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气污染物预防治理
大气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防治大气污染物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头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本体的自净能力,采用最佳的防治方法,已达到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工业企业中污染物的产生
1、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做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物的最佳方案。例如: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营造城市绿化带,以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严格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的要责令其停工限期整改,对于现有污染严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采取关、停等措施。
1、2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因此应优先推广型煤和低硫等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1、3 在工业企业中实行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余热采暖,烧水小锅炉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是造成大气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采取区域采暖,集中供热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区域采暖,集中供热的好处表现在:一是可以提高锅炉设备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利用率;三是便于采用高效率除尘设备,大大降低粉尘排放量。四是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从而减少运输设备的使用,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4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与阻拦尘埃的功能,使空气得到净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出氧气,可吸收二氧化碳,一般1 hm2的阔叶林,每天能够消耗约1t二氧化碳,释放出750kg氧气,起到了良好的空气调节作用。
2、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2、1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
大气中的烟尘(主要由颗粒状污染物组成)大部分是由于固体燃料(煤)的燃烧产生的。去除大气中颗粒状污染物的方法很多,根据其作用和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干法去除颗粒状污染物。利用机械力(重力、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常用的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其中最简单、廉价、易于操作维修的是沉降室。携带尘粒的气流由管道进入宽大的沉降室时,速度和压力降低,其中较大的颗粒(直径大于40μm)则因重力而沉降下来。旋风除尘器的作用原理是使气流在分离旋转,尘粒在离心作用下被甩往外壁,沉降到分离器的底部而被分离清除。这种方法对5μm以上尘粒去除效率可达50%~80%。二是湿法去除颗粒状污染物。该方法是用水或其他液体使颗粒湿润,进而加以埔集去除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喷雾塔式、填斜塔式、离心式分离除尘器、文丘里式除尘器等多种,这些方法能除去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如果采用离心式分离除尘器,其去除率可达90%左右,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能耗较高,同时存在污水处理问题。
2、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二氧化硫不仅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严重腐蚀锅炉尾部设备,影响生产和安全运行。因此,烟气脱硫对我国来说更为重要。烟气脱硫技术包括燃料脱硫(目前主要是重油脱硫)和烟气脱硫2种。重油脱硫是采用加氢脱硫催化法,使重油中有机硫化物中的C—S键断裂,硫变成简单的气体或固体化合物而从重油中分离出来。含硫量较高的重油首先进行脱硫处理,再提供给用户,主要应用在那些没有烟气脱硫能力的中小工厂,而大型工业企业则要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
烟气脱硫可分为干法和湿法2种,湿法是把烟气中的SO2和SO3转化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从而把它们从烟气中分离出来,湿法脱硫主要包括碱液吸收法、氨吸收法和石灰吸收法等。碱吸收法是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水溶液等作为吸收剂;氨吸收法用氨气作为吸收剂;石灰乳法使用石灰浆作吸收剂,同时可回收石膏。
3、完善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根本不考虑其排放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危害。因此,监管措施和执法力度直接关系着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效果。这就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此外,还要加大对排污大户的惩罚力度,走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圈,使企业逐渐走上规范化经营和良性竞争之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社会联动、企业互动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2):30-35、
[2] 黄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8(21):136,137、
关键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项目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96);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GL018);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30241)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2日
一、我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演化过程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机制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大气污染属地管理模式到“两控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分区域管理”,再到区域环境保护督察中心设立;第二阶段:从区域环境保护督察中心设立到局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践。北京奥运会期间环境保护部与北京及周边六省区市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成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开启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模式;第三阶段:从局部区域、临时性的实践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区域联防联控长期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2010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也就是说,解决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应当走点源防治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的立法路径(常纪文,2010)。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第一次以全国五年规划形式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但是区域联防联控仅局限于规划的编制,缺乏持之以恒的行动力(柴发合等,2013)。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立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新模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分别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开始启动区域大气染防治协作机制,但具体的联动内容、联动措施、联动执法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都还很不完善,联动工作进展缓慢。
