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文化规划(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写作范文

数字文化规划篇1

项目名称:“秦皇岛市数字环境色彩研究”(编号:094572136 )

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 “文化遗产保护不利”、 “违章拆建” 、“建筑、环境复制” “材料色彩使用混乱”“等现代 “城市病”,城市管理部门没有相关成熟的立法规范与数据库,为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以及建设中建立数字色彩体系、色彩数据库以及规范的使用,规范与确定数字色彩体系以及未来在城市推广、应用数字色彩数据库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立法规范以及基于地方性色谱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一、城市色彩规划概念

城市是人类的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由城市的自然、人工色构成了城市色彩。全球化、数字化时代,居住者对城市历史、人文的视觉环境需求提升,基于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的系列问题,通过对城市色彩规划的重置,改善“品牌”城市形象与构建城市个性魅力,使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秩序化、系统化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城市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研究的必要性

城市建设中的色彩规划引起人们的关注,色彩乱用现象引起的视觉污染导致城市个性衰退,代表性建筑色彩的传承、系统、秩序、立法规范与管理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三、数字建筑色彩数据库

建立城市数字色彩数据库,对城市建筑数字色彩的规划与重置管理,能够塑造城市的个性魅力,改善城市的形象,科学、合理地确定秦皇岛城市色彩的基调、韵律与数字色彩范围、域度的提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未来的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是高楼大厦的竞争,而是空气、水、食品安全与视觉特色的竞争。数字色彩数据库的建立与立法规范,有利于提取城市特色,增添城市景观艺术魅力,弥补因城市规划失控而破坏的城市面貌,营造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四、以用户为中心的易识别与可视性

城市的色彩规划与色彩数据库的建立为城市的形象“易识别”、“可视性”原则以及个性化的整体城市形象的建立提供了原则与基础。基于视觉要素的城市市民情感使城市发展功能的细化与城市管理的日益复杂化。为了提高城市色彩的有效管理与效率,对中国城市数字色谱提取、系统归纳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马金祥简介;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韩国东西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地下空间、城市数字色彩规划与设计学,长期从事设计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2005年11月,作为国家优秀博士留学生代表受到了国家主席的接见。

数字文化规划篇2

关键词: 数字化 规划管理设计空间对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对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城市规划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3S技术(遥感、GPS、GIS)技术、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CA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主要改变了城市规划中建设者、规划师、规划管理人员和公众的信息交流与反馈的方式。随着通信技术和有限电视网的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高,这些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静态和动态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交互式双向信息传输,使这些人员的信息交流可以跨越空间甚至一些时间限制。遥感、GPS技术和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主要解决了城市规划中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问题。卫星遥感图像的精度已经提高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而无人驾驶的采用GPS定位的小型飞机或航空模型装载CCD数字像机可以直接、快速的获取高精度城市规划有用的信息和制作数字化影像图和矢量地图。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则采用电子平板仪加上GPS定位获取高精度的测量电子数据直接输入的计算机系统中,在城市规划中应用。GIS与CAD技术主要解决现实地理空间的数字模型问题,利用GIS与CAD技术可以构造与现实地理空间对应的虚拟地理信息空间,并可以用数字模型对现实地理空间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进行预测。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和各种专题数据库(如人口、交通、地下管理线等)使城市规划中所需的信息数字化,使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更容易获取。虚拟现实技术则使人们借助于各种设备感觉信息空间所反映的现实世界,使计算机的使用更为方便,更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信息世界中所反映的现实世界。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将对城市规划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管理

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目前的办公自动化方面,目前的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信息化,通过因特网可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有效信息通信渠道,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网上报建,报建单位只要在本单位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就可完成报建过程和提供所需的材料,规划审批可以在因特网上完成。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更紧密的结合,实现管理与设计的一体化,审批的结果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迅速的反馈给设计部门,而设计部门可尽快地将设计结果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提交给管理部门,这些信息的传输可以通过因特网来完成。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规划评审,各地的专家可以在家里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专家所需的各种信息(如建筑物三维动态模型),通过网络会议交流意见,专家甚至可以实时与规划师交流,提出自己意见和设想,并可以较快地通过建立数字模型加以证实。

二、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将更广泛应用CAD和GIS技术,而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的改进和智能化,如笔输入技术,使规划设计师进行设计更为方便,而不影响灵感产生。设计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将数字化,使其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可以采用遥感图像直接作为背景进行设计,而各种地下管线的资料由于数据库的建立而更加方便的获得。现在比较难以得到的人口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等信息由于相应信息系统建立而能很方便地获得。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规划设计成果的三维动态建模更加方便,设计成果更加形象和直观。在规划设计和规划审批中由于规划成果的数字化,使得对各种规划成果和方案的定量分析、模拟和预测成为可能,经济可行性分析也更为方便,促进规划决策的科学化。通过因特网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规划设计专家共同合作完成设计也将成为可能,这样可以构建了一个不受规划师的空间分布制约的虚拟设计事务所。

三、规划与建筑的空间对接

通过计算机把平面规划和建筑对接起来,让建筑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去,通过虚拟的模拟手段,在设计阶段就能把控将来建设好了的效果。让公众、评审专家更能直观的看到未来街区的样子。对整个街区的整体控制更加直观,对单个项目的塑造更趋完美。

