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0 栏目:写作范文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1

关键词:安全管理专业; 课堂教学;安全隐患;案例教学法

安全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如《hse管理》《安全评价方法》等课程会有很大的难度,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这种“做中学”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准备

一个好的案例是将部分真实生活、事件所处的情境及工作环境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对事件有深切了解,会判断,会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去处理事件,案例可成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成为教师和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案例的选取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障,安全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就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真实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对安全的政策方针有深切的认识,对作业场所的危险有感知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付诸实践热情。例如,选取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会议作为案例,在课程第一章节进行案例教学分析,胡总书记讲话中有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等内容,使学生不仅对“h”、“s”、“e”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者的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我国生产安全的严峻形势充分了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学生们都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在经济发展中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实的案例还会使安全专业的学生深深体会到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危险预知预测,不仅仅是消灭死亡事故和伤害事故,还要发现、掌握并解决潜藏在工厂和作业中的危险乃至潜藏在每一个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危险(问题)。大舜号沉船事故、江西萍乡烟花爆竹特大爆炸事故、重庆天然气井喷事故以及松花江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等案例都能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世界著名公司的成功案例如杜邦公司、壳牌石油集团公司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描述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都是客观真实的,在描述的过程中,不能对它进行分析和评论,不能人为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由案例的真实性直接导入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描述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案例应该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细节,这样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评论,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能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会议“三个不能”讲话精神作为案例描述的重点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概念有认识,同时对本专业职业特性也有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中,案例教学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案例引入案例是真实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包含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的引入要讲究技巧,要在课本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之间找到切入口,使学生一边阅读案例、教材,一边思考,从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如在安全隐患排查方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为学生宿舍实施安全管理,以隐患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很快掌握排查方法。

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心环节,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学生针对某一情境作出具体的决定,并能将其应用到有关的实际情境之中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怎样用概括的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怎样组织充分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不同的观点时要以理服人。同时案例讨论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

概括总结案例讨论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讨论做出总结。教师的总结一般包括案例本身和对案例讨论的总结等。如宿舍安全隐患排查的案例教学,学生对宿舍安全隐患、危险因素进行仔细辨识,对宿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社会环境状况、宿舍楼状况、宿舍居住一般情况、宿舍相关规定、天气情况进行五方面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学生把课堂上教师教的理论知识、排查安全隐患的方法恰当与完整地应用在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教”了就会,“会”了就能应用,同时这种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正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在案例讨论后,可以对自己阅读案例、发言准备、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如在《hse管理》、《安全评价方法》等课程结束后,整理撰写课程教学成果集,不仅是对案例的一种总结,而且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融合结果,浓缩了教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感,对专业的思考,对未来的安全工作的展望。

案例教学课堂实施实录

(一)大舜号沉船事故

知识目标:会分析事故原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的事故原因有一定认识。

能力目标:安全评价概念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1999年11月24日13时,山东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大舜号客货混装船,载客304人,汽车61辆,由烟台地方港出发赴大连,途中遇风浪于15时30分返航。调整航向时,船舶横风横浪行驶,船体大角度横摇。由于船载车辆系固不良,产生移位、碰撞,致使甲板起火,船机失灵,经多方施救无效,于23时38分翻沉,造成2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这就是“11·24”特大海难事故。

环境因素:天气恶劣,有8、9级大风,暴雨、大浪。

管理失误:公司和地方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管理者为了经济利益,出船时明知天气恶劣还让人上船;船上车辆没有捆绑好,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应急预案;船长未能指挥乘客逃生(利用救生圈之类的逃生工具)。

人的不安全行为:乘客明知天气恶劣还要乘船;大舜号的管理人员不顾天气恶劣,还载客出船,事故发生时,大多数乘客还在客厅内,船上指挥人员还有船长都没有及时通知他们跑到甲板上,更没有指挥他们逃生,也未能及时报警。

物的不安全状态:船在掉头,而船上的车辆没有捆绑好,发生了碰撞产生火花,车上的油又泄露了,发生了巨大的火灾。

这次大舜号事故足以说明大舜号所在这个公司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他们竟然还安排船只出海,完全没有对危险源进行判别,缺乏对运营的安全评价。

(二)宿舍安全隐患排查

知识目标:学会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能力目标:能针对真实的工作情境完成安全检查工作。

1、学生宿舍基本情况。(1)社会环境状况:学生宿舍楼位于黄埔区石化路中段,楼下是广石化的员工饭堂,楼对面是明珠宾馆;宿舍楼在一个常有车辆来往的小斜坡上,有个保卫室在斜坡口,周围是民居和商店(以饮食居多)还有地铁、房产、化工等生产项目正日夜忙碌。(2)宿舍楼状况:宿舍楼只有一栋,呈“e”字型,分为东、西、北、中四部分,分别称作东栋、西栋、北栋、中栋。其中位于东栋和北栋的交接处、中栋、位于西栋和北栋交接处各有一条楼梯。前两者在上楼梯时右手旁有墙,后者在上楼梯时右手边只有矮围墙,对于一个1、7米的人来说还不及腰。宿舍楼共六层,在每层的三个楼梯口处设有消防栓和灭火筒。每层有宿舍17个,每个宿舍有学生4~12人不等,以平均8人记,住学生800人以上,而现在也已基本住满。(3)宿舍居住一般情况:宿舍门是一个向里开的铁门,窗户和门是通风的,厕所还算宽敞,有窗户通风,每个人都安排有一个床位和一张写字桌一把椅子一个插座,留有至少一张床供摆东西,安装有两支灯管和至少一个风扇。在这里居住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普高、成教、深宝蓝三种不同学历的人居住在一起,关系十分复杂。(4)宿舍相关规定:22∶30大门关闭,学生出入需批准。男女生不得串宿舍。宿舍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5)天气情况:由于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分雨季和旱季,主要是潮湿和炎热。

