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人力资源保障(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人力资源保障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等工作为抓手,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一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着力破解我县人社工作中的难点节点问题,以全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县人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任务

201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00人,其中省内新增转移1500人,城镇就业率达9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新增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200人;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900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700万元,扶持个人创业贷款所占比例为70%;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22400人,基金征缴6680万元;城乡居民参保人数94477人,(其中参保缴费70508人,发放养老金23969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41100人,基金征缴315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00人,基金征缴15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050人,基金征缴4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350人,基金征缴140万元。力争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

三、工作思路

(一)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积极就业政策。一是以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为切入点,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完善就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和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作用。

2、鼓励各种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依托县创业指导中心,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强化创业辅导服务。二是全面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在做好到期贷款回收、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巨大作用,实现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创业成效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三是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是提高培训效能。落实配套资金,优化培训资源,强化动态管理,做好各类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探索“培训+实训”的创业培训模式,推进培训与实训有序接轨。二是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持续开展技能培训“进企、下乡”活动和企业职工在岗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是结合县情,抓好重点工种培训,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的技能提升培训以及紧缺技工的培训。

4、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立足和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深入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以及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依托“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就业服务月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问题。三是加强就业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秉承“依法经办、简化程序、便民利民”的原则,以优质的窗口服务提高便民利民水平。

(二)社会保险能力谋求新突破

1、更加注重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两个目标”(争创全省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树立“三种理念”(管理上水平、服务创品牌、业务出精品),力争“四个达到”(参保职工总人数力争达到22400人、基金征缴总量力争达到6680万元、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800人、“三类”人员参保率力争达到100%),实现“五个加强”(加强扩面征缴、加强业务规范、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宣传造势、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为赣南苏区振兴和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作出贡献。具体努力方向如下:一是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二是利用《若干意见》和年底上级部门安排部署下一年项目、资金的契机,积极向上争资,确保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上级补助资金应有的份额。三是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均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群众变“要我保”为“我要保”。五是办好民生事实,逐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未参保聘用制干部、合同制工人、人事制人员的参保问题,认真探讨研究年龄偏大村干部养老保险补缴问题。六是配合财政、社保等部门,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做好有关审计工作,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和平稳运行。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政策,特别是参保缴费和丧葬费、抚恤金政策。

2、更加注重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是从2013年开始,在确保完成扩面征缴80%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和《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保费征缴力度,提高城乡居保参保意识,逐步提高参保率,力争2014年要完成90%的参保任务,做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最终实现全覆盖。二是社保卡管理实现一条龙服务。全县所有乡镇均已完成发卡任务及问题卡回收工作,目前正在余卡发放工作与社保卡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在业务经办中,加强信息系统数据录入、管理与维护工作。为参保对象建立个人账户档案,在实现信息系统内网外网安全隔离情况下,依托信息系统完成了所有参保、缴费、领取人员的建帐、记帐、管理、结算与查询工作。三是全面完善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维护,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全部每月统一实行信息系统发放,养老金全部打入城乡居民卡中,严把生存认证关,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发放,实现养老金100%发放到位,做到应发尽发。

3、更加注重提升基本医疗保险水平。2014年医保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备医保制度,健全医保体系,扩大医保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医疗保障网。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各项保障制度基本完备。城乡统筹取得积极进展,多层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扩大覆盖范围。基本医保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职工大病医保,力争2014年达191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居民大病医保,力争2014年达22000人;工伤保险在上年基础上逐年递增5%;力争2014年达10800人。

(三)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1、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党政人才引进方面,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计划地招录一些法律、财会、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环保及特色产业的专业型、技术型的党政人才,以达到优化我县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培养和吸引我县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全面盘活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促使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趋于合理。结合我县各单位用人需求的实际,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力度,2014年力争引进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150人。积极做好政策性引进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根据我县基层事业单位用人实际,按照省、市下达的招募指标完成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服务、管理和接收安置工作。

