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多媒体教学方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0 栏目:写作范文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1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过分依赖”现象。多媒体只是现代教学工具,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的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排他”现象。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了板书,排斥其它教学手段,舍弃其它常规媒体,把一些只需要小黑板、挂图、卡片、录音机等都能完成的,非得要自制课件授课,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误区四:曲解课件作用,以课件取代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其展示的每个画面、每行文字、每个声音都是为启发学生思维服务的。例如:通过录像、视频、录音等“再现”已经消逝的历史现象、历史过程或历史事件;用动画模拟抛物线或自由落体的情景;用动画模拟不能看见的分子运动等,都是为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多种刺激信号作用于学生感觉器官,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痕迹,以触发他们的灵感,启迪他们的想象。但大多数教师都以课件的展现来呈现教学内容,为了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课件顺序,抢在下课之前展示完课件的最后一个画面,而置学生的思维于不顾,自认为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其实际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冷静、科学思考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应用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误区,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老师在欣赏和崇拜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忘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没有用新课改背景下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所以,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的掌握教学设计思想,科学的设计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认真的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理性的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第一、要贯通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运用自己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方法。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中的文本教案相比较不是简单化了,而是更加复杂化了。比如,对于传统的文本教案,教师只需要考虑具体内容的文字表述方式及文字布局;而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文字方面,还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因素的考虑,还要考虑背景、色调、布局及整体设计等。所以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要求教师除了熟悉具体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音乐、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能够综合运用它们,设计出来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不但要有教育性、科学性的关键性特点,还要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陪衬和烘托。因此,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及产生的一些误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具备足够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第二、要根据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因科因课制宜,不求多求全。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多媒体教学可创设教学情景、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手段等),但它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也不同。我们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实现具体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挖掘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探究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创新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比如文科教学要注重对教学情景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而理科教学则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着眼点在一个理字。所以多媒体教学和课件的制作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等,而是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弥补其不足。

第三、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自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除了服务于教学本身外,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防止出现以下情况:①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②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③生硬拼接、胡拼乱凑。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古代历史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在欣赏朗读课,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2

关键词:舞蹈学科;多媒体技术;培训;实训;理论课;技巧课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却一直未在舞蹈教学中发挥明显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舞蹈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完整性、适宜性、有效性,探索能与传统方式有效结合的对舞蹈学科发展更有益的教学手段,同时推动舞蹈多媒体技术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一、“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概述

“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包含“两建”“两训”“两型”“一课”四个模块。“两建”是指加快舞蹈多媒体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两训”是指“从零扫盲”,强化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和学生多媒体实训能力培养;“两型”是指研究探寻适合舞蹈技巧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现有施教方法形成有力支撑;“一课”是指在高年级增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针对舞蹈编导、舞蹈节目制作和舞蹈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软件及其操作方式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两建”是方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两训”是方案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两型”是方案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具体实施目标,“一课”是方案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项目,“两建”“两训”并行实施,辅助“两型”课程全面深入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一课”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二、“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提出的现实依据

笔者曾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8所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系统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理论课教学需求。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所院校为舞蹈教学提供专业的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和微格教学系统,这就导致技术型课程仍无法突破“把杆+地板+镜子”的传统教学法。

教师群体对多媒体教学的接受度和掌握度也并不乐观,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线舞蹈教师仅占总数的35%,熟悉相关视频处理与编辑软件、图像处理或动画软件的舞蹈专业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舞蹈学科动态的时空性决定其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必须具备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只会运用PPT制作课件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而专门针对舞蹈学科的特点举办技术培训也往往由于组织难、对象少等难以实现。因此,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希望能改善目前舞蹈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和技术手段陈旧的状况。

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60%的舞蹈专业学生是靠考前3个月的舞蹈冲刺辅导考进高校的,他们的身体肌肉能力和柔韧性未曾被开发,年龄也偏大,一切训练都要从头开始,因此毕业后成为各专业团体职业演员和编导等高精尖舞蹈人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多数都会到企事业单位、文化培训机构等就业。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编舞、多媒体舞蹈合成、数字化舞蹈传播空间开发等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的开发、策划和经营也不断升温,许多以舞蹈、虚拟教学或表演为载体的新型职业应运而生。而目前舞蹈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识教育才刚刚起步,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的具体实施