2、从以上各方面来分析,学生的住宿生活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并相应提出整改建议):(1)由于宿舍楼和教学楼、生活区有一定距离,学校又无相应的配套设施,学生每天都要来回走动,经过斜坡和石化路,同学间喜欢打闹,而宿舍在一个交通相对繁忙的地段,红绿灯有时不开,开时也会因为布满灰尘看不清亮没亮,来往的车流对学生的安全出行造成威胁。整改建议: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最好是集体行动,有条件需建一座天桥。(2)北栋和西栋交界处的楼梯右手边的围墙过于矮小,这是一条学生经常走动的通道,且在这里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风景,同学喜欢在这里看风景聊天嬉戏,容易造成坠楼事件。整改建议:加装护栏。(3)宿舍楼的两个大门一个终年常锁,主要是为了避免外人进入,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安全隐患,少了一个逃生通道;另一个大门晚上10∶30也会关门且是反锁,钥匙在保安手上。整改建议:加强门卫管理,有门就有人,有锁就有钥匙。(4)宿舍楼周围人流复杂,虽然有保安24小时看守,但不会24小时守在门口,宿舍楼里面也很复杂,即使出现什么新面孔也不会大惊小怪,盗窃行为是很可能发生的。整改建议:学生进宿舍楼要出示学生证,不能凭保安感觉,如有外来人员要进入宿舍楼需有住宿生陪同并做好出入登记;保安有事离岗时需要交待宿管或者其他人暂替其位。(5)车流穿梭、蒸汽管发动和工作、地铁施工、化工厂生产使得宿舍楼时刻发生轻微震动,相伴的声响无时无刻刺激着同学的神经,空气中更是飘散着有毒有害气体。整改建议:需请专业人士检测宿舍楼的抗震能力和架构、声响和气体排放的有害程度。建议在布告栏上列举一些有助于排毒的食物以减轻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3、宿舍的安全问题及解决要点分析。(1)相对于自家的居住环境,宿舍是比较拥挤的,而宿舍门是向里开,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人会紧张,一心想向外冲,很可能会因此而把门堵住,耽误时间。要点分析:控制宿舍人数是根本。(2)虽然明文规定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但热水在楼下,图方便买个热水壶是很普遍的,电饭锅也不在话下。冬天在自己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更普遍。宿舍属于公共住宿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超负荷,学生宿舍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较为薄弱,加上宿舍楼本身没有接地,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规定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要点分析:首先应该解决地线问题,减少触电伤害。再者是学生观念问题,让学生明白贪一时方便所换来的可能是灾难后果。坚持查宿舍,见到一件没收一件。普及用电常识。(3)宿舍里存有许多棉被、衣服等易燃品,易着火并使火灾蔓延;用火不当,如抽烟、点蚊香等会出现明火,有火灾隐患;对于一般电器(如电脑)的灭火方法一无所知。要点分析: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强调注意生活细节,并开展用火安全教育。(4)很多学生能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却很难与舍友相处,这就存在宿舍关系紧张带来的安全隐患,日久彼此会产生仇视、敌对情绪,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要点分析:独生子女一般都比有兄弟姐妹的人在处理寝室关系上差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学会了与人交往,但是,一旦离开了社会环境,到一个相对安逸,相对放松的地方(寝室,家)之后,平常一些没有加以控制的习惯就显现出来了。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其次要有容纳意识,而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真诚、独立、包容或许是对待舍友的不二法宝。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如舍歌征集比赛,促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

通过对宿舍很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分析,总体上可以看出宿舍存在最大的隐患是用火用电,周边环境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存在威胁。之所以会有这些隐患,多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在教师对宿舍楼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时,最重要的是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先有安全意识,对用火用电慎之又慎,让学生时时刻刻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做事时既要维护自己权利,也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利益。

通过安全管理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课堂实录,证明案例教学为学生搭建了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为课堂注入活力,能使学生在“教”、“学”、“做”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2

论文关键词 刑法案例教学 师生互动 教师对抗 模拟实训

刑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刑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典型的刑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探寻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在互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相关刑法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刑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刑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参与式和民主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刑法教学之中,有利于改善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培训;重法条注释、轻法律精神培育;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能动性;重考试、轻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素质提高”的缺陷。

一、运用刑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内各高校法学专业一般从大一学年就开设刑法学课程,对于刚接触法学课程的学生而言,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强,面对抽象的法律规则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运用刑法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刑法知识和原理,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让学生搜集、分析、讨论案例,在抽象的法学理论与具体案件事实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知识运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刑法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准确作出教学效果评估,肯定成绩、找出不足,进行反思,有针对性的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搞好刑法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关注法律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四)提高学生就业率

法学毕业生就业时常面临难就业或专业不对口的窘境,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法律实务的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运用刑法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法律思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帮助学校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社会声誉。

