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生同步作文(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1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目前比较成功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就是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即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理念上奉行师生平等、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生成提高等原则,最终落实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所分配的学习任务。通过适当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加大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达到双赢效果。

一、 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组教学模式满足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需要满足论认为,学生到校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分享小组的成功,从而使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道奇的动机理论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这就使好学生不得不关照本组学习落后的组员,给予必要的帮助,才能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原本不想学习的那些学生也因惧怕成为“害群之马”,逼着自己努力学习,不拖小组的“后腿”。这样,只要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动起来,才能达到全员实训的目的。

从实践效果的角度出发,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增加了语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同时分组教学把学习、合作、探究、互助、分享的权力教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高成绩,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二、 语文课堂上分组教学的步骤

分组合作学习必须以每个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主要表现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和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过程必须安排充分的时间,一要激励、引导、组织学生充分预习。二是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主要解决所谓差生预习不充分、优生思考不深刻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应由五步组成。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成员间交流,教师调控课堂,个别辅导、激励。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探讨最佳方案,提出分工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情况。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合作结果。教师根据情况决定若干小组代表发言。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进行评价。要适当讲解,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三、 分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们在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活动安排不充分,有些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只重形式,为分组而分组;优生差生“角色”轮换周期长。为了更好的把分组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划分小组

通过了解情况,将全班按照综合水平初步划分层次,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出自己的组长。小组的划分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纵向情况,即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同学,做到每个小组的总体实力基本相当。这样十分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好胜心的效能,激发组内相互帮助和各组之间相互竞争。每组中,既有优生,又有中等生和学困生,组内的相互帮助能有效提高同组伙伴的成绩,而组际竞争又会高效地优化班级的整体学情。既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最终实现共赢,整体提高。

2、明确个体责任

组长的职责是带领和组织全组成员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做到督促、指导、检查组内每一位成员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交作业情况等,并定时向课代表汇报,课代表汇总情况反馈给老师;每个成员的任务体现在读、议、讲、练四个教学环节中,并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说”、“写”、“学”、“做”、“创”的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分工合作和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

3、 研究的内容要注意精博结合。

“精”可考虑以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研讨与练习”为主;“博”即考虑活动内容的适当扩展和延伸,如根据课文内容有梯度地安排研究,即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能适当引领教学内容的升华,发掘学生的悟性。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活动设计工作”做到实处,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4、进行综合评价

“分组合作”使同一个小组中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此需制定出一种把教法与学法融合交叉的考核评价方法:既要做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激励小组内部协作及各小组间的竞争。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包括作业、课堂表现、章节小测、期中与期末考试等,对于成绩优异的要给予小组共同进步奖,并做到及时反馈,适当表扬与鼓励。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种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琴、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及其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浅见[J]、教学研究、227、

[2]宗少宁、分组合作,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70-71、

[3]叶安妮、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0,6:151-152、

[4]刘彦敏、分组合作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园地、61、

[5]牧政洪、初中英语分组合作教学应注意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2、

[6]秦美娣、初中数学分组合作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0,19:64-65、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2

一、写意:疏处跑马,感受默默关爱

我们发现,周老师处理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只抓住一个主问题: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喜欢珍珠鸟?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在“一卷干草”和“幽深藤蔓”中寄托的默默关爱。这样的处理,简洁明了,不蔓不枝,直抵文本的核心。我们同样注意到,周老师的课堂,情感一脉如汩汩清流,绵绵相续。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周老师在课前谈话中加了一处“闲笔”: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闲笔不闲,深具匠心。这样一个问题巧妙利用了学生的前认知,勾连起生活和文本,激荡起学生心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紧接着,周老师紧扣“真好”一句的特殊语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种迫不及待要和读者分享的喜悦之情,感受冰心老人所赞赏的“带劲儿”的开头,使学生自主的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名家的赏鉴交相辉映,形成欣赏的“复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是在这样的情感牵引下进行的,那么他们的发现和交流便不是停留于文字符号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文本肌理之中去了。

