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7 栏目:写作范文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1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地形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小结方法,它可以由教师通过讲述式方法归纳总结,也可以是由教师通过学导式方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归纳法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归纳内容必须体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而不能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例如,《地形图的投影选择》这一章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地形图投影选择的条件:①便于判定方位;②便于图上作业。(2)高斯――克吕格投影:①原理(6?分带投影);②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网)。

2、当授课内容冗长复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冗长复杂的内容浓缩成要点,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地貌判读》这一章结束可引导学生记住六个“一、二、三、四、五”,即一个原理、二种判定、三条线、四个特点、五个定义。

二、绘图法

绘图法,是运用图示概括总结授课内容,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小结方法,其特点是变零为整,化繁为简。这种方法是地形学课堂教学中的另一种常用的课堂小结方法。

例如,《通视判定》这一章节的课堂小结如果采用绘图法则很容易将本次课的核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三、学导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十余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之一。所谓学导递推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层总结教学内容,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指导。它把学生在课堂小结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课堂小结的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去总结所获取的知识,发展各自的智能,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对小结内容逐层深入,诱发学生积极探究。

例如,《地形图投影》这一章节是整个地形学教学的难点章节,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课堂小结中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围绕主体加工提炼、简要概括,把本次课的核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一次深入再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兴味盎然,欲奋力再攀。如下表:

四、点睛法

点睛法,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要把授课内容的重点之处,在课堂小结之中通过归纳、概括、梳理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对知识点起到理解、巩固、强化的作用。

例如,《地物符号》这一章讲完后,可引导学生将所学常用符号的记忆方法概括为:(1)根据形象记;(2)抓共性、区别个性;(3)根据不同颜色记忆;(4)根据实用注记。

这样的概括既全面,又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这种小结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习题法

习题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授课结束时,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以体现以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和谐、主动、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方位角和偏角》这一章小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方位角的量读和换算,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量读坐标方位角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量读磁方位角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如何理解方位角换算时的坐标轴反向旋转?

六、衔接法

衔接,是指事物首尾连接。衔接法是指授课的结尾既是本章重点内容的概括,又是下一章教学内容的铺垫。这种小结方法的优点在于便于让学生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通常在知识模块的衔接章节使用。

例如,讲完第三章《地图比例尺》,可以设计这样的衔接:“在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一个椭球体的地球表面,又是如何展现到我们平面的地图上的呢?这将是我们下一章《地图投影》所要学习的内容。”

总之,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课堂小结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围绕主体的加工提炼、简要概括,把授课的核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深入再学习。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2

可是,近几年来的课改、教改实践却告诉我们:“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轻视政治课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并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理想的原因

1、功利思想导致政治课遭遇轻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工科类大学毕业生相对容易找到工作,于是大多数人对数理化等学科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这些学科出现了课堂上学、课外亦补的现象,有的干脆把上思想政治课的时间也用来抢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2、过去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

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有部分教师和领导也认为:“学好教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至理名言。于是弱视政治课,强化数理化,认为政治课只要在临考前背一背及格就行。调查发现,有个别学校,有的还是示范高中、重点中学,过早地变相进行文理科分班,从校长到教务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在进行期中、期未成绩统计排名时,有意把理科方向学生的政治科成绩不计入总分,于是给学生和家长造成误导,以为“理科生学不学政治无所谓,反正政治科成绩不计入总分”,于是政治课成了人们常说的“豆芽科”。更有个别学校领导接受个别学生家长的要求,规定政史地等学科老师不能担任班主任工作,使政治课教师觉得低人一等,于是教学没有信心,学生也乘机不学,无疑给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3、个别思想政治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方法、理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中有个别人功底较差,又不钻研教材、大纲和学生,而且还缺乏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老套成旧,往往整节课一包到底,缺乏师生、生生及生师之间的有效互动,颠倒了学习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能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缺乏对问题的有效探讨,还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地重复教材内容,课堂气氛沉闷、无活力,久而久之,“上政治课没意思”、“无聊”等心理情绪不断滋生,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现象有增无减,教与学开始了“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恶性局面。

