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2 栏目:写作范文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1

关键字:路基;施工工艺;台背回填;特殊路基处理。

一、施工方案确定

本合同段路基土方量较少,大部分为挖方,少部分为填方,挖方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人工配合挖掘机修整边坡及路床面。路基填筑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分段填筑的施工方法,紧紧抓住“选料、整平、压实、检验”等关键环节,均衡组织施工,按照路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因本段路基处于本标段起点,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便道施工困难。我项目部决定先施工此段路基,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二、施工工艺

1、挖方路基

施工前按设计图纸恢复中线,复测横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先做出堑顶截水沟。深挖路堑施工要做到“分级开挖、分级支护”,自上而下,开挖一级,加固防护一级。

开挖过程中埋设观测桩,应用全站仪和水平仪对边坡坡顶、坡面加强监测。

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施工时分段进行,每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及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整刷边坡,开挖至路床面时鉴别核对土质,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砾岩采用挖掘机或大功率推土机开挖。

对于一般土质挖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0、75,当边坡高度小于等于10米时,不设平台,一坡到顶:边坡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32米时,每8米高度设2米宽平台。

碎石土或卵石土路堑边坡:先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于等于8米高的边坡

边坡坡率为1:1,大于8米时,为1:1并设护面墙。

2、填方路堤

严格按路基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清除路基用地范围及取土场内的腐质物、打台阶、填前碾压至规定密实度等。为减少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确保路堤的稳定性,对于填土高度小于10米的路基,在清除表土后,应对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压实度90 %;对于填土高度大于等于10米的填方路基,根据填土高度不同原地面采取如下措施:填土高度大于等于10米小于15米的路基,对原地面(含坡脚外3米)采用重锤满面夯实处理,单点夯击不能小于600KN・M,以最后两击平均沉落量小于2c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填土高度大于等于15米的路基,对原地面(含坡脚外3米)采用重锤满面夯实处理,单点夯击不能小于1500KN・M,单点夯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b两项时可以止夯:a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b 单点夯击次数第一遍不小于4击,第二遍不小于5击。第3遍采用夯击能为600KN・M满面夯实,夯点搭接1/4D,满夯与第2遍夯之间的间隔时间不下于5天。整路基边坡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刷坡。填土路基采用环刀法或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

3、结构物台背处的回填

对于桥台台背的回填,填料及填筑范围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台背分层回填,压实度96 %,原地面到路床顶均用粒径小于5cm的石渣(砂砾或灰土)分层填筑,填筑压实厚度根据采用的压实机械确定:采用重型机械压实时,每层厚度2cm,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

为减少桥头不均匀沉降,桥台台背路基填土采用两层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第一层土工格栅设在路床顶面下30cm处,第二层土工格栅设在上路堤底面(即距路床顶面1。M处)。采用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50 KN/M的双向拉伸型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横向相接处重叠30cm,铺设不允许有褶皱,人工拉紧。并用¢6的钢筋制成U型钉将两边和搭接处锚固,锚钉间距为1、5米。对于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压实至规定压实度。

三、特殊路基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采取强夯处理,对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单点夯击能不小于600 KN・M,每点夯击3~4击,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2c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对Ⅱ级自重级Ⅲ级湿陷性黄土采用击能不小于1500 KN・M的强夯处理,Ⅳ级及以上湿陷性黄土采用夯击能不小于2000 KN・M的强夯进行处理。强夯均采用2、5倍锤径左右的点距,以梅花形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单点夯击次数第一遍不小于4击,第二遍不小于5击,第二遍与第一遍的间隔时间不小于5天。每点夯击3~4击,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落量小于2c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处理范围为填方段路基坡脚以外3m内。挖方段为碎落台外边缘线以内,同时搞好防渗和加强排水防护施工。当无法采用强夯处理的的路段时,采用换填80cm6%灰土处理。

1、强夯

采用夯锤梅花型夯击。先进行试夯,以确定相关参数: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击数、夯击遍数、两点之间的间歇时间、平均夯击能、加固范围及深度等。

夯锤施工前,先清理、平整场地。

严格按技术参数进行控制,认真做好每一个夯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及夯沉量的记录。

夯击时落锤要保持平稳,夯位准确。

严格按设计夯击能量、夯点布置施工,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第二遍:副夯,按规定间距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行;第三遍: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接1/4。

2、灰土处理

填方路床顶面换填30cm6%灰土;土质挖方路段及填方高度小于路槽深度的低填路

段超挖80cm,回填50cm素土,换填30cm6%灰土(Ⅲ级湿陷及以上超挖80cm,回填20cm素土,换填60cm6%灰土)。灰土在其最佳含水量时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四、路基附属

防排水工程紧跟路基施工,施工一段成型一段。

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浆砌工程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砌体阶段性完工后要立即覆盖洒水养护。

挡土墙分段跳槽施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再填筑路基。

护面墙施工遵循先上后下,分级、分区、分节施工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骨架护坡施工顺序:平整坡面测量放样挖槽骨架施工回填种植土。

五、结束语

工程实践表明,公路路基只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就能达到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路面的强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时代在飞速发展,路基施工工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学习新工艺,掌握新技术,开发新材料,以适应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强夯法;软土地基;沉降;施工工艺

软土路基中因分布有复杂软弱土体,需要对路基深层土体进行加固,但软土路基加固方式是路基处理的难点。强夯法路基处理技术和提高路基承载力,尤其是对软土路基,增强土体抗液化的能力,强夯法能够有效地对路基不同土层的均匀度进行提升,避免路基服务期间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对于强夯法的应用及施工工艺的研究,文献3采用物理力学模型试验分析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的效果,分析不同夯击能和夯击次数作用下不同深度煤矸石地基动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文献4对强夯法的现场试验,对强夯法的适用性及处理效果,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文献5通过具体施工场地分别采用强夯法与冲击碾压法对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文献6分析强夯法进行软弱土层路基加固过程中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其强夯法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分析。首先,通过对强夯法施工原理及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强夯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根据对四川某软弱土层路基的强夯法施工过程,对强夯法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及施工,并对施工场地沉降规律、静荷载、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指标数据,分析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