二、工笔:密不插针,体会脉脉注视

依循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的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周老师巧妙地创设了情境:一个小笼,几株藤蔓,数声鸟鸣,让学生对鸟笼里的世界无比好奇。当学生轻手轻脚地靠近鸟笼,拨开绿蔓时,那种既惊喜又小心的微妙心理又岂是单纯地阅读文本所能获得的体验?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欣赏……直接的影响是在情感上。”情感在情境中延续。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教学,周老师分为几步走:(1)默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圈出并交流描写活动地点的词;(2)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简要说说小家伙在屋里的活动过程;(3)一边演示一边说;(4)思考:看了演示,你有什么发现?这一部分教学,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借助关键词,理清珍珠鸟的活动顺序,通过在情境中的演示,发现珍珠鸟和“我”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进而感受和“我”的心理距离也是越来越近。以往的许多教学就止步于此,想来也是没错的,文本的思想情感学生不是也体会到了吗?但是,这样就够了吗?学生的发现是不是太理性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诗。”这样的品悟借鉴到这篇文章之中,在“故事之外”才有诗性在,在顺序之外才有意蕴在。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再一次显示出高出他人一筹之处。既然作者冯骥才将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那么,“小珍珠鸟在离‘我’越来越近的过程中,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珍珠鸟……起先,你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有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这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随后,你飞到了哪里?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角色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学生尝试深潜珍珠鸟的内心,体验它对作者的试探、观察、亲近直至亲昵、信赖的心路历程,最后通过同桌两人“一人扮演作家,一人扮演小珍珠鸟”的情境表演达到情感的高峰体验。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里的形式就体现在珍珠鸟活动地点的转换,体现在一系列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中,单纯地从内容上去理解终究只能得到肤浅的印象,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才能真正透过“形式”领会文本的意蕴。其实,在小珍珠鸟一步步与“我”亲近的过程中,还隐藏着作者自始至终关注的目光。当小珍珠鸟刚刚出生,作者就开始关注,然而仅仅是目光的关注,并没有去打扰;当小珍珠鸟进到屋里,立在书柜顶上,撞到灯绳上,落到桌上,作者都只是用脉脉的目光注视着,小鸟仍然拥有属于它的自由天地。唯有这样超越功利的爱护,才能换得小鸟对“我”的一步步信赖,而这“一步步”,正是通过那些富有节奏感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折射出来的。

三、余韵:我的一点设想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3

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与调控的问题

(一) 教师角色没有及时转换

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改变教学观念。在小组合作中没有转变自身的角色,仍旧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与交流。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不够信任,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干涉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导致学生的交流被打断,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从本质上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正是学生共同的学习、交流与进步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职能与角色必须进行转换,成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 学生学习内容不合理

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合理。部分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过多的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小学生个人的能力与基础,没有端正的认识教学的实践情况。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小?M的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由于学习积极性和态度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乱讲、乱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三) 小组学生分工不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旨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但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分工并不明确。多数教师只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完全由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统筹与管理。这就导致小组内的学生分工不明,部分学生只是在聆听和吸收,却没有正在进行思考与学习。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的实践中,小组合作组织与调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此,这也是导致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并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亟需教师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

(四) 小组成员角色分配不合理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才能支撑小组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个问题,没有意识到合理的分组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这就容易导致小组内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学生的思维无法进行碰撞,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分组时需要合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能力与基础,也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小组之间的氛围才能更加和谐,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才能更有质量和效率。

二、 如何改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与调控存在的问题

(一) 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调,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随着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组,为学生制定更有效的学习目标,为小组合作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 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这是教师引导与组织职能的体现。例如,在《空城计》的教学中,如果失去明确的学习目标,多数学习小组会被紧凑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会围绕故事的情节展开兴趣的交流,并逐步延伸到对诸葛亮、司马懿以及三国演义的讨论与交流,而失去真正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此为方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才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驱使下,学生才会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通过激烈的交流与讨论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地避免学生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职能

