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9 栏目:写作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1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3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占计划16、1亿元的19、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50、8%,更新改造投资下降9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倍,电力等基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投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红河烟厂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下降。雷打滩电磷一体化开发、巡检电厂扩建、脚落沼煤矿、县城给水扩建、县文体中心、庆来学校、庆来路、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巡检至西三连乡公路、北过境公路、弥师二级公路、锁平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巡检司电厂2300MW机组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厂区排洪沟及排洪沟道路工程已完工,集控楼人工挖孔桩、汽机间人工挖孔桩浇筑已全部完工,厂区场地平整工程已完成80%,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1162万元,占总投资的15、5%;雷打滩水电站正抓紧大坝及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661万元,占总投资的54、1%;县城给水扩建土建标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脚落沼煤矿完成投资741、17万元,占总投资的17、2%;庆来学校正抓紧配套工程建设;西部连乡公路路基成型100公里,完成投资1850万元,占总投资的46、3%,弥师路、锁平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进入施工阶段。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完成投资1034、7万元,占总投资的38、5%;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完成投资955万元,占总投资的52%。农村公路建设再掀高潮,全县开工建设农村公路60条103、52公里。

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装机7、5万千瓦的糯租水电站项目可研已获得省发改委核准,进入施工阶段;“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已通过专家评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目前正抓紧编制《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分析报告书》、《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及《项目核准报告书》,待材料齐全后,尽快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巡检司至小龙潭运煤专用公路正抓紧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多喝乳业乳品加工厂项目可研已上报登记备案,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厂用地协议已签订,进厂公路路基已完工;天城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抓紧编制上报规划;新哨夸竹褐煤开发项目正抓紧编制规划;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研已上报省发改委;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获得州水利局批复;新建龙母沟水库可研、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已通过州级评审,竹朋东沟扩建工程、利用日元贷款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研已上报州发改委;装机8万千瓦的江边大桥电站正抓紧踏勘。天城县行政办公楼可研委托云南省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已完成可研,待环评完成后,逐级上报审批。天城县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围绕烤烟、优势畜产品、优质稻米、亚麻等10项省级优势农产品生产,抓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项目的筛选、上报工作,18个优势农产品项目可研已上报州发改委、州农业局,13个优势畜产品项目可研及资金申请报告已上报州发改委、州畜牧局。

二、投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可喜的进展,产业培植力度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投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红河烟厂技改项目已基本完工,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下降(下降95%),加之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偏少,比去年同期下降50%,没有形成新的投资增量;二是投融资渠道仍然单一,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尚待时日;三是受宏观调控影响,一些新上和技改项目信贷资金到位和落实较差;四是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的困难越来越大。

三、今后的工作意见

一是扎实抓好项目的储备、论证、上报和审批等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结合省州“双百”工程的实施,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做到建设一批,新上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向省州上报项目。抓紧做好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多喝乳业乳品加工、夸竹褐煤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竹浆纸一体化项目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确保年内动工;巡检电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上报水利部,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聘请有资质的专家对天城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认真做好白云水库、岔河水库除险加固、龙母沟水库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天城县行政办公楼、会议中心、天城中学、天城技工学校、西区面山绿化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培植和设施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多种投融资方式,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2

在这个挑战面前,有这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其债基长期表现出众但却在市场上十分低调,其固定收益团队规模领先全行业却在过去的数年内锦衣夜行,其长期坚守理念在投资运作中客观诠释固定收益的本质,依靠深度的宏观研究和对企业运作的深刻理解来进行债券投资。这就是汇添富基金。在这个挑战面前,它正在把过往数年已在固定收益上的实现的成功经验和绩效不断复制,深化和充实其固定收益团队,构建固定收益业务更大的蓝图。

“稳”――是指汇添富固定收益产品所执行的严格的风险管理。“健”――则指汇添富固定收益产品业绩的长期制胜。以汇添富增强收益为例,Wind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基金的业绩排名在同期可比的同类44只基金中始终居于前十。

依托深度宏观研究长期投资

“固定收益业务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具体来说,就是经过长期努力,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人。我们希望,未来汇添富的固定收益产品将成为广大投资者低风险资产配置的首选。”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主管王珏池以这样的开场将汇添富基金在固定收益业务上的“雄心”一语道明。

长期从低风险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汇添富固定收益团队明显对固定收益投资的本质理解的更为理性和清晰。在王珏池看来,今年以来的债券投资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在对此前很多债基未能平衡好收益压力和固定收益产品本质的一个纠偏。据悉,汇添富基金在固定收益的投资运作中,一直坚持应体现固定收益的本质,即低风险低波动。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基金由于下方波动率长期稳定在低位,同时相对收益排名又能处于行业前列,因而今年年初获2010年度晨星(中国)最佳债券基金提名奖。

能够在投资运作中一直客观诠释固定收益产品本质的特性,完全是基于汇添富固定收益团队在投资理念上的准确把握和长期坚守。回顾汇添富固定收益业务近6年来的发展历程,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动摇,不以放大风险为代价追逐短期收益排名或计较短期得失。

“我们的投资理念,自从发行第一只固定收益产品以来,就没有变化过。”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陆文磊表示,“这个理念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投资坚持以宏观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坚持‘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第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做不同的投资布局,但要保持积极投资的态度;第三、始终坚持资产配置上的相对均衡。”正是由于对理念的坚持,汇添富基金在今年债市中的几次大的寒流中较好的控制住了投资风险。

多重优势“护航”固定收益

在王珏池看来,汇添富固定收益业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产品、团队、流程、系统”这四个方面。

王珏池表示,汇添富基金所管理的固定收益资产接近百亿(包括权益类基金中的固定收益投资部分),在固定收益产品线上已形成非常清晰的层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一级债券基金、可转债基金。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固定收益产品线,主要是希望能通过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清晰划分而将不同预期收益的客户区分开来。

在这样相对完备的产品平台上,汇添富固定收益的成功运作的保障则来自于其实力雄厚的团队――以王珏池、陆文磊、何、汪军红为核心的12人固定收益团队。这个团队覆盖宏观研究、利率品种和策略研究、信用研究及数量研究四大领域。固定收益团队成员平均投资年限在12年,历经多个经济周期波动的大风浪考验。

此外,汇添富固定收益团队拥有的另两大“利器”,是严密的风控流程和完善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其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汪军红告诉记者,汇添富非常重视对投资对象的信用评级,投入了很大的资源利用两年多时间开发出一套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并根据实际运作情况不断完善。在这个系统里,信用分析师会充分发挥汇添富行业和上市公司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资源来做发债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对于各种类型的信用债券品种,汇添富固定收益团队能迅速通过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来权衡风险和投资机会,快速做出投资决策建议。

