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大学生课堂教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1

>>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第二课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及研究 第二课堂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探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基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校第二课堂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二课堂视野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 第二课堂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利用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魅力 关于大学如何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思考 精彩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第二课堂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第二课堂学生创新能力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廖进,何晓琼,王斌、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J]、高教研究,2006年4月、

[6]孙丽姗、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7]张淑红,石鸿彬,刘廷辉、试论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8]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艺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素质拓展、职业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主渠道。目前,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学生严重缺乏课堂兴趣和课堂积极性,违背了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初衷。

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目的及意义

1、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很多大学新生不能立刻调整自己身心来适应新环境,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新生对职业生涯观念、职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新生客观公正地认知自我、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人生道路的能力,勾勒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2、帮助大学生树立目标

部分大学生感觉现实与理想的大学差距太大,加上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没有父母的约束,许多学生缺乏科学管理时间的意识,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久而久之,便开始虚度光阴,随波逐流,甚至开始谈恋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在认知层面对自身兴趣爱好、优势特长、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科学管理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制定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有针对性地在大二、大三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理想就业是每位毕业生的心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使毕业生掌握并实践应聘技巧、职业定位、生涯决策等方法,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提前了解就业政策及形势,解决就业前的职业选择困惑与职业决策问题,增强学生融入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就业自信心,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毕业生应对就业竞争的能力,明确职业目标,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课堂教学方法存的问题

1、空洞的知识讲授

传统的知识讲授法往往难以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形式单一,教师容易按照教材的顺序平铺直叙,导致学生课堂兴趣不够浓厚。多数大学生初次接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时,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没有真正的认识,对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上空洞的理论知识讲授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兴趣,更难以达到开设该门课的初衷。

2、缺少专业的案例解析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内容和课堂案例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很多高校没有对该门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本门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生事务和行政事务非常繁忙的、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组成,导致职业生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多数案例缺乏专业针对性,没有根据本校学生自身情况选题,内容和深度都非常有限,难以对大学生通过案例进行专业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直观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3、课堂互动少

课堂上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互动的机会比较少,许多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学时的安排上,内容多、时间紧,没有留出足够的课堂互动时间。即使偶尔有老师提问,大部分学生也不会积极思考,不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更不主动质疑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频度不容乐观,课堂上的互动气氛不热烈,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堂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课堂教学艺术创新对策

1、课堂幽默艺术

课堂幽默艺术是指将生活中表达或领会喜剧因素和在艺术中再现或领悟喜剧因素的一种特殊能力运用到课堂上的一种艺术。课堂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恰当的幽默、笑话,能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授课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将幽默艺术引进课堂,注重内容更新,使教师的讲课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启发性和探索性。这样既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威望,轻松教学,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指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手段,将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相同的场景,如情景面试、情景职场社交、情景自我提升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既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3、典型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各种平台为课堂搜集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进行案例讲解,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典型的、专业性强的、贴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4、增强课堂互动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发育生物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58-02

一、重视课堂教学中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因

21世纪,我国高等院校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以培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大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条件。目前,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培养理念。一般认为个性包括两层含义:一层为潜在的品质,如兴趣和情感等;另一层为表现出来的有社会意义的品质,如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等。大学生个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是体力、智力、审美和情商等各种品质的综合体。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恶性事件,如某高校大学生向室友投毒一案。现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24岁,心理并不成熟,心理依赖性、任性、孤独等不良个性严重抑制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1]。在我国,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学校实际仍采用的是“成绩定输赢”的教育理念,学习成绩一直是学生升学和获得外界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这种环境和意识氛围下,很多学生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个性发展的必要性。进入高等院校后,多数学生并没有完全摆脱“重成绩,轻素质”的思想,且在较弱的自我约束能力下,学业和生活会因为个性因素产生各种问题。大学生个性发展可塑性很强,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因素对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引导至关重要。传统的高等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呈现稳定性和一致性,课堂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无法摆脱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而时展要求现代高等教育展现“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引导,要重视学生的异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过程,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运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实现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学者们不断研究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复旦大学尝试了增强学生主动性的“对分课堂”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实施了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45341”课堂教学模式[4,5]。

