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农村自然灾害(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1 栏目:写作范文

农村自然灾害篇1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由于农业的特殊性,气象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气象管理部门应在保持原有气象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完善和优化,进而形成系统性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通过气象服务促进整个农业的发展。

1健全农业气象服务的措施

1、1健全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管理人员应完善气象服务体系,使其适合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由于农业对气象变化十分敏感,在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强的特色性与区域性。为了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农业部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农作物习性,制定出健全的气象服务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其发展成产量高、质量优及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保障农业产品的稳定性。

1、2创建地方特色气象服务

农业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因而发展方向的选择极为重要。基于此,农业与气象部门应共同创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服务体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部分农业活动属于“靠天吃饭”,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因而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很难保证,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政府部门大力倡导带有地方特色的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利用科学的气象检测与观测技术,使种植人员及时了解天气情况,由技术性强的专业人员帮助农户进行农业种植,通过灵活技术的使用,使种植人员转变思想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农业生产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将布局规划与当地农业生产巧妙结合,开发出了特殊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农业的发展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1]。

2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措施

2、1提升气象监测能力

一方面,改善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在保持自身气象服务特色的同时,应不断改进农村气象的监测工作,使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更加精细化;依靠创新科技,将气象监测网与科技含量较高的气象预报发展到乡镇内,提高乡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精准率,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设置气象预警网络系统,搭建农村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将所有的气象服务信息录入该平台内,使每户村民的网络都能连接该平台,确保每位网络用户都能获得气象服务,村民们每日都能收到实时气象预警信息。通过预警网络系统,保障了种植人员的切实利益[1]。

2、2设置御灾防灾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应设置科学的御灾防灾管理机制,种植人员应提升应对灾害的防范意识。在农产品种植期间,管理人员不但要为村民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要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并通过多种活动普及各类减灾防灾的相关知识,提高村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此外,各区域的气象管理人员应将当地的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级,若风险级别较高,则需对该区域重点监控,如有必要,可将该地区的农作物适时转移。通过多种手段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避免村民受到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威胁。例如,山东省某气象局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当地村民的利益,设置了御灾防灾管理体系。气象部门将当地区域按气象灾害等级进行划分,针对风险较大的区域,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并让当地村民转移,以降低灾害带来的风险,保障当地经济效益[3-4]。

2、3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水平

各区域管理者应加强设备配置与技术投入,针对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还要重点带动与扶持。完善设备的同时,气象管理部门也要招收优秀的气象服务人才,并根据人才特点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不仅要增强气象监察能力,还要利用实践活动来提升其服务水平,培养出懂技术、懂农业及懂气象的高级人才。为了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进而改善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准度是革新的关键。气象技术部门应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气象科技的服务水平,给气象部门中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与此同时,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分析出自然灾害产生的机理与诱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该风险,提炼出防御技术,这将极大缓解气象部门的压力,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2]。

3结语

农村自然灾害篇2

关键词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开展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山东巨野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03-01

1 巨野县基本情况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的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05′~35°30′,东经115°47′~116°13′,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济经技术开发区,63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05万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亿元。年平均气温13、7 ℃,平均降水量741、7 mm。由于气候多变,灾害性气候频繁,导致全县气象灾害较为突出。

巨野县影响种植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水涝、干旱、大风、冰雹、连阴雨、雷电、雾霾等气象灾害,每年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气象灾害的高发、频发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严重影响了巨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了全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1-2]。

2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巨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乡镇气象管理员队伍的通知》(巨政办发〔2009〕33号)的要求,成立了机构,明确了职能和职责。2011年按照要求,在各乡镇成立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人员认真履职、负责。一是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通过电话、短信、网络、乡村大喇叭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向行政区域内群众传播;二是认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信息后,接收整理和报告;三是积极协助气象局开展灾害现场调查评估和签订工作;四是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要求,在当地积极地争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做好防灾减灾紧急避险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减轻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所造成的生产生活的损失;五是协助本乡镇管理好人工增雨防雹和防灾减灾等工作;六是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尺度区域自动站、山洪站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七是协助县气象局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咨询等工作[3-4]。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菏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县人民政府考核内容,每年菏泽市气象局再印发各年度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绩效考核标准,转至各县人民政府。由于上级部门重视,县级政府支持,开展工作非常有力。

针对每次转折性重要天气过程,向县政府汇报后,由县政府及时向各乡镇政府和乡镇气象服务站转发重要天气过程紧急通知,各乡镇服务站通知各行政村,由于做到层层责任落实,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得到传递,提高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降低了各种气象灾害对农民、农村的影响,避免、减轻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完善

由于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建全的农村,所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偏重于向乡镇发展,但目前具有地方编制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不健全,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没有建立稳定投入机制;有的地方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没有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

3、2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存在盲区

虽然气象部门当前建立了多种方式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但预警信息仍没有达到边远的山区、部分农村和海域,还没有完全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

3、3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基层气象部门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导致气象预报的准确率还不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需求,特别是精细化预报的准确率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短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软肋。

3、4 气象防灾减灾的建设效益有待提高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延伸,乡镇气象信息管理员、村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以及大喇叭、显示屏等服务队伍和设施的数量规模不断地扩大,这些队伍要进一步发挥效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5 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有待加强

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存在部门之间不配合的现象,导致气象防灾减灾不能形成合力。

