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读书笔记文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0 栏目:写作范文

读书笔记文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教学策略;学习效率

读书笔记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重点知识点、日常感悟、语文扩展知识等方面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由扩展、选择学习、兴趣收集的重要形式,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在书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技巧、更多的文字组织形式,因此,提高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提升读书笔记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老师还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来定义读书笔记方向,还可以利用视频来作为读书笔记的目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情感上、知识上、语言上的扩展。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的系列视频,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情感等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更加细腻、更富情感,提高学生读书笔记的综合质量。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懂书写方法、积极进行读书笔记写作、扩展读书笔记内容与形式,促使学生能够写作、爱上写作、写好写作,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保证学生从阅读(观看)、理解、语言组织、写作的整个读书笔记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对词汇、修辞、文字逻辑的把握,强化学生的核心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翁珊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16(3):117、

[2]赵秀琼、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6(10):88、

读书笔记文学篇2

关键词:语文学习;读书笔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88-01

做读书笔记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呢?

一、目的要明确

做好读书笔记,有助于汲取文章精华,积累有用素材,学习作文技法,提高阅读质量,最大限度的将他人的东西化为己有,从而迅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成绩。所以,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扎扎实实把读书笔记做好。

二、内容要充实

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故事梗概类,或内容提要类

主要对象是故事性极强的作品或者长篇小说。可以分章节概述,也可以综述全文,也可用“关键词”来勾联全文脉络与要点。要注意弄清故事的人物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情节的巧妙安排,要达到“写后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的目的。

2、材料类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旦缺失,文章必然苍白无力,所以要着重积累小故事类的素材和论据类的素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积累。要明白,“有价值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来说,有价值的材料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合乎情理,有一定的思想性;二是生动形象,有一定的艺术性;三是新鲜新颖,有一定的时代性;四是丰富多姿,有一定的多样性。

3、格言警句类

包括名人名言、警句箴言、谚语俗语、座右铭、歇后语等,这些都是最精粹的语言,极富哲理性,要多方收集,多多益善。

4、精美句段类

要及时摘记与自己心灵最契合的精美句段,以后可以随时细细欣赏、慢慢玩味,用心模仿。这类句段是提高作文语言表达水平最重要的范本,这些句段要么直接引用入文,要么巧妙化用,巧妙入文,都势必大大提高作文的档次和水平。

三、对象要清晰

做读书笔记讲求实效,针对读书笔记的目的和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有意识选择那些“实用”的书目。根据实践经验,特别推荐以下书目:一是辞书类,如《中华妙语大辞典》、《常用谚语词典》、《中华智慧话语宝典》、《世界名言博引词典》、《唐宋诗词典故辞典》、《历代名句赏析词典》;二是精品类。如《读者》、《文摘周报》、《时文选粹》、《思维与智慧》、《心灵鸡汤》、《资料卡片》、《萤窗小语》、《余秋雨文集》、《林清玄文集》、《刘墉文集》等。

四、格式要规范

做读书笔记最好要条理清晰、格式规范,以便以后审核、查阅和引用。

首先要注明原文题目、作者、出处(书刊名、版本、期号、出版日期、页码)。

然后是正文,注意摘录时,要准确无误,当充分尊重原著,不改动不误引,最好在摘记之后,认真校对。

最后,要对那些优美精彩的片段写出赏析文字。“赏”就是要写出自己阅读时的体验感觉。“析”就是分析并写出文章“亮点”文字优美的成因,如诗化语言、意境化语言(立体、动态画面)、细节描写(特写镜头、聚焦法)、悬念(设悬、解悬)、对比衬托、炼字、善用修辞、旁征博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一段优美的文字为人喜爱,总有某些独到的技巧手法。对这些手法的分析与学习,必将迅速提高写作水平。之后还要针对这则文字仿写一则文字。大量实践证明,赏析和仿写是提升作文水平的最佳捷径。