2、完善岗位管理,杜绝吃“空饷”人员。一是要定编定员,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化。采集在岗在编人员的基本信息、编制类别等各项资料,将编制和人员一一对应,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数相对应,防止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二是要公开透明,推行人员信息公开化。在编制实名化的基础上,建立公开制度,将人员配备情况通过政务公开平台等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要化繁为简,推行行政机构精简化。按事设岗,定岗定责,使每个行政人员有事可做、有事必做,培养一支高效、高素质的行政工作队伍,防止养闲人养懒人。四是要接受监督,推行权力运行阳光化。五是要加大惩处,推行岗位问责。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在岗在位情况的明查暗访,对无事不上班、上班不办事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追究相关人员及其领导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贪吃虫”,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四)劳动保障工作开创新局面

1、全面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全面完善我县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快完善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在争取政策的同时,采用“分批建设、分步推进”的方式,加速“一拖四”(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四:重点建设扬眉、铅厂、过埠、关田四个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项目申报对接。二是配齐配强基层工作人员,强化省、市、县、乡(村)一条线垂直管理,确保社会保障队伍稳定,服务高效、便捷。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机制建设,充实机构队伍力量,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力争配备执法车辆等办公工具配置,提升监察执法能力,推进劳动仲裁工作,发挥“仲裁院”平台作用,化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监督体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打击非法用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人力资源保障篇2

在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县级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都紧紧的围绕着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人民的宗旨,积极的探索,扎实的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突出重点,提高服务能力

在各基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把各项工作完成好。我们的工作重心始终是以人民利益为着重点,践行密切联系群众,在提高服务能力作为短期提升的目标。首先做好提高管理干部各方面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多开展一些对于干部综合能力、个人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工作,并定期的组织管理干部人员到基层挂职工作,通过这样的锻炼有助于干部基层的工作经验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在基层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通过对党员干部在党风、党建方面的学习,切实的提高党员干部在理论方面的修养。其次在人社领域进行不断深化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对就业创业鼓励体制,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就业、扶持创业,创建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各类劳动者积极创业的积极机制。建立健全更为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对接工作,建立起大病保障制度。再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实际问题,切实的解决关乎人民利益的大事、事实。解决好高校毕业的就业问题,保障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做好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切实有效保障就业、降低失业率。对于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做好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城镇居民的大病保险工作,以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降低因病返贫,减轻群众的致病看病的负担。

三、拓宽渠道,转变服务方式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还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们应当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新方式,力争实现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首先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模式。在全省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中建立各个分管的板块,例如:行政审批、就业、社保、人事等服务板块与窗口,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梳理,对每一个岗位进行明确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统一服务项目,建立健全服务标准,推动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其次做好服务工作信息化。可以说人社工作是一线的服务工作,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新形式下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力求需要作出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人社服务工作。具体的应当从以下三点去做:第一,努力进行服务标准化的推行。针对诸如涉及行政审批、就业、社保以及人事等服务窗口进行服务标准化建设,梳理服务责权、岗位职责分解、岗位目标进行量化、将服务的项目细化明确并健全相应的服务标准,使工作更加标准、精细。第二,努力进行服务信息化的推行。信息化时代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也应当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服务信息化,让服务变得更便捷。公共就业信息网的建设的推进,并且运用实名制实现服务的动态管理;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网,实施诸如网上求职超市、远程面试等多项信息服务;建成县级市的社保网上服务大厅,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进行相应业务的办理等能够大大的便捷广大群众,扫除许多以往无法避免的后顾之忧。第三,努力进行服务多样化的推行。公共服务官方微博、微信以及热点解答、办事指南等等信息都大大的促进了人社部门与老百姓间的沟通与交流。此外,政策走进社区以及网上招聘等服务活动都是人社服务多样化的体现,也因为这样多样化的人社服务使得人社服务更加便民、亲民。

四、创新载体,改进服务作风

长期以来人社部门的工作多以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焦点相关,因此,工作作风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人社部门的看法,工作作风的改进是人社部门重点工作内容,以转变服务作风来落实促进工作。具体主要做到以下三点内容:第一,与群众紧密相连。制定党员紧密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领导带队、分组划分、连续下派等方式,将领导干部抽调至基层服务窗口进行锻炼、体验,并组织开展慰问、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观察员制度(从不同人群中各聘请一名代表作为观察员),可以深入促进民情的了解、民意的传达以及人民智慧的汇集。第二,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针对现状,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针对办事拖拉、推诿以及效率低等问题进行着重的解决,推行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达到进一步改善人社服务质量的目的。第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诸如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中,应当邀请新闻媒体、广大考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监督,真正做到阳光招录;针对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可以通过异地评审、学历验证等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领导信箱、网络、电视台等进行群众问题的解答与沟通,将整个工作过程放在群众监督之下。