4 发展对策

4、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健全县、乡、村3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乡镇有气象服务站、村有信息员,以为农气象服务专项带动地方匹配建设及稳定的投入和维持经费,带动地方政府解决机构和编制,最终推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三位一体”的县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的建设,同时加强与农业、水务、国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

4、2 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

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善气象灾害的系统,充分利用好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平台,发挥电话、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扩大气象灾害信息的覆盖面。

4、3 以“四个全面”为主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考核

以依法治国为抓手,通过地方人大检查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贯彻落实,推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由地方政府完善机构、编制、考核,完善部门、乡镇各自的责任,最终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乡镇各负其责。

4、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气象工作需求的无限性和气象部门服务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高发频发已成为一种新常态,问责机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严。对气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此,只有增强人员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才能按照气象工作法制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 参考文献

[1] 周通、谈基层气象台站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贵州气象,2010(增刊2):226-227、

[2] 陈庆庆、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209-210、

农村自然灾害篇3

关键词:应用气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社会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8001

“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中央一号文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多年建设“广覆盖、普适性”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基础上,江门转型升级气象为农服务,以周郡村为试点,局村合作,将气象灾害防御深度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村庄应对风险能力和气象服务品质,村民满意。总结借鉴试点经验,对于基层气象部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探索新途径,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平安和谐村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立足乡情,明确防灾目标

1、1 村庄概况及防灾基础

周郡隶属江门市蓬江区,是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省级卫生村、生态示范村和江门市标兵文明村,有6条自然村共20个村民小组,常住(驻)人口近万人[1]。原属粮食水稻区,以丰产田、基塘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而闻名。现属鱼塘区和经济作物区,发展“三高”农业和乡村工业,走强村富民之路。有已征地未开发的100多hm2鱼塘和耕地,“农商工学医”自成一体,有贸易市场和大量店铺、有100hm2海滩围工业小区和80多家厂房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产值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2万元/a[1]。村组经济实力强,城乡一体化程度高。

周郡地处珠三角西南部的西江河网区,属广东十大堤围江新联围的天河围系,田沃物丰,水风旱多发。城镇化后,周郡因鱼塘日渐填埋、难以调蓄,依然是敏感脆弱的承灾体。村民重视防灾,将电动排涝泵站建在鱼塘区,总装机容量为350kw,排涝流量共6、7m3/s。排涝标准按10a一遇24h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1d排干[2]。该工程措施有灌溉、防洪、排涝、供水等多种功能。

1、2 主要灾害风险分析

1、2、1 城镇化后旱涝

周郡集水面积5、5km2,主要靠3km长的排洪水道排入天沙河。地势低洼,地面硬底化面积大,每逢强降雨,村内多积涝。小时累积雨量70mm的降雨,30min内足已使村庄地面积水超过40mm,房屋受淹,交通阻断、村民焦虑,村干救灾,水患成为困扰周郡的一大难题。秋冬春三季,又因鱼塘调蓄渐弱而干旱,影响农业生产。

1、2、2 水产养殖风险

苗种、水质、天气是水产养殖的三大因素[3]。村民在100多hm2鱼塘里养殖了经济附加值高的对虾和白鳝,需根据生物品种适温和天气变化,控制水温、水质、

盐度和投饲,需处理环境因子突变引发的应激性游塘;暴雨或内涝时,还需检查进排水口及拦逃设备,以防鱼塘漫顶、虾鳝游走。

1、2、3 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

周郡依山傍水,厂房多、人口密集,易受暴雨、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学校沿山而建,山势倾斜,“龙舟水”降雨集中期和台风暴雨期间,易使土壤含水量饱和,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需校内千余名师生重点防范。全村800多名老人、残障和低保人员等弱势群体[4],易受高温寒害等极端天气影响。

2 找准切入点,推进试点建设

针对特定目标的气象灾害风险,气象局与村委会加强合作,着眼于风险预报预警服务和防灾非工程措施,着重解决了村民最关注的内涝和公众预警服务等关键性问题,找准了试点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2、1 预警预排,防治洪涝

依村而过的滨江大道地势偏高,下水道排水设计对周郡排涝影响大,受地权产权和人力财力限制,较长年限内难以实施整改工程。因此,治涝须在非工程措施上下功夫。周郡村增建了电排设施,强排雨洪入天沙河;排查易涝“黑点”及成因,清挖主河冲河床淤泥,整改流通量[1];定期检查泵站,潜查水下设施隐患和清障,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年检岁修;主汛期加强巡查,疏浚清淤,使水道符合排灌标准。气象局把周郡村干部和排涝站负责人纳入应急决策服务短信平台,加强气象预警短信服务。村干部在收到强降水等天气预警信息和镇政府指示的第一时间,立即落实应急值班,预排水道,提高过流能力;强降雨集中期,雨势迅急积水过深,或雷电影响跳闸停电, 泵站无法抽排时,则报请镇政府协调,调用机动水泵、消防车对重点地段抽水作业。实践证明,这种重预警、抓预排、善应急、解难题的措施,是让群众得到实惠、促进村庄和谐的智慧。

2、2 公共预警,全村受益

考虑村庄人口集聚,气象局对周郡学校门口的大型显示屏进行了技术改装,实现了数据自动传输,365d每天不间断播放“三天预报”、“天气实况”等本地气象信息,广受师生、村民欢迎。校门显示屏位于村干道和中心区最显眼的位置,人流量最大,是播发预警信息的最佳场所。长效的无偿公益,增强了村民主动防灾的意识,提升了村委会组织防灾的效果,扩大了气象影响力。