一、强夯法原理及优缺点

1、强夯法原理。强夯法对软土加固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强夯法的原理主要有:第一,动力置换原理:通过强夯把碎石、砾石等填充物压入软弱土层,两种混合后能够有效地提升软弱土层的摩擦特性,从而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包括桩式置换与整体置换等。第二,动力固结原理:动力固结原理主要针对含有大量裂隙水或孔隙水的饱和土体,与土力学中的固结原理类似,但采用的是动力方式,在冲击能量的影响下,土体骨架或颗粒之间的粘合力破坏,导致部分土体液化,排水通道贯通,土体含水量减小,土体更易于固结。第三,动力密实原理:由于土体颗粒之间存在大量裂隙、孔隙,通过强夯法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得土体颗粒存在的孔隙及裂隙逐渐压密,软土层更加密实,能够有效地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2、强夯法优缺点。强夯法能够提高路基承载力,增强土体抗液化的能力,能提升路基土层的均匀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但其本身也存在优缺点,如表1所示。

二、强夯法施工工艺及监测结果

1、强夯法施工工艺。建设场地为四川某工业园区,园区道路建设要满足大型车辆的运输要求,但园区道路的持力层主要土质为淤泥质黏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为软土路基,土层平均厚度为14~20m,通过对强夯法施工原理及优缺点的分析,设计强夯法具体施工工艺方案。第一,监测布置方案:一是针对强夯过后,周围地表的沉降量变化规律,在周围土体中埋设两块地表沉降板,分别放置于建设区及周边去;二是静荷载试验,在具有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渐施加荷载,观测地基土的承受压力和变形的原位试验;三是孔隙水压力测试,在强夯区域设置2孔孔隙水压力测孔,孔隙水压力计分别埋设于4m、7m、12m以及15m。第二,施工工艺:要对施工场所进行平整,清理施工场地杂物,并要开挖网购,设立集水井;测量场地原始高程,放线标记处初始夯点;测量夯击前后的地表高程,利用起重机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后检查坑底平整度,及时调整夯锤位置,按照设计夯击次数,重复上述步骤;按照强夯法夯击标准检查完成的夯点,然后按照顺序完成全部设计夯点的夯击,最后用推土机填平。采用的夯击设备参数主要为夯锤质量为10t,夯锤直径为3、0m,夯点布置方式设计为梅花型,各个夯点之间距离为3、0m/5、0m,起重机提升夯锤的高度,包括4个级别分别为4m、6m、8m、10m。2、强夯法监测结果。夯击时,地表沉降出现剧烈波动,初次夯击由于土层变得更加密实,沉降量逐渐增大,后期三四遍夯击时,部分隆起但沉降量变化不大,第五六遍夯击时,地表有较大隆起,但沉降量几乎不发生变化。对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孔隙水压力由浅部到深部增加幅度逐渐减小。线分析,所有监测点均未出现明显的比例极限,根据土力学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原理,应取s/b=0、01(b为压板宽度)所对应的荷载确定承载力,与最大试验荷载值的一半比较,选取值比较小的作为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最大承载力300KPa,地表沉降量为16、47mm,承载力特征值为224KPa,根据规范规定,确定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强夯法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reached advanced level,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road is no longer what bee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unicipal road of soft grou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dynamic paction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work process,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oint and quality inspection discussed,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dynamic pac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of soft ground pa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强夯法施工工艺原理

强夯法施工是指应用大型机械设备将大吨位的夯锤吊起至一定高度,然后,让它自由下落,将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使低级出现强大的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层空隙被压缩,使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溢出,排出气体,使土颗粒重新排列,经振捣压密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沉陷性和空隙,降低压缩性,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最为经济的、有效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强夯法施工主要有夯击成孔、加固下部土体和上部的夯孔作用处理三部分组成,夯击成孔是指用打夯机的夯锤对准夯实点的中心位置,在放开夯锤后,动能作用下,被夯击部位土体被压缩变形,并且形成以夯锤底部大小为直径的应力向四周扩散,使夯锤的周围土体在外界强大被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及下部移动,提高土体的密实度,然后经过多次夯击,形成很深的空洞,再通过剂密提高孔壁强度。加固下部土体是指通过机械向夯坑内投入足够数量和适当体积的碎石,再通过高空坠落的夯锤作用,强烈夯击碎石,使碎石在高压作用下向四周运动形成高压强区域,在反复锤击作用下,提高重锤能量,进而对深层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上部重锤夯空处理技术是指向孔内分批填入适当的材料,然后夯实使之挤密,并对孔洞周围地基进行夯实处理。

二、强夯施工工艺的特点

在进行强夯施工前,必须要检查施工场地和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设施的具置,查明具置后,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避免强夯时对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造成损害。另为还必须在施工现场做抽测即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强夯实验或试夯。以此测明施工现场的实际土质指标,根据实测的各种土质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强夯试验方案。接着进行现场强夯施工,首先是布置夯点,科学合理的夯点位置布置对夯实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实际工程中往往以正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形式来布置夯点,这样布置夯点的主要优点是比较规整,并且有利于强夯施工的操作。因为基础的应力扩散对地基的影响,所以实际强夯作业面要大于基础范围。具体扩大范围要根据实际工程地质状况来确定。一般夯点间距取为夯锤直径1、5-2、5倍左右。一个施工单位一般取为每4000mm2作为工作面。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指标,渗透系数、含水量、孔隙率,来确定夯击遍数如果孔隙率和含水率比较高则需要3-4遍夯击,否则可分两遍夯击,最后再以低能量“搭夯”进行最后一遍夯击,这样以来是能将松软的表层土夯实。

三、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平整场地 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点位置 测量夯前锤顶高度 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并脱钩使之自由下落进行夯击,并测量重锤顶部高程 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和规定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用推土机将夯坑天平,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时间间隔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击后场地高程 做好资料备案与提交。

2、强夯法施工工艺操作要点

加固地基图层的厚度H的确定对重锤的重量W和提升高度h起着决定性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H=α(Wh/10)0、5

其中该公式的H为需要加固的地基基层厚度要求,单位是 ;W为起重机的重锤重量,单位是千牛;h为重锤提起高度,单位是米;α为地基土加固处理经验系数,一般情况下为小于1的值,不同种类的土体有不同的取值,砂性土去0、7,黄土一般取0、35―0、5,粘性土一般可去0、5。通过众多工程实战经验总结:对于重锤一般取50~200KN,提升高度一般取