五、构建人社文化,培树服务品牌

人社部门应当注重以人社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服务品牌切实培养并树立起来,这样有助于人社部门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更加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通过对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各类团体征集意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建立起符合自身的“尚贤、厚生、严谨、包容”工作管理精神,增强广大工作人员和干部服务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先进的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全体工作人员统一思想,将人社服务上升新的高度。在人社部门树立服务品牌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模范先锋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岗的设立、服务标兵的评选以及优质服务窗口的创建等工作来打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服务品牌,营造一个人人都是窗口的好的服务氛围。

六、提升素质,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人力资源保障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保障制度中还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这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一、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1、 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中国是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要想实现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的控制人口。在“养儿防老”的观念的驱使下,农村人口数量失控了。社会的保障制度健全了,才能给广大农民安全感。从而摒弃传统的观念控制人口。从理论上将,人口质量讲的就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需要靠投资来产生的,包括教育、医疗、保健这些方面。显然,这些投资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支撑。所以说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2、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全的保障制度对人力资源的流动有帮助,能够使其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位。劳动者不用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自身收入的变化而担忧,社会保障可以让劳动者放心的去工作。极大的调动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坚实健全的社会保障下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生产效率。

3、 有利于保障国民基础教育

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就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其他要素也造成了制约和影响。如果基础教育实施的不高,人口文化的素质不高,不仅会影响到人口质量的提高,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劳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文化教育,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必然要调整工业结构,转移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或是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都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1、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无法提供为全体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我国目前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人口众多。和发达国家相比,综合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扩宽社会保障的范围,提高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时要考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承受能力。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现在社会保障的地区现象以及所有制现象还比较严重,我们应该打破这些现象,加快改革的步伐,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这些劳动风险较大的企业也纳入到社会保障里。同时,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更需要的到社会保障,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 加强保障基金管理,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功能

尽管我国的社保基金规模不小,但对于我国的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所需保障的人数而言,还必须要进一步的扩大资金规模。不规范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会导致的基金的流失,这种现象会对社会保障的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使传统的“养儿防老”这种观念得不到转变,国民的基础教育难以得到保障。社会保障的基金缺口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所以必须要大力的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让社会保障基金中有更多的的资金可以用来发挥其“保障”功能。确保社会保障的顺利实施。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监督企事业社会保障税费的征缴,防止偷税和漏税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发行社会保障或特种债券的方法来扩宽资金来源的渠道。明确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此来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努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3、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很多问题都无法可依。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一定的权威性,还只能算是政府的行政条例。因此新的制度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各级政府必须要努力的加强制定《社会保障法》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使社会保障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如今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一步一步的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使社会保障法规化,用法律来规定社会保障的原则、待遇条件、运用范围等等,用法律的手段来为社会保障的实施保驾护航,从而保障社会保障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只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充分的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人口多的优势,把这种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范林榜,黄燕,祁晓玲、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人力资源保障篇4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由来已久,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个人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内部的的组织制度、人员素质等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些都是新时期个人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监管组织待完善,人员素质待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的内部监管能力有待提高,业务量大、任务重的工作特点,直接导致了内部监管组织的漏洞。此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严重问题,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性,往往会出现正式职工编制不足,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有的工作人员尚未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难以保证个人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造成一些错误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稳步发展。(二)信息化建设滞后,办公效率较低下现如今,网络早已渗透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且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现代办公的效率跟质量,然而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运用尚未完全普及和完善,管理的系统信息无法共享,难以及时核实个人的相关信息,导致各种社会保障基金问题难以预防和查处,例如重复领取、漏报、瞒报等,不利于社会保障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加上缺乏信息化处理,办公效率低下,大量工作积压,导致许多信息的不大及时处理,大大阻碍了个人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的发展策略

