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互联网发展规划(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0 栏目:写作范文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1

我们要如何做好品牌或产品的网络营销,首先我们要根据品牌或产品设计一个可行、有效的互联网营销整体规划,整体规划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或产品互联网整体规划

1、品牌或产品的互联网调研究

消费者行为调研设计、产品行销调研设计、互联网舆情调研设计、互联网流量监测指标确定、竞品动态监测确定及调研报告设计、产品创新渠道调研。

2、品牌的互联网传播规划

品牌传播的互联网总策略、互联网广告规划、互联网公关规划、互联网活动规划及活动策划、互联网口碑传播规划及策划、互联网关键字优化公关、互联网危机公关策略、品牌互联网特质策略、互联网促销设计划。

3、产品的互联网渠道规划

产品特性及互联网渠道策略、产品互联网的价格策略、产品入驻互联网商城的规划、产品互联网通路规划、Sales和PG互联网行销培训计划。

品牌或产品互联网营销整体执行

1、品牌及企业的互联网调研究;

2、品牌及产品的互联网监测;

3、互联网传播实施:

广告执行:包括媒体购买、媒体投放、广告设计、设放监测、效果反馈。

公关执行:包括各类形式的论坛、BLOG、SNS社区、即时通讯、评论、播客等。

活动策划:具体活动的执行、数据库的搜集整理、数据库二次营销的对策、互联网关键字优化公关、互联网危机公关执行和预防、互联网促销活动的执行。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流通;智能交易

中图分类号:F713;F0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3-0029-05

一、引言

1999年我国开始研究物联网技术,与西方国家同时起步,至今已经有13年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物联网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流通领域,如批发、零售、餐饮、美容美发、洗浴洗染、家政、修理、配送、快递领域的网下与网上交易、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智能菜单、POS结算系统、环境监控管理、商品的及时补货系统、防盗系统、智能商业、客户关系管理、冷链物流、第三方及第四方物流平台、商业智能、商业流程管理、节能减排、未来商店(智能商店)、体验店、智能市场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在20多个城市的肉类蔬菜体系中建立了应用试点,比如屠宰企业、大型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众多团体消费点等等。此外银行、交融运输行业的试点也得到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银行卡累计发行量已达29、49亿张,同比增长22、1%,增幅较上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2、86亿张,国内联网POS机具已达438、7万台。截至2011年1月,按照国家ETC标准和交通运输部行业规范建设和开通ETC的省市有17个,开通车道数1930多条,使用车载机(OBU)不停车收费用户达到120万个,使用统一标准的非现金支付卡用户60多万个,自建客户服务网点341个。

以上有些是物联网科技的直接运用,但更多的是物联网科技在流通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尤其是智能技术在流通中的应用,大大刺激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着我国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转型与升级。“智能流通”这一新兴概念在流通领域得到迅速推广。

二、智能流通的概念及其新发展

(一)智能流通的概念

智能流通是指将流通主体、客体、工具、对象、空间等,按照标示层、识别层、传输层、应用层联结起来的,物与物、人与物(含动物)、人与机、机与机等相互链接、形成协同运营的系统,包括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物流、智能交易环境、智能消费等流通全过程的智能活动。具体来说,含有电子标签的智能“新商品”成为智能流通的前提,智能交易引领流通过程的现代化,各种网上与网下支付模式和移动支付模式,智能物流配送快递,智能交易环境,智能消费空间(在流通过程中许多服务是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等,共同构成智能流通。智能流通向上游延伸与智能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智能流通与智能消费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种生态关系(详见图1)。

(二)智能流通的新发展

智能流通与“三网融合”相结合是物联网领域内研究的新课题。从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趋势来说,“三网融合”+“物联网”是一个发展趋势。物联网条件下是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三网融合”的技术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可以感受到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物联网与电信网融合、物联网与电视网的融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1 智能流通与下一代互联网融合

智能流通不仅是互联网应用的延伸,更是融合。在智能流通的标志层、识别层、网络层、应用四个层次中,传输过程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最广泛的网络层次,将其内部网、外部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相互联动起来。

2 智能流通与宽带电信网融合

表现为物联网通过电信网络,将手机的无线传输功能、感知功能、音频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相互联动。近几年出现的移动商务就是智能流通与电信网的结合。

3 智能流通与数字电视网融合

智能流通与电视网的融合,使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的联动与视频传输有机结合起来,让流通企业集团的团队能够集中在办公室远距离地遥控商品流通的全过程。

三、智能流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我国物联网以30%的年市场增长率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流通却被“边缘化”了。许多新的政策和措施不向流通产业倾斜,导致微利的流通产业却不能搭上物联网经济的快车,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智能流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流通无科技”的影响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流通无科技”的观点盛行。有人认为,流通没有科技,也不需要科技,流通即使“有科技”也不过是成熟科技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而已。而我们认为,流通“有科技”,而且流通科技能够直接转化为流通生产力。即使是成熟科技在流通领域的运用,也需要有一个“创造”的过程,即流程、工艺等流通科技的创造以及价值的创造等,以满足流通领域的实际需要。如成熟的ERP技术在流通领域应用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许多不能与流通实际相结合的弊端。

