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电子化合同管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2 栏目:写作范文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wWw、133229、COm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9]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2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分面化的基本概念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所谓宏观结构就是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顶层框架的架构。而微观结构是指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元素的构成。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的分面化问题。

所谓“分面”,是指可以表征一类事物某一方面属性的一组简单概念元素。对于同一类事物,可以用多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形成多个面――分解。在所形成的多个分面之间,是相互独立并行的,因此各分面内的元素就可以进行组合――组配。这种组配由于有“多个面”参与,所以可以多维地、全面地揭示事物的属性;由于参与的“多个面”是组配的,所以又可以灵括地、方便地揭示事物的属性。

而所谓的“分面化”,则是指从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分解和组配的方法建立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的架构过程。分面化往往是相对于单一线型化而言的。由于在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宏观结构的架构上存在着多维分面化架构与单一线型化的架构,而且,在时间上,单一线型化的架构产生于多维分面化的架构之前,所以,研究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的多维分面化。首先应该研究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单一线型化的架构。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单一线型化架构的分析

所谓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单一线型化架构,就是指在架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宏观结构时,将电子文件作为一个固定的实体,然后,按照文件管理流程一维地将电子文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的元数据。然后再依次对所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元数据再进行细分,由此所形成的单一线型的结构。这种单一线型化的架构方式,典型的是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为代表,该标准首先是将电子文件依据文件管理流程划分成几个不同类型的元数据,即划分为“文稿、文件、文件组合、文件集”等类型的元数据,然后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文稿、文件、文件组合”进行细分,从而在“文稿”下再列出文稿的特征元数据、在“文件”下再列出文件的特征元数据、在“文件组合”下再列出文件组合的特征元数据及在“文件集”下再列出文件集的特征元数据,由此便形成了单一逐级划分的线型框架架构。

具体来看,该标准对“文稿”的细分出了“责任者”、“描述”、“语种”、“题名”、“主题”、“来源”、“功能”、“日期”、“关系”、“权限管理”、“内容范围”十一个特征元数据,这些特征元数据,都是描述“文稿”所应有的;对“文件”的细分,也是分出了与“文稿”相同的十一个特征元数据,这是因为文件与文稿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电子文件。所以,描述它们特征的元数据也就必然是相同的,同样,“文件组合”、“文件集”也是与“文稿”、“文件”具有相同性质的电子文件,其差别仅仅是文稿、文件、文件组合和文件集是电子文件表现的不同形式和级次而已。所以。在对“文件组合”、“文件集”的细分,其细分出来的特征元数据也与文稿和文件的相同。

由此可看出这种单一线型化宏观结构中隐含着大量的相同的元数据元素,即元数据元素的冗余度很大,这种冗余度而且会随着对元数据不断细分,会呈几倍或几十倍的倍率增加。其结果相同元数据元素的数量极其庞大。

再对电子文件的文稿中的“责任者”进行细分,又分出10个描述文稿“责任者”的特征元数据元素,分别为“责任者类型”、“个人ID号”、“个人姓名”、“部门名称”、“职务名称”、“联系方式”、“电子邮箱”、“数字化签名”、“机构标识符”、“机构名称”,同样对文件、文件组合、文件集中“责任者”进行细分。分出来的特征元数据元素与文稿中的“责任者”下的特征元数据元素也完全相同。由此可见,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单一线型化的宏观架构会导致元数据严重冗余,数量庞大,十分不科学。

为了降低冗余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采用了减少对元数据元素细分的方式来减少相同的元数据元素。其具体做法是对“文稿”下特征元数据元素都没有进一步细分。仅有如“贵任者”、“题名”、“权限管理”、“主题”等特征元数据。而对“文件”、“文件组合”和“文件集”下的特征元数据都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文稿”下特征元数据元素的冗余。但也有其局限性。就是降低了元数据元素的专指度,仍以“文稿”的“责任者”为例,如不对其进行细分,那么这个“责任者”元素就很不专指,就很难确切地表达责任者的类型,是机构团体责任者还是个人责任者,以及责任者的部门名称、职务、联系方式、数字签名等具体含义。

