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少儿古典文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少儿古典文学篇1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中国古典悲剧 西方古典悲剧 美学特色

《赵氏孤儿》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在中国古典悲剧中,与关汉卿之《窦娥冤》可算是“其最具有悲剧性质者”。[1]毫无疑问,《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就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2]P68当今学术界,仅就我所能收集到的研究资料看,2006年6月以前的20年时间里,对《赵氏孤儿》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少,且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历史与艺术,主题思想,元明刊本比较”[3]中,系统研究的很少,只是就悲剧审美的某一方面的研究。以《赵氏孤儿》为例,在与西方古典悲剧的比较中可窥探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的不同之处。

悲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在严酷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悲剧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是对社会进步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赵氏孤儿》正是通过以程婴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与以屠岸贾为代表的旧力量之间的冲突与抗争,借以在严峻的实践斗争中显示以程婴为代表的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与伟大人格,是对他们所代表的这一进步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虽然“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是崇高,也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4]但“西方古典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哈姆莱特》等则既是悲剧中的崇高,又是崇高中的悲剧”。[4]如果“艺术中的崇高可以分为历尽千辛万苦最终遭到失败的悲剧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正剧”[4]的话,与西方古典悲剧相比,《赵氏孤儿》属于后者,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悲剧人物:强烈的悲剧性

悲剧人物,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而非悲剧中的其他人物”。[5]正如英国戏剧家批评家莱登所说:“怜悯与恐怖之感必须主要地,即使不是全部建筑在这个人物身上,它们就只能起微小的作用。”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悲剧人物往往是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物,如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天神,《阿伽门农》中,阿伽门农是国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中,美狄亚是公主,《特洛伊女人》中,悲剧人物是王后;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中的悲剧人物是公主与王子,《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国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哈姆莱特是王子,麦克白是贵族,李尔王是国王,奥赛罗是将军,等等。而《赵氏孤儿》中程婴作为悲剧人物,是个草泽医生,社会地位很低,力量又很弱小,但他的精神力量却很强大,在救孤的过程中与韩厥的周旋显示出他的胆识,用自己的亲生子换赵氏孤儿的过程显示出他的大义凛然,与屠岸贾的斗争和巧妙告知孤儿真相的过程显示出他的智慧与善良,也不失其英雄气概。他顺应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在与屠岸贾的矛盾冲突中遭到了不应有的必然的暂时的失败。程婴本可以把赵氏孤儿交出来保全自己的骨肉,但他却没有那么做,他的大义灭亲的壮举激起了人们对他的哀怜、悲愤与同情。从这一点上说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不同于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人物的崇高,《赵氏孤儿》体现出的主要是悲剧主人公的强烈的悲剧性。

二、悲剧性格:共体精神上的崇高

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悲剧人物不管是代表正义还是代表非正义,都没有好下场。因为早期的人类自身力量弱小,无法与强大的自然对抗,只好把那些神秘的力量归于命运和神,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悲观的人生观。莎士比亚的悲剧延续了这一传统,在四大悲剧中,无论是哈姆莱特的犹豫,还是奥赛罗的冲动,麦克白的贪婪,都再现了他们在那严酷的环境中的真实的心理,从总体上说,更倾向于个性的表达。虽然西方古典悲剧往往一悲到底,但最终悲剧人物肉体的失败往往在精神上的胜利中获得加倍的补偿,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悲剧有共同点。比如《赵氏孤儿》中程婴在毫不犹豫地从公主手中接过孤儿,用自己的亲生子换取赵氏孤儿的生命抉择中,也很义无反顾,最后告诉孤儿真相时也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最后忠义战胜了邪恶。从偷换孤儿到告知孤儿真相,他整整忍了二十年,这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气魄何等崇高,支撑他的是乐观主义的精神,是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程婴更多的时候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代表的正义。与西方古典悲剧相比,程婴是已被符号化,其个性已完全被淹没,或许在他身上有许多平常人的缺点,剧中他却是一个绝对理想人物。因此,乐观主义的丰满与个性的缺乏是《赵氏孤儿》所体现出的与西方古典悲剧的不同之处。从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看,程婴与观众心理距离更远,因为他迫使观众暂时抛开压抑与升华。悲剧经验中心的那种快乐,并不是表明在神经系统的感觉中,此时此刻,一切都是合理的,而是表明世界终究会是合理的或无论如何总会有正义与公理。程婴在为忠义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博怀、坚强意志、非凡才能和勇敢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6]因为过于理想化而拉开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西方古典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在苦难中的表现更贴近于现实人生,自然让观众也觉得更加真实,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更近,但往往让人惊惧。而《赵氏孤儿》给人的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共体精神上的崇高。