2 智能流通尚未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环境与安全检测、智能工业与自动化控制、智能医疗健康、智能精细农牧业、智能金融与服务业、智能国防军事是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但是智能流通并没有被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即使是《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也没有把“智能流通”列入其中。近几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文件,智能流通的政策都是分散于不同的文件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

3 智能环境差,对智能流通的认识度偏低

智能环境较差,比如,除了安全监控外,商场温度也难以控制,许多商场总是冬天温度高,夏天温度低,使顾客难以享受到温馨的服务环境,在节水节电节气节油等方面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就现行文件来看,虽然物联网规划文件较多,但针对智能流通的规划性文件较少,这充分说明目前对智能流通的认识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智能流通的建设和发展。

(二)智能流通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加强智能流通的上游——智能商品生产研究

研究“实物商品、服务商品、系列活动”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智能商品的生产过程,研究其智能化、可识别、可追溯、可控制、可移动等特性;研究其多样化使用价值,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效应,提高商品的消费效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研究智能商品的生命周期等。研究的范畴包括多种智能工业品、智能农产品,也包括农产品中的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等的生产。使用EPC等技术的许多电子标签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嵌入产品中,从而成为产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

2 加强智能交易研究

包括各种各样的网下与网上的智能交易活动,如B2B(经济组织对经济组织)、B2C(经济组织对消费者)、B282C(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C2B(T)(消费者集合竞价一团购)、C2C(消费者对消费者)、B2F(企业对家庭)、020(网上与网下相结合)、SaaS(软件服务)、PaaS(平台服务)、IaaS(基础服务)、M—B(移动电子商务)、B2G(政府采购)、G2B(政府抛售)、B2M(面向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企业)、M2C(生产厂商对消费者)、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动)、ABC(商一商家一消费者)、BAB(企业-联盟-企业)、P2C(生活服务平台)、P2P(点对点、渠道对渠道)、SNS-EC(社会化网络电子商务)、B2S(分享式商务,或体验式商务)等电子商务模式,以及未来商店等的智能交易过程。

3 加强智能支付研究

商品流通支付的智能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在物联网环境下,卡基支付、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等支付模式将更加智能化,这些智能支付(图2)将解决现有的超市排队结算现象,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便利性,从而提高其消费质量。

4 加强智能商品物流研究

包括对RFID技术、各种物流,如运输、储存、冷链、零库存等的经济运行的研究,以及废旧物回收逆向物流体系的研究等。

5 加强智能交易环境研究

探讨多种体验易环境,总结2003年以来未来商店的发展经验,以及近两年的020网上与网下交易相结合的经验,创造体验性购物消费环境。

6 加强智能商品消费研究

研究各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网下消费、网上消费,以及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增加消费者剩余等问题,探讨未来商店消费等。

四、加快我国智能流通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跨越的过程中,智能流通在引导生产、引导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子拍卖交易、现代化物流配送等需要商品的标准化,商品的标准化又促进了生产标准化。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促进了生产的标准化,如肉禽蛋奶的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就要求将电子标签嵌入产品中,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应加快我国智能流通的发展。

1 提高对智能流通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

智能流通是科技在流通领域的一种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推动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根据微笑曲线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少,流通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长,生产所占用的成本越来越少,流通所占用的成本越来越多。正如微笑曲线所表示的,在价值曲线上,左端的研究与开发居于价值曲线的高端,右端的销售、渠道以及品牌也居于价值曲线的高端,因此智能流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各级政府和企业界应提高对智能流通重要性的认识,将智能流通提高到战略高度,合理规划智能流通的发展。应将智能流通列入我国国内贸易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物联网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补充列入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使智能流通与其他“十大智能领域”共同发展。实际上“十大智能领域”中的智能物流也是智能流通的重要内容,而智能流通与其他智能领域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2 加快建设智能流通体系,完善智能流通的试点建设

借鉴蔬菜、肉类、医药等体系的建设经验,总结我国智能商店(市场)建设的经验,推动其他商品智能流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建设智能流通体系。尤其是要在体系上做文章,如形成包括智能批发、智能商品交易市场、智能零售(含未来商店建设)、智能商务服务业(如拍卖、典当、会展等)、智能生活服务业(如美容美发、沐浴沐足、洗染、照相、修理、家政等)、智能物流、智能配送(特别是智能冷链)等的流通体系。同时,将建设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物流配送、智能供应链、智能交易市场、智能商店、智能流通示范城市、智能流通企业、智能流通基地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以促进我国流通业现代化水平,真正发挥其先导性、基础性流通产业的作用。

3 切实抓住发展机遇,避免掉入“中断期”陷阱

引导物联网由引入期、成长期、发展期,进入繁荣期,避免在进入“引入期”后掉入“中断期”陷阱。电子商务就曾在2000年掉入了“中断期”陷阱(见图3)。因而,应引导物联网抛弃传统的“点投资”模式,探讨物联网“链投资”新模式,避免盲目投资,顺利经过“引入期”,直接进入“成长期”,并促进其快速进人“发展期”。

