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1 栏目:写作范文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1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

引言

高校中设置的一门课程都应具备其完善的科学体系,任何一个专业,从其理论基础到工程应用在学界和业界都应有成熟的观点和共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例外。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计算机本身是一门紧密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通过热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建立基于实践问题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的教学目标具体是指通过基础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出一部分具有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精英专才,与此同时,培养大多数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备的思维和能力,而具体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此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精英、以兼博雅”的教学目标。

首先,针对那些对计算机科学充满兴趣,渴望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学生,讲授成体系、有深度的理论证明和推理,并允许和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课下继续讨论该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为以后的计算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要着重培养他们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比如,计算机教学中的关于离散数学的知识;再如,微机的运行方式,让学生掌握已知什么、求什么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思维方式。

二、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如,目前教授的office版本均为当前普遍使用的2007版本,课程设计软件为DreamWeaver 8)。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为推行素质教育,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对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认识、了解、掌握的基础层次:

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掌握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较为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7)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7的常用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4、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Internet获取和信息,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5、掌握网页、网站的概念、制作及管理和对DreamWeaver工具的基本操作。

为了提高实验课程的效率,老师们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老师操作,学生模仿,或者给出要求,学生自己操作是我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践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实践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法主要包括确定涉及到计算机教学的热点、创设实践问题情境、自我学习、教师评价环节。

教师方面

在实践问题驱动模式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是出题人,更似一场实战演习的指挥者,以目前计算机研究的热点“云计算”、学生的兴趣点―手抄报和讲解word制作为例。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1)提出实践问题。版面的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云计算,包括云计算的定义、详解、研究方向和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结合点;版面的设置涉及word中的分栏、插入分节符、页眉、页脚设置、插入图片、设置艺术字效果。

步骤(2)创设情境。如果学生是在学校担任宣传工作、或者作为杂志的编辑,如何让这期关于云计算的杂志版面内容丰富、版面生动,有吸引力,是这次动手实践的前提。

步骤(3)帮助指导。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设置上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使其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步骤(4)效果评价。在学生完成本次实践问题的制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逐一检查,以针对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学生方面

学生是实践问题驱动模式中的实践操作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步骤(1)接受实践问题。在教师提出实践解决的问题后,学生首先根据要求列出解决问题的提纲,结合内容给出排版方向。

步骤(2)操作实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word操作对象,在word的选项卡中找到对应的组,然后根据设置的顺序进行版面设置。

步骤(3)自我总结。在制作过程中结合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

步骤(4)知识结构的建立。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中,掌握了word中关于排版的操作,同时,经过教师的系统总结,形成对于排版的系统的认识。

四、结语

基于实践问题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践问题的多样性上具有局限性,此类问题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志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实施模式、现代教育科学,2011(3):64-66、

[2]钟宏桃、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中国大学教,2011(7):16-17、

[3]张爱华、 高等教育学、 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2012

[4]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 2011:5-6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2

摘要: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了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七个步骤。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www、lw881、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编辑整理本文。

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

编辑整理本文。

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性交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

编辑整理本文。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6、主题明确。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3

开题报告的组成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组成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三、开题报告的写法

1、课题与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基本主张与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4、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5、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4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

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

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5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化;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

教师专业化要求主要有三点:(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一、我校教师队伍情况

近三年来,我校分配十多名新教师,如何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教学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我校立足校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引入课堂观察法,以专业的听评课方法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二、利用课堂观察法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做法

1、开展课堂观察的意义和必要性

常规听评课活动效果不佳,处于低效,主要有下述四个方面的原因:(1)听课目的不明;(2)课前准备不足;(3)课堂观察不清;(4)课后反思不深。而带着课堂观察有目的地听课评课则能很理想地解决这些问题。它能逐渐培养教师养成自觉观察的意识,围绕课前确定的课题或研究重点,有意识地聚焦观察视角,从而深入地、持续性地观察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并留意这些行为对应的教学效果。所以,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改变教师的听评课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将有意识地观察自觉地贯穿于所有的教研活动之中。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及课后观察结果的分析,关键不在于甄别这节课上得好不好,而是强调通过观察与分析,摸清课如何上得好,为何会出现不好的环节,如何基于上得好不好在后续教学中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制订和填好课堂教学观察表对我们提高听评课能力还是十分必要的。

2、课堂观察的基本思路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3、实施课堂观察的具体过程

步骤一:确定参与人员

由于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运用课堂观察法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要求课题参与者至少具备两个必要条件:(1)对网络技术比较熟悉;(2)青年教师。为此,我们选择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作为我们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中心成员,其他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参与活动。

步骤二:确立研究内容并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化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我们把“课堂教学常规”设定为我们的研究内容,并在“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子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与课堂观察点对照表

并针对这三项子内容设置了三个课堂观察量表(略)。

步骤三:召开课前会议

在确定代课老师开设观察课以后,参加课堂观察的老师,召开了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议上,作为开课教师要说课,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和参加观察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观察点。

