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企业经营之道(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企业经营之道篇1

100余年前的余仁生,开始只是在马来西亚向当地吸食鸦片的工人提供中医治疗与药物的小药铺。其创办人余广培在1879年开设了第一家药店,但真正将余仁生在东南亚推广起来的是余广培的儿子余东璇。在余东璇的治理下,余仁生逐渐发展成东南亚最大的中药房,业务还从马来西亚扩展到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今天的余仁生已经发展成一个尊贵的国际中药品牌。

自2000年上市以来,余仁生国际集团一直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在其核心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该公司占有中药领域最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余仁生的CEO余义明是余东璇的孙子,在加入家族企业之前在多家国际大型企业工作,因此在他的管理下余仁生逐渐实现制度化、股份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从生产、物流、销售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在实施西方式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而且也开始在高级管理层中聘用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淡化家族企业的色彩。

今天的余仁生正从一个中药企业转变为关注整体健康的公司。最近,在与其第四代家族领导者余义明的交流中,余义明与笔者分享了余仁生的演变及他领导余仁生实现业务增长的策略。

家族务虚会:董事会前的重要流程

家族企业的善治始于以公司和家庭为本,每一代都要如此。

具体而言,家族制定商业决策时,必须把公司业务放在首位。决策也应该基于对公司利益最大化而考虑。但是,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家庭成员必须在进入董事会之前达成一致意见,因为这样能够防止产生家族分歧,而家族分歧可能使企业步入错误轨道。

在余仁生,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代表不同的家庭。通过年度务虚会,家庭成员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将该意见带到董事会。因为经过了几代人的发展后,余仁生公司的所有权已经分散在很多家庭成员手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流程变得尤其重要。

接班计划:要适应20年后的环境

很多公司努力在2-3年的时间里执行有效的接班计划。然而,余义明考虑的是今后20年的情况以及那时需要何种领导才能。

对他来说,接班计划的重点在于决定家族参与企业的方式,以及确保企业与家族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他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籍此,他避免了作出可能满足短期需求但损害长远发展的决定。

试水澳大利亚:

在西方市场开辟试验场

余仁生一直以来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中药企业,而且要利用中药知识进入范围更广的自然健康领域。由此,他们最近收购了一家澳大利亚的健康食品连锁店。

该收购为他们将自身的中药知识带入西方市场提供了机会。而这一西方市场可以作为他们进入其他西方国家的试验场。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一个现成的市场可以帮助他们加速学习进程。

余义明希望这种视野帮助他们避免困扰很多非家族企业面临的“繁荣-衰退”的发展周期。

分享中药知识:创造差异化体验

理解和适应当地的口味和喜好,是余仁生取得成功的关键。

尽管每个药店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理解已经相当精细,但余仁生要为客户创造一种差异化的购物体验。公司培训店员通过分享其深厚的中药知识,来应对客户的需求,同时鼓励员工不要太“急于求成”,而在分享中药知识的过程中创造客户的差异化体验。

慎重收购:谨慎面对文化差异

尽管余义明曾经是投资银行家,但他在以收购的方式实现增长方面一直行动缓慢。他一针见血地提到成功收购面临的挑战。

在我们的谈话中,他提到在并购或收购中管理文化差异的困难。当跨境并购时,这些文化差异变得更大。他们最近才购买了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健康生命”100%的股权。对于余仁生来说,该收购为学习如何向非华人客户销售其产品提供了机会。

很明显,这是建立未来增长所需的关键能力的另一个长期战略。

找到自信和谦虚的平衡

当把自身的业务扩展到国内市场以外的其他市场时,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很多时候显得很傲慢。他们认为三个月就可以了解一个市场的情况并且急于让别人知道这一点。

在我看来,余义明代表了对企业成长负责的领导者应具备的“自信与谦虚的平衡”。一方面,他对长远的增长充满自信:当家族成员把企业卖给公众投资者时,他拿回了控制权。他把余仁生带入新的市场,并创建了新渠道和新产品。

但另一方面,他是一个谦虚的人。特别注意进入新市场时需要谦虚,以便了解当地的状况。强调要有耐心,不要期待一夜成名。就像他说的那样,“你必须以谦虚的态度启程,同时要坚信自身的能力。”

对负责业务增长的领导者而言,我相信这称得上是金玉良言。

家族应对未来展开持续对话

在访谈的最后,我问余义明对那些想壮大家族业务的领导者有什么建议,他的回答如下:

企业经营之道篇2

1新的网络营销渠道对物流企业传统营销渠道提出了挑战

传统物流企业的营销渠道中往往重视物流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合作,物流企业积极地建立与本地区大型企业之间的营销渠道,而网络经济兴起后,新的网络淘宝店主将成为新的物流大客户之一。新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营销渠道对物流公司传统的营销渠道的建设方式和结构、规模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各种营销渠道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为了获取更多的网络稀缺客户,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不惜损害市场秩序。物流企业网络营销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是经营的创新,但是却和传统的营销渠道存在很多方面的冲突,是当今物流企业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

2物流企业网络中间商与传统中间商之间存在冲突

传统中间商通常指各地的物流商,其作为传统营销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的分销过程中承担了促销、洽谈、融资、风险、订货、支付、市场信息调查等重要功能,并且,在网络经济兴起之前,传统物流中间商在维护物流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新的电子物流中间商。网络平台的电商物流中间商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物流媒体以及交易物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商家和交易者之间的电子交易活动。网络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中间商提供的物流服务完全实现了在下单、运输和收货方面的数字化,这是传统物流中间商只依靠营业网点所不具有的新的特点,也是物流企业网络中间商与传统中间商之间冲突的表现。