教师需要在学生小组合作中正视自己的角色与职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具体地说,教师并不是要直接干涉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而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学生的交流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或者利用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提问等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等多个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 适当地统筹小组分工

最后,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适当的统筹小组分工,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利,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逐步引导。教师的工作并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安排,而是培养学生相应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小组合作中进行合理的分工,要明确地认识到小组成员应该进行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合理的开展工作,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贡献自己的力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发挥小组合作的效力。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4

一、导源――联生活,谈自己,红杏枝头春意闹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要教师把言说欲和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语欲望,我主要依托文本,从文本中寻找话题鼓励学生畅谈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如在《散步》教学中,我结合本文主题,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联系生活忆亲情”,我首先问了一个每位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最爱谁?”,学生一下子叽喳开了,谈的很开心。在此基础上,我提高要求追问道:“既然你们是那么真情真意地热爱你们的亲人,那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有一位同学说:“爸爸、妈妈,能做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女儿。”当时我们都被这女生陈述的永恒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争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整个课堂立即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氛围包裹着。

此时,同学们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显得动情动容!

二、导读――品佳文,议他人,接天莲叶无穷碧

农村中学几乎全部是寄宿生,他们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历,使得学生间的分享也极其有限,作文显得有些单调重复。可现行的语文课文内容丰富,选文典型,文中给我们讲述了关乎生命和人生的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很多耐人寻味的道理,很多思辨睿智的科学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进行多维对话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可以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如在教《散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丰富亲情,我设计了四个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抓核心词、思关键句、详主体段、略辅助段、明全文结构的导读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行文的基本框架,较好的理解中考作文评价中的“主题鲜明、材料精当、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一类文要求。具体来说:

一是品读总启句感悟亲情。从品读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我的儿子”中的“我”悟起,接着用“爱源于……”的句式请学生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整体感受。

反思之一:这种抓核心词扩词连句的方式,我们广泛地应用于作文指导课中,就是以所写的词语为基点,充分利用人的眼、耳、鼻、舌、身、心等感觉器官认知自然、感知社会,构筑出具有色、形、动、声、味、情、思(心理、联想、想像)的鲜活场景来。

二是品读主体段理解亲情。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最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爱’是一条承担重量的扁担,那么扁担的两头应该挑起什么呢?”学生发言说:“一头是老,一头是小。这种情意是每一个人必须都有的,是对家的责任――要敬老,要疼小。”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敬老’和‘疼小’的细节呢?引导学生重点读了第六和第八自然段。在读到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本句话的意思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时我请同学们做我的老师,分小组讨论后解答我的疑惑,孩子们的答案真的说服了我。他们发言说“在他的眼里,家就是整个世界。”“爱家是爱国的基本,‘整个世界’突出作者爱家的感情强烈。”……

反思之二:所谓主体段就是能集中表达中心思想,需要重点理解的文段。学生作文中主体段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作文得分的关键,因此主体段的导写质量也就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本环节我抓住敬老、疼小这两个关键词,分析第六和第八两个自然段。这样的引导、品读能让学生谈深、谈实、谈透。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一个对“敬老疼小”的人生品性追求,更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主体段的的意义和作用。

三是品读辅助段话语亲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采用请同学们当辩护律师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辅助段。有的学生主动请缨说:我想给第四自然段当律师,“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生命的色彩,再说家庭亲情也是生命的体现。有的同学为第二自然段作辩护陈词,有的为第七自然段辩护。……

反思之三:通过阅读后当辩护律师陈述意见的方式,学生很快弄明白了辅助段(就是运用的辅的表达技巧的段落。如:伏笔铺垫、渲染烘托、悬念对比、抑扬手法、正侧互衬等。)存在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也从一个侧面对学生理解散文的写法起到了指导作用,给学生一个启迪:景物的衬托,环境的描绘等对表现文章主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品读全文解构亲。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文的脉络,弄清文章的线索。我接着鼓励孩子们说:瞧,经过大家这么一辩护,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大大方方地保留下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各部分内容是通过“散步”这件事联系起来的。这样一遍遍读下来,学生对本文以小见大、借事喻理的写法便弄得水清明白了。

此时,同学们体味着文本的内涵,心底真情喷涌!