二、刑法案例教学法更多模式的探索

(一)师生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模式,即师生共同参与案例讨论。强调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本质是平等与相互尊重。③既包括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个刑法知识和理论,在讲授理论之前先提出一个引例,将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和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讲解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模式,这是在刑法教学中经常运用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学生主导式的刑法案例讨论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自主搜集、整理、分析案例材料,上课时由主讲学生介绍案情,从定罪、量刑、社会影响等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他学生参与讨论,之后由教师总结点评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本学期刑法分论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主导式的刑法案例讨论的师生互动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浓的学习兴趣。过程中始终贯彻“三个互动”,即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课前互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主讲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典型案例,研究案例本身及其涉及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原理,师生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提前将案例通过QQ群发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案情,启发学生思考。课中互动是指,在课前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由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笔者一般让主讲学生先用五到十分钟时间先陈述案例、提出问题,再其他同学共同分析、讨论案例所涉及的刑法问题,最后由笔者针对案例和学生的讨论作总结发言,更进一步分析案例,补充漏点、纠正错点。指导学生发言、辩论技巧。学生针对教师的总结,也可以提出质疑,大胆发言时行辩论,以求得真知灼见。课后互动是指如果学生对所讨论案例仍有疑惑或有更深的思考,可以课后在学生之间继续讨论,或者请教教师。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善加引导、控制好课堂讨论节奏、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二是要进行合理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其打分,在平时成绩上加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二)教师对抗模式

教师对抗模式、又称同台竞技法,是指在刑法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两名以上教师针对同一刑法案例,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互相争辩、学生也可以提出见解、参与案例讨论的刑法案例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借鉴了律师在法庭审判中针对同一案件,根据相关法律,分析案件、提出证据、互相辩论以证明各自主张成立的法庭辩论模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法律视为一种实践理性,强调法律教育的实践性、技能性、职业性的独特理念,④具有如下特点:(1)形式上由两名教师主导,多名学生参与。(2)内容上以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3)核心环节是教师之间针对同一案例进行辩论。(4)以培养学生法律思辨能力为宗旨。

现以一堂刑法课为例,介绍笔者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教学内容:刑法案例分析

教学老师:法学系崔征老师和吕天宇老师

教学对象:法学09级本科生

案例来源:杭州胡斌飙车案

案情简介:2009年5月7日晚,19岁的胡斌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闹市区超速行驶,将正在穿过斑马线的25岁浙大毕业生谭卓撞死。

首先由笔者简要介绍案情并提出问题:胡斌交通肇事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当时这个案例新近发生,社会影响很大,学生大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踊跃发言。几乎全部学生都能准确认定胡斌构成犯罪,但对以何罪名定性有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分歧。两名教师对此也存在分歧,分别主张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进行定罪,并各自进行分析和辩论,辩论的焦点是被告人胡斌的主观心理态度是故意还是过失?笔者认为胡斌在闹市区驾驶改装的跑车超速行驶,明知可能危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而放任可能致人死伤的危险,其行为方式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构成中要求的“危险方法”,应当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吕老师则认为,胡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超速行驶,造成一人死亡并负事故全部责任,主观方面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在社会危害程度及量刑方面两名教师也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笔者认为被告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危及公共安全;吕老师则坚持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交通肇事案件,只不过由于被告富二代的特殊身份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过重。学生针对被告主观方面和行为社会危害性以及量刑问题也各抒己见。最后笔者总结: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们掌握分析案例的基本方法,运用犯罪构成的工具,从定罪和量刑两个角度展开,注重疑难、相近罪名之间的辨析,比如本胡斌案中对被告主观方面的把握是准确认定犯罪性质的关键,故意和过失的不同心态在罪名上有很大和差异,量刑上也不同。

这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两名教师同台竞技,使学生对交通肇事案件应如何定罪量刑有了全面、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受到学习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启迪。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是学生获得演讲、辩论技能的绝好锻炼机会和途径。

(三)模拟实训模式

模拟实训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将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于实践;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解释法律规定,掌握案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了解熟悉法学理论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笔者每个学期中后期利用课后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实训,大致流程如下:

1、前期准备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如法院案卷),自主确定案件及参与所需总人数。(2)确定案例后根据具体案件性质进行参加人员的选拔。(3)准备开庭所需要的司法文书,证据材料和手铐等道具,介绍庭审程序,讲解有关的法律基本知识,提供有关的资料和训练辩论技巧。

2、模拟法庭庭审

(1)由主持人通过PPT和播放学生事先自拍的DV短片简要介绍案情,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2)介绍参加人员。(3)按照我国现行法庭审理的正规模式进行模拟庭审。即庭前准备、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合议、宣判,闭庭的法定程序。

3、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法院法官、检察官或职业律师现场点评指导

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空间,有利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活跃而有序,学生参与热情高,教师从中也受益良多,也督促教师关注实践,提高自身法律实务处理能力。

三、选编刑法教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刑法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编和运用。不同模式的刑法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组织和运用方法不同,前文已论及,此不赘述,仅介绍如何选编案例,好的教学案例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一)针对性

刑法案例的选编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的放矢。不同案例教学模式对案例的要求不同,如学生主导式的师生互动模式由于时间所限适宜选取小案例,教师对抗模式时间相对充裕可以选择有一定争议的中型案例,而模拟法庭由于按照真实庭审规则进行,适宜选取案件内容丰富的大案例。

(二)典型性

刑法案例的选编要注重案件事实与所蕴含法律知识、法律规则具有密切联系。而且力求真实,真实的案例易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等,学生感兴趣,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三)启发性

刑法案例的选编必须使案例蕴含具有法律价值和疑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对现有法律知识进行质疑和辩驳。如广州青年许霆案,许霆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取出17、5万元后潜逃,其行为性质的认定具有一定的疑难性,是民事的恶意占有、还是刑事上的盗窃罪或者盗窃金融机构罪?学生对这类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很感兴趣。