3物流依托网络直销形式与传统商形式之间的冲突

由于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物流直销具有低成本、互动性、跨时空、高成长等诸多优点,并且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一大批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网络营销平台,特别是涌现出众多中小民营物流公司,这不仅对传统的邮政快递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许多物流公司直接与网店店主合作,使得传统的物流商失去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物流企业直接和网店经营者进行交易,省去了传统物流中间商与企业之间以及中间商之间在运输等方面造成的各种浪费,使得传统物流中间商显得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从根本上威胁了传统物流中间商的生存。

4物流网络直销与传统直销的冲突

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方式最大的缺点是费用较高,而且,这些销售费用投入之后,不一定能够争取到订单。对物流企业而言,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因此,物流企业在进行传统直销活动时会对结果的好坏产生怀疑,从而影响物流宣传促销活动更好地展开,网络营销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营销通过物流线路的跟踪,随时对货物的配送情况进行跟进,再加以详细说明,可以把一件件普通商品的物流状况实时详细地展现给顾客。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减少对传统直销的投入,纷纷转入到网络营销,传统物流直销面临着是否有存在必要的挑战。

5物流企业将面临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热门网络营销渠道

领域的压力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更多的热门网络营销渠道领域。例如,国内的各大物流企业竞相抢占互联网购物网站领域。腾讯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当下是年轻人的新宠,在推出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下载并应用的客户过亿。在“微信”为腾讯树立品牌的同时,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营销渠道。因此,各大物流企业也竞相加入到这场争夺“微信”网络购物的营销渠道竞争中。物流企业大量的资金也投入到了热门网络营销渠道中来。例如,腾讯的拍拍网、视频网站以及微博服务,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资金注入到这些领域。

6物流企业同行业间的营销渠道竞争将更加激烈

网络经济的竞争必然导致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竞争。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壮大更加剧了这一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互联网进入了4G的时代,微博的广泛使用是其明显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到微博营销渠道,每个物流企业都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这种营销模式获得利润。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应对营销渠道变革采取的措施

1物流企业应当重视营销渠道信息的积累

在网络虚拟经济中,产品与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基础与关键。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作为其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基础,对物流企业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物流企业纷纷采取“直营+联盟”的方式,共同分享物流企业营销渠道的信息。例如,西部专线物流联盟的成立,将为西部物流企业间分享更多的营销渠道信息提供更多的便利。网络环境下,网络购物消费者对物流品牌的忠诚度是保证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以互联网中最大的网络购物交易平台“淘宝网”为例,对于物流企业服务的评价存在大量“噪音风险”,由于网络用户成千上万,各种用户对物流企业评价的好坏不一,大量的不利干扰评价可能掩盖住好评,如果物流企业对这些差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导致其他潜在“被影响”的客户选择其他物流企业的服务,从而造成物流企业利润的流失。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对于物流企业的评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口碑较好的物流品牌,从而口碑较好的物流企业也获得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良好基础。心灵占有率也是信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流企业来说,它是一种随时可以兑现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市场。因此,物流企业要积极地重视网络中渠道信息的积累,以便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从而赢得更广阔的市场份额。

2推行个性化的网络营销数据库营销渠道

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的使用主体为平均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男性使用者明显高于女性使用者。这部分消费群体呈现出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特点。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购买欲较强,有着对时尚和高品质服务的追求。因此,物流企业就应当针对这部分客户,建立定向的“客户信息银行”,对其所选择和使用的物流服务情况和感受以及后期的再次选择进行跟踪。并且,物流公司可以针对这部分特定的群体进行有目的的营销,如建立“生日慰问”、“电子书免费订阅”等服务,以便在这部分特定消费群体中建立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物流企业应当提供给客户个性化的与物流企业线上互动的服务。在商业信息爆炸的网络经济中,物流企业网络营销的实质就是吸引注意力、留住消费者的战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物流企业网络营销只有提供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才能争得一席之地。

3注重与客户信息的双向沟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网络的优势

就在于其信息的流动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物流企业网络营销只有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地与客户进行产品服务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改进。网络中,物流企业数量众多,消费者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很多消费者选择物流公司看重的是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应当积极地与客户就有关物流服务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同时向客户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增值服务,使得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客户关系。正如,搜狐总裁张朝阳所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中国的网络用户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可观的群体,人们在网上不止有搜索、阅读和交流的需要,并有愿望在互联网中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制定物流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客户参与越多,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机会就越多。此外,在物流企业网络营销的过程中,除了交互功能以外,更应该提供增值服务,如提供定点配送、物流贴心服务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4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渠道要趋于多样化

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物流企业在互联网中认知度和其订单量是成正比的。因此,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手段必须多元化。物流企业建立多样化的网络营销渠道可以首先借助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例如云技术和超级链接等。物流企业除了可以单独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外,还可以与其他热门网站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将超链接嵌入到热门网站的网页上,让更多网络客户对企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达到对物流企业的形象进行宣传的目的。其次,物流企业在互联网上可以雇佣形象代言人,一方面树立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借助形象代言人宣传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订单,增加企业的利润。最后,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对企业的服务进行宣传。例如,积极利用当前最受年轻用户欢迎的微信、微视等应用软件,达到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的目的。物流企业只有向消费者对本企业服务的内涵和品味进行定位和宣传,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回报。物流企业的网络营销渠道趋于多样化是当今物流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5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关系