二、发育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学科之一,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紧密相联,对生命科学领域和医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发育生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和教学体系等还不够完善,学科整体结构还不成熟。要在发育生物学课堂中对大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引导,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挑战。

(一)教师应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

亦师亦友的平等教学关系,不仅有效地拉近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的情感,更能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意识,以主人公的姿态积极参加到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模式认为“教育就是环境的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基础,所以课堂教学首先要有开放的教育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权威式”教学,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观察、指导、讨论、探究”中完成。例如,在鸡胚发育过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鸡胚的发育,记录观察结果并自行查找资料分析鸡胚发育的特点。随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汇报的观察分析结果,与学生讨论鸡胚发育的理论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与鸡胚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资料的查找,做到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实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6]。

(二)教师提升个人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育生物学作为一门发展非常迅速且整体结构尚不完善的学科,提升教师个人魅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科的良好发展,更能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良好的专业素质,成为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典型专家”。发育生物学发展迅速,成果更新较快,有利于充分展现教师的广博学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结构的调整,处理好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搭配。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分展现聪明才智,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推崇,间接提升了学生对发育生物学的关注度[7]。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示出认真的态度和温和的性格,为学生树立榜样和规范,不仅能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态度的端正起到引导的效果,还能平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烦躁等情绪。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还能有效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容易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8]。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生态课堂研究;英语听说教学;农村学生;失衡原因;构建策略

1、研究背景

依托中央和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及陕西省政府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意见》中提出的“要加强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和开展民办高教研究》等精神,在西安翻译学院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初步应用和推广生态教学模式。

2、生态课堂研究

生态课堂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现代课堂教学为手段,实现在课堂中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它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旨在强调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简言之,生态课堂,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是突出学生个性的课堂。生态课堂研究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伊尔和庞德(1975)认为“学习发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为学习当中的每一个背景中都包含了一位学习者,一位教师,一个学习的信息、、、、、、”,从而他们把课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

2000年,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提出课堂教学是教育情景中人(教师和学生)与环境(教室及其中的设施)互动而成的基本系统。但未能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生态学以独特的视野和思路对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以其跨学科的强大优势,开阔了研究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研究的思路。

3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非英语专业英语听说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隐性能力(语言输入、语言内化、语言输出)达到提高学生的显性能力(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能力)但如今各高校此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聋哑英语,听说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现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思维、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被动接受、教和学相互脱节的局面,必须在实质上扭转。因为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消失。这样如同一潭死水的课堂要坚决摈弃。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直接体现着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高低。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学习者的肯定,才是衡量该门课程开展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4农村生

农村生的整体听说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低,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普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在大学中他们的英语英语听和说的水平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听和说的能力恰好是他们在社会上体现自身是否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学生如若没有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在从根本上改善学习者的英语听说现状。笔者根据以上提出的客观现状,下文分析了听说课堂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方法来改善现状。

5英语听说生态课堂失衡原因

5、1英语听说课堂上存在多方失衡的现状。(如生态环境失衡;师生主体地位失衡;应试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失衡;学习内容供与求的失衡;学习动力和学习结果的失衡等。)如何将失衡转化为平衡,是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

5、2“教”与“学”的策略不具有有效性。(学习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长期在农村学习英语的农村学生,英语听说教学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学生听不懂,不会说的现象普遍存在。)

5、3听说教育教学方式和和现实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持否定态度,应聘者无法用二语与客户进行有效的口语沟通。语言的学习归根结底额是为了应用,听和说作为衡量学生语言应用水平的主要标准,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用人单位的反馈。)

6英语听说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6、1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确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师生单向交流的模式,促进多向交流;

6、2确立提高生态课堂的内涵品味。优化课堂生态环境,轻负担、高成效。使每个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6、3改革听说课考试形式。能切实突出该门课程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听”和“说”的应用能力;在听说考试中加入过程考试的考核,而不是只拘泥于一学期一次的听力考试或者口语考试。而过程考试的形式可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模式。

