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3 栏目:写作范文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反思性教学 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校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新课改要求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自主教学,创造机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而进行自主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便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提倡让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等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经历操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全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态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不仅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更重要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在反思中提高专业素养,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并且适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探究和批判,在反思中学习和进步。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自信,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3、为当代教学的时代性改革提供补充

在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过时的,跟不上时展的迫切需求,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这时,反思性教学就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在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可以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在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准确的改进和完善,及时地引进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一个补充,取得教学效果。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加强自身素养,提高引导学生反思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一言一行均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学生起着榜样作用,教师开展大胆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其负责工作的表现,还是其教育方式的扩展和升华。当代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贯彻我国教育事业方针政策,并结合教学实践,充分认知自身的教学地位及作用。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道德素质、教师专业的教学能力等,进而以这种理论和能力为基础,实现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反思

教师在自我反思之余,应当将自身的反思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带动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学习所得的习惯。例如,在讲解《财政与税收》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所得适当精选,并给予学生思考和总结的时间,再向学生提问“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尚存哪些疑问”“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带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循环式的反思。其次,思想政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反思,即除了在课堂或教材学习时进行总结和思考之外,还需要对自身平时行为、思想、意识等进行反思。

3、加强师生合作,实现共同反思

所谓的共同反思,即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相关意见或者是评价,而学生也同时为教师的反思提供帮助。这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即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相互合作、亦师亦友的特殊教学感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充分信任和相互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以诙谐、严肃、幽默、隐含等各种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而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将自己产生的疑惑或者意见反馈给教师,造就师生之间信息的高速交互渠道,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开展。

总之,反思性教学能够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查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进而利用各种软硬件设施优化教学环境,从客观方面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开展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逄淑红、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反思性教学的运作、山东师范大学,2008(4)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2

一、加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政治课程的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实现新的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改变过去的传统应试教育,进而实现素质教育,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需要政治教师从新课改出发,培养学生的知、情、意、信、行。政治课程是一门紧跟时展的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我们更多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时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朦胧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政治课程更注重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和理解度,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基本成熟,这就需要对于知识的掌握度更加清楚[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总之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适应时代的要求,也就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2]。

2、教学反思是适应政治课程特性及改善政治教学现状的内在需要

政治课程本身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政治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尤其是时事政治,需要教师及时关注时事,要精、要准,这是教师基本的素质,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来。从对几所中学的调查来看,政治课程在初中属于同学们心目中的副科,政治老师也只是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政治教学,课后几乎没有作业。在高中文科政治作为一门主课,而理科的同学们更是对政治课程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只有文科学生学政治,而在所有的几所学校里,理科班的学生远远多于文科班的学生,因此,政治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做人,而政治课堂就在教学生怎样做人这一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基于此,政治课程呈现出的现状就需要所有的政治老师反思自己,应该面对不同年级,不同科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施展教学,这样才能够完成新大纲、新课改对政治课的要求,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真正的受教育目的。

(二)中学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教学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节好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都体现出教师专业水平。如果一直处于一个重复的状态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降低,觉得老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太慢,学习效果将会不理想;如果一个老师不断反思教学的问题,知识的新颖度,以及学生的需要等等,这样就会将学生和课堂融为一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政治课堂,本身知识的枯燥性,如果政治老师没有根据课程的设置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那么一节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堂,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动力。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观念,知识观念,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反思,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不断思考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适应课堂和学生的需要,使教师领悟实践发展的原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同时对于问题的解决更加具有灵活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政治课本身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发展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一节好的政治课堂不仅是学生的收获,更是政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和教学的把握以及经验积累的良方[4]。

二、加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向导。有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对于教学和自身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的薄弱,对于教学效果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教师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强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

一是学校应加强教学反思意识的宣传。政治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学校可以适时进行教学反思意识培养的专题讲座,摒弃教师一节课重复几届学生讲的这种习惯,要求教学反思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是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自我提高的内在动机,激发教师的反思活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仅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成长,还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政治教师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对外界事物要善于发现,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还应坚持否定之否定原理的批判怀疑精神,对于任何事物都要产生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得到自我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氛围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学政治教师缺乏浓厚的反思氛围,这对于反思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限制。作为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轻松自由的教学反思环境。一是学校可以每天给教师提供几个小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教师对于教学预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等等问题相互交流,一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和提高,帮助有疑问的老师解决问题。二是学校可以开展政治教学研讨会,教师可以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大家一起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共同成长。三是基于学科特点可以组织教师利用集体空余时间进行时事政治的评析,通过大家共同对于热点问题的自我认识,将其引入到课堂,共同思考,以培养教师的学科思维[5]。