二、河北省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一)城市内源过量排放污染是河北省雾霾爆发的决定性因素。河北省的内源污染主要来自煤烟型污染源、石油型污染源和扬尘型污染源。
1、煤烟型污染,主要由工业、电厂、垃圾焚烧、小锅炉、餐饮业、居民生活等炉窑燃煤释放出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首先,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导致煤烟型污染严重;其次,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烟(粉)尘是煤烟型污染的首要来源;再次,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火电、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石化六大行业。最后,餐饮业及市民生活排放对PM2、5亦有重要贡献。2012年河北省常住人口7,280万人,目前市民生活燃料主要是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和用量家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
2、石油型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尤其是高污染的“黄标车”排放。一是巨大汽车保有量导致大量尾气排放。2012年河北省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647、8万吨,全国排名第一,其中排放颗粒物7、42万吨,占全省颗粒物排放总量的5、05%,排放氮氧化物56、18万吨,占全省所有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1、13%。同时,由于城市道路拥堵严重,低速、怠速等产生更多有害气体和细颗粒物,使污染严重;二是长期存在的“黄标车”是各类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最大“制造者”,全面淘汰“黄标车”,可降低PM2、5浓度9%~10%。河北省的“黄标车”总数105万辆左右,却占了80%左右的机动车污染排放。与国IV标准车辆相比,“黄标车”排放高出5~10倍;三是燃油品质较低是造成机动车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巨大的机动车燃油消耗制造的尾气污染非常可观。
3、扬尘型污染,主要来自城市施工建设。2012年,全省各种房屋施工建设、道路建筑工程,缺乏有效扬尘管理的巨大施工量从土方作业、堆场、渣土运输等多方面制造大量扬尘,雾霾的污染源中约10、35%来源于工地扬尘。
(二)外源输入污染是河北省雾霾爆发的重要因素。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有利于气态污染物朝颗粒状污染物的转化和累积,且秋冬季节多西北季风,容易受周边城市传输的影响。PM2、5污染物由于粒径小,易漂浮在空中随风传输。经分析2013年10月~12月河北省与周边城市PM2、5爆发规律发现:河北省与华北区域内其他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河北省PM2、5浓度与距离较近的北京、天津、济南、太原等城市有较高的一致性。外源输入污染加剧了河北省雾霾污染程度。
(三)内外源共同作用生成二次污染。在内外源共同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等颗粒态物质,成为PM2、5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控PM2、5污染,不但要减少一次颗粒物的排放,还要降低二次颗粒物前驱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四)不利天气是河北省雾霾爆发的诱发因素。由于污染物产生量远远大于城市大气环境容量,一旦遇到逆温、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不易扩散而累积,马上导致雾霾污染爆发。不利天气只是城市雾霾爆发的诱发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要想彻底消除雾霾,必须从大量减少内外污染源的污染物产生量。
三、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综合借鉴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功经验,构建河北省大气污染区域环境转移补偿体系,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并对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技术、标准、监测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一)联防联控机制与目前属地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状况,划分重点控制区与一般控制区,实施差异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区域内大气污染减排的责任与主体。环保厅负责制定区域空气质量标准,区域内市级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达标方法与时间表,县级政府负责具体实行并针对本地特殊情况对此进行补充的大气污染防治三级管理体制。
(二)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相统一。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控制、评估、考核体系。根据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基于质量改善的区域总量控制关系体系,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均衡控制,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从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抓起,以点带面,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三)组建权威的跨市区域环境管理机构。根据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划定大气污染控制区域,组建河北区域大气污染管理委员会,隶属河北环境保护厅,实行区域联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监管,增强对区域内各地市的约束力,确保区域内大气环境资源协同管理。并赋予其执法、监督、处罚的权利,通过推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排污许可、检查、监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方式,实现治污目标。
(四)采用行政或税收手段推动市际联防联控机制的协同管理。考虑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管理体制和政策实施难易程度,采用行政或税收手段推动市际联防联控机制,既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发挥区域各地市污染物去除成本差异优势,又具有强制执行、公平感强等优势,考虑到征税立法程序时间比较长,可先以征转移费作为过渡,等排污转移税立法获批后,再用排污转移税取代转移费。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地建立一个跨市的区域级税收征管系统,制定具体的排污转移税征收政策、征收标准和对象、征收资金的征收和补贴办法。
(五)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河北省区域内地市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下,定期召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部门与区域内各地市级政府参加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主管省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区域内各地市轮值召开年度联席工作会议,通报上年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展,交流和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
(六)提升大气污染相关数据统计能力,扩展统计范围,加强统计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建设河北省区域大气污染相关数据库,确保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和一致性,为科学政府决策的提供保障。首先,要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强化全方位、多角度统计,只有真实的数据经过计算才会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真实的数据是决策科学的保障;再次,要确保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区域各地市统计各种数据、各项指标值时口径、标准应一致;最后,要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适时公布、及时更新并及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编发报道统计信息,实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及时的数据支撑。
