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建设方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3 栏目:写作范文

数字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 A

一、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比如说现在经常提到的电子档案,以及指纹录入等,这些都属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容。下面笔者就简单的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以及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优点等方面做一个介绍。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现阶段的应用非常普遍。它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纸质档案的不容易保存,查找困难,局限性大等一些难题。还增设了指纹录入DNA采集等比较先进的新形势的档案。这样看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的。

纸质档案的缺点暴露,一方面是推动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长时间的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可以说传统档案的缺点非常明确,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抛弃,毕竟传统档案的优点也是存在的。这样就得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仔细斟酌,什么样的档案需要数字化。

(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点: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办公效率、增强档案原件保护等。每一点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提高经济效益简而言之就是改变了过去一直用的是纸质版的档案,管理档案的人员非常多,而且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方便,不仅仅是节约了管理成本,节省了档案的空间储备,而且阅读与查找起来还非常的方便快捷。

提高办公效率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递上。不仅仅是查找较为方便,而且在异地调档案的时候,非常容易的发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说真正的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情了。这样还将文件的实体保管变成了一种最新形势的信息中心。

增强档案原件保护就是在纸质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之后,档案的使用就会相对比较安全,保管起来,也就比较省时省力。对于历史久远的档案的保管,显得尤为突出。而且这样还防止了经常有档案被篡改的行为。可以说增谦了档案原件的一些保护。

二、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管理人员只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够,导致基建档数字化建设不能有效落实。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考核标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档案信息质量的确定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给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二)信息不全,档案利用率低。在发展过程中,基建档案的整理和收集没有得到重视,使基建档案出现信息缺失问题,致使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部分标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实践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忽视数字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不注重档案信息的整理、收集和归纳,致使电子文件标准、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等方面存在不统一问题。档案管理考核标准的不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忽略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与电力有关的网络信息的收集,从而降低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效率。

(三)缺乏培训,专业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没有高度重视,使供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出现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虽然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已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显著的增强,逐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但是,数字化仪器、计算机等设备的运用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人才短缺,管理信息化不强。一般情况下,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趋向老龄化,档案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实践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得不到有效的运用,使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强,给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极大影响。

三、加强新时期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标准体系的研究。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利用需要,实现网上共享共用,制度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基础。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如各类别、各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规范、电子档案备份、电子档案保管、鉴定、下载利用等,都需要科学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应从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三个层面来研究制订、确实推行。从简单的标准化向科学、精确的标准化,从孤立的标准向标准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从单个标准向标准体系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看,档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还处在简单、孤立、单个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软件开发、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还很不完善,亟需加强研究。

(二)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基本建设档案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服务当代、关系未来的珍贵历史财富。而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则是时展的客观需要和基本建设事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与途径,经常向有关领导宣传基本建设档案及其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取得有关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领导的认识提高了,相关的人、财、物等问题,就会得到妥善地解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现代化的实践之中。

(三)强化档案业务建设,推动数字化工作深入发展。一是坚持规划为先导,做好整个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进程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力求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二是借鉴国内外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重点构建基本建设管理规范化和基本建设档案信息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建设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奠定基本建设档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强基本建设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做好各大硬件环境建设、整个系统软件建设和网路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四是抓好基本建设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建构完整的专业化、数字化基本建设管理运行体系,整合好各大基本建设数据库,全力做好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努力做到科学完整、安全无误。五是鼓励和引导平时对基本建设档案需求量较大的部门、单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尽量优先使用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利用者学会检索与使用数字化基本建设档案,提高数字信息的利用率和实效。六是依托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服务等各项流程的科学设计和顺利实施工作,将人为实施的流程和计算机系统实施流程有机整合,努力构建高效、有条不紊、动态共享的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运行流程和服务流程。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会步入信息、数字化时代,人们对基本建设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服务需求。高层次的服务,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所以,强化人才培养,尽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档案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是根据目前基本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素质现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培训和提高的力度。要在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档案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他们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较好地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二是大胆招聘和吸引一批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基本建设档案管理队伍。通过这些工作,加强基本建设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为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基建档案反映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面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事业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在新的时代,紧密联系改革、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档案人员应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的精神,做好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基建档案工作自身价值,为发展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档案服务,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基建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敏、浅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0-192、

[2]徐振杰、高校基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探析[J]、兰台世界,2011,08:27-28、