数字文化规划篇3

【关键词】多元数据集中体;多元数据融合;多元数据挖掘

Multiple data fusion and mining technologies

Yang Li-li

(Shihezi City,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survey measuring stations)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Multiple data fusion and mining is a very attracti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rue three-dimensional multivariate data will likely provide new technical tool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industries、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multivariate data mining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of real estate management, real estate mapp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have similar、

【Key words】Multivariate data set body;Multivariate data fusion;Multivariate data mining

多元数据融合与挖掘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多元数据简单的叠加,有限的关联已经将地理信息从符号化、抽象化、专业化的枯燥表达方式中解脱出来,凸显出可视化、人性化、自然化的新特征。

1、 多元数据的集中体现——数字地图

(1)电子地图可理解为数字地图。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数字化地图,地图的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它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修改、喷绘等。在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内容和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的常规地图。

(2)数字地图是一种“活”的地图。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各种或一种普通地图或专业(专题)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分层组合、拼接、增加、删减等,形成新的实用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放大、缩小、裁切和绘图输出等。数字地图绘制图时间较常规制图方法可以大规模缩短。数字地图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卫星遥感影像、航空像片、其他电子地图和其他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拟合、挂接显示等,生成各种类别的新型地图。

(3)数字地图种类很多,如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建筑模型图(DBM)等。到目前为止,这些数字化的图形信息构成空间地理信息多元数据的主体,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2、 多元数据融合

(1)目前比较普及的简单融合方式有: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遥感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图(DEM)和数字纹理图(DS)之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融合。简单融合的标志是,各种数字地图之间只做简单的叠加和显示,除了在图形坐标配准方面存在简单关系之外,各种数字地图间不必存在或不注重其他的关系,简单融合的主要目的是浏览。

(2)当前已经出现的多元数据复杂融合方式有: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遥感正射影像图、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图、数字建筑模型图、数字管线题图(DPM)、数字纹理图和数字专题地图(DMO)之间多种数据的融合。复杂融合的标志是,除了在地图坐标配准方面各种数字地图建立关系外,部分相关数字地图之间建立了拓扑关系、位置关系和属性关系。复杂融合不仅满足人们对地理信息的视觉要求,而且借助前述关系,为实现某些传统GIS系统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奠定了三维或多维数据基础。

3、 多元数据挖掘

3、1 地理信息是空间化的信息,面向空间信息的数据挖掘是一个正在探讨和研究的新的技术和理论研究领域。本文仅提出一些应用的可能的潜在前景供探讨。

3、2 符号化、专业化、非可视化、三维方式表达地理信息,是到目前为止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存在的主流方式。但多元数据除了已知的简单融合、复杂融合,还有更多、更深、更高、更广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复杂融合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亟待挖掘。

3、2、1 规划管理与多兀数据。

以多元数据表达的真三维数字地图,如果能够突破地理信息二维表现方式的局限,现存的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真三维的地理信息表现方式,对规划管理行业的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冲击。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报建、勘察、审核、批复、监察、存档、公告等一系列的作业流程都将受到深刻影响。在报建阶段将要求所有的报建单位提供真三维的地图信息,至少要求报建单位具备三维数字地图的浏览能力,甚至引发施工单位对三维地图的浏览和转化为施工图的能力;在现场勘察阶段将为现场的规管人员提供真三维的数字地图,现场勘察人员以真三维地理信息与报建单位交流方便快捷准确易理解,并且杜绝歧义;在审核和批复阶段规划局内将共享真三维的地理信息,规划审核和批复工作面对真三维的地理信息对象,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意图理解交流、复杂计算对比和会议讨论等繁复环节;在规划监察和存档阶段将为规划监察人员提供真三维的数字地图,依托真三维的数字地图规划监察和监察目标跟踪的效率、准确性和时效性都将有较大提高;真三维数字地图将在规划方案公告和宣传方面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广大市民可以直观、真实地理解基于多元地理信息的规划成果和方案,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真三维多元数据表现的数字地理信息介入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结果可能是,精简管理流程、改变内部管理权力结构、业务处理工程更加透明、民众参与可能性空间提高、报建和规划方案执行单位技术手段同步改善等。

3、2、2 规划设计与多元数据。

(1)现存的规划设计提供的城乡规划设计方案,以不同的技术手段满足不同的设计目标。以CAD辅助设计技术制作平面图,满足规划审查的项目平面布置规划要求。以Photoshop等三维建模和渲染技术手段,制作三维渲染图,满足规划审查项目可视化的要求。在这种作业模式下,产生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数据不一致;二是数据不能融合。

(2)真三维多元数据的有效应用将可能为规划设计行业提供崭新的技术手段。假定规划设计的CAD数据、三维建模数据与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二维GIS数据、影像数据、属性数据有机融合,将给我们带来广阔的应用想象空间。例如,规划设计方案的二维修改可以实时地转化为三维景观表现;对三维景观的修改可以实时地转化为二维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的数据基于二维GIS、数字影像等真实、现势的多元数据背景,会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多元数据的支撑下,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和修改可以在空间立体的数据环境中进行,这意味着新方案或修改方案的道路环境、管线环境、绿地环境、地形环境匹配,甚至添挖方试算等都可以一体化处理,规划结果达到三维景观一目了然,最终使规划设计从多元数据分离、背景数据匮乏、方案量算复杂、表现形式单调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以一种三维、快捷、动态的全新方式替代二维、复杂、静态的传统方式。

