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效能建筑(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2 栏目:写作范文

高效能建筑篇1

【关键词】建筑,经济效益,优化提升,措施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关系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

一、我国建筑经济效益的现状

建筑经济效益,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降低社会劳动消耗,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而言,建筑业作为仅次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的第四大支柱性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产值在GDP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同时,建筑行业自身极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其成为推动旅游业、商业等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建筑标准,同时对于建筑市场的管理不全面,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耗大,成本高,管理不科学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升建筑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

1、建立完善的建筑标准。

建筑标准是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指导,是指在经过科学的研究、实践和检验后,制定出的合理有效的标准,对于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建筑形态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建筑标准分为国建标准、地区标准、专业标准等,同时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控制标准等。利用这些标准,建筑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最优产品,从而充分发挥出建筑的使用功能,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建筑标准同时也是确保建筑标准化作业的关键,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单位的相互配合,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对各部门进行严密分工,广泛协作,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

2、实现建筑的节能降耗。

建筑行业的能耗巨大,不仅严重阻碍了其经济效益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方面考虑,实现建筑的节能降耗,能够创造出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就目前来看,由于建筑节能属于一次性投资,而节能收益却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因此许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节能存在认识方面的偏差。以一栋高层居民楼建筑为例,在进行节能降耗的施工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节能资金,如节能材料、节能工艺等,必然会造成建筑施工成本的提高。但是,随着建筑的使用,其经济效益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在采暖、通风、照明等方面的消耗,可以根据建筑生命周期计算方法,对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即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由此可知,虽然在施工阶段,节能建筑的成本会相对较高,但是在投入使用后,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支出费用和运营管理费用,从而提升建筑经济效益。

3、强化建筑的成本控制。

加强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同样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目前来看,我国建筑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首先,要对成本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和落实,提升建筑企业的全员成本管理意识,针对自身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对各部门乃至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结合成本控制目标,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其次,要切实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明确成本控制目标,通过对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的合理分析,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对可能影响建筑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然后,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强化全过程成本管理,提升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4、提升建筑的管理力度。

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样是影响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企业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做好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充分重视,要明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敢于管理,乐于管理,另一方面,还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懂得如何去管理。要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保障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措施,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针对市场需求,对自身进行调整,推动建筑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云萌、关于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14,(4):252、

[2]丁小群、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J]、华章,2010,(2):8-9、

高效能建筑篇2

关键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能源利用率

能源危机席卷全球,推行能源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效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极大,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统计表明,我国公共建筑总占地面积是普通住宅总占地面积的15-20倍,覆盖范围广,功能完备,是经济发展的象征。但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扩大,尤其是那些带有暖通空调的大型建筑,据初步计算,用于暖通空调运行的能源占到建筑总能耗的65%左右,数据相当可观,加强节能设计,提高系统能效已是迫在眉睫。

一、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能源消耗特点

按用途分类,建筑可分为工业生产和民用,其中民用建筑还可分成公共服务型建筑与居住建筑,公共服务型建筑(简称公共建筑)主要有商场、大型娱乐场所、体育健身场馆、写字楼、科教楼、车站以及机场等。公共建筑的平均人流量极大,人口密度也较为集中,为满足人类活动的基本需求,需集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1]。通过对几座大中城市的主要公共建筑进行统计得知,暖通空调所需能源占绝大部分,本文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随机调查25座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建筑各系统能耗占比表

公共建筑类型 暖通空调 照明设施 电梯设施 给排水设施

酒店 50、9% 40、8% 5、5% 2、8%

商场 51、5% 40、4% 6、6% 1、5%

写字楼 50、2% 41、2% 5、2% 4、4%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常见的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能耗均占总量的50%以上,具有明显的节能、提效前景。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多数公共建筑均存在能源需求量大、能效低等问题,节能空间较大,尤其是暖通空调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配置情况,水循环系统中常见“跑冒滴漏”等现象,缺乏严格管理与相关节能制度,总体节能水平较差,亟需进行调整。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高能效的措施