五、数量要达标

做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必须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限内搜集到不同类别的素材若干个,才能给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量化目标(一个学期内)大致如下:第一类10则,第二、三类各100个,第四类50则。可以再具体些,材料类:成语故事30个,寓言30个,童话10个,神话10个,其他20个;名言警句类:名句50句,谚语30、歇后语20个。精美句段每周至少三则,每则必须包括赏析和仿写。量化目标确定后,必须随时提醒自己,及时清点整理,查漏补缺,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六、整理要及时

及时整理是做好读书笔记的最后关键一环。整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复习回顾的过程。可以一月一小整理,一学期一大整理。整理首先要检查自己的量化目标是否完成,格式是否规范。其次编写好目录,可以分页码编写,也可以分类编写,即把同类素材所在的不同页码放在一起,比如精美句段,可再细分为细节传神类、细腻情思类、哲理禅悟类等。再者可以请他人或者亲自编写序、跋,记录下做读书笔记的心得体会等。还有可以进行美术编辑,可以在笔记的空白处加入剪贴画或插图,或者在文字周围加上花边等进行修饰。最后,为自己的读书笔记起一个好名字,如“美丽心园”、“闲情偶记”等。这样自己的一部作品便诞生了。

七、补充

其他要注意的事项还有:一是要先消化后摘抄,在理解基础上有重点地做笔记,不可胡乱抄书;

读书笔记文学篇3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优秀典范。他们的事迹给予我许许多多宝贵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表现不佳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孩子暂时的服从,表面的听话,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孩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感情,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全新的时代需要拥有全新观念的老师,全新的时代赋予敬业;和专业;全新的含义。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尽可能使用鼓励或激励的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读书笔记文学篇4

关键词:全民阅读;读书笔记;经典;大众化;出版路径

2022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全民阅读已达成社会共识。然而,我们又处在快节奏、高消耗的现代社会,很难拥有充裕的时间慢慢地消化经典。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碎片化的时间对现代人阅读造成种种客观限制。这种矛盾促使读书笔记类图书兴起。所谓读书笔记类图书,一般指作者将经典作品拆解,并从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的图书。众所周知的有“文学讲稿三种”“世界名人书话”“大家谈大家”系列等。读书笔记类作品,能够在经典名著与全民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为篇幅简洁、论述生动,让读者在品味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获取知识。”[1]于是,读书笔记类图书逐渐在图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大众阅读中不可忽略的亮点。笔者即以读书笔记类作品为例,探析经典大众化的出版路径。那么,在策划、编辑读书笔记类图书时,有哪些具体思路呢?

一、切中当下,回应经典

策划优秀的读书笔记类图书,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比较关键。

(一)掌握大众心理,找准选题切入点

策划面向大众的读书笔记类作品,既要准确感知社会发展的脉搏,又要捕捉人性中永恒的课题。这样就能在经典作品中挖掘出“常”与“变”的因素,编辑既要鼓励作者以当代人的眼光洞察经典作品中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与伏线,又要在作者的解读中提炼出与读者共情的市场卖点。在“不隔”的阅读体验中,读者才存在被启发的可能。如果麦文化出品的押沙龙新书《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上市不久便好评如潮,当月在豆瓣读书平台跃升至“文学图书热门榜”前十位;3个月内,当当网累计有13447条好评。关于《水浒传》的读书笔记层出不穷,这本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除了得到易中天的推荐以及收入陈洪绶《水浒叶子》中经典人物版画之外,也源于编辑对这本书亮点的精准提炼,宣传文案写道:“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抽丝剥茧地深入林冲、武松、宋江、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他们变成了一个个普通人,变成了普通中产阶级、小公务员,变成了我们身边的人。”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观照几百年前的小说人物。作者从不变的人性出发,打通了今古之隔。这一类的读书笔记,自然能唤起读者广泛的共鸣。

