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1

关键词:BIM、建筑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BIM是近年来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新兴的一种工程数字化设计方式,通过整体虚拟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全方位、全方面的土建设计及相关检测、管网控制等工作。涉及领域越发广泛,目前大量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等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采用BIM 技术不仅可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及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到设计、施工运营之间的隔阂界限,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工程风险及浪费。

二、BIM概述

1、BIM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解释即为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BIM具有一系列技术特点:

(1)首先它在一个虚拟建筑文件中存放全部建筑模型和所有演示文件,即具有单一文件的概念。

(2)它的模型是可以用真实的建筑元素来创建。

(3)对模型的修改影响与之相关的图形。

(4)可以自动生成和更新文档。

(5)具有建筑构件(图库)。

(6)可以将建筑信息数据附到建筑元素。

(7)具有渲染、动画、数量统计和清单等附加资源。

2、BIM具有的优势

与 3D CAD相比,BIM模型由真实的建筑元素构建(墙、楼板、屋顶等),并且文件的编制流程是自动的。由于BIM理念最初开发就是服务于AEC市场,相比于传统的CAD,它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特殊的优势。

笔者认为,BIM具有以下方面明显的优势:

(1)BIM中的绘图元素具备建筑的含义。

(2)在对一个图形的修改将影响模型中所有其他的图纸。

(3)软件的可视化(动画,日照分析,渲染等)功能加强使设计人员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见到自己设计成果的效果表达。

(4)在BIM软件中各元素之间通过参数相互连接,建筑设计所需的数据可以自动的统计各种清单,也可以通过设置准确的呈现在建筑师面前。

(5)BIM的模型可以直接与结构分析、能量计算、碰撞检测等软件的联系,对建筑各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建筑设计。

在BIM技术未出现之前,建筑行业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二维CAD设计进行各种资料的提供,如建筑的详图、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与设计说明,材料使用表等,都是通过二维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展示建筑设计成果。但这种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存在着较多的弊端。首先是其设计量十分的大,尤其是随着城市建筑越发的复杂化,对建筑设计的图纸要求更为精细、准确,但在进行二维CAD设计时,经常会出现信息偏差,在各种复杂的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及详图之中,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一旦信息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如机电管线碰撞甚至是错位的现象,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及品质。时代的发展及各种标志性建筑的出现,建筑的内部空间及结构越发复杂,造型越发独特,继续使用传统的二维CAD设计方式进行建设设计,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设计表达及协同问题,很难保障建筑设计中精确性。采用传统的二维CAD设计方式进行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会导致各个工程中存在较多的设计图纸,而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来说,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图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一个单独的系统,很难将众多单独的单元进行整合,形成资料分散,为集中资料进行整体建设设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工程师的解读,出现了建筑设计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导致设计意图不能很好的被施工单位所理解,影响整体工程的协作,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

三、BIM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得到充分的应用。

1、BIM在设计方面的应用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将生活中的建筑工程构件真实地使用数字化技术展示出来,并且可以建立三维实体的建筑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可以有利于对建筑功能的整体布局和建筑工程的整体造型进行深入剖析,更有利于对建筑工程体量的设计和观察。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优化建筑方案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建筑结构的模型进行动态漫游的展示。同时,在对一些建筑图纸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加快施工图纸设计的变更速度,并且可以快速检测设计中的错误,以期达到降低建筑工程中设计与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优化,确保设计的可施工性。首先,要建立相关建筑项目的三维设计模型,包括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其次,基于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可进行设计检测、协同修改。设计检测可根据需要设定相关参数,确定检测范围,从而检测设计冲突问题,可施工性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沟通,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得出合理的施工图。

(2)通过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实现工程的三维设计。能够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

(3)通过建立模型,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之处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长、歧义和错误。实现各专业的之间的协调设计。某个专业的设计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全随之更新。

(4)通过建立模型,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通过对结构上的分析,利用工具软件建立3D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通过对能耗进行分析,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效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对节能、经济、绿色进行更优化的设计。

2、BIM在施工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中,采用BIM技术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施工(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随着项目复杂性的增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BIM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将建筑物由2D变化到nD的表达模式,将2D的传统建模发展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增加了发展时间上、费用控制上的模拟),解决了对缩短工期的要求和控制费用的压力。在施工中通过采用BIM技术,对现场施工等进行模拟分析。