三、复杂的悲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冲突”是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的“动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冲突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与其对立物矛盾斗争的产物。西方古典悲剧揭示的主要是人与超越于其上的人之外的力量的对抗,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主要是俄狄浦斯与命运的冲突,《哈姆莱特》展示的是哈姆莱特自身的性格弱点的冲突。从以上分析可知,人是受超越于人之外的力量的束缚与阻碍的。这也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即在于人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仅仅与不可克服的阻碍之间的冲突斗争。”[7]P383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但也有许多偶然性因素,最典型的是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长大后将要杀父娶母的神谕后曾经极力避免这种命运,不料却在逃离的途中杀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正是他的父亲;在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后被人们拥立为忒拜城的国王,并且迎娶了前王的王后,而这位王后正是他的母亲,可之前俄狄浦斯一点也不知道,直到忒拜城瘟疫流行,在极力追查元凶的过程中才知道凶手是他自己,随即王后自杀,而俄狄浦斯也刺瞎双眼并自我流放。他的悲剧是命运造成的,不完全是他的过失,因为他的所有的抗争都是徒劳。在哀叹之余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俄狄浦斯与命运抗争的伟大人格,给人一种崇高感。《赵氏孤儿》展现的却是两种对立人物的斗争,突出的是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美与丑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展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因为忠义因其包含各种关系与力量的内在矛盾,必然分裂为人世间具体的代表各种伦理关系和力量的个别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而陷入罪过。最终《赵氏孤儿》以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的毁灭为代价,扬弃了他们的片面性,吸收与融合了他们所代表的普遍合理因素,达到了忠义的伦理实体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统一与和解。而且在《赵氏孤儿》中,赵武是有冤要诉的,只是因被奸臣屠岸贾陷害,三百口被杀而心怀义愤。很显然,他们愤的是屠岸贾这个大恶人,这最大限度地象征性地满足了观众对正义感的精神需求。而在西方古典悲剧中,虽也有如《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父亲被害,母亲改嫁,叔叔篡权的冤,却始终没有放松或将矛盾解决。因此,《赵氏孤儿》的悲剧冲突是一种正义感,有一种伦理批判的倾向,可以称为批判的冲突,而西方古典悲剧展现的是一种挣扎的冲突。总的来说,西方古典悲剧展示冲突的方式较单一,而《赵氏孤儿》则比较复杂。

四、悲喜交融的悲剧情感

古希腊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主要是性格悲剧。从以上对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展示、悲剧结构的分析可知,悲壮应为西方古典悲剧的主要情感。悲壮是悲剧性的表现形态之一。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面对神谕,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为避开命运而逃离;为了拯救忒拜人民免于苦难而凭借智慧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忒拜人民。他是代表着正义的:在命运面前他不屈服;在恶势力面前他挺身而出:在事实面前他以自我惩罚来赎罪,遭到挫折后不屈不挠,结局给人以悲痛壮烈、激昂慷慨的情绪体验。再比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主人公所表现出的犹豫,以及复仇的不屈不挠,尤其是哈姆莱特与科劳蒂斯同归于尽的那种慷慨悲歌、壮怀激烈,具有撼动人心灵的艺术力量,发人深省,唤起人们的悲怆感、崇高感与壮美感混合的审美感受。而《赵氏孤儿》体现出的则是一种悲喜交融的中和之美。《赵氏孤儿》有赵盾被陷害之悲,有被人救起的喜,也有屠岸贾屠杀赵家三百多口的怨恨,也有孤儿被最终平冤昭雪的欢喜,等等,可算是悲剧艺术中的综合运用,这也说明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和的主要特征之一。故“援喜入悲,寓庄于谐”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要情感表现方式。《赵氏孤儿》第三折屠岸贾带卒子上场时的一段科诨:“兀的不走了赵氏孤儿也!某已经张挂榜文,限三日以内,不将孤儿交出首,即将普国内小儿,但是半岁以下,一月以上都拘刷到帅府中来,尽行诛戮。”当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顶替赵氏孤儿时,“屠岸贾恁我一剑,两剑,三剑,把这一个小业种剁了三剑,兀的不称了我平生所愿也。”这两段科诨充分暴露了屠岸贾的残暴狠毒,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嘲讽,给紧张的悲剧气氛注入了喜剧成分,整个悲剧喜中见悲,悲喜交融。在这里喜成了表现悲的手段,也使剧作更委婉幽深。

五、凸显道德的悲剧价值

既然中西古典悲剧在上述四个方面都有差异,那么也必然造成悲剧价值的不同。与西方古典悲剧所体现出的审美同情不同,《赵氏孤儿》所体现出的悲剧价值是伦理。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道德同情比审美同情更是自觉意识到的。

2、道德同情永远脱离不开主体的整个精神气质――过去的经验和目前的状况。

3、道德同情常引出一些实际的结果。这在结局上体现的最突出。《俄狄浦斯王》的结局是以俄狄浦斯的生母自杀,以及俄狄浦斯本人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为结局;《哈姆莱特》以哈姆莱特与科劳蒂斯的同归于尽结束。而《赵氏孤儿》却以孤儿成功复仇,义士受封终场。如果说西方古典悲剧是一个从怜悯恐惧到崇高的净化过程,那么中国古典悲剧则是一个从怜悯到悲愤再到崇敬的过程。与西方古典悲剧侧重审美同情的审美价值相比,《赵氏孤儿》体现出的主要是道德同情。

综上所述,《赵氏孤儿》所体现出的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上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是对伦理道德的褒扬,是一种中和式的悲剧。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D]、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秦芹、《赵氏孤儿》近二十年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高和顺、中西方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比较研究[J]、文艺论坛,2008、9、