4 运用先进技术,合理规划智能流通网络

以电子标签作为切入点,促进我国智能流通的普及和发展,使之成为打击假冒伪劣名牌烟、酒、茶等产品的重要工具,保护我国自主知识品牌。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利用遥感技术(如北斗卫星导航)进行流通网络规划与设计。截至2012年2月,我国已经发射了11颗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可以监测流通领域在空间布局上的重复建设、投资趋同的倾向,避免流通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加强对国家商品储备的遥感控制,对我们充分利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技术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3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要求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上海已建成5条线总长约112km(运营里程123km,因含共线运营部分)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框架。为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建设目标,上海计划在近期内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正处于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概述

上海市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交通现状和交通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完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规划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由1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快速轨道线4条,市区地铁线8条,市区轻轨线5条,总长约810km,其中中心城内(外环线内)长度约480km。上述轨道交通远景网络建成后,上海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客流将占公交客流的50%左右。

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并原则同意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即在2005—2012年间新建10个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含既有线延长线),线路全长389km。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发展要求,至“十一五”期末,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将超过400km,形成“中心区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型态,届时轨道交通客流占公交客流的30%以上。

2 网络化技术特征分析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认识可以从规划、建设、运营多角度来看。网络规划是描绘网络,是网络建设的指导;网络建设是编织网络,是网络形成的过程;网络运营是运转网路,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标。

网络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对交通需求的基础上编制的。网络规划指导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服务网络运营,网络运营服务社会;同时,网络运营会带动、促进和引导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网络规划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形成了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图1)。因此,网络规划的稳定是相对的。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已经确定,正处于网络化建设时期。建设中如何体现为运营服务、运营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必须要对网络化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2、1 网络化的本质

网络化的本质体现在轨道交通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网络发展的持续性。

轨道交通网络的开放性表现在轨道交通网络与其他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相互支持、融合和一体化;同时,也体现在构成网络专业系统的技术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公开化。

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展性表现在网络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城市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变化),整个网络应具有可调整和可扩展的弹性特征;同时,网络系统技术具有可升级和可拓展的特征。

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性表现在网络建设和运营应集约化和节约能源,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合理性和可经营性,网络发展应形成持久良性循环。

2、2 网络化的核心

轨道交通网络化的核心是要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营。

网络的安全性表现在要保证乘客乘车的安全,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保证网络系统运转安全。

网络的可靠性表现在要保证整个网络整体运转平衡和网络运转系统的稳态。

网络的高效体现在网络管理的界面分明、层次清晰,网络管理的体系系统科学、流程固化,网络信息的交互准确、传递及时,以及网络整体运转的高效、成本合理。

2、3 网络化的支撑

1)管理体系

网络化的管理支撑围绕网络运营协调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建立从运营协调中心到线路控制中心再到车站自上而下完整固化的网络化运营管理流程。

2)技术体系

网络化的技术体系是指支撑整个网络安全、可靠、高效运转的技术支撑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同步系统、交换系统、无线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乘客信息导向系统等),信号系统,票务系统,命名与编码体系,综合信息平台,车辆与车辆基地,联络通道等。

3 网络化建设的要求

根据以上对网络化技术特征的分析,要实现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转,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层面的管理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3、1 网络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围绕网络化的核心和技术支撑,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需要在管理体系、技术基础平台、网络互联互通以及网络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见图2)。 1) 管理体系

通过建设网络运营协调中心、网络应急中心、网络清分中心,构建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高效运作管理体系。

① 整个网络确立“两层集中管理、三级分散控制”的网络运营管理业务架构,即建立网络管理层和线路管理层两个集中管理层,线路控制级、车站控制级和现场控制级三级分散控制体系。

② 网络运营协调中心负责网络各种运营状态下的运营指挥协调,建立列车运营管理信息、乘客信息、设备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的平台;同时建立一套自上向下、各种运营状态下的、覆盖所有岗位的、固化的运营管理流程。网络应急中心负责紧急情况下网络运营的指挥协调,同时建立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

③ 网络运营协调中心和网络应急中心实现网络监控与应急处置体系的集中与统一,实现网络运营信息的汇集共享,实现与其他交通信息的及时准确互通,实现与市应急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同步快速联动,从而保障网络运转的安全、平衡、稳态。

④ 清分中心与上海市公共交通卡清算系统完全兼容,并实现联网结算。系统具备每天1600万人次的数据处理容量,具有实现5min内在线客流监督统计功能,能实现网络24h内票款的清算到账;可以适应多票种、多方案票价体系,以及适应复杂网络、多因素、综合优选的精确清分算法;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插件式)设计,拓展性强、灵活性高,可适应网络持续发展和管理方式变化的要求。

2) 技术支撑基础平台

通过建立传输、交换、无线等网络支持系统,构筑网络运作基础平台。

网络传输采用层叠式传输网络结构,能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制式、技术升级等网络建设发展要求;无线系统采用数字集群技术,适应无线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具有与公务网互通的特性;交换系统适应轨道交通分组、分类用户管理的特点,网络采用交换机异地互备方式,系统可靠性高。

3) 网络互联互通

通过协调制式、统一标准、规划通道,最大程度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首先是网络信号制式统一。整个网络统一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制式,为不同线路、不同信号供货商提供的cbtc系统之间的车辆的联通联运奠定基础;对当前集中建设时期,可以实现延伸线不同信号供货商提供的cbtc设备与既有线cbtc系统之间兼容,即实现延伸线不同信号供货商提供的车载设备、轨旁设备与既有线cbtc系统设备的兼容,并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cbtc系统。