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适应时展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标准,需要正式个人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细致分析,从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并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社会保障的质量,让个人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个人档案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有着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拥有高度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增强自身责任感荣誉感,提高工作效率,档案人员还要掌握并熟练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知识,通过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的档案管理团队。

(二)加强个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等,明确具体的责任制度,责任到人,科学设置业务科室和职责岗位,坚持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严格高效、统一规范的业务程序,加大监督力度,全方位监督管理,定期对个人档案管理进行审查,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切实增强档案管理监督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确保业务工作与时俱进,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个人档案真正服务于民。

(三)建立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树立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加深对先进档案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掌握先进的个人档案管理技能,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注重对网络、对计算机的使用,使个人档案管理数据化、信息化,发挥信息化优势,方便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传统复杂繁琐、费时费力的工作状态,既避免了人员分配不准的现象,有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档案管理带来的影响。

三、结语

人力资源保障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开发;完善

1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1、1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控制和提高人口质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潜在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了使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必须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特别是低质量人口数量的控制,提高人口质量,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在质上的开发。

关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人力资本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遇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中的体能。社会保障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障作用,实际上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1、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人力资源流动成为可能。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1)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如果不成功,就会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2)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障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障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障的单位能提供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和物质的。

1、3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全的社会保障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使其找到适合自己发挥能力的位置,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最后的生活屏障,不管劳动者所在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动者自身收入发生什么变化,社会保障可以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这种屏障,劳动者也才敢于创业。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1)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创造良好的客观外部条件,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据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参与社会保障的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不到全部劳动人口的15%。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还相当有限。这种状况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并存的格局,不能对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限制了劳动力在各种经济成份之间的合理流动和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社会保障的范围只能逐步拓宽,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只能逐步提高,要充分考虑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当前,应打破社会保障的所有制现象和地区现象,加快步伐,把劳动风险较大的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进城务工劳动力等职工真正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同时,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应针对其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并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最终完善我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

人力资源保障篇6

突出重点,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要把工作做好。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实践者”和“服务员”,我们注重在提高服务能力上狠下功夫。一是着力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育培训,选派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通过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水平。二是不断深化人社领域改革。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构建政府激励创业、

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努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养老保险转移衔接政策,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颁布实施了自治区地方标准《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改革军转干部安置办法,在区直机关实行军转干部安置积分选岗。三是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万人创业行动”等专项工作,开发了1万个公益性岗位,用于招募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解决了部分重特大疾病患者目录外用药问题,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努力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拓宽渠道,转变服务方式。人社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新方式,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着力推行服务标准化。在全区人社系统特别是涉及行政审批的处室和就业、社保、人事人才等服务窗口单位开展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服务权责进行梳理,分解岗位职责,量化岗位目标,明确服务项目,健全服务标准,进一步推进了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二是着力推进服务信息化。推进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行就业服务实名制动态管理。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开通了大学生网上求职超市、自助服务、远程面试等多种服务功能。建成了自治区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大厅,大力推行网上办事。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区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快异地就医信息平台、管理平台和结算平台建设。三是推进服务多样化。我们以区市共建的模式建设了12333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了公共服务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及时公布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热点问题解答等信息,畅通了人社部门和老百姓的沟通渠道,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了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嘎查等服务活动,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及政策宣传校园行等活动,以及“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和网上招聘等系列服务活动。

创新载体,改进服务作风。人社工作涉及的社会焦点问题多、群众关注度高。把改进作风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服务作风的转变,促进工作的落实。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定了《党员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群众方案》,形成党员干部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采取厅领导带队、划组分批、连续下派的方式,抽调干部到基层服务窗口、经办平台等工作一线蹲点锻炼,组织开展体验基层工作、走访慰问、革命传统教育、现场办公等活动,变“上访为下访”,着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还建立了观察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服务对象中聘请了17名观察员,进一步了解民情、传递民意、汇聚民智。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区人社系统集中开展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整治,通过明查暗访、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等方式,着力解决办事推诿、拖拉、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大力推行“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模式,全区人社系统特别是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考录过程中,主动邀请新闻媒体、考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代表进行全程观摩,实现了阳光招录;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实行了学历验证、异地评审、评委轮换等制度;设立领导信箱、成立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客内蒙古电台“行风热线”直播间,在线解答群众问题,问计于民,把为民工作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人力资源保障篇7

