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金融服务模式(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0 栏目:写作范文

金融服务模式篇1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农业金融;服务现状;选择模式

满足农业产业链中各类主体的融资需求作为金融支撑的核心,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经济要素和内在动力。然而,我国的农业金融因其存在“高成本、高风险”的弱点,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厌恶特性很难匹配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因此,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的困境即是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金融技术来解决农业金融所面临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问题。

一、江苏省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

根据“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目前的众多金融机构都在开展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但是无论其形式还是业务名称等都没有统一的模式。另外,除了通用模式(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等)外,像仓单进出口押汇、应收账款票据化、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担保提货、贴现、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短期融资、打包放款等其他金融产品均可当做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附件、延伸、变形。

经过分析发现,其供应链金融服务多集中在苏南、苏中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其业务产品主要为第三方监管下的商品质押融资业务。从业务区域来看,多集中于苏南、苏中经济较发达地区。江苏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的银行并没有设定专门的服务地点,也没有根据专业产品的特点进行经营,仅把它当做一般的信贷业务;(2)各银行机构对该项产品没有制定专业的融资政策、操作方案以及制定风险监控措施;(3)没有将该项产品监理其特有的服务品牌等。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一项新的金融服务,并没有经验与方法可借鉴,只能凭借银行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摸索,来不断地完善与提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将会遇到以下问题:中小企业会不会接收该种融资方式、银行及物流等如何预防与控制其风险、货物质押的管理体制及法律归属等。笔者以仓单质押业务为例,来分析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仓单质押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其潜在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1、质押品的来源和品质风险。仓单质押属于动产与货权质押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因此,当有客户要融资时,银行一定要十分谨慎,不仅要对其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对其动产所有权也要进行严格的确认,必须是所有权属于出质人才可。另外,银行要与物流方密切合作,以防止企业在滚动提取质押物时以次充好、提好补坏,使得质押物的质量风险增加。再者,一旦发现质押物的质量出现问题,应与出质人及时沟通,必要时提前收回贷款。

2、质押物的价值波动风险。任何物质的价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若是质押物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其质押物的价值也会相应的升值或贬值,导致质押物的抵押风险也不稳定。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对于质押动产要谨慎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市场价值波动范围不大、质量稳定且容易处理的产品。另外,对于质押率的设定,要选择合理的质押率,并制定预警值,在设定质押率时,应结合产品的特点及稳定性进行合理的率值。

3、第三方物流的道德风险。物流方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流方提供的质押物的验收结果、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与质押物的监管等是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银行应与物流方加强密切合作。另外,为避免融资企业与物流方相互合作,银行应选择制度合理规范、信誉良好的物流方,并签订相应的合同来确保质押物的质量保管与其相应的责任的问题,银行还应到物流公司进行定期检查,加强防范。

4、金融服务的市场需求风险。因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为降低其风险,对于质押物的质量、规格等,银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使得部分想要融资该项产品的希望破灭了。另外,融资该项产品的手续相对于一般的信贷业务较为繁琐,在该融资业务中,首先需要融资企业将质押物放入指定的物流仓库中,经物流方进行质押物的价值评估后,银行才决定是否同意贷款。与一般的信贷业务相比,手续繁琐,且时间长,从而降低了企业想要融资的兴趣。

三、江苏省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选择

1、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农业专业经营组织(或专业大户)通过接受农户委托,将农户提供的农产品进行包装处理后,直接送到批发市场进行零售或送至包装配送中心。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基于生产加工核心企业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加工的核心企业或直接从农户手中购买农产品,或通过农业合作组织等进行收购,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深加工后的产品销售给下游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加工型核心企业是指能力比较大,能够对整个农业生产链起到较大的拉动能力的生产企业。

3、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作为中间力量,不仅收纳质押物,而且对质押物的规格、质量、价值评估等情况反映给银行,避免了融资方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不仅保证银行收到的质押物的质量问题,而且避免了融资者选择融资的盲目性。

结语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银行与农户之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并且通过以上三种模式的选择,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避免了融资过程中出现道德问题,减少了融资风险,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金融服务模式篇2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运作模式

一、研究背景

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来说,组织特别是关键环节组织的协调与职能发挥是企业生命力所在。而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中,其特殊的特征决定了组织内的知识与技术层次都较高,同时,对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也极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型组织不失为一种符合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运作模式。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组织模式通常需要采取虚拟团队化的运作模式,而每一个虚拟团队的效率就构成了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效率与运行。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中,虚拟团队化组织能够通过“无上级约束”和“少领导”来实现其自组织效率。当然,由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相对于流程化组织而言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普通的团队化的运作模式可能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团队化运作模式相匹配的团队化运作模式就是学习型组织,基于此,本文需要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内的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进行研究。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内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的研究就可以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组织流程与运作提供很好的支撑和解决方案,本研究正是基于此对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进行研究。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一)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界定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扁平型的纵向自组织现象。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界定,学习型组织主要是指在企业组织中,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特征与偏好等,对于该组织跨职能与跨组织进行知识、资源与技能的集成,并赋予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与执行权,从而自主地在学习与创新中完成企业的目标。在学习型组织的管理与运作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赋予该组织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同时使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够保证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顺利运行。

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中,由于通常采用不同的团队化运作模式,因此不同团队通常是实际的现场决策者,需要给予这些团队极大的自主决策权。因此,学习型组织作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中的通常的运作模式,可以满足这种要求。通过采取学习型组织的运作模式,能够很大地发挥各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解决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

