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社交礼仪教程(精选8篇)

时间: 2023-07-28 栏目:写作范文

社交礼仪教程篇1

关键词:礼仪修养;公共礼仪

一、礼仪修养的相关概念

1、礼仪修养的内涵、特征

现代社会的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建立和谐关系而开展的具有时代特征,迎合道德准则与规范的行为总和。现代礼仪修养是对传统礼仪修养理论的选择性传承,是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是礼仪修养与具体的礼仪实践结合形成的境界和涵养。

礼仪修养具有个体性(即其规范的是社会成员个体的行为)、实践性(即其必须与当前社会可观情况与要求相适应)、同时性(即对于礼仪的认识、具备的情感和行为习惯必须同时提升)、尊重性(即其首要原则就是尊重他人)、道德性(即其设定必须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等特征。

2、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内涵

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礼仪修养规范,所谓的礼仪修养规范,从宏观角度而言,包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精神和理念。从微观角度而言,包括了个人礼仪规范(个体生活行为规范及待人处事准则),家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行为规范、称谓礼仪规范、仪式礼仪规范以及交际礼仪规范),学校礼仪规范(学校师生员工间的行为规范及仪容仪表规范),社交礼仪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行为准则)等。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课堂纪律荡然无存,与教师交流出言不逊,社会交往中对老弱病残孕视而不见,这些行为都映射出当代大学生礼仪知识的匮乏、意识淡薄。虽然当今高校大多已经设置公共礼仪课程,但礼仪知识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内化的知识量很少,加之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知行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

1、课程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一方面,高校中虽设置了公共礼仪课,但并未真正给予其合理的地位,未将其认真的列入必修课教学体系,安排固定的课时,开展有效的理论教学,礼仪教学长期依附于德育教育,处于教学边缘地带。另一方面,在公共礼仪课程内容的把握方面,仅关注理论教育,忽略必备的实践教育以及专业化礼仪知识的分类讲解。

2、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节一致性较差

家庭是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初始地,学校是系统化进行礼仪教育的主阵地,而社会是开展礼仪规范实践的主要场所。三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将会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推进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但当前家庭和社会的礼仪修养教育较为零散且多掺杂主观因素,多会给学校系统、有序、方向正确的礼仪素养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脱节和错位往往会阻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养成。

3、师资建设方面较为薄弱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与礼仪修养是有效推进大学生礼仪教学的基本条件。当前,大学礼仪课程执教教师自身的个人形象尚待塑造,品格魅力需要培养。而且,礼仪课程的附属地位导致了礼仪修养教育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师资力量匮乏。此外,礼仪教师的培训机制也尚不完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三、加强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教学的对策分析

1、营造礼仪修养教育氛围

研究人员指出,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关系对于个体道德判断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礼仪修养教育氛围需要的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民主的有效互动,这种宽容的氛围将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自律。学校可通过大力推进校园礼仪活动,进行针对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讨论、演讲,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营造浓厚的礼仪修养教育氛围,全面推进礼仪教育。

2、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协同教育体系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教育,就必须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教育环境之间的协同教育,确保三者的教育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组合,避免各方面教育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提高整个礼仪修养教育的力度。家庭礼仪教育应注重良好家庭礼仪学习与实践环境的建设;学校礼仪教育应设置明确的礼仪修养教育目标,搭建系统的礼仪修养知识体系;社会礼仪教育则应致力于发挥自身的多面性优势,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正向激励。

3、塑造教师礼仪修养形象

教师人格魅力及学识魅力所起到的教育熏陶、启迪作用,是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赞同并践行的观点,推进大学礼仪修养培养亦是如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专职教师的培训,确保其掌握适应时代要求的礼仪规范;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自尊自律,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师德为广大学生树立标杆模范,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

4、创新礼仪修养课程设置

一方面,要将公共礼仪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完善高校德育体系,规范化课程内容设置,将科学发展观纳入教学内容,以礼仪学科理论为基础,以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为依据,积极开展礼仪教学。另一方面,要更多的关注礼仪修养教学的实践性,因材施教,推进导师制管理制度改革,采用讲座、社团活动、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实践形式,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

参考文献:

[1]曾湘宜、现代公关礼仪[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8、

[2]王晓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10、

社交礼仪教程篇2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社交礼仪;教学应用

所谓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摒弃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努力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是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个性化教学模式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内容设计

《社交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职业素质课,主要讲授形象美的塑造、个人基础礼仪、交际礼仪、中国民俗礼仪、涉外礼仪等。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际礼仪基本知识和礼仪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可操作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便于与人交往,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礼貌、讲礼仪的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打造个人交际魅力。

在课程设计中,比如仪态美的基本要求与训练这一模块,站姿训练时让两学生面对面站立,挺胸收腹,脖子上举,互相观察、体会。或者背靠墙而立,让足跟,小腿肚,臀部,背部,后脑和墙接触,学生会本能地挺直脖子,下巴后收,胸脯挺起。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既达到了教学要求,也纠正了学生生活中多年不良姿势。在仪容礼仪讲解时,先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现状,然后填写表格,看是否对自己的仪容很满意。通过观看录像和老师示范使学生对化妆基本要点有了初步认识,接着自己动手实际练习,每位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适合自己个性和风格的化妆方法。在模拟商务工作中的接待场景时,先讲解称呼礼仪、介绍、握手礼仪、递接名片礼仪要点,再分组进行模拟一次接待工作。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场景和分配角色,全面掌握了名片使用礼仪,介绍、握手等各项细节,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设计情境,兴致高昂,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求职面试模拟训练中,让学生分组练习,分角色扮演求职者和应聘者,自由设计现场求职情形和问题,每位同学上台模拟演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在《社交礼仪》教学中通过采用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使学生了解社交礼仪中的规范要求,促使学生真正掌握社交礼仪的技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模式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教法实践

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融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担当角色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例如,在讲授“握手的顺序”内容时,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创设情境,全班学生按每组4 人进行自由组合小组,根据男女、宾主、长幼、上下级等不同身份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各小组成员在认真学习握手顺序的基础上,在课堂活动中全力融入角色,。各小组在角色扮演中不仅能够达到角色的任务要求,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到良好社交礼仪对一名优秀商务人员的重要性,激发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2、 模拟情境法

情景模拟法是通过设计特定商务活动的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例如,在讲授“自我介绍”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做简短的自我介绍。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此时可以向对方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个性和针对性。授课中给学生设定了一个特别的情境,就是模拟被引见到新同事面前,要求对第一次见面的新同事,做正式的自我介绍,力争让同事尽快记住你的名字,并且喜欢你愿意和你相处。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也充分表达了和新同事友好相处的强烈愿望,通过讲名字的个性化来由和小故事等达到拉近同事距离的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直观感受自我介绍的紧张,对自我介绍的要求印象深刻,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情境模拟中很快进入状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进而领悟和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好。

3、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就是课前学生根据要求先通过自行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最后教师评价、总结。在讲授“接打电话礼仪”这一模块主要内容有通电话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词,如“您好”、“请”、 “麻烦您”等等。打电话时,姿势要端正,说话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清晰。电话接通后,主动问好,并问明对方单位或姓名,得到肯定答复后报上自己的单位、姓名。电话铃响两遍就接。拿起呼筒问“您好”。如果电话铃响过四遍后,拿起听筒要向对方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如果电话内容比较重要,应做好电话记录。接打电话中要学会配合别人谈话,并且用得恰到好处。根据这些具体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基本了解接打电话的礼仪,课上由学生分小组,分别完成接听、拨打电话规范训练,接听电话姿势,用语,语气; 拨打电话用语,语气; 转叫电话用语,语气; 婉拒电话的接听等项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学习到初入职场的电话礼仪方式,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中有打领带、系丝巾的内容,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男生掌握领带的一种打法――平结、双环结、温莎公爵法,女生掌握丝巾的多种系法――巴黎结、西班牙结、单叶结、蝴蝶结。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利用网上视频教学资源,自发地在各项任务中学习知识,之后在课上采取实际演练和比赛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法学习并掌握了打领带、系丝巾的教学要求,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教学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考核形式

1、 个人形象设计大赛

通过学生仪容、仪表、仪态、言行举止的综合表现,展示个人礼仪规范,展现自我风格。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

