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2 栏目:写作范文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1

1使教与学有效结合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确立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根据化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和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升华。通过提高讲授、实验、提问、练习等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使教与学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何种教法,讲授仍是一种必要教学方式,它还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不论是探究学习,还是自主学习教师必要的“讲授”是不能少的。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多,但“恰到好处讲授”是不能少的。因为教师精确的讲授,能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记住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在必要的将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求新、求知,收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2使提问和讨论、思考有效结合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的,教师还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这就需要有效的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是教与学保持积极地对话,使学生保持自主、积极、互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只能得起相反。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就有严格的科学性、逻辑性、汲取性、可思维性,还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获得知识,达到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3有效练习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适当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培养思维、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教学手段。练习虽然不是教学目的,但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是一种不可缺的教学手段。但是“练习”并不是说就应该采取“题海战术”,这样只是消耗有效教学的阻碍,精炼是有效教学的延伸。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除此之外,选题应该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正确把握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习题内容应该贴近教材,贴近化学课程标准。课内练习题、课堂讨论题、当堂检测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2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课堂是知识传输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从而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学生素质培养和教师教法提炼的需要。化学教师要立足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做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提供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很重要,师生关系如何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利用课余时间,尽量了解学生,充分地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了解学生,可以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这样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准备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在上讲台之前,就应该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难易要做到谙熟于心,哪个地方需要详解,哪个地方适合学生自学,教师要自如把握。

1、备好教材。化学新教材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大幅度增加,课时大幅减少。教师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功能。对于课程中渗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让学生明确每节课核心内容有哪些,应学会哪些知识。对于重难点部分,可制订出详细的讲解计划。

2、教案应体现素质培养的原则。授课内容中如果包含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则应做明确的标注,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训练,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课堂知识的连贯性。在课堂内容讲完后,要布置课外作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预习即将要学的知识,这样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使听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4、在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备好教学对象,“备学生”一定要落实到位。这节课教师不仅要设计得很精彩,还必须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所讲的内容能否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提炼教法,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2、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功效。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以实验为载体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借助图表和模型等教具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图表和模型可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种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

4、适时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5、师生互换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6、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课本内容的趣味性。

四、加强科学的学法指导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 化学课堂 有效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50-02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全新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

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备课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在备课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2、创新性

备课一定要结合班级总体状况及学生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3、加强“预习”

有效备课不光是老师的备课,学生也应该“有效备课”。学生的有效备课即课前预习。教师指导预习,要关注以下三点:①妥善安排时间。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②明确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课时预习导引,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③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检查不能让学生生畏,而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三、有效课堂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有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1、有效的导入增强兴趣

导入要注重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有目的性。

(1)“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2]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化学故事”导入法。如我们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可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其素材要靠平时收集,要有科学性。

2、有效的课堂实验丰富知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实验素材本土化――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生活中的天然物质丰富多彩,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条件,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生石灰拌水后粉墙会“出汗”;白醋能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微妙与趣味,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2)实验情景生活化――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科学的经验,但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探究。比如,锄头、犁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扔在屋角,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弊端,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方法,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认识其实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3)实验课程有效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

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3、有效的课堂提问发展思维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多数教师都感觉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上课更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交流逐渐产生隔阂感,这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能用提供的药品(水、氯化钠、高锰酸钾),来验证你的结论吗(仪器任用)?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操纵的,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提问。如:冰水混合物为什么是纯净物?碳酸钠溶液为什么显碱性?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是好现象,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过多的提问,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四、有效情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情感是指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3]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1]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当然,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习题的选择及讲评、概念课的探究等。

总之,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目标教学,联系化学教材的特点,积极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增强自然科学观念,培养学生思维、实验操作技能等,并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瑞祥、沈晓良、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0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4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简而言之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实施有效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尝试以下实践探究。

体会一:生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源泉

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陶行知说过“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课堂即生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现广东地方特色。新课程改革,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有关的科技、社会、经济、生态、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近年高考命题素材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试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充满现实生活气息。如近年高考化学科、文/理综试题有很多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发展,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充分挖掘与教材相联系的生活素材:“衣、食、住、行”与化学息息相关,如日常生活中用金属材料(铝合金、钢铁)、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硅酸盐)、洗洁剂、漂白液/粉(NaClO溶液、Ca(ClO)2 )、液化石油汽、汽油、食盐、衣服等。举例:学校要求学生不准染发的生活常识与化学挂钩。为什么?早期的化学染发剂是现在头发上涂刷硝酸银溶液,在抹硫化钠溶液,它们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黏附在头发上使头发着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gNO3+Na2S=Ag2S+2NaNO3 现在的无机染发剂主要是含有铅、铁、铜等金属的化合物染料。作用机理主要是染发剂中的金属离子渗透到头发中,与头发蛋白中的半胱氨酸中的硫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铅等,使头发被染黑。

