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阳光工程培训(精选8篇)

时间: 2023-08-01 栏目:写作范文

阳光工程培训篇1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 (农科教发[2004]4号)精神,特制定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 二、目标任务 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 3、实施时间。2004年度。 三、培训计划 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 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职教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 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 4、培训任务。2004年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2004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四川省2004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 5、培训基地。按照《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要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共认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教育系统61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2个,建设系统2个,科技系统1个,其他系统7个。分性质看,公办教育培训机构80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3个。培训规模28万人,输出规模23万人。培训基地认定情况见《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汇总表》(附件3)。 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办法,面向被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招标,择优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任务。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通过严格招标,共确定培训单位89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开设培训岗位149个,承担培训任务78250人;教育系统49个,开设培训岗位267个,承担培训任务6035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1个,开设培训岗位72个,承担培训任务12800人;建设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1500人;科技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200人;其他系统7个,开设培训岗位16个,承担培训任务6900人。 6、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根据培训任务、工种、培训时间等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报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备案。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各培训单位教学实施计划,编制全县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按综合性教学计划实施。 7、培训经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与农民个人分担相结合。中央补助培训资金160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500万元。市、县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地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了专门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 8、考核发证。学员培训结束后,由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凡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培训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的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在省农业厅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各市、州和20个项目实施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2、健全制度,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规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培训券发放制度、培训台帐和转移台帐制度、项目季度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监管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考核机制,实行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与20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与乡镇和培训单位层层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3、强化监管,提高培训转移实效。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个人;重点监督培训任务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重点监督项目法人,确保责任落实;重点监督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省和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采取暗访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实行曝光和通报;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行项目季度报告制度,了解督促培训进度;通过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公布各地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培训任务、转移输出人数和学员转移输出地点,由社会广泛监督。 4、营造声势,加大舆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在中央、省和地方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好的机制、模式、经验和做法。及时向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报送培训动态和经验材料。编发阳光工程培训简报,积极指导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5、培育品牌,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在带动劳务输出方面的示范效应,重点培育“川妹子”、“川厨”、“川建工”、“川技工”等一批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各级政府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转移输出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实现集团化和有序化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培训人员转移输出,强化培训机构在转移输出方面的主体职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和职业介绍机构、用工单位、劳动力市场、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到招生一批、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安置一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开发产业。

阳光工程培训篇2

一、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讲,生活在农村,拥有农村户口,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具有劳动生产能力的人就属于农村劳动力(也称农村劳动者,在座的你们每个都是)。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则是指这些人不做农活而自己开店办厂或去工厂、企业、公司单位从事二、三产业工作(农业为第一产业,除此之外的各行各业被称为二、三产业)。

据统计,德化全县总人口30、6万多人,农村劳动力将近18、32万人。目前,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35万人(县外3、08万人,县内10、27万人)。还有4、89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在从事农活、料理家务或在家待业。国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转移,这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什么是“阳光工程”

不论工厂、企业、公司、单位,它们所要聘用的人都是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没有一定职业技术的人是很难找工作的,即使找到了,工资也是比较低的。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所需要的劳动者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越来越高。在市场发育不断健全的今天,优胜劣汰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实际上,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和高素质从业人员的竞争。而我县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胜任企业发展需要的现象。根据调查显示,在家没有出外打工的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4、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3、2%。

怎么办?要让这些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或到工厂上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加强对他们进行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为此,月,中央专门制定了《—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志愿的农民,由国家财政适当补助,在输出地开展转岗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

月日上午,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六部委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隆重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

之所以称为“阳光工程”:是因为这个项目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农民的关怀,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民身上;另一方面是这个项目由政府六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并且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来实施。1、“政府推动”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构建有效机制,抓好落实。2、“学校主办”就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对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择优确定培训基地(这里的学校不是指全日制的中小学,特指各类培训机构),被确定的培训基地除应具有职业培训资质和一般性条件外,关键的一条是能否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转移就业。3、“部门监管”就是农业、财政、劳动、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培训转移工作的监管。4、“农民受益”就是要使农民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具体目标要求和做法:根据《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全国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15—90天)非农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培训奠定基础。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国要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年培训600万人。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严格按照管训分离原则组织实施,政府部门重点抓监督管理,保证培训任务落实,具体培训工作由培训机构负责。中央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经常性监督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要向社会张榜公布承担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收费标准、资金补助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培训机构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对培训任务、收费标准、资金补助及使用等情况要进行公示;必须建立农民培训台帐和农民转移台帐,以便于中央省市县各级进行检查和验收。为了强化阳光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六部委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近期还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管理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检查验收办法》,从基地认定、项目申报、监督实施、检查验收等各方面对阳光工程实施加强监督管理。