4、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负面冲抵,造成了部分学生不相信思想政治课所含盖的内容,认为老师讲的都是虚假论调,于是不喜欢政治课,干脆在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甚至不来上政治课。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课题。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作为一个新时代肩负重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正视这些教学和课改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要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因为任何的报怨、叹息都无济于事。因为思想政治课老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塑造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决定了我们决不能放弃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的阵地。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树立多元智能理念和人本主义教育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完整的智能光谱应包括八种智能,它们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应该以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长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肯定学生的长处,在关爱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进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2、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师生亲和力。

在文化修养上,政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博览群书,广泛吸收营养,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天下大事,积累各类知识素材,在课堂上才能够恰当地信手拈来,使教学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多才多艺、博学多才,就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感和信任感,从而崇拜老师、追随老师。因此,作为一个思想政治课老师,我们必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努力培养和提升并表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知道你既是知识广博的老师,又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蔼可亲的人生导师和可敬可亲的朋友。因为当学生喜欢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的同时,崇敬与信赖必然造就学生的无悔追随,“亲其师,信其道”就会成为现实,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全面有效地展开,从而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飞跃性提高。

3、提高教学艺术,搞好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老师要设法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情绪转变。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们可以分别采取如例证教学法、数学图解法、曲线图示法、集合法、比喻法、师生互动探究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分析。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视公益广告画面“脱贫砍树卖树致富环境破坏洪水冲毁家园”来讲解或探讨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使学生懂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必须理性开发,不能竭泽而渔,否则会乐极生悲。由于形象生动,层层启发,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讲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知识时,为了使同学们不混淆概念,可以对教材大胆地进行重新整合,可采用图解法、集合法、比较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两组概念内涵和使用场合,同时还可以利用成语、俗语、民间谚语来帮助其分析巩固,这样学生可在直观有趣中解决难题,获得了新知;又如可以用比喻中的“人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来讲解人生道路的曲折性,用“弹花匠的女儿,会弹(谈)不会纺”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用一个人不要“烧火棍修磨子,修一方黑一方”来讲解市场经济的坚持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多动脑筋,方法得当,那么,既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又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趣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绽放,在生成性教学中结出高效之果。

4、把推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行动自觉,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上好政治课,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读懂教材,掌握教材中的概念、理论观点和原理,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领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正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中心内容和精华。学生只有读“懂”书,才会喜欢读书,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之花是灿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老师要耐心地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前者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后者要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解答教材上提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为此,在课前导学案的设计上应当力求问题设计的灵活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因材施教。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创新,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或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互动中共同分析解答问题、分享劳动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还应在教学中设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修养能力、记忆能力和调查研究等能力,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搞调研,促进学生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评比,带领学生在共享中提高,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5、教学中要重视重难点知识的分析和突破,让学生弄清楚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如公民与人民、股票与债券、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等。只有让学生把那些易混知识点弄清楚了,才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论运用,回答问题时才能做到观点正确,说理有力,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健康成长才能高效实用,否则学生对于知识来说就会处在迷糊之中,回答问题时就会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影响考试和应用双重实效。学生如果理论基石不牢固,当人生中出现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就会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会迷失人生航标,看不清政治方向,就不能创造一个美好而多彩的幸福人生。

6、由于政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关注时事,与时俱进。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3

【论文摘要】技工学校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生为主要目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特点营造活跃课堂,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论文关键词】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 技工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课堂教学,让课堂魅力四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因人施教。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多年技工教育工作实践,认为要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点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引人人胜。学生学得开心,灵活,主动,其乐融融,乐在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必须按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