体会二:好的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注意结合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晰教学思路,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设计要科学完整全面:即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规划等,包括引入新课、课后反思。课堂教学从“学”、“教”、导”三方面下功夫,不只是简单地演示、印证,而且还善于创设一种“情景”(或语言、或动作、或图表、或实物),适时启发诱导(或引导、或语导、或指导、或点拨帮助、或指点迷津),利用启发式、愉快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好的教学设计能激励学生肯学、好学、乐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反馈和反思。

体会三:精心设问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助推剂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的多样化教学,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上着重强调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图转变“应试教育倾向”的偏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问题情景对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是思维的导火线,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为被激活的状态。

体会四: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溶剂”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的满足,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广东教育》、《高中》、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94-01

1 关于有效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整体表现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上实现从无到有、情感关系上的从弱到强的实质性发展,同时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气氛灯诸多方面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局面,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是有效性展现的晴雨表。

2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构成的有机教学系统,其内在多种教学结构和教学实践部分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构成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内在的学习激情与热情,使其以饱满、向上的学习心态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去,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从而实现整体教学系统的高效运转。

(1)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知识点转化与互动。

知识传递过程的有效性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也是其基础性步骤,主要是用过相关的教学手段的实施,提升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传递的效率,这种教学措施与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知识传递活动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实现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化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恰到好处、内容详实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最能吸引和打动学生的。

此外,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过程之中,激发学生更加投入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目标实现与师生之间互动、协作教学关系的形成具有紧密的练习,故而,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成为重要的实现方法。

(2)环境的有效性: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

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主题和知识接受者,如何有效地引导唤起化学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促成良好的环境因素成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故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唤醒其问题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诸如:在现实教学实践之中,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状况划分成各种教学兴趣小组,尝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按照不同学生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构建问题梯度设置,尤其是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帮助与调动。同时,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文化建设板块、实验教学场所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引入到多彩的化学世界,使其能够在参与中体验化学的多彩与喜悦。

(3)实践探究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化学世界是一个多变、多彩的世界,中学化学教学不仅能够教授知识、传递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原理和知识,更重要的一点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观察,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提升自己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可见,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之中,化学实验主要由观察实验、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等模块组成,不同的实验设计赋予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训练目的和教学实际。这种教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的构建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部分:①简单的观察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学演示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诸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等实验科目,其中观察与学习成为重要目标。②有些简单验证实验,则可让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验证。如:在学习Al(OH)3的两性时,我让学生通过NaOH与Al2(SO4)3的反应获得Al(OH)3,由于学生操作时所加NaOH与Al2(SO4)3的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现象,从而激发他们与探究的 Al(OH)3的性质。③有些实验在课堂演示或学生实验需要时间太长,或实验室条件满足不了的,则可通过教师事先实验室实验的录像或制作多媒体影像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如NH3的催化氧化实验等。④通过某一实验衍生出新的实验。如在学习浓硫酸与炭的反应时,师生根据分析C元素和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得出反应产物为CO2和SO2,在分析完反应原理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检验该反应的确是这样反应的,即产物中存在CO2和SO2你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来验证产物?同学们展开讨论,设计出了各种验证这两种气体的实验?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CO2的存在,通过品红溶液可以验证的SO2存在,但SO2也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要确定CO2存在必须排除SO2的干扰,于是在检验之前应该将SO2除净。于是我们设计出这样的实验顺序:反应产物品红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接着我提出问题:如何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检验水蒸气的试剂和检验的先后顺序,最后完成了该实验设计:反应产物无水硫酸铜品红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

