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语文课堂笔记(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8 栏目:写作范文

语文课堂笔记篇1

笔者就怎样指导学生做英语笔记,谈几点拙见。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笔记

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通过认真预习,找出新授课或复习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好笔记,把预习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比如,给难读的单词标注音标,难懂的词汇加上释义,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新的句型语法,圈划出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做到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便于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英语学习活动。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英语课堂上所做的笔记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记笔记,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课、边思考、边记录,有利于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记忆,也便于积累资料,用于课后复习巩固。所以我要求学生记在专门的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厚笔记本上。首先,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就有计划、有条理地列出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关键问题等,在讲课过程中力求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准确简练地把词汇、句型、语法等讲解清楚,板书也极力做到工整清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以便于学生根据我的讲课做好笔记。学生边听、边想、边记,主要记下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典型例句、例题、各知识点的区别、联系以及老师在讲课时的归纳总结和“增补拓展”的内容等。比如,名词的复数、动词的时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被动语态等。要记录自己不能十分掌握或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也可以记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体会、领悟等。不必刻意追求记得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重点、有选择”的记录原则,省掉对自己来说不必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记录有效信息。

三、指导学生做好“纠错笔记”

我不仅要求学生每人有一本课堂笔记,还要求学生每人有一本“纠错笔记”。学生在做练习题、试卷或进行英语写作时,很可能会出现错误,个别错误是因为马虎所致,大多数错误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的。这些错误,正是每个犯错误者英语学习程度的直观反映,是他们学习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改正这些错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要求学生把这些错误认认真真地在纠错本上改正,并不是机械地摘抄一遍,而是先把题目写下来再用心地重做一遍,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我还要求学生把平时训练写作能力的英语作文也写在纠错笔记上。有时我批改作文让学生当面纠错,有时我提供范文,让学生对照纠错笔记上的原文自己修改、添补,记录不足之处。这有利于学生从词汇、句型、语法、写作思路等多方面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平日要多翻阅复习这本纠错笔记,尤其是在考试之前,要认真复习纠错笔记,防止再犯类似错误。这对英语知识的复习巩固,有很好的提示和指导作用。

四、指导学生整理、运用笔记

我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行与行之间要留出一定的间隔,以便于在整理笔记时能够有补写的地方。学生课下要及时整理当天的笔记。可以结合课本,根据资料,把课堂上遗漏、记错的内容添补、纠正。也可以添加批注、感悟和反思,或自己认为的难点、要点。过一段时间,还可以通过与先前知识的对比,对笔记的内容进行更改或者整合。通过整理笔记,可以让学生将头脑中混沌无序的思路变得清晰有序,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使笔记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以后复习利用,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笔记作为第一手复习资料,在课前、课后、早读或考试前经常翻阅复习,做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逐步把笔记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牢固掌握的知识。

五、定期检查英语笔记

语文课堂笔记篇2

一、语文教学要科学规划好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要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语文活动”,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很好地解决校本教研“研什么”的问题,定会取得良好成效。

1、晨读活动

做到读有方向,读有指导,读有收获。

2、课前活动

建议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可以搞演讲,搞成语推荐,搞美文赏评。师生一同分享丰富多彩的“课前奶酪”。如我校任彩云老师安排的课前古诗文背诵活动;杨俊梅老师安排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背古诗词、成语接龙、讲笑话、再辅之以评价);曹彦志老师安排的课前背《弟子规》、讲故事活动;田旭光的课前打节拍背三字经、散文诗活动;武希玲老师的课前古诗词背诵、讲故事、歇后语、佳句谚语展示活动;孟凡军老师的课前打快板背三字经、中华少年诗朗诵、讲故事活动;陆春荣老师的自编快板、读论语等。都是开展课前活动的好方式。

3、课中活动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语文教师在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导学活动,追求有效学习。教师要改变“独霸讲台”、剥夺学生话语权的行为,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我校杨俊梅、任彩云、田旭光老师的课就体现得十分突出。教师有意设计导学题,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学生获得的东西是自己主动得来的,方法是自己习得的。会终身受益。

4、课后活动

课外阅读,与经典对话。教师们认真规划学生的课后活动,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书目,大开书单,并布置适量的课后阅读作业。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5、上好语文活动课

教师们要上好每一节语文活动课。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我校陆春荣老师的“祖国在我心中”语文活动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全班四个学习小组以演讲、资料展示、辉煌成就展示、诗朗诵等形式,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学习语文的兴趣。