8~25m,然后根据土体的种类不同,重锤的底面积也不尽相同,土层越是难以压实,重锤重量越大,反之重量越小,重锤的静压力一般可取25~40kPa,如果土体颗粒较细静压力可取适当减小,要有足够数量的贯穿重锤底面到顶面排气孔,气孔直径一般取250~300mm 。

3、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和夯击方法的选择

根据道路软土地基基底形状不同,夯击方法可分为正方形和梅花形布置,进行第一遍夯击时,夯击距离一般为直径的2、5~3、0倍 ,第二遍可选择第一遍夯击点之间的空隙,以后就按这样的夯击方法夯击数遍,也可以适当的减少夯击次数,如果需要夯击的基坑较深,或土质比较坚硬,夯密较为困难,可以适当增加夯击次数。

在夯击正式开始之前,一定要先进行试夯,已确定具体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找到精确的夯击时间间隔,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技术参数。影响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的主要因素有土体性质,要求标准,施工机械及其他环境因素。具体的夯击次数也要根据试夯实验得出的夯击次数与夯击土体沉降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来确定。在夯击时要注意道路基坑夯击点周围土体不发生过大沉降或隆起现象。

4、夯击施工注意要点

(1)、夯击前清理现场并检锤是否符合标准,重锤因提起高度,起重机械安全无误等,

(2)、夯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尽量宁少勿超。

(3)、在夯实过程中,要全程跟踪检测,全面落实夯坑的位置、大小、深度以及是否有漏夯现象。

(4)、在进行夯击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日志,详细记录施工各种技术参数和施工进展情况,以备验收和备案之用。

四、强夯法技术质量检测

四、强夯法技术质量检测 在进行打桩实验和集体施工完成后,然后对用了强夯法处理的地基进行实际的技术检验; 4、1压实度检测 在大约600平方米到900平方米的面积的范围内任一的选择四处,在夯实面下大约50厘米到100厘米处一般采用灌注砂浆测定土的密实度等应该测定饿一些指标,因为土层的厚度分部是不均匀的,一些地方土层分布较厚,而一些地方土分布的很薄,所以应该在开挖以后再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一般的测验结果是处理后的土的密实度要比未经处理的土的密实度提高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这样才符合公路的对土的密实度的要求。

4、2承载力检测 进行强夯完成一个月后,然后利用平板载荷试验和动力标贯灌入实验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再一次的检测。 4、2、1平板栽荷试验 是通过找到两个点,通过这两个点进行实验,用一个一米长的和一米宽的承压板,上面用小方格,通过这些小方格进行沉降量的检测。因为在做实验时不需要对对地基破坏,所以在加载的时候必须是承载力130千牛的两倍,但是施加的最大荷载不得超过300千牛,并且还要多级的加载,并且每次加载时就要记录下沉降量的大小,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出P一8曲线,然后根据所绘图形的形状,按照s/b:0、010对应的荷载大小以及设计承载力来综合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的大小。

4、2、2动力标贯检测 对于地基周边的范围内应该进行大约二十个动力标准贯入进行检测,并且还要进行抽检,大约每隔10厘米夯基的次数大于四次,平均击打次数为10次,如果所得到的承载力次数在150千帕到180千帕,说明经过强夯处理后,地基土明显密实,承载力大幅度提高。

五、结语

强夯法是现在道路施工的一种快速而又有效的方法,其具有机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材料、适用范围大、效果显著等一些优点。另外,强夯法可以随时把握夯击深度,由于其采用履带自行式起重机,有较好的稳定性,所以对于夯击锤重量的选择可以随工程的需要而随意挑选,这就保证了在建道路路基具有很大的夯实度以及巨大的承载力。在投入使用后,即使是在重荷载不计其数的重复作用下,也能够保证其不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0

[2] 李惠霞,高秀芝 强夯法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J]、煤炭技术,2008、9

[3] 闫传波,田义平 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M]、2010、9

[4] 曾琴琴 强夯法在道路软土路基中的应用[M]、民营科技,2011、7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法;挤密碎石桩;承载力

1 工程概况

如意路地处龙岗区葵涌街道中心区西北部,西起规划设施用地,东至规划的环城西路高架桥下,道路全长1200M,中间设置绿化隔离带,路基宽度30M,为该安置区内一条重要的城市次干道。场地地质情况主要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坡积及残积层。根据如意路设计方案和地质条件,对该路段软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和挤密碎石桩两种处治方案。

2 地基处理工艺

2、1 强夯处理施工工艺

2、1、1 强夯方案设计

1)有效加固深度和夯能选定

依据梅纳(Menard) 经验公式估算:

H=αM•h/10(1)

式中,H 为加固深度,m;M 为夯锤重, kN ;h为落距,m;α为梅纳系数,其值在0、4~0、9,与土质条件、地下水位、夯击能大小、夯锤底面积等因素相关。

2)夯点布置和夯击遍数

(1)点夯参数:夯击能5000KN、m,4遍,第1、2遍夯击数5~9次,第3、4遍夯击至收锤;夯点按3、5×3、5m, 正方形布置;两遍夯间隔跳夯,详见图1夯点布置图。

(2)满夯参数:夯击能2000kN•m,1遍,单击数2次;满夯以一锤压半锤的原则搭夯。

(3)相邻两遍夯击的最短时间间隔为9天。

(4)夯锤收锤标准: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

2、1、2 强夯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试夯,根据不同夯击工程单元确定试夯区且不小于1处,试夯面积不宜小于400平米,试夯宜采用单点试夯与群点试夯相结合的办法。试夯区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实验区,夯击参数可根据夯中检测进行适当调整,局部区域可增加遍数。夯击能在试夯时也可作一定的调整。

(1)强夯施工工艺框如右图所示。

(2)强夯前先对局部水塘淤泥、杂草等位置进行清表,然后进行场地平整至交工面标高,再进行强夯后对夯坑进行回填碾压至交工面。

(3)场地平整后,先用单击能5000kN•m点夯4遍,第1、2

遍夯击数5~9次,第3、4遍夯击至收锤;再采用单击能2000kN•m满夯一遍,夯击数2次。相邻两遍夯击的最短时间间隔为9天。

(4)点夯施工程序

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②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