3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本土化的风险管理常态机制

牵住风险防范的“牛鼻子”,并固化防灾长效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为此,气象局向周郡推荐全国先进农村社区的经验和素材,加强与民政局沟通,推动周郡以创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结合农村网格化管理,完善了气象应急组织、经费保障、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和灾情档案管理,发挥好村民自治机构、农村社会组织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构建村企联防、全民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形成了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平战结合、专群结合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实现了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

3、1 应急组织纵向到底

按“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原则抓好应急队伍建设。村委会专门设有治保会,专职承担应急保障工作。各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组长任信息员,上传下达防灾信息和组织应急处置等。村委会书记担任村级应急信息联络员、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人。目前,周郡村委会防灾应急管理队伍有13人,义工队伍21人,每逢重大灾害天气,都能迅速响应、抢险救灾。2014年台风“威尔逊”、“海鸥”影响期间,周郡村委干部和防灾应急管理队伍20多人24h轮流值守,井然有序[4]。

3、2 制度完善经费到位

制定了涵括洪水、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村级应急预案。重点突出暴雨、台风应急处置,形成了主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恶劣天气预警时,采取“户看户、人盯人”的方式,通知到每村每户;应急临时庇护场所根据预警信息有序开闭。村委会斥资兴建了3层高的治保会大楼,加强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应急防灾人员、技术装备保障、办公场所、物资保障、通讯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补助,发放信息员的固定月补贴。

3、3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组织开展了周郡灾害综合风险排查,形成了灾害风险隐患清单、灾害脆弱人群清单、灾害脆弱住房清单等,拟制了灾害风险地图,标示危害类型、强度、风险点或风险区的时空分布及名称等。根据村内公园、球场、学校、医院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制作了周郡村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方便村民合理选择避险场所[4]。

3、4 加强气象灾情档案管理

周郡村委会已通过江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的考核验收,档案工作基础好,气象灾害资料数据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现依照全国气象灾害收集上报的规定,规范了灾害记录档案管理。根据历年灾情记录,研判本村的主要致灾指标,确定防御重点部分,设置安全标志;重视整改防灾基础设施,定期巡查并建巡查记录,为排查灾害隐患提供依据。

3、5 防灾教育细分人群

倡导“自救互救、互助互济”的救灾方针,针对不同年龄、身份的群体,分类组织防灾教育,有利于防灾优势互补。周郡学校每周开展安全教育,每学期有安全疏散演练;幼儿、老人和残障人士分别由幼儿园、老年人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提供指引和帮助,经验丰富的老人在防灾中发挥智慧性的余热。本村青年和46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由辖内各民资、外资企业和法人单位依法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培训;村委干部和治保会队员重点学习宣传各类防灾应急法律法规和防灾救灾、保险等常识;气象部门针对农村信息相对滞后的现状,适时为村民自治机构、农村社会组织和村内企业提供气象法规文本、防灾安全资讯、气象报刊等,向种养农户推荐天气自助查询方式等。现在,村民的风险意识更浓厚,企业、集市随处可见安全标识;50%的村居、民房都安装了防雷设施等。

4 村民对试点建设的评价和期待

经过调查和访谈,周郡村民对“气象入村”公共服务,普遍持赞赏和欢迎的态度,认为气象为农服务有成效。学校希望开展“特色学校气象科普”活动,培养学生高度的防灾意识;村民、商户期待更多生动的防灾知识宣传和更准确长效的天气趋势预报;种养大户希望能接收到长效详细的手机气象短信服务,以科学减少农药、化肥用量,节约灌溉用水、提高产量,旱时能人工增雨;村干部希望更多地了解防灾政策法规和先进的防灾措施,发挥骨干力量。这些期待,正是基层气象防灾工作的内生动力与源泉。

5 体会与思考

5、1 试点应有综合示范意义

1958年7月3日,霄衣旰食、人格光辉的总理到周郡视察并题词“冲天干劲周郡社,英雄人物数今朝”,可见周郡作为“最早版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意义。他视察、听课的周郡学校,如今是九年制学校和区级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因有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周郡村在“三农”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教育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直是江门市新农村的先进典型,现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生态村庄。选其为试点,公共服务发展潜力大,示范性更强。

5、2 农村灾害防御要“大道至简”

要充分考虑农村受众因素,做到预案手册简明实用,防灾科普喜闻乐见,预报预警精细化。预案、操作手册和气象防灾明白卡,要简明易记,使现有的应急资源找得到、调得动、用得好;防灾科普“进村入户、进学校上课堂”,应生动有趣,可结合农村书屋、特色学校活动开展科普,或与村委治保会、社会组织合作培训,提高村民自救能力和科普传播效果;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越广,意味着越多的人在检验和应用预报产品。气象产品越精准实用,防灾效果越好,美誉度越高。

5、4 全面融入、参与发展

借助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已有的防灾救灾应急组织和制度,突出功能互补,添加监测预报预警、跟踪服务、灾情直报和风险评估等气象元素,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产品,指引民众正确使用气象信息和村委会增置必要防灾设备设施,强化风险管理,是村集体最易接受的融入发展模式;突破行政壁垒,融入“大农业”、“大民政”,实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与农村信息直通车、农村社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村村通户户通”农村广播电视通信工程等公共服务系统的对接,形成为农服务科技创新链,让防灾机构、人力、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是解决气象服务有限供给能力与无限需求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6 结论