(1)通过对工程费用的分析,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2) 通过工序的分析,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

(3) 通过对可建性的分析,对工程进行安全、施工空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模拟分析。

(4) 通过对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个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问题。

3、BIM在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方面的应用

BIM在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方面的应用,可以达到一定的优化作用。所谓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即是指正在建设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工作,共享建筑工程项目中已经设定的中心文件信息数据。在传统的施工中,各个单位和部门总是各司其责,相互之间的交流都是在各自的文件格式下进行,而BIM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使各专业很好地进行协同工作。这是因为处于每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BIM建立符合自身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将修改或新建的建筑信息添加到中心文件里面去。

四、BIM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展望

BIM的“一体化”理念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BIM软件提倡的多界面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它的交互式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设计修改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平台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整合国际范围内优秀的设计资源,提供了沟通的平台,为国内设计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建立了良好的路径。对于超限、超规范、受力形态不清晰的结构,可以极大的提高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搭载施工时变力学分析功能的BIM平台软件可以充分的考虑结构成形过程对成形后结构的影响,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加有利于项目管理。与数控技术的对接、全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很好的适应未来建筑建造过程工厂化的发展趋势。

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本土应用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又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由于国内建筑类软件开发水平的限制,BIM软件在国内的应用更多的依赖进口,软件使用费用较高,成本回收期长,导致BIM软件的使用单位往往需要对人才培养以及技术风险、资金风险承担更多的压力。其次,BIM软件对我国规范的适应还有待时日。再次,我国的招标制度决定了BIM软件的本土化使用要同项目管理制度很好的结合。新概念的引进与推广,为国内平台软件开发商提升开发能力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作为平台软件,BIM软件的完善和应用也为各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对设计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结构设计师应对施工与管理具备更多的认知才能适应一体化需求。另外BIM所倡导的三维建模技术不仅可以清晰的表达复杂结构,也为三维图纸在我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运用BIM,大大提升了各专业之间的交互性,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确保了设计可靠性,满足我国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BIM技术将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肖良丽:《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工程建筑与设计》,2013年01期

罗智星 谢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应用研究》,《建筑与文化》,2010年02期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设计;理念

[abstract] as peopl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level of continued ascension, the live, work and other buildings to use environment, appearance, practical to have mor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urther to the building design industry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discusses how to scientifically implement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effect, to improv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level hav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timulative effec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laborative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基于协同理念的建筑设计

基于协同理念实施建筑设计可促进实践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令工作模式更加现代化、共享化、网络化,激发网络资源优势,便于设计团队实践操作、利用各类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料优化设计效果。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可令建筑实践设计更加协同有序,实现专业性、自动化的操作控制,便于设计资料图纸的统筹管理及变更信息的有效传递。协同设计理念注重对实践设计团队的科学调控,便于实施更新组织,令新进工作人员能够较快进入角色,发挥岗位职能,满足设计需求,构成良好的协同工作模式。基于协同理念的建筑设计可有效控制各类图纸,实施全面管理,便于工程人员有效参与施工,发挥综合管控作用,添加图纸具体参照关系,实现图纸资料的秩序化管理。再者,建筑协同设计综合体系可对各类版本信息进行自动化的辨别与确认,并及时将更新图纸版本信息传输至系统中便于设计人员实践应用,体现了综合共享效能,便于实践设计的持续更新与优化调整。在协同工作模式下,团队工作人员会依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享有相应权限,进行图纸的综合管理、优化与复制,令其信息更加优化,全面提升实践设计综合水平与效率。设计者基于协同模式的综合优势可快速适应其工作方式,自如进行设计掌控,明晰工作职责,积极与团队成员全面交流,令工作进程清晰、透彻,各项职能更加明了。