(三)优化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

很多教师没有好的教学反思方法,对于问题只是停留在记忆在脑海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对于产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实实在在的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教学反思水平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是写教学日志。写教学日志是反思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课后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对于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成功之处等等进行记录,课后进行对问题的剖析,自我回顾,以实现自己的成长。

二是写博客。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于教师来说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可以课后将其课堂的讲授情况写成博客,在网上,让更多的专家同行进行评析,对于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政治老师来说是一种教学反思及其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是档案袋反思。对于教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等进行记录,做好个人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记录簿,并作出思考,不断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这对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四是集体小组的讨论学习交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小组的讨论研究,提出小组意见,教师并通过思考将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答案。这对于教师教学的重建和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6]。

(四)理清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维度

政治教师有了教学反思的目标,才能够成长。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具体维度可以从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从自身反思。教师作为传授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识的讲授必须正确,因此教师在教学完后可以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是否完整、正确进行回顾思考。还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理念是否新颖,专业能力是否提高、师德修养是否体现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

二是从学生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存在的问题,例如课上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正确错误原因,学生组织能力的状况,学生的课堂气氛等等关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行为变化来对自己的处理方式进行思考,这样教师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三是从同事角度反思。对于同样的课堂,其他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自己的不同,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老师的教学风格等等都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同时在跟同事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自己的不同,这些都是教师反思的内容。

四是从理论文献的角度。例如对于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相关的专家如何作一解释,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与专家的思想相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样才能够使问题的答案富有创新性[7]。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思;回归

案例教学是指藉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P7)。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我国,案例教学同样受到各领域的推崇,得到有效的使用。案例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同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产生了一批“优秀案例”等专著和来自各方面的专题研究,而且也被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然而,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反思这些偏向,回归案例教学的本真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展开的高度概括。以此为依据认真考察案例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可以发现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实施中都存在一些偏差。

(一)认识上的偏差

倾向一:案例教学等同于“事例的教学”。这是指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讲授教学中的“事例”相混淆的情形。认为举例说明就是案例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这种偏向在实践中也许表现并不明显,因为我们不会在教学中进行严格的方法上的界定,但是这种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然而,事实上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讲授教学中的“事例”是不同的。首先,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实践中两者要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但两者不管在理念上,还是教学过程中都是有明显区别的教学方法。其次,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讲授教学中的“事例”也是不同的。“其一,实际的例子经常用来说明一项重点,而案例不仅要提供抽象概念的具体说明,更重要的是要引起讨论,协助学生从多元的观点,发展出分析问题的技能,并联系理论与实际,产生问题解决方案。其二,即使一个好的例子,也不可能有详尽的细节叙述,而案例的叙述较例子更为丰富。其三,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阅读或准备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有更多反省和思考的机会,也鼓励学生对案例产生自己的解释;这与例子只由教学者在上课时提出,并依赖教学者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1](P6)

倾向二: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的案例”。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过度强调案例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案例本身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而社会现实本身的人物、情节又是活生生的、极具吸引力的,通过多样与多层的展示手段更是可以形成“强化①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就可能出现“案例”唱主角的情况。比如,在教学中可能花太多的时间用于案例本身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讲解,而淡化了与案例结合的教学主题。显然,这样似乎将案例变成了“典型”的报道或“事件”的回顾了。然而,案例教学不仅仅是这一目的,案例教学更强调通过案例这种媒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掌握相关的概念或理论,进而培养高层次的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不仅在认识上存在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事例的教学”和“教学的案例”的模糊倾向,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1、使用范围扩大化。就教学内容而言,案例教学中案例一般都由特定的内容组成,所包含的知识体系相对琐碎,缺乏系统性;与此相应,案例所提供的知识也必然偏向于程序性的、实用性的知识,而对实体性的、理论性的知识则相对而言分析并不深入。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2]。这表明,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案例教学具有契合性的一面,但并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等等内容使用案例教学法就有可能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性与方向性。然而,在实践中这一问题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注意到或落实得很好。由于这些内容具有价值性和较强的理论,不易在教学中讲好,讲得透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不自觉地采取“所谓的案例教学法”,以使教学具有“吸引力”。