1、从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入手,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

缺少必要的硬件支持,多媒体教学就如无米之炊。舞蹈多媒体课程对教学的支撑环境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室,还需要有专业舞蹈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和舞蹈微格教室来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舞蹈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的硬件系统是由计算机、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和集成设备等构成的综合系统,这个系统由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等6大模块组成,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各子系统与舞蹈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实现智能一体化管理。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是一个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教学系统。通过这样的演播系统和数字化教室,教师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扩展舞蹈示范方式,推动编导创新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建立教学评估机制,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评估机制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工程,舞蹈多媒体教学的评估机制要强化常规、注重细节,为高质量的舞蹈多媒体教学提供监控和保障。但是,目前,由于舞蹈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还未广泛而系统地开展,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估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建立教学评估机制。

一是目标机制。要以教学的各项要求为基础,紧紧围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效果,制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是实施机制。要设置独立的教学评估机构,建立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以确保评估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是保障机制。要从上到下努力提升对内部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做到狠抓、精检、勤查。

四是激励机制。要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强化激励竞争机制,采取有效手段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信息反馈机制。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信息反馈工作,成立信息反馈小组,扩大教学信息反馈渠道。

3、弱化专业性束缚,强化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和学生实训

由于形体艺术的特殊性,舞蹈教师习惯并相对比较依赖“手舞足蹈”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只有放宽眼界、吐故纳新,学生的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最终推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在实践中,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弱化传统教学方法对专业教学的束缚,达到“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先进的教育思想”的目的。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除常规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教学软件外,还要强化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与编辑、音频处理与编辑等舞蹈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艺术类学生的实践训练困难比较多,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笔者认为,可借鉴高职院校的经验,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训室,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然后进一步建立“引企入校、校企组合”的新模式,或开展“订单式”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最终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

4、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不同的舞蹈课型中

舞蹈课程主要包括技巧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针对不同的课型,多媒体参与教学的方式、程度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等技巧型课程中,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法克服传统技能技巧教学中评价指标不明确、不系统的缺点,通过细节演示和反馈对比,迅速直接地帮助学生观察自身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从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掌握关键的技术环节。相对于技巧课,舞蹈赏析、舞蹈解剖学等理论型课程的教学更易于和适于深入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多媒体演播系统辅助法、网络资源与教学结合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感性、直观和易懂,课堂也不再枯燥乏味。

以上只是列举多媒体教学的部分方法,笔者认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的,确定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和方式,使之与传统的示范、讲授、纠错等环节有机结合,最终快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5、增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使技术成为艺术的必要补充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谈到关于课程设置的五点依据,其中一点是:“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客观的需求变化,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培养舞蹈人才的全面性。”而开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的正是培养具有综合的跨学科发展潜力和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为舞蹈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课程模式和内容取向上,要立足于舞蹈本位能力的提高,着眼于舞蹈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还要处理好“全面”与“精华”的关系,不能什么内容都教授。笔者认为,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以针对与舞蹈表演、制作、编创、教学等有关的各种软件及应用技术为主,如对音频处理与编辑软件Cool Edit、视频处理与编辑软件Premier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二维动画软件Flash等软件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软件的各种功能,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舞蹈教育突破传统模式,快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

舞蹈教学如何走出纯粹单一的“口传身授”的小空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时代性的扩展和延伸,其引入的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升华了教育的艺术性和想象力,弥补了许多传统教育的不足。而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将促进舞蹈教学的科技性、艺术性改革,除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传统舞蹈教学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还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缩短训练成才的周期。

2、有助于多媒体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统一,形成完整、健全的教学与教管系统

这个方案从实际调研着手,明确了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方式、内容,优化整合了“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课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理顺和调整。同时,这个方案还对硬件设施的建设、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强化等环节提出要求和建议,有助于对现实教学实施过程缺失项目进行补充和改进。

3、有助于舞蹈教育变单一的“专才教育”为综合性的“通才教育”,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择业范围开辟新的道路

“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使学生在探索舞蹈影像采集与保存、编辑与再现、分析与研究等技术过程中,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手段和编排流程的现代化变革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于峰,史立秋,姜燕,崔永江、地方高校内部长效教学评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3