维护物流公司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在不断地开拓新市场的同时,要善于加强与渠道老成员、老顾客的关系维护。物流公司与新顾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无论从资金成本还是从信任风险方面,难度都要高于与既有的老客户关系的维护。因此,物流公司与老顾客的关系维护对于降低物流企业运作的资金成本和提升公司形象和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有学者曾经提出,物流企业顾客品牌的忠诚度是物流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流公司可以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建立市场中目标客户群的关系档案,并对这些目标客户的关系定期地进行维护,例如赠送公司纪念品等。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不断地在巩固既有客户的基础上,获得越来越多新顾客的青睐。物流企业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关系维护是物流企业建立在物流业“许可营销”顾客忠诚度之上的一种营销手段。

三结语

企业经营之道篇3

一、引言

营销渠道是产品由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参与者是各种类型的中间商和物流公司。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大部分生产者不直接向最终消费者出售产品,而是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将产品送至最终消费者手中。对于企业来讲,合理选择、设计、利用营销渠道,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营销工作的成败。成功的企业无不拥有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具有强大的“渠道力”,他们将渠道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营销渠道是构成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因素,在营销组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整个营销体系中,渠道作为一条主线,将企业的产品、品牌、服务、价格、促销以及货物、资金、人力、信息、管理等营销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产生了协同效应,实现了营销的价值。在渠道这条主线中,渠道各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是产生协同效应的关键,企业有效发挥渠道的协同效应就是要正确认识渠道冲突,防范、化解甚至利用渠道冲突。

二、营销渠道冲突是渠道运作的常态

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感情,并引起对立或不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状态。渠道冲突是指某渠道成员从事的活动阻碍或者不利于本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进而发生的种种矛盾和纠纷。

因沟通差异、组织结构设计不良,以及个人价值系统与人格特征的不同等,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冲突不可避免,因而冲突是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冲突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导向时发生目标性冲突,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对待某些问题上由于认识、看法、观念之间的差异而引发认识性冲突,人们之间存在情绪与情感上的差异所引发感情性冲突。

营销渠道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经济组织的沟通与协调活动,推进商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通常表现为代表不同经济组织的不同个人之间的行动,个人的行为既体现所在经济组织的意志,受所在经济组织约束,同时也掺杂着诸多个人的因素。渠道成员是经济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运行方式等,他们参与营销活动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因个人的差异、不同经济组织有不同的任务与规范等,对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冲突也就会产生。渠道冲突主要表现为生产者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等在价格高低、存货多少、资金占用、销售服务、营销费用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与矛盾。

冲突是渠道运作的常态,有冲突才有活力,才能够创新。出现渠道冲突是正常现象,应正视渠道冲突。一方面借渠道冲突反省我们的营销工作,不但改进、完善企业营销管理,促进渠道成员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完全没有渠道冲突的企业,其渠道的覆盖与市场开拓肯定有瑕疵,渠道冲突的激烈程度某种意义上还可以成为判断冲突双方实力及商品热销与否的“检测表”,企业可以有效利用渠道成员间的冲突,以增加渠道活力和竞争力,在营销中获得先机。

渠道冲突毕竟影响企业营销活动,企业要高度重视渠道冲突,建立渠道冲突响应机制和协调机制。一是理清冲突的类型及其对企业营销的影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是主动防范、应对渠道冲突,及时化解营销渠道中各种矛盾,建立群体成员和群体之间的良好和谐关系,即彼此间应互相支持,行动应协调一致。

三、渠道冲突的文化原因分析

渠道成员之间为何发生冲突?专家学者们给出了很多的答案。笔者认为从文化角度来思考渠道冲突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渠道冲突,促进渠道成员之间和谐。

渠道冲突文化原因主要有:

1、利益观冲突。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包括如何获取利益,如何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等。利益观是受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

渠道成员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渠道冲突归根结蒂与利益连在一起,表现为利益冲突,如价格高低、营销费用分摊、销售服务等,关系渠道参与者利益的划分。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组织获取利益均需要其他相关经济组织配合与支持,也就是说只有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自己才能够获得最大利益,只考虑自己利益而不考虑合作者的利益,往往都难以在市场上获取利益。生产者如果不考虑中间商利益、物流企业利益,营销渠道不会畅通,商品不可能顺利抵达消费领域,生产者也没有利益。同样,中间商、物流企业若得不到生产企业的商品支持,也无利益可言。另外,利益冲突还表现为渠道参与者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可见收益与无形收益的矛盾。不同经济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各不相同,各自的态度当然会不一致,只有渠道各参与者在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可见收益和无形收益的观点能够协调一致,营销渠道才能和谐。

因此,利益观问题是渠道冲突的核心。渠道成员应该秉承满足客户利益为基础,坚持满足客户利益是渠道各成员共同的利益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此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同时兼顾眼前利益和未来利益,兼顾可见收益和无形收益。

2、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可以理解为文化多样性,一般表现为价值观的差异、对待传统习俗的态度的差异、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等,主要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等客观因素,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外来文化影响等。从社会个体角度看,文化差异还源于教育、社会身份(或角色)等因素。文化差异导致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信仰、行为各不相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

文化差异引发营销渠道冲突,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冲突及不同价值观指引下的利益观冲突;其次是不同文化或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目标、组织设计、组织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组织行为、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等产生冲突;最后是代表各自企业行为的个人因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角色等因素影响,在思想、目标、认知、情感、信仰、行为等方面不一致,在沟通、协调中产生冲突。

3、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在人们沟通信息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沟通受到阻碍。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冲突源于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渠道冲突也是如此。一是沟通渠道不畅或是缺乏。经济活动实际上是人际关系的体现,缺乏沟通必然产生冲突。二是缺乏沟通技巧。人际交往需要沟通,渠道成员和谐一致必须有良好沟通技巧作保证。