强调风控的同时抓住收益

在汇添富固定收益投资团队的眼里,低风险是固定收益产品的本质,而产品运作过程中的低波动率则是低风险的根本体现。

“作为一个低风险产品,实际运作中却呈现出高波动率,这是很难被投资者接受的。”汇添富可转债基金经理王珏池表示。

王珏池指出,在实际运作中,汇添富固定收益产品所秉承原则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在资产配置上不走极端。“比如说,此前受城投债高收益的诱惑,一些债基的资产配置中城投债占比一度高达50%~70%左右,但我们却一直坚持不予重配。如果你关注最新的基金半年报也会发现,在所有的债基中,汇添富旗下债基持有城投债的比例是很低的。”王珏池向记者表示,“当我们发觉经济开始下滑,银行同时又再收紧城投债发行主体的信贷时,我们已经开始降低城投债的占比。”

事实上,汇添富固定收益产品低波动率的特色,在业内已是有口皆碑。以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基金为例,在仅有4只债基获得的晨星2010年最佳债券基金提名奖中,该基金占有一席之地。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协整检验;VEC模型

1 文献综述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问题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快速稳定增长,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李其保、周勉之、孙栩瑜,张岳恒等学者研究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我国目前的投资仍然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投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余兴、张豪、吕连菊、张腊凤分别研究了山东省、湖北省和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本文在鉴戒前人的基础上用利用最新数据,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对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以其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1985-2010年度数据均来自历年《河北省统计年鉴》及《2010年河北省统计公报》,由于缺乏1991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取当年值,未对价格变化进行调整。为了消除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分别用LY和LX表示。

在1985-2010年间,河北省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上升状态,在2000年以前比较缓慢,近十年增长十分迅速,总的来看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1980年的396、75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2019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也由1980年的110、66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5082、50亿元,可见河北省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且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于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1988年之前几乎平稳的变化,从1988年开始下降,到1990年降到最低,然后又回升,1993年到1999年微弱的上升,1999年又开始滑落,到2002年降到最低,此后直到现在一直处于显著的递增阶段,2010年达到了最高0、747。导致这一剧烈变化的原因是政策改变,可以看出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因而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 实证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可以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来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从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LX)与地区生产总值(LY)的散点图可以看出除了个别的几个点外大部分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判断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3、2 平稳性检验

建立VAR模型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为了达到两个时间序列平稳化的效果,对LY和LX进行一阶差分处理。显示了ADF的检验结果。从检验结果看,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变量原序列ADF检验值都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LY和LX都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次差分后的序列的ADF检验值都小于10%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因此,这两个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一阶平稳的,即一阶单整I(1)。

3、3 协整检验

估计VAR模型需要选择适当的滞后阶数,笔者依据五种准则对滞后期进行选择,五个评价指标均认为建立VAR(2)比较合理。另外,在建立VEC模型之前必须确定序列LY和LX是否是协整的。笔者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均存在1个协整方程,因此,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所对应的具体的长期均衡关系通常可以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估计出来,估算结果如下:

LY=2、3780+0、8089*LX。

(17、78872)(43、50308)R2=0、9874注:方程下的括号内为t统计量值。

根据各项统计量指标可以看出模型很好地刻画了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恰好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增长弹性,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每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08089%,说明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4 建立VEC模型

在实践中为了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以及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之间的关系,需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在上述建模的基础上,可以得到LY与LX的VEC模型如下:

其中ECM(-1)=LY(-1)-0、542*LX(-1)-4、313为误差修正项,反应了LY和LX的长期均衡关系、从结果中

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短期变动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ECM(-1)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第一个方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0、091表明,当波动发生致使地区生产总值LY相对于其长期均衡水平低估时,将以9、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第二个方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0、009表明,当扰动发生致使固定资产投资LX相对于其长期均衡水平高估时,将以0、9%的调整力度拉回到均衡状态。由此说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调节作用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要大。

3、5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因果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是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解决了x是否引起y的问题,主要看现在的y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解释,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预测中有帮助,或者x与y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显著时,就可以说“y是由xGranger引起的”,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LY是LX的格兰杰关系,反之不成立。说明近些年来河北省随着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因此增加,但基于预测意义上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基于此河北省应该调整投资结构。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整个模型的分析可以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河北省要合理转变投资结构来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滞后性,因此在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率时应该根据上一年投资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不应该盲目的增加;可以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来优化投资结构,更大的发挥信贷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来降低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重“量”更要重“质”,要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在增加投资额的同时必须重质,要选准投资的方向,使固定资产投资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李其保,周勉之、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

[2]孙栩瑜,张岳恒、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惠州学院学报,2010,30,(2)、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4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度依赖信贷资金的特殊原因

中国经济目前仍是投资主导型经济,投资占GDP比重不断提高,信贷增长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来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经济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位置和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有所不同。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信贷需求增加。每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投资开始加速,物价开始回升,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资金也开始高增长。近年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正值我国进入资本密集型增长阶段,不仅是传统的重化学工业,而且新兴产业和技术的不断出现,也使得企业和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本深化不断推进,创造单位GDP需要的资金存量增加,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资金供给。

第二,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导致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信贷资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达到1∶1左右,我国直接融资比例长期较低,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贷款在全部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中占近80%的比重,在企业融资中占90%左右,企业长期资金需求绝大部分通过银行中长期贷款来满足。

第三,政府国债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增长,客观上需要银行配套资金,从而导致信贷资金需求的增长。以国债投资为例,1998~2002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银行配套贷款1、32万亿元,银行配套贷款是长期建设国债的2倍。也就是说,1000亿元的国债投资需要2000亿元的银行配套贷款。

第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降低后,信贷扩张具有内在动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中,加强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持续“双降”的考核,商业银行纷纷采用新增贷款的方式稀释不良贷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上市的冲动,也有力地推动了贷款投放。另外,商业银行出于控制信贷风险考虑并受制于投资渠道狭窄,也偏好于发放中长期贷款。而我国目前在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方面的限制较多,主要限于贷款业务,其他可投资产品较少,因此,银行体系的大量资金也不得不投向中长期贷款。