阳光工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项示范性惠农项目。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基本适应转移需要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引导性培训,帮助青壮年农民初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文明道德规范以及劳动安全保护、寻找就业岗位等有关知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参加“阳光工程”培训有什么好处

当前,有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事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重要事项,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阳光工程”,加强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对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具体措施之一。广大农民进厂、进城务工,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户与城镇居民的“二元结构”,打破了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自然经济形态,既扩大了内需,又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工人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并进,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领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如农业基础脆弱、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等。但从我们德化来说,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效率低。正象俗话所说,多牛跺无粪。一个农村家庭不管人口多少,若仅守着那么几丘农田、几亩山地,一般的生活开支都很难维持,更别想富裕。从近几年来农民纯收入的组成结构来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广大农村劳动力经过“阳光工程”短期培训后,绝大多数都能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就业,有的在企业上班,有的自己去创业,与原来从事农业相比,收入明显增加。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在县内企业上班的,月平均工资在750元左右,一年下来可直接获得现金收入近万元。有些专业如雕塑等月工资则达元以上。在农村家庭中,一户只要有一人转移出去,就基本能够实现脱贫,较大幅度地提高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

(三)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厂企业社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缺乏转岗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的领域将越来越窄,粗重活不干,转移就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扩大转移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实施的惠农项目,对现在你们每一位学员来说,最具体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免费获得了这次培训机会,只要肯努力地学,便能学到一种基本的就业技能。换句话说,仅不收培训费、材料费、伙食费,你们参加这个班培训每个人至少能得到300元以上的实惠。

四、我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情况

我县是省31个“阳光工程”示范县之一,从开始启动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挂在县农办),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基地、组织劳动力培训、引导有序转移、提供就业服务等项目管理工作。

今年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筛选认定了德化县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德化新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星辰雕塑职业培训学校3个培训基地,形成了涵盖教育、劳动、科技、经济建设等系统,公办与民办培训机构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的培训体系。开展培训的专业有陶瓷、电脑、餐饮、电子、服装加工等。

各培训基地根据阳光工程的管理规定,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长、中、短结合,每期从20天到3个月都有。教师则从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中选聘,既有在职老师,也有相关单位的业务骨干、管理人员、法律专家,还有些部门领导也参加授课。各培训基地不仅精心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对参训对象进行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劳动安全、找工作常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不仅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而且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

各培训基地对承担的培训任务采取免费或降低收费标准、补贴材料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方式为广大农村劳动者进行培训,将党和政府这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位学员。阳光工程的实施,对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五、出外找工作的基本常识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到出外务工就业或自谋职业应注意有关事项。

1、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谋职业,从事二、三产业有什么规定?

我国《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经依法核准登记后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公司法》、《私营企业法》等法律也规定,中国公民(当然包括农村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成立公司企业从事法律没有禁止的生产经营活动。申请个体经营和自己成立公司企业是一种自谋职业行为即俗话讲的自己当老板。它与替人打工自然不同,但两者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形式。

2、国家规定的出外务工(一般指到本乡镇以外,也包括自谋职业者)农民要交费的项目有哪些?

就现在而言,到本乡镇以外的地方找工作的人必须办理的证件主要有暂住证和婚育证。

根据国家规定,有关部门在办理手续时,除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的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证书工本费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

3、国家对出外务工农民的计划生育管理有什么规定?

国家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者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拿身份证,已婚的还应持结婚证、生育证,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婚育证明。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外出务工者找到工作后,应当向务工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并接受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

4、出外务工需要随身携带哪些证件?