由此可见,单一线型化宏观架构局限性是:

(1)因其对电子文件是按照单一线型的逐级划分方式进行的,使得元数据冗余呈倍数上升。冗余度十分大:

(2)为降低冗余度,减少细分级次,又降低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元素的专指度。表达语义不具体:

(3)因其是一维展开的。难以多维、灵活地揭示电子文件的特征。

正因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单一线型化架构存在以上的缺点,才促使人们努力完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架构,因而才有分面架构的出现。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的分析

所谓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就是指在架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宏观结构时。利用分面的方法,将电子文件划分成多个分面,各个分面内的元数据元素可互相进行组配,从而形成满足各种需求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多维分面化架构典型的是以《澳大利亚文件管理元数据方案》0标准为代表,该标准采用分面的方法,将电子文件实体分为“文件”面、“责任者”面、“业务处置”等面,其中,每一个分面之下。再细分成亚面――类型面和依附于类型面的亚面――特征描述面。这样面和面之间可以组配,亚面和亚面之间也可以组配,便形成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如以这样的结构同样表示“文稿”、“文件”、“文件组合”和“文件集”的责任者特征,就可以将文件分面与责任者分面进行组配来表达。见图1所示。

图1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文件分面与责任者分面的组配

从图1可以看出,文件分面下的“文稿、文件、文件组台、文件集”它们分别可与责任者分面进行组配。从而可以形成多种责任者类型――如文稿责任者类型(内部责任者和外部责任者)、文件责任者类型(内部责任者和外部责任者)、文件组合责任者类型(内部责任者和外部责任者)、文件集责任者类型(内部责任者和外部责任

者),也就是说采用多维分面化架构可以达到同样的单一线型架构细分的效果,但是其结构却更简洁明了,元数据元素的冗余度也大大减少。由于多维分面化结构是可以多维组配的,因此,除了分面与分面之间的组配外,还可以在各分面内进行亚面与亚面的组配,也就是各分面下的子分面与子分面进行组配,如图2所示。

图2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责任者亚面之间的组配

从图2可以看出,当责任者的“内部责任者”亚面与责任者的“特征”亚面组配时,就可以形成“人员责任者的ID,人员责任者名称、人员责任者时间、人员责任者授权、人员责任者联系方式、人员责任者关系、人员责任者概况”等一系列表示人员责任者的元数据元素,同样,将单位责任者、机构责任者、组织责任者分别与责任者的特征亚面组配,也可以形成单位责任者、机构责任者和组织责任者一系列表示责任者特征的元数据元素,其达到的效果也如前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单一线型架构细分所列举出的责任者特征效果一样,同样,采用这种多维分面化架构,不仅元数据元素的冗余度大大减少,而且也使元数据的宏观结构的安排更合理。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的本质

从上面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的分析,似乎“组配”是多维分面化架构的本质,其实“组配”仅仅是其的表面现象,而其本质却是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系统的分解。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也是一个系统,而多维分面化则正是通过对该系统科学分解而架构起来的,即通过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综合分析,通过分解,建立起多维分面,而分面组配仅仅是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系统的分解在结构上所进行的还原。由此可见,“组配”现象下隐含着“分解”。

因此,多维分面的分解必须科学,必须具有理论的指导,否则为分解而分解。

缺少目的性。目前在国际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其分解都是基于电子文件管理连续体理论来进行的。如前所述,将电子文件元数据系统,分解为文件面、责任者面和业务处置面,其理论根据主要是依据电子文件管理连续体理论的三个实体来划分的,即依据文件管理连续体理论的文件实体轴形成文件面、责任者实体轴形成责任者面、业务处置实体轴形成业务处置面,所以,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分解为文件面、责任者面和业务处置面是具有其内在的科学性的。不仅如此,由于多维分面化架构的科学性,因而其形成的分面架构又被国际电子文件元数据管理领域所共同认可。并进而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23081―1信息与文件一文件管理过程一文件元数据一第一部分:原则》所采纳,从而成为国际标准的多维分面架构。