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解决目标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追求大一统的服务模式;清楚农村发展定位,气象服务的发力方向要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保持一致;探索协同服务模式,共享社会资源,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气象主体思维;突出村集体组织、企业、村民的防灾主体作用,尊重乡土知识和群众技能[5],建立伙伴关系;充分考虑农村社区侧重社会综合治理和生活共同体建设的特性,坚持广覆盖的普适与微观主体的针对并重,提高气象服务品质;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成果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分析农村自治组织的经济基础和防灾需求,尊重村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让气象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国佑,卢有协、打造富裕文明和谐新周郡[J],周郡刊物、

[2]百度文库-专业资料-工程科技-电力水利、排涝流量计算/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EB]、关于蓬江区棠下镇大岭美电排站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13、

[3]林瑞强、养虾与养水[Z]、中国水产频道,2011、

[4]周蔼娆,李荣满、周郡村委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周郡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及应急认证工作方案[Z]、

农村自然灾害篇4

一、当前影响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和知识的缺少。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许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儿童、妇女较多,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十分的淡薄。20__年__办事处的一村民在“4、8”风雹灾发生时,不但不避灾反而冒险到自家楼房房顶上去修理房屋,结果被大风从楼顶吹下摔死。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薄弱。从20__年、20__年两年__发生的灾害来看,因灾倒塌的房屋中有90%的是因房屋年久失修,抗灾能力差所致。农村电讯、电力等公用设施的防灾能力也较薄弱。这两年__因灾倒损电杆 1500 根,损坏电讯线路5000多米。造成灾区停电和部分通讯中断,给灾民生活和救灾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差。农民在灾害发生时自救能力很差,往往是等外界来人救援,这样就十分容易错过最佳的避灾时间,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灾害损失。

(四)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有限。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更换较为频繁,经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实践相对较少,加上受到农村交通、通信和人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负指挥和救援能力十分有限。

二、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

要提高加强防灾减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0__年4月8日__市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倒塌房屋793户 1385间,死亡3人,该市__办事处的一村民在自家房屋即将倒塌而又不能冲出室外,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瞬间,他利用掌握的减灾知识,急中生智的站立在门后,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此例说明,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是一项投入小见效好的工程,农民掌握了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就可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已鲜活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防灾减灾技能的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播放公益广告,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

二是采取专家宣讲的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从市国土、卫生、科技、民政、水利、气象、消防、科协等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到自然灾害易发的地区,开展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三是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户带领农民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四是利用农村中小学校这个阵地,从小学生抓起,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他们学习后回家当小老师对家长进行培训。20__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给印度洋沿岸造成了举世瞩目的灾难。英国一名年仅10岁的女孩子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 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亲发出警报疏散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则传奇的故事,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二)多措并举,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基础牢、质量好、抗击自然灾害的标准高,就能有力地抵御自然灾害,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少一些。因此,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1、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

2、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击地震、洪涝、风雹灾的能力。通过我们两年来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按照“一个为主三个一点”的原则,积极筹措倒房重建资金。即按照以倒房户自筹为主、动员倒房户亲友帮扶一点、组织村组集体通过义务工等形式支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原则,多方筹措,形成合力,破解筹资难题。20__年__市共投入因灾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56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民政部门扶持资金718万元;农民自己筹措4600万元;社会各方支助 280万元,其中:义务帮工2、3万个,折合现金120多万元;灾民向亲朋

好友筹资160多万元;捆绑利用残联、移民资金22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问题。其次是社会联动服务,整合各方力量。一是建议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城建、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减免各种费用。市物价部门及时有力地打击拱抬建材物价的行为。二是要十分重视科学规划、保证质量。规划部门搞好危房改造规划图纸,帮助农民建房科学址。要充分认识科学选择建房地址的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性,__育溪镇勤丰村一张姓农民所居住的是新建的质量很好的二层楼房,在20__年4月8日风雹灾中全部倒塌,这是他家房屋第二次因灾倒塌,其原因是住房是建在易发风灾的地址上。三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服务作用。由于这些贫困户相当一部分的料理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村干部组织协调服务,如两河镇麦城村在雪灾倒房恢复重建中采取“五统一”方法抓重建,即统一设计、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安排施工人员、统一结算、统一验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对三组10户进行了恢复重建中,仅采用统一购红砖、水泥的方法就节约支出1、2万元。四是建议各级政府出台农村危房改造扶持政策,刺激农民危房改造的积极性。20__年__市仅投入倒房重建、危房改造扶持资金718万元,就新建了1420户农房,拉动农民投资5600万元,政府在农村危房改造上的小投入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五是可以仿照国家家电下乡的政策,对农村危房改造中必须的建材进行补助。

3、督促农村电讯、电力产权单位加大对农村电讯、电力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升级,提高抗灾能力。

4、要加强避雷设施的建设,__市两河、河溶、__等地是易发雷击区,每年发生多起雷击耕牛死亡事件。避雷检测单位要加强宣传、积极指导农民安装避雷设施,科学避雷。

(三)加强农村村级组织灾害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

农村村级组织是在灾害发生时处在第一现场长、第一时间的组织,是农民在受灾时的最近、最信任的组织,他们对环境十分了解,对灾民熟悉。 20__年8月15日__市发生的暴雨灾害时,两河镇胡场村的村干部在零时将一被暴风雨困在家中老人救出家门几分钟时老人住户就倒塌了,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此事件说明,村级组织应急处置能力强弱十分重要。

