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课堂教学改进(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7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篇1

【关键词】高效课堂 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6-01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做出拙论:

一、高效课堂备课要“实”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前要很好的预设生成,能力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生成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必须明确知识点及知识块在单元,在所编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当然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合生活实际,挖掘乡土资源作为教材,达到优势互补。用贴近生活,而有血有肉的更加形象生动的教材与教法,激发、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高效课堂学情要“清”

课堂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根据学情备写教案,全面分析优秀生,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以中等生为备写标准,兼顾两头,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所发展。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学情,认真参与倾听,捕捉生产点,寻找问题,寻找策略,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最大收获――也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显现一个“活”字

教师要在形式方法上把握有度,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带来教育质量的高效。

1、灵活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的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和练。目标由学生确立,过程由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把整个课堂完全放心的交给学生,教师只能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科学的学法指导。“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产生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质疑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开辟了课堂教师的心空间――高效课堂。但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务实,不断寻求方式方法,探讨交流经验,集众家之长,和集体之力,尽可能的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构建高效课堂对我们教师能力的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多动脑多下苦工,多花时间,多出点子,教中研,研中思,思中提,做好以下几点:

1、要有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评价也许是学生来议,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2、要有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科学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要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得死,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欲望,但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能收得起来。

4、要有机智的课堂环境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高效课堂规模的形成,还必须有相适应的应对策略,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第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障课堂有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的写教案,而是必须备教材,备学生,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琢磨教学中难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另外,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要设计高效课堂必须的质量较高的练习、教具课件、学具等辅助设施缺一不可。

第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高效的基础。

入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气氛。教师要在课堂上态度和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敢于提问质疑,营造明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求真务实,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堂教学改进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质量;原则;导入;多媒体教学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懂英语”,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阐述如下:

一、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我们教授语言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更多地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掌握语言。

2、层次性原则。交际教学活动按照认知规律需遵循以下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性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大到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

3、环境性原则。英语课堂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能在自然的听、说语言环境中得到更多练习,感受到英语是一种真正用来交流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门知识。

4、创造性原则。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加自信心。

二、抓住兴趣关键,注重新课导入环节

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提倡教师必须加快教学观念的更新,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新教学方法。学习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使输入方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是英语教师努力钻研的重要课题。课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教师仅寥寥数语便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新课导入是教师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和起点。新课引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导入语,创设恰当的氛围、情境,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角色,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

在导入新课时,笔者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1、创疑导入。根据授课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简单且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问方式导入。通过巧妙的问题情景设置,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想象力。

2、图画导入。笔者从教多年来利用简笔画教学,把本来很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是一种极富诗意的导入。

3、音乐导入。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它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事件导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心时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阅读教学中,以EXPO为题,讲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以唤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加发奋读书。

5、表演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时机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总之,导入语要贴近当堂内容,以有利于课程内容为原则。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是教师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

三、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俗话说:“Well bega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要取得教学的圆满成功,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兴趣关键,为学生提供轻松活跃的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课上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角色扮演,辩论,话题讨论,谈感想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并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形象直观的图像和逼真的声音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了快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配对活动(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语言学家认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

”坚持开展小组口语活动和配对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可以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角色扮演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把课堂当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较为真实的情景,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性练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而且有情有景进入角色,使学生记忆深刻。

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4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为例,课上让学生看《百万英磅》录像带,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演,每三人一组进行表演,有要买房、买车的,但大部分的人更愿意捐给慈善机构,愿意帮助更多的人。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选最佳男女演员。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授者,而是根据需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时的指导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与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者等等,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课堂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参与意识,坚持创造性原则、环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激发,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它冲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能更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多媒体声音、图像的刺激下,充分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通过音像结合的直观性,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实现语言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视屏把有关身势语配上相应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如nod(点头), handshake(握手), disagreement(不赞同), sit with one’s feet pointing at another person(坐着把脚尖指向别人)等。

在讲授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时,利用电脑课件,把不同国家的见面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课件以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滑稽的动作,快速便捷地表达出教师所要叙述的知识,学生一目了然。为了配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信息量,笔者还节选一些其他国家有关身势语方面的知识内容,如:不同民族的不同握手方式,在英国表示羞辱人的手势和表示胜利手势的区别等,视屏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使学生的眼、耳、脑、口等各种器官参与感知,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使师生合作更为默契,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势不可挡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多媒体技术将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

五、结束语

多年的教改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课堂教学改进篇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精神,开拓创新,按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教育人”的原则,针对职高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但知识、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等,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可信度的方法、手段。