(七)建立河北省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加强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实现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区域内地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将保障任务层层分解。当出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时,所在区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限产、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紧急控制措施。
(八)完善区域内大气污染治理法律体系。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功经验表明,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是配套体系的多管齐下,除了技术上的保障,还要有立法的配合。而我国现行法律远远滞后于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不健全,排放限值过于宽松等,积极探讨、完善具有河北省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主要参考文献:
[1]常纪文、域外借鉴与本土创新的统一:《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之解读(上)[J]、环境保护,2010、10、
>> 南京市餐饮油烟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构建的研究 浅谈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协调机制 大气污染的“元凶” 大气污染的防治 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控预警机制研究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浅谈锅炉大气污染的治理 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造就的“幽灵”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浅谈大气污染的治理 燃煤的大气污染与防治 浅谈大气污染的危害 防治大气污染的长策建言 论述大气污染的监察治理 煤炭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关于大气污染控制的综述 大气污染的分析与控制 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12月15日、
[2]耿志超、2015年南京PM2、5降幅全省居首,优良天增多[R]、载人民网:,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2月3日、
[3]毛显强、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38~41、
[4]王金南,等、“十二五”时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路线图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70~74、
[5]南京市财政局、关于南京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R]、载南京市财政局网:,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2月14日、
[6]庞雪汀、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发展,南京2015年产值近万亿[R]、载新华网:http:///2016-01/01/c_1117643606、htm,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2月22日、
[7]唐可、2015年上半年南京新增汽车15、91万辆[R]、载中国江苏网:http://、cn/system/2015/08/12/025879608、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12月5日、
[8]王丽慧、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9),114~115、
关键词:垦区 大气污染 治理措施 建议
一、垦区大气环境现状
黑龙江垦区分布于全省12个市69个县(市、区),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占黑龙江全省土地面积的12、2%;其中耕地243万公顷、林地89、5万公顷、草原35、5万公顷、水面26、8万公顷。是全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副产品加工基地。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系统完善,工业化程度低,全年绝大多数天气属于优级。近年来,垦区为改变经济增长结构,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需要,在“十二五”期间提出打好“强工”攻坚战,进军世界五百强的战略口号,强化工业基础建设,早日实现垦区工业现代化,完成历史阶段发展使命。
二、垦区大气环境污染物种类及影响
根据垦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垦区共有300余家企业产生和排放工业废气,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产生量近似相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工业烟尘产生量28万吨,排放量1、7万吨;二氧化硫产生量0、98万吨,排放量0、9万吨;粉尘产生量8、6万吨,排放量0、11万吨。这些数据作为垦区环境总量基础数据,在“十二五”规划中,由于工业发展加速,排污量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开展压力不断加大。垦区环境压力也将异常增加,不仅对空气环境质量,也对农业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居民生活环境等带来新的影响。
三、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
3、1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各种大气污染物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3、2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大气污染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的: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植物在生长期中长期接触大气的污染,损伤了叶面,减弱了光合作用;伤害了内部结构,使植物枯萎,直至死亡。各种有害气体中,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等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大气污染对动物的损害,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食用了被大气污染的食物。其中,以砷、氟、铅、钼等的危害最大。大气污染使动物体质变弱,以至死亡。大气污染还通过酸雨形式杀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农作物和森林。
3、3对物体的腐蚀。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
3、4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四、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4、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垦区在规划上要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工业区一般应配置在农场场区的边缘地带,位置在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向,使得废气吹到居住区的次数和时间最少。居住区不得修建高污染和高耗能工业企业。
4、2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在垦区城镇及周边栽种大量树木和植被,保证生态城镇、园林城镇的建设需要。