(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运作过程遵循一般的组织运作过程理论,因此,根据组织运作过程的一般理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运作过程模型主要应该包括基本形式、要素、运行条件等,具体的学习型组织运作过程模型见图1。

三、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运作过程分析

(一)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形式分析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形式为:流程化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为:流程化组织旨在实现组织中基础性工作的运作效率改善与提升;学习型组织则旨在实现非程序性工作的运作效率的改善与提升。其中,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程序性工作。这种流程化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就构成了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组织既能发挥流程化组织对于基础性工作的解决,也能发挥学习型组织对于创新性和适应性的工作的解决,从而使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运作效率更高。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设计为:流程化运作为基础,学习型运作为辅助。运作过程为:企业层级化组织中第一层级为顶层团队,第二层级则为以学习型组织为主的职能团队,见图1。

(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素分析

根据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基本形式的分析,结合其界定,可以对其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其基本要素主要由顶层团队、主体流程、学习型团队和信息技术平台四部分组成。

1、顶层团队

顶层团队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他们是学习型组织运作目标、发展方向、基本模式、运作保障等各个层面的重要控制者和决策者,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最核心高层。通常情况下,顶层团队由战略、组织、运作和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的能力对于企业运作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主体流程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主体流程主要是指运作流程与服务流程。其中,运作流程主要是指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运作的过程;服务流程则主要是指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服务业务的流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主体流程的建立与重组需要企业对于主体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主体流程的目标,并使得主体流程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进行系统分析,对于企业主体流程的基本工作完成度、工作瓶颈消除度、流程环节增值性和与目标之间一致性。通过这些步骤,对于企业主体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与目标完成。

3、学习型团队

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团队运作过程中,主要需要通过学习型团队来完成企业具体的工作。由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通常同时进行多种服务和项目的运作,而每个项目需要的团队成员、流程、目标等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型团队的组建。通过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习型团队依据项目特点进行分别组建,可以大大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有助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根据不同的业务发展需要组建不同的团队,促进企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因此,学习型团队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升知识与技术层次以及改善运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4、信息技术平台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运作的第四个基本要素就是信息技术平台。在目前的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企业的运作与信息技术平台的运行息息相关,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中,信息技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支持,将企业各个层级(包括顶层团队与职能层、团队层等)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集成成为一个有效运作的整体,为企业的健康运作与发展提供技术方面的保障。

通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中;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对于企业顶层团队的决策提供支撑,使得组织各个层级的沟通与协调更加顺畅,因此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运行条件分析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是企业运行的较为高效的运作模式,因此,需要企业中不同条件的支持。根据文献与基本形式、基本要素等的分析,认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运行条件主要包括:技术条件和管理条件。

1、技术条件

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平台、基础设施等两类。

(1)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学习、沟通、改进、协调等的机会,使得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所有成员均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得到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顶层团队的决策提供支撑。内部的信息包括企业运作信息、技术信息等;外部信息则主要包括对于市场、竞争对手、外部技术等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与有效运行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其不断发展与升级的基本支持,因此,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运营的重要技术条件。

(2)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运行的另一个技术条件是基础设施。在这类企业中,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工具、技术平台、工作设备与设施、工作环境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好坏直接影响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良好运作与发展,是其重要的必备技术条件。

2、管理条件

主要包括制度建设、顶层团队及其战略决策支持、组织文化环境等三种管理条件。

(1)制度建设。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良好运作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主要包括奖惩制度、培训与招聘制度、团队建设与运作制度、评价制度等。良好的制度建设是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良好运作的辅助与补充,是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顶层团队及其战略决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良好运作同样需要顶层团队及其战略支持,它们是学习型团队发展目标、运作方式以及支撑条件等的决策者和指导者,对于学习型团队需要有效的指导与管理。因此,顶层团队应能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运作提供战略性的、具有远见的并能够充分发挥其运作效率的战略性决策支持,以使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良好运作。

(3)组织文化环境。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良好运作需要建立创新性的、自由发挥的组织文化环境,它不仅能够提高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运作效率,也是其积极发展的动力,为其提供软环境,使其不断发展。

结论

在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内部,运作模式的选择与决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内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进行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运作,有效地适应了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对组织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型组织运作模式来提高企业的组织运行效率,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园园,梅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3(1)、

[2]黄艾舟,梅绍祖、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

[3]戴俊、团队组织的知识交流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4]李东、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产业效应与策略体系――Meta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11)、

[5]罗倩,李东,蔡玫、商业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对Zott模型的改进研究[J]、科研管理,2012(7)、

金融服务模式篇3

接下来,我将对国内外P2P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做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一、互联网P2P行业分析

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从国外引入中国,于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正式成立,许多互联网投资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新的借贷方式――P2P。随之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P2P金融服务平台快速发展,已经具有相当清晰的规模。在2014年,国家也正式地表明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态度,并在政策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截止2015年底,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586万人和285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加405%和352%,网贷行业人气明显飙升。2014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116万人和63万人。

其次,所谓机遇,也由于国家对P2P的重视,于2016年国家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多项监管政策,表明国家把控P2P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表示国家对P2P的认可;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界精英和互联网人才进入互联网P2P行业,为互联网P2P注入新鲜的力量。

所谓风险,则是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征信系统,在运作环节上还有很大的问题。据2015全年统计,全国网贷平台将有896家出现严重问题,2015年是2014年问题平台的3、26倍。在2015年有大量网贷平台出现,造成平台之间出现非常激烈的竞争 。