网络统一的无线系统、交换系统以及信息传输系统为整个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创造了条件。

网络联络通道是实现网络互连互通的物理条件。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设联络通道29条,其中城轨23条,国铁6条。这些通道可以实现网络各线之间及与国铁的联络,同时各线的联络通道为网络车辆的统一调配和维修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与国铁的联络为网络提供了车辆和大型设备的运输通道。

4) 资源整合与共享

在互联互通基础上,通过网络统筹、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利用高度共享与集约化。

网络供电系统、控制中心与车辆基地的共享整合原则是:局部服从整体,近期结合远期,分期分步实施;共享后要确保功能,力求先进,实施的可操作性强。

①共享前网络需建设50个主变电站,整合后整个网络只需要建设39个,减少11个110kv受电点,少占22个公用电网110kv间隔,节约土地约1、3hm2,节省投资约15亿元。

②整合后全网络设8个控制中心和1个运营协调中心,分别设在:新闸路(1、2号线)、宝兴路(3、4号线)、颛桥(5号线)、民生路(6、18号线)、新村路(7、16号线)、中山北路(8、10、12号线)、虹梅路(9、15号线)、隆德路(11、13号线)、上海西站(14、17号线、兼运营协调中心)。

③全网络共设车辆基地32处,其中:7个车辆段,25处定修段(场)。整合后车辆基地7处。共享后节省土地约200hm2,同时可以实现设施和人力资源的相对集中,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为检修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条件。

3、2 网络化建设基本要求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网络建设标准化、系统配置人性化、网络功能最优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综合维修专业化、网络成本合理化、网络管理信息化以及网络效率最大化。

1) 网络建设标准化

网络建设标准化可以提高建设速度、控制建设质量、减低建设风险、方便运营维护、控制建设投资。

2) 系统配置人性化

系统配置人性化旨在改善网络系统环境,赋予网络文化内涵,提升网络服务质量,降低运营劳动强度。

3) 网络功能最优化

网络功能最优化是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网络功能要保证系统运转安全、保持系统平衡、维持系统稳态、提高运转效率。

4) 资源利用集约化

资源利用集约化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网络设施资源,集约利用管理维护资源,保证网络运营的可经营性。

5) 综合维修专业化

综合维修专业化、社会化可以集约利用维修资源,实现综合维修社会化,提高维修维护质量,降低运营维修成本。

6) 网络成本合理化

网络成本合理化重点着眼降低网络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形成网络运营的良性循环发展。

7) 网络管理信息化

网络管理信息化能够保障网络信息交互传递及时准确,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效率,确保网络运转安全高效。

8) 网络效率最大化

网络效率最大化主要是实现网络的最大运能,通过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高效管理以及合理运营,充分发挥网络效益。

4 结语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迅速推进,网络系统综合统筹与共享已经成为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网络管理体系、网络基础平台、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建设,建成安全、可靠、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以提升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水平。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 财税体制改革 教育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优化税制结构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正、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当前我国是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所得税为辅的单主体的税制结构,商品劳务税即间接税约占总税收的百分之七十,直接税尤其是所得税所占比重过小,这样的税制结构加重了我国的贫富差距造成税负不公,同时也对财产的分配产生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要加快改革我国的税制结构,使我国逐步过渡到以所得税为主体,商品劳务税为辅的单主体税制结构。而这一措施正是要通过对税种科学的设置和比例的划分如逐步开征遗产税等以完善所得税税制、将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实行综合与分类的组合征收方式,以及通过立法完善税收监管制度等来优化税制结构,使我国更加合理的增加财政收入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地方税改革

在我看来,十三五规划对财税体制改革中最大的亮点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也就是加快了地方税的改革。当前,由于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和税收比例的不合理,造成了地方税收的减少,而又随着“营改增”的进行,作为地方主体税种营业税的流失更加重了这一悲剧,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非税方式如举债增加财政收入,而且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纵向与横向的不平衡,各地方的税收收入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对于贫困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的低迷又加速了经济的落后,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而今,十三五规划要考虑税种的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也就是增加地方税收比例如增加地方与中央共享税的地方增值税的比例,增大地方税收的划分,如扩大地方税的税种,积极将房产税立法并合理设置税率以作为地方税收入,这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重大意义。

(三)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与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预算法相辅相成。其中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实施是此次改革政府预算的重点,它将有利于解决我国因历年制而造成的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目前,我国实施的是历年制的预算年度,然而由于全国人大一般在3月份召开,而地方人大会议一般在四、五月份召开,这样在预算年度的3-5月中,政府执行的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这样就滋生了许多违规调整预算,随意支出预算的行为。而跨年制的实施如以6月1日至下一个年度的5月31日为一个预算年度,这样可以使各级政府在新的年度一开始就可以执行被批准的预算。这一措施的尽快的实施对于我们政府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有重要意义,也推动了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完善。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不仅仅如此,还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的预算监督经验,逐步完善预算的制定与审批机制,同时加强预算的监督。