(四)新颖性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3

1案例教学的使用

案例教学是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规律的重要体现。通过大量查阅医药卫生期刊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一般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且大多没有固定答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常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具体有小型讨论会、分组集体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课堂上主要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文献中的方法是否正确,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讨论是否存在其他可行的方法来处理该资料。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职业中毒事件,通过对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到发生职业中毒事件的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强度、接触时间和个体防护水平等方面,并根据该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例如,工业生产中发生急性铅中毒的机会较少,但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设备差,炼铅工艺落后,无通风防尘设备,个人防护差,以及在岗劳动强度大,又不注意自我防护,近几年来,铅中毒屡有报道。在实际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铅作业的人群主要的接触机会包括铅矿的开采及冶炼(方铅矿);蓄电池(氧化铅);熔铅作业(制造含铅耐腐蚀的化工设备、管道、构件等);颜料工业(铅白、铅丹);汽油防爆剂(四乙基铅)。这些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铅大多以铅尘、铅烟和铅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途径被吸入人体,对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通过消化道的途径进入人体。通常,铅不能经完整的皮肤进入机体,患有湿疹和皮肤损伤的作业人员除外。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发生的铅中毒案例,提出预防铅中毒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工艺改革和通风工程;控制熔铅温度;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降低车间铅浓度,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加强个体防护和遵守卫生操作制度等多个方面。

2充分应用视听教学设备

教育的目的即是将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又要使学生在学习现有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其原有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此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不失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极好工具,它可以地帮助教师完成创设情景、画龙点睛、激发动机、提出问题、建立图景、引导讨论等多种功能。职业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课程,因经费、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不能实施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配备必要的器材,模拟相应的实习环境,使学生从病因、临床状况、实验室测定、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上系列操作、预防观念、理论知识、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3课程考核方法多样化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4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安全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杜绝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安全事件预防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安全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安全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各项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该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寝室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常见传染病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5、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四、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应急预案

1、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2、建立自下而上的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传染病突发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3、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安全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该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向本校突发安全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1、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由学校校长同时报市教育局和卫生部门;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5人以上的情况,下同),应该立即向学校校长报告,由校长向市教育局和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3、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4、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小店食品、矿泉水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三)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1、凡组织集体活动的班级要向分管校长报《安全预案》,全校性活动,申报的《安全预案》要经校长审批。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谁违章组织活动谁负全责。

2、《安全预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目的、人数、组织者、安全措施、疏散方案等。

3、 活动组织者要对活动的安全工作全权负责,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4、 凡大型活动应该安排医务人员到场,以便紧急救护,并要求班主任跟班,维持活动的秩序。

(四)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1、发生火险时应该及时采取扑灭措施,使火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如不能及时扑灭,要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通知周围的教职员工共同救火。并尽快向上级部门报告。

2、 楼内发生火灾时应该立即打开所有大门、电灯或应急灯。

3、值班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学生疏散,并视情况决定是否拨打119。

4、上课期间一旦发生火情,发现老师要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并负责组织做好疏散等工作,还要马上组织人力抢救;要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

5、消灭火险后,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直接责任人要根据责任大小给予批评、记过、解聘等处分,并在全校通报,以便吸取教训。

(五)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各班主任要经常在班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醒学生进出校园和经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特别是对走读生经过马路要经常提醒,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学生在校外马路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拨打电话110报警,对发生伤害的学生进行紧急处置,对肇事车辆进行记录,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校医和120医院,派车将受伤学生送往最近医院救治,还要报告给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同时要保护好现场,电话报警,通知交通警察到现场勘察。

3、学校门卫要对学生进出校门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违反交通安全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从教育的学生及时报告给相关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进行处理。

(六)校园治安保卫工作应急预案

1、学校定期召开学生、职工大会,对安全提出要求,邀请公安部门讲法制课,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

2、经常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发现棍棒、管制刀具的给予没收,并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3、发生斗殴事件后,班主任、教师、护校队和政教人员要立即制止,并报告学校值班领导,学校值班领导要迅速到达现场并及时通知家长。无法制止的,学校值班领导要立即拨打110报案。

4、及时送被打伤的学生到校医室治疗。校医室不能治疗的,及时送市人民医院或中医院或拨打120。

5、发生重大打架事件,造成严重伤亡的,立即报市教育局和公安机关。

六、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5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由此导致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析,为课程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选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善,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技能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观念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主题独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固观念,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加相关内容。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经验为起点,在观察和反省中,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在学习消防安全时,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采取知识技能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是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研究性作业、技能考查等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是对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与学生团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等相联系,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评价。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6

[关键词]人伤成本;水分

一、人伤成本“水分”成因分析

人伤成本“水分”成因较多,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真实性

实践中常见的是将其他意外事故或疾病造成的人员伤亡,嫁接到交通事故。2017年安徽省灵璧县特大保险诈骗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民众在遭受如高处坠落、意外跌伤等其他意外伤害时,或需要全额自费医治,或报销比例不高,加之此类当事人受伤后无收入来源,势必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窘境,因此部分当事人铤而走险,谎报或编造交通事故,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2、利益驱使。安徽省灵璧县保险欺诈案例,就是典型的利益驱使,当事人物色绝症患者,然后嫁接交通事故,骗取保险赔款。3、保险反欺诈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只有《保险法》、《海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相关制度提及,对保险欺诈的识别、防范、惩罚等措施规定宽泛,难以比照执行。4、公安机关打击保险欺诈力度有待加强。保险欺诈多由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处置,机动车保险欺诈案件案值较小,较之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经济诈骗,经侦部门精力投放难免偏向后者。5、民众法律意识淡薄。我国部分公民文化素质低下,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有一定比例,他们缺乏获取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一大部分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片面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法律心理层次,处于法律意识发展的初始状态[2],因而无法认知保险欺诈严重的法律后果。