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认识了课堂教学才能指导教学的方向,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技工学校的教学要求,技工学校的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两部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由技校的教学特点决定的,这两部分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而理论教学更依赖于课堂。学生通过课堂的系统学习,提高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课前积极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传授课外知识、有选择地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新的国家标准(专业课课本国标还是老的)。这样就挺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让学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活跃课堂,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老师想要建构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一缕缕微笑感染学生,用亲切的语言感动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另外,教师还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宽容学生的小错误,耐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当学生取得可喜成绩时,应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雀跃,这样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总爱向学生提问,或者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笔者总是带领全班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鼓掌鼓励,这样既鼓舞了回答问题的同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给其他同学提了神。另外、在语言上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们:“你学习悟性真高!”、“你的表达真精彩!”、“你的口才真好!”等,对待学习上困难的学生,笔者总是充满诚心、耐心,悉心辅导他们、激励他们,“你一定能读好!”“你很有潜力,要有耐心”等话语成为了笔者的口头禅。慢慢地让自信走进他们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感知老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课堂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是平等的,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合作中,教师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实现了课堂学习目标。

三、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应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经常启发的着眼点。当学生在课堂里兴趣盎然时、不仅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而且表现出不怕困难。因此,学生对每一节课或者每一道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既是教师进行启发的着眼点,也是检查启发是否得当的标志之一。

(二)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断的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只有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工作才有创造性。为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应以问题开路、应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贯彻始终。例如,我在讲解教材中某一个概念时,总是提出:此概念如何定义?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此定义中的关键字?此概念与其他近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等?。这样学生随着我的提问进行思考、理解、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用好提问手段,首先应尽量发现问题、设计问题,然后将问题归纳综合,层次分明地一个一个地抛向学生,并配以恰当的板书,使问题得到强化,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思维。

(三)课前感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技工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操作技能。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4

教学原则是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的依据,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版的40多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专著以及许多文章,对此都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和阐述,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但比较、总结这些教学原则,我们发现有些表述不同,但内容实质相同,如“知识、能力、智力兼顾原则”、“语文双基并重与开发智力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而这一原则又与另一教学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是交叉关系。“语言训练”应该包含在上一原则“语文双基训练”之内,“思维训练”也应包含在上一原则“开发智力”之中,因思维是智力中主要的因素。所以这两条原则应归并为一个原则。如此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则还有许多。同时,许多教学原则不能反映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把语文教学的原则混同为一般教学原则,即也可以成为指导其他学科的教学原则。如“双基并重的原则”、“精讲多练的原则”、“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原则”等。对语文教学原则的讨论,到了90年代有人开始进行总结,将前述讨论的各种观点用语文教学原则体系的特点,即必须能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的最基本的规律,能反映语文教学特殊性,有一定的概括性的要求,进行检测衡量,认为最重要的有五条,即“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的原则”、“文道统一的原则”、“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原则”等。但对此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并没有也不可能就此结束,还在继续深入。

二、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论探讨

这是进行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如果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明确,语文教学就漫无方向,左右摇摆,飘忽不定。在这方面,我们深有教训。但目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仍然众说纷纭。“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研究人员的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是语文课最基本的属性,围绕这一属性和这一观点,经过多年讨论,引申出了许多其他属性和其他观点。如“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这两性之后,又有人提出“基础性”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之一。有人又认为除此外还有“实践性”和“综合性”。一直发展到它是多重性质构成的综合体。即工具性与思想性、知识性与技能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等等。本质属性之外,还有从属性质: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这些认识基本都是建立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的依据上。即教材有什么内容,它就有什么性质,如文学性与知识性就是如此,教学实践强调什么就有什么性质,如思想性与技能性就是如此。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同样意识到以上所认为的语文学科的属性并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所独具的,其他学科同样具有,如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基础性,知识性等,不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刘国盈先生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语文学科特点辨析》一文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语文是一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相结合的学科”,所谓“应用的广泛性”,就是“不管是国家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教授,还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不使用语文的。这是就人而言。就事而言,军事、政治、外交、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也都离不开语文”。所谓“层次、等级的模糊性”,如“鲁迅先生的《祝福》,既可以作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高中、初中的教材……”,语文“谁说得清楚何谓基础语文,何谓初级语文,何谓高级语文”。至于听说读写能力,也很难划清层次和等级。这种层次、等级模糊性的观点,确实新颖独特,但语文学科的性质,人们之所以对它进行讨论,而且非常重视,是因为它直接指导着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如果认为它具有工具性,那么就要侧重语言训练,如果认为它具有文学性,那么就要突出文学教育,如果认为它具有实践性,那么就要加强包括语言、写作在内的各种训练。而刘国盈先生的这一观点,特别是“层次、等级的模糊性”在指导课堂教学上又具有新的模糊性,他自己也说:“语文科的特点——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是造成语文教学的任意性、摇摆性的重要原因。如何针对这样的一个特点,提出一整套办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这一特点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病灶,语文教学就是要想尽办法来医治这个病灶,解决这个问题。况且广泛的应用性,也是其他学科所具有的特性,如数学,应该说除了傻子不能用外,其余人都要用。