二、互联网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当前中国仍然是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并未迈向信息化国家的行列,所以我国互联网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对网上信息的监管力度不够,互联网中对于资金管理的第三方的管理未系统化存在安全风险,存在着以网上银行为名义的违法诈欺行为等。而今,十三五规划对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有利于解决目前互联网上的一些安全隐患,营造一个有法可依、安全、信息充分的互联网环境。同时,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有利于建立信息化社会,为更多的服务业提供了便利。而对于互联网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促进了如支付宝、借贷宝、理财通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繁荣,也会加快微商、淘宝等虚拟商店的运营,形成了互联网经济的大融合,加速了我国互联网的信息化的发展。但在此发展进程中,我国也要逐步完善互联网的监督机制,避免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要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互联网交易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业的快速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改善目前的家庭结构,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成为了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仍然在加速增长,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迹象,经济发展压力也在增大。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样一来会有效改善老龄化的进程,优化人口结构。但是,我认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并不乐观。当前,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物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增大,许多家庭更愿意只要1个孩子。全面二胎政策对于少部分有意愿的家庭是一种福音,会增加我国的一部分人口数量,但我国的的人口数量并不会因此而急剧上升,所以这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我国人口结构的问题。我国仍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四、教育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互联网+ 生涯规划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202-02

一、当前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现状

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对个人学业完成度、职业目标实现乃至整个人生是否顺遂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规划,寻找自己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目前我国高校生涯指导工作开始已有多年,2007年教育部下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普通高校应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纳入公共课教学计划。2009年, 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来自24个省市、超过1000所高校的70余万学生参加了比赛。通过此次大赛,向更多大学生普及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相关教师培训计划,提升高校教师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水平。广东省是我国最早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省份,如今绝大部分省市都举办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高校之一,建立较为完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基础”课程以及面向研究生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课程。随后,北京大学亦全面启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立了“北京大学职业规划工作室”, 对学生进行“一σ弧钡纳涯规划指导与咨询服务[1]。其他高校纷纷效仿,逐步将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本校,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初步形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基础。

在经济形势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史上最难就业季”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不仅影响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催生出很多极具个性的新行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成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助推器。2015年3月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至此,“互联网+”时代悄然来我们身边。作为科技发展的弄潮儿,大学生是最先感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能敏锐地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与红利。在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的收到互联网的影响。因此,本文聚焦高校中的生涯规划课程,探讨如何调整生涯规划教育的格局,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有效地改革与创新,打造“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的高校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创新探索

当前每年有上百场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相关的论坛、研讨会、讲座在国内高校举行。各高校开展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大都通过课堂、讲座、比赛、训练营、沙龙、工作坊、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开展教学,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比如:天津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重庆大学的“职通讲堂”、“基层就业训练营”,西南财经大学的“柳林茶座”,浙江大学和西南大学建立的“职业生涯规划基地”、“就业指导基地”等[2]。这种平台化、品牌化的宣传策略,使得更多学生了解到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服务。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尚未完善,大多数高校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还停留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虽然都设置了相关机构,如就业指导中心,也开设相关课程,但大都局限在写生涯规划书、就业信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择业心理等层次较低的教育和服务,今后的工作应该是尽可能的为有深层次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平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收获。

1、搭建沟通平台

生涯规划课程本身就和专业课程有一定区别,专业课程有必须记住的知识点,生涯规划更多的是一门体验性的课程,更关注在学习中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参与、不断体验、反思、探索未来方向,规划生活学习,注重学生个人成长。因此在课程教授上,应该设计一些活动,在传递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生涯规划的指导效果。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生涯规划课程多以任课教师讲授说教为主,偶尔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启发性和思考性不足,常常出现“课上热闹闹、课后静悄悄”、“课上很激动,课下全不动”的情况[3]。生涯规划教育应该通过学生课后探索、实践、反思、总结来实现,如果缺少这些环节,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有效的讲解,收效甚微。因此,利用“互联网+”的免费平台,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线上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论坛、公众号、公共邮箱等,给师生提供一个可课上课下交流学习的渠道,传递相关咨询,增加粘度,避免出现“课上热火朝天,课下冷悄悄”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经典案例、有用的资料、链接、精彩的视频分享给学生,或者提前布置一些任务,助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实时解答学生生涯规划中的困惑,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涯指导。此外,在举办讲座、团体辅导或者个体咨询时更容易通知到学生,保证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2、实现精细管理

通过网络平台,对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进行精细化管理。各高校中负责生涯规划工作的老师们每年课程教授、开展活动、举行讲座等,每一次从策划到执行都反复沟通,费劲心力,但是最终能够覆盖的学生还达不到80%。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开展高校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要以“尊重需求”为基础。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客户是学生或者求职者,只有调研清楚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增加用户的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毕竟“强扭的瓜不甜”,硬塞肯定起不到作用。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学生需求的把握来增加学生的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让真正有需求的学生参加生涯规划活动,每次活动可实行“预约挂号”,根据预约挂号人数决定活动的规模,并最大程度的让优质的资源给更加需要的人享用。“预约挂号”形式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如微信、QQ等,部分高校专门开发了就业指导活动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进行“预约挂号”。以“预约挂号”为起点,对教学活动的策划、宣传、执行等进行精细化管理。