1、以人为本,营造课堂良好氛围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挖掘、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古人云:“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政治思想课教师,我们虽然要在政治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但我们不是“教训者”,我们要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政治思想课的实效性。

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政治教师要处处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习惯、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与学生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培养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此,我在课堂上常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不是把道德规范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现象引入,激起情感,引发学生体验,促进内心冲突和碰撞,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同时,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也营造了课堂良好氛围,创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增加了教育的实效性。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注意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思想表现是我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观点的做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也刮进了学校,学生的思想也开始动荡。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钱就潇洒”、“将来只要能赚大钱就是有能耐,有没有文化、专长无所谓”等不良倾向已在不少学生中影响很深。

针对这种状况,我列出以下专题的学习:(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争论,并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从根本上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当然,学生对教师和书上所讲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把不正确的认识暴露出来,然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一章不行就贯串于后面的几个章节中,一个主题效果不够就整合于后面的主题中,这样有的放矢、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逐渐产生由弱到强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让消极因素不再继续滋长,让积极的观念逐步形成,并成为思想的主体,也进而培养了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

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和这些错误认识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转贴于

3、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课堂教学改进篇4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育理念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就自己在工作中所获取的经验向各位同仁做一汇报。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考出好成绩。因此,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其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如果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板结的土壤是长不出庄稼的,只有“互动的课堂才有吸引力”。“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万物在不断的运动与冲撞中才能展示出自己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3、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不同的教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温故而知新”,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有效强化其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所成,避免恶性循环。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其在用中既体会到学英语是有用的,又尝到学有所得的快乐。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同时,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出错,教师要恰如其分地以鼓励的方式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再次,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外语教学全方位改革的机遇。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英语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良好的状态、积极的心态来迎接课改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道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课堂教学改进篇5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和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基于新课程所强调的这些观点,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积极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进入主动状态,让他们“入景入情”,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并求得快乐。

首先,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要让学生的感知处于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激发他们认识的兴趣,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要善设悬念,以疑激欲,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达到兴奋,而且会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使学生敢想、肯想。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作用下进行的,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肯思考的直接动因。因此,我们应注意改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肯想,即使想得不完善,甚至想错了,也不会产生思想压力。对学生中具有独特想法的,要特别呵护,决不轻易否定,注意精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充满爱意,理解学生的感情和需要,营造和谐、热烈的气氛,这样就容易唤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首先,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其次,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领会文章的意思。要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动口不动手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弊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教师因素、课程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

首先,要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生活之中,要求多样化,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课外作业布置上,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注意开拓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指点他们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其次,要注重人文情怀,讲究评价艺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思想的、生动活泼的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把评价变得自然、得当、美好、有艺术,让优生知超越、中等生思进取、差生有目标,真正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评价要注重过程和关注个体差异,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变成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首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增强审美感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改进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5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它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快乐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而新课标的颁布则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研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应由“权威者、主导者、训导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

二、关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实质。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地、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必须有爱心,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如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棒”、“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

三、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所以,教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许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都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决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使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更是天经地义。

课堂教学改进篇7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10

教研活动的目标是要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理性教学智慧。要实现这一目标,教研活动过程中,仅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引导老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结合个体经验审视、反思实践,从而促进专业成长,形成实践智慧。“同人同课二次教学”教研活动能很好的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在一起,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把握、深刻洞悉教学现象、创造性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

“同人同课二次教学”教研模式如下:

该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关键事件为向导,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建构体验为目标。教研活动中,教研共同合作体(团队)基于第一次课堂观察所获取的“关键教育事件”,开展深入研讨,并在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次总结与反思。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同人同课二次教学”教研活动以何“关键教学事件”研究对象?教研过程中如何获取“关键教学事件”并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的课堂改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智慧呢?

一、“关键教学事件”及研究意义

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交换,而是一场由师生共同演绎的事件;教学过程是建构课程文本的事件和当下课堂事件之间的旅程。因此,课堂教学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反映教学进行及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事件组成的复合型链条。课堂中的教学事件表现为某一课堂特定环境下师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过程与结果等,是教师教学行动理念与专业素养的外显形式。在课堂教学一系列教学事件中,会有一些能强化当事者(或参与者)原有教育认知或者引起当事者(或参与者)原有教育认知冲突,并对当事者(或参与者)的职业生涯、专业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即为“关键教学事件”。它可以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是一个的教学细节。

由于“关键教学事件”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专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是一种极其优质的研究和培训资源。所以,以教学案例分析为基础、旨在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同人同课二次教学”教研活动势必十分关注教学案例中的“关键教学事件”,试图通过揭示“关键教学事件”的症结与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策略与依据,从而促使授课教师在教学改进中实现自我超越、合作共同体在学习和研究中吸取他人经验教训,从而实现教研团队专业素养、教育智慧的整体提升。