一、加大人才开发服务力度,增创人才工作新优势

1、在人才工作理念上求创新。围绕“后发崛起”,打造符合相城实际、富有相城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围绕转型升级,确立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双高”人才共同开发的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借力人才中介等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开发社会化;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纵深化,实现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共享;强化企业人才开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优化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2、构筑人才政策上求突破。紧扣建设高铁新城、苏相合作区的战略机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人才政策,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全方位、多举措,富有相城特色,涵盖各类人才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政策体系,构建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全年力争新增大专以上各类人才7000人以上,其中海外人才45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3、构建人才平台上求拓展。在稳步扩大全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点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其运行质量,深化博士后工作内涵。2014年,要新增博士后工作站点6个以上,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0名以上;全力推进江苏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集聚更多博士后科研成果在相城转化。加快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争将苏州潘阳留创园建成省级留创园,集聚更多留学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高质量举办2014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活动,集聚更多优秀产业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以相城区与苏州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契机,全面深化、细化与苏大在人才培养、引进、科技服务等全方位的合作,努力形成与苏大紧密合作的新品牌。推进阳澄湖文创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优秀毕业生创业发展提供平台。创建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企业内评价试点单位10家以上。

4、提升人才服务上求优化。深入一线调研,加强我区重点载体以及行业、企业需求信息采集,掌握实际人才需求,完善人才、项目需求信息库,提高工作效能。改版升级相城人才网,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各板块人才优租房建设,加强考核,不断完善人才优租房配套功能。依托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探索为相城企业提供博士后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和课题攻关等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二、提升人事服务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有序

5、持续夯实公务员队伍建设基础。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计划,着重抓好中层干部知识更新培训,配合做好新进公务员和新提拔副科领导干部相关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公务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决策、行政协调和工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职人员考核办法,探索量化考核模式,强化考核督查,充分发挥考核效用。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大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6、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社会化、个人收入绩效化、公共服务政府化,事业建设市场化、运营管理法制化的体制机制,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将区内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纳入信息化运行系统。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贯彻《苏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立足岗位特点,力争公开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有效、有序。同时,把好公益性岗位和区属国有企业人员入口关,完善相关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

7、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的政策规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各镇(街道、区)机关实施规定津补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认真做好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全区统一标准,规范和完善工资台账。同时,针对五十年代部分退职人员定补、临补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进行核对,确保发放补助落实到位。

8、稳妥做好干部安置和企业干部稳定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接收 档案审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置计划。组织好考试考核工作,根据“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干部实行积分考核,并按规定程序做好积分选岗工作。建立干部报到制,办好有关移交手续,及时组织岗前适应性培训和任职前培训。全力维护企业干部稳定局面,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各项解困资金,及时兑现各类人员生活补贴补助,做好弱势人员关爱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

三、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9、强化“双维护”监管服务。通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监督等形式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综合运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查处等措施,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加强对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行政指导,通过编发劳动管理、工伤案例、仲裁案例等方面的指导手册,为企业在用工管理各环节提供指导服务。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劳资纠纷,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依法行政,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10、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切实遵守案件受理审核制度,严把案件受理关,进一步规范受理窗口接待工作。推进精细化办案,狠抓仲裁案件质量,着力把握立案、开庭、调解、裁决、结案各个重要环节,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明确法律适用依据及裁审尺度,做好裁诉对接。对于疑难或有重大影响的集体案件,最大化发挥工会、企业协会或行业协会与仲裁部门“三方机制”联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大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力度,提升化解效率。

11、完善保障工资支付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实行各类型企业分级监管制,通过联合督查和公开处置,建立完善工资拖欠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劳动用工各类专项检查活动,全面掌握每家建筑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推动各版块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综合利用工资调查、特殊工时审批、建筑企业工资保证金退还、集体合同审核、劳动保障信用等级单位申报等方式,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全面构建工资支付保障体系。

12、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主动为基层“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通过主动上门送法,普及人社政策法规知识,贴近实际答疑释惑,帮助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积极开展区镇村三级从业人员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和从业资格能力测试。着力提升普法效果,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惠民创业富民