农村自然灾害篇5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生产现状;需求;问题;建议;贵州绥阳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74-0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民经济收入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工作,近年来连续以一号文件加以强调,表明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贵州省委省政府及遵义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将解决好“三农”问题当成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气象部门作为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为分析绥阳县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和气象为农服务现状,查找不足,深入乡镇村居开展调研,邀请作栽、植保、水产、蚕桑、渔政和部分农技人员座谈,听取气象为农服务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小关金银花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与从业人员交流,收集气象服务需求和建议,还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为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积累了基础信息。

1 农业生产现状

1、1 绥阳县基本概况

绥阳县位于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段,国土面积2 566 km2,有耕地2、77万hm2,森林覆盖率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下辖12个镇3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和1个县级工业园区,粮食产量在27万t以上,粮、油、烟、畜、椒、药、菜等七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金银花、生态土鸡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中国绿色果蔬之乡”[1-2]。

1、2 绥阳县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5、1 ℃,降雨量1 160 mm,平均空气湿度在80%以上,无霜期283 d,年日照时数1 114、2 h。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特征明显的特点,气候资源丰富。但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秋绵雨、高温、寒潮、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

1、3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根据调查,绥阳县农业生产连年出现“四个减少”,即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和人均占有量减少,最为严重的是耕地面积因退耕还林和城镇化建设等因素而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其次,受其他因素如土壤肥力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优化和改善种植业结构的难度比较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和规模较小,另外由于现代化基础设备的欠缺,使得产销衔接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再次,因为地质环境等因素,导致常规农业发展缺少后劲,出现了挤压格局,缺少资金投入,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困难。

2 农村改革发展的气象服务需求

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得知,为农气象服务的需求共有3个方面: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气象科技技术指导和农业经济信息。广播、电视以及手机和电视等是农民了解气象信息最常见的途径,其中,最能得到农民认可的就是电视;通过贵州农经网,农民所能了解到的信息有农资价格、农业气象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因为农村网络普及率不高,对网络有一点了解的农民大约有30%,还有3/5的农民不对于这些网站不太了解。在农产品信息的公示方面,认为公示在贵州农经网上比较好的农民占1/4,不清楚怎样公示的农民有30%,农经信息在农村的普及还有较大的困难;对于气象科普知识如种植新品种所需要的气候环境、防雷知识等有一些了解的受访人员占到了3/4。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民想要了解的气象服务信息有很多,例如灾害预防以及农业气象科技等,短期气候预测或年景气候展望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在建设新农村以及选址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气象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的调查可知,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一般反映在下面几点。

2、1 农村新经济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洪灾、风雹、凝冻、干旱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的大力进行,展开规模化农业生产的乡镇越来越多,因此天气预报必须确保精准性和时效性。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进行设施和高效以及观光农业上都对农业气候的可操作性论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想要多了解气候条件,因此需要延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时间,尤其是在自然灾害以及农忙季节到来的时候,更要增加这类节目播出的时间和频次。农民还希望有其他方式以及手段来了解气象信息。

2、2 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在建设新村镇的过程中,农民都非常在意自然灾害,比如洪灾、风雹以及强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也很重视光照以及通风等条件,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3-4]。

2、3 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乡村干部以及农村都想掌握更多的气象科技知识,从而加强对农业气象、农经信息等的运用能力。

2、4 新农村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在改革农村的过程中,乡村人民以及各级干部都希望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建设出良好的劳动环境,所以对生态与健康以及旅游气象等提升生活品质有帮助的气象服务有较大的需求。

3 气象服务现状

气象为农服务是绥阳县气象局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情况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组织了多次的技术攻关,同时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提升为农服务产品品质,确保其效率,在农业气象、自然灾害预防以及农村气象观测体系和人影作业等方面具有社会经济效益。

3、1 完成农村气象监测站网建设

目前,全县已建成2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各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仅10 km。选择以及搭建了多个土壤等观测站点,以此保证能在任何时间监测洪灾、强降水、气温等气象数据。全县所有乡镇共增加了7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另外,覆盖全县15个以及113个乡村和行政村的逾120名信息员和15名联络员构成的农村和乡镇气象团队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途径为气象信息的传输,从而确保能够覆盖整个乡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缓阳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构建,同时还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加强了服务能力。

3、2 提高为农服务产品技术含量

为了确保主要的农作物产量预报的精准性,进行了油菜以及水稻等产量预报,将各个时效的预报对外公示,近年预报精准率都超过了95%。为了完成好预防虫害等工作,与农业机构的植保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了作物病虫情报等预报工作,为在第一时间将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给这些预报工作,这些年出现等级预报精准率达到了100%。为进一步加强科学使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建立了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体系,因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政府科学调度水资源决策。

3、3 提高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一是及时通过传真、Email等方式把《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气象信息快报》等决策气象服务信息向所有党委政府部门进行传递;其次是通过贵州农经网对各种信息,比如农业科技与百科以及气象进行传播;再次是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对重要的天气气象信息进行传播。

3、4 科学开发使用空中水资源取得效益

全县部署了人影高炮作业点6个、火箭发射装置1台(套),根据需求和气象条件,及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在2013年抗击特大干旱中做出贡献。