4、3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对农场饭馆、洗浴等的烟囱、废品堆放处、垃圾箱等均可散发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影响室内空气,环保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4、4控制燃煤污染。①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②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4、5加强工艺措施。①加强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除等。②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的情况发生。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例如电厂排出的大量煤灰可制成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又可回收氮,制造氮肥等。
4、6区域集中供暖供热采用大的供热站,在农场场部实行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尤其是将供热站设在农场居住区外,对于矮烟囱密集、冬天供暖的垦区来说,是消除烟尘污染十分有效的措施。
4、7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主要是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解决汽车尾气问题一般常采用安装汽车催化转化器,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另外,也可以开发新型燃料,如甲醇、乙醇等含氧有机物、植物油和气体燃料,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排放量。采用有效控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使用绿色公共汽车等环保车辆,也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4、8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和湿法两大类。高烟囱排烟烟囱越高越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一般烟囱高度超过100m效果就已十分明显,过高造价急剧上升是不经济的。应当指出这是一种以扩大污染范围为代价减少局部地面污染的办法。
关键词:大气污染;立法目的;政府责任;公众参与;大气治理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不足
(一)立法目的存在偏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第一条规定:“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目的有两个――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二者之间必须有一个需要放弃的时候,排污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必然会为了后者而舍弃前者,然后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美国《清洁空气法》中关于该法立法目的的规定(促进公众健康,福利和人口的生产力保护和发展国家空气资源的质量)突出了保护环境这一唯一目的,给美国治理大气污染订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使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政府大气治理法律责任存在缺陷。通过研读《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2款,我们可以发现草案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草案规定考核结果的适用范围狭窄,无法落实政府环境责任;②没有将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与现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挂钩;③省级人民政府不负有限期达标责任,④对于没有完成达标任务的城市人民政府,仅以约谈作为惩治措施,无法产生草案预期的整治效果。
(三)大气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局限。综观《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涉及公共参与的仅有第七条第3,4、5款的规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既是公众的一项权利,也是公众应当积极履行的义务。而草案在这方面只是指出公民有检举,控告并获得奖励的权利,并没有详细规定公民如何检举,控告。而欧盟在《建立更加清洁空气的指令》中专门规定了空气质量和污染信息公开和报告制度,美国的《清洁空气法》直接规定了公民诉讼和司法审查诉讼,日本的大气污染受害者救济制度,这些国家的保护环境制度、法规体现出了极强的先进性。我觉得我国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扩大公众参与。
(四)大气环境治理主体的一元化。在该部草案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只赋予了政府管理权,并没有使企业、公众成为防治污染的主体。
二、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建议
(一)更新立法目的。只有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过程中确定环境保护优先的立法目的,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实施源头治理,全过程治理,才能扭转政府唯GDP至上的发展思路,为绿色GDP评价指标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政府大气治理法律责任。首先对于不达标的地方政府可以借用美国的经验,采用“区域限资”、“区域限批”措施,结合现行节能减排考核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采用如任免升迁,引咎辞职等政治责任的形式予以惩治。其次应将限期达标规划的责任主体扩大至省一级人民政府,最后,应当把空气污染防治作为对政府官员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政府大气治理法律责任。
(三)扩大公众参与。欧盟为促进公众参与,专门立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免费提供空气监测信息和执法报告供公众获取。我国完全可以效仿欧盟这种做法,构建可以具体实施的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参与制度、决策参与制度和末端参与制度。
(四)创制多元化的大气治理机制。努力创制各种机制,引导企业、公众及环保组织在实施中发挥重大作用。如环境监察部门动员企业和公众参与执法过程,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力度,建立公众,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借助公众的外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和执法部门的强制执法实现大气治理的多元化机制。
结语: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基本问题加以论述之后,我觉得修订草案应该再增设大气环境公益诉讼章节,并详加规定。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真正向大气污染宣战,让老百姓对蓝天有期待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预防;治理
abstractthe atmosphere would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human beings,and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has bee a major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in this paper,aimed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major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the basic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of produc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control technology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enhancing the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etc、
key wordsatmospheric pollution;prevention;control