关键词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内科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206

多媒体直观教学在内科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将图片、视频演示、Flas等具体形象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动静相兼、视听结合、直观性极强的特点,能使微观的现象形象化[1]。其在内科学教学的作用如下: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素质相对较差,理解能力欠佳,我们采用文字配合相应的图片、视频、Flas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讲述“满堂灌”的单调教学模式,通过声音加影象,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浓厚。②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内科学的临床表现多而复杂,学生在没有到临床实践之前,往往只能通过对书本文字的死记硬背来记忆,记忆时间短暂,很快遗忘,即使教师加上肢体语言的讲解,学生往往也是难以理解。如果通过多媒体插入图片、视频、动画等方法,可以使得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譬如,在讲解心肌梗死的支架介入治疗时,学生通过文字难以理解,如果在多媒体中插入Flas,将放支架的过程演示一下,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了这个难点,大大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并且记忆时间长且牢固。③提高教师备课兴趣与教学质量: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课采用的方法及讲授的知识如果一直不变的话,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将会感到备课无兴趣,讲课无激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不但可以在网上搜索新的医学信息,开拓视野,上课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同时又能第一时间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了教师的备课兴趣与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在内科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列举与理论相关的临床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内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如下:①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思维: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授课的内容选择典型的病例,在讲解一个疾病之前,先列举一个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并提出与讲解内容有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起到引导作用。其教学意义在于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开发,“鱼”“渔”共授[2]。②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理论知识:由于学生未接触过临床,单纯讲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能理解,往往听课有疲惫感,如果插入与讲解疾病有关的病例,既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又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③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典型病案,这不仅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到临床实践中查阅资料扩充知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医学新动向,而且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所选病例进行课堂设置。

多媒体直观教学联合案例

如果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联合应用,就是将案例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使得案例更加直观和生动,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浓,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记忆深刻。如先放一段剪辑好的案例视频:某一病人在活动中突然感到胸痛,手放在胸口上面,脸部有痛苦的表情,紧接着提出问题,“这位患者发生了什么?”进而引入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在讲到处理措施时,可再放一段视频:患者经立即休息、口含硝酸甘油、深吸气咳嗽的措施暂时缓解心绞痛的发作。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对所放映的病例进行认真讨论,教学能够互动,学生思维得到了启发,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们曾对两个班级的不同学期在内科学教学中,分别采用以讲授为主、不含案例的单纯多媒体教学(对照组)和多媒体直观教学与案例教学联合应用教学法(多媒体+案例教学组)。经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数据以均数X±S表示,组间经t检验,两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平时测验及期末考试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媒体+案例教学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小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以其兼具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优势,目前在中职教学中基本已普及应用。临床案例插入疾病讲解中的作用,也已经被大多数的内科老师所认可,但案例若仅仅靠口头描述,不够直观形象,不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实践证明,将临床案例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开拓了老师的视野,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尤其对目前卫生学校普遍素质较低的学生,更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4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室;集中控制;新建;改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77-03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具有课堂信息量大、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等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点,所以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且发展势头迅猛,进而引发对多媒体教室需求量的激增。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建设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刚开始建设的时候缺乏整体规划,这样就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建设新的多媒体教室,同时对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构建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现有多媒体教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多媒体教室供不应求,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和设备已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教室资源紧张,也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教学管理部门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要反复衡量才能确定某一课程是否需要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对正常教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二)设备老化和损坏现象严重

一方面,因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使得现有多媒体教室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加速了设备的老化进程;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的技术局限,导致多媒体教室的集成度不高,所有多媒体设备都需要教师手动操作,因为操作不当,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比较严重。

(三)多媒体教室管理难度大

一方面,现有多媒体教室建设时间较早,整体解决方案简单,要求老师掌握多媒体教室各种设备的操作,但很多老师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量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多媒体教室建设时缺乏整体规划,建设随意性较大,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架构和设备型号繁杂,这就需要同时维护多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设备,给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带来很多问题。

(四)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配备少

由于早期建立的多媒体教室数量少,管理维护工作量小,管理人员配备很少。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建设新多媒体教室,而相应的管理人员却没有增加,导致多媒体设备维护不及时、管理质量不高,对正常的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以上几点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对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构建良好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步骤