(二)寻找助力,建立智囊团

编辑作为杂家,需要对各个学科都有所了解,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局限,编辑往往不能像某个领域的专家那样深耕某个学科多年,充分了解学科概况和学术前沿情况。尤其是策划一套读书笔记类丛书时,编辑更需要整合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建智囊团,哪些权威的作者值得争取,哪些经典的作品值得挖掘,哪些前沿的方向值得探索?智囊团常常会给编辑提出理性而中肯的意见。这样选题策划至少在大方向上不会有太大偏差,也推动着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由著名学者丁帆、王尧先生担任总主编的“大家读大家”丛书,便是广义的读书笔记。这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译林出版社出版,邀请当今人文大家深入浅出解读中外名家名作,让普通读者也能在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下走进文学的殿堂。这些重量级作者均涉及不同领域,如毕飞宇属于小说创作领域、李欧梵主攻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田晓菲来自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等。编辑难以对每个领域都了如指掌,在这种情况下,丛书主编便在某种程度上担任智囊团的角色,他们所具有的创造力、教学经验与学科视野,对于选题策划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浅出,依托经典

读书笔记类图书须以经典作品为依托。其中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经典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读书笔记建立在对经典的解读中。它绝不局限于将“经典”重新说一遍,而是要融入作者自身的知识积淀与人生见解,为读者拓宽认知经典作品的维度,让经典作品重新焕发生命力。一部读书笔记是否具备上述能力也是编辑判断其优秀与否的关键标准。王安忆在《谈话录》中谈到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她认为,19世纪的作家好像银行,比如托尔斯泰,精神内涵是取之不尽、可以再生的。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强调的是经典不断被认知的过程。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更是强调:“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时,为了充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的。”[2]《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历年来对这几部作品的读书笔记层出不穷。而优秀的作者,总能站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学术视野上另开新见,如格非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即使前人的解读已经备矣,他们依然能让经典焕发生命力,成为大众读者敲开“红学”“金学”等的入门之书。

(二)读书笔记是经典导览图

精彩的读书笔记,就像一幅导览图,带领读者进入经典的幽秘空间。最典型的莫过于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纳博科夫担任着世界文学的导游。对于读者来说,经典的诠释者与经典本身同样重要,生搬硬套的文学原理不足以被列入经典的行列,需要诠释者融入自己的感性与理性,甚至自己的创作经验,这样才能达到与经典对话与沟通的效果,才能如导游一般,带领更多读者领略经典的奥妙。上海译文出版社在编辑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时,点明了读书笔记的理想标准:作家解读作家,天才剖析天才,经典成就经典。近年来,国内比较典型的有“大家读大家”书系,作为多年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至今已经出版了四辑,陆续收入毕飞宇的《小说课》、田晓菲的《七发》等。“大家读大家”丛书包含两层含义:请当今的人文大家(包括著名作家)深入浅出解读中外大家的名作;让大家(指普通的阅读者)共同分享大家(在某个领域内的专家)的阅读经验。让前一个“大家”放下身段为后一个“大家”做普及与解惑的工作。换言之,也类似于导游的工作。这种互动交流的目的,就是想让两个“大家”合力推动全民阅读,使其朝着一个既生动有趣,又能轻松获得人文核心素养的轨道前行。在“读大家”的过程中,作者从另一个维度和视角带领读者游览中外文学经典这一座座知识的花园。

三、庄谐结合,重塑经典

读书笔记类作品的庄谐结合,主要体现在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它是轻学术图书领域的重要分支,以学术为根基,但不似纯粹学术图书般引经据典,正襟危坐,而是轻松简洁,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把一些道理和知识注入读者心中。这也是读书笔记类图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为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编辑需要在内容和装帧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内容