总之,多元数据在规划设计领域的挖掘意义十分巨大。不仅如此,多元数据挖掘的潜在能力在房产管理、房产测绘、建筑设计等多个应用领域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参考文献

[1] 刘菊 2002 试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科技情报,35(3):46~47、

[2] 齐同军 2003 城市规划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数字文化规划篇4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这个概念早在1998年有人提出“数字地球”时就已产生,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数字技术为平台的信息化城市系统。而所谓三维数字城市,是基于3S、WEB和VR技术实现的,它运用3D图形技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方式来表现数字城市的服务内容。

三维数字城市动画是三维数字城市的一种表现类型,也是动画的一种类型。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及艺术手段动态表现城市空间与风貌,是城市在建筑形态、商业氛围、社会习俗、历史文脉、生活情趣、城市拓展等方面的综合展现。

二、三维数字城市动画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高度数字化的传播发展迅猛,国内外众多城市都逐步实现了基于3S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利用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的宣传和包装。

三维数字城市动画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分支和三维动画的一个分支,在近些年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下逐渐发展起来。三维数字城市动画最早开始于城市房地产项目宣传,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前期宣传需要,开发商需要在建筑尚未完工前就开始进行宣传与招商,因此利用三维技术制作出虚拟城市建筑环境。而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数字城市动画开始出现在数字电影中,许多科幻片、灾难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中都含有三维数字城市动画的视觉画面内容。同时,许多城市活动的形象宣传,如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奥运会的宣传、世博会的宣传等,开始借助于三维数字城市动画来对城市活动进行数字化的包装。

三、三维数字城市动画的应用

三维数字城市动画作为一种较新的动画形式,开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领域:

1、城市规划领域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是“纸上谈兵”,通过图纸和各种数据来分析规划的合理性,即使可以用各种等比例模型沙盘来模拟规划设计后的城市风貌,但由于模型沙盘的真实感欠佳,无法体现一些细节。再加上如果城市规模较大,等比例模型沙盘的规模必然也很大,这样人们只能围绕着模型沙盘边缘观察城市整体风貌,无法接近城市中心的区域,所以展示城市规划的局限性很大。

而利用三维数字城市动画,可以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图纸建立虚拟的城市三维模型,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赋予其逼真的材质纹理,以及模拟真实的光线与大气环境效果,多镜头、多角度地展现城市未来规划的模拟真实全貌。这种真实程度不亚于实景拍摄,现实中无法拍摄的镜头,在动画里都可以实现。当今高端的三维动画技术,通过各种模拟真实的材质光影及物理学运动方法,已经能够达到接近真实的视觉效果,再加上城市规划本身是一种展望性质的设计,没有成为现实,因此三维数字城市动画的这种真实还原性,在城市规划领域当中尤为重要。

2、文化宣传领域

三维数字城市动画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技术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其次,制作精良且具备一定艺术气息的三维数字城市动画,可以给予众多评审人员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而加强了城市文化的感染力。

过去,我们常看到以实景拍摄的方式制作的城市文化宣传片,这种宣传片在导演和其他制作人员的创意和努力之下也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文化活动的宣传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对于一些尚未开展或即将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宣传,单纯靠实景拍摄的方式无法很好地展现。

3、历史复原领域

动画具有虚拟特性,既可以展现未来,也可以复原历史,哪怕是已经损毁了或者消失了的历史遗迹。

我国的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整个园林被严重损毁,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后来通过三维技术,实现了对圆明园的整体复原,并制作成了圆明园的动画,让后人可以再次看到圆明园被摧毁前的完整原貌。

历史上曾经消失的文化虽然也可以根据历史原貌进行实地复原,但这样会消耗大量的实体资源,并且由于许多新的文化正在蓬勃发展,于原址上或许无法再进行复原。但是,利用动画的形式,在无需浪费资源和改变现状的基础上,就可以复原有价值的历史文化。

4、数字影视领域

在数字影视领域中,数字特技的应用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科幻片、灾难片中,经常会利用三维数字城市动画的制作方法来表现所需的城市场景。例如在灾难片《后天》中,城市遭遇可怕的暴风雪、海啸、龙卷风等极端自然天气,这种镜头通过真实拍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电影里的这种镜头全部为电脑三维制作。

四、三维数字城市动画的社会意义

三维数字城市动画是数字化城市的必然产物。在数字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字城市不仅可以进行现实城市的仿真,也可以复原城市曾经消失的文化遗产,更可以实现对城市未来的虚拟构想。城市的数字化宣传和包装也需要突破纯商业的束缚,更加注重艺术价值,给三维数字城市动画注入生命的活力,使之从商业项目向艺术项目靠拢。而艺术化的数字城市宣传和包装也更容易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数字文化规划篇5

关键词 数字信息服务评估 评估规划 实施策略

分类号 G250、7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质量控制机制仍是当前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信息服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快数字信息服务评估,从理论探讨向实践领域的转化,促使现有成果得到认同及推广。开展数字信息服务评估规划和实施策略研究,目的就在于将数字信息服务评估原理、技术、方法等真正嵌入到数字信息服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构建起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估机制。

1 我国数字信息服务评估实施策略研究现状

考察我国有关数字信息服务评估规划与实施策略,可以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两个角度来进行。