居民身份证;

婚育证明;

毕业证书或学历证明;

能证明自己特殊身份的证件,如转业军人证、复员军人证等;

前往深圳、珠海或其他省(区)边境管理区就业的,必须申办持有《边境通行证》;

到公共场所比如宾馆、饭店等找工作的应该带上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合格证;

在外出之前,最好带上一些1寸和2寸的半身免冠照片,以备找到工作之后办理一些必要证件时使用。

5、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也称为打工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双方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就是说一旦发生争议纠纷,可以作为调解处理的一种凭据。出外打工一定要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

6、为什么要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都要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a、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打工者)双方的守法意识。在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管理职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职工也依据劳动合同保护自身的权益、履行相应的义务。

b、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有效地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都要规定一定的期限,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就要不要续签合同等重新进行协商,这就保持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求职换岗的灵活性。

c、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会在工资收入、工作时间长短、工作条件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由于没有证据而遭受损失。

7、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律的规定。

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因此,打工者应该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理直气壮地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上签字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内容含混的条款要坚持改写清楚,对不合法的内容要据理力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愿,是指劳动者要完全出于自己的意志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能强迫欺骗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是经过平等协商的,取得一致的意见。

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订立合同的主体和内容必须合法。

8、劳动合同必须具备哪些条款?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还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打工者)在已订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没有写明存在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如实说明,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写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违法订立这类协议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动合同的内容除以上必备条款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还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协商约定其他内容作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如试用期限、商业秘密的保护以及违约金、培训费的支付和有关赔偿等。

9、怎样才能避免劳动合同陷阱?

劳动合同就像劳动者的护身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设置种种职业陷阱,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这些设有陷阱的合同主要有以下五种:

(1)暗箱合同:这类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边倒。有些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多采用已经写好了条款的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规定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权利。

(2)霸王合同:这类合同,一般是以给劳动者或其亲友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失相威胁,迫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如今仍有不少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向劳动者收取押金、风险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且数额不等的金钱,劳动者稍有违反管理的行为,用人单位即“合法”扣留这部分金钱。

(3)生死合同:部分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安全卫生义务,想以与劳动者约定“工伤概不负责”之类的条款逃避责任。这类约定是违反《劳动法》的,即使已经写进合同里,双方已经签字,也是无效的。签订这类合同的主要是建筑、采石等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单位。这类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隐患多,设施不全,生产中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4)卖身合同:具体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一切行动听从用人单位安排,一旦签订合同,劳动者就如卖身一样完全失去行动自由。加班加点,强迫劳动,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规定了严格的时间,剥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休假权,任意侮辱、体罚、殴打和拘禁劳动者。

(5)双面合同或称阴阳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时候,准备了至少两份合同。一份是假的合同,内容是按照劳动部门制定的要求签订,用以对外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在劳动过程中并不实际执行;一份为真的合同,是用人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拟定的违法合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极不平等,对内用来约束劳动者的言行,对外则是为钻法律的空子。

10、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是多长?怎样提防“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一定期限的考察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国家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

如今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工成本,大量雇用短期临时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满,就以各种的借口予以辞退。如果对《劳动法》不了解的话,作为一个务工者,很可能会吃“哑巴亏”。

阳光工程培训篇3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成效;问题;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F241;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91-02

1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重要意义及政策依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1-2]。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1、1重要意义

宝鸡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该市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2政策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对做好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培训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2宝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状分析

宝鸡市辖3区9县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 741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人,农民276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5万余人(其中劳动年限内人口数141万人)。全市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47家,2008―2010年分别完成培训任务12 939、9 942、9 700人。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基地进行调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工业化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转变,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效

3、1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宝鸡市阳光工程立足宝鸡,面向全国,围绕第二、第三产业急需人才大力开展转移技能培训,使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告别土地走向城市。凤翔县城关镇大辛村9组某学员,2006年参加宝鸡市凤翔好貌学校阳光工程服装加工专业培训,结业安置到西安市第一针织服装厂工作,2009年通过省外事部门考核作为服装加工研修生去约旦打工,年收入达7万元人民币。