大气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物一般有2种形态,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气态状污染物,颗粒状污染物主要以烟尘为主,气态状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含氢气体等。大气污染物能够在大气中扩散,具有污染范围广、区域性和整体性强的特征。因此,大气污染的程度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能源构成、工业结构和布局、交通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物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头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本体的自净能力,采用最佳的防治方法,已达到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1]。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做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物的最佳方案[2]。例如: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营造城市绿化带,以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严格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的要责令其停工限期整改,对于现有污染严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采取关、停等措施。
1、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因此应优先推广型煤和低硫等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1、3实行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家庭中的燃煤炉灶和分布在市区的各类采暖、烧水小锅炉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是造成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采取区域采暖,集中供热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区域采暖,集中供热的好处表现在:一是可以提高锅炉设备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利用率;三是便于采用高效率除尘设备,大大降低粉尘排放量。四是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从而减少运输设备的使用,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4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与阻拦尘埃的功能,使空气得到净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出氧气,可吸收二氧化碳,一般1 hm2的阔叶林,每天能够消耗约1 t二氧化碳,释放出750 kg氧气,起到了良好的空气调节作用[3]。
2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2、1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
大气中的烟尘(主要由颗粒状污染物组成)大部分是由于固体燃料(煤)的燃烧产生的。去除大气中颗粒状污染物的方法很多,根据其作用和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干法去除颗粒状污染物。利用机械力(重力、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常用的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其中最简单、廉价、易于操作维修的是沉降室。携带尘粒的气流由管道进入宽大的沉降室时,速度和压力降低,其中较大的颗粒(直径大于40 μm)则因重力而沉降下来。旋风除尘器的作用原理是使气流在分离旋转,尘粒在离心作用下被甩往外壁,沉降到分离器的底部而被分离清除。这种方法对5 μm以上尘粒去除效率可达50%~80%。二是湿法去除颗粒状污染物。该方法是用水或其他液体使颗粒湿润,进而加以埔集去除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喷雾塔式、填斜塔式、离心式分离除尘器、文丘里式除尘器等多种,这些方法能除去直径大于10 μm的颗粒,如果采用离心式分离除尘器,其去除率可达90%左右,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能耗较高,同时存在污水处理问题。三是过滤法去除颗粒状污染物。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其中最常用的袋式滤尘器对直径1 μm颗粒的去除率接近100%,它使含尘气体,通过悬挂在袋室上部的织物过滤袋而被除去,这种方法效率高,操作简便,适应于含尘浓度低的气体;其缺点是维修费高,不耐高温高湿气流。四是静电法去除颗粒状污染物。该法的原理是所有尘粒通过高压直流电场时吸收电荷的特性而将其从气流中除去。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接地集尘筒壁移动,借重力而把尘粒从集尘电极上除去。其优点是对粒径很小的尘粒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且不受含尘浓度和烟气流量的影响,但设备投资费用和技术要求高。
上述各种除尘方法原理不同,性能各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或使用,主要考虑因素为尘粒的浓度、直径、腐浊性等以及排放标准和经济成本。一般情况下,颗粒较大(数十微米以上)宜于采用干法,对于细小颗粒(数微米)则以采用过滤法和静电法为宜。
2、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二氧化硫不仅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严重腐蚀锅炉尾部设备,影响生产和安全运行[4]。因此,烟气脱硫对我国来说更为重要。烟气脱硫技术包括燃料脱硫(目前主要是重油脱硫)和烟气脱硫2种。重油脱硫是采用加氢脱硫催化法,使重油中有机硫化物中的c—s键断裂,硫变成简单的气体或固体化合物而从重油中分离出来。含硫量较高的重油首先进行脱硫处理,再提供给用户,主要应用在那些没有烟气脱硫能力的中小工厂,而大型工业企业则要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
烟气脱硫可分为干法和湿法2种,湿法是把烟气中的so2和so3转化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从而把它们从烟气中分离出来,湿法脱硫主要包括碱液吸收法、氨吸收法和石灰吸收法等。碱吸收法是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水溶液等作为吸收剂;氨吸收法用氨气作为吸收剂;石灰乳法使用石灰浆作吸收剂,同时可回收石膏。
湿法脱硫后,烟气温度降低、湿度加大,排出后影响烟气的上升高度而难以扩散。为克服上述缺陷,采用固体粉沫或非液体作为吸收剂或催化剂进行烟气脱硫,称为干法脱硫。干法脱硫又分为吸附法、吸收法和冷凝法、催化转化法、直接燃烧法、膜分离法以及生物法等,其中吸收法和吸附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2种方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使其中的1种或几种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骨炭、硅胶、矾土、沸石、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吸收法是利用气体、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和净化气体混合物的一种技术,也适用于气态污染物的处理。在吸收法中,选择合适的吸收液至关重要,是关系到处理效果的关键。
3完善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根本不考虑其排放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危害。因此,监管措施和执法力度直接关系着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效果。这就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此外,还要加大对排污大户的惩罚力度,走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圈,使企业逐渐走上规范化经营和良性竞争之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社会联动、企业互动的强大合力。
4参考文献
[1] 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2):30-35、