由此可见,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多维分面化架构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1)依据电子文件管理连续体的基本理论进行面的多维分解,符合电子文件管理的规律,具有科学性与理论基础。

(2)采用面的多维组配,可灵活地组配形成所需的各种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从而可多维地、全面地反映电子文件特征,因而功能更加强大。

(3)采用多维分面架构,优化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宏观架构,促进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宏观架构的标准化,因而十分有益于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及法律凭证价值的实现。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3

21世纪人们开始走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取决是否可以满足顾客的多样性、个性化以及快速化需求。ERP和电子商务这两种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典运作模式,对提高现代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制度和市场运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单一的运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所以ERP和电子商务在新时期的有效融合已成为企业在发展中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本文就ERP和电子商务在新时期结合的优势和必要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ERP和电子商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结合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

ERP;电子商务;结合

ERP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商业运作模式,所以两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两者在企业使用过程中都充分体现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而促进ERP和电子商务在发展中的不断融合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ERP和电子商务结合之后可以使企业供需链、客户关系、商务智能、电子商务以及办公业务自动化等多种功能的全面集成,对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有着重要意义,帮助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流程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库存占用资金。

1 ERP和电子商务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ERP和电子商务分别扮演着前端与后台、外部与内部的角色关系,而一个成功的企业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外部或内部任意环节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会直接传递到其他相关环节,如果作为企业前端的电子商务在使用中与ERP系统脱节,这会导致企业很多关键的数据信息被封闭在相对独立的系统中,所以ERP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单独运行的状态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现代企业管理中如果不能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统一,会直接导致企业很多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受到影响,会对企业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带来很多冗余的工作,从而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工作效率下降及运营成本上升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ERP和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现代企业开放式经营模式的形成,对实现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更好的保证企业供应链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对强化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ERP和电子商务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电子商务是在ERP基础上建立而成,而ERP在实际运行中一直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支撑系统,所以ERP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被描述为:基于企业物流、资金以及信息流等供应链的兼容性;基于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辅;基于企业应用的辅;基于现代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关联性等。上述ERP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在结合中要面临业务流程的重组,同时也要求ERP和电子商务两个系统应用软件要进行重新划分和有机集成,这样才能使原本两个系统中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单元可以组成一个功能全面的新系统,这样才能确保基于ERP和电子商务的新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其发展需求。ERP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需求实在新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出的,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已经认识到供应链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而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方向后已经对ERP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目的与结合效果有了一定认识,所以现代企业ERP与电子商务在结合需求上是完全可行。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ERP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而成在ERP和电子商务结合后的系统功能可以完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所以ERP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可行。

3 ERP和电子商务在结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企业在实现ERP和电子商务结合后一般都在ERP上进行各种信息管理,由于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同导致二者在结合时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客户信息统一管理、商品信息统一管理、订单信息统一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统一管理等方面。ERP和电子商务在结合之后系统中有很多不同来源的客户信息开始录入,但是部分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注册的客户信息需要在ERP中发生变动,但是在发生变动之后需要同步到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中,这样才能使客户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可以及时的看到这些信息。ERP和电子商务在结合之后只有实现商品信息统一管理与库存信息统一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ERP和电子商务平台上商品信息的一致性,对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线上销售流畅性有着重要作用。ERO和电子商务在结合过程中订单信息统一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只有确保以上功能的完善才能保证财务系统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降低企业在线上订单信息管理中出现的错误等问题。

4 ERP和电子商务结合的未来趋势

现阶段ERP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发展趋势主要是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这种新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对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将其运作模式直接转化为电子商务模式,使企业在ERP和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后的供应链统一管理更加完善。ERP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会实现企业开源与节流并流,这便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整合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中不断增加商机和加快商务进程,从而使企业内部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可以得到充分应用。ERP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会使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部管理更加有效、规范,帮助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合理及规范,对加强客户关系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企业领导层可以根据客户在经济市场中个性化需求迅速下达决策,从而使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可以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5 结束语