(一)提高节能设计目标

(1)加强输配能效控制

作为暖通空调重要组成部分,输配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空间,是提高暖通空调能效的有效捷径之一。与常规民用建筑相比,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输配系统所需能源占系统总能耗的60%左右,所以紧紧把握输配系统方面的节能提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如今,在科技水平日益突出的时代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暖通空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变频技术,该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的节省了水泵与风机等设备的实际能耗。为进一步验证运用变频技术的实际节能效果,本文任意挑选某酒店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暖通空调系统的水泵上安装与之配套的变频器,根据当地夏季平均温度数值设定变频范围,将水泵进出水的温差设置在4、8℃-5、5℃之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水泵在正常条件下运行时的实际能耗同比下降约47%,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并且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应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2)合理设定环境标准

结合当地气候类型与室内环境状况,合理设定空调运行状态下的环境温度参数,这不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提效措施,也是暖通空调运行的依据[3]。如果在夏季空调温度设定过低,冬季空调温度设定过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提高空调负荷,消耗更多的电能,大幅增加经济成本。统计表明,冬季供暖期每降低1℃空调温度就可减少约6%总能耗,夏季制冷期的效果更加明显,每上升1℃空调温度就可减少约8%总能耗,医学证实了人长期处在过高或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下,易患上空调病,不利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合理的室内温度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能使人们保持身体健康。

另外,新风量的产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满足节能标准同时,空调季节,不宜任意加大新风量,或使用新风换气机,减少新风能量损失,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满足室内的卫生及舒适性要求;过渡季节应尽量利用室外自然风,加强自然通风,对新风进行合理设计。

(二)加强节能控制

(1)准确计算能耗计量

能耗计量主要是为了满足建筑能耗状况的实时掌握,以便进行针对性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首先,应对建筑中各个耗能设施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对计量结果的总结及时处理不合理耗能行为,比如过分注重室内环境温度控制,而忽视了使用者节能意识的养成,导致冬季房屋内温度较高,夏季房屋内温度较低,造成能源浪费。

(2)合理调控负荷

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调控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体节能提效效果。对于公共建筑而言,由于设计负荷需遵循超前原则,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时间的空调负荷要小于设计负荷,制冷系统反复启停会消耗大量的能源[5]。所以,应对设计方案中的负荷进行动态优化,改善机组运行效率,从而满足节能提效要求。

(3)运行管理控制

优化运行管理在公共建筑节能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效果。在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进行节能控制,可很好的弥补由于管理或设计缺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提高设备运行管控水平,确保能源消耗得到精准、科学的控制。建筑空调系统在成功实现设备运行台数优化控制、设备启停优化控制、焓值优化控制、水循环压力优化控制等措施以后,建筑总能耗降低约20%,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对于现阶段公共建筑运行管理,为达到预期的节能控制效果,需依托于BAS,即现代化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三)完善节能制度

公共建筑的功能、类型、规模以及所处地区等条件不尽相同,这也造成了其暖通空调能耗方式的差异性,但无论能耗方式怎样变化,完善的节能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6]。充分调动制度所具有的功能,根据建筑特点,制定健全的节能提效制度,从大局出发,细化制度内容,明确规定暖通空调使用细则,并设定一定激励和奖罚措施,加强建筑内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训,尤其是政府机关单位的办公建筑,更应切实做好节能管理,从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总结

作为公共建筑主要能耗设施,暖通空调方面的节能提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从设计到管理每个环节都形成良好的节能提效观念,通过加强输配能效控制、合理设定环境标准、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准确计算能耗计量、合理调控负荷、完善节能制度等有效措施改善暖通空调运行模式,最终使其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真正实现高水平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公共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春林、试论暖通施工管理[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09):265-267、

[2] 李本健、暖通工程的施工技术之我见[J]、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11):21-23、