对固定资产投资加强信贷政策引导的必要性

由于投资与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我国投资对信贷资金依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过热往往伴随着信贷过热。信贷过热之后往往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导致信贷紧缩,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为了避免投资过热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就需要对信贷政策进行积极引导,促使投资总量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当前,致使投资过热的原因很多:一是相当一部分投资是由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思路上还没有完全摆脱盲目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维模式,地区之间互相攀比,不少地方政府仍然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指导思想发展地方经济;二是国有企业投资预算的软约束;三是地方政府给予私营和外资企业过于优惠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造成这些企业投资成本低估。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比重;回归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结果,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固定资产投资在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注意到随着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反弹压力加大等问题的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问题,基于此我们以广东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

二、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广东省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省之一,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势头也较为迅速。2003年底,广东省用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5331894万元,比2002年底的18632040万元增长了36%。2004年底,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319021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9%。到了2005年底,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2594068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18、07%。2006全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81168854万元,而到2007年底,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5950100万元,同比增长18%。从总的投资规模上看,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在不断的攀升,与此同时,其增长过程中也伴随着其他一些相应的特征。

(一)房地产投资额增长迅速,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3年以后,房地产投资额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04年和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了16、48%和10、51%。2006年底,广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16552471万元,比2005年底的13575691万元增长了21、9%。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成为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升温,房价也随之攀升,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更促使了房屋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增大,房屋价格的逐步升高,又迫使房地产投资需求增大,这就进一步带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

(二)采矿和制造业等生产领域投资增速加快

2006年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制造业投资额为26398、61亿元,比2005年增长29、4%。在这一背景之下,广东省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也相应出现了较快的增长。2006年末,广东省用于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27534万元,用于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4494519万元。在2007年,广东省用于制造业的投资额从2月份的1671376万元增加到5月份的8465810万元,增长速度较快。

(三)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

2006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当中,国内贷款为16003113万元,占本年资金来源的17、4%;企业自筹资金为45384729,所占比例为49、4%。利用外资金额为8825459,占本年资金来源比例为9、6%。2007年5月份,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为7270390万元,占总的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9、4%;自筹资金为18440839万元,所占比重为49、2%。企业自筹资金是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银行贷款也是支持投资增长的另一来源。随着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控制银行信贷总额,进而影响投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防止投资增长反弹仍不能放松,投资增长过快仍旧是可能发生的。

(四)投资增长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市

经济发展欠发达和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地区,投资增长较慢。2005年底,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2594068万元,按城市分类的投资情况为广州市8507300万元,同比增长10、25%;深圳市7572247万元,同比增长30、84%;东莞市3316903万元,同比增长31、61%。而清远和梅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320762万元和607858万元,增长幅度也各自为9、1%和8、04%。2006年底,广东省中心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9731057万元,占居了50%的比例,而粤北山区完成的投资额仅为8613751万元,仅占了14、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反映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分布不均之上,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三、税收对投资产生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是政府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税目、税率的调整、税收优惠措施的实行和不同的征收管理制度,可以对投资需求和投资供给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使社会资源按照政府的调控目标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一)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

首先,从降低税收负担看,对投资人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公司所得税税负的调整。公司所得税负愈高,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实际所得愈少,可用于投资的收入也将减少。与税收对投资的鼓励效应相对应,税收对投资也有抑制效应。当经济发展过热,需要抑制投资时,国家可在税收上采取限制性措施,相应加大投资人的税收负担而使其减缓或削减投资。

(二)税收对政府投资的效应

税收对政府投资的效应,主要体现在税收数量或总规模的改变,可以改变政府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政府的投资能力,而且影响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能力。

因此,探索不同的税种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作用,对于我们税收政策的制定,更好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合理的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与不同税种收入变动关系实证研究

(一)模型说明

税收政策的变动,引起不同的税种在税收总额当中的比重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会对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一些变化。本文主要选取了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开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几个主要税种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在税收总额中占比重微小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等。在假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这些税种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存在线性关系基础之上,建立了回归模型:

其中Y表示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在这里对其取了自然对数,以避免Y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数量级相差太大,对模型产生不良影响。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包括X1增值税占当年税收总额的比重,X2消费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3内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5海关代征进口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6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7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模型样本主要选择了1996年到2006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以及1996年到2006年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公布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海关代征进口税、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模型的研究样本。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广东省税收年鉴》以及广东省统计信息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

(三)实证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tata9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在剔除不显著变量后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运算结果进行一下分析:

1、拟合优度R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792,调整的R2为0、9704。这表明回归方程对数据的拟合表现较好。

2、F检验和t检验。模型的F检验值为110、10,表明解释变量的系数不全为0,而t检验的结果也显示出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1、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6及内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3三个解释变量较为显著(如表1)。

3、共线性检验。根据解释变量的相关矩阵来看(如表2),三个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因而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4、残差的异方差性检验。对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残差的Breusch-Pagan-Godfrey检验值为1、564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自由度为3的卡方分布临界值为7、8147,因而可以接受同方差假设。回归模型的DW值为3、251,残差可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

(四)模型结论

模型的回归系数测度了给定解释变量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及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的绝对改变量时,被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对改变。由此,可以得到增值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和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负的相关关系,而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正相关。

从经济学角度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由于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广东省一直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即对纳税人外购的货物和应税劳务已纳的税金允许抵扣,而对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不予扣除,其征税对象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而当增值税收所占比重增加时,实际上是对经济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的削减,这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会呈现负的相关性。

五、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税收对策

(一)改变不同税种的征收力度,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不同的税种对固定资产投资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出的不同税种占税收总额中的比重改变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着显著的影响。针对当前广东省乃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形式下,在央行进行的紧缩货币政策调控之外,税收政策方面也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促进固定资产良性的增长。完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制度,推行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优势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积极引导,减少或者取消产能过剩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税收优惠;改善不同地区之间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区间投资增长的协调,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制订合理的税收政策,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化

当前广东省面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的形势也并非只是绝对数量增长过快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结构不合理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在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必要引导投资向高级促进工业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方面发展,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快速增长的投资势头流向具有高技术的工业和高质量的服务业。而对于投资增速过快的房地产行业,有必要加大税收力度,进行适当的调控,合理的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的势头。

参考文献:

1、苑克、当前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2、林筱文,方秋燕、福建省项目投资促进税收增长的分析与预测[J]、福建农林大学党报,2007(10)、

3、蒋晓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

4、盖国凤、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的演化效率分析[J]、现代情报,2007(3)、

5、申彤、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 影响的实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6