2、情景剧考核

课程期末考试为学生分组自编自演的社交礼仪情景剧,完成课程所学习的基本礼仪的综合表现,现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占总成绩60%。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前身是私塾教学,孔子的学生三千,都成了某一行业的精通者,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特色和本质。本人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使学生乐学、会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冬方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商务沟通》课程中的应用科技致富向导2014(3)

社交礼仪教程篇3

[关键词]礼仪教学 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社交礼仪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28-02

一、引言

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们在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活动中的重要素质。随着全国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保证学生的礼仪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进行铺垫,各个院校纷纷设立了礼仪教学课程,其中,社交礼仪有助于提示学生的自身修养,同时能够更好地树立学生和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由于社交礼仪其具有重要性,往往成为礼仪教学的重点。社交礼仪主要是指在一些交往活动如国际交往、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中用来表示自己尊重、友好、亲善的行为规范。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具有悠久和丰富的礼仪传统和文化,目前国内外,对社交礼仪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邓力通过相应的调研和统计,对吉林省高校学生在礼仪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品德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创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奠定了基础,同时强调了礼仪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等人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经过礼仪教育的学生往往成绩更高,而且更加受企业的欢迎;LJV mason通过调研学生之间交流的电子邮件的风格进行评估,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在社交礼仪上还存在不足,同时提出了社交礼仪在高校教育中的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王琳分析了目前社交礼仪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认为当前的社交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地针对不同的专业情况,认为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交礼仪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徐海丽对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社交礼仪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模拟式情景教学方式,改革成绩测评制度,采用实践式教学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社交礼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处在一个尝试和探索的阶段,对礼仪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和特色,采用调查问卷、文献调查、教学试点等方式,对社交礼仪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二、研究内容

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交礼仪教育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树立高职学生良好的精神形象;同时通过对学生的礼仪训练,可以使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从而塑造学生自身的外在之美;而且经过社交礼仪训练,可以使得高职学生掌握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塑造高校行为之美,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并且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高职学生社交礼仪的训练,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当前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社交礼仪课中,由于受到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育者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地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课堂效率不高。教师仅仅是填鸭式地将课本上的礼仪概念和技巧强灌给学生,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将知识强记于心中,而不能很好地领悟其内涵。同时,考核标准也仅仅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仅仅是记住了名词解释或者礼仪方式等文字性的东西,对于礼仪的理解并不能达到要求,对于一些礼仪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不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达不到我们对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认为:“该表现的时候,我会按照礼仪规范好好表现,其他的时候还是随性情而做,否则别人说我‘太假’了,没有真正的朋友。”还有学生表示:“不重视礼仪和无所谓,谁愿意学谁学,与我无关,我就这样,我行我素不受拘束。”结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和特色,本校毕业生主要方向为工作第一线或者自主创业,因此,社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社交礼仪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目前,高职毕业生文明礼仪、职业规范、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在对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调研中,几乎全部企业认为学校开展职业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不光是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在单位方面看来,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方面基本上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在个人素质方面却有所欠缺,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工作人员,更加要增强职业礼仪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比如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还要在接待方面多多培养。同时,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礼仪中的很多内容都不甚了解,部分学生对职业礼仪中初入职场时应该掌握的礼仪很茫然,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非常不利。还有很多学生单纯地认为,礼仪就是站、坐、行姿和打电话、递接名片、就餐等方面,忽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美德,例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尊师敬老、爱护环境等。这些方面正是“90后”的学生非常欠缺的。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文化修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举止得体、人际交流技能娴熟、能直接胜任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型人才。本文试对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进行思考,对社交礼仪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三、礼仪教育工作改进

在针对高职院校的社交礼仪教学中,应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了解社交礼仪是什么,有哪些社交礼仪;其次是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要让学生知道进行社交礼仪时需要注意什么,要让学生存在一种礼仪意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礼仪习惯,对礼仪的内涵进行领悟,将礼仪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礼仪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并潜移默化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改进,我们应该对教育和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改进。

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引入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像等,通过分析多媒体资料中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来评价对错,分析礼仪在一些环境中的用处,并且分析试听资料中存在哪些礼仪形式,寻找其不足,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形象地了解礼仪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掌握礼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书本上枯燥的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片段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具体运用,可以将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完成转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社交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让学生真实参与其中是有必要的。为了使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可以以虚拟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场景充分感受,进而让学生判断应该采用何种的行为礼仪应对当前参与的场景。在这个参与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结束后,让参与者和观摩者对场景再现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这样自己参与其中,以及同学间相互点评的过程,使学生实践礼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并能够将礼仪的内涵融入自己的思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行为。