2、建筑协同设计实践中包含的现实问题

建筑设计引入协同理念显现了综合优势特征,令传统建筑设计模式全面更新,强化了团队执行能力、组织效能,实现了清晰的分工管理,令每位团队员工均能明确自身承担职能,并积极共同的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努力协同奋斗。同时,建筑协同设计模式全面依据工作要求,令实践设计区域科学化、完整性、规范性与创新性。建筑设计团队只有全面遵循行业标准方可确保各类价值化资源的全面集成,基于协同工作平台实现有效互联,进而更好的承担设计任务,圆满完成实践工作。当然,协同设计同样令建筑实践设计呈现出了若干现实问题。首先,建筑以往设计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技术却忽视了统筹管理,引入协同设计理念后改变了实践重点,强化了设计团队综合管理,因此,令建筑设计增加了管理实践问题。倘若令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则其会基于自身欠缺实践管理经验、控制能力有限而对建筑设计造成不良影响。倘若由专项管理人员承担管理任务,则由于其欠缺必要的专业技能素养,也会对建筑设计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设计人员均包含一定的实践个性、操作习惯,因此其无法统一适应设计要求,倘若要求他们全面遵循操作标准则势必会影响实践设计效率,埋没了协同工作模式的良好优势。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式需要设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应对团队组员造成不良影响,应将设计内容、图纸认真上传,这样一来便会导致持续的更新图纸状况,令系统设备应接不暇,一旦滞后于设计方案的更新便会令该类建筑协同设计模式的良好一致性被破坏。

建筑设计中科学应用协同模式优化实践效果

3、1引入计算机系统辅助协同设计,提升设计水平

信息时代,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全面发展,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目前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充、建设任务量的持续增多,令设计工作量大大增加。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工作涉及了较多的建筑结构分析、核算、能耗水平探究,一些实践计算以往基于单机计算机系统实现操作。然而,伴随建筑设计计算工作量的不断提升,单机工作模式显然不适应当前协同化设计工作模式要求。因此,应引入综合性能优越的多台计算机构建良好的服务器体系承,担设计分析工作,简化计算任务量,进而全面提升建筑设计工作效率。引入计算机系统辅助协同设计可全面符合远程计算需求,简化难度较大的设计任务,并有效控制设计成本投入。促进协同设计模式与计算机系统的有机结合,还可令设计团队人员交流更加频繁、紧凑联系,进而最终实现科学、专业、优质的建筑综合设计。

3、2促进建筑设计软件与协同工作模式的良好结合

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式注重有效控制管理实践设计工作程序,因此其前端与建筑工程具体施工方案实现了有效直观的对接。建筑工程形成一项完善的施工设计方案需要通过缜密的构思、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环境、地形勘察,因此需要对设计方案图形进行科学的处理,优化设计水平。为达到良好的方案设计效果,我们可在设计建筑方案软件之中良好融入协同设计理念,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真正优化建筑设计效果,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水平与质量。例如,我国云南建筑设计工程中科学引入专业化设计软件至协同工作设计模式中,实施全面统筹的地形调研分析,促进了协同设计的良好稳定延伸,并获取了优质设计效果。

3、3引入丰富设计手段至协同平台,优化实践效果

当前,建筑协同设计体系内涵丰富的图纸资料,以及系统化的设计工具与应用软件,倘若将该类软件与应用工具紧密对接协同体系,便会显著提升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与实践效率,进而更加便于复杂设计任务的高效开展,令设计团队实现更好的协同化设计实践。例如Synergy设计体系包含较多优质设计软件,提供了便利的图比较设计工具等。今后的建筑设计行业稳步持续发展离不开协同平台创设更多便利、现代化的应用工具,辅助建筑设计人员统筹应用。因此,建筑工程实践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主动积极的开发更多价值化的设计软件与实践设计工具,令其良好的融入至协同工作系统平台之中,形成两者的有效互补、科学辅助,进而全面优化设计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设计效果。

结语

总之,基于协同设计模式的科学优势,建筑设计实践中只有科学树立协同设计理念,明晰建筑实践设计阶段中包含的不良问题,制定科学的实践设计应用策略,引入计算机辅助系统、丰富设计手段,促进设计软件同协同模式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优化设计效果,提升建筑工程设计水平,并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3

确立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导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针对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本定位,中原工学院就优化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做了多方面的探究,主要可归纳为“国外相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国内建筑学院校经验的推广”和“主要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外相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