因此,目前急需研究市场上的互联网P2P借贷运作模式,是否符合国情,是否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是否应该做进一步的优化。

二、互联网P2P运作模式研究

首先,我们要知道P2P起源于国外的个人对个人借贷模式,国外P2P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Lending Club模式

承担的工作是最多的,主要包括:平台需要为借款人信用评级,由平台制定利率,并利用已有的大规模社交网络作为服务手段。

2、Zopa模式

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强制要求借款人按月还款,这样的手段降低了出借人的投资风险,保障了投资安全;但是过多压制了借款人的还款自由,提高了借款人的门槛。

3、Prosper模式

是典型的中介平台,借贷双方完全为自主交易,Prosper不进行干涉,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更多。

4、Kiva

是非盈利的公益借贷平台,需要国家政府进行资金支持。

国内的互联网P2P借贷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由刚开始的“水土不服”到现在独具中国特色化的运作模式,中国的P2P网络借贷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行业布局。有数据得出,行业中已有68家互联网P2P企业得到风投的资金注入,此外,国资国企入股的平台、上市公司分别为68家和48家,具有银行背景的平台为14家。

随着战略布局的逐步分化,中国的互联网P2P运作模式也已经出现细分:一部分只做平台,不介入交易,如拍拍贷,这类风险较小;而另一些则建立了资金池,如宜信、人人贷,介入了资金交易环节。另外,陆金所、有利网则把信贷资产证券化后,通过互联网对外销售。

接下来我将介绍国内P2P网络借贷的运作模式:

(1)P2P模式――信息中介模式

P2P中国化历程中,最开始是模仿国外P2P企业的运作模式,即个人对个人的借贷业务。中国的P2P在刚开始模仿国外P2P的Prosper公司。

信息中介P2P平台是中国最开始的P2P运作模式。但是中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库不完善,导致P2P平台验证借款人的信息信息非常难,从而无法预测借款人逾期和坏帐的概率。所以,对于刚刚起的P2P来说,让市场接受很难。

(2)P2P模式――信息中介与信用中介混合模式

对于纯信息中介P2P模式水土不服问题,国内开始对P2P运作模式做的改变,P2P平台公司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寻找优质的借款人、进行审核评价、参与调查和帮忙处置逾期、出现问题负责追偿、处置。有点类似国外的Zopa和Lending Club,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P2P平台为了让贷款人相信,如果借款人的钱出现逾期情况,该平台有能力将钱追讨回来,一旦出现坏账情况,该平台负责将钱补偿给贷款人,决不让贷款人承受损失。因此出现了担保方。大多数为与P2P平台有关联的担保公司,P2P企业会先将钱偿付给贷款人,然后担保公司与P2P平台后果做平分,P2P平台通过这样的业务转变,开始形成P2P“中国特色”运作模式。

(3)P2C:个人与企业借贷模式

之后,P2P业务在中国发生了第二次的中国特色转变,出现了诸如P2C,即个人对公司的借贷业务――“个人向企业贷款,企业向个人借款”的方式。

借款企业代替了原来的借款人,因为借款的范围拓展到各行各业的实体企业,包括像传统金融中介们,例如传统线下的担保公司、咨询公司、小微金融中心、没有足够资金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开始向P2P平台推荐他们的线下企业客户。

(4)P2B、A2P模式:个人与类金融企业债权与资产收益权受让模式

P2C阶段后,传统类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是要借款的企业,拥有的牌照和大量客户,因此众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房贷、车贷、融资租赁公司纷纷积极与P2P平台接触。相比中小制造业客户来说,拥有相关牌照类金融企业对于P2P借贷平台风险更小,自此快速衍生出更多形式的P2C、P2B(个人对非金融企业)、A2P(资产对个人)模式。此刻,国内P2P开始向中国特色化的P2P平台转变。

此时,投资人取代原来的出借方,因为出借方已经对接借款方,最终借款方直接对接的是类金融企业,投资者更像是在买类金融企业发行的某种理财产品。

金融服务模式篇4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0-0072-05

一、问题的提出

大量研究表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这不仅是由于金融服务业本身可以创造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储蓄向资本转化,扩大资本积累,分散投资风险,从而推动经济更快增长。正是认识到金融服务业的重要性,国内各省市都提出了金融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强省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26个城市欲建立金融中心,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外,其他城市,如天津、西安、杭州、哈尔滨、成都、重庆、武汉、郑州、长春、沈阳、大连、长沙、乌鲁木齐、福州、宁波、南昌、合肥、兰州、济南、石家庄等都提出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为吸引金融机构在本地落户,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给予补助,或者对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的收入提供津贴。例如,河北省出台《关于对金融机构实行奖励和风险补偿及鼓励企业上市的暂行办法》,对于银行机构来冀设立金融机构制定了三大激励政策。对在河北入驻或注册成立、正常运营3年以上并符合条件要求的金融机构,年终授予“金融贡献奖”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新来河北设立或迁入的中外资银行总部,针对注册资本金的不同,给于不同金额的奖励补助;鼓励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来河北省发展,以股权、期权形式作为给予高管人员的奖励,并对高管人员的子女就学问题给予照顾。

这种优惠政策能够吸引金融资源向当地聚集吗?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究竟应该怎样体现?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也许我们能够从发达国家与地区金融发展的经验总结中获得答案。基于这样一种思考,笔者首先探讨金融服务业的内涵与发展模式,然后总结世界金融发展经验,最后对国内金融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期望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够为我国发展金融服务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金融服务业的内涵