(二)事故性质认定

这里指的是事故真实发生但事故性质存在疑问,实践中常见的一方面是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如碰瓷;另一方面是意外发生交通事故,但肇事驾驶员或车辆存在问题不属于保险责任,如醉驾、无证、毒驾等,在民法“谁主张谁举证”原则面前,保险公司迫于证据不足的无奈赔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警管理力度待加强。在查处频度方面,很多城市的危险驾驶查处不能常态化进行,尤其是乡镇、农村或处于执法空白;在查处力度方面,常由于管理疏忽导致信息泄露,容易让当事人避开查处路段,规避查处;更有甚者,由于人情关系、利益输送等因素,执法查处不严格,包庇、纵容等情形也时有发生。2、保险公司查处能力有限。保险公司在很多关键信息查阅、调取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例如,车辆行驶路线沿途监控、事故现场监控、当事人通话记录、当事人手机基站定位等。3、城市化进程导致很多路段监控空白。道路监控主要集中在城市,甚至部分二、三线城市仅分布于主干道,非主干道及更多的乡镇道、村道仍处于监控空白,给事故性质认定增添了难度。4、民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徽网论坛新闻报道,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2017年11月2日开展集中统一行动,共查纠违法行为4589起,其中现场查处酒后驾驶14起,涉牌涉证违法27起,无牌假牌26起,超速90起。数据直接折射出了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5、当事人存在逃避法律制裁、民事赔偿责任的侥幸心理。从笔者公司2017年全年移送经侦15笔案例看,当事人事故发生后均抱有侥幸心理,希望通过逃离、掉包等手段逃避法律制裁,逃避民事赔偿,但最终法网恢恢。

(三)事故责任认定

即便事故真实且属于保险责任,在交警部门事故责任认定环节,责任属性、责任比例两个方面也会存在渗漏。具体情况分述如下:1、非机动车管理登记制度不完善,导致路面上行驶的大部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并未根据《公安部令第104号》第37条的规定对事故车辆进行鉴定,而直接在责任认定时有所偏向。2、人本主义的法律规定,即便机动车驾驶人无过错,也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3、因监控空白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实,无论当事人过错程度如何,交警部门仅出具事故说明,不划分具体责任,待到诉讼阶段,法官的自由裁量会判定机动车承保公司承担50%-100%的赔偿责任。4、法律法规不完善,责任比例上下浮动多偏向弱势群体。在公安部令《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明确全责、主责、同责、次责、无责五种责任类型,并未明确具体比例,主责和次责赔偿比例实际事故处理中多偏向非机动车方。5、少部分从业交警素质不高,执法过程中会受到当事人关系、利益输送等影响,存在责任认定偏向情形。1、残疾赔偿金“出血点”主要是下面两个:(1)无残定级或低残高平。一方面受鉴定费定上伤残方可收取影响,一方面受当事人、律师、“人伤黄牛”利益输送、人情因素影响,各地鉴定机构普遍存在无残定级或低残高评的“利益鉴定”和“人情鉴定”现象,虚假、虚高鉴定意见给保险公司造成了额外的赔款支出。(2)农靠城标。实践中事故当事人、律师、“人伤黄牛”等,伪造在城镇工作、居住证明靠城镇标准索赔现象极为普遍,给保险公司人伤赔偿造成了新的“出血点”。2、医疗费凭票支付,看似没有渗漏,实质上因医院效益驱使,仍然存在过度医疗、无关用药两个方面“出血点”。3、死亡赔偿金出血点是农靠城标,分析同残疾赔偿金。4、误工、护理费赔偿均受时长和日标准两个因素影响。趋利本性驱使当事人一方面通过鉴定机构出具虚高时长鉴定报告,另一方面提供虚假或虚高的日标准证明,造成不必要的赔付渗漏。归纳损失核定环节残疾赔偿金、医疗费、死亡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五个项目的“出血点”,主要是无残定级、低残高评、虚高三期时长、虚假工作证明、虚假居住证明、无关用药、过度医疗七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1、惩罚肇事方及获得更多赔偿的心理驱使。这种心理存在于大部分受伤当事人,在交通事故身体受伤后,尤其是造成不可逆的伤残、后遗症时,只能寄希望于高额赔偿,一方面是一种补偿,一方面是对肇事者的变相惩罚。2、事故相关人员受利益驱使。事故相关当事人主要包括“人伤黄牛”、鉴定人(所)、医院等。“人伤黄牛”无论是正常、风险,还是买断案件,都需要做大标的,才能够从中牟取更多利益,于是各种虚假、虚高“证据材料”接踵而至;鉴定人(所)市场化后面对当事人、相关人员的利益输送,利用现行鉴定标准的主观判断空间,虚高伤残等级、三期时长;更有甚者,“人伤黄牛”与鉴定人(所)结为获取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各司其职,约定瓜分非法利益;就医院而言,因为有肇事方、保险公司为医疗费买单,所以不用顾忌当事人的承担能力而引发纠纷,不用顾忌医保各种约束,有效益没约束自然滋生过度医疗。3、法律法规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第一,因为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不健全,鉴定人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且缺少管理监督机制。第二,我国在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管理上尚不完善,给了随意出具城镇居住证明可乘之机。第三,村委会、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水平较低,常出具超出其日常事务或权限范围所掌握情况的证明,无相关制度约束,而法院基于实际多倾向于采信。第四,就企业而言,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个税代缴代扣、社保缴纳、合同签署及备案等方面极不完善的现状,同样给了随意开具工作证明可乘之机,加之很多企业法人或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出于同情、帮忙、利益等因素,随意开具伪证,因缺乏相关可落地可执行的配套制度,即便后续被推翻却鲜见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五,医院方面的过度医疗,归根结底是约束商业保险、车祸病人诊疗制度的空缺。