从理论角度探讨我国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成果提出的实施流程大致可归纳为:“前期准备”、“确立评估原则与内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调查与数据收集”、“评估分析”和“提交评估报告”6个步骤,但其中只有极少数文献强调评估实施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并且明确地将“评估规划(计划)”纳入整个评估实施过程中来。

从实践角度来看,我国见诸报道的与数字信息服务有关的评估实践仅10多项,机构有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重在展示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其中除清华大学图书馆外均未能对具体的评估规划与实施流程作系统阐述。

可见,关注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的规划与实施策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在实施数字信息服务评估之初,预先对评估的环节、步骤以及相关要素进行统筹分析,制订出一套完备的实施计划。

2 数字信息服务评估规划与实施策略的意义

数字信息服务的提供方、中间方和接受方均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数字信息服务评估需要将更多的因素置于合理控制之下。评估规划至少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 强化评估活动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过去人们认为,评估是在任务完成并出现成绩和效果之后,才会产生评估的需要。基于这种观点,大多数机构或个人都将评估视为后续工作,更谈不上预先规划了。但对于数字信息服务来说,尤其不应把评估当作一个后续环节。数字信息资源及服务的开发、提供和管理是一个整体,如要对这个整体进行全面评估,就必须把评估纳入整体。以便有效地把握评估时机,提早安排各项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数字信息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资源存储及服务运行框架等,都会对评估数据的产生、收集和报告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评估人员必须在上述环节就要考虑为评估提供合理条件。

2、2 确保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适用于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的方法多样。但要运用众多技术方法并创造最佳效果,却并不容易。首先,评估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它们有较为全面与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其次,各种技术方法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预先对评估能力、评估场景及相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最后,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也不是相互独立的,须将选取的技术方法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构造系统的实施策略。通常要获得信息量充沛的评估结果,可能会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要使评估数据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可比性,也绝非一次评估就能实现的。

3 影响评估规划与实施策略的因素

数字信息服务的评估活动全过程总是处于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机构或组织背景之下,最终这些影响都要体现在评估规划以及实施策略中。

3、1 机构向外界负有的评估责任

数字信息服务机构一般都处在特定的系统或组织体系中,它们由此向本机构外部负有提交评估报告的责任。除少数规模很小的内部评估外,评估行为的实施动机通常都是源自对外界承担的评估责任。以美国《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LSTA)为例,其很多图书馆都接受了该法案的资助,因此这些图书馆就对发起该法案的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事业局(IMLS)负有评估及提交评估报告的责任。制定规划的首要内容就是要明确评估责任对象和评估动机,在此基础上再认真考察外部环境、实施主体的性质、目的和相应的报告要求等。

3、2 数字信息服务在机构中所处地位

数字资源及服务在机构中所占比重,也将影响到数字信息服务评估规划与实施策略的级别和覆盖面。不同机构对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给予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及其具备的评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评估规划和实施策略的制定要联系实际,依据数字信息服务在机构中所处地位,分析与之相应的评估条件、评估任务、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技术手段和指标体系。对那些专门从事数字信息服务或数字信息服务所占比重很高的机构而言,数字信息服务评估可以作为一种评估机构整体绩效的手段;而那些数字信息服务所占业务比重较少的机构,就应当把数字信息服务评估作为其他评估的一种有力补充。评估数据和结果的报告要求、实际用途和利用方式等,也应在作为评估实施先导的规划阶段予以确认。

3、3 利益群体对评估数据的需求偏好

信息服务机构及其所属组织的决策者们对评估数据具有不同的需求偏好,这也是评估规划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评估数据偏好可以理解为对评估数据的类型和使用目的有不同的预期。通常所谓评估数据的需求偏好不外两种:①包含全部视角的评估数据;②只重点关注部分数据。

数据需求偏好要结合特定的目的和目标来考察:①证明数字信息服务的用户从中获得的价值情况,即澄清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关系;②收集并分析用户对数字信息服务质量的评判信息;③通过长期积累评估数据,了解数字资源及服务的可获得性;④了解用户成本等。为了实现评估所要达成的目的,必须开展数据偏好研究,最后在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中做出选择。

3、4 评估文化与评估能力的准备

评估文化(Culture of Assessment)是指一种组织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所有的决策都是以事实、研究和分析为基础,服务的规划与提供力求实现用户及利益群体的成果最大化,并产生最积极的影响。评估文化的形成具有以下特征:①组织的任务、计划和策略聚焦在组织外部,即集中在用户对信息获取需求的支持上;②评估活动的开展必须纳入组织的计划、战略规划和单位目标之中;③评估活动能得到领导层面的支持;④员工能够充分认识评估的价值,评估过程中个人和组织的责任都能得到清晰的表述与规划;⑤有规律地收

集、分析和利用评估数据和用户反馈,来配置资源与支持决策。可见,评估文化可以理解为机构评估能力的组成形态,机构内部评估文化的形成可以推动管理者、员工乃至整个机构在心理、智力、组织及物质等多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展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的机构是否具备良好的评估文化将会对评估规划与实施的最终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4 评估规划与实施策略的制定

4、1 评估规划与实施策略的内容分析

信息服务评估活动可分解为多个步骤来实现,整个流程的分解及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图1来揭示。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的实施规划也将按照这个框架分步骤进行。