6、开展记读书笔记、练笔活动

精心筹划,务求实效。许多学校的学生都在写读书笔记,许多教师为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练笔花掉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学生的练笔质量堪忧,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少精心筹划,多随意分派任务。所以,读书笔记、练笔成了学生的“随意之笔”。老师们对读书笔记、练笔要做精心安排,要求一开始就高起点、严要求。利用课前活动推荐一些与话题有关的素材,最后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精妙构思、认真写作。对上交的读书笔记、小练笔要求也应明确:一是规范书写(尤其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书写);二是文从字顺,少病句错字;三是材料出彩;四是思想深刻(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对读书笔记、小练笔的批阅是:沙中淘金,亮点说够;指出不足,暴露问题;及时讲评,让学生受益。

7、竞赛活动

大力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现才华,奉献智慧。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虽然繁重,管理压力也十分大,但也应该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多锻炼,多展现才艺。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8、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小专题研究活动

展示能力,提升素养。做好研究记录,积极参与讲课、听、评课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听语文课后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着陆”

长期以来,课程、教材、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智力、个性不一的学生只能同吃“大锅饭”。而事实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的根本应该是让课程适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堂语文课我们在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地当“讲师”,肆意地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形成“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可悲局面。包括我听的这八节课,有的课堂还存在着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主动权、没有话语权,课堂是一问到底,将满堂灌,改成了满堂问。读写听说能力得不到发展和训练。

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做到理念先行,及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受益。

反思二,教师要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学生并不笨,他们缺乏的是教师高明的引导和大量实践操练的机会。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倍受人们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播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还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很多仍然限定在“传播——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教学严重脱离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我们应该尽快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

反思三,教师要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课堂,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要巧借优秀资源,多在教室凭借电脑、电视等多媒体上课,要时时鼓励学生自觉上图书室或网络上查找资料,要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甜头。如我校任彩云老师每节语文课设计拓展延伸内容;杨俊梅、田旭光、武希玲、孟凡军老师利用白板展示资料的方式很值得提倡。

有了宽松的学习空间,就必然会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封闭状态,让他们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这种开放性的改变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定会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反思四,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要加强训练

基本功包括普通话、书写(笔画、笔顺)、语言、仪表、激情等。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注意到。我们的课堂出现了教师写错字、学生读错音等瑕疵,我们应该尽量把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语文课堂笔记篇3

一楼:哈哈,我先抢个沙发。从我的经验来看,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通过倾听,才可以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已经理解或掌握,哪些发言对自己是促进或能引起反思,还有哪些困惑值得我们去思索。学会倾听,是做好课堂笔记的基础。其次要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内容也许当时是记住了,甚至感慨很深,但时间一长,就会慢慢遗忘。这样一来,许多精彩的瞬间,就会因为遗忘而淡忘,即便能够记住,也只局限于几个镜头而已。因此,在课堂上要把主要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养成边倾听边记录的习惯。即便当时记不完整,也要快速地记下关键词,或选择自己能够看明白的符号记录。

二楼: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自己课堂笔记的不同内容。比如,对于新课,一定要先预习一下课文内容,对文章观点、作者思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于复习课,对一些专题知识的概括与梳理,特别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总结,作文的优美语段、词句的赏析等,一定要记录下来。对于讲评课,对老师点拔的答题方法与步骤,常用的答题术语等,也要记录下来。

三楼:我觉得,每个同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比如我吧,从来不是一字不落地记录,我的课堂笔记极为简明扼要,只记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补充的内容;对自己知识底子薄弱和有疑问的地方,主要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然后在课后总结。另外,我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课堂笔记,对于一般知识,我用蓝笔记录;对于重要的内容,如难点、疑点等,我用红笔记录。这样,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更便于自己以后复习。

四楼:我的课堂笔记很灵活,有时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有时记在笔记本上,字体有时很工整,有时就像天书,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呵呵。一般在课堂上,我为了不影响听课和思考,主要利用三个时机做笔记:一是老师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尽快抽时间补记。

五楼:谈谈我的想法啊。我觉得课堂笔记是自己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自己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日后反复思考的内容,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我从做笔记中得到一个好处,就是改掉了自己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的坏习惯。做笔记可以促使我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等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了我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哈哈,受益匪浅啊。