四、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降低渠道冲突

营销渠道冲突实际上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只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和。根据前文关于渠道冲突的文化原因分析,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是有效降低渠道冲突的重要路径。

1、文化型营销渠道的涵义

文化型营销渠道是一种理念,是指营销渠道其他成员(中间商、物流企业等)不仅是企业的交易对象、合作伙伴、联盟对象等,更是企业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传播和积累,共同营造独特的、富有吸引力与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氛围,提升营销渠道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谋求共同发展。

文化型营销渠道强调以统一的企业文化为纽带,企业与其他渠道成员基于营销渠道整体形成共同体,从而变外部冲突为内部分歧,实现共兴共荣、共谋发展。

2、文化型营销渠道建设途径

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就是把营销渠道作为整体,将各自独立的企业系统与其他渠道成员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

传统营销渠道,企业与其他营销渠道成员通过经济利益链粘合在一起,利益纷争及目标差异、文化差异等,必然会产生冲突。基于此,通过构筑共同的文化,以文化为“粘合剂”,促进企业与其他营销渠道成员结合,既实现利益共享,又实现价值共享、文化共享,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借助建立完整的营销渠道成员管理的文化体系,通过整合传播方式,把企业的营销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其他营销渠道成员,使其他营销渠道成员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企业的营销文化,并通过其他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传递给消费者和社会,使其他营销渠道成员与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是一项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具体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一是树立互利共赢观念。渠道成员应该认识到利益的实现需要借助其他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让他人也能获利,切忌以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渠道成员之间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最终使渠道的运作实现最优化。二是建立新型渠道成员关系。即将渠道成员置于营销渠道整体中,变渠道成员之间的单纯买卖关系为长期导向的团队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利益共同体。

②建立营销渠道保障制度。以制度规范企业与其他渠道成员的行为,包括运行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通过经常性的信息传递机制和平台,来实现企业与其他渠道成员之间充分的沟通,渠道各成员之间能够共享经验与资源,消除渠道成员之间存在的种种误解和隔阂,保证渠道的正常、畅通和高效运转。

③加强渠道管理。选择那些与企业的理念、目标基本一致的渠道成员,并适时传播企业的文化与理念。以良好服务去帮助其他渠道成员,以有效的方法激励其他渠道成员,尽可能地使其他渠道成员的利益最大化,让他们得到实惠,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当成企业系统的一分子,以建立渠道成员忠诚度。

④构建企业营销渠道识别系统。通过有别于其他企业营销渠道的标识与特征,树立独特的形象,使渠道成员产生共同的荣誉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营销渠道冲突的必然性,通过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以营销渠道为整体、以企业文化为纽带,组建渠道成员共同体,变外部渠道冲突为内部分歧,化解渠道冲突,保障企业营销渠道体系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营销顺利进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文献:

[1]非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李飞、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朱玉童、渠道冲突[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4]陈佩,陈涛、营销渠道冲突的文化环境因素研究[J]、科技创业,2006、12

[5]杜岩、文化型营销渠道构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

[6]霍媛媛,李敬银,李春宝、企业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

[7]陈文武、企业文化营销有关问题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企业经营之道篇4

论文摘要:孔子“义利观”的核心内容为“见利思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义以生利”等。孔子的“义利观”对现代企业构建遵守道德规范、讲求诚信、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孔子以自己的思想体系为基础,对商、周以来的经济思想资料,尤其是春秋时代的经济思想成就,加以广泛的吸收和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体系。他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义利观”的核心内容“见利思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义以生利”,逐步成为中国传统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在提倡诚信经营、重构社会信用体系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思想对构建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见利思义

孔子的“义利观”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义利关系上,义比利更重要,利应该受义制约。孔子所说的“义”是指道德规范,“利”是指“经济利益”。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见利思义”(《论语·宪问)》;人们从事经营活动,一定要“见利思义”,即首先要想一想,这种利以及求利的方式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如果合乎道德规范,那就当仁不让,心安理得地获取,这就叫做“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乎道德规范,那就宁可“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如果不是“见利思义”,而是“放于利而行”(《论语·里仁》),即一味追求利而不问其是否合于义,那就是“君子而不仁者”(《论语·宪问》)。可见,按照孔子的观点,经商办企业必须遵循职业道德,要光明正大赚钱,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的生意。

孔子的“见利思义”经济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构建遵守道德规范、讲求诚信的经营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要成功地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是确立企业经营指导思想的经营理念,而经营理念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企业经营“见利思义”则成功,“见利忘义”则失败。世界上一些长寿企业的发展史证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拥有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注重信誉是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需素质,增强社会责任,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必备条件。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企业虽然曾经创造过辉煌,但由于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和诚信经营的理念,很快就导致危机和破产。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在资本市场上的违规操作,虚报利润,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或者采取恶意担保、’借款等违背道德规范的做法,虽然短期获得了利益,但这种建立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上的利益,是不可能持久的,最终企业自食恶果。相反,那些“见利思义”守法经营的企业却能长期健康地发展。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洛阳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的经营理念产生的不同结果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两家公司原本经营条件极相似,上市后经过短短几年的经营,现在的经营状况却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两家公司经营理念的差异。双汇公司把企业改制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契机,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树立了“见利思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诚信经营理念,惜守信用,将募集的资金投人到所承诺的项目上,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投资者获益的良性互动。春都公司改制上市后,并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在经营理念上,没有做到“见利思义”,而是违背承诺,募集的资金长期被大股东和关联企业占用,致使公司运营资金严重不足,经营陷入困境,连续三年亏损后退市。可见,企业树立讲诚信、守法经营的理念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孔子认为在使用、管理人的过程中,不可一味用暴力强制,而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即允许他们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对劳动或工作较感兴趣,从而使劳动或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的目的。可见,孔子的“义利观”非常重视运用激励机制来发挥人的劳动积极性。孔子认为喜富恶贫是人的本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因此,应利用人的这种本能进行正确引导,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孔子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也”的观点对于现代企业构建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的经营理念具有指导意义。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最缺乏的是人才,企业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竟争。因此,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开发人力资源,以新的观念、眼光和要求去选拔、评价和配置、使用人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加大职工培训投入力度,切实搞好员工特别是研究与开发、营销等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尊重员工,给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人的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企业应不断探索有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发展带动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年薪制,加大效益年薪的比重,实行以股票期权和技术人股等方式取酬。同时,应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让员工有成就感,以激励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三、义以生利