【关键词】投资 增长 协整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情况。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都会带来国民财富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巨大差异,对于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改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动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经济的国际竞争中,经济增长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各国政府也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购买,一种需求,减少购买和需求就会抑制供给,使经济增长变得缓慢;而适当地增加购买、扩大需求,就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主要就是为了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一项积极的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Delong和Summers(1992)研究出美国等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同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固定资产投资率越高,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Levine和Renelt(1992)利用截面数据研究得出结论:投资对国家经济增长有正的且比较显著的影响。Alfred和Willi(2001)使用美、英、法、德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数据研究了投资的外部性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显著性。Kala、Ataman和Norman(2003)考察了39个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由投资来驱动的。

近年来国内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雷辉(2006)用一元回归方程计算出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时,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89%。罗伟(2006)用广义差分的方法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得到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847,这表示对全国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相应地增加0、847%。阎雪(2008)则从两方面来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每增加一亿元投资,就可以增加两亿元的GDP,每增加1%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0、81%。

河南省统计局的罗勤礼教授(2007)曾经指出,投资推动型经济是河南经济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对于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特别的意义。他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每增加一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诱发社会总产出2、73亿元,说明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

在此,本文为了研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于罗教授已经做过增加量的研究,本文则从增加率的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的选取及变量说明

1、变量的选取

本文主要考虑两个时间序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FI),为了确保数据的统一性,我们用亿元人民币来作为单位。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变量的对数形式表示为lnGDP、lnFI。

2、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1985—2007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08》。

图1表示的是各变量的趋势图,由图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近年来都保持了一个很高的发展速度,变化趋势很明显。图2是相关图,表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由图形可以大致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趋同性。

3、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来研究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可以建立如下模型:lnGDP=α+βlnFI+ε(1)

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ε着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借助于EView软件,运用ADF检验法对变量lnGDP、lnFI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检验形式(c,t,k)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在这里,t为0,k为滞后项阶数,滞后项阶数是在Eviews中用AIC准则自动确定的。)

由表可以看出,lnGDP和lnFI的ADF检验值都大于它们的临界值,不是平稳序列,但是经过一阶差分之后,DlnGDP和DlnFI在10%的显著水平下序列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

由于只有两个时间序列时,只可能存在一个线性的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由于变量lnGDP、lnFI都是时间序列,用OLS法进行协整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DW的值仅为0、39425,在0、05的检验水平上查n=23,k=2的DW统计表,DL=1、26,0

此时模型的自相关性已经消除,然后对方程所生成的残差序列(E)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残差项的ADF检验统计量-3、82524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即是由于投资的增加带来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由于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投资,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检验这一因果关系,我们对上述序列的平稳形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对GDP和FI的一阶差分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表中P概率值的含义是,拒绝原假设而出现第一类错误的概率,P概率值越小,拒绝原假设而出现第一类错误越小,故拒绝原假设概率越大。

由结果可以看出,LnFI是lnGDP的Grange原因,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效果。

4、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表示定理(1987)证明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ECM)的等价性,ECM不但能反映时间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能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前面已经得到序列lnGDP与lnFI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所以,直接估计出误差修正模型:

Δ1nyt=0、294983*Δ1nxt-0、1566Δ1nxt-1-0、71822*et-1

(4、651623)(-1、66597)(-3、30118) R2=0、824121 SE=0、0339 DW=1、67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检验值。)

四、结论及建议

1、根据已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变量lnGDP和lnFI是非平稳的,但就长期而言,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均衡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国民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由长期均衡的方程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接近0、5,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0、5%。

我们以2008年为例,河南省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8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46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00、11亿元,增长31、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9、46亿元,增长26、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于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与我们的结论基本相符。但是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5,这个值比起几位学者研究全国的相关系数(0、8以上)要小了很多。这说明,虽然投资额的增加带来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但投资的效益却没有那么高,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没有完全呈现出等比例变化的趋势,河南的投资计划还需进行稍微的调整。

2、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的建议

实施好“8511”投资计划,所谓“8511”,“8”就是中央讲的8个领域;“5”就是河南全省要实施500个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第一个“1”是指在建的投资规模要超过10000亿;第二个“1”是指要实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0亿元。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把投资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到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方面,投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方面。

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力度以及在各项目管理上的新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政策导向的作用,坚持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尤其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在保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不再片面地追求高的增长速度和大的总量扩张,要达到质量和效益相协调,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雪: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J]、经贸论坛,2008(7)、

[2] 罗勤礼:河南投资与固定增长[M]、中国统计,2007、

[3] 王伟:当前河南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问题分析[J]、统计分析,2007(23)、

[4]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投资与经济增长:甘肃实证[J]、金融视界,2007(3)、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7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灰色相对关联度; 煤炭聚集区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蔓延,煤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程度越来越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而稳步提升,为煤炭产业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与我国煤炭产业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在煤炭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是不断增强、逐渐减弱还是保持稳定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新问题。目前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产业整体角度分析投资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新凯恩斯学派的新剑桥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内生劳动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主义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投资乘数—加速数理论。在以上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德隆和萨默斯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莱文和瑞奈尔特通过截面数据和统计检验结果分析得出,投资是一个刺激经济发展灵敏且行之有效的变量。阿尔弗雷德和威利通过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与法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得出投资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对内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且这种作用的大小在不同国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卡拉、阿塔曼和诺曼对39个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驱动作用的结论。国内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刘金全、于惠春采用VAR模型中的Granger检验从总量角度和增量角度来判断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产出之间存在的双向影响。焦佳等使用变结构协整分析方法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53—2005年数据进行变结构协整分析,得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两段式变结构形式,并认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长期均衡性。袁文斌等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强。王宇新利用EBA模型得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显著关系,并对我国的经济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王凯庆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量、投资效益滞后效应、相关性、变化趋势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在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改进后的灰色相对关联度方法为基础,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煤炭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对固定资产投资研究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基尼系数法与线性回归。基尼系数法在反映各要素所起作用的差异性方面效果显著,但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各要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线性回归是分析预测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基于样本统计的参数方法,已经形成公认的检测、判别效度的程序与模块,应用十分广泛,但是要得出精确的系数所要求的数据量大且计算繁琐。为了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与煤炭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引用灰色相对关联度法。

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是一个对系统发展变化态势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关联度并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待评指标进行排序。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的计算量较小,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数据分布的要求较低,计算结果仅与序列相对于初始点的变化速率有关,与各观测数据大小无关。其基本计算步骤如下:

1、初值

其余步骤仍按以上分析进行。

三、数据选取

由于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的煤炭价格存在差异,在此选取原煤产量作为衡量煤炭经济增长的指标,并选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原煤产量以及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衡量指标。本文选用了2000—2009年十年的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统计年鉴2010》。但由于原煤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的单位与数量级的差别,为避免计算时出现较大的误差,在此分别以2000年山西的原煤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为基准,其余年份与省份的数据向之转化,转化后的数据如表1、表2所示。

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应用以上模型及数据可以得出表3及图1所示的结果。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原煤产量的影响基本维持在较高且稳定的水平,在2000年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以较平稳的速度变化。这是由于在2000年,受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冲击的影响,国内煤炭需求连续几年不振甚至萎缩。社会消费需求的减少以及煤炭产业的畸形发展,造成了那几年煤炭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交易价格持续下滑,经营利润一减再减,从而导致货款拖欠增多并引起人们对经济增长持有不看好的态度。因此,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产业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当经济转入正轨后,煤炭产业经济进入复苏阶段,通过增加投资等财政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大量高新技术及产品涌入我国,使煤炭开采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提高,进而导致专业化程度、资源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从而使利润率上升。因此,购买大型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经济增长所起到的刺激作用越来越重要。

五、结论

固定资产投资在煤炭产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由我国煤炭产业原本机械设备及交通工具配备不足,也是随着科技进步高科技设备的引入造成的。

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得到两个基本结论:一是煤炭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固定资产的增减直接影响着原煤产出的数量。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当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少时,原煤产量随之大幅度减少;而当以后固定资产投资量逐年增加时,原煤产量也随之增加,计算结果通过理论论证使这种正相关性具体表现出来。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基本平稳的。除了2001年产业低迷期外(这时的经济低迷是由消费需求不足引起的,试图通过增加投资等来增加产量的政策都不会对经济增长有太大的刺激作用,此时的相关系数低于正常水平,只有0、5693),其余年份基本稳定,都在0、8左右浮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固定资产投资是近年来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由上可知,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煤炭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利用。

但是,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还应注意投资结构的调整和投资效率的改善。

首先,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必须注意调整产业的投资结构。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产业只注重投资总量的增加而忽视投资结构的调整,导致产业增长主要靠投资,加上污染浪费严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煤炭产业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注重走低碳高能、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安排产业链的固定资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转型,逐步形成以煤炭为主导、多元化稳固发展的方式。

其次,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变粗放式的投资方式为合理利用每一笔资金。目前,投资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个瓶颈,产业必须变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的投资方式为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化,这样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产业的绿色、安全发展。

综上所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仍是煤炭产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因此,区域政府应不断改善煤炭产业的投资环境,降低煤炭产业的投资风险,吸引多方面资金进入煤炭产业。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De Long J B,Summers L H、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5):445-502、

[3] Ross Levin,David Renel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oss—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4):942-963、

[4] Alfred,Willi、 Externalities of Investment and Endogenous Growth:Theory and Time Series Evidence[J]、 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1,12(3):295-310、

[5] Kala Krishna,Norman R、 Swanson,Ataman Ozyildirim、 Trade,Investment and Growth:Nexus,Analysis and Prognosi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2003(2):479-499、

[6] 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26-29、

[7] 焦佳,赵霞,于霄、我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结构协整分析[J]、山东经济,2008(1):48-51、

[8] 袁文斌,吴群英,鄢寒、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J]、现代经济,2008(7):107-108、

固定资产投资调研篇8

1、引言

;;;1994—2002年间,相关部门为预防和治理钢铁工业的“重复建设”问题,1直对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严格的行政规制。2003年,钢材需求强劲,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相关部门放松了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制,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这1年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增长率高达88、71%,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2003年底相关部门认为钢铁工业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认为“在建项目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必将导致生产能力过剩”①,并制定相应政策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严格规制以防止未来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②2005年底,相关部门认为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6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进1步强化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制,以治理突出的“产能过剩”。③

;;;严格的投资规制政策,可以迅速制止转轨体制扭曲下钢铁企业产能投资的过度膨胀,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产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这种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并可能会导致1些不良的政策效应。1994年以来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变化大致可以反映出1些问题:除2003年1月至11月期间,相关部门1直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严格控制,但在2003年末相关部门即认为钢铁工业产能投资过度,这种严格的投资控制似乎并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防治“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问题,反而使得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不足”和“过度”之间剧烈波动,形成“1卡就死,1放就乱”循环。

;;;目前中国还在多个“产能过剩”和多个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投资规制政策,投资规制政策也1直是作为中国治理所谓“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主要措施,因而对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缺陷及其不良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实际意义。

;;;2、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缺陷的理论探讨

;;;中国钢铁工业1直采取投资规制政策防治“产能过剩”或“重复建设”,在政策制定上也1直遵循着“预测、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的固有模式,并以对投资规模、投资流向和投资步调的管制和调控作为主要手段,这实际上是以政府部门判断和预测替代价格信号,以政府计划、规制来替代市场调节机制。从理论上看,这种投资规制政策存在3个主要的缺陷:其1,投资规制政策不能去除现有体制中扭曲企业投资行为的制度性因素,也就不能消除企业过度产能投资的强烈动机,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或“重复建设”。其2,投资规制政策是以对市场的预测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但是相关部门在是否有能力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这1点上是有待商榷的。以错误预测为基础制定的投资规制政策会不可避免地带来1些不良效应。其3,投资规制政策会直接干扰市场竞争,影响市场对企业投资的自发调整过程,并有可能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

;;;1、投资控制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投资控制政策以政府规制治理“产能过剩”或是“重复建设”,其基本逻辑是认为“产能过剩”或“重复建设”是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解决。国内为这种观点提供理论依据的代表性人物是曹建海、杨蕙馨、张军和罗云辉。曹建海(2000)、杨蕙馨(2000)等认为由于某些产业自身的特征——进入壁垒低和退出壁垒高,导致了这些产业系统性的过度进入进而导致“产能过剩”。曹建海(2000)以“过度进入定理”从理论上来证明市场经济中“过度竞争”的存在性。张军(1998)以过度进入定理中1种特殊情形的变形来说明,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过度进入是重复建设形成的原因。罗云辉(2004)以植草益(2000)建立的同质产品市场寡头重复博弈模型说明保有过剩生产能力有利于寡头合谋,来说明产能过剩。