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室新建与改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牵涉到学校的多个部门,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对正常的教学产生影响。

(一)前期调研

启动多媒体教室新建与改造项目后,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项目组围绕多媒体教室新建与改造的主题进行充分调研,先后走访省内多所高校,汲取成功经验。与此同时,也对多家多媒体教室设备集成商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已建成的多媒体教室情况。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信息,既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多媒体教室的最新发展动态,也拓展了思路,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方案制定

充分调研后,项目组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方案,并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形成了学院的多媒体教室新建与改造方案。制定方案时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设备集中、自动化控制。为使多媒体设备能达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目标,使用多媒体中控系统对多媒体设备进行集中、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一键开关系统。采用这样的控制方式,可以为老师营造一个更高效、轻松和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多媒体设备。

2、使用改进的多媒体控制台。多媒体控制台是多媒体教学常用设备之一,除了用以集成多媒体设备之外,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多媒体设备的安全保管提供有效场所。[2]采用改进的多媒体控制台,大部分设备均被“封装”到控制台内,老师只需在控制台上插入校园卡就会自动开启所有设备,拔出校园卡,所有设备自动关闭。同时在控制台上预留了USB接口、VGA接口、网络接口等常用接口,以方便临时外接其他设备。

3、多媒体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多媒体教室设备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防盗,二是用电安全。在设备防盗方面,采用防盗录像措施,即当出现偷盗或恶意破坏设备时,会立即启动录像,并立即将警报信息传至控制室,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多媒体教室设备的防盗安全。在用电安全方面,采用单独线路供电方式,并增设防漏电保护装置,从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线路老化等而引起漏电安全事故。

4、多媒体教室音效。对于满足正常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效果和音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实践当中,相对于投影效果,多媒体教室的声音效果往往不太好。在设计方案时,每个教室采用三个固定界面话筒进行拾音,并使拾音范围覆盖整个讲台区域,老师在讲课时无需使用手持或领夹话筒,使老师更加安心教学。同时也可以外接无线话筒使用,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要求。

5、网络型集中控制架构。在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整体架构选型上,采用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型集中控制架构,让管理员在控制室就可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以实时了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采用这种架构,能够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6、处理好新建与改造的关系。在新建的同时,充分考虑如何对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使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能和新建的多媒体教室融为一体,对所有多媒体设备进行集中远程控制和管理。采用“先新建再改造”的工作方式对现有多媒体设备进行改造,即新建一批新的多媒体教室,调试使用正常时,再使用新的架构对原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这样既可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也可以对原有多媒体教室进行优化,最终达到调整架构、融为一体的目的。

7、优化多媒体教室管理队伍。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上的作用,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配备一支合理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队伍,始终是保障多媒体教室及设备高效运行的关键,所以在制定建设与改造方案时也讨论和明确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人员构成和工作职责,以确保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及时维护。

(三)设备选型

依据方案,选择能够满足功能需求的多媒体设备是实施具体建设前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建多媒体教室配备的主要设备如表1所示。多媒体主控室的设备主要包括主控计算机及控制软件、视频存储服务器和视频信号的显示设备等。

(四)现场安装与调试

在设备正式安装之前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和供应商及时沟通,把握安装进度,监控安装质量。为确保新建多媒体教室的整体效果、设备性能的发挥,主要对多媒体设备的接电处理、各种设备的具体安装摆放位置、安装走线方式以及安装进度等几个现场安装细节进行明确。在所有设备安装好后,逐个对新建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单机调试,再进行整体联网调试,确保新建多媒体教室能顺利投入使用,同时实现对新建多媒体设备的集中远程控制和管理。

(五)现有多媒体教室改造

新建多媒体教室投入使用后,经过调整和完善,达到了使用简单、管理方便的目标和师生认可的程度,然后再采用新建多媒体教室模式和管理架构对原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本着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原则,淘汰过于陈旧的设备,增加必须增添的设备。经过改造使原有的多媒体教室焕然一新,与新建的多媒体教室融为一体,改善和优化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多媒体教室的整体管理和维护效率。

三、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 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建设方案