孔子继承了春秋时代义利关系论的基本思想,并从多方面论述了义和利的相互联系。孔子的“义利观”一方面承认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合乎情理的;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一追求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取之有道。孔子强调“义”但并不否定人们对“利”的追求,孔子不是要人们不要财利,而只是要他们不可在道德规范之外去言利。同时,孔子认为“义以生利”(《左传》鲁成公二年)即道义可以用来产生利益,或者说守法经营能产生经济利益。孔子的“义以生利”是要先义后利而不应是先利后义。先利后义,职业道德低,只注重眼前利益,目光短浅,必定没有发展前途,甚至走向坑蒙拐骗的末路;先义后利,以国家、民众利益为上,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必定会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既利国、利民又利己。

企业经营之道篇5

一、 林恩公司的经营状况

江西林恩茶业有限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一直从事我国传统绿茶、特种茶的种植、收购加工、拼配、分装、研发和国内外市场营销业务。公司通过十年来的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公司出口规模不断增大,2012年达1800多万美金,安排就业100余人,为国家上交利税260万元,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公司目前拥有景德镇浮梁县、南昌新建望城新区生产基地10,000多平方米的食品级茶叶生产加工厂房,组建了多达120人的产、学、研、销一体化的团队,连接专业合作社、经纪人30多家,茶农4,000多户、上游加工企业80多家,涉及茶园面积50,000多亩,建立起横跨国内茶叶主产区的战略伙伴货源基地和遍及五大洲的海外销售网络。公司引进日本、印度、英国、德国先进茶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称量、刻读、分装设备,为江西省内首家同时通过QS、HACCP、ISO9001-2002、ECOCERT等国际认证的专业茶企。公司的货架式立体仓库、立体三角包袋泡茶、全自动果味茶生产线、全自动小包装分装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公司茶叶经营4,6OO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林恩”品牌荣获2012年度江西著名商标,公司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质检总局质量诚信企业、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西省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和江西省十大茶叶名企。

二、林恩公司经营做法和发展路径

林恩公司针对目前茶叶出口市场的新状况、新挑战,不断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善于引进和借助外力,将经营延伸到价值链上游的品牌、研发、融资、渠道和下游的营销网络,占领每一个经营环节的制高点,提高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辟生产基地,稳定货源供应

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区域性竞争发展为全球性竞争,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争夺顾客的竞争关键是质量竞争,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已成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是产业化的核心问题。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已被茶企奉为行业的第一准则。为了产业链的稳定,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林恩公司2003年开始在景德镇浮梁县、南昌新建望城新区建立自控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提高源头掌控能力,规范对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控制,确保茶产品随时与随机的可追溯。建立自控生产基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精细化,稳定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茶叶实现季产年销,帮助客户稳定了货源,实现了产品有效供应,增强了客户对公司和产品的信任度。

(二)建立加工基地,提高经营效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茶叶进口国食品安全门槛越来越高。如果茶叶加工生产不规范,则会对饮用者的健康带来危害,降低茶叶的商品价值,影响茶叶产值,所以加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控制,推广应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是茶企加快发展的方向。

建立加工基地是林恩公司致力茶叶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的又一新招。林恩公司自建1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标准的无公害茶叶加工厂,投资300多万美金引进日本、印度、英国、德国先进茶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省内首家全程清洁化、不落地、中央除尘和灰尘集中收集,激光刻录,自动称量分装,全程现场监控的流水化生产。公司的货架式立体仓库、立体三角包袋泡茶、全自动果味茶生产线、全自动小包装分装线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茶叶加工基地的建设,确保了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营效益。

(三)设立研发机构,丰富产品种类

为适应现代消费观念的变化,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世界上很多产茶国和消费国都开始致力于茶叶新产品研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世界上研究开发的茶叶新产品已成为拉动茶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并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茶叶行业必须采用新的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茶叶种类,满足更多层次消费者需求,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林恩公司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早在2006年便率先在公司单独设立新产品研发部,并与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合作,紧跟国际市场潮流,引进专门人才从事茶产品的科技研发和持续创新,走环保、美味、多样化和便利化、国际化的消费新路子。引入国际大企业参与投资和全球合作,开发全球研发共享平台,把国外茶实验室搬到了茶叶基地。通过对茶产品的深入研究和海外市场的流行趋势摸索,围绕中国茶的多品种做文章,每年定期向市场推出一批国际流行的新类别、新口味、新款式,树立起中国茶在国际市场时尚、安全、健康的新形象,走在了产业链的最前端,实现了科技创新的最佳价值。