李维鼎在《越出雷池,轻装前进》一文中,认为语文科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之外,还有深刻的移情性和全面的基础性。他说这两点才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全面的基础性”,是说语文学科所培养的能力是规范的、基础的,“就是这种能力的规范性和基础性,使之成为自身向高层发展的基础,也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更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这样,中学语文科要培养的语文能力便成为个体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完全意义上的‘基础’”。对这一解释作深刻的思考就会发现它确有独到之处,即,语文科培养的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也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更主要的是自身向高层次发展有了基础能力。目前语文教学提出素质教育的观点应该说是与李维鼎这个观点相吻合的。

三、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原则对教学结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几年来,形成较大影响,有代表性的教学结构模式有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结构模式,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黎世法副教授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结构模式,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的结构模式。

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讨论,集中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上。有人主张教学的科学性要削弱艺术性,认为“学习是科学,教学是艺术”,较多的人认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我们认为无论是哪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它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就是要有一定的程序或规格,要有相对稳定的形态,要有明确判断完成目标的标准。要有程序,这个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所以从一堂课整体结构上看,层次清楚,周到严密未必是科学的,因为它的结构过程未必符合认识论。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之所以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就因为它是认识论指导下的科学程序。首先是“读”,了解教材,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议”,理解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一步是“练”,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讲”是教师的点拨和解惑。这种按照学生认知结构安排的程序,自然是科学的,合理的。钱梦龙老师根据他的语文导读的“三主”原则,设计的四种基本课型,其理论基础也是认识论。其核心是“自读”,由此分解成的四种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析能力,是阅读能力由低到高的纵向分解,是一个具有科学序列的训练过程。

以上我们说的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个要求,即科学性。它还有另一个要求,即艺术性。我们说课堂教学结构要有相对稳定的动态,不稳定就不会成为一种模式,但过分稳定,又是一种刻板、僵死的模式,所以它只能相对稳定,在稳定中求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表现。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广泛探讨的课题,对它的本质认识有众多见解: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特点,有的人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活、情、疑、趣、变”。(钱威《关于“教学艺术”的争鸣》)但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为一点就是“乐教乐学”。所以强调课堂教学结构科学性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它的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就是因文、因人、因时而异,不拘一格,善于应变。

课堂教学结构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探讨。于余的《系列化网络化多样化——现代语文课课堂教学结构探索》一文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概括。系列化就是要重视认识过程的完整性,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去组织教学。网络化,就是重视组成部分的综合性。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为课堂教学结构纵向发展的“主轴”,以五个方面为“横向”的组成部分:①摆正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的关系;②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③畅通“反馈”渠道,变教师信息的单向“输出”为师生共同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传递;④注意课内外的结合,即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课外“引进”知识或让学生的视野向课外扩展;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围绕“主轴”将这五个组成部分有机地“搭配”和“排列”在一起,就有可能形成有主有辅、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网络”。他将语文课课堂教学结构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承接型”,二“螺旋型”,三“辐射型”。他说:“这也只是大致的格局,在使用时,它们往往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这实际就是稳定中的变化,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的一定的艺术性。