(4)有效的课后思考题的提出。

课后思考可以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也可以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预习和资料准备等等。有效的课后思考题的提出更是一节有效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如在学习“蛋白质和酶”时,可让学生想象未来酶――生物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如学习“新型高分子材料”时,可提出,根据你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你对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有哪些需求等回味无穷的问题,如在学完氯气的性质以后,可以设计:假如我们遇到氯气泄露,根据其性质我们应做哪些应急处理?学习NO、NO2对环境的污染后,可以设计:面对地球温度不断升高,你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如何为地球降温?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与实现研究,不难发现,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提升与构建,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重要发展与进步,以及对于科学探究和自主合作精神的重点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学生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的教学中对高中的化学知识以及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化学课的认知下不仅仅是因为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知识,保证在考试中得到优秀的成绩,并且学生也能够通过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自我能力得到提升。但是,现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缺陷。其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中,老师的讲课方式过于单一化,很少有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想象进行讲解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次,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多数注重于在考试重点上的讲解,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化学技能上的掌握。最后,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接受者,并没有思考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了自己创新的思维方式。所以,想要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有所改变,就得找到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老师应该就这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实质性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让高中化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用的学科。

2、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式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讲知识感兴趣,就不得不考虑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因为只有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专注,并且思维活跃积极发言。

2、1设置相关的教学场景

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够增加课堂活跃的气氛,才能够在一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比如老师在讲到比较理论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可以用一两个实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该内容,以至于不会应为难以理解知识而放弃学习的状况出现。并且通过实际举例等的方式能够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2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中,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着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记录。但是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老师不在是课堂上的主要人物,学生也不仅仅做笔记那么枯燥。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该内容的想法以及学生是否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从而也能够督促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同样的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找到乐趣,对于学生的自我得到了肯定,并且时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了。譬如老师提出生活中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不仅帮助了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的能力,同样的也使得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极大的体现出来化学教学方式不同对学生学习的有利性。

2、3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

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课程,在化学教学中多数的理论知识都是有相关的实验组成的,化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

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对化学实验的逐步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比如在化学中有很多的活泼性物质,在很多的条件下其所展现出来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步步的步骤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物质在过程中是如何发生改变的。相较之于纯书本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实验演示更加形象的展现了该过程的发生,也使得学生亲身经历该过程,其记忆的能力要比书本上的知识多出好几倍。

2、4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现在的科技发达,课堂教学的水平也迅速的提高。很多教师现在都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课件。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条件的局限性很多的实验都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虽然实验无法将该内容展现出来,但是视频的存在弥补了这一缺陷。并且老师能够将生活中的出现的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的有关视频或者是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这样也同样的帮助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增加以及知识的普及。

总结

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就高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老师必须使得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余梁,刘雪莲、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0,11,15(11)、

[2] 李攀峰、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1,28(11)、

[3] 雷宏明、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科探究(中学教学),2011,9,15(9)、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7

一、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征

什么是有效教学?大多数人认为,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某一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而“兴趣”和“收获”,就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依据。

1、 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碰到的新问题产生了强烈探究的求知欲望时,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会积极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激情。

2、 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化学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二、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 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教师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

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教师的的课堂教学肯定是环环相扣,不遗留半点疏漏、不暴露半点破绽,这种在一定历史环境下无疑是符合大纲标准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变数,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思维的发展动向,最重要的是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主要阐述教师做什么、怎么做。从目标的指向性来看,旧的教学大纲的指向是教师,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向是学生。即新的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基于课堂教学对象学习需求的不可预知这一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的知识、思维水平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很容易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3)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和反思立足于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师及学生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弥补遗漏,又有利于学生在“多边对话”中端正学习态度,构建知识体系。

3、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中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形式下,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同一指令下“齐步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应努力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降低知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其次,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再次,设计多层次练习,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通过成功练习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争取跻身于优秀生的行列,让学生在分层次练习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同步提高。

4、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化学是初中入门学科,也是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科目。如何让学生学好化学,是每个化学老师都在追寻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一、优化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教学化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重视不够。在新理念下,教学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仅重结论,而且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教学中,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分组讨论组装装置动手实验汇报成果发现错误总结经验,教师事先没有指出实验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开始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溅出,使水槽中的水变红色,从而想到试管口需要放置棉花的道理,学生们还提出了形形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倒吸,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原来是忘记在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性,等等。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道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重结论,更注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中考考纲,抓好初三化学的起始教学:要通过加强实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好教材,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学生学习中最易出差错的是化学用语,最难理解的是氧化物、酸、碱、盐及其互相转化,最灵活综合的计算是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计算,也是容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知识点。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向45分钟教学要质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分。三是重视抓好双基教学,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各章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能力的程度。

四、优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控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揽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欲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五、注重化学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四年级同学的友爱作文400字(精选8篇)
  • 下一篇:市场趋势分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