4、1、1 对资源/服务形成相关认知 评估规划及实施应以“对资源/服务形成相关认知”为起点,即掌握数字资源及服务实际情况的相关信息,获得初始认知。具体内容有:①掌握资源/服务的现状,由此确立符合实际但又高于实际的评估目标;②了解机构背景、评估报告要求和机构目标等影响因子;③对可能采用的评估技术和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评估方案;④在以上认知基础上,形成明确的数据需求和评估目标。

4、1、2 评估能力分析 即对机构的评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数字信息服务评估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以及计算机设备和高性能软件工具的支持,这些都涵盖在评估能力的范畴里。所谓评估能力分析就是对上述内容进行预先评价。这里可借用分析报表的方式将机构的评估能力具体化。表1对数据需求、要求和满足条件等逐项审核,在现实与预期之间寻找差距。参照分析结果,评估管理者可为评估规划和实施策略的优化提供校正依据。

4、1、3 选择评估模式和指标体系 特定的数据需求类型对应着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手段,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评估模式,如输出评估、业绩评估、质量评估、成果评估和综合评估。采用何种模式主要由数据需求来决定。例如,以考察数字信息服务用户满意度为评估目标,最好选取质量评估模式及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而考察机构数字信息服务综合绩效,就要采用综合评估模式,并将多种评估指标进行整合。

4、1、4 数据收集策略 评估模式和评估指标的确认直接影响到数据收集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比如,针对“培训课程对用户的影响力”这项指标,首先明确该指标属于成果评估,经分析制定数据收集策略:“分别于用户参加培训的前后设置检索技能测试或调查问卷”。可见,针对每项数据的收集都应确定恰当的收集策略。数据收集策略的构造还可细化,例如借用一种“数据任务配置表”来实现。该方法在数据配置环节可以为数字资源及服务评估者们简要揭示出为收集某项数据所必须投入的精力。以“馆藏中被浏览的数字化全文”为例,对该项数据进行任务配置。

4、1、5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操作起来较为繁琐,但它关系到其后的分析和报告环节。以数据收集频率和方法为例,在数字环境下,大多数电子计量的收集只需要每年执行一次就可以了,但有些计量的收集则比较复杂,统计和获取过程必须依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有的可能是每月一次,有的则是在服务过程中实时采集。

4、1、6 数据分析和报告 数据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比如输入设备、转换工具、分析软件和分析专家等。有的数据分析过程比较简单,有的则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对数据分析和报告进行规划,就是要明确下来每项指标的数据处理、计算公式、信息解读等步骤,并合理安排人员设备。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完成之后,还要考虑将结果提交给相应的管理者或专设的部门,由他们对评估结果进行最终的整理并形成报告。

最后还要明确一点,即图1中,数字信息服务评估的各个环节应前后相继,循环进行。也就是说,数据报告环节既是一轮评估活动的结束,同时是下一轮评估的开始,评估报告中所揭示的信息,就是下一轮评估所必须的关于数字资源与服务的认知。

4、2 评估规划与评估实践的整合

评估规划和实施策略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如何在构思(确定评估策略和数据需求等)和执行(利用严谨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机制来开展有效的评估)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4、2、1 对评估数据需求进行评价 即在分析出数据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要性分析,这是实践中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各项需求的地位和满足程度不同,不明确这一点,就可能造成评估规划和执行分不清任务主次,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调控机制,最后导致评估结果与预期效果相背离。

4、2、2 创建规范的评估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与评估规划大体相符,但却具有更高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在操作规程中要明确操作方法与分工职责;此外,还可以通过编制规程,面向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个人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例如该项工作的意义、影响因素、控制手段以及允许的误差范围等。

4、2、3 建立评估过程管理机制 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组织,对评估规划及实践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控和协调。另外,它还可以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帮助负责不同环节的人员掌握工作进度和节奏,促使规划与操作人员交流反馈意见等。

数字文化规划篇6

关键词:城建档案馆;馆藏;数字化;鉴定

中图分类号:G2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91-02

1引言

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的凝结,是城市梦想的元素。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数字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广泛推进,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构造档案信息化体系,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城市建设,其基础就是城市建设信息的数字化和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在此背景下,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和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核心。近年来,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开始对部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面对数字庞大、类目繁杂的馆藏档案,档案馆面临着将是进行部分档案数字转化还是全部馆藏数字转化?首先选择什么档案进行数字转化?纸质档案数字转化前如何开展鉴定工作等等诸多问题。转化规模与投资经费、使用设备成正比,数字化鉴定工作该如何进行至今尚无确切的理论依据,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人想结合工作实际粗浅地分析探讨一下影响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的几方面因素,以期对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理论导向及背景

2000年12月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接收电子档案进馆,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奋斗目标。城建档案馆作为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存国家在城市建设当中形成的各种重要的历史技术资料的专业部门,其内容涵盖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用性非常强。至今,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已建立了近500个城建档案馆,区(县)城建档案室达1000多个,馆藏量在4000万卷以上。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4年,全国各城建档案馆(室)共接待查阅利用150万人/次,提供城建档案269万卷(件),产生可测算的经济效益约7亿元。在当今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为提高城市建设工作的技术含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品位,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现实意义。将馆藏档案数字化,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档案资料利用手段,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效率,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保管保护,减少纸质利用成本,使通过计算机终端查阅、打印和下载档案资料成为现实,为查阅利用者提供远程服务,使档案信息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利用,快速准确地查阅所需资料,更充分地发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直接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公共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3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的主要因素