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④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⑥重复步骤⑤,按设计要求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⑦换夯点,重复③~⑥,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⑧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度;

⑨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以上步骤逐次完成强夯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5)施工监测和质量检测

①强夯完成后采用物探及载荷板试验检测其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小于3个。

②检测方法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③根据地基处理要求,在道路设计纵剖面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布设原则为200m一个沉降观测标,以监测道路的不均匀沉降。

(6)施工时如遇现场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或其它特殊问题,及时与设计院联系。

2、1、3 强夯效果评价

在进行第二次强夯时分别对两个夯点埋设了土压力盒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24个,对土体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进行了为期25天的监测。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如下曲线图:

从以上曲线图可以看出,各点的孔隙水压力随夯击数增大而增大,当夯击数达7~8击时超孔隙水压力达到最大值, (随着埋深的增大,其最大值减小) ,之后超孔隙水压力不再增加。各点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消退,消散期约8、5小时,进一步说明第一次强夯后土的性能大大改善。

2、2 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

2、2、1 挤密碎石桩施工参数

(1)成桩直径500mm;

(2)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2米。

(3)桩长5米,穿透素填土进入粘土层0、5米。

2、2、2 材料要求

(1)碎石桩填料采用碎石和砂,比例为:碎石:砂=7∶3,碎石粒径不得大于5cm,砂料为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水采用可饮用水。

2、2、3 孔点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

(1)每段施工前绘制布桩图并编号,按布桩图放线,用木桩定位。

(2)桩架就位,调整导杆的垂直度,提升振动锤和钢管,将桩尖活瓣闭合。

(3)加压并开动振动锤将钢管沉入土中至设计要求深度。

(4)根据桩长按松方系数1、3计算每根桩的用料量,分两次上料,第一次上料为总需要量的70%,并同时加适量的清水,当振动提管到4-5m高度时,再上足全部材料,加水量以使粒料达到饱和含水量为度,加水量太少和过多都影响成桩的密实度,实际用水量为粒料的30%。

(5)为提高碎石桩的密实度,采用逐步拔管法施工。不能将钢管一次连续拔出,而要分阶段缓匀上拔。每次振动拔出1m(速度30s/m),停止上拔继续振动30s,在上拔1m停止,继续振动30s。依次操作直至将钢管全部拔出地面为止。

(6)移动桩架至下一桩位,重复以上步骤。

2、2、4 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前进行成桩试验

试桩数量7~9根,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调整间距、填料参数,根据试桩结果以调整设计参数及确定竣工检验标准。

(2)整平场地形成工作面,工作面为路床下2、5米。

(3)碎石垫层

碎石桩顶设置0、5米厚碎石垫层(限制最大粒径不超过2cm),压实度满足路基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140Kpa。

(4)平面施工顺序

采用由南侧向北侧的施工顺序。

(5)桩机定位

桩机到位后,首先将沉管桩对准桩位,偏差不超过5cm,并调好垂直度。

(6)沉管

沉管过程中应观察沉管的下沉速度是否正常,沉管是否有挤偏现象,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当沉管穿过素填土时,应注意电流值,沉管全过程必须有专门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

(7)混和料灌注

沉管达到要求深度后,应立即投入混和料,混和料灌量应按沉管外径和桩长计算出的体积,再乘以充盈系数1、1,可分次加灌混和料,但第一次应将沉管灌满,以后加料时,应控制管内混和料不低于工作面。

(8)格栅规格如下

2、2、5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前进行工艺试验,考查预定的施打顺序和桩距是否能保证桩身质量。

施工初期应进行如下观测:

施工场地标高观测。施工前测量场地标高,打桩过程中随时测量地面是否发生隆起,因为断桩常与地表隆起相关联。

桩顶标高观测。施工过程中注意已打桩桩顶标高变化,特别注意观测间距最小处的桩。

施工完毕后,现将桩顶以上松土清除干净,碾压密实后再进行碎石垫层的施工。

2、2、6 挤密碎石桩效果评价

施工结束后采用用静载荷试验测试地基在各级荷载下的沉降量,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共取4个点进行了,载荷板面积为1m2。最大荷载设计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40kPa1、5倍,未出现拐点,说明各试点极限承载力均大于140kPa,满足设计要求。

3 总结

本工程路段回填土厚且分布不均匀,回填土以及软粘土层、结构松散、压缩性大, 通过选择合理的技术参数,采用强夯法和挤密碎石桩是有效可行的加固处理方法。经过孔隙水压力的测试、准贯入试验、静载试验和土工试验证明,地基经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压缩性减小,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已超过设计要求。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及挤密碎石桩是一种工期短、效果好、投资少的有效的路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5

【关键字】城市道路,加宽改建,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小型私家车的发展,很多的城市道路已经不符合要求,实施道路加宽改建技术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要求。我们针对某城市道路出现的交通拥堵现状和各项施工标准进行总结,着重探讨加宽改建的实施措施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二、城市道路加宽改建工程特点分析

首先,从施工组织方面看。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与其他道路工程的最大不同就是沿线单位较多,进出改建施工现场的车辆多,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充分做好交通管制工作;其次,由于城市道路周围往往分布着很多商铺、民居等建筑,造成许多非施工人员进出施工现场,为施工秩序的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次,城市道路加宽改建工程一般采用半幅施工班服通行的施工方法,这一方面影响了改建施工质量,一方面造成了施工安全隐患,因而强化现场管理和优化施工组织尤为关键;此外,因有上述问题存在,施工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城市道路改建施工既要保证来往车辆的安全、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又要在不干扰居民生活和休息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设计方面和技术方面。为了提高改建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进度,应尽可能地利用原有道路,技术上优化新旧道路的路基交接、路面结构等处理,必要时采取特殊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以缩短工期,提升改建效果。

三、城市道路加宽施工技术分析

1、强夯法主要施工参数的选择

(一)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法的有效加深度既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强夯法创始人Menard提出估算影响深度的梅纳公式为