论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必然涉及到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方法是同一概念,还是不同概念,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深化的问题。从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此一直模糊不清,似乎教学结构也是教学方法,如前述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等,说是教学法却在探讨课堂教学结构的文章中评说。如倪文锦《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和实践》一文就是如此。但从陈明祥、罗树华、钱中立主编的《语文教法词典》上看,专设了“课堂教学结构”的词条,共18条,即18种课堂教学结构,而把钱梦龙、黎世法、魏书生等人创立的教学方法归在“语文通用教学”的词条内。尽管作了这样的区分,但课堂教学结构仍属教法词典中的内容,所以从整体上看结构仍属方法。上海教育学院教科所朱荣康在《目标教学与教学模式》一文中对这两个概念作了进一步探讨与区分,他认为教学结构就是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教学模式“包含有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所以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仅指在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时,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中都不能包容教学模式”。朱荣康先生的观点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语文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对以上两个概念进行探讨的发展。近年来对教学模式的概说有“它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的观点,还有“它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的观点。对教学方法都认为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总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是只能从理论上区分而在实践上极难区分的两个概念。无论怎样讲,结构还是一种方法,它必须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去结构,如果教学法不存在,教学结构也即解体。目前的语文教学,人们抱怨越来越多,主要认为是“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没有办法教”,应该说是对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动摇。认为它们都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方法不适应了,原有教学结构也不会继续适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了又一轮反思,目的是要用新的教学方法来结构新的课堂教学。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5

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学的成长,必须重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网络营销》为对象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充分考量课程课堂教学中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智慧个体的有效协同,理实一体教学法推动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探索一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益民服务;智慧个体;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网络营销课程

“互联网+”益民服务中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现代教育就是为实现终身教育而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教育基本要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1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与理实一体教学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智慧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活动存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形成的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所秉承的基本思想。也因为如此,日常的教学行为受秉承的教学理念所影响,甚至是支配。作为智慧个体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智慧个体的成长。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到底哪一个才是主体,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中的哪一个处于主导地位这个问题,教育理论大体经历了主体—主导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间性等发展阶段:

1、1主体—主导论这种理念是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分别极端地视作课堂教学的唯一主体,赫尔巴特和杜威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随着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这种本质就是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极端地只强调其中的一个作为“单极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无法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匹配。

1、2双主体论这种理念与“主体-主导论”不同,双主体理念不是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对立成“单极主体”,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在课堂教学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和激发学生这个智慧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理念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教育行为以及智慧个体自身通过学习所达成的完善发展的目的。

1、3主体间性论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它是关键因素,是教与学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协同交互的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交互行为,这一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单纯重视教师智慧个体教育行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单纯重视学生智慧个体学习行为的现代教育理念协同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均无法全面系统描述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关系的困局。

1、4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理实一体化,是指在课程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同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达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形成理实有机体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体现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本文探讨的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网络营销》课程课堂的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将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组合,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效果。

2《网络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较为普遍地使用单纯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2、1教学模式不合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这一智慧个体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课堂讲述的形式向学生这一智慧个体进行灌输,这一模式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这一智慧个体所占用,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没有被充分重视,当然有机的主体间性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非但不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培养要求,也不符合现代人才作为智慧个体的成长需求。

2、2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来说,教育的目的重点在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智慧个体由于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被动接收上,没有学以致用,以至于其对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3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针对该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重点考核评价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能力,而不应该单纯考核评价是学生智慧个体单纯的对掌握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3]。为此,要全面评价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掌握水平,就要将采用的单纯的期末笔试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变革为对学生智慧个体掌握网络营销知识的程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