3、2提升产品品牌化

宝鸡市阳光工程培训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大力开展培训,一些几近失传的工艺重新焕发生机,并形成产品,走上市场;还有一些地方传统工艺产品在设计、制作、生产上添加了时代元素,受到市场的青睐;更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千阳县农广校龙泉寺村农村手工艺人培训班某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双头驴、绣花驴、二龙戏珠挂片、莲生子挂片、四神挂片、鱼耳枕、玉兔望月挂片、八卦五毒挂片、五毒马夹、猪童鞋、绣花裹肚、福禄寿喜、双鱼包太阳鸟壁挂、老虎枕、孔雀灯制作等技能,全年共制作300件,纯收入3 000多元。在其带领下,全村有125名妇女开始制作工艺品,年总收入37、5万元,人均年收入2 000多元。与此同时,还组建成立了天龙刺绣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25人,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布艺品进行了全新设计、创作和包装,设计开发出布艺软雕、布艺刺绣、布贴画等新品90多种,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设立营销点10个,确定营销人员10多名,该合作社制作的布艺品福禄寿喜、双鱼包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布艺刺绣品五毒马夹、青蛙壁挂获全国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和三等奖。

3、3增加农民收入

麟游县常羊乡紫石崖村某村民,通过培训,养猪水平明显提高,兴办了现代化养猪场,养猪规模由培训前的60头扩大至200头,实现纯收入20 520元。2009年全市共推广优质果蔬、畜禽饲养、民间工艺制作等技术50多项,节本增效3 000多万元。据统计,参加培训比没有培训的农民平均增收500元/户以上,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千阳县继红学校开办的段家湾村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班某学员,在参加完培训后,创办了农家乐,月收入1、3万元,年可创收15万元,带动地方新开办农家乐4家,年可收入70多万元,带动就业人数30多人,成为受训人员中的佼佼者。

3、4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团结协作、关爱社会扶危济困、创新进取意识以及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极大的提高与进步,他们明礼崇信、遵纪守法、热爱生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成长,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如千阳县寇家河乡坡头村某村民在北京做家政服务,以西部农家女的勤劳、善良、聪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被国务院授予“优秀农民工”称号。

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存在的问题

4、1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较大,掌握一定农业生产技能的人才稀缺,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偏低和人力资源的贫乏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解决这一庞大低层次文化群体的文化基础和职业技术技能问题是农民科学技术教育的热点和难点。

4、2集中教育难度大

一是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教育难度大;二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老人小孩;三是由于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及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大部分农民有小富即安的心理,接受教育处于被动状态,教育难度较大。

4、3农业职业成人学校办学条件差

大部分农业职业成人学校基础条件较差,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农业职业成人学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有些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缺乏必要的实验实习基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削弱了办学吸引力。

5实施对策

5、1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才能有质的转变。阳光工程针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培养出更多的技术性人才[3]。

5、2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的培养

阳光工程培训要根据农民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一方面要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农村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5支队伍:即培养一大批基层组织负责人,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培养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带头使用和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率先发家致富,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培养一大批经营能人,兴办实体,繁荣农村市场,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村产业群体;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发展建设各领域的能工巧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面貌。

5、3方便农民就近就地接受教育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应采取课堂讲座和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意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大力推进培训教师进村。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开展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推进媒体资源进村。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村大喇叭和农民科技书屋等载体,将农民亟需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村;三是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培训阵地,实现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使用,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5、4培训形式要多样化

在培训形式上,要采用农民培训学习式、教师拉动式、网络自助式、协会带动式、能人示范式等多种培训模式,多层次、多项目地培训新型农民[4];要加强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结合产业、开发、订单农业、科技园示范、新技术推广等展开培训,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村新生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6参考文献