少儿古典文学篇2

关键词:儿童;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儿童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育五大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像我们熟悉的乐器、歌曲等等类型。然而相关儿童教育科学研究揭示:经典音乐对儿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广义的经典音乐也称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而狭义的经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经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经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经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当我们听到优美的经典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古语说:儿童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性格、智慧、爱心,一定要在儿童和童年的时候去完成他。一个人,特别是儿童心里,一定要常常充满着优美的感觉,一个人心中有美,身边的环境自然不脏乱,他的生活就很有乐趣,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人如果心中无美,那么他的心理就很枯燥,就会很肤浅,无聊,生活就很无趣。这都是一个人心灵的教育。如果能够给儿童那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古典音乐,那么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儿童一样耳濡目染,全盘吸收,堆积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的发酵,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就会成为她们生命的背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性情优雅,性格温和、乐观自信、聪明有爱心。至少她们这一生过得比较有乐趣,就比较有可能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幸福的人。相反如果是那些噪音、繁杂的声音,那些《奥特曼》《七龙珠》,那些“亲爱的你慢慢飞”,靡靡之音,暴戾之气的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暴躁、肤浅,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这一生,就可能给自己制造很多的烦恼。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听远为聪,见微为明”。耳,用于听;目,用于看;聪明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

目前科学上一般从五个方面开发孩儿童的智力、使儿童变得聪明,即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的良性刺激。第一种是视觉刺激,也就是刺激我们孩子的眼睛,婴儿很小的时候給孩子买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颜色能够充分的刺激我们孩子的视觉;第二种刺激是听觉刺激,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胎儿有了听觉以后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只要母亲能听到的声音胎儿就能听到,因为胎儿的听觉神经很灵敏;第三种是嗅觉刺激,也就是从鼻子方面刺激孩子的脑细胞,孩子能辨别出来的气味越多就说明他的脑细胞激活的越多,激活的脑细胞的多少,第四种刺激是味觉刺激;第五种刺激是触觉刺激,儿童触摸各种各样的东西,市场上出现很多启智类的玩具,像积木啊、拼图啊,这些东西的确有启智作用,因为孩子经常接触这些东西经常摸这些玩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刺激孩子的大脑细胞丰富、全面的发展!

在这五种良性刺激当中有两种是最主要的两种是视觉和听觉。最佳的听觉刺激是丰富的声音、优雅的声音,因为丰富的声音刺激孩子脑细胞丰富的成长;而优雅的声音可以调和孩子优雅的性情。最佳的选择就是那些跟我们的心跳、脑波、血液循环等相吻合的古典音乐,那些音乐节拍和节律都跟人类生理现象相和谐的古典音乐。而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即使艺术价值很高,都不适合当作我们的教材;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退休以后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先后到全国各大高校做讲座,他说,经典音乐的魅力在于能使:学习更有时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他说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功课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学生差,但问题可能就出现在全面素质上,而音乐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儿童听赏古典音乐的方法问题,以儿童的无意听赏为主,因为无意注意是儿童时期的主要注意方式。比如在家里,家长可以把音乐开到轻轻的音量,作为一种背景音乐使用,孩子在玩耍、在读书、在吃饭、在睡觉的时候都可以无意识的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很好的。当然这种效果不是马上看到的,但是我们今天不给儿童听赏优美的音乐,也许就会有一些不适合与儿童的成人的音乐占领他们的心灵,也会给儿童带来伤害!

还可以让孩子以经典音乐“配乐”学习,也是很好的听赏方法。研究表明:在有经典音乐配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人的注意力提高到这样的新水平,孩子能养成在音乐中思考问题、阅读或写作的良好习惯。因为音乐有掩蔽性,可以阻挡外来声音对大脑的干扰,也可以阻止大脑内部其它信号的传递,提醒孩子不要分散精力。孩子在认真思考问题时,可能根本没有听到音乐,虽然它是那样悠扬地在耳边流淌过。当孩子渐渐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时,就会有一种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并不妨碍思考或写作。 经典音乐声波是一种美的信息,能通过声波刺激中枢神经,使孩子产生良好的情绪,这种良好情绪可以焕发精神,促过其潜能开发的进展。很多经典音乐都是有格式、有规则、组织严密的艺术圣品。在听赏经典音乐的过程中,它给大脑以规范性的影响,使孩子在音乐声波中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不但可使身体充满活力,而且可使智能和大脑充满活力。通过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人可以使自己与大自然一起和谐地振动,同时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张天军、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1、6;

[2]张乘风等、谈室内设计批评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

少儿古典文学篇3

关键词:幼儿;诵读;兴趣

“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情感的表达形式,也是学习和实践的原动力,能把幼儿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我们让幼儿诵读经典的初衷并不是要幼儿索然无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快乐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究竟如何才能让幼儿喜欢经典诵读,愿意积极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来呢?下面,结合我园的实践研究,谈谈我们探索出的一些提高幼儿诵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环境激趣

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马用“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这样一句话表明了环境在人类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更向我们证明了环境的重要。环境会作用于人的感观,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因此,创造书香环境,营造经典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诵读的d趣。