三、导写――展想象,写片段,我言秋日胜春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可通过“写”激活学生直接和间接聚集的经历和感悟,较好的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怎么写?写什么?我试着在文本中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隐点、略点、续点、感点、连接点、争议点等,展开想象或续写、或补写、或缩写、或扩写、或改写等。

教学《散步》时,我在“合理展开想象写亲情”这个板块中确定了这样三个步骤:明确要求定内容,集体构思写片断,相互展示享美文。

一是明确要求定内容。分组,每组抽一张纸条,注意保密,根据纸条的内容提示【1、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散步就带老婆、孩子,结果会怎样?(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2、想想小路沿途会有怎样的风景?(注意色彩、声音、人物活动等的描绘。)3、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注意人物的不同心情)】分组讨论学习。

预设初衷:塞缪尔・约翰逊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我把作文的要求写在纸条上,避免了讲解作文知识的枯燥,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的了解作文要求。教学需较好的体现出变“教作文知识”为“用作文知识导”的重点。

二是集体构思写片断。写之前先找几个组谈设想,激兴趣。有的说:“我们打算从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方面来写。核心是描绘作者既想孝顺母亲又想疼爱儿子的两难心理,请大家期待我们的作文吧。”还有的说:“我们准备从人物的神态、语言、环境来写。……”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自由写作时间,老师在巡视时根据需要作些具体指导。

预设初衷: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降低学生单独作文的难度,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我请学生分组写片断,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教师要适时参与各组的讨论,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施同步指导。同时还要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有代表性的组别在下一个环节作全班交流,增强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相互展示享美文。因为时间关系,我仅就纸条上的三个提示内容请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这里仅举一例(组1展示:初春很美,即使在黄昏也能瞧见一片新绿。乌鸦站在那带着新绿的秃树枝上,静静地欣赏景色,老乌鸦轻轻啄啄小乌鸦的羽翅。我想起了母亲,这时在家中干什么呢?蹦蹦跳跳的儿子停住了脚步靠着妈妈看乌鸦。母亲身体不好,经常咳嗽。我怕她受不住这早春的晚风,把她留在了家里,带着儿子、妻子出来散步。我向来很孝顺,可是在这美好的春之景把她留在了家中。想到母亲一个人的孤单,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揪住,好痛好痛……母亲这时肯定坐在院中,望着我们走过的路,急切地盼望着我们的归来,那双眼睛――那双被皱纹包围的眼睛直直盯着那条小路,那是一条多么短的路啊,仅几十米,可在此时却拉得好长好长,一端是母亲,一端是儿子。我们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长。眼下,我立刻拉着妻子的手一路小跑回家。我知道这次散步时间很短很短,却让我明白了亲情的可贵。走过了人生中一条最重要的路,那就是让儿女懂得感恩和孝顺的路!)

此时,同学们书写着自己的感悟,笔底饱蘸浓情!

四、导评――读美文,生互评,争得梅花扑鼻香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固然重要,但展示与激励比指导更重要。不容忽视的是造就会欣赏的读者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学中通过相互展示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学得的同时习得更多无法言说的内隐的作文规则,提升作文能力;并通过评奖的方式让其它同学进行欣赏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的作文教学才会更有效。

《散步》教学中,三个小组公开交流后,我组织评选了最佳描写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构思奖、最佳想象奖。最后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次作文的基本技法和要求,即在课文中寻找隐点(就是补写剧情或补白),在课文中寻找略点(也就是扩写),找课文中的续点(就是续写)。同时我提请同学们注意:当我们在课文中找素材写作文时,我们要做到四要:要精心描绘,要据情推理,要展开想象,要复位核查。四不要:不要脱离原文,不要违背原文,不要拘泥原文,不要重复原文。