金融服务业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所构成的产业。世界贸易组织(WTO)对金融服务的定义是指由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性质的服务。具体讲,金融服务包括: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服务业务,如信贷服务、证券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如直接保险(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再保险和分保险,保险中介,诸如,经纪、机构以及附带保险服务如咨询、保险精算、风险评估和理赔服务。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资源集聚的过程和结果。金融资源泛指一切能够用来提供金融服务的资源,包括资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信息等要素。金融资源的流动引起一个地区金融服务业规模和结构的改变。从流向上看,金融资源的流动呈现为集聚与扩散两个方向。集聚是指金融资源在特定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与组合的动态变化过程。当金融资源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金融机构集群,形成金融中心。金融资源的集聚实质上反映了金融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并获得外部经济,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北京、上海等地金融业的发展就是金融资源集聚的结果。

在金融资源过度集聚的情况下,竞争加剧,市场进入门槛提高,经营成本上升,边际收益下降,从而出现金融资源的扩散。为寻求更好的盈利机会,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低利润的金融资源会向邻近区域、市场“溢出”,近些年国内出现的银行后台业务外包即是这种情况。这种金融资源的扩散带动了另一地区经济金融发展。

三、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

帕特里克(1966)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将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分为两种,即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和供给导向。(supply-leading)。如果从金融资源的集聚过程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可以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定义为一个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方式问题。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即金融主体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决定在何时向何地转移何种金融资源?而资源集聚却是一个多重选择的结果,不但市场的力量在推动,而且背后还有政府的力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反应模式;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

(一)市场反应模式

在市场模式下,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与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结果。经济增长导致实体部门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由于这种需求的刺激,领先者首先提供了这种金融服务,后来模仿者跟进并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从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宽,专业化的分工得以发展,新的金融组织出现,竞争推动了金融创新,新的金融服务不断出现,金融制度也逐渐变得完善和复杂。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源向具有区位优势的中心城市集聚,随着集聚力的增强,形成金融企业集群,并逐渐发展成为金融中心。

市场反应模式强调经济增长对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市场反应模式的条件是需要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基础、成熟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区位环境,以吸引金融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在市场模式下,金融服务业的集聚是一个缓慢的市场选择的过程,要经历长期的孵化演变。不过市场模式并不排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可以加快金融资源集聚,缩短孵化期。伦敦、纽约就是这种市场反应模式下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的典型代表。

(二)政府引导模式

所谓政府引导模式即政府在金融资源集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金融基础设施、采取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金融资源向本地区集聚,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催生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巩固产业集聚的效果,加深集聚的程度与规模。这种模式强调金融产业对经济增长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这一模式与帕特里克(1966)提出的供给导向(supply-leading)模式类似。供给导向模式是指金融服务的供给领先于需求。由于供给引导的金融发展先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有着自主的积极影响。把传统部门的一些资源转移到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并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起到基础性作用。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能起到支配作用。

政府引导模式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金融基础环境,比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司法系统、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等,经过一段时期的持续建设,才能吸引金融资源的聚集。这要求强大财政支持,并且政策具有连续性。新加坡、中国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发展模式。

四、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不论采取哪种发展模式,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都要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条件。伦敦、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发展金融服务业具有借鉴意义。

(一)快速增长的经济成为吸引金融资源集聚的必要条件

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显示,当地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是吸引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条件。经济增长提供了金融资源集聚所必需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同时也会有闲置资金投入金融市场,促使金融服务规模扩大,新的金融服务不断产生,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例如,20世纪初,香港转口贸易和商业蓬勃发展,华人商行对使用押汇和信用证、支票的需求急增,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批将西方银行业先进经营方法和传统银号结合起来的华资银行应运而生。1950年,香港金融业务发生重大变化,从过去贸易融资逐渐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提供贷款,推动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二战后香港经济的转型。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

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各类商业活动的开展,为金融集聚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比如,伦敦位于泰晤士河北岸,处在西欧各国海上贸易的交通要塞,纽约则地处美国东海岸,水陆交通方便,是进出口贸易商品的集散地;新加坡则处于东西方的交汇处,并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是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香港处于西太平洋沿岸,是亚太地区南北通道和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枢纽,是世界各地开展对东亚和大洋洲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枢纽,特别是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香港的地理位置还具有时差方面的优势,正好填补了欧洲和美洲的时差空白,可以保证国际金融业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

(三)金融人才的聚集

各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虽有不同,但共同特点是聚集了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高素质劳动力吸引更多金融资源集聚起来,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所以各个地区都重视吸引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例如,香港政府及金融机构对吸引金融人才不遗余力,待遇优厚,因而许多专业人才愿意在港工作定居。丰富的人力资源,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完善的基础设施

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如发达的通讯系统和网络、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便利的生活服务设施、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等。而软环境同样也很重要,是金融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依托。软环境体现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高效的政府、完善的法律和社会信用以及历史文化传统。例如,香港拥有良好的制度基础,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独立的司法体制以及高效的行政效率。这种市场环境有利于金融发展。

(五)中介市场发育程度

国际金融中心是各种金融资源的集聚地,由金融服务所引致和派生的会计、审计、法律、仲裁、公证、资产管理、信息咨询、评估、调查、广告、新闻媒体、公关等中介服务比较集中,形成了服务业集聚中心。伦敦中介服务业高度集中,有国际跨媒体新闻机构路透社、著名的咨询公司德勤以及多家国际著名的法律仲裁机构。全世界许多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