6、4选用适合学生专业和能力层次的教材。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纽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高度重视教材的选用;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材来适应学生的需求。比如,我校艺术系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听说教材,经济管理系和工程系的教材也是根据自身专业和学生特点采用其它教材。

6、5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形成实践的,开放的语言环境。打破教育生态中的“花盆效应”。教师的英语听说教学,可以在图书馆,在操场等户外场所,而不是拘泥于整个学期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英语听说课堂都是民办大学艺体生英语学习的瓶颈区域,学习者在听说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哑巴口语和聋子英语的学习过程一直没有得到明显地改变,长期以来导致了学生学习英语倦怠,用人单位不满意学生的英语应运用能力。

7英语听说生态教学的预期价值

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英语激发了动力;为民办高校英语听说课堂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引;为民办高校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为改革高校英语听说教学提供现实依据;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是对现有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建滨,邵永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J]、外语界,1998、4

[2]焦君瑞、生态课堂中的高效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牛跃辉,赵婷、课堂生态观——一种新型的外语课堂观念[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2

[4]秦晨、外语课堂的教育生态学解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王海燕,周光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5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把生态学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是教育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一个新进展。借鉴教育生态学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生态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是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化

0 引言

“生态学”一词在教育研究中正式使用是在1932 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其《教学社会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20 世纪40 年代,由堪萨斯大学的巴克和赖特主持的密德威斯特心理学现场研究所是当时对人类行为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中心。1966 年,美国教育学者阿什比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但不少学者认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于1976 年首先提出的。20 世纪70 年代,康奈尔大学的布朗弗布伦纳沿着这一路线继续前行,并试图建立一门“人类发展生态学”。而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在其《学校生态学》(1977)中独树一帜,以研究教育资源的分布为主旨;同时,埃格尔斯顿还注意到,生态学所关注的是有机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此外,一些学者则从教育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展开探讨,如费恩的《公立学校的生态学》(1971)、坦纳的《生态学、环境与教育》(1974)、沙利文的《未来:人类生态学与教育》(1975)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n认为,教育生态学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原理以及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简言之,就是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

从此角度看,大学课堂就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我们可称之为课堂生态系(classroom ecosystem)。这是由教室内课堂生态环境(物理、社会、价值等复合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影响而构成的基本系统。大学英语课堂物理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教室内的设施与装饰、光线与照明、气味与噪音和舒适程度等。课堂内社会环境(结构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座位编排、男女生比例、班级规模和师生生态位,还包括校园语言环境在类的第二语言课堂等。课堂的价值环境(规范环境)主要包括学生对英语四、六级态度、学习目的与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的关系,还有校风、班风与学风等要素。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

1 生态学角度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根据生态学原理中,环境变化是导致生物形态、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生物的多样性、开放性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某个物种的突然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以及物种内部关系的密度效应和种间关联。对应地, 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失衡现象,比如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教师、学生、管理者、资源)未能适应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师生的发展模式千人一面;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开放程度过低; 大学英语学生因高校扩招而激增导致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结构紊乱、功能减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矛盾、对立和冲突。

2 生态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由于教育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范围很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加以分析,分别考察其与教育的关系。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同时也有其复杂性。以下是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针对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提出的具体方法。

2、1 树立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力避“花盆效应”

相对于现实中的自然语言环境,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也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在老师程序性、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能会系统地学会语法、词汇、听力、阅读、翻译等基本知识,但由于缺乏自然环境,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会受到很大阻碍,以至于很多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依然是“哑巴英语”。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不是通过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而是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可以带着知识走出课堂,走到现实环境中,在真实的世界里去探索、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口语、听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课堂环境这个小范围内,努力构建真实语境,使学生处在更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2、2 灵活运用“生态位”原理,构建和谐、互动、竞争的学习氛围