;;;这些研究为认识“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但在理论上也存在1些问题需进1步探讨。曹建海(2000)、杨蕙馨(2000)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退出壁垒实际上就是1种进入壁垒(Gilbert,1989;Caves,1998),首先退出障碍是企业进入时必须考虑的1种风险成本,退出壁垒越高企业进入时的风险成本越高,其次退出障碍可以成为在位企业阻止进入的重要工具,退出壁垒高不但不能解释产业的过度进入与产能过剩,反而只能解释进入不足与产能不足(李伟,2005)。罗云辉和植草益的模型里都没有考虑事前产能的投资成本,也忽略了保持有限的产能也是保持默契合谋的重要方。以过度进入定理来解释“重复建设”或“过度竞争”,在理论上也存在较大的缺陷。Mankiw和Whinston(1986)就曾指出,生产厂商作为价格接受者或采取价格竞争的行为方式时,过度进入定理并不成立。无论中国和日本关于过度竞争的描述,都把激烈的价格竞争作为其显著特征,这也就是说过度竞争行业中的企业是采用价格竞争的行为方式,当企业采用这种行为方式时,过度进入定理是不成立的,因而很难以过度进入定理解释我国过度竞争或重复建设的形成机制。Nachbaretal、(1998)的研究还表明,当存在沉没成本时,哪怕沉没成本只占整个固定成本很小的比例,过度进入定理也不成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是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所造成的,是1种典型的“政府失灵”。魏后凯(2001)认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投资体制、地方保护主义以及预算软约束是不合理重复建设形成的主要原因。周黎安(2004)的研究表明:现有的官员晋升激励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以远远低于成本价的土地、各种税收优惠措施来招商引资,从而造成重复建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04)的研究表明:在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和银行产权约束软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企业与银行3方共谋土地和贷款这两种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地方政府给予投资者的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优惠政策,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使得投资者的私人投资成本远远小于社会投资成本,从而引发过度的产能投资。钢铁工业由于投资规模大、GDP产值高、对地方就业与税收贡献大,在本轮经济景气中成为许多地方政府争相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引资的重点行业,这些投资优惠措施使钢铁企业具有很强的过度产能投资倾向。徐寿松(2005)、李军杰和周卫峰(2005)对于“铁本事件”这1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1点。

;;;从以上对“产能过剩”形成的相关研究来看,不但“产能过剩”不是由“市场失灵”引起的,不需要通过政府规制来解决;反而正是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不当干预造成了“产能过剩”或“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对投资者的各种优惠措施使得投资者的私人成本远远低于社会成本,从而导致了“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因而,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不能消除产能过剩产生的根源,只有在政策得到严格执行时能暂时抑制企业过度产能投资冲动,政策1旦放松产能投资会立即反弹,反而造成投资在“不足”与“过度”之间剧烈波动。

;;;2、信息问题与准确市场预测的不可能性

;;;从制定实施模式看,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政策制定者对市场需求规模、产品需求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判断和预测,并根据预测制定相应具体的整体投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对投资规模、投资流向和投资步调进行管制和调控。本质上讲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是对市场供给的计划管理,不过在手段上已经从计划经济时的直接行政指令转变为行政规制。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计划的合理性与政策的合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预测的准确性,而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在这1点上恰恰是令人质疑的,江小涓(1999)、刘纪鹏(2004)、杨正位(2006)的研究就表明,相关政策部门对家电、电力、纺织、汽车等行业种种预测与实际市场运行存在很大的偏差。

;;;与反垄断规制政策制定者相比,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需要获取数量多得多的市场细节知识,面临更为复杂和困难的信息与知识问题:①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进行准确市场预测必须获取大量关于市场供需的细节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市场过程的展开而逐渐显示和暴露出来,在市场过程产生这些信息之前获取它是无法实现的(Lavoie,1985);②由于市场的细节知识,是主观的、默示的和与特定时空有关的知识,是无法进行汇总的知识(哈耶克,2003),投资规制政策制定部门无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统计并据此进行正确的经济计算和预测。正是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市场细节知识与难以整合这些知识,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不可能对钢铁工业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不能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那么据此制定的计划与政策可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不但不能促使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向均衡趋势的回复,反而可能会加大对均衡趋势的偏离。本文的第3部分和第4部分的经验研究将为以上论点提供支持。

;;;3、投资控制政策可能干扰市场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试图通过严格项目审批、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严格的贷款行政审批和投资项目的技术标准准入等规制手段实现市场的供需均衡、治理“重复建设”或是“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市场的过程价值,阻碍了市场自发调整过程,可能引起无法预期的不良后果。

;;;市场过程本质上就是争胜竞争的过程,争胜竞争是市场过程的灵魂和核心,是市场过程实现动态效率的关键。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以规制手段实现市场均衡,往往使得高效率企业进1步投资扩张受到抑制,而低效率企业免于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获得继续生存的空间。尤其是投资规制政策扶大限小的倾向十分明显,使大企业免于面对高效率中小企业不断扩张规模后带来的竞争压力,1些低效率的大企业因此获得了较大的继续生存空间,而高效率中小规模企业的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显然,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争胜竞争过程,使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大大减弱,这会影响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动态效率。

;;;市场争胜过程也是1个诱导和激发争胜主体连续、广泛寻找替代品和替代方式的动态过程,是竞争主体不断寻找和试验新知识的过程(王廷惠,2005a)。钢铁工业投资控制政策中严格的项目审批、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投资项目的技术标准准入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1过程价值,试图以政策部门对技术、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来代替企业的自主选择,这会限制企业不断寻找新技术和替代生产方式的动态过程。2003年以来的投资规制政策,有1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规模为标准、片面强调所谓规模收益、禁止小规模设备的投资,并要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然而我国钢铁企业这些年来成功开发并使用了1系列先进适用技术,1些中小企业采用这些先进适用技术后焕然1新,许多生产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小高炉技术也特别适合我国自有铁矿低品位、杂质含量高的特点(高清举,2006)。对小规模设备投资的禁止与强行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会阻碍中小型钢铁企业进1步寻找和研制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和提高中小规模设备技术经济效率的先进适用技术,而这些技术很可能会在1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

;;;政府的微观规制往往会阻碍市场的自发调整过程,产生新的市场过程,导致市场结果反而不如自由市场出现的结果(王廷惠,2005b)。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以对企业投资的微观规制为手段治理“产能过剩”,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鹤田俊正曾对日本旨在防止化学工业产能过剩的投资调整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这1政策破坏了价格机制形成的自然投资节奏,容易出现各个企业1起进行同等规模投资的状况;为企业的设备投资在规模上设定高的审批标准,会使得企业为了得到政府批准的既得权益,做出过度的产能投资(小宫隆太郎等,1988)。从中国钢铁工业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资控制政策制定部门对市场需求以及需求结构变动的反应迟缓,往往制定过于紧缩的投资规制政策,使得企业面对市场机会难以进行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自发调整;投资控制政策还导致了不必要的新市场过程,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为了避免未来成为规制政策限制和淘汰对象,纷纷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快速扩充产能,许多钢铁企业为了能在规制政策收紧后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在今后的运行中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往往同时在政策相对宽松时期尽可能高速度大规模进行产能投资。这样,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造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在“不足”与“过度”之间剧烈调整,并在1定程度上强化了钢铁企业过度产能投资的倾向。