3、1 优化馆藏在数字化鉴定工作中的重要性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后各城建档案馆创建的初始阶段,我国各城建档案馆均以“丰富馆藏”为原则进行档案馆的建设。那时馆藏总量少,各地档案馆新建库房都有一定的空余度,为了丰富馆藏,不限制移交单位和控制进馆资料的范围,造成了进馆档案有价值的文件和毫无利用价值的文件“鱼龙混杂”在一起,案卷庞杂臃肿,毫不精练。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所能触及到的现状就不胜枚举:主体内容细节上不存在任何差异的文件,其正稿、草稿组卷时在一起;重复的文件图纸一同组卷;库房保存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临时建筑、杂项建筑和一些建筑的初步设计等至今已不存在建筑的档案和毫无利用价值的一些档案资料等等。另一方面,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和行政管理归口划分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波及全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和发展水平出现了很大差异。依据《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1997)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国家建设部2001年修正)等法规,从归属和流向上讲,房地产档案、国土档案无疑属城建档案,但除了极少数城市城建档案馆能收集本市房地产、国土档案外,绝大部分城市都是房地产档案馆(室)、国土档案馆(室)和城建档案馆并存,许多城建档案馆因不在规划口,连规划报建档案都难以收集,更不用说环境保护、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电力管线、人防军事等资料了。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建设职能在城市一级骤然分化,日益复杂化、详细化、条块化,使得归口于建设、规划或市政职能部门管理的城建档案馆在档案收集上出现很大差异,面临很多困难,有的城建档案馆渐渐成为工程竣工资料档案馆,有的城建档案馆渐渐蜕化为规划局内部资料室,馆藏单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价值和利用率正在迅速下降。应该对现有馆藏现状进行鉴定研究,对趋同性太强、利用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清理。如果在档案数字化前不进行优化鉴定,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量以及数字化后的档案数据库容量将会数倍增加,电子转化费用及实际转化工作量将会相应提高很多,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利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减少数字化电子设备投入的成本,降低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同时能更多地保存有价值的文件资料,优化馆藏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3、2 数字化鉴定工作人员的心态和责任

档案在数字化之前的鉴定工作有别于传统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档案数字化鉴定是一个对馆藏的原始档案进行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充实精练的工作过程,这项鉴定工作涉及到档案的存毁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及心态问题。长期以来,档案部门都难下决心,在具体的鉴定工作中不敢动手鉴定档案,甚至销毁档案。经过鉴定确为无价值的档案或过期档案,均采取封存保管的方式,而不敢按鉴定程序处理后执行销毁,这是因为档案的内在价值鉴定是具有主观性、时代性和不确定性的。如果主观上单纯为减少数字化投入成本,剔除的文件是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重要历史记录,那么,这是需要做出慎重决定的工作,档案鉴定人员责任重大,一旦处理不当,造成失误将是无可挽回的。但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并不涉及档案的销毁处理,只是要对档案数字化与否进行轻重缓急的甄别,对未列入数字化名单的档案一律按原模式归库管理,原来的查阅利用模式不变。如果日后还是需要数字化,再从库房调出来也可以。当然,尽管数字化鉴定不需要因为承担档案资料销毁责任从而导致工作人员过于谨慎从事,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仍是影响鉴定工作成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加强学习和工作交流,统一工作人员的认识,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还要做出经常性的总结和讲评工作。

3、3 组织计划科学周全是数字化鉴定的关键

档案数字化鉴定的组织工作包括数字化鉴定细则的制定、业务人员的培训、鉴定流程的建立、鉴定质量的审核等,是一项工作责任心要求强,业务技术要求高,在业内长期缺乏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创新的指导的新课题。科学周密地组织计划是数字化鉴定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首先进行馆藏档案的调查,确定出进行数字转化的档案,符合利用率高有价值的、适合向公众开放查阅的、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等条件的档案应列入数字化的首选类型。同时还应考虑到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进程或某一阶段变化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声像档案资料,其利用率也是很高的。我们应该建立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制度,提出数字化的标准、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机制。尽量减少主客上的随意性,使数字化鉴定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了加强鉴定工作管理,建议采取“三审制”,即初审、复审和决议。初审和复审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实行交叉作业,对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档案资料,由城建档案馆建立专门决议机制,采取会议讨论、投票决定,并对最后未列入数字化名单的档案资料进行登记说明,以备日后检索,提高今后数字化工作效率。另外,在数字化鉴定过程中,也可以实行工作进度控制过程管理,设定回头自查自检程序,反复核验,杜绝各种错漏,以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城建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的科学性。

3、4 明确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提高鉴定工作可操作性

城建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即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大任务量工作,必定会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确城建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提高鉴定工作可操作性尤其重要。档案部门收藏的档案文件的内容质量不完全取决于管理水平,与其资料的来源有直接关系,如果文件形成部门粗心造成资料不齐全,即使档案部门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工作,也是徒劳的。目前,我国档案资源归档鉴定标准规范还是偏重于文书档案,而针对于科技档案、特别是城建档案还是相当薄弱,仅有的是归属流向、保管期限和保管密级的管理规定,规定中的期限、密级档次划分较粗,条款过于简略,城建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掌握,容易产生主观臆断而操作失当。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加强法制建设中一条就是调研论证鉴定销毁档案的程序与办法。笔者认为,应该从全国高度加强城建档案鉴定销毁程序与办法研究制定工作,包括数字化鉴定工作的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大对档案法规、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指导。目前,关于城建档案接收和归档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了,包括《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但城建档案鉴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还是空白。特别是随着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深化,很多城建档案馆已经开始探索直接接收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并直接并入数据库了,这一操作模式省略了数字化扫描环节,更要求我们出台建设工程电子文件鉴定管理的规范。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推动,档案鉴定的理论依据会相继出台,城建档案工作在新时期内开展数字化鉴定会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4结论