二、材料激趣

(一)选择适合幼儿诵读的经典内容

幼儿年龄小,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对事物感受能力低,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而经典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诗情画意,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对幼儿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什么样的诵读材料,能够达到“经典为我所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诵读兴趣的目的,又不超出幼儿的接受范围呢?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我们选择了与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密切结合,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诗文作为教材。

(二)提供结合诵读内容的活动材料

表演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凡是孩子能想的,让他自己想,凡是孩子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在诵读古诗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多种尝试、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启发幼儿大胆尝试、感受、操作。如为幼儿提供音乐、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大班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音乐,合适的材料制作演出的服饰和道具,来表现古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意境等。当孩子们获得成功,体验到表演的乐趣,他们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在活动区中,幼儿通过自主地与材料产生互动,操作、摆弄各种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经验,获得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适宜地投放与诵读内容相关的自制区角材料,让幼儿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对诵读内容有新的感受、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对诵读经典的兴趣。如,在语言区中,提供古诗的诵读录音及各种古诗内容的图片,让幼儿根据听到的录音内容,选择对应内容的图片,两个甚至多个幼儿可以共同参与,先找出正确图片的幼儿获胜。对古诗图片内容比较熟悉、诵读熟练的幼儿,往往能获得胜利,在一次次听和找的过程中,幼儿的诵读兴趣及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示范激趣

(一)教师咏诵示范

教师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加以适时的配乐,用有感情的语言去咏诵,并注意诵读时的发音标准,尽可能字正腔圆,掌握好诗的节奏韵调,鼓励幼儿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在听中去想象诗所呈现出的画面感,感悟诗的意境,接着采用教师领诵的形式让幼儿跟着念,同时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这种方法便于初学。

(二)同伴榜样示范

选择幼儿给其他同伴做榜样示范,虽然不可能很完美,也不可能表现得一直很稳定。但因为幼儿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亲近和熟悉,彼此之间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学习。诵读活动中,教师选择在发音、情感表现力等方面好的幼儿领诵示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促进幼儿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四、互动激趣

(一)师生互动

1、跟读

孩子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读。教完以后,教师可以请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孩子们都抢着领读,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2、对读

老师读前面一句,孩子们接着读后面一句。对读可以是老师和孩子对读,可以是两个小组对读,可以是两个孩子对读,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生生互动

1、接龙

把孩子分成几组,每组孩子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哪个组接得牢、接得多。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记忆力。还提高了幼儿诵读的兴趣,在复习时运用,效果很好。

2、表演

在学习古诗经典的时候,让幼儿去亲自体验,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在老师的启发讲解下掌握诗意,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如,在学习《寻隐者不遇》时,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幼儿。幼儿自由发挥,尽情地互动表演,兴趣不断提高。

五、活动激趣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我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凭借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来激发诵读的兴趣。

(一)结合艺术领域感受经典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音乐活动中,使诵读活动更富情趣。如,节奏图谱的运用:幼儿一边诵读一边用肢体动作打节奏,如点头、拍手等;引歌套词变诵读活动为快乐的歌唱活动――将《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内容改编到幼儿喜爱的儿歌歌曲中。

诗与画联系可以加强幼儿对经典的认知与了解。教学中要选择朗朗上口或易读好记的童谣、古诗等作品,根据其内容,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在区角开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区域,让幼儿结合所读、所诵、所背的古诗,运用美术活动中所学到的美术技巧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自由绘画展示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对古诗文的诵读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二)通过游戏活动学习经典

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引导幼儿学习经典的时候,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来调动他们学习及诵读的积极性。既让孩子学习了古诗文,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又加深了他们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接受优秀文化熏陶。

(三)进行经典国学展示活动

为了给幼儿和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为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周都设立了固定的经典展示时间段。活动时,同年龄段班级的幼儿们聚集在一起,用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示学习过的经典内容,教师则轮流主持和讲述相关经典故事,实现班与班之间和谐友好的切磋交流,为幼儿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

(四)开展经典践行系列活动

让孩子诵读的同时,结合实际,更为深入理解其中的真谛。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践行经典”活动,如小班以“入则孝”为切入点,开展亲子诵读表演活动,并结合“找找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等亲子游戏活樱体现亲子间浓浓的亲情。中班以“泛爱众”为切入点,结合一些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活动:让孩子们带着感恩的心,用一个拥抱或亲吻,一首歌曲或儿歌,一张祝福卡片或一张绘画作品……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保育员阿姨、社区里的老人等送去节日的祝福。大班则以“则学文”入手,组织小朋友围绕“长大后的我”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结合自己的理想,精心准备,畅所欲言,幼儿各自的风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六、评比激趣

在“读书写字”校园文化节、家长开放日、儿童节等活动中认真组织师生以经典文化为内容,以文艺演出为表现形式的专场经典诵读文艺演出、评比。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虽小,但是竞赛意识已经形成,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个人及集体荣誉感,合作意识也不断提高。

评比的形式多样,有个人、小组及班级。评比的内容丰富,有“三字经接龙”“评选国学小博士”等。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比一比,赛一赛。评比活动后,为表现突出的幼儿颁发奖状,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媒体激趣

