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7 栏目:写作范文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1

一、开拓创新,全省首创“出租车司机之家”服务热线

自去年底组织上任命他为交通分局局长那天起,他就把全心全意做好%%%地区的客运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做为第一要务。

随着城市出租车数量的递增,出租车司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出租车治安防范工作放到首位,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他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出租车司机当中,通过与司机交朋友、聊天,调查掌握针对出租车司机群体的违法犯罪的活动规律,为打开新思路,制定下步的工作决策奠定基础。他通过调查了解到,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经济运营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否的标志。出租车每天承载的乘客和传播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一个城市出租车经常发生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那么对这个城市的经济建设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出租车行业单独运营,容易遭到不法侵害,且从业人员成分复杂,是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高发的群体。这个问题不解决,公安交通工作将受到严重困扰,为此××开动脑筋,数次召开全分局民警参加的献计献策会,集思广益想办法,收集针对预防出租车司机免受违法犯罪侵害的可行性措施。XX年初,××同志经过细致考证,决定搞一个专门为出租车司机开办,集防范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在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同志带领分局民警克服种种困难,反复修改设计方案,聘请专家安装调试机器设备。为赶时间,××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和大家一起攻关。计算机不够用,他就把自己家里的搬来“充公”,经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开通了首开公安交通历史先河的“出租车司机之家”服务热线。并把服务热线的宗旨确定为“预防为主、热情服务、打击犯罪、确保平安”。按照××的思路,服务热线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出租车司机无论走到哪里当感到拉的乘客不安全时,只要及时地给我们“服务热线”打个电话,说明要到哪去,车上拉的是什么样的乘客,服务热线的计算机马上就能显示出出租车司机的有关信息,值班工作人员马上就知道打电话的出租车司机是谁,开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型号的车,与他的家人怎么联系,并将电话内容自动录音储存,在间隔一定的时间内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就会给他打电话进行回访,询问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因为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报警和求助,这样将增强出租车司机的安全感,公交分局也就真正成为出租车司机的“安全岛”和“避风港”,这对于我市出租车司机的安全防范和镇慑犯罪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与110报警系统不同的是,司机在感到危险时即可报警,也可以说是预警,防范于未然。

为了使这条热线被广大出租车司机所了解和掌握,分局专门免费开设了8期出租车司机培训班,主要讲解服务热线对出租车司机的用途,如何注意出行安全以及如何预防和制服违法犯罪等内容。此举深受司机同志的欢迎,踊跃参加培训,共培训1800余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在%%%抢车杀人作案(杀害一名女司机)落网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曾在银州区搭乘了一台出租车,但那名男司机很警觉,当着他的面向“出租车司机之家”服务热线挂了电话,报告了所在的位置,他当时虽有作案企图但并未实施,很惶恐,未敢作案,走不远后即匆忙下车溜走,使这名司机免受了侵害。

“出租车司机之家”服务热线开通以后,收到了明显的ч??0XX年8月6日16时,辽mt0216出租车司机张国军向交通分局“出租车司机之家”服务热线报案,称当日一男一女两名乘客打车去镇西堡镇,当车行至镇西堡镇西营盘村一个偏僻的地方时,被车上的一男一女用尖刀逼住,260元人民币和一部vt618小灵通手机被抢走。××接报案情后立即与民警一起赶到现场展开侦查工作,在48小时内将此案侦破,将犯罪嫌疑人夏吉臣和夏静父女俩抓获并刑事拘留。XX年7月9日晚辽mt1260出租车司机王洪和向分局服务热线报案称,晚间10点钟左右拉一名30多岁的男乘客,当车行至二铁道门附近时,该人从身上抽出短刀对其威胁,并抢走手机一部。××亲自率民警展开调查取证工作,于7月13日将犯罪嫌疑人董汝友抓获,并深挖该嫌疑人所作的其他犯罪案件10余起。服务热线成立以来,通过服务热线共破获抢劫出租车司机案件2起,为司机排扰解难156件,处理乘客无理拒付车费113件,出租车出城给服务热线打电话要求服务热线回访的520余件。在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回访后防范出租车被抢被劫的15件,为乘客找回丢失在出租车上的物品86件,价值15万元。“出租车司机之家”服务热线的成立受到出租车司机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被他们热情地称赞为“的哥的生命线,群众的保护伞”,先后收到锦旗6面,表扬信20多封。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及各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市委书记李文科及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等主要领导亲自到公交分局视察服务热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称服务热线是执法为民、维护稳定的创新之举。文科书记赞扬说:“我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公安交通分局能做到这种程度。”省内许多县市公安局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服务热线进行了连续性的跟踪报道,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二、执法为民,严厉打击危害道路运输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同志坚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认真履行交通公安的职责,针对我市道路运输特别是客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侵害乘客利益、司乘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作为重点打击的目标,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大打击和防范力度,强化交通治安管理。根据公交线路上的形势和特点,××同志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制定行动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进入角色开展行动。首先将反扒的专项行动延伸到长途客车和市区内的公交车,严惩在车上做案的绺窃分子。为加大反扒打绺力度,组织民警进行多点长距离跟车的作战方式。由于措施合理,今年以来绺窃案件的发案率明显降低。二是强化站前广场、客运中心治安管理,加强阵地控制,依法查处各类治安案件。站前广场和长途客运中心是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位,这里流动人员、外来人员多,每天进出站区的各地大客、中巴等长途客运车辆400余台,客流量5000多人,节日高峰期达8000多人,是我市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同志把站前广场和客运中心作为维护交通治安的一块重要阵地加强控制,增加警力,严格执法,每逢市里搞大型活动或节假日,××都是亲自上阵,率民警在一线执勤,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治安案件,有效遏制了案件多发势头,创造了良好的客运治安秩序。三是加强出租车出城登记检查站管理,强化防控力度。出租车出城登记检查站,是我市区出租车出城营运的安全关卡,是有效预防、震慑和打击针对出租车犯罪活动的重要阵地。××同志经常上站检查指导工作,严格要求保安人员按章办事,提高对出城司机的服务水平。他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登记检查站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更新,提高监控设备的科技含量,使登记检查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底,××同志与本局刑侦队民警一起,通过查阅出租车出城登记检查站的记录,发现了在%%%县以钉钉子残忍杀害司机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前曾途经此地的一条重大线索,尽管登记的是假名,但他们深挖细究,终于查寻到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姓名,并成功将其抓获,为这起大案的成功告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来,通过登记检查站共破获抢劫伤害出租车司机案件16起,有效预防蓄意抢劫案件5起,特别是在XX年里,凡经检查站登记的出城车辆,无一起被抢劫案件发生,被广大出租车司机誉为“安全岛”。

三、科学管理,建立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料库

为扭转交通管理上摸不着、打不准等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交通治安工作的主要矛盾,更好地长久地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治安基础由于我们交通公安分局是刚刚组建的年轻的队伍,全局只有22名警察,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尤其是经常在公交线上绺窃分子,我们对其掌握不多,再加上犯罪分子作案时间短,活动范围大,流窜区域广等特点,给我们准确有效地打击其犯罪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犯罪,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同志正在筹备利用高科技手段,用计算机建立有关交通治安方面的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将近年来在交通线上作案的违法犯罪人员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一旦发生案件便于被害人辨认,便于我们及时发现线索,快速破案,及时有力地打击犯罪。

四、治警强兵,带出一支让人民满意的队伍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2

关键字:流体力学模拟理论;排队论;评估模型;收费广场设计

一、概述

交通运输是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交通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收费站作为交通运输的一部分,如何改善其已有模式,如何提高它的便捷性和效率性是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我们需要研究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这对能否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减少机动车延误时间来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效率,从而缓解道路的拥堵情况。收费站不仅影响车流运行是否畅顺,更是影响服务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其通行能力、事故预防、成本等多种因素,提出新的收费广场的设计方案。同时,考虑新方案的科学性、性能也必不可少。