3、注入创新基因

将创新基因注入生涯规划指导的全过程。“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不仅影响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催生出很多极具个性的新行业。“互联网+生涯规划”,可以从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制度上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服务于课堂教授,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领域。只要是学生认可和需求的就是合理的。形式上创新,生涯规划的指导不仅限于课堂上,可以是讲座,也可以是大赛;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咨询。内容上创新,可以根据专业进行统一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关心的某个点展开分析,比如好多学生关心如何更有效的面试;可以是就业知识,也可以是创业知识;只要和学生生涯发展相关的都可以进行交流。方法上创新,除了日常面γ嫔峡谓涣魍猓可以通过MOOC方式,将一些活动制成视频或者微课堂,让未参与的学生能够享受这些资源,在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覆盖率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互联网+生涯规划”,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生涯规划的指导中加入创新基因,建立线上与线下教育结合、教育与实践结合、系统规划与分类指导结合的教育新体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会更有活力、动力。

4、跨越时空障碍

课堂教育与竞赛活动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早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从时间角度看,毕业生到了离校实习应聘阶段后,在校时间很难保证,在校生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很可能会出现阻碍;从空间的角度看,各区域高校的大学生之间很难克服跨区域、跨学校的障碍进行沟通[3]。为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开展,就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建立一个多渠道多方位全天候的线上沟通平台,使各届、各校大学生能够在同一个线交流平台上进行职业咨询、交流与沟通,及时监测、把握大学生的职业取向与相关动态,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的开展。同时,还可以与就业工作整合在一起,公布最新的就业信息,发表面试心得、就业心理调适等文章,设立讨论区,回答学生就业中碰到的难题等,为学生提供实质性、针对性的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雄,王麒凯,唐胜利等、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3):98-104、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6

一、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IPv6试验和应用的国家,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已具备大规模部署的基础和条件。抓住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变革、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强统筹谋划,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紧迫要求。

(一)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

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的全球互联网面临网络地址消耗殆尽、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制约性问题,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显著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融入国际互联网,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发展主动。

(二)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

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的一次全面升级,深刻影响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变革。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提升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端发展水平,高效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促进网络应用进一步繁荣,打造先进开放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

(三)网络安全能力强化的迫切需要

加快IPv6规模应用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新平台,为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效率和创新网络安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进一步创新网络安全保障手段,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显著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快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进一步增强互联网的安全可信和综合治理能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握全球网络信息技术代际跃迁和网络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的难得历史机遇,以协同推进IPv6规模部署为主线,以典型应用改造和特色应用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积极构建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实现互联网向IPv6演进升级,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聚焦重点环节,着力弥补IPv6应用短板,强化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拉动作用,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协同推进。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和应用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IPv6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激发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保障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并举,大力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同步推进网络安全系统规划、建设、运行,保障互联网安全可靠、平滑演进。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服务内容,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

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成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1、到2018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基本形成,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省部级以上政府和中央企业外网网站系统,中央和省级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网络与应用;域名托管服务企业、顶级域运营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服务器,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排名前5位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50%云产品;互联网骨干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广电骨干网,LTE网络及业务,新增网络设备、固定网络终端、移动终端。

2、到2020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日臻完善,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市地级以上政府外网网站系统,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排名前10位的内容分发网络,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全部云产品;广电网络,5G网络及业务,各类新增移动和固定终端,国际出入口。

3、到2025年末,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四)发展路径

遵循典型应用先行、移动固定并举、增量带动存量的发展路径。以应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加强用户多、使用广的典型互联网应用的IPv6升级,强化基于IPv6的特色应用创新,带动网络、终端协同发展。抓住移动网络升级换代和固定网络“光进铜退”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发展,实现网络全面升级。新增网络设备、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带动存量设备和应用加速替代,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各环节平滑演进升级。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互联网应用服务升级,不断丰富网络信源

1、升级典型应用。推动用户量大、服务面广的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应用商店及上线应用等网络服务和应用全面支持IPv6。

2、升级政府、中央媒体、中央企业网站。强化政府网站、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和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相关政府采购活动中明确提出支持IPv6的具体需求,积极开展各级政府网站、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中央企业外网网站IPv6升级改造。

3、创新特色应用。支持地址需求量大的特色IPv6应用创新与示范,在宽带中国、“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行动中加大IPv6推广应用力度。

(二)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网络服务水平

1、升级改造移动和固定网络。以LTE语音(VoLTE)业务商业应用、光纤到户改造为契机,全面部署支持IPv6的LTE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

2、推广移动和固定终端应用。新增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全面支持IPv6,引导不支持IPv6的存量终端逐步退网。

3、实现骨干网互联互通。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升级改造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节点,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

4、扩容国际出入口。逐步扩容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在保障网络安全前提下,实现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的高效互联互通。

5、升级改造广电网络。以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广播电视领域平台、网络、终端等支持IPv6,促进文化传媒领域业务创新升级。

(三)加快应用基础设施改造,优化流量调度能力

1、升级改造互联网数据中心。加强互联网数据中心接入能力建设,完成互联网数据中心内网和出口改造,为用户提供IPv6访问通道。

2、升级改造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加快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平台的IPv6改造,全面提升IPv6网络流量优化调度能力。

3、升级改造域名系统。加快互联网域名系统(DNS)的全面改造,构建域名注册、解析、管理全链条IPv6支持能力,开展面向IPv6的新型根域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试验。

4、建设监测平台。建设部级IPv6发展监测平台,全面监测和深入分析互联网网络、应用、终端、用户、流量等IPv6发展情况,服务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