ERP和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并且可以保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在新经济市场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保证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可以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永、ERP和电子商务结合分析与研究、信息产业、2013

[2]刘伟,郭顺生、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及其新进展、管理信息化、2013

[3]朱新菊,张亚峰,张亚林、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应用、计算机与网络、2013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4

1、1电子政务战略管理

电子政务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政府信息化为目标的动态管理的过程。为保证此目标的成功实现和政务进度的正确谋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对各信息主管部门进行控制,使得各级信息主管部门能够将这种谋划和决策顺利实施,从而快速准确的实现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战略管理主要包含一下四方面内容:(1)战略分析:根据政府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内部条件,明确各部门具有的资源情况以及实施能力。通过对电子政务进行战略分析,对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进行整体把握。(2)战略选择: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与之对应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路,并运用国外先进技术选择正确的战略,选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符合我国政务发展目标的电子政务战略,从而制定出相关政策和计划保证政务发展所需的资本和人力资源。(3)战略实施:战略实施就是指按照制定的战略进行实际行动,将战略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步骤,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对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合理规划,文化制度建设和处理战略实施中的各项矛盾,确保这几项内容的正确实施,从而以保证战略实施的成功。(4)战略评价:战略制定的优劣,战略执行的好坏都必须通过战略评价得出,只有对制定的战略进行全面评价,才能体现出电子政务战略实施的真实效果。如过评价效果不好,说明指定的策略有偏差,应根据评价结果并参考实际情况及时对调整电子政务战略。战略评价结果往往会成为新战略制定的依据,通过对其不断的改进,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政务战略。

1、2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管理,可以对有限政府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主要由五个阶段组成: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和系统运维。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业务主体众多,管理量巨大,合理管理存在难度。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业务主体主要有: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核者、组织者、审核者、申请者、建设者、第三方监督者等。对这些业务主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制定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规则和标准,建立一整套项目运行的标准规范,使得项目的建设、管理、监理等工作可以顺利实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规划,对项目需求进行合理分析,保证电子政务项目的投资预算得当。在电子政务项目执行前进行评估,所有电子政务项目主体都必须通过信息主管部门的技术审查,才能拨发电子政务项目资金。加强项目执行后的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项目验收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可通过外包、托管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使项目顺利完成。

1、3电子政务服务管理

发展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更好的为民众提供便利。电子政务服务不仅指政府向社会民众提供服务,而且也包括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电子政务服务可使社会和政府内部各部门通过互联网直接提获取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与之对应的,电子政务的主要服务形式也有两种:一是面向社会的,二是面向政府内部各部门的。。电子政务服务管理主要有协同管理、质量管理、保障管理和客户管理四方面内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服务流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电子行政监管制度,保证电子政务服务正常运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管理是服务保障管理的最主要的保证形式,互联网服务管理的方法是一种十分快捷的方法,围绕着客户需求对互联网的服务进行优化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是为了保证政府能够顺利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1、4电子政务组织管理

电子政务组织管理由三部分组成:1、组织机构;2、管理职能;3、运行机制。为保证政府管理职能的正常执行,电子政务管理机构主要由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和执行机构四部分组成。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必须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执行机构,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主要有五种,五种职能分别为:计划职能、协调职能、建设职能、立法与执法职能、监督与评价职能。在满足政府的基本要求之下,电子政务管理职能应明确规定其内容和性质,进而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职能体系。电子政务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有四方面内容,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它们分别是:规划预算机制、项目管理机制、业务协调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良好的电子政务管理机构运行机制是保证电子政务正常运行的关键。

1、5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管理

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电子政务法律建设、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电子政务法律建设涉及电子政务管理中每一个环节,其影响之广,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发展,因此为保障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转,保证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遵所建立的电子政务法律保障体系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修订与电子政务发展和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同时保证服务系统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的正常执行。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政务运行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信息系统备份中心、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统一信任体系等。切实做到防御工作与防范工作相结合,按保密管理的具体要求严格实施,建立合理的等级保护制度,采用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不同的部门采取分级、分层、分域的保护,实现电子政务全面安全,从而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充分发挥了行业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拥有标准化机构和大量技术专家的标准服务体系。应加大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实施力度,并积极将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应用到现实工作中来,使得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5