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激趣为基础,一些原本枯燥的经典诵读内容,若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必定会激发幼儿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把美好情景展示给幼儿,因此可以直观生动表现出诗词的内容、意境,有利于幼儿对古诗词的内容感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如,在小班《咏鹅》欣赏学习时,我们先给孩子看来自生活中的录像,画面上一只只非常生动的白鹅,它们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又爬上岸来……配以适合的音乐,孩子们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下,情不自禁就学起了白鹅的样子,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念起了古诗……又如,小班诵读《咏柳》时,教师制作了动态十足的柳条随风飘动的课件,顿时牢牢抓住了幼儿的心,幼儿在优美画面欣赏中很快记住了古诗的内容。

八、家教激趣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幼儿期进行古典诗文的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社会的职责,为了使幼儿古典文学课堂更广泛,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书香文化,与幼儿园达成教育共识,为创造家庭阅读文化打下基础,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建设者,实现家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幼儿在家庭、幼儿园里都得到了古诗文化的熏陶,孩子接触的天地更为广泛,进步必定也快,家园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我们通过课堂表现、个案追踪、展示活动等多元评价途径发现,孩子们经典诵读的兴趣,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现在很多幼儿的诵读行为从以往的“老师、家长要我诵读”变成了“我要诵读”,诵读的主动性有了极大地提高。如,餐后散步时,总有幼儿自发地来进行经典诵读,时而吟诵,时而唱,孩子们还会你诵完了,我来诵,气氛好不热闹。除此之外,在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都能够主动地到表演区中,进行古诗诵读、诵唱表演等。

经典诗词文是华夏文化的艺术奇葩,闪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古往今来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在诵读活动中,我们一般“不求甚解”。“不求甚解”不是指不加理解地生吞活剥,而是领会主旨,产生共鸣。幼儿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体验,在教师的点拨、启发、梳理下,一字一词、一句地反复吟诵、体味,慢慢就能内化吸收。伴随着幼儿诵读兴趣的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才玉杰,韩丽红、浅谈幼儿经典诵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2)、

[2]陈丽君、以幼儿喜欢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弟子规》兴趣初探[J]、新教育时代,2014(7):124、

少儿古典文学篇4

【关键词】谷建芬;新学堂歌;精神;少年儿童

“新学堂歌”是谷建芬以我国古代经典的诗词为载体,通过对李白、孟浩然、王维、白居易、曹植等古代伟大诗人的经典诗作进行改编、作曲、再创作的富有古典诗词音韵美、意境美、形式美的儿童启智乐曲。“新学堂歌”的传唱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创了儿童音乐的新时代。

一、“新学堂歌”的创作精神来源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吴仪是敲开“新学堂歌”大门的第一人,吴仪与谷建芬在200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时无意间谈起音乐。谈论中,吴仪向谷建芬传达了这样的意思:中央《若干意见》精神文件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未成年人口众多,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立足和发展。正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之下,谷建芬才下定决心,一心一意创作“新学堂歌”,从此开创了儿童歌曲的新声。

(二)时代精神的需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指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营造有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 i面对时代的精神需要,国家精神文化大局建设的迫切要求等因素推动了谷建芬创作“新学堂歌”的进程。同时,少年儿童确实急切需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作者的高度觉悟。一直以来,在儿童歌曲领域中适合孩子唱的歌曲屈指可数,而且歌曲内容十分空洞,歌曲体载大多为欢快、活泼的舞蹈风格,创作手法过于单一。谷建芬毅然选择了古诗词,古诗词歌曲具备有高度的文学性,音乐力求韵味以及赋有人文内涵,还要求作曲家谱曲的旋律具有声律美。这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对少年儿童进行文化基础的渲染,同时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价值观得到了教育。

二、谷建芬创作“新学堂歌”的精神动力

(一)合适少年儿童唱的歌曲太少。首先,少年儿童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内容文化内涵不高,旋律过于单一,创作手法显得简单;其次,合适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还要按年龄阶段、先天条件、学习背景以及理解能力来分类,这样给作曲者带来了极大的技术困难;少年儿童歌曲市场本来就是一片惨淡,创作这类型的作品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出版社极少为其出版。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谷建芬毅然怀揣着万分的热情投入到了“新学堂歌”的创作中去。

(二)谷建芬迫切的晚年愿望。谷建芬是当代著名女作曲家,早期主要创作流行歌曲,晚年专心为少年儿童写歌。吴仪的话点亮了她为孩子们写歌的欲望,她曾多次感叹自己为孩子们写歌动笔太晚。在少年儿童歌曲作品创作上,她融入了一生的感悟,用尽了一生的经验,不会因为创作对象是孩子而将作品过多“儿化”,丰富旋律的写作以及把握歌曲的感彩是作品创作的重点之一,对待每首歌冥思苦想、多次吟唱、反复修改再敲定,她在这个过程倾注太多的灵感和经验;就是为了找到与孩子们纯真童心的切合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成为祖国新一代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接班人。

(三)总书记的关心。2009年元宵晚会上,总书记赞扬了谷建芬所创作的儿童古诗词歌曲,认为她撰写的儿童古诗词歌曲很有意义。总书记的关心极大地鼓舞了谷建芬的创作热情,让她变得心潮澎湃并且一心一意,排除干扰,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了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最终,谷建芬创作了30首儿童古诗词歌曲,也就是所谓的“新学堂歌”。