[3]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6:54-57、

数字建设方案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概念正逐渐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城市建设包括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馆作为一个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基地,主要负责接受和保管城市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录像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将接收入馆的各种城建档案资料分类、整理、分析,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建各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产生的各种档案,除了传统载体的档案外,还有大量的电子文件,许多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我们不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去整理、保存这些新形式的城建档案,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以及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需要,必须加快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二、数字化档案馆的功能和优点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与传统城建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他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以数据库为档案存储中心,在网络上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因此决定了它将弥补传统档案馆的不足而长期存在。第一,在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方面,传统城建档案馆馆藏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成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适合机检、机读的信息目录和档案参考资料,数字城建档案馆还可以将经数字化的深层次编研成果融入数字信息资源库,并在网上,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服务。第二,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将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档案馆这个“信息空间”中,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方便的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档案里的信息资源共享。第三,在信息传递方面,数字档案的服务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标准规范的信息传递。第四,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城建档案馆可与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进一步丰富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三、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一系列的关键问题。一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二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四是重视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四、加快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馆不仅是对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等档案形式的简单数字化,也不仅是对档案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化,而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坚持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力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使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跟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一)加大投入,抓好软硬件配套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馆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上建设空间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系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城建档案馆内部的办公环境、现代化库房及网络建设,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做好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以适应数据录入、管理和输出的需要,适应城建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重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主要指馆藏传统(纸质)数字化和办公自动化条件下新产生的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工作。在数据库建设中要遵从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有合理的结构,便于维护更新,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加工性和可移植性。对传统(纸质)档案要进行规范化的有序整理,要做好城建档案的著录标引工作,对城建档案进行标准化的著录,为档案数据通讯、网络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为各城建档案部门开展信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对于过去收藏的声像档案资源和其它相关资源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转化为数字存储。

(三)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

当今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通过网络这个公共信息平台,建立起城建档案馆的公共信息库,跟上时展的步伐。要在建好档案馆内部网络的基础上,逐步使档案馆“网络社会化”,使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搭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档案信息服务。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数字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校园,中等职业,衡水

衡水中等职业教育园区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资源共享模式,这一共享机制,走在省内资源共享前列。目前,衡水教育园区由去年10月份开始动工的建设,占地1395亩,将新建的衡水综合中等专业学校、衡水卫生学校、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市委党校、原技术学院在内的五所学校,可拥有3万余人。

衡水中等职业园区将围绕着共享、集约、高效、开放;的建设理念,打破传统办学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为衡水中等职业园区提供图文信息资源、实训基地、实训项目模块、师资共享资源。我们将实行学生的跨校选课、建立校际间学分互认制度;主持建设中等职业园区图文信息共享系统,并对园区内外开放;主导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实训教材开发和共享运作机制的建立;率先实行师资互聘;形成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范例。

由于原来的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主要是面向本校教学,平日只在规定时间内对本校学生开放,所以,利用率不高,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育园区的建设应当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共享的结果就是提倡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建设现代化的数字校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有力措施,它将帮助管理者把学校资源合理的分配,也使使用者更加方便。、快捷。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和生活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进行科学规范地规划,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建立统一的、完善的数据库,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决定者数字化校园建设成败,应坚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规划,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其次,统一数据库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完成统一数据库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数字化。其中门户服务位于各类应用之上,作为数字化校园对外的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而且整合了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门户服务要完成门户站点本身的所有功能,并且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提供各种服务的接入,如email系统、教务管理、办公系统、统一信息系统等,门户服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级表现形式。

在应用系统的数据上,我们确定两大数据源:学生数据来源于教务系统和学生处、教工数据来源于人事系统,而且各学校都要统一数据库和管理。可以把整个大的系统又分成个个小的系统模块,但个个小的系统必须是统一的数据源。如教务系统要求与一卡通系统充分整合,一卡通系统中的学生基本信息来自于教务系统,教务系统必须能方便地导出学生的数据到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给一卡通系统。论文参考网。而一卡通的收费数据又要能实时的反映到教务系统,这样才能使得教务系统能根据学生缴费情况,对恶意欠费学生的选课、考试做出制约,从而有效杜绝部分学生恶意欠费现象。论文参考网。另外我们还要求教务系统作为认证数据源,必须把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给网络学习体系中的在线教学平台,经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登录。教务系统作为教学核心数据源,形成信息标准教学数据规范,如课程名称、代码,这些再作为标准要求后来的系统必须满足、以此为依据。各学校都要统一规范化数据库,统一管理数据库,这样才能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管理和应用。

其中,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各个学校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组织和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校园网内部的MIS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职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子系统,这是内部校园网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采用Web浏览器为用户提供操作平台,操作简单、灵活,提供给用户一个完全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且具有多层安全性的用户权限管理,能提供完善的分析、统计功能。另外该系统还具有程序接口灵活、便于再次开发的特点。

