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9 栏目:写作范文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1

Abstract: By the end of May 2015, 96 fund management panies in China are in charge of a total of 2231 different type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The public funds in total assets reached 7、36 trillion yuan、 Research of investment style type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fund managers and fund investors for their investment activities, but also the demand of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arket, which is also the purpose of the discusstion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理念;类型

Key word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investment style;investment strategy;investment philosophy;type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082-03

0 引言

基金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证券投资基金则是我国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揭示基金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解决,不仅关系到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政策性主导、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意识淡薄,对基金缺乏认识、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单一,等问题。本文主要对证券投资基金风格类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优化调整投资策略。

国外学术界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中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系统研究则更晚,直到本世纪初才有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系统研究。并且,直到现在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很多理论、实证和应用仍不成熟。

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6家,其中合资公司46家,内资公司50家,共管理2231只股票,其中开放式基金2084只,封闭式基金147只,公募基金资产合计7、36万亿元。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对其系统的研究却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于包括投资风格在内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定义

投资风格是投资者在资产组合管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念、操作、风险意识等外部表现的总称,或者说是在投资中依据不同投资理念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资产运作特征和运作模式。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投资风格则是由于对基金投资的不同投资理念形成的差异化特征所造成的投资于不同性质、规模、盈利和风险的基金种类的行为。Sharpe则给出了投资风格更为广泛的定义,即基金管理人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采用某一特定方式或者某一特定投资目标都可称为投资风格。

正确理解投资风格与投资哲学、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的区别是系统理解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前提。投资哲学是影响、指导和规范投资决策的信念和原则,它既是抽象的也是实用的,它提供指导人们投资的一般方法。投资理念是指投资者对投资目的和投资方法的认知,即“为何投资”和“如何投资”。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对包括从制定投资原则到投资运作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方法的综合管理。而投资风格之前已阐述,是投资者在资产组合管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念、操作、风险意识等外部表现的总称。不同的投资哲学决定了不同的投资理念,进而形成不同的投资策略,从而造就不同的投资风格,投资风格反映投资策略,投资策略反映投资理念,投资理念反映投资哲学。四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投资哲学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风格。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从本质上来说是基金管理者作为投资主体的外在表现行为,因此不仅受到包括基金公司性质、规模、公司治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包括基金经理年龄、性别、学历、收入、家庭和阅历等多种主体特质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投资习惯、不同的投资方式和不同的投资目的,而这些共同构成了不同的投资风格。

2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类型

2、1 按投资对象分类

证券投资基金按投资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有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四种类型。其中股票基金风险最高,混合基金次之,债券基金风险较小,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最低。因此,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按照投资对象也分为偏股票投资风格、偏混合投资风格、偏债券投资风格和偏货币市场投资风格。

按投资对象分类是基金投资风格的基础分类,基金的投资对象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2 按投资主体特征分类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按投资主体特征分为积极型投资风格和消极型投资风格。积极型投资风格指力图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方式和方法使基金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风格。秉持积极型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认为市场是非强势有效市场,所以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投资经验和信息渠道获得大多投资者难以获知的信息资源,进而使自己更有能力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让自己基金的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消极型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则认为市场是强势有效市场,包括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市场中获得,并且能够完全体现在当前的股票价格中,任何试图利用信息判断股票价格而获利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只有完全按市场指数进行投资才能够获得平均收益,因此他们完全根据市场数据来组合资产。

按投资主体特征对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判断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这也是基金投资风格的基础分类。

2、3 按对市盈率P/E侧重点不同分类

不同的基金管理者在同一市场中依据市盈率不同的侧面来作出不同的投资决策,按对市盈率P/E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基金投资风格分为成长型基金投资风格、价值型基金投资风格和平衡型基金投资风格。

2、3、1 成长型基金投资风格

成长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主要关注市盈率中的收益E,他们认为在市盈率固定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成长率可以带动收益率,收益率上涨必然带动股票价格上涨,从而对此股票的投资即可获利。成长型基金指投资于处在快速上升阶段公司股票的基金,这些公司属于朝阳行业或新兴行业,有良好的行业前景,但由于其处于快速上升期,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所以很少进行股利分配和派息。所以,其股票大多具有很高的市盈率,投资这些股票的基金具有风险大收益高的特点。

2、3、2 价值型基金投资风格

价值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主要关注市盈率的价格P,他们寻找股票市场中市盈率被低估的公司,该公司会因为市场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使其市盈率P/E恢复到合理值,基金公司由此获利。价值型基金指投资于处在成熟阶段公司股票的基金,这些公司属于传统行业,发展速度慢,但公司盈利稳定,经常进行股利分配和派息。所以,其股票价格较低且波动不大,大多具有较低的市盈率,投资这些股票的基金抗跌性强。

2、3、3 平衡型基金投资风格

平衡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对于市盈率的收益E和价格P都会有所关注,平衡型基金既投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公司又投资于成熟阶段公司,或者所投资的公司兼具快速上升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双重属性。因此,平衡型基金兼具成长型基金和价值型基金的优点和缺点。

总体而言,成长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关注的是上市企业的盈利情况,价值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关注的是股票价格的变动,平衡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则是兼顾之。

2、4 按所投资股票规模分类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按所投资股票规模分为大盘型基金投资风格、中盘型基金投资风格和小盘型基金投资风格。按其投资股票规模划分是以基金所投资股票的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份数量作为依据的,大盘股的总股本在十亿股以上,中盘股的总股本在2亿股至10亿股之间,小盘股的总股本在2亿股以下。

大盘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注重大盘股上市公司稳定的经营状况,投资大盘股可以以较低的风险获得较为稳定的长期收益;小盘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注重通过投资高流动性的小盘股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中盘型基金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者则注重通过投资中盘股来兼取大、小盘股票的优点并平衡大、小盘股票的缺点。

2、5 按分析手段分类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按分析手段分为技术分析型投资风格和基本面分析型投资风格,技术分析型投资风格和基本面分析型投资风格的划分是从基金对所投资股票选择方式的角度划分的。技术分析型基金根据股市历史信息结合股票交易市场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通过对价格与价值间偏离程度的度量和调整来选择股票进行投资组合的构建,基本面分析型基金则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近况结合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等公开信息,通过对股票供求平衡状态偏离程度的度量和调整来选择股票进行投资组合的构建。

2、6 按分析步骤分类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按进行基本面分析时的步骤及侧重点的不同可划分为头下型投资风格和底上型投资风格。头下型投资风格是先根据宏观经济状况选择行业,再从所选择的行业中挑选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底上型投资风格是先根据基本面情况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再考虑公司所在行业的近况。