3对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实施与思考

3、1介绍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智慧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期望,所以教师智慧个体在《网络营销》上课之初非常有必要澄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教师智慧个体在讲授课程的首节课时要厘清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以体现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一过程来帮助学生智慧个体清楚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3、2控制教学过程在特别讲求契约精神的现代社会,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要求在《网络营销》授课之初要制定一套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的教学规则,这不仅可以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要求和体现。教师和同学这两个智慧个体达成共识已实现规则的制定,学生智慧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就会较好的遵守,以保证各教学小组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首先是对学生按学号分组,任命小组长一名,负责协调本组人员完成任务;然后提供有典型代表的内容,设置与小组数相当的题目,让学生智慧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任务布置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有相同的准备时间,以保证公平性;每次学生讲授前须向教师提交该小组讲授人的个数,在课堂讲授时,具体讲授人由教师现场随机选出,这样可有效降低有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搭便车”的概率;每次学生讲授完成后要进行教师和学生智慧个体提问并讨论,这时可以考虑禁止该小组的讲授人回答问题,这也是促进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为鼓励学生智慧个体的参与可根据提问的质量给予个人回答问题奖励,最后教师智慧个体在对学生智慧个体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归纳,再将本章其余内容进行讲解,以保证授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考核时,依据课程教学要求按照构成比例编制小组对外评分以及教师评分构成,其他非讲授组的同学为讲授组同学给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授课教师根据每组同学讲授、提问和讨论等环节的具体表现,给各组打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讲授小组成员根据本组整体及小组各成员课堂出勤率及对小组贡献自行打分。大这个环节上就促使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最终成绩由(组间评价×50%+教师评价×50%)×组内评价%+个人奖励分值组成。

3、3改进教学管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应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度。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首先,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开课之初,为了让学生智慧个体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改革,教师智慧个体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相应的期末考核将涵盖课堂学生讲解的形式完成;其次,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教学成绩应该取决于每名学生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而不应该是凭期末一张试卷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总之,课程的期末考核重点是考核学生智慧个体对整个知识体系和理论理解和应用的综合情况。

3、4简化教学工具基于课堂教学的场地及教学规模的现实有限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的现实,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使用辅材料和音像资料。学生智慧个体可以采用Flash、Dreamweaver、Power-Poin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本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得展示效果更加生动,同时可移植性强,便于学生间更好地借鉴学习。

3、5理实一体课程课堂教学法的思考第一,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其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教师智慧个体前期授课的演示下,通过学生智慧个体对讲授部分的准备和讲授,不仅给学生智慧个体提供了一次登台讲课的机会,体验讲授知识的经历;也是人生机会的历练,甚至可以帮格腼腆的学生突破自我性格,在课堂上获得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学生智慧个体主动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把课堂讲授成绩与期末的课程成绩挂钩、激励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其中的方式得到实现。第二,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突出《网络营销》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智慧个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营销》课程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只有有限的学时,利用这有限的学时不可能把所有网络营销所涉及的知识全部详细讲授,而学生智慧个体也不必要学习每一章的详细内容。所以,应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相应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智慧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其通过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主动学习,更加灵活高效地掌握并应用网络营销知识。第三,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加深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网络营销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智慧个体的知识和案例讲授,让其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可以分小组或以个体为单位分别发表见解,从而打破僵硬的课堂氛围,变教师课堂上的简单灌输为在教师智慧个体引导下的学生智慧个体课堂内外的主动思考。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智慧个体始终处于对所学知识的海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学生智慧个体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吸收,起到海纳百川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为达成“互联网+”益民服务理念下的智慧个体终身教育目标,我国当代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历史进程的改革。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运用到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当中,这不仅仅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从更高的层次改变我们课程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受当前的课堂教学总体环境的限制,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还无法发挥到我们预期的理想作用。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性问题、学生智慧个体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等问题,努力完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各个实施细节,有效提升大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钢,欧阳倍祥、高职公共英语全过程互动教学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2]王瑞红、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5)、

[3]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2)、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6

物理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其它相关学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为使物理教学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在学习物理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只注重培育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可以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能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那些要求,下面着重谈一下这些问题。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学生在说(写)“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误为“均变速直线运动”,高二学生将“干涉”、“衍射”错写成“干射”、“衍涉”。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多属于笔误,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了。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反映理解问题呢?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在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往往简单地说成F=ma(正确表述: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去说明,这就是语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现。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能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比如一些概念(以匀速直线运动概念为基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超重概念为基础的失重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的工作仅是引导、补充和评价。还比如说总结一些简单规律,像“磁场”一章中有实验基础的“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都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去做,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值得的。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例如,让学生放学后回家乘坐电梯,体会电梯运动方向不同时的感受,并记录下来。这种“做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再如,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验修订本的必修教材中共有14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成读书笔记。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了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来达到物理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观察对物理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摆动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课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象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教学起点就比较高了。