(四)吸引国外投资,壮大企业实力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加投入,然而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和国内投资困难较大,吸收外商投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一条出路。通过利用外资,中小企业可以提高整体素质, 从产品、技术、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入手, 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个以茶产品出口为主的创业型民营中小外贸企业,在与英国一家老牌茶厂通过业务关系建立信任后,林恩公司主动放低门槛,以资源换市场,邀请英方投资入股,2005年获得英方100万美金投资。吸引国外投资不仅能够使林恩公司在创业初期得到急需的资金, 弥补资本缺口,壮大企业实力,还能把英方原来在中国分散的货源和产品资源整合到林恩,提高了公司运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公司竞争力。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知识,利用英方的海外营销渠道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拓展了公司发展空间。

(五)引进国外品牌,增强竞争能力

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目前, 国外品牌最渴望的是找到具有良好市场通道并且信誉可靠的合作伙伴从而进入中国市场。针对国外品牌的心理和需求, 国产品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以积极的态度与国外品牌合作。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则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国外品牌或与国外销售商合作开发品牌,加速对目标市场的占有以及自有品牌策略的实施。

林恩公司五大类40多个品种产品80%以上以品牌小包装方式进入海外终端市场如麦德龙、沃尔玛、欧尚等,部分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同时公司还引进了面向白领和时尚人士、行销五十多个国家、横跨五大洲的英国品牌红茶。时尚的英式红茶自投放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得到业界高度关注和市场青睐。通过引进国外茶品牌,林恩公司不仅迅速占据了国内茶叶市场的一定份额,增加了公司经营收入,还在规范的市场运作中学习了国际知名茶品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 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企业竞争力。

(六 )开展多种经营,拓宽业务渠道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许多西方国家在取消关税壁垒的同时,逐步将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来保护国内的相关产业。国外茶市场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欧盟和日本的农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给茶叶出口造成很大的困难;二是国家全面取消了茶叶出口许可证管理,国内的中小企业都可以做茶叶出口贸易,行业无序竞争激烈,影响了中国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发挥优势抓住市场机会的考虑,林恩公司制定了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内销:一是兼并了南昌的百年老字号“春蕾茶庄”,开启了内销之路,整合了“春蕾茶庄”自身强大的采购和传统加工技艺;二是面向国内中高端市场打造了林恩商礼茶。林恩茶叶占有江西出口茶市场占有近40%的份额,已成为江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三是引进英国品牌红茶,推广西方时尚茶文化,扩大国内茶叶市场份额;四是从事茶加工贸易,从国外进口香精、香料,加工成新茶复出口到国外市场;五是进口非洲欠发达国家的红茶。非洲一些国家茶叶进口享受我国零关税待遇,且卫生质量安全有保障,因此非洲进口红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将不断扩大,林恩公司通过多种商业模式并举,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宽业务渠道,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林恩公司的经验及启示

(一)加强行情调研,掌握市场动态

国际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业务机会稍纵即逝,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加强行情调研工作,通过调研了解外国的经济情况、市场情况、竞争情况,做出口要了解世界市场的需求,做进口要了解国外的供应。国际市场行情经常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小外贸企业只有通过调研及时了解这种变化才能正确制订和实施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林恩公司通过加入江西省茶业联合会、江西国际贸易企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与其他会员单位建立茶行业市场动态和资源内部共享机制,加大了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同时将公司内训常态化,邀请国内茶叶行业专家讲座交流,传递茶叶市场最新信息,开拓员工的视野。另外,林恩公司始终认为国际化的业务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贸易团队必须要到国际市场第一线去深入开展行业调研,所以经常外派员工出国,每年十几次,以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为公司正确制订和实施加快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依据。

(二)重视互利双赢,增强合作意识

为了开辟新的增长点,中小外贸企业需要逐步打破传统界限,增强合作意识,与产业链其他企业通力协作,实现互利共赢。企业之间的协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发展和运用资源的手段,已经成为一种战略。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利用合作的整体优势,把蛋糕做大。与此同时,合作各方都能从中获得较多的收益。

多年来,林恩公司正确运用比较成本论,通过联合发展和对外分包等方式,与农户共同入股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全部原料,逐年分批培训加工技师和评茶员,免费提供统一的包装材料和标签,统一加工技术和标准,培植茶叶生产大户和农村茶叶经纪人,提供季节性预付收购款等各种综合手段,想方设法让利益链上的上游茶农和加工户首先获益,以此调动了茶农规模化、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也保证了企业内外销市场的货源和质量稳定,有效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实现了茶企、茶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三)组建专业队伍,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面对国际买方市场的现状,高效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中小外贸企业角逐世界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林恩公司始终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注意力放在客户满意和员工满意之上,坚信员工满意可以提升客户满意,积极倡导尊重员工的企业氛围,让员工做体面的工作、有体面的收入、过体面的生活。同时努力在企业内部打造基于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设立了员工子女励志奖学金、无上限助学金、员工应急帮助基金等,每年投入十几万元用于一线员工帮扶济困,同时暑期为员工家属子弟和社会大学生提供大量见习、锻炼机会。“唯有敬业,方能专业”,企业每年拿出大笔资金和时间用于员工的培训和学习,资助骨干员工接受再教育和岗位资质提升,极大提高了员工学习热情和企业忠诚度,造就了一批忠诚、专业、有学习力、创造力、国际化理念的专门人才队伍,为企业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四)讲究诚实守信,提高企业信誉

惟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长久不衰。讲究企业信用是一种社会责任。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曾说应该把企业看成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诚信意味着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它虽然不会像有形的产品那样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市场和利润,但它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无形推动力。