【关键词】电子会计档案 ; 档案管理 ;元数据

为高效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自2012年起历时4年的时间经过多次试点工作,对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1月日起实施。新《管理办法》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列为此次修订的重点。

一、实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对现代化信息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成熟,电子会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对未来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绿色环保,减少资源浪费。会计工作耗材成本巨大,日报、月报、年报所需纸张加上色带、打印机等各类耗材,无以计算,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由于大量的会计报表、报销单据及记账凭证等都以纸质档案呈现,给档案管理及档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以我校为例,一些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学科评估、教学评估等等不仅需要大量的原始票据凭证,还需要例如合同、协议、文件等原始凭证等,这些文件材料大部分都附在会计原始单据后面,这样一来,一个项目查下来就要翻阅少则一年多则五、六年,甚至十年的原始会计凭证,另外由于复印、照相、扫描不清不详,还要往返档案馆查找多次,耗资耗力耗材,给会计档案的利用带来诸多不利。如果实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就不一样了,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电子会计资料和电子会计凭证都可以同纸质档案一同归档立卷。这样会计档案利用者就可以通过电子会计平台迅速查到自己需要的会计原始凭证,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耗材成本,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便于会计档案管理。纸质档案在形成和保管、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纸质会计档案,尤其是记账凭证成倍增加,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一些馆所由于缺少现代化、标准化档案库房管理,出现会计凭证摆放杂乱、无序的现象,给工作带来极大不利,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出台,以它独特的便捷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加速了会计信息资源的传递速度,进而提升了会计档案的利用率。

(三)有利于现代化会计大数据事业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大稻莸闹С帧Mü一些会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决策。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利地推动电子会计大数据的实现,为机关企事业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更真实、更可靠的一手数字信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好参谋。

二、建立严谨的、规范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完善的管理进行,它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无论在制度管理,还是业务流程,以及安全防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为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应该从规范管理、组织流程、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几个方面落实。

(一)制定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的制度。新《管理办法》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电子会计档案在接收、传输、保管、利用等环节,要遵循建立与纸质会计档案相关联的会计档案检索系统,并且强调同时要符合长期保管的条件。规定从外部接收的符合存档条件的电子会计资料,同时其电子签名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要求。

(二)健全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手续。规定指出,电子会计档案在移交时,应严格遵守电子会计档案与其元数据一同移交的规定,并且要求电子会计档案在形成过程中的文件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强调如果是特殊的电子格式必须连同电子会计档案的读取平台一同移交归档保存。

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安全保障制度

电子会计档案归档,应当从它形成的全过程加以监控。首先应当从电子会计档案的收集、传输、整理、保管开始,到最后的移交,形成电子信息一体化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安全性一一进行严格的检测把关,真正符合规定的会计资料才可以接收归档。

(一)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从管理系统、网络传输、到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档案部门应协同会计部门、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一同建立安全有效的防范体系,严防电子会计档案利用中的丢失及篡改。

(二)建立电子会计档案的备份制度。防止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

(三)建立电子档案查阅权限的控制机制。防止电子会计档案内容的篡改或泄露。

(四)在系统管理的安全保障上,采用相应的IT安全保障系统。保证各授权人员规范化操作,防范电子会计档案归档前不被篡改。

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职责,严把质量关、风险控制关,保证电子会计档案质量及管理工作的安全。财务会计部门要确保会计资料形成过程中业务流程安全;档案管理部门确保管理利用过程中的权限操作程序安全。真正实现电子会计信息与电子会计档案的融合,实现电子会计管理的信息规范化、统一一体化、网络现代化管理,为电子会计档案科学化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会计档案电子化进程与前景、会计纵横、

[2]杨茜雅、电子会计档案实现机制研究、档案学研究,2015(02)、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6