三、“新学堂歌”的传唱给儿童带来的精神粮食

古诗词本身就是诗、乐一体化。这种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声律美和意境美。它有利于少年儿童积累传统的民族语言,提高民族精神和增加民族意志;它有利于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它有利于少年儿童完善人格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种诗与乐的结合方式,让孩子们穿越时间、空间与古代诗人贤臣对话,间接地让孩子们从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吸收古诗词的人文内涵化为己有。“新学堂歌”吸收各种元素融合着民族文化,较好的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建设者打下了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增强了民族意志。

四、“新学堂歌”扬起了古诗词的时代风帆,唱响了民族精神

近年来很多人关心语文教育的现状,把关注的目光投放在国学的继承与发展上。儿童古诗词歌曲开始普及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有的已经建立唱诗课。儿童古诗词歌曲的传唱间接地使古诗词在纵向和横向上得到较好地发展。电子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家长在家应该多为孩子播放儿童古诗词歌曲;学校老师利用广播在课间、课后为孩子们播放儿童古诗词歌曲;少年儿童们要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要不断地为孩子们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古诗词的时代风帆就会扬帆起航。

“新学堂歌”地出现,掀起了一阵古风韵律的传唱,净化了一代少年儿童对古诗词的重新认识与热爱。古诗词是在经过古代诗人千锤百炼后存留下来的,凝聚了多少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种具有永恒艺术美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诗词在谷建芬的旋律中融入了新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有利于培养我国新一代少年儿童淳朴善良的性格,有助于未来社会建设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自谷建芬《新学堂歌》第一张专辑发行,儿童古诗词歌曲与孩子们见面后,十分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并广泛传唱。“新学堂歌”为台湾与大陆的少年儿童架起了一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交流桥梁,有利于台湾儿童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平台,为孩子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民族意识,培养自身的民族意志,早日实现海峡两岸民族统一、民族团结。

注释:

i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23日第1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国文、儿童故事歌曲创作于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少儿古典文学篇5

关键词:蒙学教育;呼唤;经典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乏优秀的启蒙读物。其中最为优秀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这些都是蒙学经典。这些经典汇集了古代众多圣贤的智慧,融汇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传统的中华美德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宣扬。这些蒙学经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广为流传的著名读物。特别是《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世界儿童启蒙教育的标准教材。

陶行知说:“对一个人道德启蒙不能错过最佳时间,那就是六周岁前后。”如果让孩子错过了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岂不成为孩子的悲哀,成为教育的悲哀吗?为什么不把这类国学书籍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必备教材,让国学走进教材,走进孩子,走进我们的思想,让孩子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规范与做人的标准。

这段日子,我迷上了国学书籍,读了《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书籍。读着这些国学经典,我有了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在感悟古典魅力的同时,也让我感触颇深。

昔日我听闻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曾有一位大学教师他从来都是走楼梯上下楼,有一天他因为有事耽搁了,但必须赶上六楼给学生上课,他只好选择坐电梯争取时间,可是挤在电梯里的学生竟把他挤出电梯,无奈地他只好快速跑上楼,看着这位气喘吁吁的师者,他的学生竟无一点愧意;曾有一个大学生,老师让他谈《红楼梦》,他却反问老师:“老师,这样做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呢?”曾有一位长者坐在车里,当有一位老人上车时已无空座。他环顾四周,所有人中他年龄最长,其他人没有一人起身让座,所以他站起来给老人让了座。这时坐在窗边一个女孩眼望窗外自言自语道:“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让座,也没人给你录像!”老者一脸的无奈,满心的痛……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缺乏感恩之心,甚至也没有基本的礼仪概念。又有多少这样的人他们一味地崇尚金钱,追求享乐,却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与道德底线……当这些成为一种现象,一种风气,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我们只是慨叹,只是抱怨时,难道不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吗?反思症结之所在。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文明古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缺失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呢?又该去责怪谁呢?责怪老师吗?老师们会委屈地说:“我们每天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为教育事业倾尽所有!”责怪孩子吗?孩子们会委屈地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是啊,为什么在教育被高度重视的今天,反而让我们有些痛心和失望,我想我们是否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教育?今天我们是否应更重视启蒙教育呢?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以立志做人为首要目标,以伦理教化为类型特征。强调榜样示范作用,注重良好习惯养成。《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说明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教育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经典的学习对于儿童爱国情感的培育、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传统蒙学文化给人最大的影响,源于古人、古典教育对儿童心性培养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有多少文化瑰宝,有多少精髓应该去学习与传承,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恰恰缺失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都是孩子启蒙教育非常好的教材。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这些年来,花样翻新、名目众多的启蒙教育更是层出不穷,被家长所接受运用,不断完善着我们的启蒙教育。

我应该让这些经典书籍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走进每一颗纯洁而渴求真理的心灵。虽然他们错过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我相信错过花开的孩子,同样能收获春天的美丽,因为他们没有永远停下追逐的步伐!我感受到了孩子快乐成长的欣喜,我看到了一名老师在芬芳的桃李下美丽的转身!