林恩公司坚信国际贸易就是诚信贸易,一直奉行“诚信为本,攻心为上”。2003年创业初期,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由于上游企业使用旧包装,在发给斯里兰卡客户价值2万多美金的茶叶中,发现很多杂质颗粒,导致客户无法销售。林恩公司获悉后立即决定由客户就地销毁,再发一批新货。此诚信之举令客户感动,客户决定自己帮助安排人手进行二次分拣,剔除杂质,只收分拣费用,为林恩挽回了大部分损失。林恩公司认为商业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品牌竞争、信誉竞争、实力竞争。诚信经营,讲究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从而使客户信任自己,产生忠诚,有众多这样的忠诚客户,企业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赢得市场,从而能够维持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五)强化内部管理,降低风险成本

在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也随着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经营环境的变化,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对风险尤其是投资、筹资、资金管理方面、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等方面也认识不足,风险管控较弱、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林恩公司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目标,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意识,重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协调外部监督,在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继续强化制度管理,形成以制度约束行动的规范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合企业自身成长的内部管理制度,公司内部管理实现了体系化、流程化、管理化和制度化。同时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透明度,加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重视对外联络,优化发展环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在协调外部关系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行业、政府关系非常重要。中小外贸企业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政府关系计划,与相关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与其有效的联络沟通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升企业信誉度。

林恩公司深知对外联络工作的重要性,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客户,感恩同行,感恩政府。公司董事长袁利人先生当选为江西省茶业联合会副会长、江西国际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南昌市农业产业化协会监事长、南昌市2010年度十大能人创业标兵,获得了更多的行业话语权和同行、政府部门的认同。通过与行业、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经贸信息,在经营上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且通过参与行业、政府组织的一些活动,对自己进行宣传推介,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进了与各界朋友的相互了解,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邹俊、欧债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问题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12(08):28-31、

[2]朱小燕、 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方式的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0 (08):86-90、

[3]刘惯超、出口型企业扩大国内市场:问题、原因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2(1):13—17、

企业经营之道篇6

【关键词】营改增 轨道交通行业 影响 措施

一、营改增的基本含义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区别主要在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收负担与其收入金额及成本中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关联,增值税的税额是纳税人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中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来的。营改增就是将企业原来缴纳营业税的一些应税项目改成了缴纳增值税,所以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针对的是征收项目的增值部分,这样做能够减少重负征收纳税的现象发生。比如,一家企业的年度纳税总额是5000万元,在计算其应缴纳的营业税时,年度纳税总额需要全部缴纳相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但是在缴纳增值税时,如果该产品销售出去了,我们只对该产品的增值部分计算缴纳应该征收的税金。因此,营改增的原则针对的是企业提供的应税劳务及销售的应税产品的增值部分计征纳税额。

二、营改增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

(一)对税负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根据轨道交通企业的经营范围,其所涉及的主要税种包括:一是涉及营业税的运营票务收入,其在交通运输业的税率为3%,二是涉及营业税的资源开发等经营性收入,税率一般为 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名义税率比营业税税率提高幅度较大。

在实际税负方面,根据各轨道交通企业计税方法与管理模式不同,各轨道交通企业的实际税负也略有不同。对于轨道资源开发、建设、运营三权分离的轨道交通企业,由独立的运营公司缴纳运营收入增值税,由于轨道交通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的数目较小,通常采用一般计税方法,但是营改增之后税率有所提高,将会增加轨道交通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于轨道资源开发、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企业,由总机构汇总缴纳营运收入增值税,由于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的数目较多,在一般计税方法下,轨道交通企业总体税负会降低,在简易的计税方法下,与营改增之前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首先,营改增之后轨道交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一些科目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轨道交通企业的会计科目会被更加细分,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立多个明细科目。其次,在成本、收入与税金方面,其核算方法与原则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营改增后,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将成本减去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后进行列支,其收入金额也要扣掉销项税额之后才能够确认。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都是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核算。最后,轨道交通企业中还存在一些非增值税应税业务与项目,还要根据不同税种的业务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这都促使会计核算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对预算管理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对轨道交通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营改增使轨道交通企业的收入与成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降低,同时也影响了其相应的预算执行数。为了与预算分析保持口径一致,在预算分析的同时轨道交通企业要剔除营改增的影响。二是营改增之后,增加了轨道交通企业的预算编制难度,由于部分立项的项目不确定其能否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项目在成本预测方面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从而使轨道交通气的在预算管理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营改增之后的税制完善措施

(一)选择适合的计税方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企业的发展时期不同、组织架构不同,选用的计税方法也不尽相同,其纳税情况也会大不相同。营改增之后,轨道交通企业应该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营改增的特点相结合,重新梳理各项经营业务,重新分析比较在不同的计税方法下企业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从而选择营改增之后最适合轨道交通企业的计税方法,最大程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另外,对营改增不明确的地方企业要积极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征求主管税务机关的意见,经过合理协商,选取适当的税务处理办法。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税务机关反馈相关涉税诉求,积极申请政府扶持,申请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纳税环境,避免纳税风险的发生。

(二)选择适合的供应商

营改增之前轨道交通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只以商品价格的高低作为最重要的衡量因素,常常忽略供应商资质问题。但是营改增之后,这种简单粗放的方式已经不符合企业降低成本,减少税负的要求了。为了应对营改增政策,财务部门要与各个业务部门积极沟通,达成共识,使业务部门充分认识到能够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企业的重要性,使其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仅只考虑价格的需求,还要从纳税人资格、品质、付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尽量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增加可抵扣的增值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加强营改增的学习与培训