1、编辑需要学会挑选作者。一方面,编辑选择的作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既能够吃透经典文本,又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讲故事的才能,融合科技、经济、社会、历史等知识点,纵横捭阖,有血有肉,才能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对于学术专著,学者往往喜欢探幽发微,只关注一片树叶;对于读书笔记,则需要以小见大,关注一整片森林。因此,“绝非专业视角上的简单整理,而是一次跨学科的融会贯通,需要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突破”[3]。另一方面,编辑需要建议作者,读书笔记的有趣好读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学术素养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轻松好读的阅读体验,就起不到沟通经典的作用;如果没有以扎实的学术素养作为基础,那么读书笔记就流于空泛与油滑。在这种情况下,参考文献就极为关键。读书笔记通常可以作为某部经典的入门指导,文后的参考文献则给需要进一步延伸阅读的读者提供了搜索线索。2、编辑需要对书稿进行再加工。读书笔记类图书,内在结构极其关键。这就要求编辑对书稿中相互独立的篇目进行整理,梳理内在的框架、贯穿始终的主题和逻辑线索。以笔者所编的《以读攻读》和《始于一次分神》为例,这两本书都是读书笔记,《以读攻读》作者但汉松,深耕现当代美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多年,有极为深厚的学术素养。书名的字面“以读攻读”便是贯穿全书的主题,点明作者对经典如同攻城鏖战的耐心。此外,《以读攻读》篇目大部分聚焦在对西方经典的解读,编辑建议作者将这些相对独立的篇目整理出清晰的结构框架,于是,这二十几个篇目最终分为四辑,每一辑设立了一个辑名,分别是重量、影色、书人、短读,让原本分散的篇目形成结构严谨的阵型。《始于一次分神》是学者胡桑读书笔记的结集,该书涉及辛波斯卡、昆德拉、略萨等著名作家。作者解读的经典,散落在不同的时空。但全书依然有贯穿的主线,即作者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与分析始终秉承“文本细读”方法;此外,还有一条暗线贯穿全书,即作者在自序中谈到,创作这些作品时的灵感都出现在日常“分神”的状态。于是,编辑与作者商定,将书名拟为《始于一次分神》,让这本读书笔记关联起日常生活某个灵光一闪的瞬间。

(二)装帧

与内容相比,装帧同样重要。读书笔记的装帧设计应有较高的市场识别度。一般来说,读书笔记较宜在学术类图书简洁大气的风格上添加趣味性的点缀。比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文学讲稿》三部曲,即以作家的手写稿与插图铺满封面,这是一种贴近读者的设计,还原了这套书系的故事场景与时代氛围;再如《始于一次分神》,编辑特意邀请插画师绘制了一个脑洞大开的小女孩,暗合书名“分神”二字,使这本读书笔记变得生动有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如《以读攻读》,封面虽然没有插画元素作为点缀,但是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书名文字的编排,将书名和辑名各自拟了一个英文标题,布局在封面各处。让这本引经据典的硬核读书笔记显得颇为洋气与雅致。

四、多元营销,分享经典

策划编辑读书笔记类图书的过程就像一场需要打满90分钟的足球赛,新书摆上货架并不意味着编辑使命的结束,而是代表比赛下半场开始了。如果期待这本书被更多读者翻阅,必然需要继续跟进营销。关于读书笔记,编辑也采取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营销方式,多管齐下,更加灵活,适应于当下的融媒体时代。简言之,营销方式可以分为线上营销、线下营销以及与作者联动。

(一)线上营销

线上营销拥有见效快、传播快、流量大等优点。随着读书笔记推向市场,渐渐形成口碑,引发书评人和读者在豆瓣、当当、凤凰网、亚马逊等相关社区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过网络传播,建立起一个更高效的图书传播渠道,实现以点带面的营销效果。反过来说,读者通过网络反馈的建议和想法也可促进编辑产生新的策划思路。

(二)线下营销

与网络营销相比,线下营销探讨的主题更为集中,能引起读者深入的思考。比如思南经典诵读会,是很适合读书笔记线下营销的场地之一。首先,因为在场的听众多为年轻人,他们对人生的困惑、对未来的思考更敏感,在新书的诵读与理解中,作者、听众和读书笔记之间形成相互解惑的场域。其次,现场诵读、提问、答疑的方式,让经典以及经典的解读呈现丰富意蕴,也让一本读书笔记的内涵实现更多元的延伸。

(三)与作者联动

编辑在策划选题时,最好能让作者尤其是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作者参与选题策划,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读者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传播组织架构。作者吸引读者成为粉丝,粉丝在参与主题策划的同时,也实现了图书的后期营销[4]。此外,读书笔记的作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网络流量。在豆瓣、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均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读者粉丝,并且与相关的阅读公众号有合作。与作者联动,读者定位比较准确,易于实现精准营销。比如《始于一次分神》,营销始终围绕作者活跃的几大平台,策划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在有赞平台推出了作者限量签名本,200本签名本在一夜之间售罄。

