危害程度、当前国际应对的状况和局限等,并提出包括制定综合性全球法律文书、国际示范条款等应对方案,得到多数国家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金砖五国为推动专家组进程做出了积极努力:在2013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会议上五国联合推出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决议草案并最终获会议通过,明确授权专家组继续开展后续工作;2015年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重申专家组授权;2014年、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宣言均强调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订打击网络犯罪的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法律文书,2016年果阿宣言重申上述方针,并强调要共同努力打击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

我国在2014-2016年连续为专家组捐款共计50万美元,用于支持专家组秘书处翻译上述报告、筹备召开第三次会议及其他推动专家组尽快完成其授权的工作;我国还推动亚非法协设立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讨论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问题,并资助亚非法协在今年5月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会议期间举办网络犯罪边会;此外,我国还通过与主要西方国家的安全或执法合作对话、外交部法律顾问磋商等就推动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作对方工作。

目前,专家组秘书处正就筹备召开第三次专家组会议开展工作。能否打破目前的僵局,推动专家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并尽快形成成果,将是联合国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

4 中国在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近期实践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作为我国网络国际法领域的主管部门,近年来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国际法问题实务和调研,包括牵头网络空间全球大会即伦敦进程(The London Process)、中国欧盟网络工作小组、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联合国网络犯罪政府专家组等重要平台,同时参与其他部门涉网络外交和法律事务。近期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积极跟踪和深入研究网络空间国际法前沿问题。包括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数字时代的隐私权、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云时代的数据长臂管辖问题、网络恐怖主义问题、制定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等问题,为总体网络外交及国内相关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2)推动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建立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在中国的建议下,亚非法协在2014年德黑兰年会上首次将网络国际法问题纳入议题,并在2015年北京年会上决定成立工作组,重点关注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以及其他国际法问题。该工作组在2016年5月在新德里召开了首次会议,第二次会议预计将在2017年上半年举行。工作组为促进亚非国家关注网络空间国际法前沿问题,加强交流与合作,维护共同利益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c450071351”为你整理了这篇内网网络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省市财政相关工作要求,我局对本年度网络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进行了梳理,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度网络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自勒索病毒爆发后,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对相关工作作出安排。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根据省市工作要求,我局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股长为成员的网信领导小组,负责我局网络安全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2、加强网络安全检查。在前期勒索病毒排查工作基础上,我局再次组织技术力量,对局内以及我市各预算单位接入财政网络的情况开展检查工作。我市要求所有使用财政内网的单位必须按照网络安全相关规定和上级要求,所有的终端设备必须做到:

1、所有设备必须内外网分离。

2、所有终端电脑必须设置6位三种符号以上的开机密码。

3、所有终端电脑必须安装亚信杀毒软件。

4、所有设备必须使用有线连接。

5、所有终端除正常办公需要的软件外,其它无关软件全部卸载。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局机房建设时间长,缺乏网络安全设备,我局在勒索病毒爆发后立即进行整改,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专业的网络机房建设方案,已通过招标进行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前期的网络安全检查和整改,目前我市所有预算单位已规范接入财政网络,使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全市财政网络运行总体较为安全平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制度建设方面。我局虽然制订了《阆中市财政局网络安全制度》,但根据中省财政部门的要求,仍存在日常管理操作不规范、未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等问题。

2、安全意识方面。在前期工作中,我局对使用财政网络的用户,均进行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但宣传教育的内容比较片面,没有细化普及安全知识和培训相关的防范技能。

3、组织保障方面。我局虽然成立网信领导小组,但由于编制受限,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无法分设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

三、整改措施及计划

1、强化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省制定的各项财政网络安全规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各种制度和文件资料。

2、强化组织保障。短期内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弥补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中长期通过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的配备,解决网络安全人才短缺的问题。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6

随着网络媒体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网络专题的作用不断增强,越来越受到网站的重视。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是中国新闻奖对网络专题的评选标准。然而我们看到,互联网上信息的海量与庞杂让现在的网络专题包罗万象,专题内容的超负荷呈现让受众越来越难以快速而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讯。如何把握海量与精准的界限,如何驾驭选题、时效、交互、表现力、整合力这些要素,是考量一个网络专题优劣的参照系。

选题角度:具有新闻性和报道价值

对于非突发事件来说,选题角度最为关键,特别是面对主题类的重大宣传报道,好的切入点往往能够引发新的思考,是对所掌握信息的别样梳理,能够有效避免报道的重复。新华社主任编辑朱继东表示,“在实践中,评价网络新闻专题好与不好,要看专题定位是否准确。专题定位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专题的灵魂,直接决定了专题的质量水平。”