城建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是城建档案馆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而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是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降低系统开发成本,提高数字化工作效益,凸现城建档案利益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对鉴定工作的认识,加强鉴定工作管理,建立健全鉴定工作规范标准体系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有效提高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城建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翠平、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探讨、黑龙江史志、2006(04)、

[2] 苏莉、档案数字化前鉴定工作的内容与意义、城建档案、2008(07)、

数字文化规划篇7

[关键词]数字技术 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 用地现状 地域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74-1

1引言

对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曙光。最大限度的利用数字化技术及手段来进行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态空间,又为社会做出来有利的贡献。

2数字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指对其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IS以及遥感技术RS,并且运用多媒体以及虚拟仿真等多种技术,来对城市目前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及用地现状来进行一个总体而详细的检测、采集。也就是说,它是利用勘测信息技术来对城市建设以及规划进行管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以及虚拟化的城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以水域作为中心,对其周边沿岸的空间环境做一有序、美化的规划,创造更加生态、优美而富有生机的海滨城市水空间。数字技术的应用,摆脱了传统设计的死板模式,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以及革命性的冲击。

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通常,城市中的水域功能有三个方面,其一,就是为了防御洪水地区的安全的防洪功能;其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的水利功能,就像给水、排水等功能;其三就是游乐场地、绿化以及公园湖畔等调节城市环境气候的功能。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合理的考虑其三者水域的相通性,也要良好的进行空间景观内容的设计工作,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可以为河流河域提供有利的基本功能要求,还可以增添生活空间的生动性,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生活空间。

对于以往传统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通常是派大量的人员对其规划用地进行考察、勘测,并且去了解当地的人文、建筑风格、历史文脉以及地质等等的方面。其过程过于繁琐而漫长,并且勘测结果未必过于精准,设计人员还得对此信息进行大量的筛选与分析。经过漫长而繁重的精力之后,才能整理出设计前期较为准确的资料。而且,设计人员通过将思维构想表现在CAD上,这样的平面化表现无法体现出设计者的空间思维构思。

但是,数字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就可以避免传统的弊端。首先,数字技术具有先进的勘察地理信息能力与高端的整理效率,这样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并且节约了设计周期。其次,其具有遥感及全球定位系统。最后,自身的三维模式,可以使设计者身临其境的来进行处理与分析问题,更好的体系出设计者的构思空间。所以,对于数字技术在城市海滨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上大大的提高了设计水平,而且又转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为设计手段拓宽了角度,有效的突破了传统设计中呆板、静态以及过于平面化的设计理念。

4数字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有效的分析出规划区现状。对于数字技术的应该已经逐渐实现了设计所需信息的高效采集、处理以及分析。对于其GIS系统可以对于该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水面岸线等等来进行数字化的处理,还可以建立出数字地图,从而得到设计中所有利的资料。

例如,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湿地公园三期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总规划从数字技术系统中体现出:对全园整体上进行宏观把握,将湿地公园分为五大区,分别是湿地科教区、湿地生态社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以及湿地休闲区。 与此同时,本次进行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湿地生态保育区位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中南部,通过数字技术的测量,南面越过二期与城市道路与居住用地相临,西面与靳江河滨河公园相临、东面与城市商业中心区相临,具有一定的公共开放性。因此,将总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在东面与南面分别设置了出入口与外部城市干道、园区主干道联通。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此次规划的交通、水系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化的协调性发展。

4、2数字技术有效展现场地内、外部资源。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探测出其地域中的内部资源以及外部资源。例如,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湿地公园三期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使用数字技术可以测出其内部规划范围为湿地,并且在一期中,已被建成了观赏性的湿地,二期正在被建成科普型的湿地。外部资源为:北侧濒临岳麓山(海拔300、8米)、寒子岭(海拔199、7米)、仙窝岭(海拔194、2米)、金牛岭(海拔192、9米),并有165-272m的高差。根据数字技术测量出来的群山,可以作为设计的直接天然背景。同时,周边带有河流,靳江河、湘江水面标高低于场地。通过对该环境进行数字技术测量,将设计的主入口到远山形成一条透景线,使得远山与场地形成了直接的呼应,即为场地增添了景观资源,又为其增添了历史的韵味,而且为居住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3数字技术具有人机互动的模式。在使用GIS所采集到的水域数据资料后,可以输入到计算机内进行建模,然后得到三维视图。其具有的真实地貌为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提供遐想空间,设计人员可以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所处空间的感受,来展开自我的思维想象力,从而产生设计灵感。这样的设计方式即减少了大量重复的劳动力,又符合其科学与合理性,给设计人员带来了便利。

4、4数字技术更加具有科学性。对于之前未引入数字技术的应用时,设计人员只是一味的追求画面效果的美观性,忽略了其技术手段的不完善,最终导致由于定性的成分过多,而定量的分析欠缺,是现实中设计者的主观设计与客观分析不符合,缺乏科学依据,导致规划设计不达标的局面产生。通过数字技术的引进之后,规划管理部门以及资源管理部门都可以通过GIS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得到更加全面而且准确的社会状况、实体环境等等现状,以此来作为设计的前提,使得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