二、方案雏形

通常情况下,收费广场是将收费站放在同一垂直线上,而我们新方案的解决思路是将直线分成两层,并在同一水平线上实现共用。我们将此思路定义为“分层共用”。这样,在考虑空间的利用率和整体的流畅性的同时,也增大了同一垂直方向的利用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交通流。

为减缓道路压力同时尽可能增大安全系数,同时对并和模式做优化,我们提出“均分流量”思路,即对车辆扇入到单边道路的路面形状和并和模式做对称处理,使得车辆从两边扇入到高速路时更均匀。

我们将上述两个理念设计整合,得到新方案的雏形,总设计草图见图1。

图1 方案雏形图

三、优化方案

为进一步明确尺寸问题,我们结合现有水平的收费广场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从而在优化方案的同时,为评估模型的建立提供切入口。

(一)延误时间函数模型。

我们将收费广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扇入区(fan-in area)、扇出区(fan-out area)和收费障碍区(toll barrier)(见图2)。为了量化分析雏形,同时明确具体参数,我们使用流体力学模拟理论和排队论建立车辆通过收费广场的延误时间函数模型。以车辆通过收费广场的总延误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总延误时间和收费站个数间的函数关系式。延误时间越少,对应的收费站数最佳。其中,用流水力学模拟模型分析扇入区和扇出区,用排队论分析收费障碍区。

1、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由于交通流具有波动、流动、扩散等流体属性。并且,在进入扇入区和扇出区时,交通流密度较大,基于此,我们对这两个区域使用流体力学理论将交通流视为连续流进行研究。

其中,表示进入扇出区消耗的平均时间。表示进入扇入区消耗的平均时间。表示扇出区的水平长度。表示高速公路单向的垂直长度。表示收费障碍区的垂直长度。表示车辆从扇出到扇出区时刻的速度。表示车辆从扇入区扇入到公路时刻的速度。表示扇出、扇入区与水平线的夹角。根据相关研究,该角度需要满足

2、排队论。

当车辆进入收费障碍区时,就处于一种排队等候服务的排队论模型。所以对这段区域的分析,我们采用排队论中的标准M/M/B模型分析。由排队论相关理论知识,有

(二)结果。

通过MATLAB对(式3-6)进行带值计算,得出对应收费站个数下的逗留时间(见表1),其中,道路数我们采取的是常规的3道。

从表1中,我们得到等待时间的负数值,负数值结果显示结果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不考虑负数值的情况。同时,我们应选用最小的总时间对应下的收费站个数。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出最佳的收费站个数为7个。

四、评价模型

(一)建立评估标准。

1、事故预防评价模型。

一方面,通常车辆从扇入区扇入的公路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导向线行驶。若跨越车道数越多,则事故发生率越高,相应地,其安全系数就越低。另一方面,并和模式的设计影响着事故预防的能力,不同的并和模式对应不同的安全系数。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不同并和模式下的安全系数评估方法。

我们知道车辆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多,越不安全,随着跨越的距离越大,安全隐患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所以,我们把车辆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远近作为初步量化安全系数的因素。同时,我们考虑其安全系数随距离远近的变化的趋势,理论上,跨越道数增多,危险系数相应增大。所以,我们对量化后的初步安全系数进行随跨越道路数变化的标准化处理。最后,为了合理表征随距离增大的变化趋势,我们使用幂函数来量化。

我们设表示车辆跨越米的危险度。设道路宽度为,收费车道和收费岛总的宽度设为。我们假设的中点所处的水平直线为换道标准基线,同时,当车辆行驶到车道上,也以中点所处的水平直线为换道标准基线。其中,跨越的距离结合和以实际计算为标准。

2、衡量吞吐量俗肌

每小时从高速公路扇出到扇出区的车辆和车辆每小时扇入到高速路的吞吐量的定义是一致的。为了定量评估吞吐量,当车辆流入到收费障碍区,需要额外消耗因收费障碍引起的等待和服务时间。

至此,我们只需分析每小时扇出车辆,即可计算出吞吐量。

3、优化评估模型。

由于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尺寸、形状、成本上基本固定,且在正常车流量下,其安全性能及吞吐量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评估机制评定。然而,当涉及轻重流量的性能分析时,我们仅仅结合吞吐量模型方程式分析流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事故预防。在这里,通过单个车辆的跨越距离来评估道路的安全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基于轻重流量的分析。所以,我们需要基于车流量的大小,重新定义新的标省

(二)对比评估。

事故预防和并入方式对比:

首先,我们将考虑事故预防和并入方式对原方案和我们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因为每种设计方案都存在很多有限解的情况,为了平衡流量和处于实际考虑,我们在结果检验中选取的并入方式为各条道路上尽可能平均分配的方案来对比。结果见表4。

尺寸和成本对比:

我们分析原方案和我们的解决方案的尺寸,进而对比两种方案在成本上的性能。在此,为简化分析过程,我们采用作图分析(见图3)。

结果分析:图中蓝色区域为原方案,红色区域对应我们的解决方案并和方式。红色区域的面积明显小于蓝色区域。所以,通过费用评估函数分析可知:我们的方案的成本低于原方案。

综上,新方案在形状和并和模式上有所创新,在减少尺寸的基础上,节约了成本;在并和模式创新基础上,提高了安全性能。

五、综述

本文结合相关理念设计出新的收费广场方案,并通过数学模型对现有收费广场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新方案的一些具体可靠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引入评价模型对方案进行优越性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方案的设计,给方案的优越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使新方案设计的更完整,同时使得方案中空闲区域合理利用,我们考虑引入绿化区、潮汐车道和应急车道。具体如下:

1、一方面,我们在双向道路中间增加一个车道的绿化带,可以净化空气。另一方面,我们把两个收费广场之间的绿化带清除,作为潮汐车道用。当一边交通堵塞,就可以开启潮汐通道,以解决交通压力。

2、考虑到紧急情况的处理,可以在设计的收费广场外,增加一条应急车道。

参考文献:

[1]Nico M, van Dijk , Mark D、 Designing the Westerscheldetunel Toll Plaz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eueing and Simulation[C]、Proceeding of the1999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e,1999:1272-1279、

[2]werne rbrilon、traffic flow analysis beyond traditionalmethods[C]、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way capacity, 2000,26-40、

[3]M、 Schofield、Speed, Flow and Capacity on the M6 Motorway、 Traffic Engineering Control、Oct、1986、

[4]James H、 Banks、 Freeway Speed-Flow-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s: More Evidence and Interpretations、 TRR、 1988、

[5]Kanti Swarup P K、 Gupta and Man Moohan、 Operations Research、 Sultan Chand & Sons、1982、

[6]Hamdy A Taha、 Operations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3rd Edition、 The Macmillan Company,1980、

[7]吴春雷,常玉林、高速公路收费广场收费车道配置研究[J]、公路工程,2008,33(5):172-175、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屏蔽门 轨道 电位 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1

由于工作的要求,我们曾经多次去地铁进行考察,发现在所有用直流电机牵引的地铁列车中,都存在轨道或车厢与站台或屏蔽门之间电势差问题。目前所有地铁解决站台屏蔽门与轨道之间等电位及屏蔽门系统绝缘问题方案有:①屏蔽门与轨之间等电位连接,即使用一根导线连接于屏蔽门与轨道两端,使两点之间电位相等。②屏蔽门站台设备与车站接地网连接。可是两种方案都不能很好解决屏蔽门对地绝缘出现故障时的安全问题,原因是:方案①中虽然能使屏蔽门与轨道电位相等,解决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跨步电压问题,但当站台屏蔽门绝缘损坏接地时,会出现接地处短路起火的情况,危及车站消防安全;方案②中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存在超出安全范围的跨步电压,威胁乘客的人身安全。为此,该文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探讨。