五、结语

随着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读书笔记能够在经典与大众之间起到关键的领读与沟通作用。同时,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大众阅读选择面更广,对阅读对象更加精挑细选。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信任经历过时间淘洗的“源头”作品,即经典。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笔记成为叩开经典的不二之选。它不仅成为近年来图书市场上的一个新兴品种,而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存在丰富的可开拓、可挖掘的空间。它依托经典,又重塑经典。它在对经典的诠释中,自身也会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罗秋香、开放智性资源,促进大众阅读:关于“轻学术”类图书编辑工作的几点思考[J]、编辑学刊,2019(2):74-77、

[2]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申慧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5、

[3]钱方针、从文津图书奖看学术图书如何走近大众[DB/OL]、上观新闻-视界·视点、

读书笔记文学篇5

一、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和写随笔随意性,缺乏一个完整体系。一方面没有专门教材,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系统安排。

2、学生不会阅读和写随笔,不知读写什么,怎么读写。教师也没有对其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读写内容,读写方法,并进行有效训练。

3、教师未能培养学生读写习惯,读写流于形式。老师只是一味要多读,对学生的随笔也不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读、写热情。

二、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教师角度说,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反映的问题首先是教师随意化造成。没有具体教材的指导,没有一个详细的教学安排与计划。再加上缺乏有效指导,读书笔记流于形式。每周甚至每月收一次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是以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学生角度说,受我国传统普通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科学习和外语学习上,没有养成学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就是良好写作习惯的缺乏。平时不多阅读,不去观察,不进行反思,不练笔等等。

三、解决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读书笔记训练体系

虽然教材没有给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安排,但教师自身也不能随之无序随意。读书笔记要结合读书要求,结合必修教材制定好相应计划。这个体系,宏观上要建立三年的读书笔记的读与写安排,同时兼顾到与必修教材形成互为补充的功效;微观上,要具体到每学期、甚至每次写读书笔记怎么安排,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读,怎么写。

另外,每学期,各年级组围绕三年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如一周上一次赏析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等,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为主;一月收一次读书笔记,老师总结反馈。这样三年下来,学生不会再对读写抱着畏惧的心态,也能调动起写作热情,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衰退,写作水平也由最初的模仿、借鉴到最后的运用自如。

(二)学会阅读,为写随笔做好素材储备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首先,通过赏读,借鉴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鲁迅的论说文,他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首先从反面论证,而后笔锋一转提出正面观点自信力。接着,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论证。分析发现,他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与我们教学中一贯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比,共同处结构模式相似。其次,利用品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自我认识。如李密的《陈情表》,围绕“情”“孝”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在上任与留下照顾祖母两难之间反复纠结,最后表白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将亲情文章与国家尽忠联系在了一起,更加突出了亲情的伟大。废黜黄州的苏轼,在困顿的处境中、失意中,写下了《赤壁赋》,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还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三)指导写随笔,为乐学乐写乐思做好铺垫

阅读中、生活中,面对种种现象和观点,我们不能避免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要养成随时写随笔的意识。首先,将书本知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如必修一奥尔多・利奥波特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揭露出了深深的忧虑意识,让我们不由想到,自私的人类如果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结果不仅不能为子孙后代建造美丽家园,反而会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最终走向毁灭,我想这是人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兼顾两面性。对于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能透过表面看清实质,看到其具有的两面性,既要看到问题所在,也要看到反映出来的闪光点,态度上要保持既不消极、悲观,更不能骄傲、自满。如汶川大地震、洪水、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既暴露出社会的弊端,管理的不完善,人性的险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事件过程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团结互助,人性的善良。

读书笔记文学篇6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教学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都是很有道理的。

一、在阅读中勤于动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绝佳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学以储宝”。课本中大部分都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到多读多记。

叶圣陶先生曾说:“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比较肤浅;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了,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写提纲,做批注,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圈画,就是在所读的书上做标记符号。例如:好词用标记,重要句子用标记,对书中某个字句或说法产生怀疑使用“”标记。当读而有感、感而欲发时,就需要用批注。批注时可以用眉批、脚注、旁批、夹行批等形式。