在开展礼仪教育课的同时,也应该发挥校园的优势,可以结合学校技工学校培训的特点,举行一些模拟求职大赛、模拟演讲比赛、礼仪文化知识竞赛、礼仪实践活动、团学活动等竞赛或者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掌握和了解社交礼仪。

在考核标准方面,增加平时实践得分的比例,将课堂上的分析问题、情景再现和平时的比赛表现得分加权计入总评成绩,更能促进学生融入到对课堂和校园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礼仪的理解,提高其积极性。

四、总结和展望

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礼仪教育,注重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才的素质培养,达到知行统一,使得学生更加适应和掌握目前企业发展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社交礼仪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礼仪教育的开展方面,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礼仪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将礼仪融入到自身的行为、自觉地树立礼仪意识,是下一步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力、吉林省高校开展社交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36-138、

[2]???,??、A Study on Importance of Life Etiquette Education in College: In Case of `I` College in Inchon[J]、??・???? 2014,26(04):333-345

[3]Mason L J V、 Understanding style,language and etiquette in email 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survey[J]、Research in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2014,19(01):75-90、

[4]王琳、高职院校礼仪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08):155-156、

社交礼仪教程篇4

【关键词】场景模拟训练 社交文化 职业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104-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职高院校中的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过去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逐渐延伸为今天的互动性课堂教育。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也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视频欣赏,小组讨论,或让学生们自主表演发言等,但有时候学生们把握不好,容易把学习的机会浪费在走马观花的看热闹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多样化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把握住重点,场景模拟训练就是一种将学生的创造性与课堂的规范性完美融合的教学方法,在展示社交礼仪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寓教于乐,表演者的眼、耳、口、鼻皆得到全方位训练,还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和对礼仪背后人文素养的深入思考。

场景模拟训练属于情境教学法,它是指运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交礼仪的模拟演练中来,让一个个礼仪规范化为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小场景,可分为情境模拟和角色模拟,学生们参与到其中,通过演示和观察以达到学习掌握社交礼仪的目的。

一 社交礼仪授课中需要进行场景模拟训练的原因

1、社交礼仪课程安排的独特性

首先要明确开设社交礼仪的课程目标是什么,这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课,它需要任课教师通过课程的讲授培育出知礼、守礼、行礼的社会需求人才,这门课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绝不是几句简练的总结性语言就可以完全表达的。中华大地一直是礼仪之邦,重视礼学教育从古即有,古代社会有“三礼”著作,圣人孔子有“礼教”,时至今日,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礼”也是衡量一个人人格素养的重要标准,能帮人赢得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标杆。正因为礼仪课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它本身理论性弱、应用性强的特点,构成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的独特要求,需要学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习,而场景模拟训练正好给学生们提供了演练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

2、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规律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进行知识教育时本身就有其规律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场景模拟训练法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知识、背诵知识,在宏观上把握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况,然后通过思考融入表演中。学生们如能流畅地表演社交礼仪过程,一方面达到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再次加深了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的人才,能力强要体现在掌握课本知识和迅速融入社会生活两方面。良好地运用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展开个体全面发展的有利桥梁,同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也可以通过学习社交礼仪得到提升。为了成功地达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采用场景模拟训练法无疑是一条捷径,它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课余时间,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锻炼学生的口才与临场应变能力,学生们也会因此领悟到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

二 场景模拟训练法在社交礼仪课堂上的运用

1、充分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

在进行正式的场景模拟训练前,要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如与礼仪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不能仅限定为概述礼仪规范的授课性质视频,而应包括生动有趣的生活片段或电影片段。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观看,可以为之后的场景模拟训练提供学习的样本。在模拟训练中需要用到的道具也要尽量准备齐全,尽量还原再现办公室、宴饮等表演场景,针对不同的礼仪种类设定相应的场地进行模拟训练。在讲解仪容礼仪和服饰礼仪时,可以提前准备大量的服装和装饰用品,摆放在讲台处,请学生根据提示的场合进行选择穿着佩戴,教师扮演面试官或领导,给予点评指导。在这里服装配饰等的前期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的实物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要领。