为保证多媒体教室新建与改造取得良好效果,在制定新建与改造方案时,项目组与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网络中心等多部门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多次研究和论证,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制定了立足学院整体、满足教学需要和进一步发展的多媒体教室新建与改造方案。制定的方案在多媒体教室的新建与改造过程中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保障了后期建设与改造的顺利进行。

(二)使用方便

本着多媒体教室建设与改造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采用了最新的多媒体教室模式,使设备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三)管理方便

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规划、设备选型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管理需求,增强多媒体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可操作性和易维护性,降低管理成本。在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知名度高和售后服务好的厂家和产品,力求使多媒体设备质量好、功能先进、稳定性高、故障率低,管理便捷。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功效

一方面,坚持实用性、开放性、统一标准和管理,使多媒体设备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功能;另一方对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改造时,合理处理和利用好现有多媒体教室设备,提高对现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五)完善多媒体教室管理队伍

配备一支专业扎实、业务熟练和乐于奉献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队伍,保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高效运行和有效管理维护。根据学院多媒体教室规模,研究和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多媒体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效用,营造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古晓艳、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1、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6

(华中科技大学 软件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针对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互动媒体工具的应用方法。基于教学活动理论,论述案例教学活动的结构和过程,分析案例教学活动对互动媒体工具的需求,指出互动媒体工具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实现媒体表现、学习者交互和媒体知识管理的三大职责。以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的建模软件和通用的即时通讯软件,说明基于互动媒体技术的案例教学活动完整过程。

关键词 :案例教学;互动媒体;课堂教学;媒体管理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云计算环境的视频标注与检索方法”(2013CFB152);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以软件工程技术见长的复合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3037)。

第一作者简介:方少红,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Fangshaohong@hust、edu、cn。

0 引 言

面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需求,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学的难题。案例教学法由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美国工商管理教育领域获得过成功经验,因而备受推崇[1]。在我国软件工程的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案例教学法得以广泛应用[2]。然而,高质量的案例教学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需要提问、讨论、反馈等大量的交互支持,传统的课堂环境无法满足人数众多的案例教学交互要求,因此采用互动媒体技术构建案例教学环境和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案例教学法经历了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观念,发展到多模态的信息认知观,多种模态的交叉互动成为案例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3]。例如,在教育技术学教学中,采用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4];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Blackboard交互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5];在法律英语的教学中,构建多模态教学环境[6]。这些研究体现了互动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显然,互动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合理应用互动媒体工具必须基于课堂教学活动对互动媒体技术的需求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以教材为媒介的、教师讲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的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课堂从单纯预设式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设计[7]。案例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基础的、讲授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动态生成式的交互过程。当师生间的认知不对称最大限度地消除时,案例教学的效果才能极大化体现。从教育活动理论看,我们可将教学活动系统定义为由工具、主体、客体、共同体、规则和分工6大要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工具在6大要素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中介职责。互动媒体技术是适合活动理论和满足课堂教学的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工具[8],基于活动理论能够较好地优化工程实验领域的教学模式[9-10]。因此,研究互动媒体技术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案例教学活动的结构和过程

活动理论将活动系统结构化地定义为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和分工6要素,并将活动过程定义为生产、分工、交换和消费4个子系统。活动系统的模型如图1(a)所示。在案例教学课堂活动中,学习者通过分组讨论研究的形式求解问题,对应案例教学活动的结构模型如图1(b)所示。其中,在案例教学活动系统中,工具包含课堂教学所能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供学习主体和学习共同体使用以及为达到案例学习目标而需使用的所有工具。

常见的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包含案例提出、案例求解、案例分组评述和案例综述4个步骤。其中,案例提出属于消费子系统,由学习共同体中的指导教师根据前期教学准备,向学习主体提出已有的案例问题和求解目标;案例求解属于生产子系统,由学习者产生求解结果;案例分组评述和案例综述属于交流子系统,由学习共同体和主体基于学习规则进行讨论交流。

互动媒体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交互功能和多媒体管理功能,使得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习者与学习共同体之间能够进行频繁的实时交互讨论,互动媒体工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能够提供比一般的广播式教学环境更有效的交互支持。