此时,同学们品味着同伴的美文,镌刻至情至爱!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5

小学科技活动教学计划范文一

当今世界,天文技术迅速发展,天文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天文技术的现代化。四化建设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科教兴国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为全国首届青少年科技展览开幕时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天文的希望。现在的同学,担负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需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同学抓起,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天文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因此,我觉得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定途径之一。

(一)、活动目的与内容: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同学 合格+特长的素质教育发展,丰富青少年课余实践活动等精神;在本学年中,我校的天文科科组制定以下几项评比活动:①小发明、小制作评比、②扮演小实验、③创作小发明优秀论文评比、④创作小发明绘画评比、⑤创作小发明工艺评比、⑥天文与气象站评比等活动。力争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科技作品,能够参与市科技创作小发明等评比活动;同时也争取得到校外单位的技术支持、实践理论指导;具体开展兴趣小组项目如下:

表格一:

小学天文科开展兴趣小组项目

兴趣小组名称

解释说明

活动评比形式

物理兴趣小组

适用;5年级

①制作各种小飞机、小船、小车等玩具模型;②改造我们生活、生产、学习常用的工具,目的是使我们用起来更方便、快捷。③改造教师经常用的教学用具,使教师教学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可以交实物或写小优秀论文。

环境化学兴趣小组

适用;5年级

主要是中学一些趣味性强、危险低的化学实验,目的是引起同学对天文知识探究的兴趣,以和指导每年举办世界环境日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实验扮演节目、优秀论文

生物兴趣小组

适用;5年级

了解有关各种植物的种植情况,以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饲养小动物

写出有关种植、饲养动物的心得科技小优秀论文。

地理气象(天文气象站)

适用;5年级

观测天文气象情况,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气温、风速、相对湿度),通过收集天气情况的数据,总结南方气候的不同特征。

以科技小优秀论文的形式进行发表。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一、 合理使用科技活动教材,使科技活动有目标、有结构、有层次地开展。

学科课程沿知识系统发展,活动课程沿实践系统发展,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便形成了能力系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应该与知识的发展同步进行。这就是说,活动课教学应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我校要求各任课教师要在天文兴趣的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科技教育内容,造就大科技的教育气氛;每个天文教师都根据自身所教的不同年级同学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评比(详情请看表格一),使同学在活动中受到了不同层次的教育。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能力的培养多在活动中取得。课堂教学只把生动活泼献给同学是不够的,还应当把时间还给同学,解放同学的感官,让同学获得自由之手。教师要带领同学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其中手工制作活动和实验操作活动是同学探求知识、提高技能素质的最佳形式,手的运用促进脑的开发,从而使未知世界变成已知世界,这就是发明和发明。在本学年,我校开展了如下四方面的科技活动:

1、观赏调查活动,崇尚亲近自然。

伽利略说过: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伟大的书里面,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人们必需去读她。观赏调查,可以把同学带出课堂,带向社会,带向大自然,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作为他们的认识对象。它为同学亲近自然、崇尚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于发展同学多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学期中,我校将组织同学到石劈山秋游活动,不但让同学见识到各种稀有植物的种类,而且了解大自然的植物多样性,扩大同学天文知识面,锻炼同学的实践能力。

2、科普阅读活动,丰富知识视野。

在小学天文兴趣小组中,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安排同学课后阅读各种报刊杂志、科普节目,优秀《少儿百科全书》、《祖国上下五千年》、《我们爱天文》、《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观看《天下》、《探索奥妙》、《人与自然》、《动物故事》等电视科普节目,让同学到大课本中去获取知识,提高天文素养。