3、5 加强应急气象服务系统构建

为进一步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能力,明确了气象应急响应方案,将其添加到县政府应急响应系统,积极开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但依然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一般反映在下面几点:首先是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具有很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村没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气象信息传播途径无法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的需求,农经信息交换的难度非常大。其次是天气预报的精准率落后于规模化农业,除此之外,天气预报的实用性也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次是科普知识普及面以及农村自然灾害防御安全措施落后于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最后作物新品种引进气候区划论证工作相对滞后,缺乏技术支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差距。

4 建议

4、1 在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添加气象服务

气象工作和农村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构成农村公共服务的关键部分就是气象服务,要体现出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以及重要性。尽可能让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加入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推动气象为农村服务系统的构建。首先要尽快构建农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体系,主动提供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其次是尽快建设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系统。尽快打造出一支农村气象信息员团队,指导这些人负责搜集气象和农经信息以及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完成好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尽可能确保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

要对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优化,借助电话、报纸、广播等不同途径,拓展气象信息的涵盖面,从而确保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农村文化站服务系统的构建中添加气象服务功能,借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对气象知识有一个及时、全面的了解。

4、2 优化和改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

与广电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农村电视普及率提升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特征,延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时间,对其播出时间进行相应地改变,特别是在农忙季节要实现村民收工后了解天气动态的需求。加强与电信部门的合作,根据农民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的特征,主动提供手机短信定制服务,特别是针对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信息,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种养殖大户以及农村乡村基层干部发送有关信息,从而为其预防自然灾害提供帮助。

4、3 尽可能提供优良的气象服务

主动进行细化到乡镇的天气预报,围绕重要性天气和农忙季节,不断提高落区和量级的预报精准性,延长预报时间,将超过3 d的天气预报提供给农民。积极和农林等部门合作,完成好不同时期的天气预报工作,从而让农民能够很好地预防灾害,合理地安排好生产。增强气候、天气以及气候改变影响我国农业粮食的探究,进行农业气候可操作性论证,帮助农民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提升为农气象服务水平。进行农村建设项目的气象评估服务,将气象评估报告提供给农业生态工程以及城镇化建设,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议。完成好改造房屋的抵抗灾害设计技术指导以及工程开展等工作,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影响。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增强农村预防灾害的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农民以及农村减灾与防灾的运用能力。

5 参考文献

[1] 葛慧君、大力提升气象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J]、浙江气象,2011(1):3-4、

[2] 周福,谢慷,俞骆波,等、基层气象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气象,2011(1):5-8、

农村自然灾害篇6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04

1 建瓯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不足

建瓯位于福建省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4、4%,农业生产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农民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保障的弱势群体。笔者具有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对农民有一定的了解,现阶段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是通过电视获取气象信息,较大一部分农民看天气预报是从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到福建台天气预报到南平天气预报再到建瓯天气预报,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度相当高,天气预报是他们最喜爱的栏目,对气象服务需求迫切,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气象服务的主要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

现阶段建瓯市气象信息渠道有手机短信、电视、传真、12121、微博、微信、政府门户网站等。农民因白天劳作的因素,获取气象信息主要通过晚上观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方式,对其他渠道的预警信息,因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基本上很少收到,所以气象部门既使及时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农民也不可能完全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当前,虽然手机己经普及,但是气象局灾害性天气预警短信,除红色预警信号全网外,其他针对乡镇的预警短信对象是乡镇分管领导、协理员、村级气象信息员,受各种工作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较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者无法及时了解气象局的相关气象防灾减灾信息。部分县城、乡镇以及农村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仍低于建设目标的最低标准,导致农业生产者难以获得或较为完全获得相应的农业气象服务。

建瓯市在2015年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实施县后,建瓯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列入2015年建瓯乡镇(街道)绩效管理及创业竞赛考评中,当前虽然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乡镇(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归口还不明确,有的设在农技站、有的设在水利工作站、有的设在乡镇府办公室,乡镇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仍处在一个认知的过程。在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最明显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乡(镇、街道办事处)协管员和信息员变动较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信息员的工作效果;县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三农”配套经费争取困难,也影响了信息服务站工作的开展;县级气象局缺乏农业气象服务方面专业人才,在进行气象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欠缺科学的技术方法,提供的气象服务不能根据局部区域的固有特点进行,缺乏针对性,导致提供的服务内容与主导产业的生产或开发不能相契合,也不利于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水平和建设技术的提升。

2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水平的措施

2、1 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防御体系的建设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针对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的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相关体系的建设,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农村防雷减灾管理方案的制定方面,应当做全面、综合的考虑,以提升建设效果。相关体系建设的管理者应当遵守以政府部门为指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积极争取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防御体系的支持面,根据地方内部领导机制现状和发展目标,不断健全或完善相关气象工作者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制,落实各层级气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使得体系建设朝着长远发展方向迈进的同时,可以吸引政府和社会的更多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体系的建设。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工作时,可以以《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标准,充分贯彻、落实基本要求的同时,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机制的建设,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者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