我国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既有经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的培养方法: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一般学制三年,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又可获得专业技能证书。德国的这类学校通常规模不大,开设的专业也不多,但各有特色。这类学校的学生既有从普通中学录取的,也有从中职学校录取的,有工作经验的人也同样享有入学资格。这类大学有将近一半的教师都是“双师型”的,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除了有学历、学位方面的规定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某项专业技能的资格证书。他们的教师除了在校教书外,同时还是各大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这些来自企业最前线的教师们能够把工作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带入到学校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二)国内建筑学院校经验的推广国内一些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正在积极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变,并取得了成果。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校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型,关键是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毕业后能有更好的工作。建筑学专业的相关学校也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的思路来实现学生更好地就业。这方面的代表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黄淮学院,黄淮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主动融入驻马店市的区域产业发展,其建筑学专业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为设计作品。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实习实训、协同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创意创业教育等4个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在学生的应用技术型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探索的经验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2、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与建筑设计行业相关的工作。近年来,由于许多院校竞相开设建筑学专业,再加上我国的建设市场逐渐平稳,建筑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尽可能地拓宽就业面也是优化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考虑的问题。根据一些院校的经验,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加强学生模型制作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去模型制作公司工作,也可以到专业公司从事方案草图、建筑效果图与漫游动画制作的工作,通过对建筑学相关领域实践项目的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面的多元化。

3、专业教育应与执业注册建筑师制度相结合

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也就是说,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注册建筑师考试的相关要求也为建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优化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注册建筑师的基本训练,教学内容与注册建筑师的教育科目、内容对接,增加各工种的专业知识,注重技能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和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设计院”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建筑设计院和事务所等设计单位工作。一般的设计工作,通常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如今高度商业化的设计行业,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大多都有明确的人员分工。而传统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侧重于学生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忽视和削弱施工图及相关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适当加强学生施工图设计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拓宽知识面,这是对设计单位专业人士的首要建议。其次,当前的设计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成为建筑师非常重要的工具,建筑设计院或者事务所已经不再有“描图员”这一岗位,建筑师们也很少再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绘图设计了。未来计算机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随着新的建筑概念和设计方式的产生及转化,建筑业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建筑学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在培养手绘基本功的同时,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是对建筑学专业的基本要求。

二、合理设计,构建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导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措施

(一)优化“建筑设计”课程的编排计划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长期以来,建筑设计课程形成了一整套的教学手段和教学体系。但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学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加强学生应试能力(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和快速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的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其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应紧紧围绕建筑设计主干课的知识点展开教学,形成不同的课程系列。

(二)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

建立创新的培养方案体系建筑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建筑师执业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建立创新的培养方案体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压缩理论课的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有效、适当地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在具体的编排中,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从而体现理论课中有实践应用,实践课中有理论指导,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三)拓宽知识面

增加新领域技能的培养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学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学生施工图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设计院工作的需求,此外,还应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三、结语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结构设计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

[1][2]

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5

关键词:结构设计 质量管理 过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TB482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孔雅莎,《建筑结构设计杂谈》[J]、建筑结构,2006(3)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前期质量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设计后期质量管理的阐述,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简洁透明、便于掌握。有效地执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是设计单位在同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建平、建筑结构质量缺陷与质量事故界定、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7

本文作者:刘嘉工作单位:上海申元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迅速壮大和发展以及建筑设计领域的繁荣兴旺,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和人员依然是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和管理的主要力量。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是工程造价咨询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力量,长期伴随着建筑设计人员从事工程造价的估算、概算和预算。因为他们在工程建设投资的前期设计阶段参与项目的投资控制与管理,所以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控制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的起步与发展就源于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