[1] 陈时生、论农机技术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95-396、

[2] 黄家念,李朝昌、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97-398、

阳光工程培训篇4

200*年上半年,按照中央六部委及重庆市关于做好20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安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为目标,研究制定了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定点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各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和意义,造大声势,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阳光工程培训。截止6月25日,全区已举办焊工、电工、电子维修、计算机操作、建筑工、美容美发、厨师、手工工艺、餐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36期,共招收农村学员2108人。现已结业1597人,转移就业1574人,在培511人。发放培训“代金券”26、433万元,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报帐48、139万元(其中200*年发放的代金券28、015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为进一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区划调整归并后,调整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变动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单位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将扶贫办、移民局纳入阳光工程成员单位,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了“阳光工程”的领导,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制度管理汇编。自2003年“阳光工程”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大,急需规范、完善管理。因此,根据国家六部委和重庆市对“阳光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上半年狠抓了本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办法、基地认定办法、代金券发放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以规范相关部门和定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工作,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3、抓培训计划及方案制定。根据重庆市“百劳、阳光工程”要求,结合万州区工作实际,拟定了《万州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培训10000人,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并上报重庆市劳务办、阳光办。同时,向各培训学校下发了《万州区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意见》。

4、抓培训基地建设。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培训基地认定继续实行招投标的形式,由办学单位申请,并按照《2005年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参照去年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的情况,经劳务办、阳光办组织评审小组实地踏堪调查、评审,择优确定了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等28所培训机构为2005年“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其中:新增培训基地7所。

5、竞标分解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任务。根据定点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能力及输出渠道,结合区委、区府着力打造“三峡缝纫、万州保安、万州电焊”三大劳务品牌的构想,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标,劳务办、阳光办领导小组评标、定标,报区政府核定,将8130人、41个工种的“百劳、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指标分解到了28所定点培训基地。

6、抓培训质量管理。首先是及时与各定点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督促培训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台帐、转移就业台帐和资金使用台帐。其次是严格参培学员的身份审查。只能是持重庆市境内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学员,有身份证的出据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身份证或身份证过期的由当地派出所出据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和户口复印件,以此界定学员身份,为发放代金券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到培训现场发放代金券,严禁冒领、代领。四是坚持培训月报制,每月30日前向各承培学校收集《“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月报表》、《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情况统计表》,并按时上报重庆市阳光办、全国阳光办。

7、抓宣传引导。一是利用“科技赶场”、“送科技入户”,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转移就业、“劳务致富”的学员典型,使他们的先进事迹产生示范效应,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影响力。三是抓阳光工程专栏、板报,引导农民如何报名、学什么、学后去向、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四是组织承培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上新台阶。半年来,累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明白纸3、6万余份,组织召开培训研讨及经验交流会2次,编发简报3期,建立跟踪服务卡40张。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的拳头或品牌。

2、招生困难。万州区虽有农村劳动力85万,急需转移的13、5万人,但农民意识不到位,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交钱、化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要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转移就业难。承培学校一般按照所接用工需求订单来组织招生培训,但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向外地转移安置时,部分农民“故土难离”,不愿输出到外地务工,而本地二、三产业容纳量有限,造成转移就业安置困难。

4、培训收费困难,经费不足。万州属贫困山区,农民意识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十分困难。各承培学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只好采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免费”培训。但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期不足200元,远远不能支付技能培训所需费用,导致提高培训质量难度大。

5、宣传报到力度不够。各承培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大批培训就业致富的学员典型,但在宣传、报到上较保守,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致使“阳光工程”培训效果和影响不显著。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加快培训进度。今年区阳光工程计划转移培训10000人,目前才培训2108人,与完成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下半年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培训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完成任务困难的承培学校任务指标,确保全年培训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继续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监督承培学校建好培训台账和转移台账。培训台账一定要说明农民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转移台账要说明农民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检查和核实。

3、强化培训质量。“阳光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更是“德政工程”,重点抓好转移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使参训人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阳光工程培训篇5

1、宣传工作力度大 学校专兼职教师根据阳光工程的项目要求,深入农村,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讲解阳光工程的意义,让农民真正了解阳光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

2、以村建班效果好 教学班设在村屯,学员来源于村级的各个自然屯,方便学习,能保证学员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

3、班委会组织得力 各教学班的班委成员都是来自各村屯的基层领导,他们特别希望全村的农民能学习科学,用好科学,提高技术含量,带领全村的农民发家致富,因此,班委会能够组织学员按时参加培训,按时参加实习与实践。