(四)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1、升级安全系统。进一步升级改造现有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快速处置、侦查打击能力。

2、强化地址管理。统筹IPv6地址申请、分配、备案等管理工作,严格落实IPv6网络地址编码规划方案,协同推进IPv6部署与网络实名制。

3、加强安全防护。开展针对IPv6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通报预警、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工作。

4、构筑新兴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IPv6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增强新兴领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五)突破关键前沿技术,构建自主技术产业生态

1、加强IPv6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网络过渡、网络安全、新型路由等关键技术创新,支持网络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终端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与系统、网络测量仪器仪表等核心设备系统研发,加强IPv6技术标准研制。

2、强化网络前沿技术创新。处理好IPv6发展与网络技术创新、互联网中长期演进的关系,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超前布局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编址路由、网络虚拟化、网络智能化、IPv6安全可信体系等技术研发,加快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IPv6下一代互联网先进网络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的支持力度。

四、实施步骤

(一)2017年-2018年重点工作

1、互联网应用

(1)典型互联网应用升级。鼓励和支持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制定并主流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计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年度工作时间表。推动企业完成主流互联网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等应用的IPv6改造,鼓励和支持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支持IPv6接入。推动国产主流互联网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应用软件全面支持IPv6。完成主流移动应用商店升级改造,新上线和新版本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必须支持IPv6。在IPv4/IPv6双栈连接的情况下,上述应用均需优先采用IPv6连接访问。

(2)省部级以上政府网站IPv6改造。初步完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完成中央部委、省级政府门户网站改造。新建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系统及服务平台全面支持IPv6。

(3)省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IPv6改造。完成中央及省级新闻宣传媒体门户网站改造,新建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系统全面支持IPv6。

(4)中央企业网站IPv6改造。完成中央企业门户网站和面向公众的在线服务窗口改造,加快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内部网络和应用的IPv6改造。基础电信企业的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APP)以及应用商店等系统服务器全面支持IPv6。

(5)新型智慧城市IPv6应用。在社会治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安全生产、健康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系统建设中采用IPv6技术,加快推进信息惠民。

(6)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选择典型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工厂企业网络改造,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工业互联网IPv6标准体系。

2、网络基础设施

(1)LTE网络IPv6升级。开展LTE网络端到端IPv6业务承载能力建设,推动LTE网络、业务及终端全面支持IPv6,移动互联网IPv6用户规模不少于5000万户。

(2)骨干网IPv6互联互通。推进我国骨干网互联节点的IPv6升级,基于IPv6的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Tbps,实现高效互联互通。

(3)城域网和接入网改造。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改造,完善网络管理和支撑服务系统,面向公众用户和政企客户开通商用IPv6宽带接入服务。

(4)IPv6网络国际出入口建设。扩容升级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保障国际互联网IPv6流量有效转接互通。

(5)广播电视网络IPv6能力建设。加快广电IPv6骨干网建设、东中部有线电视接入网升级改造,推进广播电视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和IPv6应用示范。

(6)移动和固定终端升级。基础电信企业集采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全面支持IPv6,推广支持IPv6的广播电视融合终端。

3、应用基础设施

(1)超大型数据中心IPv6升级。开展超大型数据中心改造,完成相关系统升级。

(2)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IPv6升级。推动排名前5位的内容分发网络和排名前10位的云服务平台的50%云产品完成升级改造,形成IPv6流量优化调度能力。

(3)域名系统IPv6升级。开展域名系统等重要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顶级域运营机构、域名托管服务企业的域名服务器全面支持IPv6访问与解析。

(4)IPv6根域名服务体系试验示范。推动根镜像服务器的引进,进一步提升域名系统解析性能。开展新型根域名服务体系结构及应用的技术创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试验验证网络设施,开展应用示范。

(5)IPv6发展监测平台建设。建成部级IPv6发展监测平台,形成对网络、应用、终端、用户、流量等关键发展指标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力,定期IPv6规模部署监测报告。

4、网络安全

IPv6网络安全提升计划。升级改造现有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提升对IPv6地址和网络环境的支持能力。严格落实IPv6网络地址编码规划方案,加强IPv6地址备案管理,协同推进IPv6部署与网络实名制,落实技术接口要求,增强IPv6地址精准定位、侦查打击和快速处置能力。开展针对IPv6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通报预警、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工作。开展IPv6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工作。

5、关键前沿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不断完善IPv6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基于IPv6的网络路由、网络过渡、网络管理、网络智能化、网络虚拟化及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研发支持IPv6的网络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终端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与系统、网络测量仪器仪表等自主可控核心设备系统。加强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创新,探索网络设施演进方向。加快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积极开展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

(二)2019年-2020年重点工作

1、互联网应用

(1)互联网应用升级(滚动)。继续鼓励和支持主流互联网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等应用,以及主流移动应用商店、互联网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应用软件的IPv6升级和应用部署。鼓励和支持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支持IPv6接入。在IPv4/IPv6双栈连接的情况下,上述应用均需优先支持IPv6访问。

(2)市地级以上政府网站IPv6改造。继续推进既有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升级。完成市地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完成综治、金融、医疗等领域公共管理、民生公益等服务平台改造。

(3)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IPv6改造。完成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升级改造,新上业务及应用全面支持IPv6。

