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21708138史先飞
在马列主义哲学课上,我观看了《大国崛起》系列片。这部系列片系统介绍了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从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内国际等多个背景下详细阐述了大国崛起的原因。而英国的崛起对我印象很深。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这是它崛起的关键因素,而且它的工业革命非常成功。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片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科学和知识的尊重,从而激励了更多的人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就不会有工业革命。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比如184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美国西进运动和工业化、特别是爱迪生等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发达,带动了社会经济,使得崛起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大国不一定能够崛起。大国的发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竞争的现代,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进步——民主化。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则下的平等,而要让规则活起来,这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有了制定决策的权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受障碍。
可以说,人们追求更好生活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选择参与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选为特征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当今中国也在进行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崛起的进程。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原因,努力为自己服务,少走弯路。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并在政策上做到开放,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大国崛起》观后感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通常并不会考虑他对社会利益起了多少促进作用,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好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利益。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后来被瓦特和博尔顿所代表的新兴阶层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他们是从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当他们在西方各国的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时,亚当·斯密的理论开始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斯密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前发表的,它起了一个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强国、世界霸权国家,也使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一个帝国的崛起,要以科学技术、统治者决策、文化氛围等为基础,缺一不可。成为一个帝国绝非易事,但如有前瞻的思想、有正确方向的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伊丽莎白女皇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查理一世时期,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三个优秀科学家让英国奏起工业先声: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英国还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政治的民主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造就了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这就是英国的强国之路。
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会崇尚科学的,他们的思想时麻木不仁的。而英国是一个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学巨匠的国家。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并有着光荣革命的传统,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这种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氛围正是英国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社会基础,新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被统治者和宗教扼杀。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是英国腾飞的基础,武力夺得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给了英国腾飞巨大的动力,而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则给英国腾飞插上了一对巨大的翅膀,帮助英国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大国,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
真正的强国意识是一种对待自己的充分信任,是一种对待历史的平和心态,是一种面向未来而非沉浸于过去的深邃眼光。强国意识应当是一种永远向上的心理常态,是一种开放、开拓与开明,包容、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观。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但更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握时机,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绝不能忘却历史,可该记住的不只是曾有过的辉煌或遭遇的苦难,最主要的应该是经验和教训。历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别人当初不该做什么,而应是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做,为何不抢占历史先机,事先成为世界强国。只有这样,才能以史为镜,校正中国今后发展的路标。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引我们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先人们未完成的建设祖国的任务,为建设更加强大而且和谐的美丽祖国奋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大国崛起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大国崛起》观后感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
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题记
《大国崛起》是一部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
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的纪录片,该片中除了有美国、俄罗斯等领土大国外,还有像荷兰那样的领土小国,因此这里的“大国”并不是
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而是指在历史上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
家。
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就
目前看过的大国崛起的历程中我了解到一国的崛起需要有许多因素的推动,尽管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决定了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原因,但是他们其中也存在着一
些相似点:
1、这些国家长期处于被压迫或生存环境了,渴望强大的愿望强烈;
2、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条件的;
3、曾经称霸世界,对全球进行殖民统治;
4、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5、以经济的强盛为基础,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大国;
6、抓住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以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标志;
7、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
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
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我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
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其次,我国还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化生产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
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的发展,要吸收
和借鉴各国崛起的经验:首先,不同国家崛起时采用的体制不同,不论是资本主
义体制还是社会主义体制,只有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才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其次,科技和教育是大国崛起的基础,只有重视科教和人才,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充分
发挥市场作用,才能激发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