(六)宽松的金融环境与优惠政策

较少的金融监管以及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带来宽松的金融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成为吸引金融资源集聚的重要条件。新加坡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在税收及金融环境等方面不断推出优惠政策。例如1968年8月,新加坡政府废除非新加坡居民的利息收入预扣税,其后美洲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加坡推出第一个亚洲货币单位,由此新加坡开始成为亚洲美元市场中心;1976年6月放宽外汇管制,与东盟各国自由通汇,允许东盟各国在其境内发行证券,并给予更多的税务优惠;1987年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放松了外国资本的进入条件。英国政府积极推动了英国金融“大爆炸”改革,第一次是突出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第二次是建立混业经营的金融监管体制,将几家监管机构合并为金融服务局,统一监管标准。198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限制交易行为法》,取消了许多对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限制,并对外国金融机构放开市场取消了固定佣金制,使得有实力的机构能把大的业务集中起来,获得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二战后,中国香港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取消外汇及黄金管制、解禁银行牌照、取消存款利息税等,为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进入香港扫清了障碍,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四、国际经验对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启示――以河北省为例

从国际经验可以看到,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不仅要具备区位优势,还要有稳定增长的经济、良好的金融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宽松的税收和政策环境。而金融企业在考虑选址的时候,关键是看当地的综合条件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能否使金融企业获得更大的净收益。所以,当前各地政府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津贴补助的方式来发展金融业是在浪费公共资源。地方政府应该从完善基础环境入手,着力提升本地区的集聚力。对河北省而言,沿海强省建设、环渤海经济隆起带、京津冀区域合作以及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为河北省金融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9年,河北省颁布《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提出发展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和措施。河北省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开阔思路,完善现行金融发展政策。

(一)明确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定位

河北省毗邻京津,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考虑京津金融产业定位,否则,同质化竞争将使河北省处于不利地位,京津将变成资金的“黑洞”,资金外流将更加严重。只有明确金融服务业定位,为金融服务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才有助于金融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北京市是国内多家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天津市致力于建设成为与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与京津比较而言,河北省的金融机构设置和集中度均不理想,金融资源分散。但是,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试图建立独立完整的金融体系不现实。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同一个区域经济领域中,各地区之间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进行合理产业分工,这样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河北省的比较优势在于:农业和传统工业产业比重高,人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经济腹地深厚,市场容量大,交通便利。因此,河北省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京津周围建设金融聚集区和金融服务区,充分利用北京金融资源和天津的金融创新政策,承接传统金融产业转移,促进利益分享。同时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培育总部金融;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建立完善的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的金融体系,填补京津金融产业空白。

(二)加强京津冀区域金融协调与合作

河北省在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与京津的关系至为重要,否则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就会成为羁绊发展的劣势。所以,京津冀必须建立金融合作与协调机制,制订区域金融合作战略规划,对区域金融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在信息共享、征信评估、支付结算等方面构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京津冀要相互开放金融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异地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参股,建立一体化的票据交易市场,加强票据业务合作,对京津冀地区大型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积极办理贴现、转贴现;加强京津冀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产品设计、行业监管等领域的合作。

(三)加快金融基础环境建设

首先,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营造金融发展的良好技术环境。加强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信息产品的综合开发,以信息化快速促进经济金融化。推动全省金融数据平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银行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和银行卡发展及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等,通过金融信息化建设推进金融产业发展。其次,创建宽松的金融生态环境。伦敦、纽约金融服务业如此发达,除了特定的历史机遇外,能够充分满足金融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新加坡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及相关政策措施用于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建设与发展。河北省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塑造高效政府形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社会;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保护金融债权;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健全公共基础设施。

(四)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

金融产业是资本密集和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金融生产力的源泉,也是金融活力和创造力的来源。金融人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培养本土金融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通过对金融机构员工的在职培训以及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来实现。引进外埠人才是迅速提升本土金融人才素质的有效方式。为此需要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从硬件来讲,要能够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从软件来讲,则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给予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吸引国内外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精通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技术的高级人才。

(五)培育金融产业生长点

培育金融产业生长点,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金融业,在某几个方面形成突破和特色。培育生长点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育新兴金融产业,二是培育省域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产业基金投资以及民间金融的正规化是河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金融产业,应该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和产业基金投资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依托,在条件具备时打造离岸金融公司聚集区。另一方面,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河北省应借助政策东风,最大限度地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市场,吸引资金聚集,服务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以及中小企业。

另外,要培育金融中心城市,通过金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根据经济实力、金融基础、发展潜力、辐射带动能力等条件综合考虑,在11个设区市中,石家庄、廊坊和唐山三市比较优势明显。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具有决策中心、信息中心以及交通优势;而唐山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更胜一筹,并具有临港的区位优势;廊坊的优势则在于毗邻京津之间,具有地缘优势;从未来发展看,三市可以分享金融中心功能,石家庄作为金融决策与信息中心,可发展总部金融;廊坊承接京津后台金融业务外包转移,可作为金融服务中心;而唐山则可作为离岸金融聚集区。

参考文献:

[1]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Hugh T、 Patric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14, No、 2、 (Jan、, 1966), pp、 174-189、

[3]冯邦彦、香港金融业百年[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4]李豫、借鉴新加坡经验,尽快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J]、金融研究,2001,(8)、