3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释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分类,我们选择一只基金A,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以便梳理以上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内容。

某开放型基金A在2015年3月份其基金份额为1、23亿份,单位净值为1、6020元,主要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股指数"为基础进行投资跟踪,投资主要对象为传统制造业板块、农业板块和地产板块,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A股股票(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及其它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权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它金融工具。

3、1 按投资对象分类

基金A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82%,债券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11%,货币市场工具类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5%,其它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2%。股票资产不低于80%的基金为股票资金,债券资产不低于80%的基金为债券资金,可知基金A具有明显的股票投资倾向,非股票类投资标的总额占比仅为18%且配置较为分散,所以基金A为偏股票投资风格。

3、2 按投资主体特征分类

基金A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股指数”为基础进行投资跟踪,通过查阅其投资记录可知此基金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的投资标的更换仅为三次,可知此基金基本上是根据股票指数来选择和配置资产的,所以基金A为消极型投资风格。

3、3 按对市盈率P/E侧重点不同分类

通过查阅基金A所选择的投资标的,可以看到其投资的这些公司市盈率大多在20%以下,传统行业类公司占比为85%,并经常进行股利分配和派息。可知,基金A的投资更注重股票的价格P,倾向于选择市盈率较低的股票,所以其为价值型基金投资风格。

3、4 按所投资股票规模分类

查阅基金A的投资报告,可见其重仓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为航天机电(600151)、格力地产(600185)、智慧农业(000816)、北新建材(000786)和鞍钢股份(000898),这五家的股本总额分别为6800万、6800万、5500万、4500万和3、00亿。虽然排名第五的鞍钢股份(000898)的股本总额超过了2亿股,但是前四家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都未超1亿股,可见其主要投资股票标的的股本总额基本在1亿股以下,所以基金A为小盘型基金投资风格。

3、5 按分析手段和步骤分类

通过查阅基金A的基金经理过往的投资策略、分析手段和访谈资料等内容以及基金A目前的资产配置状况,可以间接地了解到投资经理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与股票价格和成交量等股市实时数据相比更关注行业近况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等公开信息,并且更多地时候是先选择好的行业再选择好的上市公司,可见,基金A属于基本面分析型投资风格和头下型投资风格。

4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收益实证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采用何种投资风格只是其进行基金管理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基金的投资收益来判断一家基金投资风格的合适与否。

基金的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

①红利。红利是指基金因投资上市公司股票而取得的对该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所得。

②股息。股息是指基金因投资上市公司优先股权而取得的对该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所得。

③债券利息。债券利息是指基金因投资不同种类债券而取得的定期利息。

④买卖证券差价。买卖证券差价是指基金因投资于证券而形成的买卖价差收益,在会计上称为资本利得。

⑤存款利息。存款利息是指基金资产存放在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指运用基金资产的过程中带来的成本或费用的节约值。

基金的投资收益有多种考量指标,其中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是较为常用的指标之一。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今日单位净值增长率=(今日单位净值-昨日单位净值)/昨日单位净值。如果当日有分红,则今日单位净值增长率=[今日单位净值-(昨日单位净值-分红)]/(昨日单位净值-分红)。某段时间净值增长率为每日净值增长率累计,即单位净值增长率=[期末单位净值-(初始单位净值-分红)]/(初始单位净值-分红)。净值增长率适用于考量基金管理者运用不同投资风格对基金的管理所取得的业绩,使用该指标可以比较不同基金之间的管理业绩。

结合基金A2014年全年数据指标,可知其初始单位净值为1、4080元,期末单位净值为1、6820元,分红为0、2元。根据单位净值增长率公式,可得:

单位净值增长率=[期末单位净值-(初始单位净值-分红)]/(初始单位净值-分红)

=[1、6820-(1、4080-0、2)]/(1、4080-0、2)

=39、24%

作为一只具有消极型、价值型、小盘型基金特点的偏股票投资风格的基金A,一年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39、24%,反映了这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了多数相同种类的基金,也说明了这只基金投资风格的选择是能够取得较高投资回报率的,这只基金的投资风格的选择是合适的。

5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类型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探讨和实证分析,我们对基金的投资风格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可见,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类型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第一,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使其了解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特点,从而观察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利用基金投资进行保值增值的能力,以此挑选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第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帮助其及时把握热点板块、行业和公司,结合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特点,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第三,对于整个基金行业而言,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是建立客观准确基金评估体系的前提,以此来满足包括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服务机构和监管部门等在内的基金利益相关者对基金的评价和判断的需要。由此可见,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类型的研究不仅是基金投资行为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基金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肖萍,姚翠红、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2]袁东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模型研究[J]、经济师,2009(06)、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证券投资:金融理财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个很证券投资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已是众所周知的名词。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底我国股市市值达25万亿,占gdp总值的62、8%,股民人数已超过1、6亿,占总人口的9%。随着我国人民金融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股市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的重要渠道。

自2006年以来的牛市赚钱效应让股民群体迅速庞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也成了证券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也不乏大量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高校学生投资者在股民群体中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入市资金大多较少,学习能力和好奇性强,容易模仿。作为在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本无可厚非,但相比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几乎不具备证券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若未加培训而直接进行实战交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亏损。如果能对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进行正确、系统的引导,就可以既培养他们的投资理财意识,又能在资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证券投资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可能的收益,从而为培养未来可能的专业证券投资者打下铺垫和基础。

二、股市开户

证券投资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开户,如何选择证券公司至关重要。老牌证券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客户相对较多,客户服务可能不到位;新生证券公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为了吸引客源,极可能开出一些优惠条件和良好的售后服务。高校学生初次股市开户选择证券公司时,可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券商佣金和售后服务。

开户时选择佣金较低的券商是降低股票操作费用的主要方法。券商佣金是在股票交易时产生的一部分费用,它是股民开户所在的证券公司预先设定的,根据不用的时期和不同的交易金额,各个证券公司佣金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开户相对较早,的股民,交易时的佣金也较高。若在2008年开户,各大券商佣金大多为1、5‰;开户的汪券公司成立的越晚,交易时的佣金越低。如在2010年,某新成立的让券公司其交易佣金仅为0、6‰,前后相比佣金差了一倍多。因此高校学生新开股市账户时,要尽量选择佣金较低的券商;而对于已有账户可考虑转户至佣金较低的证券公司,也可以和现开户券商协商申请降低佣金。

选择售后服务较好的券商是提高高校学生证券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很多券商现在非常重视对客户的售后服务,定期对投资者进行培训,这对缺乏投资知识的高校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证券公司良好的售后服务既能帮助高校学生了解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提升证券投资转行业技巧,从而在实战中规避风险,获得可能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高校学生在股市开户时,也不能忽视券商售后服务的质量。