2、教师设定表演模式

这一步骤在进行场景模拟训练时至关重要,教师为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意识可以设定不同的模式,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训练中去。不同的礼仪形式也可以融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表演,像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和名片礼仪等就可以设定在一个场景内。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考核表演,选择两名学生来到讲台前,根据任课教师的语言提示来表演礼仪规范,教师给出一个场景,如电话礼仪,教师可以从旁描述:学生A是某单位领导,学生B是第一次接到领导电话的新员工,现在电话铃声响起,请学生B接电话。这样的表演模式考查礼仪应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学生素质的作用。教师选择不同的表演模式,增加了课堂内容的新鲜度,也是场景模拟训练最后能否奏效的指挥棒。

3、学生流动性参与模拟表演

为充分利用课上时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在场景模拟训练过程采用流动性的方法表演,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指定的表演内容,当一个小组的成员在讲台上进行模拟表演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评论或感想,并可以替代其中的某个角色设定做不一样的表演。通过不同角色的分配,小组之间可以参照对比,互相借鉴,也有助于理解不同场合应用不同礼仪深刻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场景模拟训练成功的重要条件,流动性的参与方式便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避免了一部分人表演一部分人闲着无聊的情况出现。

4、学生评委进行打分点评

每一场模拟训练之前,先选择出数名学生坐在评委席上,按照参加模拟训练的学生们的表现打出一定分数,并给出理由。评委们还可以根据每项礼仪在社会、校园中的应用频率做出调查报告,进行总结性发言。

三 结论

场景模拟训练法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化无形的礼仪知识为有形的表演形式,无论是身处其中的模拟者还是坐在下面的观看者,都会从中受益,在练习中日渐养成良好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社交礼仪教程篇5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人际关系 方法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从古至今,礼仪文明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当代大学生起码应做到知书达理、以礼待人。但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差异,加之市场经济下受到来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高校礼仪教育的缺失,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缺乏正确的认知,大学生不知礼、不守礼和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坚持强化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中国的礼仪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1 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现如今,虽然各所高校都制定校规校纪来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执行时总被学生忽视,久而久之制度校规变成了纸上空谈:夏季穿拖鞋和背心上课的学生不在少数;不爱护校内公共设施,在校内墙壁或图书馆书籍上随意涂鸦的大有人在;有的学生迟到早退习以为常;有的学生不注意个人修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勾肩搭背,果皮纸屑随处乱扔等等。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上述在校园内时有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称。特别是一部分大学生本位主义泛滥、做事无所顾忌,甚至将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误认为是张扬个性的表现;有的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却总冀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等等,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与低水平的个人素养、空有专业知识却缺乏文化内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选拔策略,多以其学历、证书来评判学生的综合实力,致使大学生受其误导,将学历、证书作为奋斗目标,而忽视了个人内在修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缺陷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高校素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教育质量差,很难使学生“入耳、入心、入脑”。为了改进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各所高校有必要在素质教育中适当引入礼仪教育,专门开设礼仪课,理论知识讲授配合实践考察,用礼仪规范约束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2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2、1 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中,礼仪教育属于基础内容。文明礼貌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推广并应用文明礼仪知识,恰恰迎合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组织大学生参加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合宜的仪表、言谈举止等行为规范,促使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微中知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精神文明形象,进而以点带面,众擎易举,从而提高全校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面貌。

2、2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利。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调研结果显示,能够以正确的方式灵活处置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人际问题的学生身心发展更健康,而且富有同情心,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均导出同一则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当高校生步入陌生的生活环境以后,迫切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并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独立的人格。由此可见,积极参与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这一过渡,就必须掌握礼仪常识和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这样才能快速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3 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基本礼仪知识是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生活在一个特定风俗、礼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懂得运用该环境约定俗成的礼仪风俗才能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熟的人”会自觉按照社会礼仪规范从事社会活动。反之就会被社会环境所排斥,社会舆论也将进一步约束其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表现。“准社会人”是社会对高校生的一个身份认同,也就是说大学生初具社会人的某些特点,但尤其处于学生与社会人之间的过渡阶段,因此是“准社会人”。大学生渴望人格独立,并且对社会生活有憧憬、有向往,但是很多学生对人际交往问题都非常困惑,甚至心有忌惮。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强,说明他们能够以平常心应对交际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或各种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及时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通常对重大交际活动心有忌惮,坐卧难安,以致在交际活动中行为表现异常,如语速过快、四肢颤抖、心跳加快等。所以说,加强高校生社交礼仪教育,帮助其了解各种礼仪规范,能够满足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同时也能增强其社会心理承受力,促进其社会化。