式中:h为有效加固深度;α为有效深度修正系数, 取0、5到0、8;m为夯锤重量;H为落距;mH为夯击能。

根据改建路段的填土资料分析,路基加固有效深度最大为6 m、同时考虑老路基的边坡延伸方向,在强夯施工中,要避免老路基受到强大的冲击而产生破坏、因此,沿老路基横向边缘1、5 m加宽路基方向,其路基需加固的深度在不断变化、

(二)夯击次数

夯击次数是强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夯击能大小直接影响加固效果,而夯击能量的大小是根据路基加固后应达到的规定指标来确定的,因此,夯击次数与路基加固要求有关、国内外一般根据土的性质和土层的厚薄不同,每夯击点夯击击数为5到20击不同、目前夯击次数一般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常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确定的原则、常通过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关系曲线确定,同时应满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 mm,当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 mm的规定、此外,还要考虑施工方便,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的情况、

(三)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应根据路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少些、反之,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弱的地基,夯击遍数要求多些、根据我国工程实践,大多数工程可采用夯击遍数2遍,最后再对全部场地进行低能量夯击(俗称满夯),使表层1到2 m范围的土层得以夯实,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夯击效果、对于渗透性弱的细颗粒土地基,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2、强夯施工过程

(一)强夯法施工工艺

(1)在强夯开始前先进行场地的清理平整,做好强夯前的准备工作,并测量夯前场地标高、

(2)布置第一遍点夯的纵向夯位轴线Ⅰ-Ⅰ,标出夯点位置。

(3)使强夯机械就位,进行第一遍点夯,夯击能为1 000 kN·m,夯间距3、3 m。

(4)第一遍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把夯坑推平,并进行场地的平整,为第二遍点夯做好准备工作、

(5)布置第二遍点夯纵向夯位轴线Ⅱ-Ⅱ,确定夯点位置,,与第一遍呈对角布置。

(6)强夯机械就位进行第二遍点夯,单击夯击能采用420 kN·m,3、3 m点距、具体过程同第一遍点夯、

(7)第二遍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把夯坑推平,平整场地,测量场地标高、

(8)老的油路面边缘向右5 m,在此范围内进行低锤满拍(满夯),将场地表面松土夯实、满夯夯击能控制为360 kN·m,梅花形布夯,夯间距1、8m,即每夯重叠1/3锤径、靠老路基一侧,夯击能采用300 kN·m。、

(9)满夯完成后,平整场地,测量实际场地高程。

(二)强夯效果

(1)单点夯沉量与总夯沉量

根据施工中夯沉量的记录可知:第一遍点夯的各个夯点的夯沉量在38~79 mm之间(如图1所示),平均53 mm;第二遍点夯每一夯点的夯沉量在23~63 mm之间(如图2所示),平均29 mm;满夯的夯沉量平均约5 mm。根据每次夯后推平测得的场地标高可知:第一遍夯后沉降为42 mm,第二遍夯后沉降为17 mm,总沉降为54 mm。

图1 第一遍夯沉量

图2 第二遍夯沉量

(2)承载力检测

强夯施工过程中用轻型动力触探进行承载力检测,夯后15 d进行静力触探,结果如表1、2所示、由上述夯沉量和承载力检测结果可见,强夯法施工用于加宽路基填土的加固效果是明显的,令人满意、加固后填土的强度大幅增加,并与原路基较接近,从而验证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强夯参数的选取是准确的。

表1 第一遍夯后轻型动力触探结果(击数

表2 静力触探结果

四、城市道路改建施工技术分析

1、施工准备

施工单位接到设计图纸后,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工地,详细调查地下管线、施工障碍等,并与设计图纸相对照。如与现状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妥善解决。列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因素,如改建道路红线范围内房屋、电线杆等的拆迁时间,煤气、自来水管道的保护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的选择,要考虑到对沿线单位及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一般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施工原则。如由于原排水管道的渗水,可能引起沟槽坍塌时,一般采用扩大沟槽与密撑支护相结合,快速处理管基并及时下管、回填的方法。而遇有较厚沙层时,利用钢管及竹排支护, 采用"蚂蚁啃骨头"渐进式开挖的方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沟槽的回填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应采取机械碾压与人工夯实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回填土的密实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二灰碎石和灰土等应尽可能采用集中拌和,并及时测定材料的变异性,确保混合料配比的准确性及施工场地的清洁卫生。道路缘石应按设计要求科学施工,杜绝缘石缺角少楞的现象。

3、施工安全

改建道路地下管线复杂、形成时间长。且施工现状常与原设计图纸不符,对于管线密集的地段,人工挖探沟后再进行机械开挖,煤气、自来水、光缆采用人工找出管线后在开挖。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一旦发生问题,要有紧急处理措施。 改建道路施工时,应切实做好路标提示,安全防护、警示等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路面加宽改建技术已经在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针对交通频发的问题,很多研究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因此各地区应该在结合本地区具体实情的基础上,适当的引用相应的措施方法,实现本地区的加宽改进工程的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昕昱、 旧路路基路面改建方法初探[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1 强夯地基的来由、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1、1 强夯法的来由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将一个重锤(一般为10-40t,国外曾有过锤重200t的报道)从高处(10-40m)自由下落,夯击地基,从而使地基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压缩性得到降低的方法。1957年,英格兰的道路研究所就曾运用普罗克特(Proctov)击实原理进行过深层土体的压实处理,但直到1970年前后,强夯法才在法国工程师路易斯梅纳(LouisMeiiard )的开发和倡导下,真正大规模地应用于深层土体的加固处理中。强夯法最初仅用于加固圆锥探头阻力9s低于lOMN/mZ的砂和碎石层,随着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强夯法也可用于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1、2 强夯技术的特点

(1)适用各类土层:可以用于加固各类砂性土、粉土、一般黏性土、黄土、人工填土,特别适宜加固一般处理方法难以加固的大块碎石类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结合其它技术措施亦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

(2)应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重型构筑物、设备基础、机场跑道、堤坝、公路和铁路路基、贮仓、堆场、油罐、桥梁、港口码头、核电站、人工岛等

(3)加固效果显著: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可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增加干密度、减少孔隙比,降低压缩系数、增加场地均匀性,消除湿陷性、膨胀性,防止振动液化。