1 屏蔽门系统与地铁轨道之间现状及存在问题

直流电机牵引的机车钢轨或车厢的电压即是电源负极对地的电压,高达90DC,甚至120VDC,列车到站或离整流变压器出较远处最高,而站台屏蔽门是接地绝缘设计的,所以屏蔽门与地铁轨道之间是可能存在90DC以上的电压的。目前的两种处理方案存在问题是:①屏蔽门与轨道进行等电位连接,保持与轨道等电位,如图1所示:

图1 屏蔽门与轨道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使屏蔽门与轨道或车厢电位相等即两处之间不存在电势差,这时屏蔽门系统也带有90VDC或更高的电势,当乘客上下车时,不存在跨步电压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威协乘客人身安全的问题。

屏蔽门系统(包括门体、机顶盒、门槛等)与车站的建筑结构进行绝缘安装,在绝缘值日益下降,且对于车站两边甚长的屏蔽门维护也相当困难,当站台屏蔽门绝缘受到损坏接地时,电流从轨道经屏蔽门的短路点流入接地网,按接地体的电阻4Ω估算,轨道的电压是90DC时,经短路点的电流是90/4=22、5(A)。显然如此值电流经过短路点,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火花,使车站出现消防安全问题。

②断开屏蔽门与轨道间的等电位连接,将屏蔽门站台设备与车站接地网连接,这样即使屏蔽门与车站机构间绝缘值不达标或发生短路,依然可以保持车站建筑物和屏蔽门不受影响。屏蔽门内部发生电压泄漏到门体时,可通过接地保护,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屏蔽门与运营列车或轨道之间的接地点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电势差(最大DC90 V或120 V)。在乘客上下车时,由于跨步电压的存在,会发生安全危险。尽管在乘客可触及的门体部分进行绝缘处理,但仍然不能消除乘客上下车的安全隐患。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笔者对此设计了一套改进方案,并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专利号是:ZL201120151044、6,实用新型名称是:一种屏蔽门与地铁轨道之间电位连接装置。具体分析如下图2所示。

图2 屏蔽门与地铁轨道之间连接图

轨道;2-限流电阻:3、5 Ω,500 W;3-旁路开关:100 A;4-直流

电流表:0~50 A;5-电流电压表:0~200 V;6-屏蔽门。

基本原理是:本发明专利是在图1屏蔽门与轨道之间连接基础上改造而成,其特征在于:轨道1与限流电阻2连接,限流电阻的作用是当屏蔽门出现短路时,该电阻起到限制电流的作用,它既能降低流过短路点的电流,又能使短路时的轨道与屏蔽门之间的跨步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限流电阻2与直流电流表4连接,直流电流表的作用是监视屏蔽门与轨道之间的泄漏电流,发现问题可及时排除;直流电流表4与屏蔽门6连接,屏蔽门6与旁路开关3连接,旁路开关3的作用是当直流电流表4损坏或检修时使用,屏蔽门6与直流电压表5连接,直流电压表5与轨道1连接,直流电压表的作用,是指示轨道与屏蔽门之间的电压,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电压指示的。当发生故障时,显示出数值但是在36VDC以下。屏蔽门系统对地绝缘正常时,轨道与屏蔽门之间电位相等;但当屏蔽门系统经绝缘下降甚至接地时,轨道1来的电流经过限流电阻2后,大大减少流到直流电流表4、屏蔽门6的电流,可大大减少屏蔽门对地绝缘最薄弱处打火的可能性。有效地防止安全和消防事故发生。

此设计方案能使地铁轨道与屏蔽门在正常工作时电位相等,而屏蔽门发生绝缘损坏接地时,又不至于短路起火,且列车与站台屏蔽门之间跨步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基本解决了这一安全消防问题。

3 结语

屏蔽门系统绝缘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国内外以投入使用屏蔽门的地铁运营线路上事有发生。国内外地铁部门对此问题,也日益重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对策,并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

为了更好保护车站结构与乘客安全及消防安全,要根据现状,进一步修正完善系统绝缘问题和屏蔽门与与轨道之间电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屏蔽门系统运营的可靠性和消防安全性,本研究方案不是唯一的最佳方案,但进行实质性分析探讨也可作为相关部门参考应用。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4

摘要:轨道交通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方式,轨道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轨道施工往往会占用已有的城市道路资源,影响整个城市原有的交通秩序,给社会公众交通出行带来较大的冲击。在城市轨道建设期进行交通疏解工作是必需的。本文阐述了轨道施工交通疏解原则和施工站点交通疏解方法,并以贵阳市轨道1号线延安路站为例,提出了轨道施工站点交通疏解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施工;交通疏解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山地城市出现了比平原城市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轨道交通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方式。贵阳市正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远景年规划了9条线路,线路长度总计467公里,总投资额达2700亿元,目前1号线和2号线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全线通车。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连接金阳新区、老城区和小河区,其线路位于城市重要交通走廊上,沿线站点位于多个重要城市交通要道,受地形限制,贵阳市老城区具有建筑密度高、城市功能汇聚度高的特点,交通需求巨大而道路资源十分有限。站点施工必然影响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继而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1]。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往往会占用已有的城市道路资源,影响整个城市原有的交通秩序,给社会公众交通出行带来较大的冲击。在城市轨道建设期进行合理的交通疏解,有利于把施工期交通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运行,促进轨道交通施工建设。本文以贵阳市轨道站点延安路站为例,提出了轨道施工站点疏解思路和方案。

1轨道施工交通疏解的原则及施工站点交通疏解方法

1、1轨道施工交通疏解原则

①保障轨道交通工程顺利进行的原则。交通组织是为了降低施工的影响,但是不能牺牲项目的本身来满足,任何交通组织措施、交通改善措施都不可能完全彻底地解决道路施工对周边路网交通的影响问题,因此必须接受因道路建设对路网在施工时期内造成的持续的影响,需要社会相关群体和单位支持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必要时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牺牲与让步[2]。

②系统性原则。交通作为一个系统,除要保障施工节点通行外,更要从沿线道路和区域路网层面进行分流组织,使组织方案的整体达到最优。

③保证沿线居民基本出行需求。交通疏解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及“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保证公交交通通行。同时,施工期间在需封闭的道路上应预留足够空间的行人通道,尽量减少慢行交通绕行距离。

④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是指对于一些工期较长的项目在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应相对稳定,不应轻易更改,从而培养在特殊时期市民相对稳定的交通习惯,以保证交通组织方案的有效性。适应性原则是指项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实际实施后的效果、项目的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以适应项目施工建设以及市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⑤统筹安排原则。城市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进行轨道交通施工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有其它重大市政工程同步施工,比如人防工程、道路改扩建工程等。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应考虑外部条件的变化,与其它工程统筹安排。

⑥可行性原则。在交通疏解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方案的综合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1、2轨道站点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法

根据轨道交通施工建设期道路交通流特性,制定施工站点交通疏解方案,减少站点施工对交通流的干扰,使交通流运行平稳。一般包括以下方面:行车道交通组织方案,车辆交通组织方案,人员交通组织方案,公交线路交通组织方案[3][4]。

1、2、1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考虑

在施工围挡周围布设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设施,如夜间警示灯、道路施工及车辆慢行标志,在不设信号灯的交叉口合流处设置让行标志。对于有道路封闭的情况,在相应节点提前设置绕行标志,以提醒驾驶员提前绕行。围挡区域设置应考虑消防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通行,尽可能保证交叉口和路段的原有通行能力,特殊情况可布设钢便桥保证通行。

1、2、2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保证一定的人行通道,加强交通宣传力度,及时交通组织调整公告,鼓励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请尽量避开拥堵道路、错开高峰时段出行。行人流量较大时,架设人行天桥,行人流量较小时,在适当位置布设人行横道或人行过街信号灯。