中国广播网副总裁伍刚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应充分体现纵向时间历史维度和横向全球化空间视角,实现传播者与阅读者实时正馈、反馈交互,既基于全景式立体报道事实再现新闻事件,又方便网民个性化订制反馈参与互动,同时要适应微博、社交网络时代的跨屏移动传播规律。

把握精准与海量的度

如今,国内各家网站都有自己成熟的专题模板,遇到新闻事件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整合纳入模板中,模板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闻报道的优势,但如今发展到极致也变成了疾患,即海量信息与受众获取的矛盾。

网络新闻专题是围绕重大或热点事件,对新闻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综合性新闻报道形式。它集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传播方式,对选定的主题进行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是一种具有网络特色的深度报道方式,传递海量信息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的主要特点,而多种手段的运用,则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网友对于事件或主题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信息需求。红网董事长舒斌指出,这种海量信息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新闻报道的主要优势,但是同时也确实存在弊端:海量容易造成受众的迷失感,网友进入专题后,往往觉得信息太多太杂,短时间内找不到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专题时,既要尽可能满足网友对相关新闻、资讯的海量需求,又要尽可能让网友浏览专题时能把握重点,实现有效传播。如何解决海量和精准的矛盾,必须掌握好度,这是网络专题制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把握海量与精准,北京邮电大学李钢教授提出对于信息的理解应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信息数量,指的是信息的绝对数量;二是信息量,指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的含量,这是个相对概念,不同的人对信息的诉求不同,因而所需要的信息量也不相同。如何把握好信息数量和信息量之间的关系?“一是在‘总量丰富’的基础上做到‘要点突出’。在信息总数量丰富的基础上,根据新闻采编的实际经验以及网民的关注要点,对需要关注的要点资讯放在突出位置,使有价值的资讯更多的成为注意力资源;二是‘重点常有’、‘新点及时’、‘热点关注’。即对重点的资讯长期关注,新生的新闻及时更新,对备受瞩目的热点问题保持关注;三是网站‘推荐’与网民‘自助’相结合。如栏目的设置上,将重要的资讯以‘推’的方式介绍给网民,同时在页面上做好自助索引功能,让网民能够方便地检索所需要的信息。”

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体现出海量信息的优势,这是考量网络专题的一个角度,如朱继东所讲,“必须加强精品意识,仔细挑选好相关的稿件,将可信、精准、有效、海量的新闻信息奉献给网民,而不能为了追求海量信息而置精准这个前提于不顾。”

大江网采访部主任吴跃军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认为,中国新闻奖评价网络专题的标准非常强调“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这已经很精准地概括了专题海量与精准的关系。我们不能说专题大不好,但肯定不是相似新闻的简单“聚合”,容量只是衡量专题优劣的标准之一。他讲到,“无论是新闻类专题、主题类专题,还是栏目类专题,其触发点定然是重大的、多层次的新闻事件。制作者必须加强挖掘,探求事件的各个方面,设置精炼的专题栏目。”

时效性:及时更新,有递进式报道

在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赛跑的时代,网络媒体的速度决定了受众访问量和关注度,也因此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积聚影响力。从服务对象——受众的角度出发,第一时间的报道和解读极为重要。如7月21日北京暴雨事件后的第二日,这是媒体报道的黄金时间,如果能有及时的网络专题进行图文并茂和不断递进的追踪报道,一定优于此时碎片化的解读方式。传媒学者付玉辉认为,“及时性就是要快,这是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

显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有本能的快速应对能力和机制,加之后续的追踪递进式报道,这是实现媒体价值和获得影响力的必然路径。

表现力:融合多种表现形式,有视觉冲击力

在表现力方面,从国内各网站陆续推出的2012伦敦奥运专题就可见一斑。专题元素越来越多元,而主线则愈加简洁明朗。导航设置是专题的精髓,近年来有了明显的进化,互联网上信息的归类和板块设置更为人性。朱继东认为,“由于其在形式上可以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再加上近两年来的重大典型报道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网络专题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朱继东强调,随着时展和媒体竞争加剧,媒体正在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而网络媒体由于技术优势,在报道容量、时效和体现手段等方面比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再加上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具有新闻采编权,在图片报道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专题报道最精彩的亮点之一。