二、人伤成本“水分”针对性管控举措

如何针对性整治人伤成本“水分”,本文从遏制非交通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交通事故、不发生事故性质问题案件、客观公正事故责任认定、合法合理损失核定五个方面考虑,就整治举措分述如下:

(一)完善全民医疗保险保障体系1、全面实施社会医疗保险,采取政府强制参保或提升财政补贴比例引导参保双结合模式,逐步实现对人群的全覆盖;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相互割裂,逐步打破地区统筹格局,逐步实现保障范围大、报销比例高的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体系。2、鼓励补充医疗保险扩大试点范围,运行模式采取政府承办、企业承办、行业承办、工会组织承办、保险公司承办并驾齐驱,建立适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的补充医疗保险体系,满足民众多元化、差异化保险需求。3、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宣传力度,提升商业健康保险社会认同感,采取公私合营的商业健康保险运行模式,逐步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规模,使之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性医疗保险的补充。

(二)完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1、加强保险反欺诈领域的立法。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成熟的做法,针对立法上缺陷和不完善,制定专门的反保险欺诈法。2、细化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约束、规范鉴定人主观判断。从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登记、能力建设、质量管理、执业评价、违规处罚等方面细化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完善司法鉴定争议解决机制。3、扩大伪证罪运用范畴至民事诉讼。建议扩大伪证罪运用范畴至民事诉讼,约束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用人单位、鉴定机构等主体行为,遏制虚假证据材料。4、强化流动人口管理。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为2、45亿人[3],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不仅能够从源头治理人伤成本渗漏,也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5、完善非机动车登记管理制度,参照国家标准按照车辆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严格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建立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属性鉴定机制,根据鉴定结论、路权、过错程度等,辅助交警部门事故责任认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情况,进一步明确主责、次责具体责任比例,减少因责任比例不明确导致的因人而异的上下浮动。6、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明确劳动合同签署及备案、社保缴纳、个税代缴代扣企业社会责任,源头杜绝企业随意出具证明的可能,同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7、响应习主席“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号召,健全权力运用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交警、法院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相关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8、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情,参考临床路径制定明确的诊疗路径,并有卫生主管部门推动落地,敦促医疗机构按照诊疗路径实施,合理利用全社会医疗资源。

(三)普法教育提升全民法律意识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道交法、保险法、“反保险欺诈法”、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侵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全民法律意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遏制非交通事故嫁接交通事故的情形发生,减少正常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远离保险欺诈。不定期公示恶性交通事故案例、审结保险欺诈案例,用事实和血的教训警醒民众。

(四)强化公安机关查处力度强化交警部门查处力度,常态化查处辖区无证、酒后、醉酒、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前置杜绝危险驾驶行为,逐步影响、提升民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净化各地道路交通环境。在公安局经侦支队下设立保险反欺诈大队,配置专属人力,专职对接保险欺诈案件,加强对保险欺诈行为打击范围及力度,净化各地保险市场。

(五)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智慧城市完善城乡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针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各行其道;完善城乡道路各路口监控设施布置,并逐步实现偏远地区主要路口的全覆盖,进而约束民众道路交通行为,减少突发交通事故因证据灭失、无法取证等因素,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情形。

(六)规范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加强查处力度在管理制度上,完善理赔程序,逐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在管理系统上,基于“伤情路径”[4]设计开发人伤成本管控引擎植入保险公司理赔系统,用系统管控保险公司成本渗漏案件;在从业人员上,挑选高素质、经验丰富人才,组建专职调查、审计队伍,针对偏离“伤情路径”案件严查严处。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7

伴随着扩招,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显得参差不齐上同一门课,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堂不能满足需求,显得&吃不饱’;另外有些学生又不能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学习比较吃力因此,理论力学课堂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学生学习新知识,第一印象"""感性认识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有兴趣把相关的内容学习好,甚至于通过自学来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渴望而通过工程案例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大量工程案例的引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课堂外知识的渴求工程案例的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工程案例的整理及提炼和力学相关的案例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怎样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就显得比较关键好的工程案例既能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工程背景,又能提炼工程当中的力学原理,达到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的效果因此,工程案例的收集整理就很有必要了比如理论力学当中的力矩问题,就可以用常见的吊车起吊重物来举例说明:某事故现场,吊车起吊出事的卡车,结果卡车没吊上来,吊车反而由于起吊位置选择的不合适而翻倒了这个实例可以很好的说明力矩,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也能快速的将力矩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又比如裂纹和断裂,这两个概念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只有比较专业的课程才会谈到与裂纹有关的断裂问题裂纹和断裂也可以通过生活当中的实例来说明:乘坐公交车应该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生活经历,而公交车的安全锤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裂纹和断裂公交车上的红色安全锤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让乘客逃生用的当公交车出现紧急情况时,乘客只需要用安全锤敲击钢化玻璃的四个角由于安全锤锤头很尖,接触面积小,手握安全锤大约用两千克的力就可以砸开玻璃的边角对钢化玻璃而言,一点点的开裂就意味着玻璃内部的应力分布受到了破坏,从而在瞬间产生无数蜘蛛网状裂纹,此时只需用锤子轻轻的再砸几下就能将整面玻璃砸开用这个实例不但可以讲清楚裂纹和断裂,还可以阐明应力和应力集中,可以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相连。