2、使用方式简单化。如前所述,案例教学强调以案例为介体,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实现教学目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课堂内的活动,相反,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生成过程。一般而言,案例教学的实施至少要有实施前的准备(如案例的选择、教师学生的课前准备)、实施过程(如如何组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展开、如何处理)、实施后的反馈(如学习心得、教学评价)等三个相辅相承的环节。但是,由于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少、学生多的“僧多粥少”现状,一方面,一个班级达一二百人,另一方面,每位教师往往要上三到四个教学班,工作量较大;此外,由于理论课教师在学校的位置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生存”、“工作生存”的被动状态,而不是“学科生存”的主动状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时具体的要求并不能做好,甚至有些环节被忽略了,比如,教学反馈就是个极易被忽略的环节。

上述案例教学在认识上、实施中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当中。当然,这些偏差是很小的,并没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的实现,但是,这些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对当前的教学的影响也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存在扩大的可能。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关节点”,将有可能转向相反的一面,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有可能形同虚设了。因此,如何实现案例教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与契合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提升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核心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教育,而价值认识却是依赖主体自身特殊性的,其认识终极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从案例教学来看,师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案例教学不是单向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相反,它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过程。综观上述认识上、实施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种种偏向,不是由于主体的“不能做”,而是由于主体的“不想做”而形成的,其根本也正在于缺乏主体的能动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与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是密切相关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成为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成功运用的核心。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3](P155)就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而言,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受教育者的全面认识;对教育介体的科学运用;对教育环体的优化与开发。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是双重身份的统一体,既表现为教育客体,又表现为教育主体;所以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案例教学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就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而言,主要表现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动意识;对教育目的价值认同;对教育活动的积极互动。

(二)加强理论研究是关键

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中的核心要求。但仅有能动性因素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教学展开的实际条件,这就需要加强理论创新。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而研究则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一架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案例教学法的契合性的研究,将可以减少将案例教学演变成“教学的案例”或“事例的教学”等倾向,超越教学的自发状态,达到自觉状态。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尤其要强调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融合的研究。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案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成为避免偏向的重要条件,也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效教育的前提。从实践来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整个学期的课程完全以案例教学法方式进行教学显然不太合适。如果同一专题先用其他教学法再用案例教学法或先用案例教学法再用其他教学法,也许在实践中更为可行。然而,具体操作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第二,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线索展开教学的,这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材体系,对教材体系进行“二次创造”,实现案例的合理运用。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存在“照本宣科”这样几乎没有转化的一面,也存在“随心所欲”的不系统的一面。因此,研究的另一层次必然是教材体系如何恰当地转化为教学体系的问题。

(三)优化教育环境是保证

案例教学法有其特殊的功能,但也有其教学上的限制。“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限制,也可以分为案例本质上及案例教学法实施上的限制。案例本质上的限制包括:案例与实际情境有差距不及亲身实地经历、成效因学生背景和科目而异等。而案例教学法实施上的限制,包括:案例撰写困难而且取得不易、案例发展及案例教学均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共四项。”[1](P138)如果说案例教学本质上的限制决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注重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整合,那么,案例教学实施上的限制则是要求外部条件的保障。第一,加强教育培训。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被动状态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改善。第二,调整班级设置。在可能的范围内对班级进行一定的调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条件。第三,建立较为完善的案例库。当前,虽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都有配套的教学案例,但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普遍性的案例,可能并不能适用于各层次、不同地区的教学;同时,这些案例既然成为专著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做到及时更新。所以,建立多层次的、不断更新的案例库成为必需。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倒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4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乐于尝试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正视和反思。

本文主要从各科目的共性方面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进行反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任何新的教学方式要真正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必须与日常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老师发现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日子过得更快乐了。我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也乐于尝试,但效果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理论脱离实际,即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往往把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给忽略了,只搞一些花架子,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后,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收获。由此不难看出,无论进行何种教学方式的尝试,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收获丰富。

二、合作学习的实现方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进行任何新的教学方式或学生方式的实践,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但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呢?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特征的方式,而不应拘泥于传统和权威。

因此,本人通过对龙州中学261班学生情况的分析,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地各自为政、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缺乏沟通与借鉴、看问题不够全面、学习效率不高等特点。在这样的班级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经过与学生的多次沟通与交流,共同决定让6-7个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材料,然后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的道理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确实有了不少收获:学生更爱学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更乐于助人了。