三、买卖交易

开户完成后,就可以从事股票买卖操作了。根据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主要探讨实战交易中的划拨资金、选股、买卖等4个重要环节的技巧。

(一)划拨资金。包括转入资金和转出资金。这一环节看似平淡无奇,其实相当重要。首选,高校学生要用“闲钱”从事证券投资,切忌挪用学费、生活费等资金。这样可以避免股票被套时由于急用资金而被迫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转出资金,从而造成亏损。高校学生使用“闲钱”炒股,可以使自己有更大的周转余地,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其次,对于已经获得的盈利,建议高校学生在适当的时机从股市转出部分资金套现。股市内的资金,本来就是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来回波动的。股市中的投资者“1赢2平7亏”,对于能盈利的更是难能可贵,高校学生直该如何保住已经到手的利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当盈利达到一定的比例如10%,就果断把盈利的资金转出变现,及时享受胜利的果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把部分盈利转出股市账户后再发生亏损时,损失的金额客观上也减少了。

(二)选择股票。主要包括技术面选股和基本面选股。关于技术面选股的方法较多,在这里不详述。从实际交易中看,建议高校学生从基本面人手选择股票,重点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股票的流通市值和股票筹码集中度这二个方面。

首选,选择公司运营情况正常,业绩没什么大的风险的股票。股票的波动,除了反应资金炒作的痕迹之外,还体现了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而公司业绩的大幅变动,正是我们基本面选股时需要剔除的。对于初入市的高校学生,可以考

虑选取一些公司知名度很高的股票,如五粮液、苏宁电器、格力电器等。这些公司都是行业的领先者,具备一定的成长性,业绩上没有什么大的风险。买人这类股票可以放心长期持有,几乎不必担心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导致股票下挫。

其次,选择公司总股本和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一般选择总股本不要超过5亿股,流通市值不超过50亿的股票。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对于流通盘较小的股票,庄家和机构只需要相对较小的资金就可以控盘和拉升,因此股票股性相对较活,股价波动相对较大。而股票的波动程度恰和其盈利空间是密切相关的,大盘股由于炒作时所需的资金较大,相比之下波动性就小的多。

再次,选择股东人数持续减少,筹码相对集中的股票。股东人数持续减少表示庄家和机构在持续的吸筹,当庄家的筹码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准备拉升股票了。反之,股东人数有所增加,表明散户开始接盘。对于这样的股票庄家需要进行洗盘才能完成拉升,而洗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高校学生可以观察股票每季报中的股东人数变化,并结合股票的技术形态,综合判断庄家控盘的程度,争取在建仓或者洗盘的尾声阶段果断买入,从而在时间上达到最高的利用率。

(二)买卖股票。完成了各种分析之后,就需要完成买卖交易了。股票所有的盈利和亏损都在买卖之间产生,如何把握合适的买卖点,对于高校学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选择股票买入点时,遵循以下原则通常成功率较高(1)在k线形态形成双底时买入。股票只有当底部牢靠时,未来走势才能稳健。双底形成时间相对较长,庄家吸筹较为充分,容易完成初始建仓工作,因此离股票拉升的时间较近。(2)股票从高位下跌超过40%时买人,前提条件是基本面没有大变化。股票波动同样适用运动学中的惯性理论:跌多了就涨,涨多了就跌。如果公司运营正常,而其股票前面涨幅过大,后期调整自高点算起跌幅超过40%,可以考虑部分仓位买入,抢底抄反弹。(3)股票价格站到所有均线时买入。此时,该股票已经突破了所有重要的压力线,进人中期上升趋势。买入并果断持有这样的股票,可以抓住股票的“主升浪”,实现短时间内可观的收益。

股市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高校学生初次进入股市,缺少实战经验。如果已经持股获利,如何选择卖出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给高校学生以下几点建议,考虑作为实战卖出时操作的原则。

对于已经盈利的股票,需要设定止盈卖出价,股票价格跌倒止盈线坚决卖出。在操作中需要果断的执行此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贪婪把已有盈利变成账面亏损。止盈线最低可以设置为成本线之上%2的。对于盈利较多的,比如幅度超过10%,也可以采取金字塔式的卖出,持有的股票每达到一定的涨幅,减少部分仓位变现,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于已经亏损的股票,需要设定止损卖出价。高校学生从事证券投资的第一要务首先是保存本金,其次才是获得盈利,所以及时止损是当账户发生轻微亏损时,保存自身资金的有效措施。如果买入后股票下跌到达止损价位时,应该果断卖出或者减轻大部分仓位,场外观望不进行操作,把损失降到最小。

对于在轻微的亏损和盈利之间来回波动的股票,除了遵循上述两条原则之外,如果其他股票有好的机会,也可以考虑换股操作,再次买入上升趋势明显,拉升幅度不大的股票。

四、其他注意事项

高校学生参与证券投资,除了要考虑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初始阶段投入资金要少,以获取经验和技能为主,以营利为辅。(2)多看少动,遇到困惑时考虑观望,切忌频繁买卖操作。(3)注重趋势,不要在乎短周期的k线形态。(4)保持良好的心态,涨跌平常心。(5)需要学习有关的汪券投资知识武装自己,要有“备”而“炒”。(6)要明白股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决不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股市。

五、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学生越来越热衷参与证券投资,这对于培意大养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股市有风险”,对于入市不深的学生,高校金融类教师有责任也应该学生进行止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知道股市,体验股市,领悟股市。

[参考文献]

[1]夏中苏浅谈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应对[j]、科技资讯2011-01-23、

[2]张永红大学生证券投资现象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3]杜习瑞,张树哲,李迎春,几种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的比较[j]、辽宁经济2007,(01)、

[4]博斌,曾伟,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探寻,[j]、昆明大学学报,2006,101)、

[5]康剑南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

10-11-01、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3

琳达(以下简称琳):非常感谢您上次告诉我有关长期投资的建议。最近我听说很多人在做指数投资。每天在报纸上电视上,我都会看到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等,上升了或者下降了,指数也能做投资,也能在市场上买卖么?