1、2、3公共交通组织方案

有些施工区域会占用公交站点,需要将公交站点迁出施工区域或与相邻站点合并。施工导致道路封闭的情况,有些公交线路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工程概况

贵阳市轨道1号线延安路站点位于贵阳市老城区中心区域,处于延安路与合群路交叉口,是集轨道1号线、2号线、出租车和公交于一体的综合换乘枢纽,延安西路为贵阳市城区东西向主干道,是横跨老城区最重要的横向连接道路。根据调查,老城区交通拥堵严重,高峰期主次干道平均行程车速为12km/h,老城区内交叉口平均等待时间为2分钟,个别交叉口需等待3-4个信号周期,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延安路站施工期间贵阳市一环内拥堵的程度将更严重。由于延安路站点施工难度大,对周边交通影响大,采取分2期施工方式。

2、1延安路站点一期施工情况及影响

一期施工车站主体结构,1号线车站采用明挖施工方法,2号线车站采用分幅盖挖施工,施工周期约需18个月。施工期间车站范围内合群路全部围挡,合群路断交。延安路剩余道路空间为13m,在交叉口西口施工方法为铺盖施工。影响为:①施工期间东西方向延安路上交通能保证通行,但通行能力受到一定影响;②南北向合群路交通完全中断,公园路在交叉口只能实现左右转向功能,对交通影响很大。此外施工时该交叉口处的行人天桥将被拆除,行人跨过延安路受阻;③部分支路龙泉巷与合群路无法实现交通转换;④沿线用地多个出入口无法出入。

2、2延安路站二期施工情况及影响

二期施工车站附属结构,1号线车站施工点零星的分布于合群路两侧,2号线车站施工点分布与于延安路两侧,施工周期约为8个月;1号线施工期间合群路路面交通恢复,施工期主要占用部分行人空间;2号线施工期间占用延安路部分行人以及车行空间,同时交叉口南口剩余车道宽度仅为2、66m,延安路行车道宽度为15、3m。其影响为:①二期施工期间,可保证南北向合群路机动车交通正常通行,但部分支路如龙泉巷与合群路无法实现交通转换;②东西向延安路可保证基本通行,但对通行能力有一定影响;③公园北路进口处基本无法通行,对交通影响很大,此外沿线用地仍有部分无法出入。

3交通疏解方案设计

为保证轨道施工建设和站点周边交通通行,结合施工进展,交通疏解措施必须分期开展。

3、1一期施工交通疏解方案设计

3、1、1一期施工第1阶段交通疏解方案设计

①一期施工期间2号线车站施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期先施工延安路南侧铺盖系统,此时北侧预留双向四车道通行空间,交叉口处主要保证东西向交通通行,南口右进右出,在交叉口西口搭建人行刚便桥,解决南北向行人过街需求;

②延安路南侧拆除部分步行空间,设置一条车道的机动车通行空间,保证沿线单位出入;

③合群路利用建筑物拆除空间以及缩减部分围挡区域,保证围挡西侧4m、东侧6m宽的通行空间,在合群路搭建6m宽便桥连通夏状元街,满足沿线居民出入及紧急情况下车辆通行。

④在交叉口西口延安路上搭设人行钢便桥满足行人过街需求,根据行人流量分析,宽度为3m;暂停龙泉大厦地下车库使用,设置地面停车位。

3、1、2一期施工第2阶段交通疏解方案设计

①二期施工1号线车站的主体结构、1、2号线人行联络通道以及2号线北侧铺盖系统,施工期间保证延安路双向四车道通行空间,主要保证东西向交通通行,公园北路右进右出;

②围挡区域北侧拆除部分步行空间及绿化,设置一条3、5m左右的车行道,保证小区的出入,在振华科技大厦延安路处缩减部分围挡实现振华科技大厦的出入;

③振华科技大厦东侧小区仅有一个出入口通过延安路进出,施工期间只能进无法出,建议打开景天城与小区间的分隔墙,利用北侧设置的临时便道进出;

④合群路沿线居民出入沿用一期解决方案。

3、1、3一期施工第3阶段交通疏解方案设计

①三期施工期间2号车站的铺盖系统已施工完毕,不影响地面交通,但施工1号线的主体结构及1、2号线步行联络通道,此时延安路能保证双向四车道的通行空间,交叉口处继续维持公园北路右进右出的组织模式。

②合群路沿线交通出入解决沿用一、二期方案。

3、2一期施工交通疏解方案设计

①确保延安路双向四车道,根据行人流量分析,东西向需保持1、6m宽的行人通道,现在延安路两侧分别预留1m的人行步行通道,北口与延安路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②人行南北向过街解决沿用一期方案;

③利用拆除建筑物剩余空间设置便道保证合群路两侧用地出入需求;

④虹祥大厦出入需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协商,从其它出入口进出;振华科技大厦延安路处的出入口需缩减部分围挡,通过连通延安路实现出入;

⑤振华科技大厦西侧小区出入解决沿用一期第2阶段交通疏解中的方案。

4结语

轨道交通站点施工对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影响很大,交通疏解能减小轨道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本文以贵阳市轨道1号线延安路站点为例,进行了站点施工期交通疏解方案设计。交通疏解方案结合站点施工要求和交通需求,分两期进行。其中第一期分三个阶段进行交通疏解方案设计。延安路站交通疏解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站点施工带来的交通影响,促进了轨道交通建设,保障了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覃国添,申丽霞,王金秋、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作思路与方法[J]、城市交通,2006,4(4):46-49、

[2]马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组织管理技术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樊丽,王龙、关于深圳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9):14-17、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5

一、切实抓好组织领导工作

各车间、科室领导要高度重视综治工作,把创建和谐、平安水电厂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和谐、平安的政治责任。班子成员会至少每季度研究部署一次,重点解决车间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管好的问题,充分调动水电厂各方力量,形成专群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厂。以提高职工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为切入点,对创建工作的参与率为着力点,对创建工作的满意率为落脚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厂上下营造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强化车间综治小组建设,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由5—7人组成;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资料规范完整;要建立健全综治小组工作制度,针对车间的不同特点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工作,全面开展安全文明车间、安全文明班组、安全文明楼院创建活动,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安全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切实加强平安单位创建工作

各车间、科室要把创建平安单位作为和谐平安建设的重点,将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从夯实综治基础抓起,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打造平安“细胞”,积小安为大安,发挥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细胞的主体作用,确保基层平安,促进基层和谐。实现单位内部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无“FL功”等组织人员滋事事件和非法宗教活动,不发生刑事案件,无受治安拘留以上处罚人员,无突出治安问题,不发生重大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职工对单位内部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各车间、科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矛盾纠纷的信息预警、排查调处、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尽量把不稳定的隐患降到最小,防止矛盾纠纷激化。要从稳定是大事,信息无小事的高度,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对职工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稳妥处理好,杜绝不作为。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关心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生活。要建立定期排查和解决本单位不稳定因素的工作制度,及时疏导、化解内部矛盾。

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综治小组要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重点部位、重点事件实行“滚动式”排查,并将排查调处结果报厂保卫科。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落实化解责任。对车间的矛盾纠纷,由厂保卫科负责,协调有关车间共同化解。对可能引发或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苗头,尽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层层建立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集中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切实抓好治安防范重点工作

加强电站、大坝、水库、物质仓库、摩托车库及其他重点复杂场所和周边乡镇结合部的治安防范,消除事故隐患。完善车间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规范保卫工作台帐,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每天至少两次巡查。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管理,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杜绝违章用火用电行为。加强门岗值班,特别是节假日的值班巡逻,防止“三无”盲流人员危害水电厂的治安。

加大治安整治力度,及时制止和处理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扰乱单位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贩毒、吸毒、制黄贩黄、、聚众等违法犯罪活动。

进一步健全并落实预防和处置的工作制度,坚决杜绝发生群体性纠纷戒斗、群体性闹事事件、集体越级上访,杜绝发生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恶性事故。做到信息灵、启动快,一旦发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五、切实抓好法制教育和综治宣传工作