2、工程案例的讲授有了好的工程案例,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在合适的章节恰如其分的引入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毋庸讳言,力学尤其是基础力学,上课教师的数量偏少,质量也略显不足针对很多二本院校,基础力学的上课学生比较多,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这也使得很多教师没法精心研究工程案例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另外,有些高校的基础力学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这也使得教师自身对有些课程的理解还不是特别深刻,当然也就不能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交通安全常识及案例篇8

案例一:夏某于2003年6月在某银行巢湖分行某储蓄所开立活期存折一本及借记卡一张,存入人民币100元,并开通网上银行业务,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了48、64元的自学考试费。夏某其后分别向存折存款4万元、2万元、0、7万元,2004年5月8日,夏某发现存折上的6万元不见了,经公安侦查发现,2003年9月15日,有人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形式将其存折上的6万元转出。公安机关立案后案件至今未破。2006年2月,夏某向法院某银行巢湖分行营业部,诉称某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交易系统存在安全漏洞,致使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手段将其存款转出,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审理认为,夏某开立存折时设立了密码,其后通过自助方式开通了网上银行,并设立密码。至此夏某与某银行形成了储蓄和电子银行服务双重关系,夏某在自助注册网上银行业务时,在客户服务协议中被告知其必须妥善保管本人注册卡号、客户编号、密码及客户证书,办理注册卡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转账,都需要通过密码和注册卡号来操作,夏某未能举出证据证明其存款损失是由于银行泄漏密码或操作系统故障造成,应当推定密码泄漏的责任在夏某本人,由于其自身过错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应当由其自己承担。判决驳回夏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晋江“5、11”案,这起网上盗窃案由于涉案金额高达777万元,曾被多家媒体报道。2005年5月11日,储户庄某到晋江某银行营业部业务窗口办理存款业务时,发现账户内的777万元存款不翼而飞。经警方立案侦查,发现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系冒用庄某的身份证在农行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于2005年5月10日采用网上银行转账的方法将庄某账户内的存款划转到犯罪嫌疑人在北京开的账户上,并领取现金逃逸。警方同时查明,庄某曾将银行卡密码告知家人。庄某诉称,晋江某银行负有维护存款人权益并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的义务,其777万元存款是被人用虚假资料开通网上银行划走的,银行未审查核实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具有明显过错,应赔偿其相应的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认为,庄某与晋江某银行之间的储蓄存款合同合法有效。按照合同约定,晋江某银行负有保证资金安全、审查取款人身份、按要求向储户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等义务,“凡密码相符的交易均视为客户实施操作的合法交易”的规定,作为格式条款不考虑储户是否有过错,不具体分析失密原因,无疑加重了储户的责任,有悖公平,违反了合同法规定,因而无效,银行不能依此条款约定而免责。法院同时认为,根据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规程,储户必须持有真实的身份证才可以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在银行不具备相应的证件鉴别设备的前提下,虽然不应苛求银行对身份证件的材质真伪进行鉴别,但这不能排除或减轻银行对取款人身份和所提供的有关证件进行审查把关的义务。因此,晋江某银行因其行错误地接受虚假资料为他人开通庄某名下的网上银行业务,致使讼争存款被冒领,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据此,法院判决晋江某银行赔偿庄某经济损失,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焦点法律问题

网上银行盗窃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

网上银行被盗案件主要涉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存款合同和服务合同双重法律关系以及犯罪分子与客户或银行之间的侵权关系。在储蓄合同法律关系中,银行负有妥善保管客户账户资金、按照客户需求办理存取款及挂失、为客户保密等义务,客户负有妥善保管存折、储蓄卡或信用卡及其密码等义务;在网上银行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中,银行负有提供安全、快捷的网上银行交易环境、按照客户指令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等义务,客户负有按照协议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并缴纳相应服务费用的义务。两种法律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储蓄合同法律关系是建立网上银行服务合同关系的前提;网上银行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实际上又是储蓄合同法律关系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银行或客户在其中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中的违约行为都可能导致其在另一个法律关系中违约。

网上银行盗窃案件责任承担问题

在网上银行盗窃案件中,可能是银行和客户一方有过错,也可能是银行与客户均有过错,还可能是各方当事人均无过错,而是由犯罪分子窃取所致,鉴于存款被盗原因多而复杂,且考虑到当事人承担责任的公平性,在个案中应按确定适用的法律关系,选择适当、公平的归责原则。一般来说,储户有过错时,银行不承担责任。在无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应推定储户对密码、折卡号等信息的外漏或折卡的遗失有过错。案例一中,夏某由于未能举出证据证明其存款损失是由于银行泄漏其密码或操作系统故障造成,推定密码泄漏的责任在夏某本人。这种情况下,储户应按侵权关系犯罪分子并向其追偿。银行有过错时,按合同关系由银行继续履行合同。案例二中,法院一是认定银行“凡密码相符的交易均视为客户实施的操作合法交易”之规定有悖公平,认定无效;二是认定银行的过错在于柜面注册时接受了虚假资料,最终支持了客户的赔偿请求。