“一个优秀的网络专题,必须具有全面、深刻、互动等属性。倚靠多样的网络技术、丰富的新闻资源、出色的策划思维,达到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吴跃军这样认为。

信息整合力:突出原创和深度报道

新闻网站具有采访资质,因此在网络专题中的原创内容是其亮点和核心竞争力。“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和口味的提升,简单的专题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了解更多事件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等。这就需要对网络专题采取跟随式、深挖型的报道策略,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贴身、深入’报道,并着重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性和连续性,试图呈现和还原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即时情景和背后故事,从而使受众获得完整的信息认知。”朱继东如是说。

原创新闻和深度报道应该是新闻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属性特点,并且媒体在事件报道中制作原创内容可以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媒体的准确与深刻,“深刻性就是要能够通过专题的方式深刻揭示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背后的方向、趋势和真相等实质。”付玉辉对于网络专题的深刻性这样认识。

交互性强:参与度高,受到网民持续关注

Web2、0时代赋予了互联网的交互性功能,是拉近与受众距离的直接手段,因此近年来得到了网站运营者的加倍重视。新闻网站所提供的内容犹如无数链接组合起来的平台,平台之上的互动是感知受众的捷径。对此,李钢提出要站在受众感知的视角对新闻专题进行评价:一是互动性,引导网民参与到新闻专题的制作,并对一些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是可接受性,新闻专题的内容和观点是否容易理解,是否能为广大网民所接受;三是唤起水平,新闻专题应做的远非仅仅是传达消息,还要能够唤起网民适当的情绪体验;四是持续关注,好的新闻专题应该能持续吸引受众的关注,若能让网民们“朝也看,暮也看”,一日多看,连续多日,则无需再多标准,网民们已用鼠标为该新闻专题投上了选票。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7

关键词: 新闻网站;体育频道;受众;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7-021 以规范的报道程序做好新闻制作和

保证足够量的更新是新闻网站生存、发展,乃至盈利的不二法门。网络新闻的处理大致可分为粘贴新闻、编辑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四个层面。[1]陕西省网络新闻的第一要务是先保“量”,再求“质”。因此,在新闻发稿上,两家陕西省级新闻网站体育频道都可以试着按照先编辑后发稿的思路,让自己网站了的每一条单独新闻都为一个整体编辑思路服务。其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避免了盲目发稿,减少了编辑的无用功。二是为制作专题,设置议题做好前期准备。对新闻进行二次整合并解读新闻是较高层次的新闻编辑,也是最能吸引网民关注的编辑方式,在有限的人力范围内,更多的把新闻做精是体育频道寻找对策的第一步。网络新闻专题是指网络新闻媒体在特定的新闻或者信息主题下,建立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网络新闻报道形式,与日常程序化的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呼应,也是网络新闻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形式。[2]网络新闻的专题化趋势在新闻网站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专题是网民最容易接受,也是最能体现专题特点的一类专题。陈彤认为体育专题的制作、运用是新浪网成长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专题具有较强的预见性。世界杯、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都是提前知晓的。以奥运圣火传递报道为例,虽然整个奥运圣火传递历经多个城市,甚至在国外还遭到了份子的破坏,但西部网和华商网的圣火传递专题在做好做足报道的同时都把重点落在了本地,重点报道了陕西延安、杨凌、西安、咸阳四地市的传递情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专题饱满。西部网在奥运圣火传递到西安的当天,页面浏览陡增。在奥运圣火开始传递之后,网站流量一直在一个相对高位波动。找好切入点做好突发专题。

除了常规的新闻专题外,体育频道还要做好日常的突发新闻专题。立足创新,寻找有话题性议题,做好专题的策划。首先,要做到敏锐及时,选题是关键,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第二,突出主题,拓展信息深广度,做到纲举目张的同时,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提升专题影响力。第四,彰显个性,打造专题特色,使其魅力独具。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体育频道,新闻专题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地域性规律,在专题亲近性、对象性、鲜活性、特色性上下功夫,增强新闻专题的可读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足球和篮球都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最容易接受的体育项目,在这方面体育频道可以做的更具亲近性。例如浐灞队在为新赛季选择外援的问题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就这个引援问题制作一个专题,加进网民的讨论,应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受众的对象性方面,地方新闻网站的专业频道要考虑如何将广网转变为窄网,把“大”的新闻事件做“小”,使之更有针对性。例如湖南红网的专题报道《“湘O”车从此告别特权》应时推出新闻专题,就一个地域性很强的问题放大,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是频道专题制作的一个思路。[3]内容的鲜活性方面必须具有强烈的时效特征,制作播发要力求迅速、鲜活。专题的特色性方面要花大量的功夫在新闻专题的编排和报道侧重点上,贴近本域网民兴趣点,努力使新闻专题与众不同。