[2] 黄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8(21):136,137、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倒逼机制 财税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给首都形象和首都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该数值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值的1、5倍,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48、2%,北京市大气污染严重,需要发挥财税政策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北京市逐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包括增加空气质量监测站和细分空气污染源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处理工作等措施,2012年增加了对PM2、5的监测,确定了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思路,编制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并于2013年3月实施,该措施具体部署了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案和目标。表1是2003-2010北京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处理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状况:从废气治理的设施数的变化来看,北京市废气处理设施数量2005-2009年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甚至2010年投入总量较2009年还有所减少,而2010年投入量仅为2003年的1、08倍。从北京市治理污染的能力来看,污染处理能力逐年提高。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去除量进行综合比较:工业SO2排放量2010比2003年减少了一倍,但是去除量却是2003年的5、4倍。去除率由2003年的0、21增加到2010年的2、2。工业烟尘去除率由2003年的60、28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90、86万吨。工业粉尘去除率由2003年的27、63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45、94万吨。
总的说来,北京市虽然加大了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的投入,提高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能力,然而,大气污染一经形成,其修复与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
大气污染治理倒逼机制下的财税政策支持
大气污染治理能够对经济系统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形成倒逼机制,如图1所示。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气污染治理急需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倒逼财税政策改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大气污染防治效应。大气污染治理具有正的外部效应,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调控,通过财税政策的有效运用鼓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达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财税政策改革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首先,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的乘数效应。通过财政投资性支出等政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通过财政优惠政策扶持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利用,设立大气污染治理科研专项支出,加快大气污染控制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其次,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产量效应和替代效应。利用财税手段实行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污染产业退出市场步伐,推进环保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改变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
财税政策倒逼企业和消费者个体改变其经济行为,致力于源头防治。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排污付费等财税手段使其有压力感、危机感;积极引导并促使其改变其生产方式,激励技术创新,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预防。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税收政策的运用使外部成本内在化,通过产品价格来引导消费,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来刺激生产者减少或改变其污染行为。此外,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总量不高且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是在污染治理投入中所占比重还很低,从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2年的1、24%,并且整个污染治理投入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很小。
大气污染治理投融资总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虽然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但投资总量不足仍然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投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环保主要投资范围是建设项目“三同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在北京市的大气污染中,工业污染占据较大比重,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北京市通过各种渠道投融资致力于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治理大气污染的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补贴和企业自筹。以2003-2010年工业污染投资源来源为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北京市2004年以前工业污染投资以政府补贴为主,2004年后企业自筹资金开始增加,并且大幅度超过政府补贴数量,但是从总体趋势看,投资总量从2009年开始下降。大气污染防治具有正的外部性特征,需要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引导各经济主体行为,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投资总量的下滑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与不断增长的污染治理需求是相矛盾的。
(二)环保税收政策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
北京市对大气污染治理高度重视,但是重治而轻防,雾霾天气已经给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治理敲响了警钟。近来年,税收手段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的调节作用,对减少重污染企业的排放和建立惩罚机制以缓解和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我国环境税还未建立,缺少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税收手段。最后,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其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税收调节的主观和客观缺位。
(三)城市间的大气污染联防治理不够紧密
由于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在治理大气污染中需要形成区域联防体系。有数据显示,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中,外来的污染物约占20%。由此可见,除了结合本市污染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外,城市之间联防联治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季风气候等的影响,城市间的大气污染会相互影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分配不尽合理、“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存在及联防方案还未明确,统一的应急联动体系还未建立,直接导致大气污染治理执行力度不够。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政策优化建议
完善的财税制度保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充分发挥大气污染治理的倒逼作用,促进财税政策的优化,对完善财税体系、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政府预算支出管理体制以实现财政支出、投融资结构合理化
我国目前节能环保预算资金属于财政预算专项投入,用于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增加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配套设施投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安排,配套改革。同时,扩大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融资渠道,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政府补贴和企业自筹比例,促进大气污染投融资结构合理化。