;;;本文后部分还会借助HP滤波的方法,通过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性的分析进1步揭示投资控制政策对市场自发调节过程的阻碍,以及造成的不良影响。

;;;3、钢铁产业投资规制政策中持续的预测偏差问题

;;;以下是对1994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投资控制政策当局的预测与规划的考察:

;;;“九五规划”中预测“2000年市场需求钢材产量达到9600万吨”,并以此做出规划安排,实际上2000年国内成品钢材消费量达14118万吨。“九五规划”对高档板管带材需求快速增长也预计不足。严格抑制投资的政策引起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负增长,使1批需要大量固定资本投入但对行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启动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结构调整的进程。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高档板材生产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1999年以来板材进口剧增,到2003年薄板净进口量就达到了2302、2万吨。“十五规划”预测“2005年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14000万吨以上”,实际2004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就达到了3亿吨以上,预测偏差大得惊人。

;;;即使是短期预测,偏差也非常大。2000年,国家经贸委对钢铁工业的总量控制目标为产钢11000万吨、钢材10000万吨,而实际产钢12850万吨,钢材产量达到13146万吨,钢材价格普遍上涨,钢材净进口972万吨。2001年、2002年总量控制的目标离实际需求偏差更大:2001年总量控制的目标是钢产量11500万吨、钢材10500万吨,而实际钢产量15163、44万吨,钢材产量达到16067万吨,钢胚、钢锭净进口544万吨,钢材净进口1247万吨,价格仅有小幅下降;2002年总量控制的目标是钢产量12500万吨,但是实际钢产量18224万吨,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21150万吨,全年钢材价格整体上扬。

;;;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等五个部委联合下达的《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中认为:“预计到2005年底将形成3、3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2005年市场预期需求……如不加以引导调控,将导致1些品种产量严重过剩与市场过度竞争……”。而实际情况是2004年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产能超过34013万吨,大多数钢铁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许多企业甚至超产,粗钢生产达到27279万吨,名义产能和与满负荷供给能力即实际产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的统计口径与计算方式显然存在1定的问题,以此种产能来判断市场供需状况的合理性是令人质疑的(周希增,2006)。到2005年粗钢产量就达到3、5亿吨,消费量达到3、76亿吨,以我国目前统计方式得出的3、3亿吨名义产能远远不够。

;;;2005年底,发改委认为钢铁工业严重产能过剩,并在2006年初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但是2006年我国累计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41878万吨、466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5%、24、5%,全年钢铁产品价格显著上升,钢铁行业利润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市场需求远比预计强劲得多,产能过剩远没有政策当局预计的那么严重,甚至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都令人怀疑。

;;;从以上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产业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市场预测、政策规划与市场实际运行之间1直存在很大的偏差。持续显著预测偏差的存在验证了本文前述理论分析中得出的“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部门不可能对钢铁工业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的结论。预测偏差与规划失误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1些不良政策后果。

;;;4、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不良影响

;;;1、数据来源

;;;我们收集了1993—2005年钢铁产业、第2产业、建筑、电力、石油、房地产服务、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性产业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数据。数据来自万得资讯公司和中国经济信息网。本文使用Steel、JZY、Power、Oil、Realty、Transport、Chemistry、I2、China分别代表钢铁产业、建筑业、电力行业、石油行业、房地产服务业、运输邮电通信业、化工业、第2产业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时间序列。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使用HP滤波方法分析投资缺口分布和投资波动,进而分析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对投资行为的不良影响与后续效应。Hodrick-Prescott(HP)滤波方法是测定序列长期趋势的1种方法,该方法在Hodrick和Prescott(1997)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论文中首次使用,其后应用范围不断拓展。HP滤波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趋势要素和循环要素进行分解而又不像频谱滤波方法那样会损失序列首尾的数据,通过对惩罚因子的调整,HP滤波相对于CensusX12平滑法和Tramo/Seats等方法又更为灵活。这1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设定,可参看Hodrick和Prescott(1997)的经典文献,本文不再赘述。在惩罚因子选择上,对于年度数据,本文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建议的λ=100。

;;;3、钢铁产业的投资缺口

;;;对时间序列进行HP滤波分解即可得到其趋势序列和波动序列。趋势序列描述3序列长期和潜在的运行趋势,波动序列则描述了序列实际值相对于趋势序列的上下波动情况,通常又可以称为“缺口”序列。图1是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序列图,

;;;

;;;图1钢铁工业固定资产增速

;;;图2钢产量序列分解结果

;;;

;;;图3钢铁工业投资序列分解结果

;;;图1反映出1993年以来钢铁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极强的波动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2003年,投资额几乎翻倍,而1996—2000年投资额则出现了持续的下降。从图2可以看出:在1997年之前钢产量高于潜在产出,1997—2003年钢产量低于潜在产出,而2003年之后产量再次高出潜在产出。从对年度投资额数据的计算结果(图3)来看,以1997年和2003年为分界点,可以将1993—2005年的整个区间划分为3个子区间。从1993—1997年,波动序列始终为正,说明钢铁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正向缺口;1997—2003年,存在负向缺口;2003年之后,又转变为存在正向缺口。钢铁产业的产出缺口和投资缺口具有相同分布,这说明了钢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

;;;使用HP滤波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①钢铁产业的投资在1997—2003年存在长期而显著的负向缺口。而存在如此巨大缺口的直接原因就在于1996—2000年钢铁产业投资额的持续下降,以及2001—2002年投资的恢复性增长相对不够迅速。②钢产量在1997—2003年亦存在1个长期而显著的负向缺口,表示钢产量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所需。相应年份《中国钢铁工业年鉴》关于钢铁市场运行情况的描述表明:1997—2000年产量缺口主要是结构性的,即高档板管带钢材生产不足而建筑用钢材等其他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但从整体上高档材不足的缺口要大于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的过剩量;2001—2003年产品结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同时钢产量也开始出现不足,板材尤其是薄板价格大幅度上升,净进口量激增,钢胚钢锭也由净出口变成净进口。