13、全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巩固两个充分就业三年工程的成果,以提升就业服务效能为目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区镇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区、镇、村三级共享,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调节作用;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探索建立就业失业信息监测体系,加快就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逐步推进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开展公共就业项目服务外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政企合作。

14、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活动。鼓励和扶持创业,充分发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促进转型、创业促进富民、创业促进发展的作用。突出创业载体亮点,发挥示范型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着重加强对创业实体的后续扶持,提升孵化效果,新建市区两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举办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发现和扶持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为区内有意愿创业的青年搭建展示平台;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工作,因地制宜开设GYB、SYB、IYB培训班,年内完成各类创业培训不少于400人;择优推介创业项目,逐步建立项目采集、评估、制度,充实我区的创业项目库;加强对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调动市民的创业积极性,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15、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登记和动态管理工作,对毕业后未实现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新建青年见习基地10个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积极实施就业援助服务,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和求职技能;努力推动青年见习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接受专业培训,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快速转变。2014年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0个,重点帮扶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确保本区户籍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16、持续加强职业培训绩效管理。采取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两手抓的方式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就业再就业培训主要开展短平快、社会急需的培训项目,技能培训借助省、市管理模式,采用“获证奖补”的办法给予政府补贴。通过制定全区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绩效和规划化管理。

五、深化并轨,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

17、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积极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强制征缴力度,着力巩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征地保养金等各项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政策,积极实施城乡一体的 居民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保待遇,被征地农民征地保养金、城保养老金提高10%。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强化工伤保险工作,有效应对工伤认定权限下放后的行政诉讼问题。研究各类人群待遇水平之间的合理平衡关系,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各项保险待遇。

18、着力提升社保业务经办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巩固社保并轨成效,社保业务要在服务平台、经办流程、业务水平、人员素质、作风形象等方面与市区接轨。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经办服务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全面推进区、镇、村三级平台建设,按照方便、快捷、便民的目标,业务下移、服务下沉,统一业务经办和行为规范,全力为城乡参保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社保公共服务。切实转变服务方式,不断完善窗口服务,减少办事环节,提升经办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19、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老年居民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征地保养第四年龄段人员、城乡居保人员三类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并为该部分人员提供均等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充分依托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将退管服务延伸到镇、村(社区),实现社会保险服务、社区日常管理以及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全程动态管理,丰富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内涵。

20、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强化社保基金预算执行。加强非现场监督体系的建设,全面使用全省统一的监管软件,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评估、监督预警、监督分析、监控查询、信息比对和数据校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基金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基金监管的实效性。

六、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人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21、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依法行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督检查等职责和权限,严格依法行政,积极稳妥地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特别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深化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推进政务公开,坚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严格执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行政指导服务力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22、全力做好劳动保障维稳工作。加强对集体访和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关口前移,排查问题逐一登记建档,逐一落实责任,逐一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解决在初发阶段。妥善处理各类渠道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重要交办案件在指定期限内提交办结报告。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可以举行听证,对符合立案仲裁处理条件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依法处理。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做到上访对象不出单位,劳资纠纷就地解决。

2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人社系统服务水平。完善区人社局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相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范服务平台、人才网、就业管理分析系统、物资管理平台、台账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同时,积极应用苏州市金保工程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做到所有应公开的法规、政策,办事流程,办事结果全部公开,能网上办理的全部实行网上办理,提升人社系统信息化处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保障篇8