阅读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读的好文章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写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学生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再加以思考,就能慢慢将吸取的他人的精华变成自己的写作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了。

课外阅读进行一个阶段以后,要让学生进行总结,认真统计。譬如,阅读了多少页、多少本?积累了多少美词佳句?写了多少篇读书笔记?有什么体会?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知识多了,在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写作素材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广泛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大多数来自学生的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进行直接观察和感知。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可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教师可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纸杂志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求其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以便写出好文章。

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因此,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

读书笔记文学篇7

一、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一部分”,动员每一位同学从家中挑选1~2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带到班级建立图书角。同时,让学生自主建立图书俱乐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民主选举班级图书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还书记录、护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此外,还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读书三要”制度,即读时要动笔做好读书笔记,读后要动脑写好读后感,读完要动口进行交流。创新的阅读形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养成读书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行为。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乃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吸引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撷取文中精彩片段,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光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我们发现有的学生阅读时喜欢做小动作,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趴在桌子上;还有的习惯躺着看书,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阅读的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专心致志、精力集中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

三、学会使用工具书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就方便多了。因此,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学会使用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做好读物推荐。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有些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其次,选择课外读物应注意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诸如《中国古代励志丛书》《成语故事》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看的“精神之花”。我们还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我们每天应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自觉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不少于30分钟。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我们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这样,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我们每天在午休或早读时留出一刻钟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自觉行为。最后,让他们感觉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

五、学会阅读

读书笔记文学篇8

读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忘了,这是正常的事。

人的记忆不是完全靠得住的。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不少人觉得做读书笔记挺麻烦的,不愿费事。其实长远一点看,是减轻了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为以后节省时间和精力先做储备。

即使不从以后的效果着眼,单单看眼前的阅读,做笔记也是重要的。笔记的效果不仅是为了帮助记忆,它还是当前阅读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你即时整理书的内容、观点和你自己的感受、想法,形成相对清晰的表述。

钱钟书记忆力好得惊人,为写《管锥编》,据说笔记做了几大麻袋。钱钟书去世后,妻子杨绛对他的笔记进行整理,分出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笔记本共187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共3万多页;第二类是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不相上下;第三类是日札――读书心得,共23册,2千多页。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自己记忆力差得惊人,所以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蒙田说:“我的记忆力差得惊人,我在若干年前仔细拜读过的某些书,竟以为是自己从未读过的新作。为了能稍稍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即在那些已读过而又无意再读的书尾做上记号,诸如阅读日期、形成的总的看法等。这就能提醒我记住,我在读书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些关于作者性格和印象的想法。”

古人写的读书笔记,有名的很多,如宋代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明代杨慎的《丹铅总录》、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还有叫作诗话、词话的,其实也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做法没有一定之规,根据所读书的种类、性质和个人的兴趣、习惯,灵活多变。可以写得严肃不苟,也可以生动活泼;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提出疑问和辩难;可以概括要点,也可以关注细节,要点不一定就比细节重要;可以条分缕析、清楚明白,也可以记下含混而丰富的感受。

香港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叫西西,她写过一本书叫《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就是一本别具一格的读书笔记。她读别人的书,把读到的故事重新讲述,有感有知,有情有见,文字醇厚润泽,让人读来喜欢:

堂娜芭芭拉并非没有爱过一个人,在独木船上时,她曾和被船长收留的流浪汉阿斯特鲁巴相恋,但不久他便被船长杀了。她记得当夜晚来临时,在岸边围着篝火,他对她讲述流浪的生活,她记得他执住她的手教她写字。

在庄屋的窗外,星光满天,堂娜芭芭拉看见牧场的主人正在说话,马利赛拉倾听着,着迷地望着他,胳膊支在桌子上,双手撑着脸颊。堂娜芭芭拉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正在荒野的河岸,倾听阿斯特鲁巴说话。

没有人知道堂娜芭芭拉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她在那晚之后就消失了。《堂娜芭芭拉》是委内瑞拉作家加列戈斯的小说,主角芭芭拉是委内瑞拉粗犷平原的化身,是一个象征。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互联网发展规划(精选8篇)
  • 下一篇:残疾人需求调查方案(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