六楼: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光课堂上做笔记很重要,课后对课堂笔记的整理也很重要。这些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的部分要弄懂弄透,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还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

七楼:大家说的很全面,包括课堂笔记的必要性、什么时间记、记在哪里、记哪些内容、怎样记、怎样整理等等,我也深受启发。课堂笔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平台、一个抓手,复习时,它能让我们重拾记忆,避免陷入一片空白、迷茫、不知所措的地步。

大画家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觉得这话也适用于记课堂笔记,对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包括同学的讨论发言,我们一定要学习精髓,领会精神,从而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做到详略得当,详处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略处则寥寥数语,提纲挈领。

语文课堂笔记篇4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写 思维

最近将一学期听的一些课进行了总结分析,在二十多节语文阅读课当中,学生的活动普遍以听、读、说(议论)为主,而语文学习的主要活动“写”却被很多师生鄙弃。课堂上教师设问,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口头交流,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可谓不精,思维含量不可谓不大,但对大多数问题的回答采用的是口答方式。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回答的思路和方向,只要学生思考大体对路,立即赞同,然后自己具体讲解阐释。教师重视这种灵感式的思考和激情式的表达,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流程,因为课堂设置的问题相对较多,如果每个问题都让学生咬文嚼字地推敲势必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近十年来,学生们上课动口不动手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课堂笔记本,虽然记的是课文标题、作者、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内容,价值不大,有些甚至照抄的是教师的板书,但是他们毕竟手拿着笔,在课堂上动些笔墨。后来,学生们动笔少了。一是课外辅导练习多了,课内损失课外补;二是考试灵活了,考前背背笔记本上的内容不顶用。再加上后来推进新课改,课堂模式重诵读、重讨论、重赏析,不少老师片面理解了“教学对话”的内涵,将课堂教学定位在口头交流上,于是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虽然一改过去的沉闷气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但从近年来我对近百节的语文课堂观察来看(包含一些名师课例),教师的教学设计重在教学问题和教学方法,问题的解决方式依然是师问生答,方法的呈现方式倚重于流行的小组讨论,一个问题问下去,大家立刻在小组里高声言说一阵子,然后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有了结论,且不说这种小组讨论的价值,就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看,其效果也值得怀疑。如果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那么应留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机会激活思维、寻找灵感、组织语言、完善表达,说白了,让他们动动笔不是更好吗?即兴式的口头讨论除了能让极少数有天分的学习尖子个人表演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在问题之门前徘徊一阵子,里面的深与浅终究还是相当陌生的。杜威说:“意义的表述并不是一种事后的思考或副产品,它是完成思维工作所必须的。”写是意义的表述形式,更是思维的重要动作。将重视说向重视写转换,本质上两者并不存在什么矛盾,只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意义表述有更大的思维含量,将原属于“个人的、即兴的、经验式、灵感式”的感悟向“立体式、纵深式、整合型”思考转变,即写的过程当中一字一句的推敲,其咬文嚼字的功夫,也蕴含着相当多的智性思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再完美、思路再清晰,如果不借助写来触摸问题的境脉,学生就很难寻觅到问题的答案。即使有学生产生了灵感式的顿悟,教师也要积极促其形成较完整的思考,通过鲜明的理据展开一定的论证。写虽然不同于思,但写是对思的深层粘附,语文课堂忽略了写,表面上是轻视了语言及其运用,实际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时下语文课堂“娱乐化、平面化、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了。

其实很多老师也相当重视写的。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大量的课外语文练习上。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不重视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写容易耗费时间,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认为写是写作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与写关系不大。可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写悬置。阅读教学中的写可以对问题深度聚焦,可以将思考完整表达,可以对优美语言仿写揣摩,就算对精美段落照抄一遍,也比浮光掠影、不着边际地赏析评价好。写虽然有些耗时,但一堂语文课中能让学生围绕问题在进行笔端思考后口头陈述,这就应当是时下语文课最大的亮点。如果你听惯了学生众多即兴式回答和教师廉价的表彰,你会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丝毫不在于此,我们追求的应是学生缜密的思考、完整的表达和广泛的参与。如果每堂课都有一两个能让学生先写后说机会,每个学生(而不只是把机会留给个别人)都利用这一两个机会,写上一段话,表达一个观点,然后大声地在班上表达交流,几年下来,这对于全体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是巨大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优秀读书经验的总结。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圈点是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或为了加深印象,或为了深入思考,或表示自己的感情态度;评论是把圈点过程中感悟到的,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来。圈点和评论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完成的,是思考和感悟的结果。听课时,翻翻学生的课本,除了古文部分有点翻译注解记录外,其他书页光鲜整洁,少有圈点评注。我想起了自己上学的那时候,语文老师的书本上用红笔写得密密麻麻的,他们的备课也较为充分,虽然后来工作后,发现有些只是抄的教参的内容,但毕竟他们还是通过讲,让我们将知识抄记了下来。可是现在强调摆脱教参依赖,独立备课,加上“读读、议议”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老师上课不知道教些啥,上课信马由缰,“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即就是参照某个教案设置一个问题,也只是运用一下小组讨论装点门面,教师思考得不深入,学生当然鲜有所得。