步骤四:开展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求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如有条件,观察的教师还要制作音像资料。

步骤五:召开课后会议

课堂观察后,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在课后会议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就这节课展开对话。

步骤六:在网络环境下深入研讨

为了使得课堂观察的成果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在课后会议结束之后,要求参与授课的老师及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到“天和部落”上,然后就具体细节问题在网上进行深入的研讨,必要时可以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一起来研讨,并最终形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

4、实施课堂观察的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通过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前准备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2)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学期初有66%的老师一堂课所关注到的学生不超过三分之一,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89%的老师在一堂课中可以关注到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并且对学困生能进行重点关注。

(3)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趋向合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89%的老师能将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时间有所增加,对学生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观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进行教与学的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可以增进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还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04)、

[2]郭威、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与价值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06)、

[3]刘文东、课堂观察中的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05)、

[4]郑东辉,俞小平,郑超、如何开展“课堂观察”[J]、今日教育,2008(Z1)、

[5]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6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研究步骤一: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研究步骤二: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研究步骤三: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2)二声部伴奏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思维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意义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7

1、1选课学生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

对选课学生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的调研发现:在选课人群中,90、7%的学生缺乏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背景知识(31、40%学生没有了解,59、30%的学生了解不多),仅有不足10%的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比较了解或进行过系统学习,见表1。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分子生物学技术之前,需要介绍必须具备的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大于50%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有过动手操作经验的仅为16、28%。提示我们的实验教学要循序渐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与足够的训练。如果能对选课人群在开课前进行初步的调研,根据其分子生物学知识背景分组授课,有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计与安排:

我们对学生选修本门课程的动机与预期学习目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3。研究表明,77%的学生以掌握实验技术作为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标,体现出对于本课程实用性的一致要求。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生科研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共性需求,对提升本课程的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突出实验的可操作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操作水平也是本课程的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与选课学生的预期目标对应,多数的学生希望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72、09%的学生希望实验准备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15、12%的学生希望全部的实验准备均由学生完成,体现了学生希望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全流程的急迫性。对于教学模式,以科研设计-实施;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更加受到学生的青睐,80%以上的学生认为比较感兴趣这种授课方式。

2讨论与建议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各个研究领域。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业已成为我校研究生的迫切需求,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提高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可以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以进一步满足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需求。

2、1补充基础理论知识:

本校的研究生生源背景多样,但以中医药相关专业为主。在本科阶段接受的训练中,关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接触相对较少。如果实验课程的教学仅仅讲授实验操作步骤,难以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意义,也难以让学生具备科学分析实验结果、改进实验步骤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在讲授实验原理、步骤方法等常规内容外,还必须深入浅出介绍实验技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弥补其原有知识结构的不足。根据学生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可以尝试通过课前调研、分班授课提高教学效果。

2、2增加动手操作机会:

由于实验样本和教学课时有限,一方面部分学生只是参观别人做实验,并未亲自动手;另一方面,教师完成了大量的实验准备工作,学生只是参与了正式;的实验过程。但是,作为研究生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实验的准备、实施、数据分析整理的全过程都必须亲自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建议研究生参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及善后),并建议研究生每人可以独立完成1个样品的全程分析。

2、3锻炼科研设计能力:

如果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可靠数据的保障,那么合理的实验设计则是获得有意义科研数据的前提。在实验课教学中渗透科研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同样是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科研选题设计、实验操作方案细化可以作为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以锻炼和提高研究生科研设计能力。探索以研究生自主选题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将是未来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3结语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篇8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二、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步骤一般为确定课题、研究讨论、撰写论文。但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科目设置不同的程序。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制定了“确定课题、文献研究、小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以现行高中一年级历史中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性学习为例,谈谈我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确定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选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我给了学生指导,并专门讲了“课题的选择”,于是学生终于定了课题,有的同学集中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有的同学集中研究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且题目也定得很细化,如写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的;也有的集中研究“洋务运动‘剿发捻’是主要目标还是‘勤远略’是主要目标” 等等。学生定的这些研究课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影响。选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知识进行了一次补充认识。

(2)文献研究。课题确定后,第二步就是文献研究。除了学校图书室提供的资料外,主要是发动学生利用休息日从家庭、社会中获取有关资料,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另外还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上网浏览查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3)小组讨论。这一过程,老师主要指导学生按课题组进行研讨,其目的是使各小组的成员能深入了解课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老师对各课题小组进行指导,提出一些科学方法,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原则的引导。组员们则对前期的文献研究做总结,对论文的框架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就为下一步圆满地完成研究论文奠定了基础。

(4)撰写论文。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进行了较为认真充分的准备,学生们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的共识,都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对于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述,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其中不乏个性创新。例如,教科书上仅涉及了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划海防四方面的内容,而学生在研究基础上提出洋务运动还开展了其它活动。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安全生产调查(精选8篇)
  • 下一篇:兰州城市学院几本院校(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