2 互动媒体工具的职责

案例教学法从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阶段发展到多模态的信息认知观,充分体现了互动媒体工具对案例教学的影响。从上述案例教学活动的结构和过程看,互动媒体工具可以为学习者和学习共同体提供案例教学所需的交互功能和多媒体功能,如图2所示。互动媒体工具的具体职责表现为以下3方面。

2、1 媒体表现的职责

在案例提出阶段,互动媒体工具提供媒体表现的职能,不仅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还要全面表达案例的场景、背景知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各种素材,以使学习者对案例的发生环境具备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互动媒体工具能够层次分明地围绕一个主题,建立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类型,使学习者能直观、全面地理解案例的丰富内容。图2左边填充的3个用例中,互动媒体工具为教师提供组织多媒体素材、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的功能。

2、2 实时交互的职责

在案例求解阶段,互动媒体工具提供交互职能。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需要保障交互的实时性和回溯性。一方面,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关注和解决;另一方面,讨论的过程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得以共享和记载,使各个问题能够不断深化,直到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图2中间的3个用例中,互动媒体工具为教师、学习小组和学习者提供实时的、有效组织的沟通功能,包括任务分工的交互支持、小组讨论的交互支持和提交中间成品的交互支持。

2、3 媒体知识管理的职责

在案例的评述和综述阶段,互动媒体工具提供多媒体的知识管理职能。案例教学的学习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跟踪案例的求解过程,积累学习者的各种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在评述时引用学习者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互动媒体工具应具备媒体管理的职能,能够管理大量学习者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而保证教师在案例评述中直接引用学习者的素材,帮助学习者回顾、整理和加深掌握案例求解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图2右边填充的2个用例中,互动媒体工具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分组讨论和教学案例综述时所需的不同层次知识管理功能。

3 基于互动媒体工具的案例教学活动实现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阐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理论和技术,是软件工程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理论上,阐述面向对象方法学从类模型、状态模型和交互模型3种概念出发分析软件制品;实践上,该课程利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描述软件制品。因此,该课程一方面包括模型的理论概念和建模技巧,另一方面包括建模的能力实践。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阐述复杂的案例背景知识以及抽象的案例求解过程,需要占用大量学时;在课堂教学中,难于实现大量学生频繁、高强度的交互讨论;在教学资源方面,学习者的求解过程以及中间成品难以积累。

从案例教学工具的媒体表现和组织职能来看,IBM公司的Rational Rose是支持UML标准的建模工具,它不仅是一款软件开发项目中常用的建模工具,而且在媒体组织和上具有强大的功能。在媒体组织上,该软件采用用例视图、逻辑视图、组件视图和部署视图共4个视图,按照树形层次结构组织每种模型的多种媒体类型的数据资料,提供本地文件和URL地址的链接,支持多种媒体类型的媒体管理。在媒体表现上,该软件支持将模型及其相关的全部内容转成HTML文件,按照原树形结构成IE浏览器能够查看的网页形式,满足多用户网络环境下媒体展现的基本需求。

从案例教学工具的交互职能来看,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提供用户分组交互和用户点对点交互的功能,对分组用户具有角色管理的功能,所支持的交互内容包括语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多媒体数据,能够满足案例教学中学习者、学习共同体以及教师之间不同层次的、多种媒体类型的数据交互需求。同时,QQ即时通讯软件具有消息管理的能力,可为案例教学中大量交互内容的回溯、检索和查询提供数据基础。

我们利用Rational Rose专业建模工具的多媒体素材组织能力,结合在校学生普遍采用的腾讯QQ即时通讯工具,在校园网的Web服务平台上,实现了基于互动媒体工具的面向对象建模课程的案例教学活动全过程。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在Rational Rose建模工具中,组织多媒体的案例素材成网页,建立课程案例教学的网站。案例的多媒体素材组织如图3所示。教师可按照目录树的层次结构,以案例为根节点,展开UML行为模型、结构模型和状态模型的文本描述、图形描述等多媒体内容。案例学习的网站由教师和更新,同时,教师建立教学班的QQ群。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自主阅读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料。

(2)对案例学习者分组,每组组长分别建立本组的QQ讨论群。例如,本校本科生的面向对象建模课程教学对象约90人,每组7人,约建立13个QQ小组群。每个学习者既属于班级群,又同时属于小组群,对于提出的问题,优先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可以在小组群和教学班级群中同时参与多组讨论,能够共享类似问题的解答并且对问题和答案进行回溯,提高讨论的沟通效率。