4、培训教师功底深 从事阳光工程培训的专兼职教师不但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有的培训学员说听到发动机的声音,就能知道哪出了毛病;摸一把稻草就能说出水稻的产量。这就是教师的功底,也是农民愿意听课,而且能认真听课的真正原因。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组织者深知培训对象是农民,如何让农民爱听课,听好课,这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在培训中,教师根据学员的特点,采取讲授、提问、互动、讨论、操作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农民一听就会,一看就懂,既轻松愉快,又学会了技术,保证了学习效果。

阳光工程培训篇6

关键词 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现状;需求;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46-03

按照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和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吉农科字〔2012〕300号]文件的要求,2012年,吉林省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14、6万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6、7万人,农业创业培训1 00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7、8万人[1],其中渔业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300人。

文件中将阳光工程培训具体任务名额分配到各地、市、县及个别省直科研、推广单位,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在这次阳光工程培训中承担渔业职业技能及专业技术培训100人名额,为了实施好2012年渔业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快提升吉林省渔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现代渔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了项目调查组,深入到全省渔业主产区,进行了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需求调研。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吉林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地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渔业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水产养殖专业大户以及产业链条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调研方法为到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地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让其介绍省、地区渔业整体情况,到渔业主产区请水产龙头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座谈和填写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吉林省渔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渔民对渔业技术需求现状及技术来源途径、渔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等情况。通过对全省渔业技术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摸底调研,对吉林省农村渔业劳动力培训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渔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实施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该省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吉林省渔业生产与渔业劳动力现状

1、1 吉林省渔业资源

吉林省水域总面积60、1万hm2,在全国内陆省份中位居第8位,人均水面占有量位居第3位。吉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0 km以上的河流987条,100 km以上的河流33条;流域面积在5 000 km2以上的河流18条,它们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2]。现有湖泊191处、水库(含塘坝)2 519座、池塘2、45万hm2,主要渔业水域有松花湖(5、33万hm2)、查干湖(4、00万hm2)、月亮湖(2、00万hm2)、白山水库(1、33万hm2)、云峰水库(1、00万hm2)等。吉林省鱼类140种,既有鲢、鳙、鲤、鲫等广布种,又有大马哈鱼、细鳞鱼、花羔红点鲑等洄游性、冷水性土著珍稀鱼类。

吉林省属于内陆渔业省份,渔业经济总量不大,但是区域特色显著,生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资源分布和市场条件,目前总体形成了东部冷水鱼类养殖、中部湖库池塘名优鱼类养殖、西部大水面绿色水产品增养殖的明显区域分布特点。

据2011年中国渔业年鉴[3]报道,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7、5万t,渔业产值2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50亿元,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7 688万美元。渔民人均收入6 979元,高于同期种植业农民收入。

1、2 渔业生产现状

水产养殖总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10、5万t,至2011年达到17、5万t,产量提高66、7%,平均年产量提高7、4%。池塘、水库、湖泊养殖3个主体产业的产量也分别逐年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4、04万t增加至2011年的6、98万t,水库养殖产量由2002年的2、72万t增加至2011年的5、16万t,湖泊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1、25万t增加至2011年的3、12万t[3],9年间产量增幅分别为72、8%、89、7%、149、6%。

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在逐年增加,2002年水产养殖产量为450 kg/hm2,至2011年达到712 kg/hm2。2002年池塘、湖泊、水库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000、210、260 kg/hm2,至2011年分别达到3 100、510、390 kg/hm2[3]。

水产养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池塘、湖泊、水库养殖以外,还开发了稻田等其他养殖产业。从2005年开始,发展了围栏、网箱、工厂化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养殖产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水产养殖行业体系更为完善。

1、3 渔业劳动力现状分析

全省现有国有水产养殖企业110家,农村集体(承包)和个体养鱼户2、8万户(其中专业户占15%),渔业总人口近20万人,渔业劳动力13、4万人。其中性别比例为:男性劳动力占64、2%,女性劳动力占35、8%。年龄结构为:20~65岁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数的77、82%。受教育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占3、92%,小学文化程度占47、06%,初中文化程度占28、43%,高中文化程度占20、59%。此外,渔业专业合作组织39家,入社会员总人数2 106人,渔民会员1 998人,带动渔户4 800户[4]。