网络教学平台将建设成一个支持包括网上备课、授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共享、网上答疑、网上自学及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平台。各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以上几种功能。

该系统网络平台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通过各种软件的编写,制作网上模拟电子实验室,模拟各种仪器,再现一些现实生活中耗资巨大、不可再现的实验,能极大地节约资金,有很高的学术和教学研究价值。可以方便地将教学网接入校园网中。升级简单,整个系统以软件平台的升级而升级,增加功能随新的软件的应用而自动增加,无需改动硬件,有效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网络虚拟实验就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个实验对象,可以创建很多虚拟的实验对象,建设虚拟实验室。它不仅能够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在学校中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可以和异地的学生合作实验。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网络虚拟实验室再现一些现实生活中耗资巨大、不可再现的实验,能极大地节约资金,有很高的学术和教学研究价值。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没有时空限制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该系统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快捷方便,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

该系统由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打印、验收以及数据维护和订书等功能构成。中文编目子系统可以完成图书编目、查询、查重、统计、库维护等功能;流通子系统可以完成图书借还、查询、书证管理等功能。论文参考网。

在数字化校园中,校园网络是维系校园运转的命脉,网络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网络的稳定性和保密性也是需要特别注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网上内容的管理,防止不健康内容在网上的泛滥。

总之,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教育也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势不可挡,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中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构筑数字化校园,实施软硬件并重的数字化模式, 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推动中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莉莎多、校区校园一卡通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6、

[2]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教育网络,2007,05、

[3]蒋玉宇、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 2008, (11)、

[4]刘艳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8, (25)、

数字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数字城市 档案 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加速了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将使城建档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城市”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的启动,已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字时代强烈脉搏。作为城建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使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已是城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具体的讲“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和城市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的一个技术系统,它是一个立体的五维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发展“数字城市”是今后城市实现信息化并抢占数字地球制高点的重要方向。“数字城市”主要有通信网络平台、软件技术、数字信息及资源三部分组成。“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是一个开放、分布式的基于Intcrnct网络环境的各类数据存储、管理、更新、查询、处理、分析的软件系统。“数字城市”的数字信息及资源主要由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等组成。其空间信息资源是支撑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是数字城市运转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各类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的城市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有关城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等与电子地图相关的图形、图表和文本数据库,核心是有关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各类建筑物等各种数据。“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城市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

二、“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的数字化。

透视数字城市的定义,其涉及的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是城建档案接收的范围。也就是说,城建档案应该成为数字城市重要的数据源。为适应数字城市的需要,城建档案应加快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城市”工程启动时,数字化的城建档案将与建设系统的规划、市政、园林、房地产等部门的专业信息构建城建信息系统,成为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档案馆,其信息资源是所有上网档案管理部门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因此数字档案馆的建立有赖于档案馆馆藏的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网提供利用,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系统,它把产生于不同部门以各种载体存在有关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相连接集中管理,并为城市建设活动服务,它是城市建设活动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贮存、利用、咨询、交流和服务中心,城建档案数字化,简单说来,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文字、内容、图形、音像等进行数字化整理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收集档案进行主题词等标引项的录入,实现计算机检索,即机读目录;另一方面是对馆藏档案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全文输入,实现磁盘存储,即机读档案。

城建档案工作,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工作。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部门,内容包括建筑物、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地下管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地质勘查、地形图以及有关城市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城市基础资料,其载体形成有文字、图纸、图表、照片、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电视影像、电子磁盘、光盘等。因此城建档案应该是“数字城市”中海量数据采集的源泉和基地,应当成为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等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工作基地。“数字城市”所需的信息数据大部分不是原始的档案资料,而是经过编辑加工并且数字化处理的数据信息。城建档案工作也就应当作为以“数字城市”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城市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的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知识结晶,城建档案馆是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建设最大的信息服务基地。电子文件是现代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我们城市建设档案的新生代。被人们熟悉的传统载体的档案文件将被数码世界所产生的新载体所取代,这将证明“数字城市”建设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发展方向。