今天的教育呼唤启蒙教育,呼唤一种永远不能遗失的传统与美德。

今天的教师呼唤启蒙教育,呼唤永远不能忽视的精髓与素养。

今天的孩子呼唤启蒙教育,呼唤一种精神寄托与行为规范。

这不是盲目的呼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之处为我所用。这不是盲目的照搬,适应社会发展,适当评论引导,真正发挥国学的作用与美丽。

少儿古典文学篇6

【摘 要】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为突破文言文的学习难点,选择内容要适量,要由浅入深,循序建构。要以激发诵读兴趣入手,采取有效的诵读方式。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借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养成健全的人格,感知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美、语言的美。浸润心田,享用终生。

关键词 循序建构;有效诵读;学思结合;注重实效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这些流行不衰的资源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人文历史。我校利用少年儿童的记忆黄金期,有选择地引导他们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少年,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为孩子们奠定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

一、精选内容,循序建构,有效诵读。

国学经典虽然流韵悠长,语言简练,极具概括性,但在白话文通行的今天,它却以晦涩难懂的语言、特定的历史背景、远离现实的旧章典俗,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我校根据“思想教育标准”、“难度系数标准”进行选择建构。

1、精选内容,形成教材系列

校本课程开发初期,我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广泛收集资料,大量阅读经典,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在选择符合思想教育性标准的经典中,按照难度系数对其进行第二次筛选。选择难度符合或稍高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经典内容,构建国学经典诵读教程。在实施中不断对内容修改、扩充,经过六年的时间,形成教材系列。具体内容分为古典诗词和古文经典。

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节奏、文字兼美。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词中的智慧、风骨、胸怀、操守都是少年儿童陶冶情操、建构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词篇目结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按难易程度推荐各年级诵读。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本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按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标准,分年段、目标明确、悉心研究、严格筛选。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思路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实施整体性教学。

2、循序建构,分段推进

国学经典对于今天的儿童少年是陌生的知识。为有效推进经典诵读,我们采取循序建构、分段推进的策略。经典诵读初期,我们在全校开展“诵读弟子规宏扬真善美”。《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孺子、敦伦尽份的最佳读物。三字一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在此基础上增加《三字经》节选和《笠翁对韵》,为学生继续诵读打基础。经过两年的实践,总结推进。第二阶段,组织三到六年级学生诵读《朱子家训》、《论语》、《孟子》节选。《论语》是部充满智慧的典籍。古人云: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先贤的智慧,积淀经典名言,提高品德修养。第三阶段,组织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大学》、《中庸》以及诵读励志古文。诵读《大学》、《中庸》,明志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3、构建模式,有效诵读

我校在诵读课堂教学中强调:“诵读化”。诵读是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好方法。是培养语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还要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朗读,强调积累,但形式不拘一格。教学中力求做到:隅教于乐,知识生活化,道理浅显化。以经典诵读为途径,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传承国学精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完整领悟,古为今用,引导践行。

我们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诵读兴趣,在诵读中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主席:“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1、增强意识,完整领悟

作为优秀文化载体的国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引导师生热爱经典,增强意识,同时要增强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校本课程伊始,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倾听有关国学经典诵读的专家讲座,观看经典诵读的竞赛视频。为提高国学功底,我校为教师提供经典书籍,在业务学习中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2、学思结合,古为今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校充分利用经典诵读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的浓厚兴趣。把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既有效地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又强化了诵读课程的生命力。

3、注重实效,引导践行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坚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知、情、意、行相统一,我校在引导诵读《弟子规》时,结合诵读内容,制定本校的“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建立规范意识,践行规范。

三、阅读拓展,活动深化,环境熏染。

1、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几年来,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同省内孔子学院联系,获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书籍,同时开放学校图书室,各班级建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籍目录。每天定时阅读,把校外阅读同校内阅读相结合。为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我校定期组织中高年级学生“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读书汇报会;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故事演讲比赛。

2、营造氛围,浸润经典

为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我校将有关经典内容的图像、书法、经典佳句名言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和走廊的展板中,让更多学生接触经典,感受经典的熏陶。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营造氛围。每天定时播放古典乐曲,以《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风格明郎、愉快的国乐,为学生晨读、午读的引导音乐,营造平和、幽远、古朴的书香氛围。每周三开设“国学经典诵读”栏目,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机进行经典诵读示范,赏析经典古诗词,交流经典诵读体会。同时,利用校内视频网络,定时播放《中华五千年美德故事》动画片。以此引领全校师生走进国学经典的美妙世界。

3、展示成果,活动深化

在有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的基础上,我校还重视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经典诵读与品生、品社相结合,增强课程的时效性。

少儿古典文学篇7

关键词:古诗文 经典诵读 浸润 科学性 可行性

古典诗文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摸索出了一条以“古诗文诵读工程”为核心,结合国学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特色教育之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真正起到“让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效果,充分印证了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以科学性、可行性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我国的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和群体心声的抒发和体现,引起了后人心灵上的共鸣,深得一代代中国人的喜爱,并将其发扬光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这充分说明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二、建立行之有效、规范的制度,保证“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

1、开展课前十分钟诵读。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诵读,并且列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背诵古诗文80篇,小学阶段共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0篇。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篇目大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数目。