[3] 关丽国、浅议暖通工程系统中节能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11-13、

[4] 杨春梅、暖通空调与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 ,2011,(01):21-24、

高效能建筑篇3

根据建筑物的商品特点可以看出,建筑企业在组织和预约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建筑商品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认真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建筑商品的监督检查和组织生产,最终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才能体现出自身的本质属性。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要求,建筑物必须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例如,建筑商品的一项基本特征就是适用性,任何建筑物都应该满足建筑物相应的使用需求。而且,建筑物在使用中,应该具有可靠性,可以承载相应的物件和人的质量。同时,建筑物还应该具备能够经受风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蚀。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可靠,真正的提升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才能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增强建筑标准的重要作用

在建设建筑物的过程中,建筑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和价值。而且,建筑物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使用和美观等不同方面的要求。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应该符合可靠、使用、美观和耐久等方面的要求,并且体现出建筑物的经济性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只有制定更加优秀的建筑标准,才能符合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建筑物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最大化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生产需要。所以,从总体的策略来看,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制定各项建筑标准,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制定建筑物的建筑标准也是提高建筑物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条件和根本保证。

(一)实现了建筑标准的要求

建筑企业在制定建筑标准的过程中,对各项建筑标准的制定都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一项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实现建筑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保证建筑标准的合理化。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鉴定之后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环境之中,建筑标准的形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建筑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模式。所以,我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建筑特点制定出适合我国建筑发展的各种标准,才能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经济的根本目的。建筑标准和建筑的作用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建筑的工期、劳动材料定额和施工等方面实现对建筑物的标准化设定,才能保证建筑经济效益得到顺利的实现。

(二)促进了建筑的改革

建筑企业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这两方面实施的。在实现对建筑质量控制的时候,建筑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按照制定的各项建筑标准实施,还需要制定建筑工程的计划管理、工序管理、机具管理、物料管理、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建筑管理标准。在实现了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建筑管理标准二者之间的结合之后,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建筑经济效益的全面控制。建筑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不仅需要实现对建筑设计、勘察和施工企业等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需要国家从我国的建筑业改革形势出发,才能制定合理、有效地建筑经济效益实现策略。

三、建筑标准和建筑经济效益

我国政府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根据建筑发展的情况,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例如,我国政府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各项相关标准,对建筑行业进行了更好的规划,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建筑的标准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建筑活动中,为了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所制定的一系列相关的建筑施工和管理规则。最终,可以实现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在建筑的管理中,实现建筑标准化主要是需要建筑企业按照一系列相关的建筑施工和管理规则进行工作,保证可以很好的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人们建设建筑物的一项重要实践依据就是具有建筑标准规则。在实施建筑物的过程中,可以把建筑物看作是一个复合品,在进行具体建造的时候,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装备和配件,需要在现场组建完成,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单位。所以,建筑实施属于一个系统化工程。实现建筑物中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需要建筑企业按照定型化、体系化、模块化和综合化等方式,推进建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的标准化。在实施建筑项目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结合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从根本上实现降低建筑成本的作用,提高建筑的施工生产效率,促进建筑的发展。增强建筑标准化,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途径,起到了关键性的纽带作用。某建筑工程在增强了建筑标准之后,加强了管理,保证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提高了建筑的管理水平和建筑物的功能使用率,不仅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高效能建筑篇4

关键词:建筑;经济效益;提高;措施

一、引言

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换取更多的经营成果。所谓的经济效益好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占用资金少,支出成本少,得到的成果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对建筑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人们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我国建筑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建筑业产值在GDP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多,建筑业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第四大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一些标准的不完善,管理不够科学,资金控制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建筑业经济效益比较低。