伊森(以下简称伊):请允许我简单解释一下指数的概念。股票市场指数是对市场上交易的股票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再除以历史上某一天的加权平均值而计算出来的。当然,在计算时还要考虑许多因素如股票分红、拆分、新股上市等。

指数反映的是股票市场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而不是单个股票的价格波动。指数本身只是一个观测值,市场上是没有人买卖这个观测值的。有些投资公司创建了一个特殊的投资组合包含了指数里的所有股票,而且每只股票的数量也与这只股票在指数中所占的份额相同,所以,这个投资组合的市场表现与指数一样。指数上涨,这个投资组合也会上涨,指数跌,它也跌。投资公司再将这个投资组合变成一个基金在市场上出售,这个基金就称为指数基金。如果投资公司将这个投资组合拆成股份,并在市场上销售,那么,它就是所谓ETF(Exchange Traded Funds)金融产品。由于ETF是在股票市场上交易,买卖指数就像买卖单个股票一样简单。而这只特殊股票的价格与市场指数同涨跌。

琳:原来人们谈论买卖指数,是指买卖指数基金或买卖一种特殊的与指数挂钩的股票。那么投资这种基金或股票与其他投资相比有什么好处?

伊:总体来说,基金可以区分成两大类:主动类基金与被动类基金。主动类基金经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买进卖出股票,试图把握有利的投资机会。被动类基金经理认为股票市场是随机波动的,任何人也没有办法预测股票市场未来的变动,想获得低买高卖的投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干脆就模仿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所占的市场份额来构造自己的投资组合,他不需要花时间做市场分析与研究,可以节省很多费用。与主动基金相比,被动基金的管理费很低。指数基金就是这种被动类基金。

琳:主动类基金与被动类基金谁更有道理呢?

伊:问题的关键在于股票市场是不是随机波动的。如果是随机波动的,那么,股票市场上升或者下降就像抛一枚硬币一样,哪面朝上无人能预测。如果不是随机波动的,就有预测的可能。

这一问题引起了众多学术界精英和业界大腕们的长期探索。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一个信息充分流通的、规范的市场上,股票市场是随机波动的,这就是著名的市场有效性假设。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任何人无论多么聪明也无法长期获得超过市场回报之上的超额回报。这一观点长期以来,并没有为个人投资者所认识。

上述观点触及到基金经理们的生存之本,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试图隐藏这一“黑色秘密”。基金经理们总是宣称可以打败市场,把钱交给他们,将获得超过市场之上的超额回报。

琳:既然股票市场是随机波动的,看来被动类基金似乎更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理由支持被动类基金?

伊:第一,被动类基金的管理费用普遍低于主动类基金。根据Morningstar Canada的统计,2007年7月份,加拿大股票类基金管理费用的最大值是5、11%,中间值是2、6%。而Barclays环球投资公司管理的ETF指数基金iShares CDN S&P/TSX 60 Index(多伦多股票市场代号XIU),它的管理费用只有0、17%,比中间值少2、43%。假如中间值基金与指数基金XIU取得相同的年回报率,比如10%,两只基金分别投入1万元,10年后中间值基金增长到2、04万元,指数基金是2、55万元。由于管理费不同,后者资产价值比前者多出25%。

第二,被动类基金摒除了人们情绪化投资决策的干扰。投资大师格林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投资者的主要问题,甚至也是他的最大敌人,可能正是他自己本身。”这句话反映了大师对人性弱点的洞察――贪婪和恐惧。股市上升,贪婪让人们赚了还想赚更多,会不断地投入资金。新资金的涌入又会推动股市上升,形成股市泡沫。当公司的赢利不足以支撑高企的股价时,泡沫破碎,股价迅速下跌。于是,人们会拼命地想在下跌之前逃出股市,导致股市下跌的速度更快。

贪婪与恐惧指导人们买高卖低。主动类基金经理即使受过很好的专业训练,在做投资决策时也难免不受这两大弱点的影响。而被动类基金经理,他不需要做判断与投资决策,他的任务就是保持基金的投资组合与指数的投资组合一致。因此,被动类基金完全摒除人们情绪化投资决策的干扰,从而比主动类基金更具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变得简单了,只要买入并且持有即可。

第三,被动类基金比主动类基金有更低的税务成本和交易成本。除非指数发生大的变化,指数基金一般不需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而主动类基金要经常调整投资组合以捕捉市场机会。股票卖出,资本增益实现,就要交税。如果是短期买卖,税率更高。如果股票长期持有,资本增益可以延迟纳税,直到股票卖出时才需要交税。延迟纳税有利于产生更多的资本增益。所以经常调整投资组合将损失延迟纳税的增益。另外,股票买卖都会有交易成本,大量交易产生高的交易成本会减损资本增值。研究发现,如果按税后收益计算,指数基金的表现超过了97%的主动类基金。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4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来源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得多,故而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又带有群体行为的特征。因此,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因素

(1)机构投资者的委托机制不完善

从投资股票者来看,作为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度最高,尽管在投资初期,基金公司对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资理念也做了详细地制定,但是毕竟是要取悦委托人。因此,基金公司原先的投机策略不得不让位于对名誉的维护,不得不从众和跟风。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如果采取同其他基金同业相同的投资策略,则至少可以取得平均收益水平,相同的策略操作产生了羊群效应。

(2)缺乏信用经济基础

股票市场的建立需要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但对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必然会带来不健全的股票市场。同时市场基础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就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

(3)可供股票投资者选择的优质品种不多

由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股票估值偏高,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的数量过少,稀缺的优质公司股票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基金追逐的对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在挑选自己投资组合时都纷纷追逐市场热点,同时买卖相同的股票,选择那些业绩突出,盈利能力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同时投资于少数蓝筹股绩优股的现象,产生基金投资的“羊群”效应,交叉持股自然不能避免。

(二)投资者自身因素

(1)投资理念模糊、投资知识缺乏

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大多数缺乏专业的股票投资知识,这表现在投资者无法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或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能从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对经济的动向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造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股票的价值,很容易形成混乱的投资局面。同时市场上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一般都系统学习过投资知识并且经验丰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比普通的投资者要强,也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这些投资者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领头羊,而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成为羊群。

(2)从众投资者的非理性跟风

从众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出自其理性的分析,而更容易受情绪、心态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当投资者处在投资群体当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行动。这样做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种安全感。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他人不一致的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进而改变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部分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那些最近几年才加入到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更加缺乏相关的经验,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接受投资方面专业知识的训练,对证券市场研究能力不强,不能够对相关的股票进行系统的合理分析,他们投资时候往往是听取各种专家的建议,这些投资者就扮演着跟随头羊的“羊群”。

(3)缺乏良好的心态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时间短,多数为新股民,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投资者抱有非理性的收益预期;第二,获得虚假的心理安全感;第三,大众化思维。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倾向,即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更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行为金融学也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受其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3弱化羊群效应的措施