加强职工法制教育,灵活利用基层宣传阵地,开展政策宣传、法制教育,使法深入人心;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提高职工守法意识,把依法治厂和以德治厂结合起来,把加强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守法、用法、护法,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工青妇和老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高和谐平安建设层次和水平。

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厂广播站、有线电视台和黑板报、《﹡﹡通讯》等舆论工具在综合治理宣传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人间正气,努力营造群众乐于参与、敢于参与综治工作的社会氛围,激发职工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6

管理层的更替,玲琅满目的新品是大陆集团满满的看点:致力安全智能驾乘未来的底盘与安全事业部展示了摄像头清洗系统,大力支持中国汽车电气化的动力总成事业部t着重展示48伏系统这一种高性价比的轻度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号称提供超越橡胶的智能解决方案的康迪泰克事业部则推出了个性化半透明表皮材料、高效静音流体解决方案和轻量化减振器等产品,还有提倡“绿色・安全・舒适”的马牌轮胎第六代新款轮胎UC6与CC6同台竞技。

不过最耀眼的应属车身电子事业部所带来的高科技技术。车展期间,大陆集团与中国联通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资合同,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ITS平台,为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提供移动出行服务。同时还有包括基于云技术的vAnalytics、联网智能多媒体系统、基于HTML5技术的大陆集团“云终端”以及亚洲首发的车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针对大陆集团车身电子事业部所带来的一系列全新技术,笔者与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车身电子事业部总裁 Helmut Matschi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

Q:《速度与激情8》影片之中对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车联网远程操控的画面让不少消费者对车载互联技术心存疑虑,如何应对旗下互联互通车载设备的安全保障问题?

A: 车身电子事业部的战略是让消费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更低的成本让车辆始终在线,给驾乘人员提供非常全面、综合的车辆信息。大陆集团自研发“智能进入系统”以来,针对安全这块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确保进入安全性。其次不断了解黑客非法或者远程侵入车联网或者车载系统,有异于入侵计算机的手段。我们开发智能通讯控制单元拥有20年历史,研发的智能通讯控制单元可实现在线OTA升级服务,同时随着电子控制单元数量的不断增加,安全性也变得更加重要。

Q:年初大陆集团于全球CES展会的车载生物识别技术,在经过数月之后,在算法以及实用性上是否已经达到可供整车厂量产配套之用・

A:车载生物特征识别作为大陆集团非常关注的技术,不仅仅是指人脸识别,还包括指纹识别。只要将任何一项生物特征与大陆集团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相结合,就可以为驾乘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提高安全性。只有在驾驶员通过指纹传感器完成身份验证后,驾驶员才能启动发动机。这种双因子认证系统可大幅提高车辆防盗性能,并提升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能。

用十四项新技术打动你――法雷奥

三套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两个空气过滤器和一个空气质量传感器,确保优质健康的车舱环境,三套共同营建舒适的车舱温度,并帮助汽车蓄电池组在最佳的温控条件下运转热处理系统,两套人工智能(AI)系统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还有四项增强型安全照明技术和传感器清洁装置,显著提升车内、车外清晰度。这十四项新技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是法雷奥48伏皮带式起发电一体机,引领混合动力技术深入主流汽车市场,为汽车制造商们提供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当今全球针对环保需求所不断提出的改善方针,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的革新与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在与法雷奥中国总裁毕诺( Edouard de PIREY)以及法雷奥集团研发和市场高级副总裁JEAN-FRAN・OIS TARABBIA的对话之中,不难看出法雷奥所展示的这些创新技术均来自于集团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两大发展战略:其一,深耕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其二,持续创新。2016年,法雷奥投入了16亿欧元用于创新技术的研发并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在中国,法雷奥拥有13个研发中心。

Q:法雷奥所展示的众多技术有多少已经投入量产?这些创新的技术对整车厂的造车成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分享一下法雷奥创新技术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策略?

A:在动力总成系统领域,法雷奥12伏和48伏混合动力系统已实现量产;高压系统已部分量产,例如与沃尔沃合作的量产技术。空气过滤器领域,法雷奥PM2、5空气过滤器已经在售。其它展示的创新技术产品,与客户沟通需求之后亦都将逐步量产。创新技术和成本之间并不矛盾,很多创新产品就是为了追求降低造车成本而创造出来的。有的创新技术,也许单个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法雷奥会从整体系统和全局来为客户降低成本,这也是法雷奥的优势。

Q:目前很多整车制造商已经采用激光大灯,如奥迪。为什么法雷奥坚持深挖LED技术?

A:法雷奥的照明系统技术非常完整,不但有激光大灯,也有LED大灯,本次带来的第二代双功能近远光BiLED系统已应用在8家汽车品牌上,而第二代PeopLED系统融合了热能管理优化系统,被11位整车客户所采用;还有一整套的LED高科技尾灯解决方案,可为车辆设计者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自动驾驶汽车的增加,势必加速车辆照明系统沿着交互式技术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行人与车辆之间的交互。法雷奥通过灯光象形语言,不断推动车辆交流质量的提升。

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舍弗勒

舍弗勒认为,在未来十年中,汽车动力总成电气化将彻底改变个人的交通出行方式。2025至2030年间,全球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汽车的产量将占汽车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中国是其中最大的市场之一。为此舍弗勒带来了三款量产型电气化解决方案,分别为电桥、P2混合动力模块和针对手动挡车辆混动化的电子离合器(E-Clutch),且均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

位于P4安装位的电桥是舍弗勒针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打造的一款面向未来的驱动系统解决方案。针对中国市场日益受欢迎的 SUV车型的混动化,而采用P2布局的高压混合动力模块针对动力总成电气化开发,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配置于多种驱动概念。至于中国市场广泛使用的传统纯机械或液压式离合系统手动变速箱,舍弗勒则开发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子离合器(E-Clutch)解决方案。其在特定的驾驶条件下对离合器进行操作,这意味着,配置手动变速箱的车辆可以通过“滑行”功能以及电辅助驱动来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对于三项针对中国市场的新技术,舍弗勒的高层有着自己的看法:

Q:汽电气化将会颠覆传统汽车动力,会否对舍弗勒现有业务结构带来冲击变化?

A:电驱动并没有破坏传统业务,相反能帮助舍弗勒更顺畅、平稳地向现代业务转型。因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种技术,都是通过电驱动帮助汽车实现从微混到强混,再到纯电动的发展。舍弗勒的优势,是将电驱动与我们强大的机械工程能力相结合,这也是我们在未来的主要竞争力之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舍弗勒在动力总成和系统整合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加顺利地实现向电气化的过渡。

Q:以往中国新能源技术较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最近豪车品牌以及部分自主品牌开始布局高端市场,舍弗勒在产品细分定位如何・

A:不论面向高端还是低端市场的客户,舍弗勒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系统可靠性都是一致的。但针对细分市场,具体技术有些不同。针对低端的主机厂会提供手动变速箱混动化解决方案、电子离合器以及48V微混系统等;针对高端、豪华品牌会提供电桥解决方案和纯电动化解决方案。差别取决于客户自身的可负担范围,此外,豪华车客户更关注重量、空间和效率间平衡,而低端客户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舍弗勒均能让他们满意。

唯科技,享远景――海拉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照明和汽车电子领域领导者,成立于1899年,跨越两个世纪,有着118年历史的HELLA展品除了高大上矩阵式照明系统以外,这次还带来了诸如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高舒适驾乘体验的互联解决方案、高效能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多种造型的边缘光技术的尾灯等等涉及自动化,互联化,个性化,电气化,能源效率提升等多领域的产品。同时,HELLA还宣布了和北汽集团子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HELLA-海纳川车灯有限公司新厂,为北汽集团的客户和其它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以及与捷德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智能可穿戴“汽车手环”产品及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这将实现智能手环在智能车钥匙、安全支付、运动健康等领域的跨界合作。

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矩阵式车灯,HELLA矩阵式HD84头灯模组内部拥有呈矩阵式分布的84颗LED,共分成三排,均由单独LED芯片精确控制0%-100%的光强,从而对不同交通情况、天气状况、道路路况所需要的配光分布做出调整。把前路矩阵化之后,当有其他车辆进入车灯的光分布区域时,模块会有选择性地动态掩蔽对方车辆所在区域以防止眩目。同时针对弯道照明和交通标志,HD84模组可以适当降低该区域的光亮度,避免强光反射影响驾驶者视线。作为第一款高清数字照明系统,与传统的照明系统相比,HD84模组照明度提升高达2、5倍。

从HELLA的高层领导倾巢出席专访环节不难看出,HELLA对到展的产品十分重视:

Q:上个月有一些关于照明系统的法规会议召开,能否告知HELLA如何看待此法规的技术发展?