(4)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滚动)。持续开展工厂企业网络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规模部署,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管理、安全等相关标准。

2、网络基础设施

(1)骨干网IPv6互联互通(滚动)。新增和扩容我国IPv6骨干网互联节点,互联带宽达到5Tbps。

(2)IPv6网络国际出入口扩容(滚动)。持续扩容IPv6网络国际出入口,进一步提升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能力。

(3)广播电视网络IPv6能力建设(滚动)。完善广电IPv6骨干网,实施西部地区有线电视接入网IPv6升级改造,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内容、平台、网络、终端全流程IPv6部署。

(4)移动和固定终端升级(滚动)。全面部署支持IPv6的移动终端、固定网络终端以及广播电视融合终端,加快存量终端的淘汰替换。

3、应用基础设施

(1)大型以上数据中心IPv6升级(滚动)。开展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改造,完成相关系统升级,实现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2)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的IPv6升级(滚动)。完成排名前10位的内容分发网络和排名前10位的云服务平台全部云产品改造,形成IPv6流量的优化调度能力。

(3)IPv6发展监测平台建设(滚动)。增加监测指标和对象,不断完善监测平台功能和性能。定期开展企业、行业、区域IPv6发展情况评测。

4、网络安全

IPv6网络安全提升计划(滚动)。持续升级改造相关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深入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实名制和IPv6地址备案管理办法,继续开展相关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工作,强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及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

5、关键前沿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滚动)。持续开展支持IPv6的芯片、操作系统、终端及网络设备、安全系统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新型体系结构,以及新型编址与路由、内生网络安全、网络虚拟化等前沿基础技术创新,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验证和应用示范,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水平,显著增强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未来网络技术先发优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网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公安、安全、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行业、区域间合作,扎实推进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研究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的重点任务。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提供高质量咨询意见。鼓励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广泛参与,完善政企间沟通协调机制。

(二)优化发展环境。统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IPv6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改造、应用部署、安全保障等领域发展。推动建立IPv6网络网间互联与结算体系,研究出台IPv6终端和流量优惠措施,引导用户向IPv6迁移。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相关学科建设,加大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管理、国际治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国际化人才梯队。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7

智慧服务业是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服务业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为基本要素和基础支撑,以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为主线,通过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应用,向社会提供的以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高智力密集为特征的服务业态。智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和升级延续,它既包括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发展而催生的各类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

智慧服务业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推动服务业重构变革与创新,不断孕育催生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机遇;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持续推动工业设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生产和生活改造升级,促进产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攀升,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在国际上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持续转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智慧服务业将蕴藏巨大发展潜力,为中国经济实现赶超式、跨越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创新智慧服务业的发展

(一)智慧服务业对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出需求。智慧服务业具有信息含量大、发展变化迅速、更新迭代快的特点,各种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面对快速变化的智慧服务新应用、新需求,现在的服务业发展需不断创新,并引导智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 、网络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智慧生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未来在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生活性和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发展仍需加大创新投入。

(二)智慧服务业需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相比较而言,我国“互联网+工业”领域相关政策体系较为完备,“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的制定实施,强力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流通”“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些细分领域的规划政策陆续出台。随着我国服务业上升为国家第一大产业,迫切需要加强智慧服务业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信息化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等,为各细分领域提供政策支撑和方向指引。

完善智慧服务业的政策环境

(一)加强指引,统筹推进智慧服务业健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对服务业某些领域将产生颠覆式创新和深刻变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形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智慧服务业新生态。

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智慧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避免出现“碎片化”发展。

国家层面,对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和顶层设计,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创新变革潜力巨大、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重点服务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推动制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地方层面,各级政府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现有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率先制定推动智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明晰本地智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特色,积极争取在某些重点领域开拓新空间,形成行业典范,抢占智慧服务业的发展先机。强化保障,灵活制定与智慧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规范。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以引导为主、监管为辅,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增强智慧服务业发展的活力。

在制定主体方面,政府应鼓励联合互联网企业及运营商等组建智慧服务业发展联盟,鼓励产业联盟和行业骨干企业参与相关政策规范、行业标准等的制定,从而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更具可操作性。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8

根据目前专家组完成的内容,加快包括高速宽带、4G网络、IPv6网络、云计算中心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互联网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各类网络建设,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重点推进的工作。根据互联网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以及此前工信部等权威部门的工作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网络建设累计投资预计将突破两万亿大关。到十三五末,我国将初步完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可靠、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对互联网产业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有互联网十三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意味着“互联网+”已正式成为部级战略,而此前国务院的《意见》,则对我国未来的互联网产业、重点发展行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等领域做出了细致部署。因此,互联网十三五规划将不会与《意见》重复,而是聚焦如何保障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并着手解决网络基础设施等限制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问题。

加快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互联网十三五规划的重点。这其中包括宽带、4G网络、5G网络、IPv6网络在内的各类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在内的各类数据中心建设。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表示,从宏观经济层面以及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互联网发展将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全面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的触角将触及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例如,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等各种生产生活应用。信息网络就像支撑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同等重要,又如支撑工业机器正常运转的电力能源一样必不可少。因此,加速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清明节祭英烈心得(精选11篇)
  • 下一篇:读书笔记文学(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