三、对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1、提高建筑标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建筑物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必须达到的舒适、经济、适用等各方面指标,为了完善建筑物的功能,就必须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达到目的。在完善建筑物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又要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就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包括:计划管理、物料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等。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制定的标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来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从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方面来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制定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来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并且应当对这些体系进行监督;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管理,包括对建筑规划设计的检查,对现场建筑的配件的检查等等;由于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所以应对材料的使用以及管理加以控制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控制成本,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控制成本对每项社会经济活动来说,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从建筑业来说,想要控制建筑成本首先应该实行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与权力,使得成本的使用与支出得到逐级的审核,可有效的控制成本;另外企业中应当奖罚分明,使得成本的控制与个人利益相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与个人利益有关才能使员工更有工作热情,从而对成本控制起到正面作用;而成本的预测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成本预测作为参考标准,才能对成本做出有效的控制;最后强调的是建筑业的成本控制应当贯彻始终,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实施有效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方案。

4、优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在建筑业中采用节能材料可能会导致建筑初期成本的增加,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优化建筑节能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二:首先节能材料在一定年限内就可收回成本,而剩余的使用年限得到的使用价值是纯收益的,其使用价值远大于一般建筑材料;其次,由于建筑物受到节能材料隔热保温的保护,可减少维修管理的费用,所以优化建筑节能也是建筑业应该大力提倡的。

5、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管理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就是将一切生产活动制度化。管理者应该利用控制网络化,管理制度化尽可能的把生产活动有效的进行管理分类,使所有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节流,所以建筑企业应当明确管理应当是全员管理的,管理者应当努力使工作人员从被动管理变作为主动管理,只有这样多方位管理的实施,才能有效降低现场材料成本的支出以及现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不断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以上就是本文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些看法,当然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还有很多方法,但归根究底都是依靠科学的手段进行处理。由于建筑物是经过很多工序而造就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繁琐,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相对较多。但是我们深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必将依靠科学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赵铭: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1,27、

[2]孙莎莎:浅议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策略[J]、中国外资,2011、14、

[3]刘琨:节能技术与建筑继承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高效能建筑篇5

刘建设所在的城市前些年经济并不发达,想赚大钱很难。他先后经营了五六种产品,可哪个都是干了一两年就干不下去了。由于缺少技术含量,没有一个能做长久的项目,浪费了他很多时间,钱也没剩多少。

刘建设酷爱学习,喜欢看名人成功传记,从中汲取经验,一心想积攒实力干一个热门行业。今年夏天,媒体开始连续宣传一种新型模板支架。因为近几年房地产业如火如荼,刘建设对这种支架很感兴趣。这种支架看介绍觉得也很好,可图片小,看起来觉得跟工地上用的模板和脚手架区别不大,他担心不好销售。

连续看过几期宣传后,他对这种新型模板支架越来越了解:技术含量高,节能、提效30%、省钱(80元/平)。忍不住给公司打了几次电话,沟通几次后他觉得工作人员说得有理有据,于是进了3万元的货。他先在出租模板和脚手架的市场设了几个点,没想到还真有人来要货,于是他又进了10多万元的货。

可是,这次竟然压货了。来市场上租脚手架和模板的工人对刘建设的介绍带搭不理,有的人虽然听得仔细但一说到租用问题总是摇头。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建设找来两个搞建筑的朋友,两杯酒下肚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朋友告诉他,来市场租模板的大多是老板下面的人,很少有老板本人到市场亲自租模板的。工人不关心效益,按照老规矩租旧式木制模板就行,省钱也不给他们。你要找就到工地找老板,或者直接找工地负责人。刘建设恍然大悟,派了两个人,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市区的工地跑个遍。每到一地直接跟老板见面,谈“新型模板支架能重复利用,每平米成本只有几毛钱,比木制模板每平米省80元钱”。见到甲方就谈“新型模板支架完工时墙面达到了水磨灰的标准,非常平整可以直接交工,节省了时间。而且新型模板支架搭建起来非常便捷,提高进度在30%左右。这样提早完工,可以早点出售商品房,早回笼资金”等等。这番话说到了房地产老总和工地项目负责人的心里,新型模板支架带来的好处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于是都表示要试用一下,而一试用就看到了效果,两相比较,新型模板支架环保节能、高效省钱,谁用了都说好。半个月后,订单雪片般飞来!