三、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文说要通过合作游戏、要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如何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比如合作游戏的设计怎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何在生活与教学中抓住各个细节和机会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用程序公平来保证小组成员机会均等

小组分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小组各成员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对待,是否实现了机会均等,如何避免小团体主义的产生。这需要公平的程序设计,以保证小组构成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小组成员流动性。保证公平、机会均等的程序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加以转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意识,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切实与学生做知心朋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参与,多探索,不怕失败。要真正地把每一位学生当作不同的个体,处处关注他们的人格发展。其次,要有敬业精神。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还要做比“正常”教学更多的工作。如设计方案、准备材料、教学指导、实验观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最后,要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通才。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会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教学。

六、处理好集体教学、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三者之间的时间分配

合作学习方法在一定课堂上比其它的方法更有弹性、更有价值,但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更不要把合作学习看作是对传统的全班教学的全部取代。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课堂组织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应该依据教学任务、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恰当地选择匹配。课堂教学时,应视合作学习为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无需一味地强行使用。

七、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

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自主调控、自主反思。此外,合作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 八、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要适度

合作任务应该是在小组成员合作努力的基础上能够完成的,任务太难,使学生对合作的力量失去信心;任务太简单,无需合作,个体就能容易地解决,也就失去合作的意义。但同时,任务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此外,合作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最好是个体学习者不可能全部具有的,最好是开放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这样才更能引起学习者深层次的沟通。

九、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仅有合作而无竞争,或引导不当,就会产生责任分散、‘社会阻抑’等现象,让一些学生养成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同时又要适时、适度地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让小组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组间的竞争,使小组通过竞争得到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成功的决乐,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尽管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但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明显作用毋庸置疑。合作学习作为适应人类社会新的发展趋势和培养现代人的要求而兴起的一种重要教学理论,虽然诞生仅仅30余年,但其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已经为国际教育界所瞩目。我国教育改革正蓬勃进行,素质教育正高歌猛进,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逐步推广,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合作学习必将深人人心。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而言,随着我国教育界对合作学习研究的深人,合作学习方式和该课程教学融合必将更加深人,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会更加扎实有效,也必将引发新一轮政治课教学教研的高潮,推动合作学习方式与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益。

十、需要反思的其他问题

(一)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应多从学生生活中找,使学生有话可说。国内外大事、要事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而我在这方面还做的不够,需要继续研究。

(二)将合作学习的话题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话题本身是不错的,关键是如何将其引向深人,层层递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促进学生有效互动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保证互动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偏离主题的互动。

(四)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目标如何与教学的知识性目标结合起来的问题有待继续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39—01

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的四个弊端

1、 以教定学。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强烈。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结果设定的教学重点与实际的教学点不相吻合,很难看到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很难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以本为本。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成为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 所授内容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观察和实践被束之高阁。

3、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受教学活动计划的影响大。教师认为教学的最理想状态是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每当学生的思路与预设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预先的设想作出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

4、 学法单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缺乏信息交流。课堂上很少看见同学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二、反思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反思一:在新课改条件下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学生培养方面,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实现自我感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索及学习能力。

反思二: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要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教学成为充满激情的过程,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过程。要给予他们思考和发挥想象的空间,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关爱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和尊重学生。

反思三: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教学方式

第一,联系实际,重视实践。高中政治课中的一些政治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教育家赞可夫说,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巧设疑问。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把图画、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把“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能力目标明文写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反思性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下面是我对反思性教学意义的一点认识:

一、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反思性教学中,学会教学是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学生通过反思能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拓出一条由已知通向未知的道路,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进行全面的反思。反思对每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认识是否达到要求标准:如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对知识本质属性把握的程度,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建立联系的程度,对知识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这种欠缺是如何造成的等等。通过多方面的反思,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相统一。

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所确立的能力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把“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能力目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反思性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运用反思性教学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力目标的确立。

三、进行反思性教学可以为切实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提供新的视角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起步较早,但多数政治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是“穿新鞋走老路”。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批判思考,要求教师不断审视自身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自觉检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反思性教学使教师超越了传统教学中机械复制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四、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形式,被称为反思性教学,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学水平,而且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教师进行反思的核心是将政治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实现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主要针对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其实现策略进行分析。