“不动笔墨不教书”,不是要求语文课走“满堂练”的回头路。从学生来讲,课堂教学要听说读写并重,四者不可偏废,要让写从书面的表达转向思维的统整和思想的积极建构。从教师来讲,在授课前动些笔墨,关注实实在在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受教参左右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独立备课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就扎扎实实向教参学习,认真地备课,审慎地思考,写下自己的看法,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师轻率虚浮的教学态度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倒是次要的,一旦影响到学生为人的品质,那真是祸患无穷。

在我所听的一堂课中,有位语文老师检查学生预习作业时发现有一个生字默写错了。她让这位学生订正在黑板上,又叫大家伸出右手作握笔状一齐比划着写了一遍。最近读王荣生教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该书中援引了郑桂华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教学实录,郑老师在授课中有鲜明的“写”的教学意识,直接要求学生“应该做做笔记”、“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好、不好,都要记下来”,这些提示有十次之多。郑老师告诉学生:“语文课上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我们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把我们的思考用语言描述出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郑老师还明确要求学生先将讨论的观点“写下来,等会交流起来就会方便一些”。两位老师强烈的动笔教学意识,自觉的动笔教学实践,对时下一些讲起来不着边际、论起来不知所云的语文课堂无疑是颇有启示的。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不动笔墨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难有大收获。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4、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严华银、关于“统一”问题的现实思考――语文课堂观摩笔记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7,(07)、

[4]李陇耕、源有活水渠自清――例谈现代散文批注式阅读法教学[J]、中学语文,2009,(12)、

[5]杨昭宁、国外对课堂记笔记认知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1988,(02)、

语文课堂笔记篇5

高中英语课堂笔记问题教学效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笔记是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反映。英语的课堂笔记还能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表现。在课程改革后,学生与教师在英语课堂都变得更加积极,但却都忽略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觉得课堂笔记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应该让其消失。其实,课堂笔记在英语课堂非常有益,人的记忆力有限,及时在课堂上记住了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很容易忘记,所以课堂笔记对高中英语非常重要。

一、高中英语笔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将教师在课堂讲的内容全记下来

在高中英语课堂能够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写课堂笔记的时候将教师将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写下来,听讲非常认真,学习态度非常好,并且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平时练习中表现并不突出,甚至有点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给予其重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写课堂笔记,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记笔记时,建立英语语言知识与实际技能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如何提炼教学内容的精华,使课堂笔记简化并有效,把握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英语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笔记的重点在词汇与语法

在许多高中生的英语笔记上,记录的都是单词、短语以及语法句型,相对而言,这种教学笔记会比较简练,但是高中生记录的这种笔记会让人觉得学习英语只需要学习词汇和语法。这类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句子的能力,但是理解长篇文章有一定难度,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注意这种情况,在引导学生记笔记的时候,培养其更加严谨的态度,使其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做笔记时科学规范,要注意笔记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便于后期进行复习,在做笔记是要注意使用重点标记,方便自己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笔记混乱,没有条理性