3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分析

3、1 加强宣传,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针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迎合了文明社交的基本要求。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首先从宣传做起。在全体学生中宣传礼仪教育的精髓,阐明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端正学生对礼仪教育的看法和态度,并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其加强学习和锻炼,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断提高自我礼仪修养。实际执行过程中,文化素质教育正在执行,在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强化礼仪教育,切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或一味的宣扬口号而无实际行动,以免礼仪教育过于形式化;应适当引入典型案例,以此为线索进行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教育成效。

在礼仪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礼仪教育的执行者,还有可能是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其个人修养(包括文化修养、礼仪修养等),教师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某个细节都有可能被学生效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往往影响学生一生。为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人格形成产生正面的影响,教师必须秉承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不断强化自身礼仪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3、2 开展礼仪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现阶段,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只有“高级文秘”等特定专业才会设置礼仪教育的相关课程。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课程。高校在课程安排上,不得不照顾各专业、各个阶层学生的要求。社交礼仪初级课程已无法满足高级文秘等专业学习需求较高的学生,学校要结合办校条件进一步扩展礼仪教育范畴,在课程内容中适当引入日常社交礼仪、公务礼仪和涉外礼仪等多个领域的礼仪知识。针对非本专业的学生,则要开设形体礼仪、跨文化交际礼仪、实用公务礼仪和现代社交礼仪等公修课,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择机会。除此之外,可同步开设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演讲与口才和民俗学等人文素养类辅助课程,加深学生对礼仪素养课程的理解。

3、3 开展礼仪活动,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礼仪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高校作为推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定期开展礼仪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题讲座,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鼓励其揭露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并对校内人文社团的相关活动给予指导和协助,为礼仪教育创设一个融洽、明快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大学生在接受礼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此外,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提高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除以身作则外也需要多加宣传,以此促进学生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对高校礼仪教育现状的关注、应对及系统的策略研究必将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关注的重点,也只有真正重视礼仪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交、公务礼仪包括涉外礼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增强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社交礼仪教程篇6

摘 要:礼仪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礼仪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社会竞争力的提升。礼仪教育更是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全面论证了社交礼仪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礼仪 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历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等等,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大学生的自信心乃至影响其个人形象。因此,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第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交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第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第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 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交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俊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04,7(5)

社交礼仪教程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

1、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更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所以说礼仪教育对于社交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越来越需要礼仪。虽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都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以获得身心上的满足。有多方面因素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的心理,如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不断依附其他人。往往这种人的心理素质稳定性较弱,办事浮躁,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大学生正处于身心个性发展的重要过渡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真正了解和丰富自我有着重要意义。自觉执行礼仪教育中的礼仪规范,能够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获得成功。

2、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社会化的进程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实中我们对礼仪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存在一些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归根到底是普通高校并没有将礼仪教育深入到大学生内心深处。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意义。

3、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队,大学生礼仪教育在变革中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与时俱进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辅导员老师的道德礼仪修养。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大学生眼中往往是最重要的,倍受学生关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意教师的每一言和每一行,并且会加以评论。教师的好的言行举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瑕疵的礼仪教育也会误导自己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爱护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和会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

2、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组织相关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礼仪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应开设专门学习礼仪的课程,多举行有关于礼仪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礼仪课堂和有关于礼仪的活动中。可以让全校师生一起寻找在礼仪教育、人际交往方面做的不到位和有欠缺的地方。可定期组织关于礼仪教育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3、加强有关于礼仪教育的宣传工作。通过学校的广播、官网、微信平台等渠道进行一些关于礼仪教育的宣传活动。专业性地认识礼仪,带动大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了解礼仪、学习礼仪,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心中有“礼仪”。大学生要在自己所在集体中告知其他人有关于礼仪的重要性,明确态度。礼仪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影响他人对自身的看法。若各高校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教会大学生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进行良好的沟通,怎样和他人一起专心学习和工作,这样自身的人际关系会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加强班级团结,促进集体中各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礼仪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认识到礼仪教育存在的意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目前我国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大学生礼仪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玉平、现代礼仪[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社交礼仪教程篇8