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内涵

所谓教学反思,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观念及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的行为,同时这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职业素质的主要手段[1]。教师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在反思的同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反思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与素质,从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不仅能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推动高中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实现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对政治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政治教学兴趣不浓的现象十分常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对政治教学观念进行反思,以此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2]。其一,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对政治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重点解决学生对于政治教学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将现阶段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政治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一课时,针对教材中的外汇与汇率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具体实例的方式,将一些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国家,例如美元、韩元、泰铢、欧元等。学生对这些文化感兴趣,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产生兴趣。为此,高中政治教师面对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务必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传统教学理念,在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时刻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教师也能完成教学反思,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对政治教学方式的反思

为了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政治教学方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为此,教师要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分析,寻求适合学生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例如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银行职员,在体验中掌握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要满足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基本需求,在考虑教师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接受政治教学之后,真正获得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兴趣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在于教师的教学速度,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对政治学习有兴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多彩的消费》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近年来受到人们欢迎的消费形式,并且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进行讨论,学生会全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参与讨论,以此保证高中政治教学的高效率,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对政治教学素养的反思

教师要在政治教学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固然重要,对政治教学基本素养进行反思十分重要。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提高政治教学基础理论水平,而且要在教学的同时追寻教学深处的秘密,通过对政治教学的反思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时要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行业,认识到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以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生产与经济制度》一课为例,教师在针对此课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的同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到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随后逐步展开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就很难提升对政治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就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做课堂的主人,以此实现政治教学的高质量。而教师在积极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反思,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升。为此,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政治教学不断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仅是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等环节的反思,是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希望在此基础上为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松杨、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J]、职业,2013,14:28-29、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34-02

当“反思”成为人类的一种习惯时,生活中离不开它,教学中更是不可缺少。年轻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除了教师本身所具有专业素养外,教学反思应该是必须而且最为有效的途径了。所以当年轻的一线高中教育工作者把教学反思当成教学生活中一种常态和习惯的时候,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和能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如何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做好反思呢?这个问题引发了笔者的追问与思考。本文主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做好反思。

一、何谓“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前无论如何精心准备,都无法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意外”。当教师面对这些“意外”时,是不是当时处理一下就算解决了呢?笔者认为对于真正想成长,想不断提高的教师绝不是这样,而是需要对这些“意外”进行反思,这就是教学反思。所以笔者所理解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进行的重新认识,思考,审视,分析的以思促教的过程。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吾日三省乎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每日四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都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想尽快成长的教师没有理由不重视教学反思。那么如何有效地做好反思呢?

二、如何有效“教学反思”

教师自觉地进行反思是对自己当前教学现状的不满,是想不断提高自己、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有效的反思不仅在课后,在课前、课中都要进行。

(一)重视课前反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教学反思首先要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是否相吻合。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预设的思维过程和实施过程。教师可以从规划教学和操作方案两个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脱轨,那么本身这节课注定要失败。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反思这节课是否关注学生需求,是否把握住重点和难点,以进行及时调整,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跨越。其次要反思问题的设置。科学合理,难度适中,层层深入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效的思考,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升华。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深度,有内涵,要层层深入,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知识。总之,考虑周全的课前反思,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课中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的调控性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课堂中出现的自己事先无法预设的情景及突况时,主动调整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以迅速调控,使教学能够高效有序进行,课中反思反映了教师的机智及灵敏。

首先,反思教师角色是否从根本上改变。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前教学中,人们往往也这样定位,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中又变成了唱“独角戏”者,变成了“独奏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变成学生知识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去发现,引导、总结知识。教育教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个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这样才会实现师生的互助与共赢。对学生而言,课堂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的“大灌输”,而是在交流过程中享受到被尊重的快乐,树立了学习信心。对教师而言,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爱学习了,教学也变得有乐趣起来。

其次,反思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互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有经验的名师们非常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以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经常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的问题没有价值,提问的问题没有梯度,等等。对于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思。不能只注重课堂气氛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真正有质量的教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问题,或者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这样慢慢就会降低学生问题意识的自主性,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不能为了问题而提出问题,把问题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内,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做出积极的反馈,并指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好在哪里,存在的问题在哪里。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回答问题,才会提高学生自主,反思探究问题,才能对教材的知识点或论点有个更深刻透彻的理解。

(三)落实课后教学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非常成功和完美的课堂教学,也难免出现一些疏漏贻误之处,留下遗憾是在所难免的。正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所以一定要落实后课后的教学反思。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车间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 下一篇:火把节的资料(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