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必将成为数字地球的焦点,城建档案馆作为接收保管城建档案提供信息资源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基地。未来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无论在学科理论还是管理模式方面都是空白,但先期启动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或许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数字图书馆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的底层,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模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保护、利用等全过程。档案馆与图书馆相比,同样是海量信息的保管基地,面向社会提供咨询利用服务,在制定学科理论和建立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城建档案毕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作用和密级等其他档案属性,档案数字化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的原貌,网上管理强调确保档案安全,注意使用权限保护。另外,城建档案与城市三产三业紧密相连,具有现实性、动态性强,内容精度要求高,档案成套性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涉及各种工程文字资料、图表、设计图纸、地籍图、管线图、照片、录像资料等。因此我们在建立数字档案馆发展数字档案的时候,要考虑城建档案的特点和数字城市的要求,适应“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拓宽思路,提高素质,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向“数字档案馆”建设迈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以城建档案馆为基础开展建设信息化工作,做好本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建设工作,抓紧大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城市数字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蓝图,而城市数字化是一项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不足,以及信息资源配置不当,同样会使耗费巨资建设的网络造成浪费。如有些城市的城建档案馆虽然已进了先进的GIS系统,但目前仍基本上停留在城建档案资料的目录管理上,著录的档案内容信息基本上以检索利用为主,还不能进行内容信息自动分析研究、数据采集,还不能实现城建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有些馆已开始进行一些数字化和网络化工作,但目前还未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真正联系起来。关键是缺乏信息开发的专业人员、网络技术人员、数字化处理人员。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有实际工作能力,缺乏理论水平。特别是县级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水平低,缺乏数字城市建设管理知识,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2、扩大城建档案接收、收集范围,特别要有目标地、有重点的收集与“数字城市”建设有关的档案资料。注意分析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者利用需求以及“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数据采集的内容需要,有重点的收集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有关的档案资料,如建设用地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房地产拆迁管理等方面的档案;工程勘测档案注重城市地图、数字化地形图、城市建设工程测量图、地下管线图等。工程建设档案主要有建设项目前期形成的文件、图表、施工文件、竣工文件以及照片、录像等,对这些档案资料要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数字建设方案篇5

关键词:长期保存;保存技术;数字馆藏;数字馆藏评价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包括自购、联合采购、自建、联盟共建的模式,对已经建设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和方案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类型及长期保存技术类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部分指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041-03

图书馆数字馆藏是借助电子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数字资源总和,主要有虚拟数字馆藏和实体数字馆藏两种,构建方式分为自建式和采购式两种[1],学科性、海量性和技术性是其三个主要特点。目前,数字资源建设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方案包括数字资源的采购、自建、长期保存和评价四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的主要手段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类型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图片、视频、就业信息、培训信息等类型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设方式主要是采购和自建两种模式。

1、1数据库采购模式

1、1、1建立本地镜像。该种模式是将数字资源库安装到本地服务器上,根据IP来限制局域网的访问范围,不需要认证,也没有人数限制,而且访问和数据的传输都比较快,数据的更新方式一般是采用硬盘或者通信的方式进行追加更新。该模式的优点是:数据稳定,没有通信费用,一次性购买数字资源能终身使用,方便进行构建一站式检索。不足之处有:硬件投入较大,系统维护成本较高,数据更新不及时。

1、1、2包库。该模式是向数据库商获取授权进行数据库访问,一般是提供IP限制或者漫游账号的方式进行,在一定时间内不限制访问次数和下载量,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最新的数据。该模式的优点是:图书馆不需要购买服务器,资源更新也比较及时。不足之处有:不能增加馆藏资源的数量,一旦停止购买就不能再使用该数据库。

1、1、3购买阅读卡。读者用阅读卡提供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数据库网站进行检索和下载,按照下载量计费。阅读卡一般分为机构卡和个人卡两种,没有IP限制,使用方便。该模式的优点是:无须硬件投入,无须人工维护,总体成本较低。不足之处有:阅读卡需要不定期充值,按照下载页数收费,平均单页费用较高,仅适合使用率不高的数据库。

1、1、4购买光盘。该模式是将数据库光盘安装到本地服务器上,包括数据的资源和检索,一般适用小型特色数据库[2]。该模式的优点是:规模小,价格低,增加图书馆资源,不限量使用。不足之处有:只能在规定的地点使用,服务面小,数据更新不及时。

1、2数据库自建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除了购买,还可以进行自主建设与开发。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强势专业、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资源构建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也可以综合本校教师的著作、专利、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构建数据库。数据库的自建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独立建设。由高校图书馆独立进行构建,该模式对技术要求较高,资金成本较低。②与公司联建。由高校图书馆提出构思并提供资源,软件公司进行系统的开发,虽然该模式的资金成本较高,但设计出来的数据库比较先进。③联盟共建。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由各个成员馆共同建设数据库,技术与资源共享,建设成本均摊。该模式需要考虑知识产权和数据库维护等问题。