关键词:商务礼仪 礼仪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在现代文明社会,讲究礼仪,不仅能反映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个性特征,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素质的综合体现。商务礼仪课通过对商务活动中交际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介绍和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现代礼仪规范,提高自身素质。

一、礼仪与商务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准则和程序,它是礼貌、理解、仪表和仪式的总称。商务礼仪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礼仪原则与规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其内容较一般人际交往礼仪更丰富。商务礼仪在展示企业精神风貌、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以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职业学校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商务人士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其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于他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在教学内容整体安排上,对理论知识部分所安排的课时多,对实践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少。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主要采取“讲授型”模式,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另外,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培训机会偏少、知识储备不足等,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商务礼仪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意义

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英语翻译、外贸业务、外贸跟单、营销、客户服务和文秘等工作。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英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商务英语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交流,因此,其从业人员不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了解商务活动交往中的艺术,扩大人际交流范围,以便于开展职场活动。而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习俗、商业习惯、管理理念等,在外国客户面前展示良好的商务礼仪以及企业文化往往能对业务工作起到助推和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商务英语课程不该只是简单地学习语法、词汇、阅读、听力等专业基础知识,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如何与他们合作、如何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因此,商务英语除传授专业英语知识外,也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知识的教育。

四、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学的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上,采取以理论学习为先,实训演练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安排学生自学。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结合笔者学校及本专业的特点设置如下活动:

(1)英语礼仪语。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英语礼貌用语。主要通过宣传资料、视频、广播站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应用英语礼貌用语。

(2)商务谈判礼仪。通过学习商务礼仪,可以帮助谈判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务英语班将通过一次次的商务模拟谈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务谈判中所需要运用到的礼仪。

2、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商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在校四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按照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先后顺序设定四个任务,分四个阶段实施,包括第一学期的日常商务情景对话、第二学期的产品推销、第三学期的商务模拟谈判以及第四学期的校园招聘会。

每一学期,笔者在课堂上都贯穿相应任务的教学内容,贯穿相应的礼仪教学,然后借学校校园文化节、师生技能节、技能大比武等平台,展示学生学习的内容。

五、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商务礼仪课程

1、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商务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商务礼仪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应用范围较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一般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重点强调“学习、练习、运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科特点。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商务谈判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协商的行为,其中礼仪规范是谈判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营造和谐气氛并显现自身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以下内容就是专门为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商务模拟谈判。

谈判双方:中国浙江绍兴华联纺织品有限公司 VS 美国现代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中方代表:谈判首席代表、法人代表、产品研发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质检部副部长、设计师、秘书、模特;

美方代表:谈判首席代表、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质检部负责人、法律部职员、秘书;

交易产品:男女各式围巾;

谈判语言:英语;

过程设计:

(1)双方进入谈判室(问候礼仪、握手礼仪、接待礼仪、着装礼仪);

(2)入坐后作相互介绍(细节设置:双方关闭各自手机);

(3)由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作产品介绍及演示(谈判礼仪、会场礼仪);

(4)由中方销售部经理对产品价格、质量、特点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说明,中美双方销售部代表、质检部代表及市场部代表就产品价格、质量等问题进行商讨(谈判礼仪、会场礼仪);

(5)中途休息,谈判双方成员各自进行讨论,交流看法,统一意见(中方代表带领参观样品间);

(6)进行第二阶段谈判,双方再次提出各自意见,相互进行协调(谈判礼仪);

(7)双方签署销售协议书(签署合同的礼仪)。

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礼仪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商务礼仪,提高礼仪修养和商务礼仪运用能力,将商务礼仪运用于商务活动,步入社会后能够较为自然和娴熟地进行商务交往,体现良好的风度和涵养、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刘丹、职业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5)、

[3]杨丽、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4]杨海清、现代商务礼仪[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基本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 下一篇:演讲与口才论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