(3)教师组织分组讨论和综述。通过跟踪讨论情况,教师可将每组讨论的内容以及每组的建模成品,按照知识管理的方法,组织更新到案例教学网站中,并以此为基本内容组织课堂讲评和案例综述。案例教学中交互过程的实现如图4所示。

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由于采用Rational Rose组织和管理多媒体的案例资源,采用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建立讨论群进行交互,因此一方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及时、丰富并且条理清晰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使学习者与学习共同体之间进行及时并且有效的交流,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每个学习主体的参与度。

4 结 语

互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案例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文章基于活动理论采用互动媒体工具,实现了一种案例教学活动的完整过程;通过网络化、多媒体、互动式的案例提出、案例求解和案例评述与综述,阐明了互动媒体工具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媒体表现、学习者交互和媒体知识管理三大职责;将专业建模软件和常规通信软件应用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显著提高了多媒体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学习主体的参与度,很好地培养了学习者的面向对象建模能力。互动媒体工具可应用于其他课程的案例教学,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媒体工具和通信工具更有效地协同,自动实现案例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和沟通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任明川、 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4): 91-92、

[2] 叶俊民, 余传生, 王敬华, 等、 以培养创新型IT人才为目标的案例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 2012(14): 87-90、

[3] 戴志敏, 郭露、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效果解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3(1): 79-83、

[4] 范福兰, 张屹, 白清玉, 等、 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6): 24-28、

[5] 赵冬梅、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践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9): 41-43、

[6] 袁传友、 从教学实践中构建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J]、 教学研究, 2010, 33(4): 50-55、

[7]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 意蕴与课题[J]、 教育研究, 2010(10): 73-80、

[8] Kaptelinin V, Nardi B、 Acting with technology: activity theory and interaction design[M]、 Cambridge: MIT Press, 2006: 35-36、

[9] Tong X S、 An experiments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activity theory in office advanced application curriculum[C]//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ICCSE), Washington D C: IEEE, 2012:1964-1966、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7

关键词: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应用

我们所谓的平面设计就是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将不同的图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平面设计新的活力。下面我们将主要讨论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领域的应用。

1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虽然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很快。另外,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却能被应用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肯定有其特有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平面设计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设计者们为了得到最佳方案往往需要修改很多次,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修改图纸上,严重地影响了设计者的工作效率。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避免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画制和修改图纸,为同学们修改方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构思更好的设计方案,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创造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好的设计作品的诞生几率。

(2)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平面设计的精确度。如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直观的看到我们的设计方案的真实效果。采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去采用手绘方案展示图时的缺陷,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彩绘时间,还可以逼真的模拟出最后的效果,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设计方案的缺陷,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设计作品的完美性。

(3)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告别枯燥的绘画生活,还可以让同学们应用先进的设备学习平面设计。在强烈的好奇心的推动下,可也大大的提高同学们对于平面设计的热情,让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同学们全方面的发展。

(4)多媒体技术可以缩短平面设计的设计周期。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需要进行很多次的修改,而多次的修改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绘制大量的图纸,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如果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简单的修改一下就可以,而且在方案确定以后可以直接利用打印机将设计图纸打印出来就可以。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缩短平面设计的设计周期。

(5)多媒体可以为我们提供逼真的视觉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我们不但可以简单地将不同的图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可以直观的看到我们的设计方案的最终效果。另外,利用计算机图片处理方面的相关技术还可以让我们的设计方案具有立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设计方案赋予新的生命力。

2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即使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2、1不要过分强调制作技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想充分发挥事物的优势,尽量避免事物的劣势,就必须学会如何合理的应用各种事物。比如,如果我们想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推动平面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应该学会合理利用多媒体。我们再利用多媒体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应该做一个具有相当专业的平面设计能力的计算机操作者,不要过分的强调计算机图片制作技巧,反而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方案设计上。因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的标志并不是采用了多么先进的制作技巧,而是设计方案的新颖和实用程度。