在某一资源维度上,一个种能够占有一定的生态链位置,称为这个种在这一资源维度上的生态位。每个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种的生态位,统一生态位上的种之间会展开激烈的正面竞争,因为没有两个种可以稳定地占据同一生态位。这一生态学思想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层指社会性生态位。(1)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在生态型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学习资源和环境的保障,提供学习课题,对学生学习进行组织,为学生指点迷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且要求老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处于同一生态位的学生会互相竞争,个体适应能力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进行演讲比赛,也可以构建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合作的竞争模式,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达到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优化和相对稳定。另一层指物理性生态位。(1)座位编排与师生间的物理距离。在我国,大学大多是行列式座位编排,这种编排模式突出了教师的地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这种安排有助于教师控制观察班级学生的课堂行为,较充分地发挥主控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特别是在英语这种要求实践性较多的课程中,行列式编排会成为师生之间口语交流很大的障碍。(2)行列式座位编排也使学生处于不同的“生态位”。一般认为,前中排的学生比后排的学生更方便参与课堂活动,反应更积极。(3)行列式座位编排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灵活运用生态位原理,根据不同类型与形式的课堂教学,调整座位编排,同时教师也应尽可能在课堂中来回走动,调动“不活跃”地带学生的积极性。

2、3 遵循“耐度与最适应”原则,做到以生为本、因“生”制宜

耐度定律是指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生存下来,必须依赖于一种复杂条件的全盘的存在,如果要使一种生物消灭或灭绝,只要对其中的一因子使其超过它的耐度,就可达到上述的结果。

3 结语

影响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物理环境的变化会对生态型课堂起到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文环境的改变会对英语课堂生态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作用。作为教育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不仅在理论上弥补了微观教育生态方面的研究,而且能够在实践中用课堂生态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改进和完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这对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英美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83-84、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吴林富、教育生态学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下转第367页)(上接第241页)188-191、

[4]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5):33-37、

[5]钟敏、构建生态外语课堂,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J]、高教论坛,2010(6)、

[6]包桂影,王立军,黄慧强、关于教育生态化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王艳、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J]、外语界,2007(4):37-43、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生态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21

一、引言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做了积极的尝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诸如教师行为中的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中的从众与退缩,失衡的群体生态“花盆效应”、超强度的生态空间环境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的现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掌握实用英语的能力,如何优化教学环境等,仍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生态课堂的内涵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他著名的《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的概念,而后60年代,英国学者阿什比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的。再者,多伊尔(Doyle,W、)和庞德( Ponder, G、)把课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创造的环境是和谐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在课堂这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中,课堂生态因子教师、学生、环境三个重要的形成因素应融合成一个整体,并且各因子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一种多元互动的关系。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课堂构建

1、生态精神环境的构建

(1)教师的“灯塔”作用

在一个良好的生态课堂中,教师所起到的应该是“灯塔”般的指引作用。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抛弃传统的满堂灌思想,改变旧时行为中的霸权与控制,成为生态课堂的引导者和服务者,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力求平等对话,使学生能够信任老师而不是一味的敷衍甚至惧怕,从而对于所学的知识他们能更投入地吸收、更主动地思考,真正实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努力解读学生并与之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捕捉学生的各种想法。再者,学会接纳,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接纳奇思妙想,包括接纳错误。第三,学会欣赏,充分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再发现其自身的优点或一些成长中的问题,采取学会欣赏孩子的教育态度。包容接纳其不足,多支持鼓励,发展最大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更好的学习。

(2)学生的“水手”作用

生态课堂里,在“灯塔”的指引下,学生们应该扮演着自主前进的水手角色。学生是英语课堂推进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式的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次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投入到参与、体验、分享、整合、应用等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授之以渔”的本领。另外,学生的个性感悟也应当得到尊重,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并按照自己的认知自觉主动地学习。与此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加强集体观念、团队意识,从而将自主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2、生态物质环境的构建

建构良好的生态物质环境不仅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还能活跃思维、激发灵感,让教师和学生都喜爱这个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更加愿意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学习成效。