1、3数字馆藏建设的建议

笔者认为,各高校图书馆在购买数据库的时候,应考虑以下三点因素:①本校读者的需求情况。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学校学科建设、用户数量及数据使用数量。②本馆硬件与软件的情况。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环境、存储情况等;软件包括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数字资源的技术维护力量等。③经费情况。指当年或者未来几年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经费预算。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主要看各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如果能够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共建不仅可以节省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成本,还可以扩大自建数据库的资源数量和种类。同时,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在资源类型的建设、技术和手段选择、数字资源整合、数字资源保存方面可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另外,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初期就应考虑好长期保存的技术和方案[3]。

2数字馆藏长期保存方案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建设是一个资源积累的过程,数字资源不同于纸质资源之处在于其保存对实体空间的占用比较少,所以不像纸质资源那样需要定期进行剔旧。数字资源需要考虑更多的是资源的积累和长期保存方案。

2、1数字资源的缴存制度

这里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或者高校图馆联盟自建数据库的缴存制度,其应从学校的层面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障数字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保存。笔者认为,高校应从以下三点确保数字资源库资源的来源:①明确收缴的内容。如:学校教师和学生出版的论文、著作和专利等;没有正规出版的研究报告、博客、学位论文等;机构和个人活动的记录,如会议文献、PPT课件等;学生实习或实验的作品。②明确收缴主体[4]。学校每个部门应指派一名教师专门负责上传或者上缴数字资源,责任到人。③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对按时缴存的教师实行定量的积分制,根据积分赋予其不同的权限。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建立一套奖励制度来鼓励读者上传其数字资源。

2、2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主要包括:①拷贝。就是将图书馆原有的数据直接拷贝到新的服务器或者数据库中。该模式操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对数字资源的保护效果有限,不能解决因硬件老化引起的长期保存问题。②数据仿真。即在新的数据系统中搭建一个兼容环境,可以运行原来的数据和设备,达到数据继续使用的目的。该模式对软件的要求较高,并且多次的仿真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③数字迁移。这是目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手段,即将信息从不稳定的系统迁移到稳定的系统、将多样化的信息迁移到标准化的信息格式中。该模式方便信息的组织,但是在数字迁移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的格式信息丢失。④建立数字资源档案馆。该模式是将老化的计算机软硬件进行保存并读取数字资源。但其维护和使用的成本较高,不宜采用。⑤封装技术。即将数字资源及其运行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打包保存,从而实现程序在其他环境下的运行。但该技术提取元数据困难,使用时需要进一步讨论。⑥标准化技术。即将数字资源转换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形式进行保存。该模式的维护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但是降低了数据使用的灵活性,格式保存上也容易存在失误。⑦虚拟计算机技术。虚拟计算机技术是IBM设计的一种数字资源保存方式,是在不断革新的硬件和软件上设置一个层,方便进行数字资源的仿真和迁移的数字程序。虚拟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其应用范围较广。⑧基于风干的保存策略。基于风干的保存策略就是在保存数字资源的同时,保存一个简单、可运行、低质量的数字运行系统。该模式是一种附加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式。⑨数据再造技术[5]。即从原始的数字资源中提取数字流来恢复数字资源的原貌。

金玲: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方案研究 2、3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建议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情况,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制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案。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①确定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类型。②确定长期保存的技术手段。图书馆应根据资源种类及本馆实际情况确定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手段。③积极开展图书馆联盟的数字资源保存合作。这不仅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经费,还能提高长期保存的质量,同时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标准。④拓宽长期保存的资源类型。除了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自建的数据库、镜像,学校的教师、专家、馆员、学生的学术性电子邮件、微博、博客、朋友圈等数字资源也应列入数字资源保存的范围。⑤拓宽保存途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互联网商合作,将本校师生的网络数字资源进行下载并进行长期保存。

3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评价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也是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字资源的评价结果对数字资源保存的类型、保存的方案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对数字馆藏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同时其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一部分。

制定数字资源评价指标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①通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不可能只为一个数据库服务,需要评价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并找出它们的共性,基于这些共性来建立指标体系。②定性分析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律进行抽象研究,定量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及运算对事务进行评价,将二者结合可以将模糊的对象清晰化,方便用户进行分析。

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数据主要是购买的本地全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数据库、光盘数据、办公数据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评价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①数字资源的采购。数字资源采购时应考虑质量、成本和内容,质量主要考虑的是核心收录率、下载次数、被引次数等参数;成本考虑的是资源价格、设备价格和管理成本等参数;内容包括学科覆盖率、资源质量和馆藏结构。②数字资源的使用。数字资源的使用主要包括检索系统、用户服务。检索系统的评价要综合考虑检索技术、检索手段、检索程度、输出排序等,用户服务包括校外访问系统、用户参考咨询功能等。③数字资源的存储。数字资源的存储主要包括存储设备和存储技术。存储设备应该考虑设备的稳定性、扩展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存储技术应注重其兼容性、传输速度、数据保护能力等。