;;;4、投资波动的跨产业比较

;;;前面我们通过HP滤波方法分析了钢铁产业自身的投资波动和产量波动,下面我们将对钢铁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投资波动状况进行对比。图4描绘的是各产业历年的投资增长率,图5描绘的是各产业投资额的相对趋势,图6中Cycle/Trend反映的是各产业的实际序列相对于长期趋势的偏离率。通过图4、图5和图6,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各产业的投资波动幅度。在图4中,我们发现:钢铁产业的投资增速几乎始终位于各曲线的最上方或最下方,波动幅度在各产业中最为剧烈;1996—2000年,钢铁产业的投资出现了长达5年的持续下降且在各产业中增速最低;在2001年之后,钢铁产业的投资增长率持续上升,几乎1直是各产业中最高的。图5反映了和图4同样的现象,在相对趋势的比较中,钢铁产业的相对趋势始终在最上方或最下方。在图6中,我们可以发现:钢铁产业的实际投资序列相对于长期趋势的偏离率呈现出较增长率更强的波动特征,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波动幅度也更为剧烈,钢铁产业的偏离率曲线始终位于图形的最上方和最下方。从图3可以看出1997—2003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显著负向缺口,图6进1步显示这1负向缺口持续时间比全社会以及其他基础性行业负向缺口的持续时间长,而且偏离程度远远高于全社会及其他基础性行业。从整个考察期来看,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波幅极大、周期较长、调整剧烈,呈现出与其他基础性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度、较短周期波动迥然不同的特点。钢铁行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支柱产业,1直以来是相关部门重点管制调控的对象,但这种管制调控并未使得这1行业的波动小于其他行业,反而这种波动幅度远甚于其他产业。

;;;

;;;图4各产业的投资增长率

;;;

;;;图5各产业投资的相对趋势

;;;

;;;图6各产业(Cycle/Trend)序列

;;;5、从长期显著投资缺口、投资异常波动看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的不良影响

;;;结合HP滤波分析与对投资规制政策的系统性考察,我们将不难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的投资控制政策存在显著的不当政策调控问题,这种不当调控阻碍了市场的发现过程和自然调整过程,阻碍了企业家在市场引导下自然地投资调整过程,引起了较长时间内投资不足,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缓慢以及投资异常剧烈的波动。

;;;从图3和图6我们均可以看出,从1997年开始投资缺口转为负向,表明投资已经开始不足,但是直到2000年,钢铁产业依旧实行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项目审批以及制止重复建设等严格投资控制政策,导致在这1期间投资额持续减少,但同1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钢铁产业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与产品需求结构有较大的变化,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这1时期实际投资额对市场实际所需投资额的偏离就越来越大,这在图6中表现为1997—2000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偏离率绝对值急剧增加。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图6中表现为偏离率高达50%以上),但2001—2002年实行的总量控制政策,依然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这与市场趋势存在较大的偏离,影响了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向国民经济所需投资额的快速调整,这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偏离度绝对值依然在40%以上。显然,1997年以后在钢铁产业继续实行严格控制投资政策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当调控。这种政策的不当调控加大了实际投资向均衡趋势的偏离程度,也阻碍了实际投资向均衡趋势的迅速调整,严重干扰了在市场机制引导下企业家对投资数量与投资方向的自然调整。这1点在图6中得到很直观的反映,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负向缺口不但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他行业,而且负向缺口的偏离程度也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形成1个长期显著的“投资缺口”。长时间内严重的投资不足使得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与产能增加速度过于缓慢,进而使得这1期间的产品结构问题和产能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

;;;投资控制政策同时造成了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剧烈波动。2003年,长期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引发的产能不足和产品结构问题更为突出,钢材价格尤其是板管带材价格进1步快速上扬。价格的快速上涨使政策当局对严重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得以确认,放松了对投资的管制。管制的放松与价格信号的强力刺激,引发钢铁企业同步、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造成投资的暴发性增长,最终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冷”与“过热”之间的剧烈波动。我们还关注到,前期较长时间内严重投资的不足引发近年来投资的快速增长,具有1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能简单定性为“盲目投资”与“过度投资”。这种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对前期钢铁产业投资不足的1种“补缺”,是前期投资不足、产品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重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我国以治理“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为目标的钢铁工业投资控制政策存在3个主要缺陷,并导致许多不良政策效应:①“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不当干预造成的,投资控制政策不能治理其根本。②钢铁工业投资控制政策制定机构不可能获取和整合规制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也就不可能对市场运行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制定合意的投资控制政策。③以规制方式治理“产能过剩”还会阻碍市场的发现过程和自发调整过程,导致不良的政策的效果。④对钢铁工业投资控制政策及其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经验性研究为理论分析提供了经验支持:我国政策当局对钢铁工业市场及其变化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市场运行1直存在很大的偏差;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动与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的估计不足,造成我国政策当局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严格限制政策的长期超调,使得这1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阻碍了钢铁企业投资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正常调整,也阻碍了钢铁产品结构的迅速调整与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并引起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冷”和“过热”之间剧烈波动。

;;;对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规制政策不能从根本上防治产能过剩,并会导致许多不良的政策效应。这使得长期以投资规制的方式防治“产能过剩”会面临非常高的政策成本,投资规制政策只能是短期内压制企业过度产能投资的权宜之计。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来看,必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生产要素配置的进1步市场化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土地产权制度等措施,尽可能避免各级政府对企业投资进行微观干预和提供优惠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这实际上是需要政府进1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1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会面临更大的政策阻力,并且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而通过行政体系实施投资规制政策会面临小得多的政策阻力,并且在行政力强力推行时,会对投资过热起到“立竿见影”的压制作用。因而,在具体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政策部门更倾向于采用投资规制政策来治理产能过剩,反而忽略了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由于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投资规制政策往往长期化,致使治理成本成倍增加,甚至可能远远超过政策所带来的收益。

;;;对于目前在1些行业实施的旨在治理“产能过剩”的投资规制政策,政策部门更为深入和谨慎的研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治理产能过剩,合意的治理政策应该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基本制度上限制甚至杜绝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进行微观干预和提供各项优惠政策,而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地方政府的投资优惠政策进行强力限制,尽量避免直接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微观规制所带来的不良效应。

;;;注释:

;;;①周其仁认为,“产能过剩”与“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投资”以及“过度竞争”指的其实是同1现象: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市场的需要,派生的现象是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亏损增加、产能大量闲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学校艺术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4篇)
  • 下一篇: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