理性的羊群效应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对市场有效信息的充分掌握,因此理性的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获取收益,规避风险。其次,理性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加快股票市场价格发现的速度,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的稳定,因为此时羊群效应的发生使得大量资金能够快速的向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流入,从而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除此之外,理性的羊群效应能够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股票的价格更向其内在价值靠拢,这能有效的提高市场效率。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为了增强信息市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获得完全公平的竞争条件,弱化市场羊群效应,就要充分和及时地披露真实信息。所有可能对股票市场中的股票走势产生影响的信息都应该及时的予以公开,包括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操作情况,如兼并和收购的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不能等到股价急剧变化之后再披露有关资料。而由于上市公司在披露自身信息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因此需要监管制度的约束,对于瞒报信息或者报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当予以严厉的处罚。

(二)培养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倡导正确的投资方式

羊群效应的另一重要产生原因,是由于投资者抱着投机心态的错误投资理念,普遍持股期限短是其一大特点,在市场出现震荡时,羊群效应会使得市场震荡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公众传输选择有价值的股票长期投资长期持有,以公司价值为投资目标的理念。二是加强管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政策,杜绝上市公司不给股东配发红利的现象。三是对股票投资者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倡导以长期投资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在进行投资时应以长期平均收益为中心选择有价股票,即选择一个有潜力的有价股票长期持有,而不是跟风炒作。当市场中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时,市场中的羊群效会减少。

(三)改善股票投资市场的外部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5

关键词:股票 投资 风险防控

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股票市场是我国持久追求的目标。在证券市场里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所以,这就要求股民必须具备相应的股市知识,切不可盲目跟风,看见有人在股市赚了钱,就盲目地在股市里投资,结果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赔进去更多。如何杜绝大众盲目进股市的现象,如何能够让大家认识股票投资的风险,在已有的认知下进行合理的投资,本文结合各方资料,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股票投资简介

(一)股票与股市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

(二)股票投资:炒股

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就是我们俗称的“炒股”。炒股,有着各种各样的题材,但大多都是炒经营业绩或与经营业绩相关的题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愈好,股票的价格就愈高;业绩差,股票的价格就要相对的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股票的经营业绩每股只有几分钱,但其价格比业绩胜过它几十倍的股票还高,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在选取股票时,一定要谨慎分析,密切关注该股之前的走势,利润,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忌盲目选股。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类型与特征

(一)股票投资风险

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可能性。股票投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

1、市场风险

是指对所有公司都将产生影响的风险,它源于公司之外,表现为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发生变动,购买任何股票都不能避免这类风险。比如当年的9・11事件,除了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股市也随着这一事件持续低迷。

2、公司特有风险

源于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投资公司近期的表现),表现为个股报酬率变动脱离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例如前几年的三鹿奶粉被曝含有致癌物质三聚氰胺,就因为这一事件,该公司的股票大跌,很多股民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

股票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明天的股市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风险的估计,也是完全凭借已有的现象、经验,进行的推测,这是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所能做的。

2、客观存在性

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股市的利润是巨大的,但所谓“利润越大,风险越大”,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哪个人敢保证那只股票是稳赚不赔的,纵然是有名的“股神”,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赚钱,所以,对于股市,我们不能报有“零风险”的幻想。

3、相对性

为什么股市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一夜倾家荡产,因为不同的股票,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不同。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而言,风险也是相对的,如何把握好风险的相对性,是每一位股民的必修课。

4、可防范性

尽管股票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努力地去测量、估算可能出现的损失,尽力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股票投资风险防控

(一)掌握必要的证券专业知识

股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研究透彻。但若是想凭借股票的投资获得成功,必须要话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证券知识。我们不排除有人凭借运气获得成功,但那毕竟是少数,要想获得长远的成功,专业的股票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二)了解投资环境,关注投资时机

股市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政策颁布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政治安定,经济进步,民生安好,股市一定是繁荣、能挣钱的;反之,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股市将会是灰暗的,是个吸金的黑洞。

(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

股票的投资方式有很多,这就要随着投资者的习惯、性格,结合当前的股市发展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切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长期不变,要随时保持敏感,灵活的改变现有的投资方式,跟上股市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制定合理投资运营计划

大多数初入股市的投资者都将注意力放在试产改价格的涨跌上,却经常忽略本身资金的合理调整,要知道,资金的本身才是股市的基础。制定合理周密的资金运作策略,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查阅多方资料,就股票投资风险防控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当前我国股市的现状及股市投资的风险所在,就股票投资的防控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健补、理财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318-328

[2]王小玲、中国股市系统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张剑锋、上海股票市场投资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6

关 键 词:行为金融;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偏差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3-0037-02

国外行为金融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常表现出以下偏差:他们的买入行为受注意效应的影响,卖出行为表现出意向效应,交易组合分散化有限,交易过于频繁,因而投资收益减少。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这些行为偏差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中,并提出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完善交易制度等对策。但是对这些偏差的具体防范措施却鲜有论述。这些行为偏差会减少投资者收益,有可能加剧证券市场波动,导致市场无效。本文在介绍我国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偏差的基础上,试图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有助于改善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一、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偏差

(一)买入行为方面

个人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有更大选择的可能性,但他们并不是系统地对许多股票进行筛选,直到找到一只好的股票买入为止,而是买入那些引人注意的股票。这种交易行为受注意因素影响的现象被称为注意效应(Odean,1998)。Barber和Odean(2002)使用不同标准来构造引起注意的投资组合,如有异常高交易量的股票,有异常高或低收益的股票,有消息公布的股票。结果发现,不论使用哪种标准,样本中的个人投资者更注意股票的购买者而不是卖出者。

我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的买入行为也明显受到个股价格和成交量变化、大盘走势和波动、重大政策和事件等引人注意因素的影响。何基报(2003)对某证券营业部近万个股票账户在1998-2000年之间交易数据的研究发现,剔除大盘影响后的近期个股价格的上涨幅度越大,小投资者的买入倾向越大;在过去2个月内,剔除大盘影响后的个股价格的下跌幅度越大,选择买入的小投资者的比例越大;个股收益的长期波动增加了小投资者的买入倾向,但增加的幅度较小;大盘指数收益短期波动的增加则增加其买入倾向;前1个交易日中市场的普遍大涨(下跌)大大增加(减小)了小投资者的买入倾向;前60(20)个交易日内,若波峰先于波谷出现,小投资者的买入倾向增加。许柳英、陈启欢(2005)对我国两个营业部近8000个资金账户在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的交易记录的研究表明,小投资者的买入行为与公众注意力高低正相关。无论用异常收益率、异常交易量还是有关新闻来衡量公众注意力的高低,小投资者都是高关注度股票的净买入者。投资者对注意力的态度是我国股市庄家坐庄、散户跟庄这一经典模式的写照。这种受注意因素影响的买入行为,显然不是依赖于对股市的客观分析,而是一种非理性的交易行为。