有一次,刘建设到一个新工地找老板,刚到现场就见工人乱作一团,原来“涨模”了!涨模就是木模板涨裂,整个模子、木支架都废了,损失非常大。甲方负责人气急败坏地责备耽误了工期。刘建设上前递上宣传单,一番介绍说得负责人眉开眼笑,当即带着技术人员驱车考察产品。第二天就订了30万元的货!

电话:18601049578

010―89820037

高效能建筑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资源

作者简介:曲青(1968-),男,汉族,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7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59-02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舒适、高效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大量的宏大公共建筑和人居住宅在运行和建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人们的人居生态环境,同时需要促进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1]。此类问题是现代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从根本上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最终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建立一个舒适、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奠定重要的基础,最终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证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二、传统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工业、商业之后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传统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存在高排放、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此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对建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筑经济效益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加GDP,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大、自然资源消耗大、资源利用率、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消耗的终端资源已经占总资源的27%,城乡建筑项目中接近500多亿平米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如果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耗能问题,建筑经济效益很难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提升,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2]。我国建筑业如果在节能方面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每年将会消耗4、2亿吨煤、油,对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在2006年6月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资源节约方面需要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来尝试,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目标。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能够促使建筑和自然协调一致,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绿色建筑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一个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居住环境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且需要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到绿色经济效益发展的队伍中,最终能够建成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安静、清洁、舒畅、和谐的居住区,提高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提倡和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性资源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自然环境达到节约资源的根本目标。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明朗的前景和诸多优势,最终提高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3]。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情况看,具体实践过程中与真正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康居、绿色的标语,但是在“绿色建筑”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与当前的绿色建筑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实施绿色建筑经济,提升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

四、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经济分析

(一)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处理,此种模式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技术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让投资者在技术方案方面选择一个最优的依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技术经济评价模式。其一,需要对绿色技术进行增额投资,从而能够提高其投资净现值。在节约能耗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节能收益,在使用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找出关键技术,从经济价值角度选择一个最优技术方案,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水平。其二,需要从绿色技术动态增额投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绿色关键技术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节约能源支出角度考虑,提高绿色科技水平,推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4]。绿色建筑技术增额需要从内部收益率角度开展工作,通过对各年净现金流量差额进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研究水平。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成本价值,对成本差额进行分析,同时对消耗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经济合理性角度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不断发展。

(二)绿色建筑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从项目增额投资净现值角度考虑,传统绿色建筑和现代绿色建筑的造价具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此模式可以反映绿色建筑在生命周期内节能收益能力的动态指标,通过对动态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效益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总体目标。绿色建筑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整体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一个项目成本回收期,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已经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需要从节约资源、提高项目价值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收益率,为建筑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从项目增额投资回收期角度看,运用差额分析法可以对项目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进行综合评估计算,通过绿色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投资收益角度看,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键是要分析项目成本投资回收率。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可以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收益评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思想,需要对项目的前期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对中间活动进行评价,对日常使用、维修、拆除等活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考虑,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问题,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模糊性特点影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把绿色建筑项目的关键技术运用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绿色建筑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各种敏感因素进行评测,找到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具体因素,对敏感程度和评价标准进行全面研究。提高绿色建筑项目整体效益评价水平,为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建筑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建筑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建筑业发展向绿色建筑业方向转变。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效益实现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绿色建筑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助推绿色建筑经济,通过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项目整体效益的根本目的。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材料、技术、观念、市场进一步成熟,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经济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并重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避免对“高成本”的片面认识,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消费者和开发商融合在一起,对很多项目形成一个共识,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水平。绿色建筑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建立节约性社会的总体战略方针,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5]。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的作用,把环境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建筑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建筑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把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效益充分体现出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绿色建筑经济已经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在具体项目中得到全面落实,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江红、李启明、邓小鹏、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J]、 建筑经济, 2008,(07) 、