2、2 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

相关政府部门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开展县、镇、乡的调研工作,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对气象知识的熟知程度或情况,分析现阶段乡镇居民最为需要哪种气象防御知识和气象服务,以乡镇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和导向,侧重突出防御自然灾害和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针对性的为居民提供气象服务,加强宣传科普知识,不断提升相关气象人员的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例如:分区域完善建设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并以此为基础,对乡镇气象信息员、对气象知识感兴趣的农民进行气象基本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的培训。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推广建瓯气象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单页、广播、视频等方式教会农民使用气象产品,使得农民能够看简单的雷达图、卫星云图等相关知识,这样一来,便可以达到农民就像随身带了个“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站”的效果,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打破传统的电视、广播传播气象信息的渠道束缚,充分利用信息时代背景下衍生的电子产品、网络平台等,创立多元化的气象信息渠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等方式,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内容,以保证信息可以及时传递。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而且可以扩大农民获取信息的数量和内容,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者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专题知识讲座,通过互动的方式为农民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相关疑问,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农民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

2、3 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进行体系建设

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进行体系建设是提升灾害监测水平、提升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是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手段,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尽快改善当前建设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加大对气象服务体系技术研究的投入预算,为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科技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应当深入研究、分析自然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或者机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相对应的防御性科技措施,以实现提升气象灾害的监测水平和防御水平。例如:相关气象工作管理人员可以综合考虑当前现有的气象设备、气象服务人员、科技人才和技术水平,遵循集农业、林业以及水利等多站合一的气象服务原则,通过人员、技术、信息互补,建设信息一体化的农村气象服务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还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评估,制定有效的、科学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在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可以提升天气预报的精准度。

2、4 建立“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

完善基层的气象设施,合理、科学分配相关气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可以让应急减灾的相关组织体系或者防御机制高效发挥其功能作用。为了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性的工作划分。当地人民政府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服务站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灾害灾情预报、预警信息及专业技术指导,乡(镇)气象服务站负责按工作职责做好全乡(镇)气象灾害过程防御工作、日常气象工作。村级信息员负责完成乡(镇)气象服务站安排的各项相关工作。

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及时通过气象服务站了解气象灾情强度、持续时间、灾情预测信息等详细情况。召开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研究具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布置事项;通过指示气象服务站通过双向信息传输机制灾害预警信息,做到信息到人,做到提旱准备,提前预防。

气象服务站,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及时分发灾情信息,并指导社会公众科学避灾。信息分发手段有: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如电脑网络、农村广播、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及时向村级信息员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记录本次灾害性天气的观测与记录,并及时报告市气象局。灾后本辖区内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协助市气象局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村级信息员,负责接收和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利用各种渠道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危险点居民。一般通过电话、短信、锣鼓警示通知每个居民,必要时安排各村应急抢险队员到重点区域、人群进行逐户、逐人通知,必须做到人人知道预警信息。负责在灾情过后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并向乡气象服务站上报灾情。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得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有序开展,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防灾抗灾能力,切实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和产量,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当前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注重加强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和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侧重于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侧重于完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和建立“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秀虎,王卓妮、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J]、灾害学,2012(04):117-121、

农村自然灾害篇7

一、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即便是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对天气变化的依存度仍然很大,需要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大棚等设施采取一些调节措施。特别是住在山区等边远地区的农民,处于灾害敏感区和灾害易区,自救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一)全面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市气象局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座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的全覆盖;要在暴雨多发的村建设1套自动雨量站,实现对可能诱发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暴雨的自动监测和报警,有效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2、畅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渠道。切实增强农业气象信息产品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不断延伸气象信息接收末端。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庄河农网、手机短信等传播媒介的同时,市气象局要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达到乡村气象电子显示屏或高音喇叭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气象信息网络体系。

3、建设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市气象局要结合各地区农村经济特点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安装配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获取园区主要气象要素匹配指标,更好地指导农民生产。

4、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市气象局要建立设计合理、指挥科学、作业规范、评估准确、多方位服务的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平台。要按照标准加快建设乡镇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基地。结合我市农村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人工防雹作业布局,扩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保障农业生产。

5、加大农村雷电防护体系建设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将农村防雷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范畴,完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农村防雷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雷电灾害隐患。气象部门要做好农村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切实降低雷电灾害给农民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和财产损失。

(二)全面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实现乡镇街道有分管领导、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气象助理员、有应急响应预案,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和接收气象信息设备。乡镇街道要建立通知到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村级要建立通知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2、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以乡镇街道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为主体,在各乡镇街道选配1名气象助理员,下属每个行政村设置1名气象信息员,实现“乡乡有气象助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市气象局要会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切实加强对气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的技术服务、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使气象助理员(信息员)掌握必备的气象业务知识,更好地担负起基层气象科技知识普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气象信息传播、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的工作职责。

3、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气象部门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在每个乡镇和村委会安装1套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设备(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实现农用天气预报、预警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普知识“进村入户”。

4、加快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要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设标准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站责任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配备1名气象助理员负责气象信息服务站具体工作。

5、建立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制度。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气象部门牵头制订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乡镇街道、村、学校和龙头企业等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和灾害应对能力。

6、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气象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区划工作,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并结合各地气象灾害特点,完成庄河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

7、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有线广播等媒体,特别要结合农事季节和灾害天气来临之际,进行大密度、多形式宣传。要利用挂图、小册子和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将气象防灾科普知识送进社区、学校、村镇,提高广大农民的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

三、完善“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密切协调配合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将气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庄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庄河市强对流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方案》要求,与气象部门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将气象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加大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资金投入。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层气象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气象服务体系。

农村自然灾害篇8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内蒙古阿拉善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48-02