(4)有效加固深度:单层8000KN、M高能量级强夯处理深度达12米,多层强夯处理,深度可达24~54米,一般能量强夯处理深度在6~8米。

(5)施工机具简单:强夯机具主要为履带式起重机。当起吊能力有限时,可辅以龙门架等设施。

(6)节省材料:一般的强夯处理是将原状土施以能量,无需添加建筑材料,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7)节省造价:由于强夯工艺无需材料,节省了建筑材料的购置、运输、制作、打入费用,除了消耗油料外,没有其它消耗。

(8)施工快捷:只要工艺适合,特别是对粗颗粒非饱和土的强夯,周期更短;但是,雨天影响比较严重。

1、3 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中适用范围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一般来讲,强夯地基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杂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但笔者认为,现场监理尚应该参照地勘报告,掌握有关技术指标,如土层颗粒的组成,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饱和度、渗透系数等;对于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杂填土,还要查清杂物的分布范围、深度、有机质含量及是否对基础有侵蚀性。由于湿陷性土浸水后会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也应作为一项控制指标。工程中是否考虑选用强夯基础是由设计决定,但监理在必要时应提醒设计对以上技术指标作综合考虑。如东莞市樟木头镇一厂房工程,设计选用了强夯地基,但经过对比地勘资料,监理提醒设计注意在地勘报告中反映了部分回填土中含有大量木糠,经查清其分布范围及埋深后设计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意见还不很一致,但对于地基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的土,一般的观点认为: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而言此冲击能量不小于800kN-m),加荷历时约几十毫秒,对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加荷时间约100毫秒左右。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将转化为各种波型传到地下。首先到达某指定范围的波是压缩波,它使土体受压或受拉,能引起瞬时的孔隙水汇集,因而使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大为降低,据理论计算这种波以振动能量的7%传播出去,紧随压缩波之后的是剪切波,以振动能量26%传播出去,剪切波会导致土体结构的破坏。此外的瑞利波(面波)以振动能量的67%传出,在夯点附近造成地面隆起。土体在这些波的综合作用下,土体颗粒重新排列相互靠拢,排出孔隙中的气体,使土体挤密压实,强度提高。

根据上述观点,地基土经强夯法加固后,其强度提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夯击能量转化,同时伴随强制压缩或振密(表现为土体中水及气体排出,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体液化或土体结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排水固结压密(表现为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发展,土体强度提高);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又变成薄膜水,土的强度继续提高)。

3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别墅建筑区域(高为2~3层),根据地勘资料,场区发育有2~8米不等的杂填土,其中以碎石、粘性土为主,兼有泥炭质页岩块石,建筑垃圾等;碎石、粘性土含量

极不均匀,未经压实,需加固后方可直接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设计采用强夯处理方法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夯击能为2250KN、m,落距为15米。

3、2 强夯施工情况

(1)本次强夯在施工前,首先对场地65#、63#区域进行了试夯,试夯区域经检测合格后,再根据试夯区的施工参数,在场地大范围推广施工。

(2)全部采用“两遍点夯、两遍满夯”的施工方案,同时,对局部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采用“四遍点夯、三遍满夯”进行加强处理(如59#、86#、77#、67#等建筑物);满夯夯击能采用1000KN、m,落距7~8m,按1/4搭接。

(3)施工中,发现场地18#楼的土质较差,经加强处理后仍然达不到设计要求,故对18#楼采用换土处理,回填碎石土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对场地局部达不到基底标高的地段回填碎石土,并分层碾压、夯实。

(4) 施工过程中,如遇雨水天气,则严格按照强夯施工规范要求,当土质含水率达到最佳含水率后,再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

(5)收锤标准。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3 加固效果

该工程于2005年11月竣工,经建设单位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场地进行检测表明:通过本次强夯处理,土体密实度明显提高,承载力及密实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 建议

(1)作好强夯地基的施工监控。由于强夯地基的许多技术参数都要求在试夯及施工过程中确定,因此,加强对强夯地基的试夯及施工监控,及时掌握各项技术参数尤为重要。强夯施工开始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程旁站检查,重点是要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发现偏差应及时反馈给设计。监理工程师在监控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掌握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单位资质、认真审核施工方案、旁站检查与记录、安全控制。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7

关键字:铁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控制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事业的发展,铁路的施工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当前对铁路施工过程的控制也更加合理,特别是软土路基的控制,更加趋向于科学化,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施工管理体系的方法,更好的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一、软土路基的特征

软土是第四纪后期地表流水所形成的沉积物质,多数分布于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势比较低洼地带,地表终年潮湿或积水。所谓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软土根据特征,可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种类型。路基中常见的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选用软土作为路基应用,必须提采取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这种土质如果在施工中出现在路基填土或桥涵构造物基础中,最佳含水量不易把握,极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满足不了相应的密实度要求,在通车后,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故禁止采用。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特别是桥头引道,如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导致铁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软土地基下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的沉降,包括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根据沉降标准,按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用容许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剩余沉降来控制。因此在软土进行施工时必须首先做好深入细致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充分研究已有地质资料,采取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及物探等综合勘测手段。查明路段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径流条件等自然环境条件和路基排水条件,明确松软土层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其在路线通过地带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软土层在纵向、横向的分布厚度、层次、各层土的土质及物理力学性质(如天然容重量、天然含水量、塑限、液限、孔隙比、内聚力、内摩擦角、承载力及渗透系数等)。根据路基土的工程特性,选用适当的处理措施。

二、软土路基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方案是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施工方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要制定施工的方案,在施工中要尽早制定施工方案,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方便机械的配套和施工组织。2、保证施工周围运输道路的畅通,为原材料的运输创造先决条件,并把运输运输车辆所经过的路基进行维修,保证施工期间能够安全畅通,同时不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不便。3、要求施工的原材料尽早进入工地,为了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保证原材料尽早的进入施工场地,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4、按照工程的需要及时配好必备的技术力量,劳动力和机械设备,保证工程顺利的开展。5、安排好施工的顺序,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为下一阶段施工创造重要的条件。

三、强夯施工方法在铁路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在当前软土地基处理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实际情况来选取不同的施工处理方法,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在铁路软土路基强夯施工的方法。