[5]王重润,崔玉平、河北省金融业发展之对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11)、

[6]胡星、金融聚集于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

[7]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

[8]于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9、

[9]吴念鲁,杨海平、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8,(8)、

[10]Tayorp,et al,Financial Services Clustering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London[EB/OL]、 、

金融服务模式篇5

【关键词】科技金融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科技进步与创新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大约分别占83%、8%和9%左右,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资金{1}。外源性融资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企业难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成果难以真正产业化,经济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早已开始,梁峰(2000){2},李大武(2001){3}分别从银行,中小企业两个主体提出了融资难的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4}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委托问题是导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直接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单位外部资金所需要支付的信息披露费用相对较高,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同样因为透明度不高且抵押物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单位贷款成本高被要求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徐洪水(2001){5}也提出商业银行收益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称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昌文等(2009)在《科技金融》一书中首次定义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陈玉荣等(2009)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的高风险性、高度信息不对称,融资体系缺陷,政府扶持力度小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马秋君(2013)分别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和政府等5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结各方研究,可以将其概括为: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单位信息披露成本高,收益成本不匹配导致积极性不高,二是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深度不够,三是金融机构单位投资成本高,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问题严重。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多地采用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地方政府多以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方式实现政府职能,依托政府财政投入进行运营,本文逐一分析这些机构运作模式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科技金融实践的建议措施。

二、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运作模式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一是为科技金融提供对接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二是提供财政资金放大作用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三是提供科技贷款的科技支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四是科技保险,五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一)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为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部分地方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服务功能,重点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创投机构投资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信贷产品各类基础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集中展示。二是对接服务功能,重点针对平台各类投融资主体需求,开展需求分析与评价、商业策划与包装、项目宣传与推介等撮合服务。该模式下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准公共服务,只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本质上无法降低融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委托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建立了增值服务分享机制,各类会员线上、线下将形成的信贷审批意见、投资建议,以及尽职调查等相关业务信息作为平台增值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互通、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资源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为贯彻《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对象为在境内从事创业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创业投资机构),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该模式类似美国硅谷银行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将资金投给VC机构,再通过VC机构对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放大财政资金倍数,但该模式在国内复制并不成功,一是资本市场深度不够,创业投资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创业投资企业发展,二是国资转让程序复杂,降低了市场融资效率。

(三)科技贷款机构

科技贷款机构特指商业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和部分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商业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是科技贷款的主要供给者。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贷款产品创新。科技支行贷款产品的创新主要是抵质押物的创新,例如农业银行无锡科技支行的知识产权质押、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这些创新本质上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透明度低,贷款机构单位贷款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商业模式创新。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寻求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采用“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的合作模式,通过联合风险投资“搭便车”来降低科技贷款风险,该商业模式源于美国硅谷银行,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三是风险理念的革新,从过去重资产转为重未来现金流覆盖,例如浦发银行天津科技支行的贷款审核更多关注行业与市场接受度,企业的发展阶段、融资的用途、股东背景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优势、发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当前,科技贷款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未来发展重点将是风险识别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四)科技保险

2007年,北京举行“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备忘录签署仪式”,科技保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主要大型保险公司是科技保险的主要供给者。吕文栋等(2008)6指出科技保险存在弱可保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正外部性等特点,邵学清(2009)7提出,科技保险不是一般的商业保险,而是政策性保险,这是科技风险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胡慧源、王京安(2010)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政策性科技保险的存在原因,认为由于科技保险外部性和价格效应的存在,需要政府采取包括财税手段在内的干预,以帮助科技保险市场从失灵状态中恢复。我国科技保险仍处于试验阶段,采取的补贴方式主要为保费补贴,黄英君(2012)基于政策性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中的“道德风险”和内生最优财政补贴规模理论模型提出应丰富财政补贴形式,增加经营主体管理费补贴、再保险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方式,实行差别补贴标准避免科技保险市场失灵,发展科技保险市场。

(五)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属于信用提升机构,2010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各地方通过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或同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提供间接融资担保、直接融资担保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新近成立的上海浦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均属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何光辉,杨咸月(2000)认为政府的融资担保过程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相当于市场利率的降低,这种“利率的下降有两种效应:一是市场利率的降低诱使原先那些有高收入和高还贷概率但没有投资的小企业进行投资,增进了社会福利;另一种效应是扩大了B区域,使低收入和低还贷概率的小企业被吸引到投资行列中来,如果第一种效应大于第二种效应,则政府信贷担保的总效应为正。8目前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多地起到风险补偿的作用,一味通过风险转移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在经营过程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风险没有很好地进行防范和控制。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议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运作方式,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风险特征,依靠单一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无法满足不同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考虑搭建涵盖多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综合体,提供多元化金融市场工具,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融资担保租赁、科技保险等市场配置资源,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入,最终形成收益-风险相匹配的科技金融环境。

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探索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尽快启动“新三板”扩容工程,加快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非公开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柜台交易市场,为各类投资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三是尽快搭建科技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完善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信用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征信、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内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评级也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以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信用增进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积极寻求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进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以征信机构为载体,信用评级为支撑,信用增进机构为主体的信用生态环境。

注释

{1}唐雯,陈爱祖,饶倩、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融资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

{2}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P44。

{3}李大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及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2001第10期,p125。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第1期,p14。

{5}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p48。

{6}吕文栋,赵杨,彭彬、科技保险相关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2008年第2期。

{7}邵学清、对科技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8}何光辉,杨咸月、《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0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魏玮,毕超,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9月第17期、