(二)卖出行为方面

国外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卖出决策的方式不同于买入决策,较不注意卖出情形。由于卖空限制,当投资者要卖出股票时,就局限于在当前已有的股票中寻找。并且,投资者不愿低于买入价卖出股票。个人投资者更可能卖出那些与购买价相比已经上升的股票,而不是下降的股票(Odean,1998)。这种厌恶亏损卖出的现象有很深的心理根源,反映了人们倾向于保持盈亏平衡的心理。Shefrin和Statman(1985)把人们预先倾向于保持盈亏平衡的现象称为意向效应。它是投资领域的常见现象。

我国个人投资者的卖出行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我国个人投资者也存在着意向效应,而且比国外投资者的更为严重 (赵学军,王永宏,2001)。而且,这种意向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意向效应更强烈(李学,2001)。在剔除投资者所处的亏损或盈利状态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后,处于中等亏损程度的小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意向效应(何基报,2003)。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个人投资者在卖出行为方面也存在注意效应。何基报(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剔除大盘影响后的近期个股价格的上涨幅度越大,处于盈利状态的投资者的卖出倾向越大,受影响的时间也越长,而处于亏损状态的投资者的卖出倾向越小;剔除大盘影响后的近期个股价格的下跌幅度越大,处于亏损状态的投资者的卖出倾向越大,而处于盈利状态的投资者的卖出倾向变化不明显;近期正(负)换手率的增加(减小)将显著增加(减小)投资者卖出股票的倾向,增加(减小)程度与间隔时间成反比;并且,投资者的亏损状态减轻了因近期正(负)换手率增加(减小)而增加(减小)其卖出股票的倾向,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小投资者的卖出决策还受过去较远期正(负)换手率变化的显著影响;前60(20)个交易日内,若波峰先于波谷出现,投资者的卖出倾向显著减小,减小程度随投资者资金规模的减小而增加;若换手率高于前60(20)个交易日的平均值,投资者的卖出倾向增加;小投资者尤其关注近期大盘指数的变化,指数下跌增加其卖出倾向,指数上升则减少其卖出倾向;前1个交易日中市场的普遍大跌增加了小投资者的卖出倾向。另外,杨海成、陈工孟和芮萌(2006)利用某证券公司提供的近5万个个人投资者账户在1998年5月到2002年9月的交易数据,发现个人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卖出羊群行为。

(三)投资组合分散化方面

投资者分散其投资组合时,实际持有证券的数量比规范资产选择模型推荐的要少得多。Blume,Crockett和Friend(1974)研究了17 056个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的构成情况,发现34、1%的人仅有1只分红的股票,50%的人持有的股票不多于2只,仅有10、7%的人持有多于10只股票。美联储关于消费者财务特征的研究表明,投资组合中股票的平均数量是3、41(Blume和Friend,1975)。最近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Starr-McCluer,1995)。Blume和Friend(1978)发现,样本中70%的投资者实际分散化投资的程度,比专家建议的组合中的证券数量更少。

陈斌等人(2002)对我国6个中心城市2500余名投资者的调查表明,我国投资者也存在有限分散化的问题。在持有股票数量方面,近七成个人投资者经常持有的股票个数介于2-5只之间,这一数字与投资者知识结构的相关性不大,但与年龄结构、收入结构以及资金规模有一定关系。股票和基金是投资者们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其比重高达60、67%,其次是银行储蓄和现金,而国债、保险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很小。被调查者的股票投资总额平均占家庭总资产的50%左右。近一半投资者没有购买过封闭式基金,还有少部分是举债炒股。这样的投资组合结构降低了投资者的市场风险承受力,也大大增加了股市波动所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

在有限分散化中,投资者表现出著名的本地偏见,即投资者往往集中持有本地股票。French和Poterba(1991)发现,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投资者分别将自己整个证券投资的94%、98%和82%分配到本国证券。Huberman(2001)研究了美国RBOC(Regional Bell Operating Companies)公司股东的地理分布,发现投资者更可能持有当地RBOC的证券而不是外州的。本地偏见在我国股市的一个表现就是本地股效应,即很多股民倾向于购买本地股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一是研究当地公司的成本较低;二是厌恶模糊性,因为在不熟悉或模糊的情况下,预先占优势的情绪是恐惧,相对而言,投资者对本地股票更加熟悉,投资本地股有助于避免恐惧情绪。

(四)交易频率方面

理性投资模型最明确的预测之一是应该很少交易。但与这种预测相反,世界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实际很高。在线交易也使个人交易股票更容易和更便宜,进一步放大了交易量。Barber和Odean(1998a)还描述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交易频率的差别。在1991年2月至1997年1月的样本期内,二者选择的股票业绩基本相同,但男易次数比女性多45%。

我国个人投资者的确也存在过度交易的倾向。陈斌等人(2002)调查发现,在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方面,七成投资者持有1只股票的时间在6个月以下,投资者短期行为明显;在投资者的年交易次数方面,42、5%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13次以上,90%以上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3次以上。而李心丹等人(2002)调查表明,样本中的个人投资者的平均年交易次数竟达到115次,最高者竟达到578次,远远高于美国的6次。虽然数据有差别,但都可得出我国投资者交易频繁的结论。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急于求成、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偏差,以及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特点,即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得超过平均收益的超额利润,故频繁买卖。另外,非常希望控制环境和忍受控制幻觉的投资者也倾向于频繁交易。

频繁交易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好处,相反,交易最多的投资者收益最差(Barber和Odean,1998b)。他们(1998a)发现,过高的交易频率必然会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男性投资净收益每年下降2、5%,而女性下降1、72%,而且单身男性较女易次数多67%,风险调整后的盈利少2、3%。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组合收益的差异可能导致女性有更多的净财富。

在我国,交易频率高的投资者所获取的投资回报大大低于交易频率低的投资者。李学(2001)发现,高换手率并不能带来高的总收益率,反而会大幅度降低净收益率;对于不同规模的投资者,总收益率都低于自身基准投资组合收益率。李心丹等(2002)研究表明,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与其投资收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频率愈高,其投资收益就愈低,更令人惊诧的是,最高交易频率组的平均收益不仅没有达到无风险的同期银行利率,甚至是负数,相反,仅有低交易频率的投资者获取了较高的收益。