3、小优秀论文、绘画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小优秀论文、绘画活动就是同学将自身天文探究的过程和发现,用书面或绘画的形式表述下来。让小同学通过写小优秀论文、绘画等形式,可以激发同学对天文探究的兴趣,有利于训练小同学的天文思维能力,培养同学的天文态度和天文方法,形成初步的天文意识。在小优秀论文活动中,需要丰富的天文文化知识,可以促使同学自觉地学习;而小优秀论文写作的胜利,又可以反过来刺激同学积极主动地进行天文学习,发生从课内外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推动同学知识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4、开展科技创新小发明评比活动,提高同学动手实践能力。

同学的科技创新小发明活动,是我校开展同学课余活动的特色之一。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每周、每月的科技小发明作品评比,激发同学的天文探究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每学期,通过学校举办科技小发明作品展示活动,让同学之间萌发创新思维;通过科技创作活动,同学的实践能力和猜测思维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发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同学的天文探究往往不能够一步到位,通过同学的猜测;制定计划;初步制作 不时反思;最终的科技作品;让同学逐步地建立天文探究的思维,发展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效果的评价。

天文兴趣的学科定位是培养、发展小同学的天文素养,而天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是一个多元化的结构体系。由于同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和行为习惯等具有个性、程度差别性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用一种评价,反映出同学的不同特点。根据同学的个性差别和兴趣特长,将以前的期末单一测试改变为灵活全面的差别性阶段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可以评出五星级小天文家、四星级小天文家、三星级小天文家等激励形式。

⑴天文理论竞赛:通过口答、检验、访谈等形式了解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一定的天文理论知识的同学可以获得学校的不同层次的表彰。

⑵天文实验竞赛:通过实验操作、动手练习等形式了解同学对动手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顺利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的同学可获得学校的不同层次的表彰。

⑶天文设计竞赛:同学的独立思维活动,通过现场观察、轶事记录、同学互评等形式,了解同学对天文的憧憬与描绘,能够有天文设计作品但并不一定能制作出的同学能获得学校的不同层次的表彰。

⑷天文创作竞赛:在教学过程中闪烁着自身的创新智慧,能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融会贯通,通过专题作业、作品分析等形式,了解同学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以和天文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创作作品可获得学校的不同层次的表彰。

探究学习强调同学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同学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时提高和完善。小学开展的实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小朋友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随同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

总之,天文兴趣的评价要建立在同学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同学实际学习的需要和发展的状况,不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同学的全面化发展,最终提高每个同学的天文素养。

小学科技活动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六、课时安排

1、吹泡泡的科学1课时

2、水会溢出来吗1课时

3、向上流的水1课时

4、奇妙的吸水瓶1课时

5、显字小魔术1课时

6、纸飞机1课时

7、返回式滚筒1课时

8、看不见子弹的枪1课时

9、小鸡啄米1课时

10、电子计算机1课时

11、身边的英特网1课时

12、电子书1课时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三步走;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是培养学生识字、阅读、理解、思维拓展等一切能力的源泉。现阶段,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旗帜越发鲜明,强调学生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自己的探索能力、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成为语文教学课堂最关注的核心所在。“三步走”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关注。而“三步走”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开发的高效授课手段,其逐渐普遍的趋势使得“三步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介绍“三步走”教学模式程序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步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三步走”教学模式的程序

所谓“三步走”教学模式,就是课前准备、合作交流、师生协作三个步E的衔接和融合。课前准备是开展合作交流与师生协作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教师只有将所有课上需要的和可能用到的材料都准备充分,才能进行下面的所有环节。合作交流、师生协作则是对课前准备的发展和升华,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合作与交流的一切成果显示。而在这三个过程中,学生都应当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引领者角色,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和正确的学习思维与方法。

二、“三步走”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的积极准备

课前准备对于语文学科和其他所有的学科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课前准备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是指学生在了解课程需要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师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课前的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所有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标记,对各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前熟悉这些教师要讲述的知识点。对自己课上的学习脉络进行提前整理,可以形成大概的学习框架、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课堂上重难点的解决奠定基础,为师生共同协作交流提供条件。