“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便成为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右面一幅大象的图片,冷眼一看,就是一只普通的大象;仔细观察,才发现大象的腿画得不对。事实上,能发现图画的错误,就是经过了提取、重现、比较、鉴别等复杂的大脑活动,正是伴随这些大脑活动,学生的学习才得以进行。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引发学生思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的科学家伽利略观察同样物体的运动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二者观察的深度不同。那么教师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哪些具体要做的事情呢?

1、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增加演示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是听?是看?是感受?在看、听和操作时想到了什么?),培养正确有序的科学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7

关键词 中职 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25-02

现在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教师经常在课堂中讲得“激动”,而下面的学生没有“反应”,不理会,自己玩手机或睡觉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该如何找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教师应在课堂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感染学生

1、放松心情,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的灵性。智慧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师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纯净的精神家园,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由鉴赏,自由耕耘,自由创造。教师教学智慧既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基于爱的信念的传播,使数学教学课堂有爱、有效。

2、和谐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要和谐。课堂是开启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的空间,组织学生构建自由、民主、和谐气氛的快乐家园。

3、尊重个性, 让数学课堂充满自主的灵性。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二、教师应在课堂中采取“先问题、后学习”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

1、设置问题应贴近真实生活。问题情境设置应具有真实性和保持问题的客观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和最佳化。如在《角概念的推广》中用多媒体课件播出日常生活中的游乐场的摩天轮、活络扳手旋松或旋紧螺母、生活中的钟引出任意角概念,并类比、联想,引导思路,让学生操作,提问,协作讨论,总结,提交结论,评价。

2、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起思,疑而生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

3、巧留空白,启发思维。空白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思考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启发思维激发求知欲,提高思考、探究的兴趣,有效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4、“先问题、后学习”的教学方法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引导式、提醒式、启发式、谈话式、反客为主式、讨论式、发现式、读书式等,前面4种方法是教师逐步提出相关问题,后面4种方法是学生自己找出问题。

三、教师应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1、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如在《角概念推广》中,讲解与角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时,让学生动手实践,然后讨论、交流发现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会的数学知识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好坏、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合理分工(组长、记录员、小组发言人、助理员等),各种分工不要固定,要采用轮值制,每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3、竞争和辩论。以个人或小组为个体,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各种观点互相补充,完成学习任务,协同归纳、概括、整理问题,直到得出结论。

4、用故事或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如《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我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8粒米,4号同学准备16粒米…… 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粒米?将娱乐“计算米粒”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 。

5、角色扮演。让学生当老师,上台讲题或汇报研究成果,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还可训练其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数学素养。这样,“独唱”少了,“合唱”多了,课堂成了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家园。

6、做小游戏。具体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数字猜谜、答题闯关、运算接龙、数字竞猜排雷等等。

7、阅读。读教材(朗读、默读),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来。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把重要的知识点、公式勾出来,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

8、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对很多枯燥的公式,记忆应采取口诀化,教师可以给学生总结编写一些顺口溜或口诀,以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

9、适当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教学讲究语言艺术,幽默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它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墨守陈规或随心所欲,一味地哗众取宠,学生大笑之后却一无所荻。

四、教师应在课堂中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活动。

只有合理的评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分层评价和奖励加分。评价要对中职学生的发展有利,能激励中职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单是一个水平性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应不同分值;对于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评价应侧重他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与自身的进步相比,关注他的更“好”;另外成绩好的可带动成绩差的,只要成绩差的有了进步。

2、用激励语言评价。如在教学组织评价中用“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课堂过程评价中用“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在研究成果评价中用“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人工智能概论课堂总结篇8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课堂气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1(2012)05-0130-4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1988年2月11日,我国著名的学者、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在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受到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被引入课堂,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集中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的影响进行探讨。