2、2考虑平面设计方案时不能过分地依赖计算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整个国际社会中,不仅是我们中国,就连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的设计人员也被多媒体技术影响了。现在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平面设计就是简单的在网上找几张图片,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简单的拼凑一下就可以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平面设计是一个需要创新和改变的工作,我们在思考设计方案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不能让我们自己的思维被计算机所禁锢。我们应时刻保持一种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平面设计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虽然计算机技术诞生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是计算机技术被实际应用在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的时间却很短。所谓的平面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诞生的艺术性的活动,它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先进的制作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面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平面设计的教育方式,更是为了顺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是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它预示着我们的平面设计的教育方式将会发生质的改变,通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我们的平面设计进入到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

4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平面教育事业的需要,更是时代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应用多媒体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打乱设计和设计主体的关系,防止设计的随意性,追求设计方式的多样性。因为对于真正优秀的平面设计来说,新颖的创意才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创意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活点滴的累积的和突发的创作灵感。而对于优秀的平面设计来说不仅需要好的创意,先进的制作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过去的平面设计的技术落后的缺陷,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坚信,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的平面设计行业也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欣赏到越来越多的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吕璐、电脑在平面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8(08)、

多媒体教学方案篇8

关键词:农村教学;多媒体;数学;现状;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完美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在我国积极倡导开展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技术也走进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所多具有的声、图、动画以及文本设置等多种功能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编写不同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声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且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师课堂运算以及板书书写的时间。节省下来的大量的课堂时间,可以用于学生的提问、分析与研究,逐步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

1 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数学教学之间的对比

1、1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需要运用板书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义,在进行几何计算时还要教师现场画图,图形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否则图形画不好会影响学生对几何题的分析与理解,最终影响数学教学效果,使学生是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占用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的进行讲解,没有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别抹杀掉。在课堂上学生自我动手实践能力也会被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此外受教学实践的限制,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无法及时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程度,长此以往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混不同,于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便是为什么数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学教学所运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必须努力抓住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契机加以改善。

1、2 多媒体数学教学方式的相对优势

多媒体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师运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视频与音频以及绘图软件对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定义、公式、图像进行输入,编写出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直接展示教学课件,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这些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用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节省出的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中的缺陷,不断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案研究

2、1 找到多媒体数学教学的切入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只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任务、传递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在运用所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被多媒体技术所牵制,要学会灵活的掌握与运用它,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与否,在恰当的时机与恰当的地方使用多媒体技术,找好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优势,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现代教学的发展。

2、2 教学软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计算机的优势很明显,它能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然而凡事皆有度,教学内容过分微机化就会因过于浅显而丢失一定深度,使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萧文强教授提出数学教育要兼顾“才、学、识”三个方面,认为“广义的数学教育不把数学仅视作一件实用工具,而通过数学教育达至更广阔的教育功能,这包括数学思维延伸至一般思维,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良好的学风和品德修养,也包括从数学欣赏带来的学习愉悦以致对知识的尊重”。因此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在设计时一定要处理好自观与抽象的关系,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要引领学生思考,这样才能不仅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方法。

2、3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

“一般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儿童能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平均为15分钟,中年级儿童是20分钟,高年级儿童达到25分钟”。对中学生、大学生也有同样的问题。课堂上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对学生而言,强烈持久的视听刺激会反过来抑制他们的神经,学生容易疲劳而使学习效率下降。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趣味性强,学生容易走向只动手操作计算机,不动脑子思考的误区,学生满足于从计算机上得到的感性材料,不动脑筋深入思考,不动笔演算,使数学课变成计算机操作课或娱乐课。所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一定要坚持以学习数学知识为主,合理控制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不能喧宾夺主,让教学设备冲淡了教学内容。

2、4 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当充分考虑课件的交互性和可控制性,通过课件能够随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来指导下一步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的进度一致以便于教师指导,或者只是简单地为了控制课堂教学秩序,有的课件设计成广播式播放。教师在主控计算机上控制课件的运行,学生眼看着屏幕上精彩的图像和动画,耳听着优美的音乐,被这种“图文声色”的教学环境所吸引,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地学习”,表面上好像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忽视了计算机强大的交互性。这样教学设计根本没必要在网络机房上课,用一台放像机在教室中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千万不要将数学课上成了软件展示课,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根本没有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资本投资项目(精选8篇)
  • 下一篇:体操课的学习心得(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