2、开展古诗过级测试。我校建立了古诗文经典诵读过级制度,规定了考核要求,制定了《小学古诗文诵读过级实施方案》以及测试标准。每年5—6月份,我校组织并培训科任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古诗文过级测试。过级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背诵自己所在年级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中的6首,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求过2级,6年共过12级。只有熟练背诵全本教材上的古诗文,才能顺利通过。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诵读实践,编辑、出版教材,拓宽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阅读面、阅读量

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初始阶段(1999—2006年),我们先后以《中华古诗文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书为诵读教材。在积累了大量的诵读实践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于2005年组织本校语文教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优中选精,遴选出334篇适合少年儿童背诵的名篇佳作,编为6册,分别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这套《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覆盖并超过新课标规定的篇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低年级学生从背诵白话蒙学经典以及简短的名句、诗歌开始,难度逐渐加大到篇幅较长的诗文词赋等,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思考。在编写时,除在原文中给生字加注拼音外(一至三册),还在文后安排了“请你知道”“为你释疑”“帮你理解”或“给你提示”几个小板块。前三项分别是介绍作者、解释字词和作品的译文、鉴赏,我们在译成现代汉语的同时,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风格。最后一项是对作品内涵的提炼和延伸,启示学生自察自省,完善自我。

四、结合学年德育目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我们在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时,十分注重它的长久性和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德育目标,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1、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古诗文。诗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也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我校先后举行了以“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每年的“六一”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2、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班开展不同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3、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学生把诵读过的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4、写读后感。学校要求各班都召开《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

5、每日一句古训。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同时,我们注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要求各班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每日一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在学生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五、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

开展此项工程,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的层面,而是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实践证明,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不少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提醒学生珍惜时间、爱惜粮食的警句;“温故而知新”则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古诗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少儿古典文学篇8

关键词:新课标;古典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03-02

一、问题提出

1、概念界定

新教材:本文所说的新教材是相对于课改之前的教材而言,是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2001年6月第一版,2008年5月16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古典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

2、研究意义

古典诗歌是作为幼儿启蒙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教材,优秀的古典诗歌能震撼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根基和原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一生的发展道路和价值取向。旧时的语文教材虽然有不少的古典诗词,但往往并非进行文学教育,而是撇开作品情感,无视诗文押韵,不求形象感人,只做理性分析和读写技能训练。

二、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调查结果

目前,古典诗歌教学在政策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小学古典诗歌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于2013年1月初对怀化市洪江区二完小不同年级(主要是二、四、六年级)12个班240名学生和40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古典诗歌“很有兴趣”的学生的比例在减小,“无兴趣”的学生人数则在增加;而教师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则低于学生。通过“对诗歌有兴趣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相对比较广泛,其中“增长知识”所占比重最大;而且都是一些较为感性的经验,比较符合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对某些古典诗歌熟悉的原因”和“课外古典诗歌阅读情况”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学生之所以会对一些古典诗歌熟悉程度,主要是因为教师课堂讲授过和家长课外强迫学习;而学生课外古典诗歌阅读“从不读”所占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外在因素大于自身因素,并非是自身对对古典诗歌存在很大的兴趣。通过“教师对《新课标》对各学段古典诗歌教学的要求了解情况”,差不多一半的老师对《新课标》的要求比较了解,但是也存在个别老师忽略《新课标》的要求,忽视其对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教师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乏味,缺乏新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及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2、原因分析

教师方面:(1)教师自身学识不够,文化底蕴欠缺,未能真正认识到古典诗歌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诗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乏味、缺乏创新,上课不讲究教学艺术,按照传统的诗歌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施教。每次学习新的诗歌,教师总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这样的环节进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3)教师观念落后,学习能力差,应试的思想根深蒂固,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字词以及诗句的理解程度,忽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4)理论指导实践,但是由于如今的老师都是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教学的理论学习不够扎实,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很难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

学生方面:(1)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不够科学,古典诗歌学习是语文教学相对较薄弱的环节,兴趣是根本,方法是途径必须注重学生的积累,才能充分挖掘古典诗歌的人文因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2)如今学习古典诗歌的氛围淡薄,不管是在学校还在家里,教师没有将学习古典诗歌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家长的诗歌素养也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无法重视对古典诗歌的学习。(3)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缺乏思考,诗歌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的教学效果着实让老师感到无奈,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也就谈不上落实积累,培养感悟以及诗歌创作了。(4)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基础知识水平都是制约诗歌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教学出路探讨

1、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具体的古诗鉴赏中我们当以学生为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古诗的探讨,应该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查阅相关资料,扩宽视野,师生共同进步,不必拘泥于教参,不仅有利于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诗歌教学中借用多媒体辅助,优化诗歌教学方式

教师诗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意境,反而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如今教学设备都十分先进,视听结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在古典诗歌方面的学养

教师自身在诗歌方面的修养十分重要,语文教育质量如何,教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教师不仅要想更好的鉴赏古典诗歌,首先就需要多读书,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闻。其次教师要培养自身观察能力,诗歌创造需要善于观察独特的事物,创造出动人的形象。

4、创造最佳学习古典诗歌环境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效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精选8篇)
  • 下一篇:小学开展亲子活动方案(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