(二)加大税收政策调控力度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税制改革,充分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引导和调节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实现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税种主要包括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等。一方面,推进消费税、资源税改革,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调控的目的。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将煤等部分严重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等纳入征税范围。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到煤炭等应税品目,推动北京“三高”企业的产业转移。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煤炭从价计征改革,削减并控制燃煤总量;给予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大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奖励税和惩罚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加快环境税的立法步伐,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达到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目的。
(三)创新财政投入机制
除了政府财政预算投入外,积极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财政补助方式,支持污染企业减少排放和环保项目的研发与建设。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充分地利用信贷资金,弥补公共财政预算环保资金的不足;将“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结合起来,通过预算补助的方式引导和激发企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解决区域间联防联治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促进区域联防治理体系的建立。
因此,在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背景下,优化财税政策,将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税收政策的产量效应、替代效应,促进北京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北京市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凤、绿色财税政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2、储德银、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总量与结构效应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4(2)
3、苏明、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7)
关键词:环境质量;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一、邢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今年一季度,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7、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1%。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为212μg/m3, PM10浓度为365μg/m3, SO2浓度为147μg/m3,二氧化氮浓度为81μg/m3,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4%、3、2%、20、5%、3、6%,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但在全国排名依然靠后,空气污染仍然较重。
二、影响邢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高污染、高排放重化工业分布在市区中心或周边25公里内,且都在主风向,形成了重化围城的局面,排放的大量大气污染物直接影响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二)煤炭消耗量大。煤炭仍是邢台市的主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据统计,“一城五星”工业企业燃煤消耗量为1100万吨,占全市工业企业燃煤量的65%,燃煤污染物远远超出了市区环境容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市区还分布着80多个“城中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采用燃煤土暖气取暖,这些土暖气没有任何烟气治理设施,烟尘低空直排,污染市区大气环境。
(三)扬尘来源广泛。邢台市的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道路硬化不足、两侧土地多,致使扬尘污染严重。
(四)汽车尾气污染。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92万余辆,其中市区拥有机动车31万辆,平均每天新增约300辆,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京港澳高速扩建工程,绕行东华路(107国道),每天进出大型车辆两、三万辆,加重了市区空气污染。
(五)地形和气象因素不利。邢台市位于太行山前凹槽地带,平均海拔仅60米,比石家庄和邯郸平均低20米,年平均风速也较慢,低地势、低风速的地理、气象条件,造成邢台市地区极易形成逆温层,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流动和扩散,易形成大气污染。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对策
(一)开展工业企业综合整治。邢台市制定了《邢台市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落实方案》,对这五个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此外,召开了市区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推进会,要求市区及周边9家重点工业企业对各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并按照现阶段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今年9月底前全部达标排放。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企业综合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全面排查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对不能稳定达标的集中式大气污染排放源要按照国家最高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进行深度治理,特别是“五个行业”要按照国家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特别排放限制标准优选治理方案;对料场、堆场等无组织排放源要按照“粒料入棚、粉料入仓、皮带传输、密闭装卸”的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对工艺复杂、投资较大的治理工程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扬尘整治拓展至县级城市和农村。3月初,邢台市召开了扬尘整治推进会,在抓好市区及周边扬尘治理的基础上,将扬尘治理的范围推广至县级城市和农村,明确了治理标准,确定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市环保局成立三个专项督查组,对各县市区扬尘控制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督查。
(三)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今年计划淘汰“黄标车”23479辆,截至3月底,已淘汰10848辆。同时,加大“黄标车”限行力度,6月底前县级城市开始限行。
(四)加快型煤加工厂建设进度。确定了今年4月底前市区建成3家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7月底前市区以外的县,都要建成一家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基本实现全市洁净煤配送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