(一)施工之前的勘察

根据施工地形,首先要对强夯范围内的地表附着物与地质状况以及地下构造物进行仔细的勘察,如果发现对施工不利的因素,及时采用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如果强夯施工的地点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居民或是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该尽快设置监测点,采取相应的防振措施和方法,并及时做好防护和排水准备,防止产生危险事故。

(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在进行施工前应该进行施工组织的编排设计,主要是涉及施工的方法、工艺、机具选择、人员组织以及施工总平面布置、计划进度、质量与安全、环境与文物保护等。

(三)进行试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通过预实验,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达到要求地基承载力或处理深度时,合理的夯击能所对应的最佳夯击数、夯沉量、干密度及承载力,并以最佳夯击数所对应的夯沉量、干密度及承载力作为施工控制指标。为后期正式施工做好准备。因此后期的确定强夯施工的步骤:认真调查,确保强夯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无构筑物。清除地表土,清除范围为路基坡脚外2~3m。整平后在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点位偏差控制在±20cm范围内,并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换夯点,重复2、2至2、4,直到完成第1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第2,3,4遍夯击。边坡加固。路基面下0、60m处铺设双向精编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每层垂直间距为0、50m,最上两层沿平面铺通,其余各层深入路堤边坡宽度2、50m,格栅距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0、10m,土工格栅对应伸长率为10%时,纵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坡面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四)强夯施工监测

强夯施工除了严格遵照施工步骤进行外,还派有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小,落距未要求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夯击能,因此,开夯前必须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施工情况。

四、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现场试夯确定最佳夯击次数时,除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满足要求外,夯坑周围不应发生大的隆起。当原地面含水量较大时,夯击前在该段落铺垫10~20cm厚的碎石。强夯不宜在冬季施工。 加强强夯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由于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重锤下落时(约隔3min)要产生持续0、50~1s的地基振动。这种震波对邻近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是没有损伤的。但其产生的噪音对附近居民有一定的影响,以适于建设现场的公害控制值75dB作为标准时,那么施工地点应离开住宅50m以外为宜。

结束语

当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很多,但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地基的稳定性,降低软土的压缩性,真正实现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有需要研究设计人员认真总结和分析,找出适合我国铁路软土路基施工的方法,更好的控制我国铁路路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促进我国铁路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道路强夯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 特殊路基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特殊路基不同于一般路基,因其组成成分的性质不满足工程要求,需要全部或部分进行处理才能使用。常见的特殊路基有特殊土路基、沙漠地区路基、雪灾地区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和滑坡地区路基等。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度,必须对特殊路基进行处理。

二、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常有的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预压法、CFG 桩法、强夯法、振冲法、灌浆法、注浆法、深沉搅拌法、加筋法、锚固法、托换法等。特殊路基处理因其问题的复杂性,路基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套用上述方法,而是要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使用条件、影响因素等。具体来说,路基处理需考虑处理工期的长短、施工的技术水平、现场的机械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

1、 软土路基的处理

采用换填法只适用于0、5 ~ 3、0 m 的浅层换填,对于深层软基处理来说不够经济,应考虑其他方法。采用堆载预压法因排水固结时间长,适用于工期不紧的项目。采用抛尸挤淤法时,应考虑到所用材料供应情况是否经济。也有工程把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联合使用,经济效益显著。

2、 采空区路基处理

目前,对采空区路基治理以全充填注浆法为主。对于埋深大于250 m 的采空区,需依据采空区的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危害,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

3、 开采规模较小的煤层的处理

开采深度小于100 m 的采空区,采用桥跨方案比较合适。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塌陷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钻孔内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单一的巷道,且能在巷道安全施工时,可采用巷道内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壁式或房柱式开采工作面时,可先采用钻孔干湿回填方案,然后再注浆充填的方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非注浆充填方案和注浆充填方案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三、公路施工殊路基具体处理方案

1、灰土挤密桩处理

(1)平整场地、测量放样。进行现场测量放样,确定挤密桩的打设范围,并对打设范围内的基底进行清理,清除表层土10 ~ 30 cm,并初步进行填前碾压,然后回填土分层压实超过周围原地表,精平后向外做成路拱,以利排水,横坡以2% ~ 4% 为宜。测量人员在整平后的场地复测路基横断面,确定挤密桩桩顶高程,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放样出挤密桩桩位,并用石灰作标记。

(2)材料选取要求。土料可采用素黄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 的粉土,有机质含量小于5%,不得使用耕植土; 土料应过筛,土块粒径不应大于15 mm。石灰选用Ⅲ级以上新鲜块灰,活性Ca + MgO 的含量不少于50%,使用前7 d 消解并过筛,颗粒直径不应大于5 mm,不含未熟化生石灰块。对选定的石灰和土进行原材料和土工试验。配制时确保充分拌和及颜色均匀一致,灰土的夯实最佳含水量宜控制在15% ~ 19% 之间,边拌和边加水,确保灰土的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石灰土拌制根据回填需求随用随拌,已拌成的灰土存放不得超过24 h。被水浸湿、浸泡的石灰土严禁使用。

2、冲击碾压施工处理技术。双轮冲击压路机碾压一次的计算宽度是2 m,经错一个轮宽碾压,冲压一个来回后,计算碾压宽度是4 m,按此方法计算,全部场地面积均碾压一次算一遍。冲击压实机的工作速度严格按照试验要求,现场工作人员认真填写现场记录表,以“正”方法记录圈数,来保证冲压遍数。冲压施工时,应采用大小圈、正反圈的方法错开冲压轮辙,以增加场地的平整性。当场地出现凹凸不平、产生大量扬尘时,会影响机械速度和冲压操作人员视线,应整平场地并降尘。实验段应在常规碾压达到设计要求时安排平地机进行整平,并每10 遍整平一次,也可视现场工作面情况进行整平作业。