4、5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对于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源共享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工作。设计者对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资源平台来进行采集各类信息资源以及虚拟空间的技术手段,这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手段。

5总结

作为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已大大增加,数字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也大展蓝图,这样的应用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引进,有效的提高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生态型,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数字文化规划篇8

关键词:数字化 规划 信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026-01

城市规划工作直接冲击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和管理手段,而传统手段在城市规划中数据收集、整理、利用以及规划管理中数据的交换与转换、信息共享及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求将城市内各领域、部门间存在的数字化、标准化信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进行处理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而数字化工程则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一座城市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合理应用数字化工程对保证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 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

数据不规范。当前国内对城市规划管理中未形成统一标准,在其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采用软件不同、文档填写格式以及具体实施人员的习惯和做法不同而往往导致误差的出现。

计算精度差。在以往审批工作中往往由于计算工具原始导致在经济指标核算时要求工作人员先利用测量工具对每个实体进行现场测量后方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在测量及计算中存在的人为误差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均导致计算精度得不到保证。

成果管理难度大。传统规划中的各项资料均采用纸质,随着城市增容,工程量的增大纸质资料也逐步增多,大量的资料增大了规划成果的管理难度。

工作效率低。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中对规划审批时应采用手工方法对图纸中有关数据进行一一核对,由于规划图内空间及空间数据的信息量较大导致核算工作量也很大,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返回原单位修改后再审核,在该种反复进行的过程中无疑延长了审批周期,降低了工作效率。

2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2、1 项目选址

数字化系统可以准确的帮助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可选地址的确定,通过对不同可选地址进行信息查询和统计,并可对不同的选址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实现优选选址方案。

2、2 分析旧城改造

在旧城改造及拆迁过程中,数字化系统可对城市内各个区域内的相关信息、待拆迁人数、面积等进行统计,并可对拆迁带来的损失和投资估算进行分析测算,在拆迁过程中可通过数字化系统统计待拆范围内户数、人数、需要改造的面积以及区域内各相关单位的改造面积或拆迁建筑面积等,从而可对区域内待拆单位在拆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最终可对整个旧城改造中所需投资进行估算。

2、3 市政道路应用

道路拓宽。在道路拓宽工程中数字化系统可确定道路拓宽时的影响区域,并可分析道路拓宽所需的改造总面积、拆迁用地面积及相关单位的改造面积和用地面积及各单位拆迁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并最终预测总的投资估算;道路结构分析。数字化系统可提供市政道路断面结构,并对路面结构、红线以及地下管线的相对位置、标高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可帮助进行道路断面位置的确定,并可显示道路断面结构图及绘制该结构图[2]。

2、4 管线控制及分析

给水管线。数字化系统可模拟并选择给水阀门的位置和大小及使用效果,并可计算被影响的管线,以及影响范围内的户数和单位情况,并可以此来给被影响的户数及单位发函及绘制相关数据和图件;排水管线。该系统在排水管线中的功能类似于给水管线,即通过对阀门或闸门的选择和模拟来计算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可绘制和打印相关文件和图纸。

2、5 辅助管理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公用事业以及房产的经营管理,并可逐步提供动态控制和监督的效果,且通过自动化办公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正之风现象,同时该系统可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政府从定性化、经验化逐步转向定量化、科学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数字化系统尚可及时发现总结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违章建筑以及违法拆除等施工现象,通过该系统可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以便及时给予纠正。

3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展望

3、1 统一数据信息标准

由于以往城市规划管理中各部门间数据标准不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经过处理则不能被利用,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数字化工程则可通过对数字化数据分类编码进行规范、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规范等手段实现数据转换同综合调用工具能够被充分利用,并在具体业务中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可提供标准的代码库以及对上报数据格式进行规范,最终实现在原有系统支撑的前提下实现业务规则统一,各种模式统一以免不同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口径不一的现象。

3、2 变静态资源为网络化资源

传统城市规划中各部门间相互独立,势必导致其间信息交流不畅通,最终导致业务信息分散现象,数字化系统的建立可从根本上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可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类的信息有机结合,并可实现信息的系统化、网络化及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各部门间合作关系的协调性。

3、3 信息流数字化

传统规划管理中信息流以多种形式和介质存在,而数字化管理系统则可采用WEB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多层计算结构形成规划管理和自动化办公系统,并通过对系统数据统一描述和交换而将管理信息数字化。首先通过将计算机作为信息收集、加工、储存和反馈的载体而实现无纸化办公,即在文件流转和项目审批中均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网络共享以实现信息的快捷顺畅流动而提高管理效率,并通过网络共享减少会议、会签、协商及协调所造成的工作量而实现管理的扁平统一。

3、4 业务流标准化

在数字化工程建设时首先应对管理工作从过程到细节进行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工,结合系统提升要求对所涉及的行政行为和内部办事行为进行流程设计,并通过对系统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实现事事有流程,流程最简最优,对于固定的程序则应逐步细化,并应对规划的受理条件和图文技术实施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对所涉及的要素进行细化,最终实现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数字化城市可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并为实施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实施中应将先进技术同城市规划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中科学化、系统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利用数字化工程,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股票投资入门与实战技巧(精选8篇)
  • 下一篇:西南林业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