二、防范交易行为偏差的措施

从投资者自身的角度看,为防范以上这些交易行为偏差,投资者应针对不同的偏差,采取与之相应的防范措施,改善自身的交易行为。

为克服注意效应对交易行为的不良影响,投资者应该注意:(1)投资者应该对引起注意的股票进行全面客观的投资分析,再做出交易决策。引起注意的股票与投资分析的结果不存在关联。(2)记录自己的交易历史,分析那些由于注意效应而引起交易失败的例子,经常提醒自己。(3)应该记住自己注意到的因素别人也会注意到,这些因素包含的信息可能已经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为避免或减少意向效应,投资者可遵循的建议有:(1)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看,厌恶损失和厌恶后悔的心理是导致意向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投资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分析研究,而不是完全让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2)在进行每次交易前,应设定一个目标价格和止损范围。要确信目标利润大约是准备承担风险数量的3倍。不要把止损范围定得太小,允许市场有一定的变动空间。(3)要记住过早实现利润的表现是交易的高成功率,交易的高成功率并不保证有高利润,小额收益可能被大额损失所抵消。为避免过早实现利润,可以假想自己(相对于目标价格)正遭受账面损失而不是账面利润,这样就不会轻易去实现它。(4)如果发生损失,严格按照事先设定的止损范围操作,不要超过止损点,也不要增加头寸。(5)“继续持有获利股票,卖出亏损股票”的规则有助于抵消意向效应。(6)不要因为后悔而买入那些自己卖掉后仍在上涨的股票,也不要买入那些曾经想买而未买的股票。要认识到股市充满了机会,失去了一个机会,可以再去寻找另一个合适的机会。

为避免或减少分散化有限引起的风险,以下建议会有所帮助:(1)投资者应该调整自己资产组合的结构,一方面要减少风险资产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增加风险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以分散风险。(2)应该看到各个国家或地区、行业、公司的表现都是此消彼长,呈周期性变化,因此应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市场,不能只盯住自己熟悉的国家或地区、行业、公司。(3)应当以获得最大预期投资收益为目标,全面评估各种投资机会,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对于熟悉的投资机会,不要想当然地盲目投资,也要全面评估。

为防止频繁交易,投资者应该注意:(1)投资者应坚持买入持有策略,短期内尽量减少操作。(2)应注意避免过度自信的倾向,要使自己的信心水平和自己的判断保持一致。要有意识地记录自己过度自信的例子,分析其原因是否有依据。(3)要记住每次交易都有交易成本,多次交易的成本必然会更高,从而导致收益减少。(4)要告诫自己每个人控制环境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即使相信自己控制了一切,也不要粗心大意,贸然交易。

三、结束语

我国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买入和卖出方面存在注意效应、意向效应,投资组合分散化有限和交易过于频繁。这些交易行为偏差与投资者的一些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受这些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难以完全避免这些偏差的不良影响。但是,通过学习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交易行为偏差的特征及防范措施,可以降低这些偏差的幅度和产生的可能性。个人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获得良好的收益,就必须不断努力矫正自身交易行为偏差,改善自己的交易行为。

参考文献:

[1]Blume,M、, J、 Crockett and I、 Friend,1974,Stock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J]、 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54,pp16-40、

[2]Blume,M、,and I、 Friend,1975,The Asset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Portfolio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Utility Functions[J]、 Journal of Finance,30,pp585-603、

[3]French K、,and Poterba,J、,1991,Are Japanese Stock Prices Too High[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2), pp337-64、

[4]Huberman,G、,2001,Familiarity Breeds Investment[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4,pp659-80、

[5]Odean,Terrance、Volatility,price,and profit when all traders are above average[J]、Journal of Finance,1998,(53):1887~934、

[6]Shefrin,Hersh,and Meir statman,1985,The Disposition to Sell Win-ners Too Early and Ride Losers Too long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40,pp777-790、

[7] Starr-McCluer,Martha,1995,Tax Losses and the Stock Portfolios of Individual Investors,Working paper, 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s, Washington, D、C、

[8]陈斌,李信民,杜要忠、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R]、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

[9]何基报、什么影响着投资者的交易[R]、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3、

[10]李心丹等、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R]、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2002、

[11]李学、投资者收益、风险和行为研究[R]、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12]许柳英,陈启欢、公众注意力影响买入行为吗?――基于投资者行为的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5(4):39-41、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7

【关键词】投资;风险管理;股票投资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分类

(一)股票投资的系统风险

1、 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它会经常发生变动,从而给股票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2、 汇率风险。汇率与股票投资风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从而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

3、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通胀之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物价上涨不但使企业存货能高价售出,而且可以使企业从以往低价购入的原材料上获利,名义资产增值与名义盈利增加,自然会使公司、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同时,预感到通胀可能加剧的人们,为保值也会抢购股票,刺激股价短暂上扬。

4、 市场风险。是股票持有者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对付的一种,它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在股票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并且很难预测行情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节节上升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却下降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错,收入也很稳定,它们的股票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下剧烈波动。出现这类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些种类或某一组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致。

5、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股票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二)股票投资的非系统风险

1、 经营风险。企业原材料价格上升,竞争对手降价销售都可归为外部经营环境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差、技术水平落后和竞争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进而影响股价的风险,可归纳为内部经营风险。

2、 筹资风险。由于筹资结构不当,或者由于负债比例过高,而使公司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致使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使投资蒙受损失的风险。

3、 流动性风险。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万手,表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这类股票,投资者可轻而易举地卖出,在价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动。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资者急着要将它们变现时,很难脱手,除非忍痛贱卖,在价格上做出很大牺牲。当投资者打算在一个没有什么买主的市场上将一种股票变现时,就会掉进流动性陷阱。

4、 操作性风险。操作风险纯粹是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风险。因为在同一证券市场上,对于同一种股票,不同投资者的操作结果有时截然不同,有的盈利而有的亏损,这与操作风险直接有关。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市场判断、不同投资决策和不同心理素质等多重原因。不断研究投资市场和培育良好心理素质是降低此风险的关键。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

股票投资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即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根据种种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和市场情况,去发现风险;第二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即运用各种方法,测定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第三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即采取各种方法防范风险,减少或抵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

1、 股票投资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是由基本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因而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气候作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从国民经济增长率、国内投资动向、信贷资金供给、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收支这几个方面的变化中进行分析。

2、 股票投资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非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1)企业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企业因素的变动会给投资者构成股票投资风险,因而,投资者可从各种途径去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企业的各种文件去了解。(2)市场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基本因素、企业因素的变动与股票投资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数据、报道、文件资料等反映出来,而市场因素变化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关系可以从大量的统计数据变动的轨迹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借助技术分析方法,可以识别股票投资中的市场风险。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