有一些高中生做的笔记涵盖了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文章,但是笔记看上去非常凌乱,完全没有层次感与条理性,对课后复习非常不利。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笔记时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做笔记时记提纲、例句、问题、以及疑点。提纲能反应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极为重要,能够让知识点具有条理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所占比例相当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清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大纲,掌握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能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英语例句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能够延伸到类似知识上面,能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录。在做笔记时,记住课堂上的疑点与问题,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然后记在笔记本上,便于后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笔记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课堂笔记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记忆。英语中有许多语法知识的语言点难以掌握,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吃透这些知识,记录课堂笔记,课后加以钻研,然后巩固,才能彻底掌握这一知识点。在英语教学中,一堂课的内容量非常大,涵盖的范围也很广,一节课安排的非常充实,但是一些零碎知识比较容易被人遗忘,课堂笔记可以把这些零碎的知识积累起来,并将其串联起来,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广阔,知识层面会更加丰富,英语理解能力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就能灵活的使用英语,强化自己的记忆。

(二)课堂笔记能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完善课本内容

一般而言,高中英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会讲解的非常详细,通常都会采取举例说明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索学文知识,并掌握到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一般来说,教师进行非常详细讲解的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做好笔记,就不会遗漏任何知识点,课堂笔记是对课本的补充,学生就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课堂笔记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的一项活动。在教学改革后,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变得更多,不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内非常丰富,知识面太广,没有学生能把课堂教学知识全部记下来,这时就需要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有利于学习英语。在课堂训练中,学生能当场记住知识,但课后很容易忘记,做好笔记,学生就有了复习的依据,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记笔记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对知识的印象更深,长期做笔记,学生就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笔记,并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检查与评分,培养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检查自己的课堂笔记,有问题及时进行更改。对课堂笔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江、初中英语教学应重视记课堂笔记[J]、科学大众,2011,(12):36、

[2]杨S、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课堂笔记的功能[J]、考试周刊,2013,(54):100-101、

[3]马利凌、论英语教学中课堂笔记的有效性[J]、成功,2009,(01):111-112、

语文课堂笔记篇6

一、板书展示出本课的精髓所在

常有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听得认真,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却往往不知道究竟学到了什么。分析原因,不是课堂讲授不精彩,而是缺少板书内容,或者与板书不规则有很大关系。的确,只听不写,只听不看,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过耳之声犹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像板书能留有痕迹。所以课上一味地讲,学生容易走神,并且抓不到重点,而恰到好处的板书能够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听起课来有迹可循。

如《雨霖铃》是一首独特的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要重点把握和体会的。那么,本课的板书设计就应该突出这一点,离别、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三个词应该醒目地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体会、背诵的过程中就能始终牢记这三个词,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最重要的信息。

二、板书有助于学生背诵古诗文

许多古诗文要求背诵,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板书设计便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板书设计不仅是学生理解欣赏文本的凭借,更可以充当学生背诵课文的导语,有了规范而合理的板书,大多数学生能当堂课看着板书将文章背诵下来。如在教授《归田园居》一诗时,一般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本诗虽浅显却难于背诵,学生在背诵时很容易背串了句子。这时如果为他们设计好简单又有提示意义的板书,那么学生就会以板书为导语按顺序背诵诗文,只要记住那几个词,背诵全诗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样做,教师等于将问题简单化后交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吸收记忆。

三、板书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

做笔记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学生甚至对此存有疑问,有些教师也认为语文学科知识杂、范围大,体系性、逻辑性不强,没有办法或没有必要记笔记。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观念,语文也是由知识构成的,也有做笔记的必要。学生做笔记时,语文教师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提示。提倡记笔记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很多学生会落掉重点的知识反而记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之所以会这样记录课堂内容,是因为教师把它写到黑板上了。可见在学生的意识中,黑板上的东西要比教师嘴里说出来的重要得多。

四、漂亮的板书能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展示了汉字独特又丰富的美感。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板书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给学生,漂亮的板书不仅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给学生以视觉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漫步在语文知识的殿堂,学生肯定会更喜欢语文。如教授《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课,在理解作品本身之余,了解苏轼的精神世界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苏轼是一位诗、词、书、画兼长的大家。如果教师在讲授此课时能模仿苏轼书法风格将本词写在黑板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通过书法去领悟苏轼的精神,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和诗人。

语文课堂笔记篇7

关键词 英语 课堂笔记

一、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1、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笔记的必要性。

英语学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系统庞大,需要实记,笔记缺失就无法落实和巩固课堂学习。

2、笔记能加深记忆。

笔记能帮助学生理清听课思路、抓住听课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边听边写能加深印象。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为复习提供方便,复习笔记可不断加深记忆。

3、笔记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

4、记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了笔记,课后在做作业、复习过程中,通常要对笔记内容再一次梳理并消化上面的内容,针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取舍,哪些是掌握了的,哪些是不懂的,这个过程实际是自学的过程,而笔记是载体,通过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诊断,从而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的能力。