A: HELLA向来关注法规变化,在未来智能驾驶的趋势高速发展,照明系统将加大投入。其次当智能驾驶程度越来越高,解决的方案也会越发复杂,在成本和法规之间HELLA将做一个考量和平衡,另外,通过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应法规,海拉希望能以此相互借鉴,推动其成为照明系统研发的关键。

Q:HELLA作为集智能电气和智能电子集成的公司,在智能驾驶方面有否与软件公司合作的计划・

A:智能驾驶是HELLA 关注的巨大趋势,亦早已布局研发,目前拥有非常先进的雷达技术,HELLA在德国柏林拥有专门软件公司为摄像头开发软件,其解决方案已被很多汽车平台所应用。从全球角度,HELLA会和优势软件提供商展开合作开发,在中国也将寻找本土化的开发,以提高自动驾驶的便携性。

低调的CVT巨头――加特可

日本加特可株式会社(JATCO Ltd)是CVT变速器行业的领军企业,2016年它在全球CVT市场所占份额高达37%,对应整个自动变速器(包括CVT、AT、DCT等等)市场的占比也有10、6%。当然,加特可能有如此骄人业绩,主要依赖于它背后的大东家――雷诺日产联盟。不过,加特可并不甘于此,它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算上这次上海车展,加特可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中国国际汽车展会。与其部长藤田雅子的一系对话,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原来一直非常低调的变速器巨头。

Q:过去一直感觉加特可(JATCO)颇为低调,甚至有点神秘。但近年来它连续三次在中国车展上露面,这是为什么?

A:是的,我们过去的确太低调了,估计在中国也只有像您这样的行内人士才知道我们这个厂商。虽然我们早就是CVT变速器排名第一的领军企业,但过去我们一直藏在老东家日产的身后,没有做太多的宣传推广。现在不同了,随着CVT变速器走出日本,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我们希望能拓展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因此需要更多地与外界接触交流,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虽然只参加了三届的中国车展,但加特可早就把中国视为实现全球战略发展的关键市场。2009年我们就在广州建厂,工厂产能可达100万台。除了配套东风日产,我们还抱着更为开放的心态,真诚期待能够和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开展合作,从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日益强调的节能环保降低能耗上,我们的CVT高效传动技术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借助车展,以及像《汽车之友》这样的专业媒体平台,加特可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Q:CVT变速器已经面世挺久了,它还能不能跟上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节奏?

A:在汽车电动化发展的同时,内燃机引擎汽车还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燃机引擎汽车的油耗改良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课题。加特可的主打产品CVT就是极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我们将继续发挥它的灵活性与可塑性,不断提升其技术和性能。

另一方面,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CVT也还是有用武之地。比如我们就认为,如果电动汽车能搭载适合的变速器,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动机的效率,现在已经有了用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变速器。面向纯电动车辆,我们主要在变速器的小型化、轻量化方面加大研发,始终围绕减少能耗这一终极目标,让新能源车更节能环保。

未来的自动驾驶就更有利于CVT发挥了,理由很简单,要提升传动的平顺性,相比那些还需要逐级换挡的自动变速器,真正实现无级变速的CVT自然有着明显优势。作为这一行业的先驱,在日本搭载了自动驾驶技术“ProPILOT”的SERENA就采用了我们的CVT变速器(CVT8 HYBRID)。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7

此文就南京项目中门机构的安装来谈地铁车辆门机构平衡装置顶紧螺栓与车体门角焊缝干涉问题。

关键词:门机构 平衡装置 顶紧螺栓 门角 焊缝

Abstract:The passenger access door of train is a very plex and important system, which impacts the running of train no matter what machine part ,but also electric、net part and so on,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rom mounting to debugging、 Maybe the door can’t work just because of the mounting of a small item, so we must give enough attention to any problem in the mounting、

The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mounting of door operator in Nanjing project 、

Key Words: Door Operator Balance Device Supporting Screw Door corner Welding Line

0前言:

地铁车辆客室门系统中,门机构可以说是门系统最重要的部件,其安装、以及安装后的平衡(包括现场安装和运行过程)都很重要,否则会影响门页的安装和运营中门页的平衡及性能稳定。如在南京2号线项目中,就其中影响门机构平衡的两侧平衡装置[见图(1)]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是防止在运营过程中,门完全关闭时门页产生垂直向上的力使门页与机构偏移,并且也对门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的功能,缓解门机构的震动,针对整套客室门系统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平衡论装置组成:

门系统平衡装置的结构组成见图(2),其包括以下几部分:

(1) 支承支架:与门机构大支架通过3个螺栓连接,起支承作用;

(2)调整支架:通过1个螺栓,一个偏心轮(4)与支架(1)连接,起支承作用,主要是支承压轮装置见(5);

(3)顶紧螺栓,每平衡轮装置2个,主要是缓解运营过程中门机构的震动;

(4)偏心轮:主要用来调整支架(2);

(5)压轮装置:防止门页与门机构产生偏移,压轮的35度方向通过垫片可调,但两压轮之间的距离针对门页的开度尺寸是不变的。

平衡装置的关键就是顶紧螺栓(3)与压轮(5)是否真正能够完全符合设计预想的作用,故顶紧螺栓与压轮的安装是否到位,决定着门机构与门页在运营中是否能够顺利工作,故深入研究平衡装置在安装中出现的问题是重要的。

2平衡轮在门机构组装过程的实际问题:

2、1问题描述:

南京2号线地铁车辆项目门机构在安装中发生问题:平衡装置顶紧螺栓顶部与车体门角焊缝发生干涉,如图(3)。

平衡装置顶紧螺栓顶部与门角焊缝不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保证螺栓底部接触面平整,即顶紧螺栓正常发挥作用时,是其顶面要与车体上边梁底部表面进行垂直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平衡作用就稳定。

在南京2号线项目门系统中门机构的安装时,车间现场时常出现门机构平衡装置顶紧螺栓顶部与车体门角焊缝干涉的问题,导致螺栓顶部不能与车体上边梁底面进行面接触,不能使平衡装置起到该起的平衡支撑作用。

2、2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根据车体部分的图纸与设计确认后的门机构的设计分析:平衡装置门机构平衡轮组件顶紧螺栓间距为1578mm,单侧门角焊缝焊高为4mm,则焊缝水平宽度至少为4mm,如果保证平衡轮组件顶紧螺钉良好的支持作用,则门角间距至少为1586mm,而车体部分图纸中车体门角间距实际尺寸为(1582±3)mm,故产生平衡轮组件顶紧螺栓与车体焊缝时常发生干涉的问题。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与安装工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设计在设计车体部分时忽略了门角焊缝尺寸的公差,导致确认的门机构平衡装置顶紧螺栓与设计的车体在安装中出现干涉,另外门机构供应商在设计门机构这部分也忽略了其安装的工艺性,多种情况下的欠缺导致了问题的发生。根据分析,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车体部分和优化平衡装置设计方面来考虑,可以有不同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每种方案都有各自的局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案来分析解决:

方案1:在保证门角强度和焊缝公差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磨除螺栓顶部相接触部分的焊缝来解决此问题。

方案2:此方案从平衡装置部分考虑解决问题:改变了与门角焊缝干涉的顶紧螺栓型号。从整体设计上变化不大,即使变更设计,即针对顶紧螺栓零件进行深加工,根据以上偏差,将支撑头部半径减少,利用机加工艺上来满足要求,从技术上不需验证什么也能达到解决问题的需要,虽然接触面积减少,但针对其作用影响不大,如图(4)为顶紧螺栓原零件,图(5)为机加工后顶紧螺栓。

方案3:对门机构与平衡装置 (1)连接的门机构支架(A)和调整支架(2)进行设计更改:在支架(A)上与支承支架连接的3个螺栓(B)孔的位置往门中心线方向整体移动3-5mm,同时调整支架(2)的长圆孔长度方向增加1-3mm,见如图(6)。因为平衡装置的两个压轮(5)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门机构供应商供货时已经将平衡装置按照设计固定在门机构上,所以两个压轮之间的距离也按照门页的开、关尺寸基本调整好了),如果把支架(A)上与支承支架连接的3个螺栓(B)孔的位置往门中心线方向整体移动3-5mm,,则两个压轮之间的距离在此变更下同时也随着向门中心线方向移动3-5mm,为了保证两个压轮之间的距离,同样调整支架(2)与门中心线相反方向移动3-5mm,虽然调整支架(2)在水平方向进行可调见图(7),红色长圆孔,但是水平可调长度仅2、5mm,故调整支架的长圆孔长度方向增加1-3mm才能保证调整支架在水平方向的3-5mm范围内可调。

方案4:对平衡装置的件号(1)支承支架进行整改:

针对支承支架上与门角焊缝干涉的顶紧螺栓孔向门中心线方向移动3-5mm,如图(8),同时支承螺钉所在支架侧边缘也同时向门中心线移动3-5mm,来保证两顶紧螺钉相对支架的对称性。

2、3确定解决干涉问题的最佳方案:

对以上4种方案结合精益生产管理精髓比较如下:

方案1:此方案从车体部分来解决此问题,但是前提是保证强度与公差。门角部分是个强度要求很高的部位,另外磨焊缝后还要保证其平面度,补漆等,所以这种方法是一种取巧的做法,但是能够在焊缝公差的范围内保证门角强度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最快的,如果不考虑其前提条件,这种方法不可取。

方案2:此方案从平衡装置部分考虑解决问题:改变了与门角焊缝干涉的顶紧螺栓型号。整体设计变化不大,即使变更设计也是针对此产品某零件进行深加工,其从机加工艺上容易满足,从技术上不需验证什么也能达到解决问题的需要。

方案3:此方案从门机构与平衡装置部分考虑解决问题:此办法从技术方面是最全面的。无论从设计上还是安装工艺性上,考虑的都很全面,但是针对已经设计定型的产品来说,并且有许多现成品,再次优化更新设计,针对项目进度在周期上技术上需验证、验证后的生产安排是不可取。另外针对现成品来说,门机构大支架与平衡装置的调整支架都需更新,门机构大支架与支撑支架的连接孔为4mm,如果按向门中心线平移3-5mm在现成品上配钻则会出现两孔相割或两孔之间边缘距离仅1mm或长圆孔,这些都对平衡装置的固定不利。另外,平衡装置的调整支架从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在成品上更新长圆孔,水平长度则从强度上考虑需要增加支架水平方向的长度,所以针对现成品不能实施变更,需要更换设计变更产品,这针对南京线的所有项目来说绝对是个浪费,与精益制造理念相违背,如果对一个新的项目来说,此方案最佳。

方案4:此方案从平衡装置部分考虑解决问题:此办法从技术上说也是不错的,但是其缺点基本同方案三,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支架结构如果按照此设计变更,此支架毫无疑问要更换新设计的产品,因为从支架实物来看其主要是焊接件,另外,按此方案,针对整个平衡装置,因为两顶紧螺栓间距减少,其平衡力的能力不如方案三。

综上所述,根据南京2号线项目现状结合精益制造精髓:用最少的资源,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的价值。故根据项目实际状况方案二是比较可取,变化不大,就是针对现成产品也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根据后续的项目来说,方案三与方案四比较可取;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如果要立即解决的情况下,方案一可取。

3结论

所以,在南京2号线项目中,根据本项目实际生产情况,采用方案(2)对平衡装置顶紧螺栓与车体门角焊缝干涉问题的处理, 目前南京2号线已经运营近5年,情况良好,针对后续结构类似项目,采用方案(3)杜绝了类似问题的发生。

参考资料:

车间安全解决方案篇8

自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已经影响及改造了多个行业,而在此进程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该如何融合创新、传统产业该如何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变革、电信运营商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力打造新的增长点等。因此,本期专题既提出了针对物联网、车联网等的解决方案,也探讨了“互联网+”在医疗、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运营商如何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其转型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本次专题回顾“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几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同时也对其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摘 要】为了探讨如何解决目前车联网行业发展的信息化问题,首先分析了车联网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当前阻碍车联网行业发展的行业解决方案欠缺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集云应用、管道、应用终端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旨在为运营商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同时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车联网 智慧交通 绿色低碳

[Abstract] To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problem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and in view of bottleneck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olution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used a set of integrated and prehensive solutions for cloud applications, pipelines, appl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he program not only brought operators significant new financial growth point, but also provided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green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vehicle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green low carbon

1 项目背景

1、1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当今车联网技术也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美国与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建立车辆和道路之间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并且至2020年将会达到9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

我国在2010年将“车联网”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在同年提出两项涉及车联网的关键技术的项目;在2011年明确提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领域率先部署;2012年指出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督平台;2013年交通部推进“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2014年正式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当前国内互联网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地图领域开发方面,腾讯通过12亿元购买四维图新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阿里巴巴也以11亿美元收购高德;在硬件与接口开发方面,腾讯拥有路宝盒子,阿里推出智驾盒子,淘宝网开始涉足汽车维修O2O,百度也推出了开放车联网协议Carnet。

1、2 车联网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至2016年3月,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83亿辆,目前,缓解交通拥堵与减少交通事故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车联网的提出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车联网的组成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规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人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从而达到车辆控制智能化、信息服务移动化、交通智能化的智能交通物联网络。

构成车联网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包括车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等,涵盖汽车、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这决定产业链条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与应用整合。

随着车联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实现道路利用情况的动态实时反馈与掌握各类车辆的驾驶行驶状况的方式,达到合理分配利用城市道路资源、监管各类车辆驾驶状态的目的,最终实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及发现与排除车辆安全隐患等,实现城市交通的透明化管理。

车联网的信息化将会带动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车场管理、车流量监测与管理、智能信号管理等功能,以做到合理疏导和调度道路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与利用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与交通堵塞,降低城市能耗以促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

2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2、1 技术架构介绍

图1为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技术结构。该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由“云、管、端”三个部分组成。“端”主要由感知终端组成,由个人PC、手机终端、行业终端、企业信息终端以及车载Wi-Fi等组成;“管”是实现车联网通信的承载移动网络,由GSM/WCDMA/LTE移动网络、专线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共享APN与Wi-Fi组成,同时搭配防火墙、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验证、授权和记账)认证与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防护等技术;“云”部分由车载音乐、实时路况、位置服务平台、车联网辅助分析平台以及微信客户端等组成,并由云数据中心实现对所有云应用的承载。

2、2 关键功能架构描述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从纵向划分为云服务+智慧管道+行业应用终端,横向划分为车载音乐+实时路况查询+位置服务+辅助分析+专网Portal服务+微信客户端等应用,通过横纵结合发力,构建基于“云应用+网络运营+多元终端”的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云应用