气象是“三农”及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天气气候的高影响行业,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尤为迫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3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在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摸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成效的可靠经验。始终坚持把气象为农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将“两个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气象服务向农村牧区深入,在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测能力和拓宽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上不断下功夫,为“三农”与防灾减灾提供气象服务,效益明显,赢得了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的肯定以及广大农牧民的好评。

1 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满足农牧民需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首先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会共识,齐抓共管做好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

1、1 强化组织领导

盟、旗(区)级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当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

1、2 强化部门合作

一是先后与涉农部门、环保、国土、旅游等11个单位建立了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协调行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行科研项目合作,以项目求发展,共同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拓展重大项目建设:①与移动、通信、电信等公司进行深化合作,开发了手机短信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平台,开辟了“绿色通道”,免费为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种养殖大户、重点服务对象以及农牧民等发送手机短信,正在将城镇居民、学校、相关企业等有关人员纳入免费信息数据库,并列入2012年盟惠民工程;②与盟林业局开展贺兰山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项目合作建设,在贺兰山灾害多发段建立了4个地面自动观测站、8个人工增雨烟炉,第1期共投入资金207万元,有效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③通过经济开发区“金沙苑万亩葡萄园”特色气象服务项目的建设,获得盟、区财政投资53万元,在金沙苑万亩葡萄园建成了七要素、三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经济开发区气象局建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业务平台。目前,以上3个重大专项项目建设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效果明显,赢得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农牧民满意、称赞。

1、3 完善应急机制

为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制定了盟、旗(区)、苏木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形成盟、旗(区)、苏木镇3级预案体系;政府发文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成阿左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当地政府先后下发贯彻落实国办33号文件、国办44号文件及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要求重点成员单位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统一预警信息,统一整合防御力量,统一协调各方行动,不断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并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

2 增强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阿拉善旗是受大风、沙尘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农村牧区自然条件较差,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灾害防御相对薄弱,各类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频发,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1-2]。

2、1 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经过多年建设,基层拥有气象、水文等监测预报设施,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全方位监测预报网络还未形成。今后要朝着资源共享、部门联动、互通的方向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农村牧区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的作用。通过优化布局、合理规划、加密站点,统筹推进重要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等农村重点部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建设。截至目前,建成3个特色农业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1个强风自动气象站、3个通勤机场无人自动气象站、2个自动土壤水分站,5个七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2个移动自动气象观测站、1部713型天气雷达,同时依托阿拉善盟气象局天气雷达,能对各地区强对流天气状况实时跟踪监测,遇有灾害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时,密切监视天气过程变化,加紧会商,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2、2 拓展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渠道

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扎实构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积极探索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的新举措,通过“两个体系”建设不断将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阿拉善盟已建成盟、旗(区)、苏木(镇)、村嘎查4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体系;建立了集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声讯电话、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建立24个标准化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65块电子显示屏、63个大喇叭、54个气象短信预警机,6块警示牌;建成拥有232人气象助理员、信息员的队伍,实现苏木镇(街道办)有气象助理员,村嘎查(社区)有气象信息员的目标。此外,还组织开发了阿左旗苏木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渠道预警信息。每年围绕农牧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等主题,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苏木镇、村嘎查开展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培训、演练,开展气象助理员、信息员及防灾减灾联络员培训,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3-4]。

2、3 完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目前,已基本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旗,应急预案到苏木镇,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能力,提高农村群众互救自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合作能力和水平。

2、4 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组织气象、农业专家编印《农业与气象》《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指南》《农牧业气象服务手册》《农村雷电防御知识》等宣传资料,通过进学校(社区)、科技下乡、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采取座谈、讲课、演练、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和提高农牧民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3、1 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

打造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对决策气象服务实行“直通式”服务,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各旗(区)、苏木镇(街道)分管农业生产的领导、村级干部及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手中,同时也为能够接收手机短信的农民提供“直通式”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信息多渠道,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12121”气象服务电话、农村大喇叭等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直通式”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服务。

3、2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组织与涉农部门合作,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与运用的气象研究。通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调查资源情况和承载能力,以利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当地气候资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好决策服务,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充分发挥人工增雨作业在抗旱防灾、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换为促进农业增效的现实生产力。

3、3 打造特色气象服务

针对地方农牧林业生产需求,突出特色,不断拓展专项气象服务,为专项生产或活动提供气象服务,开展额济纳胡杨景色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马莲花旅游文化节、万峰骆驼赛文化节和向日葵、油桃生长季气象条件分析等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制订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与技术规范,完善周年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制度[5]。

3、4 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针对该盟主要农作物玉米、向日葵、西瓜等的播种、施肥、喷药、收获和设施农业蔬菜、特色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特色双峰骆驼保种基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各种农牧相关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制作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在春种春管、夏收、夏种、秋收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

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该盟气象为农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产品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二是农业气象业务观测手段落后,需加强现代农业观测站网建设;三是农民对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欠缺,防御意识淡薄;四是部门合作、专业技术交流不够,提高灾害防御的能力不够;五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农村终端系统不够完善;六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不够广[6]。

4 参考文献

[1] 朱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6):200-201,206、

[2] 矫海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

[3] 严晓岚、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J]、科技,2009(3):54-56、

[4] 肖佳萍、新一代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方法探讨[J]、贵州气象,1999(5):38-41、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江苏警官学院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投档线一览表(精选3篇)
  • 下一篇: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