[2] 申琪玉、朱时忠、 广州某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应用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16) 、

[3] 李文惠、 基于AHP的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影响因素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

高效能建筑篇7

关键词: 建筑砂浆外加剂砌筑砂浆抹灰砂浆

l前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60%以上的建筑物仍沿用砖、砌块等墙体材料。砌筑、抹灰施工中使用的建筑砂浆都为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所谓混合砂浆就是在水泥砂浆中掺加一定量的石灰膏或石灰粉,以改善其和易性,使之容易施工操作。但由于石灰质量不稳定,导致所配制的砂浆强度低、粘结性差,影响砌体工程质量,而且由于石灰粉掺加时粉尘大,施工现场劳动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文明施工。因此,如何提高和稳定建筑砂浆的质量,改善施工操作条件等是建筑施工中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外建材市场采用干拌料商品供应砌筑、抹灰用砂浆材料,使用较方便,性能较稳定,但成本很高。国内自70年代末开始,一些地方采用微沫剂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即在水泥砂浆中掺入松香皂来代替部分或全部石灰。实践证明,砂浆中掺入微沫剂后,能改善和易性,而对其强度有一定影响,加量过多将明显降低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故目前已很少使用,有的地区已明文规定禁止使用。sg系列高效建筑砂浆外加剂(以下简称sg系列外加剂)是一种新型的水泥砂浆拌合物添加剂,它完全不同于微沫剂,它的掺入不仅能显著改善建筑砂浆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而且能明显提高水泥砂浆的各项性能指标。

2配制

sg系列外加剂是根据水泥拌合物的水化机理,选用多种无机材料、有机高聚物、表面活性剂、偶联添加剂等专用材料配制而成的。为了满足不同施工要求,sg系列外加剂分为sg—l型(砌筑用)及sg—2型(粉刷抹灰用)2种。

3性能

对掺sg系列外加剂配制的建筑砂浆性能作了较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并与末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及混合砂浆的性能作了对比。

试验采用杭州双流水泥厂生产的425#散装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的细度模数为1、81的建筑用细砂或标准砂;sg—1型外加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2%;sg—2型外加剂掺量为

水泥用量的0、4%~0、6%。试验方法按jgj70—90要求进行。

3、1 sg系列外加剂对砂浆用水量、稠度及凝结时间的影晌

掺加sg系列外加剂后,砂浆的用水量明显下降,在稠度相近时,其用水量可减少10%以上,有的可达20%~30%,甚至更多。

测定结果显示,在水泥砂浆中掺入sg系列外加剂后,其初凝及终凝时间略有延缓,但总体影响不大,略有延缓对施工操作是有利的。

3、2砂桨分层度对比试验

测试结果显示,掺sg系列外加剂的砂浆分层度完全符合砂浆技术要求的规定不大于3cm,明显低于基准砂浆的分层度,甚至比混合砂浆还低,其中sg—2型效果更好,这

说明掺sg系列外加剂后,砂浆的保水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砂浆的施工性能十分优良。

3、3掺sg系列外加剂砂浆的体积变化

掺sg系列外加剂后,砂浆的表观密度减小,这是因为sg系列外加剂具有表面活性作用,通过搅拌产生引气作用,使砂浆含气量适量增加,和易性提高。与基

准砂浆相比,在相同质量比时体积增加,在不影响砂浆强度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砂灰比例后,其砂浆体积比仍可达到或超过混合砂浆。

掺加sg系列外加剂后,砂浆的和易性明显改善,用水量相应减少,搅拌后产生的适量微气泡使拌和物骨料颗粒间的接触点大大减少,降低了颗粒间的摩擦力,砂浆表观松软,粘性好,操作方便,在现场施工中获得好评。