1、 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股票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评估的意图、评估对象和评估的条件。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家调查法、经济计量评估法和财务指标评估法。

2、 股票投资风险的评级。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投资者要对股票的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是一种十分困难的事,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专职证券信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发行和转让的有价证券风险评估的成果,评价自己感兴趣的那些证券的风险程度。股票的评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股票评级方法和台湾《经济日报》的评级方法。

(三)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

1、 股票投资风险控制计划,与投资计划通常是合并在一起的。投资计划是实现风险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现有的投资计划具体形式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1)趋势投资计划。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计划,适用于长期投资者。这种投资计划认为投资者在一种市场趋势形成时,应保持自己的投资地位,待主要趋势逆转的讯号出现时,再改变投资地位,市场主要趋势不断变动,投资者可以顺势而动,以取得长期投资收益。(2)公式投资计划。这是一种按照定式投资的计划。它遵循减少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等风险控制原则,利用不同种类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控制风险,获取收益。(3)保本或停损投资计划,是投资者在股市前途莫测、股价动荡不定时,为了避免或减轻投资本金损失,遵循留置风险的原则所采取的一类投资计划。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保本投资计划;另一是摊平投资计划。

2、 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投资股市之前,总是认为自己会取得成功,然而,事实却往往并不遂人愿,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投资者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出现了偏差。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关键是要客观地分析自己以下几方面的准确情况:一是投资动机;二是资金实力;三是股票投资知识和阅历;四是心理素质。(2)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信息对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气对于人一般,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是投资成功的法宝。掌握信息的关键在于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3)培养市场感觉。所谓“市场感觉”是指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上影响价格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确判断这些因素变动方向的“灵感”。要培养良好的市场感觉,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逐步积累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要有耐心,经常进行投资模拟试验。

3、 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技巧。主要包括:(1)技术分析法。是指投资者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变动的趋势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市场未来行情作出预测,择机买卖股票以期免受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并谋取投资收益,这种技能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和图表。(2)投资组合法。这是最能体现分散风险原则的投资技巧。投资组合又称资产组合或资产搭配,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同时投入收益、风险、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种资产上,借助资产多样化效应,分散单个资产风险进而减少所承受的投资总风险。(3)期货、期权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一种新的金融交易品种,运用股票指数期货进行保值交易的话,可以为投资者大大地减少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朱博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会计之友,2011 (7):12-14、

[2] 蔡幸、企业管理诊断与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治理[J]、改革与战略,2006(1):21-23、

[3] 赵东星,李黎,董世婷、关于投资风险的衡量与测算[J]、商业时代,2009(22):15-17、

股票投资的基本常识篇8

小股民证券投资资金总量有限,股民主要将证券投资作为一种辅助理财手段而并非专业性的投入其中,其投资过程中表现出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等特征。

1、证券投资知识的影响

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缺乏,我国大多数小股民都没有接受过证券专业知识培训,甚至对证券投资相当陌生,没有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从而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对业务领域不熟悉等问题。其次,证券投资基本常识缺乏,部分小股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常识不了解,如股票投资资金要次日才能转出,st、*st类股票风险较大等,由于不了解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小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差错。再次,证券投资操作软件等相关知识缺乏,部分小股民虽然知道利用操作软件购买和出售股票,但对操作软件中各种技术指标无法识别,或者没有完全了解和把握其中的涵义,无法利用这些技术指标进行决策分析,更难以根据股票的基本情况以及自身的需求对技术指标进行调整。

2、证券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部分小股民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投资金额不多,因而对各种影响证券市场的信息关注不够,部分小股民甚至长期性的忽视了证券市场消息,没有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没用收集网络信息,从而难以及时有效的获取各种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消息。其次,证券投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小股东在获取有关信息后,难以分析出这种信息将带来何种影响,如某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正推进重大重组事项,部分小股民不知这种信息会对股价带来何种影响,因而内心可能会抵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管理还不规范,部分证券市场研究人员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一些有关上市公司的消息,小股民无法有效的辨别信息的真假,容易遭受资金损失。

3、小股民个的影响

首先,决策的随意性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证券市场时,本着“玩一玩”、一点点钱无所谓等态度,因而在购买股票时没有对目标上市公司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更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而是根据个人喜好、购买股票时上市公司的价格、上市公司股票涨幅情况等决策,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其次,小投资者从众等行为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决策时缺乏自主决策意识,容易出现跟风等问题,什么板块热买什么板块股票、什么股票涨幅大买什么股票,这些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二、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思考

小股民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参与力量,如果缺乏小股民的参与,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而要将小股民留在市场当中,除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外,更为重要的是从小股民自身因素入手,引导小股民更为理性的投资,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小股民投资体系。

1、加强证券投资知识宣讲

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前提是帮助其掌握一些基础性的证券投资知识,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证券投资知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高校、证券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编写通俗易懂、不带有偏向性的证券投资资料,同时邀请编写人员开展讲座,通过这种大范围的宣传帮助小股民特别是刚进入股市的小股民全面、客观的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信息。其次,要选拔和培养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证券投资宣讲人才,由于证券!知识宣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国家会不断的出台各种制度法规,这都需要有权威的解读,此外,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使得证券投资知识不断更新,在此背景下,建议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独立客观的宣讲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帮助小股民了解、更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

2、多策并举降低各种虚假信息对小股民的影响

首先,要加大对各种虚假信息者处罚力度,针对现实中充斥着各种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甚至部分人员还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一些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如推荐某一股票、暗示某一股票会有较大一波行情等等,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前,利用网络各种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影响更加深远,这就要求加大对各种违规虚假信息者的处罚力度,采取行业进入禁止、罚款乃至于追究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罚。其次,要完善各种虚假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监督网络,供小股民对各种虚假信息单位进行举报,便于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当中,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反馈一例,避免有举报没处理、有处理没反馈等问题。

3、创新方式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于证券市场

首先,要创新性的设立各种小股民模拟证券投资渠道,如可以开发贴近实际甚至于实况同步的模拟投资工具,并进行广泛的推广,甚至鼓励小投资者在正式进入证券市场之前要模拟投资一段时间,同时在这种模拟系统中嵌入各种证券投资基础知识,通过寓知识与实践帮助小股民了解投资知识。其次,要创新性的帮助小股民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倡导良好的投资习惯,如要求证券投资公司在小股民开户时提供相关的资料甚至组织培训,再如利用各种公益渠道对一些良好的投资行为进行宣传,以此影响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食堂管理建议(精选8篇)
  • 下一篇:大学生实习计划(精选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