二、获取并确立“关键教学事件”

“关键教学事件”的获取,必须在教研主题指引下,深入、细致地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及活动结果,提取对教学目标达成具有重要影响、能反映教师行动理念与教学素养的相关教学情境与信息,并在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紧扣教研目的的教学事件——主旨教学事件。

要有效开展课堂观察,需要建构一个有效指导课堂观察的活动框架,解决“为何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等方面的问题。教研活动中,可按下述流程来建构观察活动框架:

具体说来,就是在明确教研目的的基础上,确定课堂观察的主题与视角,进而确定观察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并将观察主题与内容具体化为观察点。

在第一次教学观摩时,根据教研活动目的、课堂观察活动框架,先对合作共同体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点的指引和共同合作体成员间的合作,对课堂的教学时空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那些对有效教学产生影响的教学情境与信息(在实际活动中,更加关注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教学情境与信息),并将之提取为主旨教学事件。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即便围绕某一主题,每位教师往往能获取到多个主旨教学事件。而且,不同教师因经验水平差异,所提取的主旨教学事件也会存在差异。教研活动时,合作共同体应基于每位教师的课堂观察及所提取的主旨教育事件进行研讨分析,筛选出适量的、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教学效果的达成与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能揭示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学实践看具有普适性的主旨教学事件作为“关键教学事件”,从而使教学研讨活动更聚焦、更深入、更有效。

三、研究分析“关键教学事件”

“关键教学事件”总是在特定教学场景发生的,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而且,关键事件发生后,教学流程及其效果会受一定的影响。因此,关键教学事件的分析,应将其还原到具体的情景中,弄清关键事件的来龙去脉,注重前后连贯、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从教学理论的视角去解读;此外,教研活动时,坚持个体分析优先、集体研讨优化的活动原则。教研活动过程中,先由被确立为“关键教学事件”的主旨教学事件的提出者进行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合作共同体进行研讨、深化与提炼。

1、提出者阐述“关键教学事件”

阐述时,发现者应基于课堂观察和个人思考,并按下述流程与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阐述:

事件内容:将关注到的、认为需要反思研讨的“教育关键事件”(发生的情境、师生的行为及行为结果等)客观地加以呈现。

关键分析:找出“关键教育事件”的关键、症结所在,并阐述事件发生的情境、对应师生行为与行为结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改进措施:解决“怎么做”,即从操作层面分析,基于关键、症结所在,采取何措施去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改进篇8

一、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

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都围着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语法、翻译课文时,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闻地听。然后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恬动毫无发展和创造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逐渐接受了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依然是旧的传统教法,大大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优化课堂教学。

二、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英语课堂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它是使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趣味性”互动能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比如在教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时,我问一个学生:“Who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在班里边找边说:“Wang Shuai is”,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因为王帅总自称“白马王子”。这一问题之后,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抢着回答另外的问题。例如,Whois younger than you?等等。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抓住学生心理,充分利用设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原则,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借助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实物、图片及动作、表情,利用教室及学生具有的一切条件,动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并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常用多种方法进行操练。如同学之间的相互介绍、值日生报告、讲述故事、看图讲话、表演、讨论、游戏、唱歌等等,围绕一个教学内容,依旧带新,以新温旧,向全体学生进行快速训练,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如我在教学“过去进行时”前,先复习“现在进行时”,再变换时间状语,引出要讲内容。我边问边在黑板上写出“What are you doing?”学生会回答“I'm/we’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我再问并写出“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yesterday?”这时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就帮学生回答且写出“1 was/We were havim,aChinese lesson,”这时学生会明白:把现在进行时的be动词换成过去式was/were、改变时间状语就成为过去进行时了。这样我会趁机再问其他问题,他们马上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的反复练习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增强了参与意识,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气氛

学习是主动有趣的,被动的接受只能使学生无法开口,压抑课堂气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为了加强情感,我们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热爱他们,尊重他们,做到师生心灵相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拉近师生关系。

2、老师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泄气。让学生敢讲、爱讲英语,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

3、老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讨论性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不给唯一的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并在适当的时候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4、要多创设情景,提供机会,通过竞赛、朗读、解答、表扬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多用英语思考,多练习口语和听力。这样一来,当他们可以听懂或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后,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变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不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培养竞争意识。优化课堂结构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人事部(精选12篇)
  • 下一篇:生态规划设计(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