近几年尤其是市场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已从设计阶段向两头大大延伸,也就是说工程建设的造价咨询市场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估、概、预三算向项目前期的经济分析与策划、价值工程评价、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合同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全过程投资监理、施工决算审价等服务内容延伸,这使得从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社会中介咨询机构得以迅速发展。应该说,现阶段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与工程造价社会中介咨询机构所从事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内容和阶段在传统上是有区别的,且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界限十分分明。但是,这种差异随着两种企业的市场融合、业务融合而逐渐趋同。一方面,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正在大步地走向市场,承接更多施工前期和后期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另一方面,社会中介咨询机构也在全过程投资控制业务中接触和渗透到建筑设计院内部,瓜分抢占一部分原先在设计阶段本应由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所完成的概算与估算业务。全过程的投资控制已成为未来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向和趋势,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面临市场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可喜的是,一些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像上海申元投资咨询公司、天津经特咨询公司、贵州公明咨询公司等)抓住了改革的历史机遇,较早地、成功地完成了改制,成为独立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走出了一条依托设计院、大力开拓社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全国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榜样。但也有很多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至今还依附于建筑设计院,还属于设计院内的一个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和部门,对技术经济专业自身的发展缺乏全面的思考和打算,从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2004年8月和2005年10月,由上海申元咨询公司提议组织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区建筑设计院“建筑经济发展论坛”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论坛使各大区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同行们形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勘察建筑设计院的建筑经济部门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必须提高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缩小全国建筑经济专业的行业发展差距,必须扩大和加强区域专业合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最大可能地降低成本。之后,各大区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在相互了解认识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密切配合,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就一些具体项目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获得了双赢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建筑经济发展论坛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定期举办这样的论坛可以使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同行间经常保持联络与沟通、交流与合作。第一届建筑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建筑设计与建筑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合作”,表明了勘察建筑设计行业技术经济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的支持与合作,只有在建筑设计的舞台上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建筑设计院合作共赢才是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的发展之路。第二届建筑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跨区域的技术协作与发展”,就是说建筑经济专业的发展不仅依靠设计单位的支持,更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区域间的交流来促进专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未来我们希望看到的景象是各地区建筑经济部门紧紧依托当地核心骨干建筑设计院,抢占和覆盖当地重要项目的技术经济业务市场,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跨地域的技术合作,进而建立起建筑设计领域全国建筑技术经济区域合作的大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御社会中介咨询机构的市场威胁,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体系,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才能指日可待。我国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过去曾有协调全国建筑技术经济专业发展的全国性专业委员会,而且这个专业委员会在老一代建筑技术经济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对建筑经济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建筑经济工作者相继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或是离开了过去的领导岗位,像建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这样的全国性组织就此无人过问,长期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活动,陷入了散架的局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一批建筑经济专业的年轻继任者们充分意识到了全国平台的重要性,信息和技术使得跨区域的技术合作变得必须而且可能。然而相当一部分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各自为战,坐井观天,没有及时地转变思想观念,对设计院的依存度与日俱增,过分的依赖使得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到了离开设计院或者设计形势不好就无法生存的地步。其实有些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部门(如前文所述的几家公司)已经走上了一条与设计院分工合作的良性发展道路,他们的经验与教训都应该成为全国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改革与发展的借鉴。为此,在全国建筑设计院的平台上迅速建立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沟通平台、协作平台、交流平台,是关系到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专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建筑经济发展论坛发展整和成为新一代(届)的全国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能够聚集起全国新一代建筑技术经济专业的代表与精英,带领、协调本专业的发展。短期来说,各地区建筑设计院的同行可以相互认识、观摩交流,充分利用地区间资源、体制方面的优势,开展跨区域的业务合作,通过业务合作缩小各地区建筑技术经济专业水平的差距,提高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的服务水准。长远来看,各地区技术经济部门紧密依靠当地核心设计院,参与并掌握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工程项目,在相同的技术水平之上开展区域性的业务合作,使得设计院的建筑经济部门既有当地知名建筑设计院的传统合作优势、又有全国设计院建筑技术经济部门资源整合的专业技术优势,这样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部门和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大幅提升、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才能大大增强。同社会中介咨询机构相比,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再加上不断改革的建筑设计院的体制优势和信息优势,建筑设计院技术经济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喜人的。因此,各地区建筑技术经济的同行和领导应该把构建全国建筑设计院的技术经济战略平台看成是一件双赢甚至多赢的事,从而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建筑专业优化设计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

随着我国人们房地产消费的理性化以及建筑市场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加,现代建筑成本控制管理对投资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房地产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行业,企业投资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报率,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果,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有效提高工程经济合理的关键。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述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主要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是关着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横建设政策和法令的基础文件,是建筑工程投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的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建设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10%左右,同时还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起到简介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对提高投资使用率、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筑投资与建设的首要工作。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影响投资收益、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

2、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工程投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结论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全过程、全面性施工管理理念对就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永波、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概述[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

[2]刘鸿钧、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J]、建筑工业资讯,2008,10、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校园风主题婚礼的策划(精选5篇)
  • 下一篇:昆明学院有哪些专业?(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