2 从受众出发做新闻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8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思考

1引言

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不仅包括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硬件、软件环境安全,也包括网络传输的资源、数据等信息安全[1]。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公民,更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高校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在网络安全建设及教育方面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面对信息泄露等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如何保障高校网络安全建设的稳步推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2网络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网络安全专业人员不足目前高校已基本上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有成千上万的网络计算机,但与之配套的网络安全管理员却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专职的网络安全管理员[2]。而且大部分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安全责任意识单薄,专业素养不够高,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及其技能都存在严重不足。(2)师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高校网络的使用主体为本校师生,群体庞大,且大部分高校未开展系统、全面、全覆盖的网络安全主题教育,导致用户群体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时对病毒防护、密码保护、漏洞修复等基础网络安全操作无意识,使得计算机很容易被入侵而造成数据及资源丢失[3]。一些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由于猎奇心理及感情用事,可能会采用一些诸如“翻墙”等威胁高校网络安全的行为或者网络暴力等激进行为。(3)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截止到目前,很多高校尚未认识到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领导重视不够,未形成专门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购买各类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应急预案等;技术防护手段不足,缺少各类必须的技术防护手段;网络安全人员不足,未设置网络安全技术专岗等。这些都是当前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3加强高校网络安全建设的对策

3、1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应以人员组织为基础,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以技术防护为手段,三管齐下,切实保障好高校的网络及信息安全。

3、1、1人员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建立起管理决策层、组织协调层、落实执行层的三层架构人员组织体系。管理决策层统一领导网络安全工作,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发展规划,决策网络安全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等。组织协调层统一协调学校网络安全建设工作,负责网络安全及运行保障项目的建设、改造、升级、维护等方面,负责制度与人员队伍建设等。落实执行层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地执行。

3、1、2管理规范体系规范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一种非常有效和严谨的管理方式。完善的管理规范体系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法律基础,是通过建立标准规范来约束用户行为的制度。其实现的过程就是规范管理的过程。管理规范体系包括网络安全责任制、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应急响应机制、网络安全通报制度等方面的内容。(1)网络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网络安全工作责任主体,各部门应有专人专岗负责网络安全具体工作,细化网络安全各关键岗位安全管理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形成网络安全工作长效机制。(2)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系统管理、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网站、微信、微博和移动应用管理、电子邮件管理、交互式栏目管理等的管理规范,使所有的网络安全活动都有规范可依,有制度约束。(3)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处置权限、落实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强化技能训练,强化技能训练。至少一年两次开展网络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网络安全事故现场环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网络安全通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全面、细致地排查安全隐患,并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如通过《网络安全简报》、《信息化简报》等手段,通报各业务系统漏洞扫描、数据备份、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等各项安全指标,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网络安全责任落实。

3、1、3技术防护体系网络安全及运行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系统的过程要素、组织结构和结构功能进行分析,主要分为预警层次、检测层次、保护层次、响应层次四个层级。预警层次主要是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和预警问题。检测层次主要是发现服务器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配置问题、应用系统安全漏洞,形成完整的安全风险报告,帮助安全人员查漏补缺,防范风险于未然[4]。保护层次是对网络运行的实时保护,包括拒绝服务、入侵检测、流量分析、数据防泄露等。响应层次是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响应,包括数据库审计、安全监管、安全服务等。

3、2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维护高校网络安全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责任,维护网络安全不仅需要学校的防护体系,更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网络安全这道防线才能筑得牢固。因此,在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础上,更要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知识讲座和学术交流,使全校师生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并有效提升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4结束语

高校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数据庞大、层次复杂、多点防御的工程,涉及到人员组织体系、管理规范体系、技术防护体系等多个层面。其建设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全局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才能实现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5]。

参考文献

[1]王乔平、浅谈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信息系统工程,2019(07):78

[2]李佳霖、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通讯世界,2019,26(05):17-18

[3]文理卓,李东宸,郑宪,董石、浅析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及对策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4):153-154

[4]梁艺军、高校Web网站安全防护策略、中国教育网络,2015(02):57-58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效背诵方法(精选8篇)
  • 下一篇:关于实习的总结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