3、强夯施工处理技术

(1)试夯。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周边片石盲沟排水沟,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 ㎡,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 夯点布置为梅花形,间距为4 m,夯击能为3 000 kN·m。夯击就位时选择场地较为平坦的地方安放,确保机械施做时正常运行,点夯时由专人指挥夯锤的起落,夯锤初始落距以10 m 开始试夯,做好周围安全警示标志,夯锤落下后如出现倾斜情况及时回填片石调整夯锤,待起落正常后提升落锤高度至12 m。现场技术员测量每次夯锤落距、夯锤下沉深度、周边土体隆起高度,做好记录,待达到最后2 击夯沉量之差小于5 cm 时停止夯击,记录单点夯击次数。根据试夯测量数据,绘制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保证土体竖向位移达到最大以及横向位移为最小值,进而确定全面夯击时夯锤落距、单点夯击次数等技术参数,为后续工作作指导。

(2)布设夯点。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桩( XY 及标高) ,计算出场地纵横两向控制线的方位角,以控制桩之一为基准建立工程坐标系,工程坐标的纵横轴分别与场地控制线平行。工程坐标建立时应按测量操作规程施工,并按测量复核制度进行复核。根据工程坐标与原坐标的关系计算出平面图中各点的工程坐标值,然后利用全站仪将各点测放定位,并在场地外设置施工保护桩。控制桩应在四周浇筑25 cm 厚C20混凝土固定,并设置围栏保护,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按照设计要求全面布设夯点,间距4 m × 4 m,梅花形布置,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点位轴线用木桩标记,如需要点位可用红色塑料带标示。强夯区域周边做好施工警戒,由专人巡视。

4、强夯施工技术

根据试夯得出的经验数据参数,做好施工安排,点夯采取跳跃式夯击,流水式作业。满夯施工用锤直径2、 5 m,每次落锤高度6 ~ 7 m,夯击能2 000 kN·m。满夯施工要点,满夯按锤印搭接1 /2 夯锤直径,每次两击,对局部地质较差的部位,可以增加满夯一遍,保证施工质量。

四、湿陷性黄土处理

湿陷性黄土对填方路基有一定的危害性。设计中针对湿陷性等级,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重锤夯实处理, 单点夯击能不小于600 kN、m, 每点夯击3击~ 4击, 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2 cm 控制单点夯击次数; 对自重及湿陷性黄土采用夯击能不小于1 500 kN、m 的强夯进行处理, 湿陷性黄土采用夯击能不小于2 000 kN、m 的强夯进行处理。强夯均采用2、 5倍锤径左右的点距, 以梅花形夯击,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降量不大于5 cm。单点夯击次数第一遍不小于4击, 第二遍不小于5击, 第二遍与第一遍的间隔时间不小于5 d。第三遍采用夯击能为600 kN、 m 满面夯实, 满夯与第2遍夯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小于5 d。每点夯击3击~ 4击, 以最后两击平均沉落量小于2 cm 控制单点夯击次数。处理范围为填方段为路基坡脚以外3 m 内, 挖方段为碎落台外边缘线以内, 同时搞好防渗和加强排水防护设计; 当离村庄、厂矿、学校较近而无法采用强夯或重锤夯实路段时, 改用换填80 cm 6%灰土处理。

五、已废弃或拆迁后窑洞空穴处理

若施工现场压占部分已经废弃或是正在居住的窑洞, 征地拆迁后, 路基填筑之前必须对窑洞空穴进行充填或开挖回填处理, 以确保路基稳定。处理方法为: 洞顶填土大于4 m 时应对窑洞内分层采用干砌片石进行砌筑, 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 cm,并用砂砾填塞片石间缝隙, 洞口2 m 范围内采用M 7、 5水泥砂浆砌MU30片石; 洞顶填土小于4 m 时, 采用开挖回填, 并分层压实处理。

六、地表塌陷处理

若发现黄土塌陷, 大部分塌陷现已被后期雨水或农业耕作时底部填埋, 有的呈串珠状, 有的与地裂缝共生, 形态不一, 大小不同, 有的距离线路较远, 基本没有影响, 有的发育在线路中心, 对线路路基、构筑物有直接影响。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回填二八灰土, 压实度不小于90%。

七、滑坡处理

滑坡属自然岩体古滑坡, 勘察期处于稳定阶段, 滑动岩性为P1s泥页岩、砂岩, 滑动方向呈南东235°方向, 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扇形, 后缘较缓, 高约26 m, 滑坡体堆积在坡脚, 较不稳定。前缘长度65 m, 后缘长度55 m, 滑体高度26 m, 滑体平均厚度12 m, 滑动体积约1、 9万m³。滑坡处理: 在滑坡前缘增设抗滑挡墙, 挡墙应在桥梁桩基施工前进行, 施工时应跳槽分段开挖, 每段长度不大于5 m;桥梁施工便道应避开滑坡体; 桩基施工应尽量避免破坏原地貌。

八、路基压实标准与路基压实度

1、 基底处理

路基基底土密实,地面横坡缓于1∶ 5 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地面上,遇填土有树根草皮或腐植土时应予以清除。路堤基底土质疏松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其压实度标准应符合有关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 5 时,横向应挖成内斜的台阶进行处理,台阶每级宽不小于2m。路堤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有关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水田、沟渠等地段的路基,采用排水清淤、晾晒等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后,才能加以填筑。沿河地段的路基,采用抛石挤淤、冲击碾压、强夯补强等加固措施处理。当部分路段路堑地表为一般填土且不能满足路槽的设计要求时,路槽底面80cm 以内需作翻晒压实或换填处理。

2、压实度标准及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具有一定强度,路基填料应经野外取土试验,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路基应分层摊铺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cm,路基土压实度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要求。全线挖方均为亚粘土、低液限粘土、强风化石灰岩和中风化石灰岩,满足路堤填料要求,因此路堤填料尽量利用路堑开挖土石方。填土路基应稳定性优先选用激振功率大于50t 的振动压路机或羊脚碾,并在施工前现场通过试验段,确定能使填筑路堤达到最大密实度的施工参数,如含水量、填筑厚度、碾压遍数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据此来控制好填土路堤施工的压实质量。

结论

处理特殊路基时,首先应分析地勘和试验得出的参数,结合当地的路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比考虑各处理方案的经济效益,选择恰当的路基处理方法。其次,工程建设部门对选定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案要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对施工期间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建议,确保路基处理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运城学院和长治学院哪个好点(精选2篇)
  • 下一篇: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辞退补偿(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