轨道交通企业要组织员工积极做好营改增政策的培训与学习工作,密切关注有关本企业的相关政策,使财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营改增的变动情况,充分掌握其最新的政策规定,并且能够准确的找出适合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操作要点,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营改增之后,轨道交通企业的涉税业务会增多,所以全单位的各个部门都要做好配合工作,全力支持财务部门的变更要求,使营改增之后轨道交通企业能够尽快调整好企业状态,抓住营改增为轨道交通企业带来的机遇,做好积极的应对工作。

企业经营之道篇7

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差。尤其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外经营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均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中小企业亏损面加大,在一些行业(如钢贸、光伏等)、一些地区(江浙等外向型地区)中小企业停产、破产、老板跑路等情形有所增加。

相比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中小企业普遍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占比很高,公司的重要决策往往是实际控制人的“一言堂”,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财务透明度方面,出于避税或是降低成本等原因,中小企业缺乏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反映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健全,进一步加深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以往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轻资产,缺乏银行能够认可的有效足值的抵质押品。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企业核心价值反而是特许经营权、专利、商标等。

此外,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淡漠,骗取银行贷款、非法集资、卷入高利贷等事例屡禁不绝,在经济下行期甚至有进一步抬头的趋势。

上述种种风险都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现实困境。应当说,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监管当局和银行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也只有依靠各方共同努力方能根本解决。

例如,政府如能进一步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税负,则中小企业出于“逃税”目的的财务作假会大大减少,其财务真实度的提升对银行融资的顺利获批将是巨大的利好。再如监管当局如能在社会诚信管理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司法系统的审判效率、执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则对银行信贷权益的保障无疑将大大增强。

从银行自身来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展客户基础和收入来源,既是其应有的社会担当,更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金融脱媒,大企业越来越少地依赖银行;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都使得银行的经营压力空前加大。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业务,不管对中小银行还是对大银行,都是现实的课题。而要拓展中小企业业务,风险管理无疑是核心环节。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商业银行要秉承“收益覆盖风险”的基本理念。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从本质上说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不论采取何种风控措施,这种本质特征难以改变。因此,要通过合理定价覆盖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等于发放“政策性贷款”或“扶贫贷款”。商业银行最根本的社会责任是确保千千万万储户的权益,确保存款的安全。银行一定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盲目放贷。

在资产组合配置方面银行应加以重视。在组合层面主动管理,较之单一客户、单一交易的管理更为重要。银行应通过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合理确定资产组合分布。并结合通过对宏观经济、市场环境、行业风险和银行获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情景分析结果,监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及其风险与收益状况,最终确定业务发展优先级。还可根据资产五级分类情况及资产质量迁移情况,预设资产质量监控指标进行监控管理。

在授信过程中,银行要兼顾审批预警并重。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中要既重审批,也重授后管理及风险预警,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变化、波动远比大企业明显。银行应对授信客户进行日常监控,对各种风险信号进行调查、归纳及分析,及时调整策略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回收。

银行还要注重现场调查,以及“三品三表”等非财务因素的调查核实。基于中小企业普遍财务报表不真实、不全面的情况,为缓解信息不对称,银行应通过对企业主人品、企业产品、抵质押品和企业水表、电表、税表(或海关报表)等的审查,力求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主要风险因素,合理地选择客户及给予适当的授信额度。

此外,银行应以供应链为切入点,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实现中小企业的信用增级。中小企业发展看似各自为营,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银行,与其单一地寻找和看待一个个中小企业,不如将其置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加以分析判断,有效控制风险。

在抵质押方式上,银行应有所作为和不断创新。银行要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包括存货动态抵押、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抵质押方式,保障授信安全。

企业经营之道篇8

要说企业家、企业经营者也象官场一样,大谈政治,确也没有道理。毕竟企业界与政界、学界、文化界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企业界能够完全脱离政治、超乎政治吗?不可能。不要说企业家、企业经营者,也是国民一分子,也是关乎国运的一部分,就是仅就企业的地位和使命而言,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组织,是整个社会的创造财富、丰富民生的经济细胞,它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它怎么能离开政治呢?!这让人想到了企业家、企业经营者的“道”与“技”,值得一议!

企业是务实的经济组织,但是务实也有“道”。技之极,关乎道;道之得,用乎技。这是常理。企业家、企业经营者的“道”,有商道,也有“大道”(政道)。只讲技,不论道,会失却方向。毕竟“道”处于主导地位,不可以“商”乱“道”。如果“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道)”,那就不是真正的“商道”,而是邪门歪道了。

那么,对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不论大小,无论公私)来说,其主要应关注的“大道”何在?!

人本之道。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企业管理,都需坚守人本之道,这是企业生命之源。以人为本,不仅关系到所有企业员工的敬业动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也关乎客户、消费者、社会人的关注力和公信力。“目中无人”,不把关系到人的各种权益放进企业视野,只能走向失败。当代的许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技巧(这些“技”),都是贯串着“人本之道”的具体环节,从而出现了许多人本化、人性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诚信之道。企业遵守的商业诚信、员工诚信、社会诚信等理念,不仅体现人本之道,也同时体现社会和谐之道。本来诚信之道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经营之根,但鉴于当今商业欺诈、权钱交易盛行,亟待将企业诚信提到企业使命的要位。至于遵循诚信之“技”,从企业购、产、销,产、供、管到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奖惩、管理精细等无所不在,几乎勿庸赘言。

科学发展之道。企业兴旺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不言自明。问题是,如何改革创新、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都是直接涉及到企业的市场生命、基业长青的大事、要事,何况有政府的提倡扶持!这种面时求胜之技,不正是企业经营格局之本吗?!

其他还有“应变之道”、“创新之道”、“自身强化之道”等等,无不关系到企业的生命之旅!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精选8篇)
  • 下一篇:防范电信诈骗建议(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