5、课堂笔记对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及后面的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我们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英语的连续性学习带来方便。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策略

1、展览优秀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积极性。

笔者每个星期都会收一次笔记,进行批阅。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进行批评,并督促他把笔记补齐,对记笔记认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和鼓励。展览学生的笔记,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可以激励同学们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学生的笔记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最关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准备好笔记本、课本及各色水笔等学习必需品。

笔记本的选用注意要大,要结实,厚度要足够。不少学生所用的笔记本精致小巧,这固然有便于携带的优点,但空间狭窄、信息载量小,所以要选用较大些的笔记本。笔记本质量不能太差,否则纸张容易脱落,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笔记本不能太薄,最好厚度足够中学三年级所有的课程使用,这样比较方便复习。同时要学会“分区域记录”法,即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用竖线划分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部分,前者记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后者用来补充新内容。这样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便于集中学习。

3、课堂笔记记什么

1)重点和难点

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把课文里的单词、词组在书本上做好记号,借助词典理解词性和词义,若有不懂的用红笔圈出,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课。在课堂中,要记下重点的句型及其例句。

2)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延伸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在的教材看上去非常简单,内容也很少。有时一节课,就是一段简单的对话,甚至是一两幅图片。教师在上课前必定经过详细的备课,把相关的语言点,知识点都要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要勤记笔记,抓住重点,补充相关知识。

3)课堂上不懂的知识

老师上课面对的是全体同学,尽管有经验的老师会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但是学生各自的理解水平不同,总有一些弄不明白的地方。对课堂上有疑义的,尚未弄懂的地方标出记号,有待课后进一步思考,或者是请教同学和老师。

4)记下练习中的错误及原因

课堂里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要点往往是学生练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因此做巩固练习时,不能只注意标准答案,要记下练习中的错误及其原因、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以免今后犯类似的错误。特别是在试卷分析时,要注重对知识点,语言点的理解,记下解题的理由,不能只记答案。

4、要抓住记笔记的时机。

笔记要记,但不能耽误听课,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记笔记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方便课后的复习,其前提是不能妨碍正常的听课和思考。但听课时既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要把握好记笔记的时机。记笔记一般有三个时机:一是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要抓紧时间记下来;二是老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来得及记的要及时抽时间补记。

5、丰富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记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符号法

就是在教材、参考书及其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符号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加圈点、划线以及标问号、叹号等。

2)批注法

如对新单词的注音解释,可以直接批注在单词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注在书页上下的空白地带;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也可以批注在相应句段旁边的空白处,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等。还可把简单的例句写在相应的语言点旁边。

3)归纳法

如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记在段末篇尾。

4)板书法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精心设计板书,可以说一堂课下来,老师的板书就是一堂课的重点纲要,概括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记下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内在联系,还有助于我们消化知识,巩固记忆,并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语文课堂笔记篇8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1 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1、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自始至终贯穿了读。在导入课文后,笔者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 朱自清笔下的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后,笔者再叫他们带着几个问题逐段朗读:本课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有什么表达效果,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又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总之,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不断提高读的质量。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对语文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产生了喜爱之情。

1、2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笔者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学了《桃花源记》,笔者问学生:“你最喜欢《桃花源记》哪个地方?挑你喜欢的一段读读背背。”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兴致盎然地大声读起来,背起来。学习了课文《骆驼祥子》后,笔者让学生表演出来,学生肯定兴趣倍增。教学时,笔者紧扣习题,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并且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学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表演,个个兴趣高涨。课文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2 充分体现实践性,尽可能为学生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语文分为“吸收”和“倾吐”两部分,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倾吐”。语文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因此,训练“倾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读中迁移,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课文语言的机会

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语言,即经常使用的语言;一种是消极语言,即积累了而没被使用的语言。学生读了教材,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如果是长期储存,而没有运用的机会,那这些语言就在孩子们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的积极语言,让所学的教材语言能经常得到运用。

2、1、1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叶圣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2、1、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有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寓言故事《完璧归赵》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课堂上他们即兴表演,表演时不仅运用了课文语言,还进行了再加工。把故事情节演得栩栩如生,所说的话有的是课文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并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2、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精选8篇)
  • 下一篇:初中数学超级课堂(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