1 活跃课堂气氛的必要性

1、1从心理学角度上看

(1)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愉快中枢和痛苦中枢。教师在授课时,营造出活跃、轻松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愉快中枢,通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3)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心理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激励学生敢于开口,敢于参与教学。

(4)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心态。

1、2从教学的角度上看

(1)活跃课堂气氛是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英语的教学归根到底也是语言的教学,它与其他的课堂秩序有所不同。

(2)活跃课堂气氛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需要。

(3)活跃课堂气氛是情景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关键。

2 活跃课堂气氛的定义及非智力因素对它的影响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活动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沈德立,1997)。这种综合的心理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境、情感体验,是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放映,它总是与教学过程联系在一起,而且始终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及课堂秩序情况,课堂气氛分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及对抗的课堂气氛。在此,着重谈谈非智力因素对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测量学家韦克斯勒提出。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夏宏芳,2009:139-140)。文章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指进行教学活动时,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同智力活动效益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总的来讲,它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弥补等作用(马雪,2007:74-7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把它比喻成“机器的动力系统”。随着教学教程的改革,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 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对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下文将探讨非智力因素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础阶段英语课堂气氛的动力、强化和感化等方面的作用,分别以动机、兴趣、意志、情感四个方面为例。

3、1动机在活跃课堂气氛中的动力作用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林崇德、沈德立,1996:67,88)。动机属于非智力的范畴。就某种意义而言,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外语学习动机指外语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动机好,目的明确,学习热情就高,学习气氛也就浓厚,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动机不良,目标不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差,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甚至是失败的课堂。

3、2兴趣的导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活跃课堂气氛的导向作用是通过兴趣来实现的。兴趣是积极认识某一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并具有良好的情绪色彩,它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在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亦是如此。教师利用各种活动进行课文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3、3意志的强化作用

在英语课堂的45分钟里,学生很难做到自始至终地全神贯注于课堂。因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保持这种气氛还需要意志在其中起强化作用。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吴声光,1999:98)。一般来说,在激发了学生兴趣、明确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教师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树立学生的信心,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在向更难更高的台阶迈进时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通过意志的磨练,增加学生的耐力,保证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活跃的课堂气氛。

3、4情感的调节作用

教师大概会有这样的体验:教师自身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当教师以热情饱满的情绪展开教学时,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变得轻松、活跃起来,课堂气氛融洽。这说明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注意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也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之一,它对英语课堂气氛的调节作用值得重视。

从生活角度看,愉快、轻松的情绪可以让人放松,平复心情,能使人的精神集中,有效地增强人的精力,思维更活跃,记忆力更强。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大脑皮层处于高效率的“觉醒状态”。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把握好情感和知识两条主线,把微笑带入课堂,不断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和戒备心理,才能调节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4 非智力因素在具体运用时需注意的方面

4、1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协调性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两者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

4、2非智力因素中各因素的相互促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情感、性格、兴趣等众多因素的总称。在教学中,它们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教学。因此,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掌握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让它们充分发挥效用。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话题,利用音像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名人朗诵、看名家演讲、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实况,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成功人士的敬意,从而产生要向他们学习和学好英语的良好动机。动机加上兴趣,两者相互激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再配以适当的表扬或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有“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子吃”的认识,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4、3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强调教师本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学生与教师的智力和非智力共同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调节好心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较高的概括能力、熟练的示范技能、极高的责任感、求实的工作作风,从各方面感染学生,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并且关心后进生的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情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情绪融合教师的情绪,当两者一致时才可能营造出轻松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4、4利用教育心理机制,化消极为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不可能是一并相同的。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在既保证整个课堂的整体气氛的前提下,还要发现整体气氛下被掩盖的个别学生的消极心理,而不是被表面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所迷惑。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出和谐的情景和气氛,使各种能力程度的学生均能领略到成功的欢愉,得到尊重和满足。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差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化消极为积极。

4、5处理好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关系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效营销方案(精选8篇)
  • 下一篇:高效养猪技术(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