这次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在胜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11年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工作,确保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刚才,宫向阳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他的讲话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会上掘港镇、地税局、财政局三家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各镇和相关区也向县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下面,我就做好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既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后的开局之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就业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事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维权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县实现“全力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战略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统筹城乡就业取得新成效。,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县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县新增就业近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二是社会保险覆盖实现新突破。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全面完成市下达任务,制定和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全县新农保参保30、5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9200万元,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三是人才人事工作迈出新步伐。以市场化机制配置人才,柔性引进海外高端智力,积极培养适用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工资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稳步实施,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正在建立。四是依法维护权益有了新进展。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通过依法维权、落实政策和强化监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去年,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打击非法用工及清欠农民工工资等劳动保障监察专项行动,促进了全县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五是队伍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讲政治、重团结、创业绩、塑形象,在全县县级机关整体目标考核中获得经济部门第二名的好成绩。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创新举措、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各位同志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全县人才工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新的一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好于去年,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事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在应对危机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都是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但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会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港口引领、科技驱动、城乡一体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勇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努力建设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如东的战略目标。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把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一)国家政策调整为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央、省、市在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保障民生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拿出了大量补贴资金。这些政策措施在为我们做好工作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吃透上级政策精神,研究确定新的工作思路和办法,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二)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为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受到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而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十分巨大。就我们如东而言,有些问题还表现得较为突出。主要是:就业形势还不容乐观。我县经济发展快速,但规模工业还较少,产业规模不大,提供的就业岗位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农民工素质与企业用工的需求远不相适应,呈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状况。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由于我县财力较弱,在国家保障制度无缝覆盖的大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之中,释放政策效力、推进重大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才需求愈加迫切。我县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做好人才引用、人才培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工作凸显重要。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人社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冷静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积极应对,有所作为。

(三)良好的工作态势为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人社部门通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事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就业创业局面稳定、劳动关系趋向和谐,一些工作还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去年,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组建,整合了职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活力越显增强,事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为我们全力推进今后全县人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新机构承载着新使命,新起点充满了新期待,我们要正确把握当前态势,正确认识职责使命,准确定位,坚定信心,顺势而为,努力把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推向新台阶。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确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一)以落实政策为重点,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总理指出,“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当前,我县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下岗职工还没有稳定的就业渠道和岗位,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流,随着高校扩招,返乡毕业大学生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给我们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为解决好就业问题,国家、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扶持企业走出困境,稳定目前在岗人员;要加强对下岗职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执业技能及择业观念的培训和教育,实现人力资源需求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要认真落实各项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政策,支持未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继续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办法解决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始终保持“零”状态;要站在改善我县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的高度,充分重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采取落实“三支一扶”政策、开发公益岗位和就业见习基地等措施,为其实现最终就业或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对于特殊群体,还要采取特殊办法解决好就业问题。总之,要认真落实各项相关政策,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各个群体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达到扩大就业的目的。

(二)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目前还没完全实现全覆盖。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的精神,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这里强调一下,县政府已经下达了2011-2013年社会保险覆盖总任务。这就是全县第三轮扩面攻坚的总目标,各项任务务必抓好落实;要采取灵活措施,大力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机制,加大欠费征缴的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基金支撑能力;要以“全国新型农保试点县”为契机,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要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要继续落实在职职工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联动推进机制,进一步扩大在职职工医保覆盖面;要进一步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增强基金支付的承载能力;要进一步做好基金监管,确保不出问题;要强化失业调控,完善失业预警机制,根据失业保险基金积累情况,逐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三)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目前,我县镇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岗位设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在完善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要认真落实公务员法,规范日常登记管理,搞好审批备案;要进一步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要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参训情况要与考核奖惩、任职晋升紧密挂钩;要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及早落实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要大力实施事业单位招聘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规范进人行为;要继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要加强对工资福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工作,提供好各项服务。

(四)以服务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才工作融入人力资源开发大局之中,根据我县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的新措施、新途径,有针对性地搞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队伍作用,抓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站所的建设;继续开展好“海外人才如东行”活动,做好智力引进工作,争取在人才、智力、技术、资金、项目引进与开发方面取得一批新成果;要加大开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要继续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便利。

(五)以维护权益为重点,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抓好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从源头上保证劳动者工资待遇和各项保险待遇;要建立快捷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加大人事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要解决部分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应急预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要避免各类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科学统筹,强化落实,确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突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把握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水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要高度重视,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和工作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牢牢抓在手上,时刻放在心上,积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对一些重大措施和重要任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听取汇报,组织推进落实,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要落实责任,狠抓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各项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单位,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对于关系大局的重要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强化督查。把督促检查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督导检查、监测统计、专家评估、反馈通报等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全程跟踪督导工作的落实。要加强统筹。注意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各项工作措施要相互照应,各项政策要相互衔接,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整体效果。要树立典型。善于总结基层探索创造的鲜活经验,善于发现、树立和培养先进典型,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论文(精选8篇)
  • 下一篇:节约粮食的宣传语(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