3、4 sg系列外加剂对砂桨强度的影响

3、4、1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砂浆的抗压强度是性能检验的主要依据,我们对掺有sg—l系列外加剂砂浆及基准砂浆的试块作了一系列抗压强度对比试验。

可见,砂浆中sg—l型外加剂的掺入,当控制砂浆稠度基本一致时,砂浆抗压强度随着外加剂掺量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直至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3%时达最高值,随后略有下降,但在掺量为0、5%时仍比基准砂浆的强度高。其中掺量在0、2%~0、3%效果较显著,因此掺量为0、2%较合适,这样在施工中即使掺量略有波动,也不会造成砂浆强度的下降。

影响砂浆抗压强度的因素比较多,其中砂的细度对砂浆抗压强度影响较大,选用中砂砂浆的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

对不同砂灰比的砂浆抗压强度也作了试验。由表8可见,随着用砂量的增加,掺sg—1型外加剂的砂浆抗压强度逐渐下降。

我们对掺外加剂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也作了比较,可见,在相同砂灰比时,掺外加剂砂浆的抗压强度比混合砂浆有较大提高。

3、4、2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砌筑砂浆的粘接性能好坏比其抗压强度更为重要,因此砂浆的抗剪强度更能反映砌筑特性的要求。

水泥砂浆中掺加sg系列外加剂后,抗剪强度大大高于同配比的基准砂浆及混合砂浆,可提高l~2倍、

从试验结果看,用掺sg系列外加剂砂浆粘结的红缸砖试件的抗剪强度比基准砂浆的抗剪强度高3~4倍。在砂浆砖砌体抗剪强度试验中发现:掺sg系列外加剂砂浆与砖表面的粘结很牢固,试件在试验中均破坏在砂浆层内,而基准砂浆试件的破坏均发生在砂浆面与砖表面之间;混合砂浆试件破坏时,砂浆呈粉碎性破坏,而砖面上基本没有粘上砂浆。

3、4,3对砂浆的后期抗压强度的影响

在砂浆中掺加sg—l型外加剂后,其后期抗压强度有进一步增加、从这点看,sg系列外加剂完全不同于砂浆微沫剂。sg系列外加剂的掺入不仅改善了砂浆的和易性,使施工易于操作,而且能激发水泥颗粒的水化,提高水泥砂浆的强度及砖砌体之间的粘结性。

4应用

sg系列外加剂呈均匀细粉状,易溶于水,运输及使用十分方便,并已在多项建筑工程上进行试用,效果较理想。例如浙江中天集团承建的杭州市公安局工地,建筑面积3万多m2,原设计采用混合砂浆作砌筑砂浆,后因石灰质量不好,改用掺加sg—1型外加剂水泥砂浆,完全不用石灰,质量配比为水泥:砂:sg—l=1:7: (0,002~0、003),砂浆不泌水,粘结性好,强度高;抹灰采水泥:砂:sg—2=1:5:0、004,拌制的砂浆和易性好,放置2h也不泌水,易施工,不起壳,强度高,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施工条件,降低了施工成本,受到欢迎。又如由余杭二建公司承建的浙江省教委电化中心勾庄工地,建筑面积2050m2,刚开始时,采用混合砂浆,也因石灰质量差,砂浆强度很低,后改用掺加sg—1型外加剂砂浆作砌筑,配合比为水泥:砂:sg—1=1:9: 0、002,砂浆强度超过设计m 5、0的要求,内外墙粉刷抹灰采用配合比水泥:砂:sg—2=1:(4~6):0、006,墙面粉刷施工已完成,经检查,粉刷层不起壳,不开裂,粘结性很好,顶棚粉刷后,下大雨也未发生渗水现象,该工程节约不少水泥和石灰,经济效益不错。

5结论

(1)sg系列外加剂能明显改善建筑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使砂浆松软,不分层,不泌水,便于施工操作;明显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r28可提高10%~30%,随着龄期的增长,砂浆的抗压强度继续增高;同样,它对砂浆的抗剪强度及砂浆砖砌体抗剪强度均有较大提高,可达l~2倍。