【关键词】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整合管理;要求;模式

一、电子档案和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必然性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本质上都属于档案,都具备档案所具有的特点,但由于二者载体不同,这也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当前新形势下,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综合起来,取长补短。电子档案以网络技术作为载体,储存时间较长,能够有效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但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安全系数不高。纸质档案以纸质文件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档案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而且档案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清晰,但纸质档案不易保存,使用过程中检索困难。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有利弊,将二者进行整合管理,能够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在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发展的局面下,档案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思路,加快创新,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不仅要积极应对档案电子化的转化,从多个层面来有效的提高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同时还要做好纸质档案的保管工作,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能够发挥各自长处,有效的保存好具有较强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纸质档案,同时更好的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对二者进行整合管理,有效的维护好档案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档案的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具体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应用,构建了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办公平台。现代化档案管理主要针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纸质档案的管理。但在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的形势下,现代化档案管理也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的提高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水平。

(一)同步归档。对于收集的纸质文件需要认真进行检验和审核,做好纸质档案的归档处理工作。收集的电子信息在审核完成后也需要及时进行归档。在归档过程中,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要与归档的要求相符,但相较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归档时要存入到计算机硬盘中,同时还要标记上已归档的标记。

(二)同步整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需要同步进行整理,这主要是由于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拥有一致的档案号,信息也基本相同,因此在整理时需要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使二者同步整理完成。

(三)同步鉴定 。对于电子档案的鉴定最理想的情况是南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依照预定的保管期限表判断保管期限;纸质档案可随时鉴定,即时归档。

(四)同步利用 。在查阅档案时,我们可以通过同一著录的信息检索纸质和电子两种不同类型的同一档案。提供利用时,以电子档案为主。在需要用纸质档案时,可按同一档号提供纸质档案,这样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又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从实质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理念,实际上主张的是传统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分阶段管理的电子化实现。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而且所具有功用性也不同,当前二者并存于档案各个领域中。电子档案无论是在信息传输、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好高效性和快捷性,而且更具有直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这是电子档案独有的优势。相较于电子档案的这些优势而言,其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对纸质文件或其副本进行备份保存。当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是档案无纸化实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二者共存发展有利于互补,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在目前的管理阶段,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管理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双套制”和“双轨制”两种管理模式。所谓双套制,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实现,可以是对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共同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所谓双轨制,是指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二者的共存,即两种版本文件同步随业务流程运转。实行双轨制的机构在文件(包括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当然,在办理结束后,双轨制大多导致双套归档。因此可以说,双轨制是比双套制更全面、深入、进步的管理形式,双轨制通常包含了双套制。对于具备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可能实现“双轨制”的文件管理模式;相反在未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环境的单位则可以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在归档期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无论是双套制还是双轨制,都是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相互对应为前提的。但是,我们应认识到纸质文件作为档案的原件,具有电子文件不能取代的法律凭证作用,不能因为立卷方式的改变而使档案文件散失,纸质文件不仅要归档,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更好地保管和利用。

四、结束语

在当前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无纸化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发展是无纸化实现过程中必然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当前二者共存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了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并并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整合,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归档、整理及开发利用等多方面保持同步性,从而有效的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充分的发挥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势,以便于更好的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永丽、论电子方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管理[J]、才智,2015、19、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7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

论文百事通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新晨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电子化合同管理篇8

科研项目的电子化管理意义巨大。首先,在近年的科研项目申报当中,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组织的纵向科研项目,相继使用了科研项目申报系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所使用的ISIS系统在不断改进后已经具备了相当齐全的管理功能,申报结构模式仍延用传统的模式:政府申报单位二级管理部门申报人。但是传统申报程序繁琐,工作量巨大,浪费大量纸张,属于机械性的申报,没有任何技术要求,信息传递具有滞后性。而在电子化申报背景下,所有的参与申报的人员均要学习新的技术操作方法,从政府到申报人每个人的平均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加强了各级单位之间的互动,也使得项目申报公开透明,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科研项目的申报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使得整个申报科学高效、规范有序。除了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题以外,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在电子化与信息化的大前提下,也实现了系统科学高效,原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进行的工作,现在一个部门仅仅一到两个掌握信息管理技术与科技管理方法的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同时大量的数据管理难免会出现错误,电子化管理与单纯的人工管理相比,容错率更高。