“云”端由自建平台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建设的平台共同组成,包括位置服务平台、路况查询服务平台、物联网自辅助分析平台、微信平台、音乐平台、视频空间、语音对讲、支付平台及其他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

1)位置服务平台:位置综合服务平台(LCS)采用了LBS和GPS两种定位技术,以提高GIS并发能力及综合处理能力,并可以在LCS基础上建设位置通等其他业务系统。平台实现在位置服务的基础上建设面向车联网的位置服务共享应用平台与GPS定位平台,并提供扩充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开放接口。

2)交通服务平台:通过与深圳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合作建设的交通服务增值服务平台,实现城市路况、高速路况、公交出行、地铁出行等多项功能,结合高速3G WCDMA与4G FDD-LTE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便捷出行功能。

3)物联网自服务分析平台:物联网自服务分析平台提供“贴身的”增值服务给迫切需要部署物联网应用的车联网企业,平台由几大功能块组成,涵盖了用户管理、账户查询充值、流量预警、充值和机卡分离控制、漫游控制、报告报表等功能,从而实现了车联网企业的自服务平台系统。

4)微信服务平台:面向车联网客户提供专属的官方微信,实现用户设备与卡号码的绑定关系,为车联网客户端提供基础服务功能,包括登录、查询、充值、转套餐、报失等基本功能。

5)专用Portal平台:通过提供专网Portal,面向客户提供免费享用Wi-Fi上网服务的同时,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包括业务查询、支付等专网通道。通过广告引入消费环节,将普通Wi-Fi设备升级成为商用广告Wi-Fi,实现多元营销。

6)音乐平台:与三方音乐平台合作提供客户音乐定制下载业务。

7)语音对讲:与三方语音对讲平台合作开发基于IP的对讲平台,通过车载电子设备实现车友间的对话和群聊功能。

8)语音识别:与三方语音识别平台合作开发实现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对车辆下达操作指令。

9)支付平台:通过三方充值平台实现用户充值功能,支持微支付、支付宝、银行卡以及充值卡的用户个人充值方式。

(2)智慧“管”道

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主要从移动网络与安全网络机制两方面实现:

1)移动网络:依托高速与成熟的WCDMA/LTE无线网络技术,并利用APN技术提供的安全机制与接入手段,实现车载终端用户的无线数据的传输功能。

公众网:采用普通公网卡,实现与所有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高速、开通便捷的特点。

共享APN:行业客户所有的APN卡采用共享的域名,其内部网络通过公共互联网(有固定IP地址)与公网GGSN设备相连,实现车载终端与行业客户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低成本、开通方便快捷的特点。

专线APN:行业客户所有的APN卡采用特定域名,其内部网络通过专线(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与公网GGSN(Gateway GSN,网关GSN)设备相连,实现车载终端与行业客户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安全性高、高质量保障特点。

2)安全网络机制:对于行业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客户,提供企业级的硬件防火墙、AAA认证服务器及DDOS防护设备与系统等安全防护体系。

防火墙:提供包括过滤防火墙、应用网关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以及复合防火墙等多类产品,为行业客户提供不同层次需求的防火墙设备。

AAA认证服务器:AAA认证提供给行业客户APN接入的二次认证管理平台,完成认证、授权、审计三项功能,实现对用户身份合法性的认证授权,控制用户的不同服务访问权限。通过AAA认证服务器平台能够满足APN用户的安全认证需求,并能提供业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通过与APN产品结合,为企业提供AAA认证服务,既能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无线通信安全解决方案,也能增强传统APN产品的竞争实力。

DDOS防护设备/系统:通过在骨干网络为行业客户部署DDOS检测处理设备,通过把控正常数据流量的通行与攻击流量的清理过滤,实时检查用户流量安全。通过部署DDOS防护设备/系统,为行业客户提供安全性高的互联网络。

(3)多元终端

实现包括手机类终端、PC类终端、企业信息终端、SIM卡芯片嵌入的车载终端的多元云接入解决方案,打造“云服务+多元终端+车联网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1)手机类终端:支持目前主流的IOS操作系统、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接入。

2)个人PC类终端:支持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Mac O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电脑终端接入,同时支持IE、Google、Safari等主流浏览器的登录。

3)车载类终端:支持安卓类操作系统的车载类终端接入。根据不同厂家设备将会对兼容性做进一步扩展。

4)行业应用终端:提供特定厂家(中兴、华为)芯片模组的网络接入,并根据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支持更多行业应用终端。

5)车载Wi-Fi:实现车载类Wi-Fi的访问,实现车内移动终端免费上网功能。

随着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管理系统的规模放大,将会不断扩大终端的支持数量与内容。

2、3 方案关键技术描述

(1)实现面向企业与用户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打造面向企业级(B2B)与面向用户级(B2C)的免费的增值服务平台,并实现个人渠道的充值系统平台。通过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向企业提供强自服务平台,并且向个人客户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从而强化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度与用户的使用黏度。

(2)实现从“传统SIM”至“机器专用M2M卡”的转变

针对汽车环境因素所具备的温差变化大、潮湿、强振动等各种因素,满足车联网企业特殊要求,量身打造专用芯片和汽车专用模组。

方案使用工业级的车载设备专用M2M异型芯片卡取代传统消费级的SIM卡,具备耐高温、防尘、防潮的特点,并可集成于汽车专用通信模组,达到低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高集成度产品的目的。

(3)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分析方式

通过对每天50 TB左右的原始话单与位置定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参照3GPP通信协议规范挖掘原始数据中的CELLID、IMEI、IMSI、流量等所需字段信息,并按需求制定分析与统计规则,实现机与卡对应匹配、位置定位与流量统计等相关应用分析。

(4)多源定位技术

通过LBS与GPS两位定位技术的结合,并支持AGPS定位技术,实现精确度达到5 m的精准定位。同时结合凯立德实时路况数据,为车载用户提供多元定位服务。

3 项目意义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对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城市智慧交通发展,以及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1)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车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包括车厂、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涵盖汽车、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这些应用要求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这将会带动这些行业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应用整合。在中国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将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城市智慧交通发展:通过车联网运营项目可以动态实时地掌控道路利用情况、各种车辆的驾驶行驶状况等,由此实现对道路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监管(营运、私家)车辆的驾驶行驶状态,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及时发现和排除车辆安全隐患、优化车辆行驶路线等,实现了交通、车辆的及时透明化管理。

(3)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通过车联网运营项目带动了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车场管理、车流量监测与管理、智能信号管理等功能。这些能够在现有的道路交通基础上,对道路上的行驶车辆进行合理疏导和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道路交通堵塞,降低燃料消耗,提高经济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实现运营商对物联网行业应用市场开拓进程的一次强有力推进。本项目融合车联网行业发展需求,采用“云+管+端”技术架构,再结合运营商网络资源等几大要素,符合现代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实现了城市交通“低碳环保”和“科学管理”等系统目标。希望通过该方案促进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并且有效带动车联网行业的发展,为车联网上下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健强,吴辰文、 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1(4): 156-158、

[2] 李磊,陇小渝、 浅谈车联网的发展[D]、 西安: 西安邮电大学, 2013、

[3] 何廷润,李军芳、 车联网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讨[J]、 移动通信, 2013(15): 10-14、

[4] 陈禹、 基于Telematics的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分析[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5] 周志勇、 国内外车联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J]、 电子产品世界, 2015(10): 12-15、

[6] 谭红英、 国际与国内车联网专利知识图谱对比分析[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7] 郭华、 智能化信息化引领车联网发展[J]、 移动通信, 2016(1): 29-33、

[8] 于慧、 车联网时代悄然到来[J]、 汽车纵横, 2014(6): 122-126、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市场采购贸易的概念(精选8篇)
  • 下一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心得体会(精选1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