[2]卢金贵,陈振权,广东科技金融工作的实践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第24期、

[3]潘子欣,谢惠芳,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科技金融前路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第6期、

[4]邓天佐,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8期、

[5]谭中明,宋俊,江苏科技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0期、

[6]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7]樊星,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3期、

[8]杨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8期、

[9]龙海洋,尚智丛,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初探—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对台金融合作的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2期、

金融服务模式篇6

[摘要]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文章以广州萝岗区为例,剖析萝岗区科技金融发展的模式,总结萝岗区科技金融改革的经验,旨在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中介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程度与效率,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衔接。

金融服务模式篇7

关键词:金融服务 品质 定制化 标准化 个性化

有效的服务策略都是在事先选择好目标顾客群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围绕该顾客群体展开设计与创新,这样企业就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高度关注为特定的客户群体服务,可以使企业同时以较低的成本创造较高的顾客满意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资金融服务企业要想在与外资金融服务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具有创新的、个性化品质的金融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策略也应该是基于一定的构建原则、围绕着使“顾客满意”的宗旨进行设计与实施。

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原则

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原则是指根据不同种类金融服务业务的特点,而提供给顾客的定制化和标准化不同程度结合的金融服务,

所谓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是指企业根据顾客的具体需要,由服务技能较高、服务知识比较丰富的服务人员为各位顾客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各位顾客的具体的、独特的需要和愿望。定制化金融服务的含义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说来,它包括定制化服务结果、多样化服务过程和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例如个人理财服务、贵宾会员金融业务、银行电话客服中心等业务的定制化的程度就体现比较突出。

所谓的标准化金融服务则是指在服务过程中使用流水作业法,用现代化设备和精心设计的服务操作体系取代或减少人工,体现的是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行为规范化。采用标准化服务的目的是减少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交往程度,提高服务效率,为顾客提供快速、可靠、方便、一致、高效、廉价的服务,减少顾客感觉中的购买风险,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标准化要求服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以便加强服务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费用。

对于金融服务企业来说,其服务特点决定了服务品质的个性化应该是以标准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不同程度的结合。金融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应确定服务过程中“最小的重复性业务类别”,对一些利用高新科技成果,采用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自动化设备,完成简单、重复、常规的服务工作,以便加快服务速度,降低成本费用,减少服务差错,使服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更灵活、更及时地处理非常规性、复杂程度较高、需频繁与顾客互动的服务工作,以此提供给顾客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其满意度。

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

提出构建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顾客需要、使顾客满意为企业的经营目的。所以,模式的构建都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本文所构建的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的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表明,为构建一个使“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的具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品质模式,金融服务企业需要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理念满意(Mind Satisfaction):这是企业经营理念达到顾客满意状态。它是企业的理念追求、精神境界、企业文化等向顾客的传达,并努力给顾客满意的印象。

行为满意(Behavior Satisfaction):这是顾客对企业理念指导下的企业行为总和的满意状态。包括企业的行为规范满意、行为机制满意、行为模式满意等内容。

视觉满意(Visual Satisfaction):这是企业可视性与可听性外在形象带给顾客的满意状态。它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彩等展示应用系统的各自满意。

产品满意(Product Satisfaction):这是企业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满意状态。它要求企业根据顾客的个性需要设计出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将其提供给顾客使他们达到满意,企业因此也获得市场。

服务满意(Service Satisfaction):这是金融企业提供的服务过程体系所达到的顾客满意状态。主要包括服务保证、服务承诺、服务程序便捷、服务失误补救及时等。在产品同质的金融服务业中,周到细致的服务过程体系往往在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金融服务企业在构建上述模式时,主要是通过MS、BS、VS使企业的外在形象个性化,达到顾客满意;PS与SS则为CS的核心,是用以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关系顾客切身利益的内在形象,从而达到顾客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MS、BS、VS是一次导入的内容,旨在宣传企业,形成顾客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在于只有第一印象是满意的,才能使顾客接近、购买、消费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成为可能。而PS和SS则是企业留住老顾客、争取新顾客的核心内容,并且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内容。

具体策略

要使上述模式在金融服务品质的个性化塑造中得以实现,就必须制定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塑造“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

这是服务顾客的最基本动力,同时又可引导决策,联结公司所有的部门共同为顾客满意目标奋斗。将这一理念要贯彻到整个企业上上下下当中,在正式的企业文化和非正式的企业文化之中都要有所体现。

创造高效(标准化的体现)定制化的服务操作体系

采用信息技术和电信技术新成果,金融企业不仅可使用新的服务方法,为顾客开发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项目,而且可为大批顾客提供高效定制化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可从三个方面使用高新科技成果,创造高效定制化操作体系。

授予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控制权

同样地,高度自动化服务操作体系,会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如,先进的自动ATM机可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持卡者的姓名和欢迎辞(有情味的服务),持卡者可选择服务项目,规定取款数额,在不同账户中转移资金,立即打印最新对账单(定制化服务),而且持卡者可在任何时候在方便的地点接受银行的服务(方便的服务)。如果持卡者需要问问题,就可使用自动柜员机旁的电话,与银行客户服务部工作人员直接交谈。