同时要注意,教师在“三步走”教学模式中虽然角色大有转变,但并不意味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完全没有作用。反而教师在“三步走”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学生毕竟是学生,即使学会了自主学习,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掌握所有的重难点,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提点,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和对教育目的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和学习建议,以防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误入歧途,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制订一些学习计划和目标,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好的课前准备效果。

2、合作与交流的实施

在“三步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也有了更新,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小组讨论、梳理知识内容、分解知识的重难点,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能展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从而将知识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这也是“三步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特定的组内分工和角色扮演,根据每个组员的不同特长设定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分析员,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特长会得到发扬,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和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巩固。

3、师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

(1)掌握学习情况,填补教学漏洞。师生之间的合作能促进教师加深对每一名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群体的知识接受程度和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促进“因材施教”效果的发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

(2)消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分组合作学习之后,要通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实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巩固自己所学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3)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将学习任务完成后所带来的能够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落实“三步走”教学模式,正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凸显了当今社会教育新课改的意义。

综上所述,“三步走”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界熠熠生辉,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从教学的神坛上拉了下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得到提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潜能被高度挖掘,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促进了现代化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地位的转换。现阶段,“三步走”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应当不断地挖掘新思路、开拓新素材。

参考文献: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7

1、把订阅《同步拓展阅读》看作是负担。不少学校只给学生订语文教科书,不订《同步拓展阅读》,说是为了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各年级的《同步拓展阅读》印数均大大低于语文教科书的印数,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同步拓展阅读》。

2、把《同步拓展阅读》看作是一般的课外读物。有些学校认为,眼下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学生订阅《同步拓展阅读》是多此一举。

3、把《同步拓展阅读》作为摆设。一些学校虽然给学生订了自读课本,课表上也安排了阅读课,但由于《同步拓展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也就不加指导和检查。《同步拓展阅读》实际上成了一种摆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4、音像制品抢占了课外阅读阵地。学生用在荧屏上的时间多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了,因而,《同步拓展阅读》受到冷落。一些学生即使看,也多为匆匆而过,只是认一下“门牌号码”。

究其原因,主要仍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教师认识上的偏颇和操作上的偏差,致使《同步拓展阅读》未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但这么好的读物就让它“英雄无用武之地”吗?显然不行。我认为,要用好《同步拓展阅读》,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同步拓展阅读》特点及其作用

(1)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吕叔湘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同志曾对阅读教学的现状作了调查,指出:“学生课外阅读少,阅读面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课外阅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学生要学好语文,既要搞好课内学习,又要搞好课外学习,只有既重课内,又重课外,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日益提高。

(2)《同步拓展阅读》不同于一般的课外读物和学习辅导材料,它是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学习语文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学习内容,既注意纵向联系,又注意横向联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训练整体。

《同步拓展阅读》课本是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材料,是开发学生心智,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自读中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把它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与课外摘抄有机结合

摘抄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增长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将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与摘抄结合,边阅读《同步拓展阅读》里的文章,边做一些摘抄,经常开展摘抄展来巧妙的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阅读时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不再走马观花般地翻一翻就完成了阅读任务。

三、与学习课文紧密联系

《同步拓展阅读》上的文章,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介绍了教材中的主人公,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如《海伦凯勒》;有的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扫除了学习的障碍,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的是与课文相关的美文、名篇,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如《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因此,在教学前或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上与课文相应的文章,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内与课文有机结合、延伸,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发散性。

四、适当指导读法,体现学生自主性

《同步拓展阅读》是供学生独立阅读的,教师应该在“独立”上着眼,在“阅读”上下功夫,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指点。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可经常巧妙地进行检查,如知识竞答,故事会,佳句大比拼、诵读擂台赛等,内容以《同步拓展阅读》为范围,对优胜者加以小小的奖励。这样,放手又不放任自流,循环往复,直到学生把文章读通、读懂为止。