数字馆藏指标体系建立前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6],关于权重的指标可以设置为“绝对强、很强、强、稍强、同等重要”五个层次,对比的关系要考虑“内容与质量、内容与成本、质量与成本”。对被调研者的层次、性别、工作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根据定量计算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标数字资源库进行评价,从而来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长期保存和长期保存需要投入的成本。

4Y语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因此其建设、保存和评价也一直是图书馆界研究的重点。由于数字资源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保存和评价等方面应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形成图书馆联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好地实现数字馆藏的价值,为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雷菊霞,李易宁,卿蔚,等、学科馆员在建设数字馆藏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91-92、

[2]赖彤、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进展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9):47-53、

[3]熊倩、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4]邢军、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与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1(4):18-22、

[5]刘龙、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导公众开展个人数字信息保存的举措[J]、图书与情报,2015(1):87-90、

[6]林玉辉,林岚、美国图书馆领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43-46、

数字建设方案篇6

现阶段国内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到数字档案管理模式的过渡性研究中,侧重点不够明显,稀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大多停留在概念性的探索。为了更好的应对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指导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本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档案数字化的内涵

(一)什么是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记录技术,是一种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来记录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所谓的数字化就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一切信息,既是将要记录的所有信息全都是变成数字信号。由此可见,数字化是就信息而言的,那么档案数字化也就是档案信息化,是将纸质文件、以及声音图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系统的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资源如何数字化整理

档案资源数字化整理包括使用数字技术将馆藏各种档案数字化和接收归档的电子档案两个方面;这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其基本途径一是档案馆把固化在纸质载体中的档案信息开发汇集成三次文献信息,并以数字化方式输入计算机上网;二是将各种传统介质的档案也将会有选择性地转化为二进制数字代码形式存储起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

(三)档案数字化的优点

传统的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提高了计算机检索速度;节省了档案的存贮空间,缓解库房紧张的压力;减少档案原件(特别是珍贵档案)由于频繁使用而造成的磨损,从而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信息优势,丰富网上信息资源的内容和数量,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能为档案馆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

二、档案数字化的建设

(一)吐旧纳新,更新观念

如今在绝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心中,已经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形成了的一种习惯。在思想观念上对数字化的推行上既不热心也缺乏激情。在基层档案部门中工作人员当面对相对有限的档案库藏和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好用、管用,日常工作还能做到熟门熟路,那自然觉得没有弃熟从生、自找不适来推行数字化的必要,对一些老的档案工作者来讲,要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档案资料变成无形的数字信息来储存,会在心理上感到不踏买,把数字档案建设看成是一项费时费力、更缺乏实际意义的“赶时髦”,从而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要消除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亲眼看到数字化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卓越表现和优异特点,从心底里真正的认识这个新事物,认可这种新作法。

(二)争取经费,从“小”到“大”

相对于单位的各项职能和工作分工,基层档案工作往往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在经费分配上,基层单位总是把有限的财力资源首先使用于更重要的方向,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硬件投的资金不足,致使基层档案数字化工作起步艰难。基层档案数字化要积极争取经费,把钱用到“刀刃”上,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优先开展利用率最高、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档案,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循序渐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领导接着一茬领导干,不要中断,持续进行。

(三)内生外引,合力共建

人才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网络设计和硬件配置需要专业的人才,设备维护和软件开发需要专业的人才,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档案的管理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基层档案部门非常缺乏,没有这样的人才作为基础,数字化建设就无法从规划变为现买。我们应充分运用本单位人员和外请人员两种力量,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其次,应加强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更新。鼓励档案行业从业人员加强学习,不仅要精通档案业务知识,而且要熟悉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等知识,努力培养能够胜任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来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数字化速度和工作效率。

(四)把握重点,民生优先

在推进室藏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将纸质室藏转变成数字室藏是一项耗时费力的艰巨工程,很多单位重视数字化设施的建设而轻视数字档案内容的建设,以致空有数字化系统而无数字档案内容。数字档案室建设必须“内容为王”,着重数字内容的积累,着重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基层档案数字化要从过去以技术为主导向以服务为主导转变,从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向注重档案内容信息转变,建设以服务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我们应本着“利用为重、民生优先”的原则,将“珍贵档案、民生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把社会急需、群众急需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努力在较短时间买现数字化工作的高价值、高利用率。