高效能建筑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作用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工程在各方面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保障建筑地震抵御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内容,对于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使用需求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的关系

现代建筑物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而建筑抗震性能设计则是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提高建筑使用性能,使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强化,就必须从建筑抗震设计方案的优化入手,使建筑物使用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现阶段,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设计理念,对于抗震设计可理性与科学性的提升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建筑产业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都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抗震性能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处理手段加以运用,使建筑抗震设计中有效运用到先进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此实现建筑抗震设计方案的优化,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项目施工前的建筑设计,能够为后续施工计划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参考。而在具体设计中,需要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设计人员应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此完善施工计划,使建筑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实施。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建设水平与效率。鉴于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抗震理念,能够从根源上使建筑抗震性能得到改善,使建筑物的稳定性得到可靠的保障。作为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能够为抗震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二者有机结合之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通常情况下,在制定完建筑设计方案之后,只能够对其进行小幅度修改,而设计人员则需要在这一过程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考虑建筑结构的布局与构件设置的合理性,如此才能够使建筑设计方案得以确定,使建筑物抗震效果得到有效强化。

二、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筑构件与连接部位的抗震设计

在人们对居住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而建筑构件的搭设与连接点设置则与建筑施工整体质量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在建筑设计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材料,如此一来建筑设计的难度也随之提高。以建筑物外部设计为例,大理石、瓷砖等新型材料的运用使得建筑设计需要对材料的抗震性能进行考虑。站在工程施工的角度,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与施工技术,如此才能够使抗震O计的效果与作用得到发挥。

2、建筑物顶部抗震设计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存在顶部过高与过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就必须对顶部对建筑墙面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析与考虑,并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强化。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物整体性进行提升,并围绕合理的重心采取优化措施,并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对于重量轻、刚度均匀的材料应优先考虑,如此才能够有效发挥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场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能够使建筑抗震设计的难度得到降低。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建设场所的选择中一个有效考虑开阔、平坦的地段,并且还要确保施工场地具有理想的地质条件,在硬性与密度方面与建筑结构的荷载承重需求相适应。此外,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对于一些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段应尽量避免,如果有需要,那么也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改善该地段的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此才能够使建筑物能够有效抵御地震灾害。

4、建筑设计中的设计限制问题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要对建筑物抗震等级进行确定,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建筑物使用需求,按照按照规范表对,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墙体开裂与坍塌现象,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强化建筑抗震设计的效果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建筑设计在理论基础方面已经趋于成熟,相关的经验也相对成熟。为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可以对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加以运用,以此强化建筑抗震设计的实际效果。其次,在目前很多建筑物存在屋顶与地步重心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的现象,对于建筑物会产生扭转效应,进而削弱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设计缺陷,就可以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合理运用建筑设计的方法,对建筑物的刚度与强度进行增加,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如此一来,建筑物的高度与体积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使自身强度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还应有效考虑在建筑中心位置设置电梯,如此可以使建筑抗震设计的作用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2、改善建筑抗震设计的内部性能

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还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要提高建筑构件布设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如此才能够从根源上使建筑物内部的稳定性、合理性与安全性得到提升,例如在设计中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障人们在发生地震时可以顺利逃生。作为设计工程师,必须以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对建筑抗震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与优化,以建筑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为例,应对相关信息进行细致分析,使剪力墙得以均匀分布,并在建筑物整个底部得以贯穿,使建筑结构中心位置断裂问题得以有效避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为了实现对建筑抗震设计的优化,就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建筑设计的基础之上。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予以综合考虑,作为建筑设计人员也要充分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够提高建筑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使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孙作芹、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221- 221、

[2]金乃聪、解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 2437-2437、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地理名师课堂(精选8篇)
  • 下一篇:高效农业技术(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