根据我的经验,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上的文章的要求可简单一些,不必像理解教材那样深入。一般只要求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划出好词好句,有选择地背背名言佳句,了解文章内容与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等等,需要的可摘抄一些在语文书,为课堂教学提供知识的铺垫。

小学生读书,往往是浮光掠影,以为读了一遍,就算读过了,不懂得怎样才算读懂,教师应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独立阅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自己学会读懂课文的内容。如《二泉映月》这篇文章,《同步拓展阅读》上有相应的七篇文章,可以指导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和方法阅读:

(1)通读每篇文章,有生字生词的查字典。自读课本上的课文,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生字也较少,教师应放手让儿童自己去读,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字典弄明白。

(2)有选择的较仔细的读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

(3)结合教材,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记录。如阿炳的介绍,学生可重点了解并作相应的记录,为学习课文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为更深入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做好一些铺垫。

小学生同步作文篇8

一、共同预习

共同预习是同伴互助学习的第一步。在教授小组同伴预习技能前,我们要求每小组准备一个共同预习本,并且要求轮值小组长作为记录员记录当天预习情况。预习本准备好后,教师就开始着手教授共同预习的技能。共同预习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读通课文,解决生字词

把课文读通顺是预习的第一步。具体要求为:

首先,同伴间共同阅读课文,包括同伴共同朗读课文、同伴分工互读具体段落、同伴间默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地把所遇到的生字、词画出来,做上标记。然后,给生字注音、写出音序、描红部首并要求至少组一个词语。而对生词或难懂的词语,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尝试自主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或眉页。

接着,同伴间检查所画生字的注音、组词以及生词的解释,并就不同意见一起讨论或查找工具书、请教老师解决。

最后,轮值组长把共同找出的生字、词及其注音解释等抄录在共同预习本上。

通过以上预习,学生大多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共同预习的第二步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明白,即通过再次阅读课文,知晓课文大概内容。这一步具体要求为:

首先,同伴之间默读课文,默读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接着,同伴间互说自己所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讨论并综合各小组成员的意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最后,轮值组长把答案抄录在共同预习本上,以便上课与其他小组交流。

3、读懂课文,初步学习如何表达读书感受

完成上面两步预习后,学生基本上都知晓了课文大意。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通过抓关键词,尝试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教师给出相关预习提示,例如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提示学生查找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相关资料等,以便理解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时为什么会招致那么多人的反对与质疑。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查找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并在同伴间互相交流。

最后,同伴互读重点段落,并就难懂的句子提出疑问。轮值组长总结读后感和问题,并抄录在共同预习本上。

二、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同伴互助,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首先,我们鼓励学生就同伴间所发现的问题,有目的地阅读相关文段;其次,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等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同伴讨论中总结问题的答案;最后,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讲解进一步理解问题。这是共同预习的延伸,也是同伴互助学习的成果展示。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社交技能,例如,如何礼貌地请教同伴,如何评价同伴对问题的理解等。另外,在全班交流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要求结成同伴的小组全体成员起立,由轮值组长汇报,并且在汇报时须用上“我们小组……”词句。

三、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及时并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在崇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伴互助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那到底怎样的复习才是及时和有效的呢?我们通过探究,总结出以下几点:

1、抓好基础,及时听写过关生字词

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之一。因此,在同伴互助学习后,我们要求各小组长在规定的时间里,组织组员互相听写生字词,保证每课必须过关。

2、学以致用,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学生对当天学习的一个巩固性练习,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体现。因此,家庭作业必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在作业上交前,鼓励同伴间互相讨论难懂的问题。所有工作完成后,轮值组长检查所有组员作业完成情况并签名确认,如有发现还没完成的督促其独立完成。

3、在复习过程中,若发现新问题,小组按课前预习的方法同伴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可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精选8篇)
  • 下一篇:家书(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