(五)遵循规范,标准同行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在众多数字档案室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基层档案的数字化,就没有构建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信息;不在标准化的规范体系框架下构建基层档案数字室,即使材料丰富也难以形成全国互联的高质量的数字档案馆。截止目前,我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标准规范出台相对滞后,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基层档案部门在当前的情况下,首先应当紧密跟踪标准化建设的进程和动态,建立健全自身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努力使自身的数字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的进程相合拍,数字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的发展同步;其次是加强与同行的横向交流与沟通,主动与本区域数字网络相接轨。

数字建设方案篇7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数字化电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电力工业,本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正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2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一直是国内电力行业建设者热衷的话题和追逐的目标,许多电力建设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出发,给出了数字化电厂若干种概念和解决方案。如:有人认为德国Niederaussem电厂(单机出力达到1012MW)仪控系统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维修信息等也通过现场总线进入DCS和上层IT系统,实现了机组优化操作及优化维修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电厂;也有人认为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设备检修备品备件库与三维模型双向关联实现数字化的运行维护,能在三维模型下进行可视化的施工是数字化电厂;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到达一定程度的概念。电厂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化电厂;;我们认为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其作用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减少设备故障,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号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3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及结构

3、1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工厂的模型规则,即:

*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数字化企业

*管控一体化构建数字化工厂

*热工、电气设备全面数字化构建自动化设备资产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如下:

3、2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

结合电厂特点和国际上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概念,提出一个具有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结构模型。

四个层次:经营决策层、生产监控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四个支持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

从数字化发电厂的概念出发,建设数字化电厂是方法实现的过程,建设数字化电厂,需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实现:

*数字化电厂设计和建设

*数字化电厂运行

*数字化电厂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4 数字化电厂的设计和建设

4、1 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采用以国际主流设计软件为核心,集成一套涵盖电厂设计、采购全过程的系统,称为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包括系统图设计、布置设计、各种计算软件、项目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设计手段在完成一个物理电厂的同时,提供一个数字电厂。

4、2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对电厂设计过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任务分解、资料管理、进度管理等。采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数字电厂向业主的快速、无缝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按照项目定制-系统设计-布置设计-详图设计;的流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

在施工图详图设计阶段,生成最终的智能PID和三维模型,直接从三维模型中抽取管道安装图和平剖面图纸,已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4、3 数字化采购和数字化施工

采用专业化的设计软件,通过系统设计――布置设计,将生成智能PID和本阶段的三维模型供设计评审,同时可以生成主要设备明细表和初步的材料清单。并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统计清单:

1)整个系统的材料汇总表,可用于做材料计划;

2)管线预制清单,按每条管线安装所需材料汇成清单,方便领料和物资部控制材料发放;

3)管线装配清单,方便班组的分配工作,发放材料和领料,更好的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利用三维系统,可以模拟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理顺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减少施工交叉,机具调整,加快施工进度。

数字建设方案篇8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技术为广电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越来越多的高清节目使受众对高清电视的画质有了真实的感受,并促使广电业内不断提升电视制播的技术水平,提高制播能力,为此杭州文广集团对台内大型演播厅进行高清化改造升级,将600m2演播室打造成功能性和应用性一体的高清演播室。

1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

所选设备先进,所建系统使用方便,所有信号调度灵活,系统播出安全可靠。构建一个设备管理清晰、参数改动直观灵活、上下格式变换方便、设备在用状态一目了然、制作手段丰富实用、各类信号四通八达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制作系统,使演播厅电视制作从软件到硬件,系统配置更加科学,制作手段更加灵活,画面质量符合高清标准,直播安全更有保障。始终按照系统安全化、操作人性化、布局合理化、结构模块化、规格统一化的原则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设备的选型。该高清演播室系统方案,设计以大型矩阵为信号调度核心,建立起联通各设备的视频信号网;以大型切换台为制作核心,生产高画质的节目产品;以多套高清晰度摄像机为前期信号采集媒介,与多路外来多格式电视信号构成信号输入网,以多通道收录设备为多路信号收录池,以视音频同轴传输信号线加IP网组建融媒体传输网。

2系统总体架构

大型演播厅高清电视系统建于杭州广电中心2号导控室,导控室使用面积125、28m2,为17、4m×7、2m的长方形格局,分割为设备机房和导控机房。导控监视墙安装于演播厅方向,设计为55英寸高清液晶大屏6个,呈横一字形吊挂。工作台设计为前后两排,工位设计为前排12个,后排12个,工作台长度设计为7m。建成后的高清系统用于600m2、1000m2两个大型演播厅的高清节目制作和播出。整个系统输入源由8台演播厅摄像机讯道及多路外来信号、非编信号、录像机放像信号、播出服务器播放通道等组成,核心制作由一台大型3级M/E的切换成,全系统信号调度、分配、应急切换由一台135×144矩阵并配以相应键控面板完成,录制系统由12路多通道录制服务器、非编设备和录像机组成;周边设备由高质量信号处理器、加嵌器、分配器、帧同步器等构成;全系统同步由一套高稳定性同步机以主备方式保证,此外两套字幕机系统为节目直播提供基本包装。