在另一个层面上,电子化管理可以更方便管理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以及结果的思考,也是对电子化管理水平的检验,可以指导我们分析前一阶段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电子化管理模式,在电子信息化的基础上,数据统计也由繁琐变的简单易行,由以往集中在年底的大量工作,变成了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录入,每次的科研项目申报,又或立项结题都被信息化,这也要求我们在使用电子化平台时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思想。同时,由于数据的特殊性,很多大量的、随机的、模糊的、有噪音的数据中隐藏着许多人们不知道又潜在的信息,而这些,我们通过人工统计是无法获得的。借用电子化系统可以将人工智能与管理者相互结合进行更加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得出项目管理中的差异性,得出历年来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指导我们进行改进,开展新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进电子化管理工作。

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各领域均出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各高校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一般通过吸收与引进方式相互结合,发展适合本校管理的电子平台。其中,已有大量学者对政务电子化的模式与价值做了分析。各级各类政府立项管理部门在制定电子化模式之前,通过收集各个高校,各直属单位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已经建立符合条件的成熟系统,并且,很多情况下为了提高电子信息化水平还进行了二次开发。然而,目前的项目电子化管理仍存在诸如管理者水平有限,电子化平台建设速度较慢以及管理模式守旧等问题。因此,加快推进科研项目电子化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如何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电子化管理

电子信息化已经开始逐步普及到全国各大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各大高校。在高校中利用信息化进行科研项目管理,除了要求普及电子信息化以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提高科管人员,科研工作者对其认识水平,加快加强电子化的推进。

2、1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者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水平

在高校中,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与服务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现在的项目管理工作者是对整个管理提出框架性的思路与要求,而由系统或计算机执行操作,因此,管理者仍然起导向性作用,高校的管理者较传统相比,除了要了解科研项目以外,还要学量的信息化知识,目前的科研项目电子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其中必然需要各级管理者的参与,甚至包括项目负责人的参与。在这之中,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显得至关重要,高校以及研究所往往举办各种科研专业相关培训,却很少对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应培养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有些情况下,项目负责人由于本身年纪,传统印象等因素的影响,对新的管理体制完全没有相应的概念,这需要对科管人员其进行集中培训,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直接或间接参与整个科研项目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加快电子化平台建设

如今,在校园网以及院内网站信息,指导校内教师申报项目已经在各大高校普及,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具备新闻,通知公告,提供下载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等功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对原有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再设计,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方式的并行化、动态化、集成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学校的管理平台与各级各类政府平台相互挂钩,借助优势平台来弥补自身平台的弱势,达到提高电子化平台水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平台指导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申报科研项目,何时按期进行结题,什么时间进行中期检查,让每个人通过平台对信息有所把握,项目负责人成为自己的管理者。除了网站、电子系统等传统平台以外,微博、微信、高关注度的信息软件已经被各级政府、大型企业所采纳,因此电子化平台的种类多种多样,通过完善高校的平台建设,让教师与科研人员快速准确的获得信息至关重要。

2、3制作标准化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多沿用校院(系、所)纵向管理模式,科研活动多以学科专业为单位开展。其中,各个单位之间信息交叉与合作较少,电子化数据的录入以及新事物的学习可能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者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要求,加强科研规划,强化责任意识,监督管理机制解决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使得管理标准化。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申报计划、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在高校中,从科技管理部门开始,一级管理者应当从宏观管理上指导项目申报立项,利用电子化管理信息,提供资料,组织项目工作,同时做好与上级政府部门的衔接以及过程管理工作,再往下到各个单位的二级管理者应当能够准确把握信息,指导单位的老师以及科研工作者使用电子化平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直到项目的实际负责人能够无差别的在电子化大背景下顺利实施科研项目。

3结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精选8篇)
  • 下一篇:公益项目实施方案(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