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网上银行失窃案使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受到质疑,据针对网银安全问题所作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在网银资金被盗案件中,银行应负主要责任。案例一中夏某就认为是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交易系统存在安全漏洞致使其资金损失。那么网上银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安全呢?安全性作为网上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客户信息和资金的安全。以工行网上银行为例,要想使用网上银行,首先要进入网上银行的登录页面,这时电脑和银行之间即建立了一个秘密通道,发送和接受的任何个人信息、账户信息和资金调度指令都是经过高强度加密的。在这样一个秘密通道里,要进入自己的账户,必须要输入自己的账号和网上银行登录密码,等待银行进行身份认证后,才可以进入到自己的账户进行查询等操作。如果涉及资金交易(如转账汇款),还需要输入自己的支付密码进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保大额资金交易的安全性,工行还采用了个人客户证书(U盾),拥有U盾的客户,在进行资金交易时,必须插入U盾并输入U盾密码,才能完成相关交易。客户只要保证U盾、U盾密码、账号、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这些安全措施不被同一个人窃取,网络诈骗方式将无法窃取客户资金。

客户的安全意识问题

网上银行盗窃案所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客户安全意识淡薄,对保管好自己的账户密码及相关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使用网上银行过程中,没有很好履行保密义务,导致资金被他人窃取。对于网上银行而言,其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就是特定的密码,客户密码完全由客户本人设置,即便银行工作人员也不可能知悉,表现出私密性和唯一性等特征,对于维护客户账户资金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客户应当负有妥善保管密码的义务。从已发生的网上银行盗窃案来看,客户资金损失绝大部分是因为客户密码泄漏所致,如:密码信息被犯罪分子窃取、骗取或是由客户告诉他人。

网上银行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格式条款风险与防范

银行为了业务操作方便和能重复使用,预先拟定相关服务协议,根据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则,一旦对格式条款产生争议,银行将会面临不利的法律风险。在案例二中,法院即认为银行“凡密码相符的交易均视为客户实施的操作的合法交易”之规定有悖公平,认定无效,银行不能依此规定免责。

上述格式条款之所以产生争议并被认定无效,与社会各界,包括法官对网上银行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有关,因此应加大网银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安全使用网银的细节。正如前文所述,密码作为网上银行交易系统识别客户身份的重要依据,且密码完全是由客户本人设置,表现出私密性和唯一性等特征,即便银行工作人员也不可能知悉,如果使用密码进行网上银行交易,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就应当推定该交易是客户本人或客户授权之人所为。否则,就是对客户不妥善保管密码行为的一种放任,将不适当地扩大银行的风险和责任。

身份识别风险与防范

在网上银行业务中,银行通过银行卡号/存折号、密码和身份证号来判断客户身份。然而身份证造假技术日益高明,即使公安技术人员也很难甄别。因此,当犯罪分子以假身份证、所窃取的密码信息和银行卡/存折或“克隆的假银行卡”在柜面注册时,银行工作人员是难以识假的;当犯罪分子以所窃取的身份证号、密码信息和客户银行卡号/存折号冒名自助注册时,银行计算机系统也无法去判别其真实身份。而在注册成功后的网上交易中,银行仅能依靠相关数据信息予以识别,这也使犯罪分子在网上银行作案有机可乘。目前银行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制定网上银行业务章程或与客户签订《网上银行服务协议》时,通常规定类似“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客户本人所为”,虽然银行可以通过约定转移身份识别的风险,但这种约定存在不被司法机关认可的风险。在案例二中,法院即认定银行的过错在于柜面注册接受虚假资料,即银行未识别出虚假资料。

加强身份识别风险的防范,一方面,银行要正确宣传网银风险,没有密码和银行卡/存折或银行卡号/存折号,即使有假身份证,也无法注册网上银行,从而使社会各界认识到密码和银行卡/存折或银行卡号/存折号的遗失或外漏,是存款被盗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银行应注意引导客户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明确告知客户密码及相关信息外漏的风险,要求客户严格遵循网上银行操作指引,设置不易猜测的密码,不得将账号或密码告知他人,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登录网上银行时注意核对网址是否正确。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存款被盗事件发生,也加大了储户过错程度。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网上银行客户身份验证管理,综合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降低网上银行客户双重身份认证的使用成本,推广普及双重身份认证,客户在申请开办网上银行时同时选择使用客户证书,便可通过硬件加密方式有效控制账户资金,这样就可避免因客户不慎泄漏账户密码及相关个人信息后面临的风险,也能够有效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假网站实施欺诈。

网上银行交易系统安全性风险与防范

网上银行诈骗风险。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冒充银行网站、冒充银行并以系统升级为借口盗取客户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或是通过含木马病毒的邮件或程序盗取客户密码,最终利用盗取的客户信息盗取客户资金。

黑客入侵风险。尽管银行在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时,在系统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在现有科技条件下,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杜绝网上银行交易系统被黑客攻破或被病毒侵入等不安全隐患,但是由于任何先进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都不是绝对的,都存在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因此网上银行交易系统仍存在安全性风险。

首先,应加强网上银行安全防范,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银行应将扫描查找假冒本行网上银行网站及其他针对网上银行的犯罪活动纳入日常工作程序,定期搜索与本行相关的假冒网站,检查本行网页上对外链接的可靠性。发现风险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并通过本行网站及其他渠道向公众进行通报提示。

其次,银行应积极研发和应用各类维护网上银行使用安全的技术和手段,以保证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够持续适应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安全要求。同时,还应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对于客户投诉集中的网上银行业务环节和产品,应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加以改正。另外,如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网上银行安全认证标准和程序,推行强制性的安全认证,也可有效保障网上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要加强公众网上银行安全教育。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公众明示本行正确的网上银行官方网址;二是在本行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设网上银行安全教育栏目;三是印制并向客户配发语言通俗,形象直观的网上银行安全宣传折页或手册;四是在网上银行使用过程中应在电脑屏幕上向用户醒目提示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赔偿责任风险及防范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总体规划方案(精选8篇)
  • 下一篇:公司付款授权委托书(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