把握好服务的“关键时刻”,提升服务品质

顾客与金融服务企业资源要素的接触和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对顾客的服务体验影响非常大。正是服务提供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或服务接触决定了服务的功能性品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服务的技术品质被传递给顾客。服务管理将这些交互关系过程称之为服务的“关键时刻”(英文为moments of truth,亦译为“真诚瞬间”)。关键时刻的含义是服务提供者能够向顾客展示其服务品质的时间和地点。它是一个向顾客展示服务品质的机会,一旦丧失,顾客就会离去,这是强化顾客品质印象并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最好时机,如果在这些时间和地点出现,失误,服务提供者将找不到任何补救措施。为弥补这种损失,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新的“关键时刻”。

高度重视顾客投诉,改进服务品质

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等式:100-1=0。意思是,即使有100个顾客对一个企业满意,但只要有1个顾客对其持否定态度,企业的美誉就立即归零。有事实显示,每位非常满意的顾客会将其满意的意愿告诉至少12个人,其中大约有10个在产生相同需求时会光顾该企业;相反,一位非常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不满告诉至少20个人,这些人在产生相同需求时几乎不会光顾被批评的企业(Reichheld and Sasser,1990)。

因而,金融服务企业应高度重视不满意顾客投诉,在处理投诉问题时,不仅应真心实意地感谢顾客,而且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为顾客排忧解难,以便保住顾客;同时,也应从投诉中找出问题源,并加以解决,以改进服务品质。

参考资料:

1、汪纯孝,蔡浩然著、《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沈蕾,邓丽梅编著、《金融服务营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雷蒙德P・菲斯克,史蒂芬J・格罗夫,乔比・约翰著、张金成等译、《互动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金融服务模式篇8

关键词:“三权” 金融支农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80-01

一、“三权”抵押背景下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农业作为一个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受资金回报率难以预期、贷款风险较其他行业更高和金融机构的趋利性的影响,导致了农业发展金融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支农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劣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都比较匮乏,对信用的认识也了解较少,使得农村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信用意识普遍不强,存在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现象。同时,农业生产经营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等因素,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偿还贷款本息,这就使得农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一直比较恶劣。

2、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规范

虽然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其他产业经营主体相比,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仍不规范,普遍存在经营证照不全现象,没有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法人登记等必要手续。

3、评估价值难以确定

“三权”抵押作为一种新近推出的抵押担保方式,由于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具有专业评估资历的从业人员和相应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相对缺少,加上评估机构“谁委托、谁付费、对谁负责”的行规业律,易造成估值偏离抵押资产真实值,评估结论可信度不足,难以得到相关金融机构的认可。

4、抵押资产处置难度大

随之“三权”抵押方式的陆续试点,“三权”流转交易平台和“三权”交易中心缺失这一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限制了“三权”资产的流转,导致“三权”抵押物难以顺利流转,且抵押物处置成本相对较高。

二、“三权”抵押背景下金融支农服务模式设计

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金融支农服务存在的问题,在三权抵押和市场利率化的大背景下,探索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金融支农模式,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模式设计原则

为更好提升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和支农效率,我国金融支农服务模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充分发挥政府支农关键作用

从以上发达国家成功的金融支农模式来看,除去发达国家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因素外,其金融支农模式和农业发展的成功,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对金融支农相关政策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予以了明确规定,充分利用财政资金财务杠杆作用和央行支农导向作用,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进而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3、全力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分散化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少,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农业经营主体大都缺少符合金融机构的合格抵押物,而大都银行机构推出的信用贷款和公务员担保贷款金额偏低,也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支农服务模式设计

根据“三权”抵押背景下我国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和现有模式的不足,本文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型金融支农服务模式,以提供快捷高效的金融支农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1、政府主导型金融支农服务模式简介

该模式为政府主导型“1+3+1”金融支农服务模式(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农户),由政府主导设计和运行,将银行、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三个经济主体组织起来,共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提升金融支农效率。

在此模式中,国家政府运用法政策、金融机构契约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并以法律和文件的形式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农业贷款及保险方面给予的税收优惠、补贴等优惠条件予以明确。加快推进农村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建立统一的农村抵押品信息登记系统和多层次的农村专业流转市场,大力发展评估、信用增级和抵押品管理等中介机构,降低金融机构金融支农信贷经营风险和成本。

地方政府负责组建非赢利性担保公司为大额农户贷款、抵押不足等农户提供补充性担保,以及发挥村委会、乡镇政府作用,在加快培育农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汇总辖内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信息和当地特色农业信息,及时了解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并定期向辖内涉农金融予以通报,协调解决金融支农工作中贷款投向、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

银行机构在政府部门给予的优惠和补贴下,按照当地地方政府通报的辖内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当地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息或利息补贴贷款。而保险公司则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建立和推出支持适合农业发展的多品种、低价位的农业保险品种,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率,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2、模式运作流程

第一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明确相关涉农金融机构和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筹资建立政府控股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收集汇总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农业金融需求信息通报辖内银行机构,并促成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第二阶段:银行机构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按照当地政府部门通报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当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担保公司则在农业经营主体与银行达成贷款意向时,根据银行推荐和农户申请,依据合作协议与银行机构共同参与抵押物不足农业经营主体贷前调查,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财务状况和信用程度,确定担保额度、贷款金额和期限。最后,保险公司则按照农户申请及银行和担保公司要求为农业经营主体办理相关农业保险,有效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风险、银行贷款风险和担保公司担保风险。

参考文献

[1]谢群良、 “三权”抵押贷款推广难点及对策[N]、金融时报、 2015年03月16日10:05;

[2]曹跃群,向红、 政策促进、金融支农与农村“三权”抵押[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40-47

[3]王竹溪、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经济期刊》 2015;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清明见闻,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