(1)美化教室环境。课堂自然因素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教室的采光不足或过度都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教室温度的高低是影响学生行为和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噪音则容易形成滋扰、增加精神压力等,更会干扰课堂教学活动。所以说,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充满知识与温馨的学习园地,还有点睛之笔的绿色小盆栽等,都能够愉悦师生,开启美好的学习日。

(2)合理安排课堂时空因素。科学设计教学时间的长度、节奏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课堂空间的密度即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不仅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还会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融入度以及学习成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课堂组织的生态模式应突破封闭的“秧田型”,以开放的“月牙型”、“马蹄型”、“圆型”、“环型”等取而代之,从而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课堂中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中多元的社会交往活动。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普遍的现状就是大班教学,百来号人的课堂环境拥挤,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活动的权利小,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性差。这也是众多教改项目中提到大学英语教学应当迫切需要小班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合理使用教具、充分开启多媒体学习的时代。教师应合理运用教材、教具,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由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教学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元素,多媒体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无疑应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方便的人际交互环境和工具,针对不同个体的学习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自由的课堂或课后学习活动,并引入互动讨论、分组协作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将学生置于开放的生态系统中,使其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不仅一方面打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习主体与环境的有机整合,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花盆效应,达到生态平衡。这种平衡又会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更夯实的基础。

四、结语

人类的生态化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生态化,建设生态课堂,则成为了教育发展、课堂改革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以生态的眼光、立足于生态平衡的视野来探讨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各项生态因子发挥应有的功能,促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这也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1979、

[2] Garner, M、 Language: An Ecological View [M]、 New York: PeterLang, 2004、

[3] Kramsch, C、 & A、 Whiteside、 Language Ecology in Multilingual Settings: Towards a Theory of Symbolic Competence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8(29)、

[4] Leather, J、 & J、 van Dam、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

[5]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 (01)、

[6]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7]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8(03)、

[8]孙芙蓉,谢利民、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6(10)、

[9]王东敏、 关注生态课堂生态[J]、江苏教育研究,2004(09)、

[10]王笃勤、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2002(05)、

[11]王牧华,靳玉乐、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12]汪霞、 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 2005(05)、

[13]文秋芳、 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4]吴林福、 教育生态管理[M]、 天津:天津出版社, 2006、

[15]张豪锋,卜彩丽、 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 2007(04)、

课题项目:2014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计划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项目编号,2014GDB11、

作者简介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7

一、备课技能

备课是一个完整课堂的前提准备阶段,对整个过程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尽心备课,将难懂与枯燥的体育动作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讲解给学生,会令教学效果比没有充分备课的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比如我在进行少年拳的教学时,动作的攻防含义和衔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只是体育教师的枯燥的一遍一遍的教和示范练习让学生很难领会少年拳的动作含义,慢慢的学生们就会失去练习武术的兴趣。充分和有效的备课,可以将少年拳的每个动作在日常生活情景中来展现其攻防含义。比如说:讲到少年拳的第四式“弹踢冲拳”和第五式“马步横打”时,当你受到坏人侵犯时,首先运用“弹踢冲拳”,右手在击打来犯的坏人的同时左脚进行踢打,让坏人不能同时兼顾身体的两个部位,当坏人受到攻击而后退时,我们乘胜追击,下体为了稳固变为马步,右手顺势在次击打坏人,从而取得这次“防身战争”的胜利,而这个动作就叫“马步横打”。这样的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并对教师慢慢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能够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备课,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对整个教学的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学的导入技能

课堂导入是一个完整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导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们的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注意,帮助进入学习情境;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课堂导入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节高中武术课来说更是如此。