3系统集成设计

全系统制作切换、加嵌后的高清信号经主备通道输出去播总控及录制系统,也可经高质量交叉变换器生成标清信号进行录制。全系统摄像机亮度电平调整、终端信号质量监测由TEK波形监视器和技监示波器提供参考依据。全系统为新媒体技术的融合、4K一机三用技术、在线包装技术、虚拟前景技术等设备的后续植入提供扩展空间。基于系统设计目标考虑,在系统整体设计时采用内部控制和信息交互网络化的方案,即所有设备间通讯、管理和交互均采用以太网信号,确保系统内设备互相通讯更加方便可控,同时系统管理人员配置系统内设备状态也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接口和设备物理位置的限制,只需在控制台预留以太网端口即可方便地管理系统内所有设备。在选用摄像机时充分考虑与现有演播厅已有的铺设到600m2演播厅、1000m2演播厅摄像机同轴电缆的配接。经过实测,使用100m三同轴电缆传输的高清摄像机输出信号无论是主观指标还是技监波形呈现的客观指标都与同样长度的光缆传输的信号相同,选用可同时配备三同轴和光缆连接方式的摄像机,可以利用现有演播厅内已经预埋的三同轴电缆,有效地节约系统建设成本。同时该摄像机又具备接入光缆的功能,当系统环境为光缆预埋时只要更换适配器就能很好地配用,摄像机采用接口Kit和CCU核心分离的设计。切换台系统选用了Karrera系列3ME切换台,该切换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切换台路数升级,且主机易于维护。切换台内部信号为3G带宽,同时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可以与系统内多格式摄像机配合制作多种信号格式的节目,内置的Doubletake功能和每级ME具备的隐藏母线使切换全具备4K节目制作的能力。此外,切换台自带的分区功能可以使这台3ME的切换台通过系统设置变身成为逻辑上完全独立的两台切换台,这对于节目制作要求高的综艺演播厅也是非常实用的功能。当然,该切换台所具有的完备的使用功能,为演播厅节目的高清化制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录制与后期制作系统选用CreaStudioxPanelPro多通道录制控制服务器、多通道视频录制服务器、多通道编辑工作站、媒体管理服务器、电子场记系统等,采用适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录制的SSD专业硬盘,具备了演播厅多通道录制、单时间轨(故事轨)多画面无上载剪辑、基于C/S架构的IPAD、IPhone电子场记技术,构建了前期多达12通道精确到帧的相同时间码一键录制、现场素材播出主备互通、后期制作由电子场记精准提供关键事件点的前期后期录制制作功能。该技术在演播厅节目制作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前期节目录制中素材的播放、多机位的录制、后期节目的制作剪辑,以及对现场制作中关键事件点的精准把握,为制作高质量高清电视节目提供了保证。

4系统设计亮点

系统设计的创新考虑不只是采用最新的设备,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选型及搭配使用,使各个节点设备能协同工作,基于设计思路,在设备选型的过程中选择了具有通用网络管理接口的设备。

4、1矩阵与切换台协同工作

在系统设计中,将系统内的矩阵作为演播厅信号调度中心,通过该核心矩阵实现不同区域信号的互通,另外,将矩阵作为切换台的应急备份切换,一旦切换台出现故障,可以通过矩阵的切换来完成节目制作。矩阵的固定输出端口可以跟随切换台的切换来作自动调度,确保系统内由矩阵提供的备路输出和由切换台提供的主路输出保持信号内容一致,不再需要第三方控制系统来完成这一功能。

4、2矩阵与切换台多画面分割器协同工作

在演播室系统中,Tally和动态UMD功能非常重要,是所有节目制作人员互相沟通、确认节目内容的关键,也是导播导演和现场摄像人员及演员主持人互相配合的标准,因此在演播厅系统中往往需要一套完整的Tally和动态UMD系统来实现矩阵、切换台和多画面协同工作,通过这个方案,在不增加第三方Tally和UMD系统设备的情况下就实现了系统内完整的Tally和UMD功能,有效地节约了设备成本和协议开发成本,实现了利用系统内标准设备协同工作完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5结束语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安全管理化建议(精选8篇)
  • 下一篇:网络流行语的思考(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