大部分中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大部分来自武打电影和公园练习太极拳的爷爷奶奶们,武术对于大部分的中学生老说是非常神秘的,有的学生认为练习武术就能飞,就能打架很厉害,用一个小视屏和武打明星的故事来激起大家对学习武术的渴望,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更能有序的进行,学生更能快速的接受。比如说:在一堂“太极拳浅说”的理论课上,一进教室我就把太极拳浅说这几个字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们明白这节课的主题,学生们会有“太极拳在教室怎么教啊?”的疑问,班级立马炸开了锅,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带着这种疑问,学生们会去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什么是太极拳。借助学生们的这种热乎劲,我先放了一个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优秀武术节目《行云流水》,激发了学生们去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感悟到了中国国粹太极拳的魅力。

三 板书技能

板书有着以下的作用:提示内容,体现结构和教学程序;启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强化记忆,使学生对主要知识有更明晰的印象。所以,板书在课堂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个人觉得板书技能对一位体育教师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一位体育教师能一手非常漂亮的板书,那肯定是非常受学生们的喜爱的。

在第一次上太极拳理论课的时候,我在黑板写上了这几个字,但是写得非常不好,学生们在下面小声议论着“一个学生们说:写得真不好,另一个学生说,没事,他是体育老师“,此次理论课上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个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决心要练好板书。结果在后面的几次太极拳理论课的时候,我都会努力的去把板书写好,结果课堂气氛一次比一次好。

四、 互动技能

不属于教师,它是学生们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要为学生们更多的自我的表现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我在体育技术课上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游戏和比赛,我与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们真正的喜欢上体育课。

五、 课堂组织技能

良好的课堂组织技能,能够有效组织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课堂组织技能的高低,对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9-03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含义

保证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保做到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最低的要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定。

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保障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即教育质量必须有统一的保底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其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即教育规格,它是教育目的的综合反映。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发展。但是在目前,大学生教学质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既要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进行教学质量改革,重心往往都是落在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样的确从源头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教”与“学”同样重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更在于教学对象的配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本人也曾进行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法、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学生的“等”主要表现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们消极应对、不思考、等老师给答案;学生的“靠”主要表现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学校、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学生的“要”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末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内容,考完试向老师要分数。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都相对比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课程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都能认真对待,但是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聊天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信息量较少,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和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这些问题都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弹性,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本校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1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全面合理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能进行很好的考虑,从而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总评成绩中90%的成绩来源于两次考试,而平时成绩只占10%,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其实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其实违背了当初设计考核的初衷,将培养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变成了应试教学的产物。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假设,例如,有甲、乙两名学生,假设甲学生平时经常旷课,当然还没达到学校取消考试资格的底线,平时作业也很少做,假设他的平时成绩为60分;他参加了期中考试,一般期中考试多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期中成绩一般都能在70分以上;期末考试在考60分,那么最终他的总评成绩就能达到62分。乙同学如果是个好学生,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都能得95分,但是期末考试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原因考砸了,只考了40分,那么最终他的成绩就是56、5分。那么从最终成绩上看,甲同学成绩及格,从每种意义上讲就是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但是乙同学成绩不及格,意味着课程没有通过,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补考。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看,乙同学有可能比甲同学收获更多。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到课率的下降,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考核方式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关注结果(成绩),更关注学习的过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在现实中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焦点放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通识选修课中尤为突出,上通识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人数一般都有130人以上,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周周点名。普遍来说,这些课程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学习效果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平时用心学习和上课的学生来说,这也造成了间接的不公平。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笔者建议以后能多开展“双学”活动,即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也要多向教师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学质量,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今后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提高。在学校中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的教师要让他们走进学生的身边,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演讲或者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教师的魅力,也能将这些典型真正的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给学生也树立一种学习的榜样。另外,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不比名校教师的素质差。同样,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采取向教师或者全校学生演讲的方式来影响大家,让老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爱岗敬业也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让学校中的奖励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这种互促互敬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建议今后在学生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想,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弱化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出勤率较低的影响,因此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在今后的考核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率,减少期末成绩的比率。平时考核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增加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海、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6(2)、

[2]陈晓玲,瘳益、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5):203-205、

[3]卢德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4]贡福海,等、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育、2007,(2)、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名家经典诗歌(精选8篇)
  • 下一篇:大学生社团活动方案(精选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