调查还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比例有逐渐加大趋势,这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支柱产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2 吉林省农村渔业劳动力培训需求

2、1 渔业劳动力培训的需求意愿

对全省9个地区的渔民,发放360张问卷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22张,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9、4%,统计结果显示,以前参加过各类渔业技术培训的渔民,75、8%对培训内容比较满意,80、5%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帮助比较大,71、8%认为培训内容符合渔民的期望。渔民希望通过培训增加对渔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实现增效。目前,渔民获得渔业科技信息的渠道不够合理。调查得知,通过广播、电视获得渔业科技信息的占53、5%,通过邻里效应获得渔业科技信息的占23、8%。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距离掌握一项技术的差距还很大,通过参加培训效果会更加明显,而目前吉林省的渔民培训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渔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就渔业阳光工程培训而言,吉林省从2010年开始培训,且当年只培训100人,培训人数只占吉林省渔业从业人员数的0、75%。

2、2 渔业劳动力对培训要素的选择

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渔民倾向于选择本村或邻村,占78、5%;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渔民认为5 d以内更为合适,并且时间安排在渔闲季节,占92、8%;在培训费用上,由于技术培训能使渔民掌握科学的先进技术,能够增加渔民收入,或增加收入的概率较大,有的渔民愿意支付少许费用参加培训,占44、8%,受渔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社会资源和社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渔民不愿意自己承担费用参加培训,甚至要有补助才去参加,占38、3%。也有渔民表示无所谓,说明尝到培训致富甜头的专业合作社渔民、养殖大户、渔产品加工企业老板等新型渔民,对培训有着较大的潜在需求,占16、7%;从培训的内容看,养殖新技术、养殖新品种、鱼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比较受渔民欢迎,占84、8%,渔民期望培训内容是与当地渔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紧密相联的;就培训形式而言,实地实践培训,边看边学,边交流边学,深受渔民欢迎,占78、4%,而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知识培训需要渔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在农村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地方,集中授课也被渔民视为有效培训形式的选择。

2、3 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渔民完全可以学到想学的先进技术,学以致用,增加收入。据调查,参加过各种技术培训的渔民中,均比培训前增加10%~30%收入,并且带动周边的渔民增加收入。渔民培训对渔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在渔业阳光工程培训过程中,所有专业均进行免费培训,使渔民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5]。

2、3、2 提高渔民素质和科学养殖技术。通过培训,进一步挖掘了农村地区的就业潜力,拓宽了渔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参训渔民接受了比较专业和系统的渔业技能培训,相当数量的渔民通过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具有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2、3、3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每个参训渔民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能够涌现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能人,较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促进了渔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培训过程中,专家将成功案例通过学员推广到周围的群众中去,很快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的局面[5],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3、4 具备阳光工程培训的能力和条件。2012年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共由3家培训机构完成,分别为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从3家培训机构的条件、培训能力、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来看,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均有农业部认证的渔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具有多名实践经验丰富、长期在科研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副高级以上科研人员任教,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年从事渔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渔业技术培训方面的经验,历次办班培训都比较规范、正规,深受渔业的欢迎。吉林省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在渔业创业培训上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和条件。

3 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主要措施

3、1 培训前对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对参训的渔民进行技术需求调研,充分了解渔民技术需求,做到按需施教,形成培训课程与渔民的实际需求零距离相对接,以确保培训的质量。

3、2 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机构应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数量,精心地编制培训计划和课时计划,报省阳光办审批后按计划实施,以确保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真正地落到实处。

3、3 遴选培训师资

培训机构加强对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了解农村、熟悉渔业,贴近渔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渔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师资。聘任的专家或教师要有职业技能上岗证书。

3、4 编发培训教材

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内容编写培训教材,教材编写要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免费发放给参训渔民,保证每个参训学员人手1套。

3、5 组织培训考核

培训班结束时,培训机构组织参训渔民进行考试,考试分笔试和实际操作2个部分,对考试合格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4 吉林省渔业阳光工程培训的实施效果

4、1 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2012年,在吉林省农委的统一部署下,省阳光办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认真开展渔业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通过阳光工程项目的示范培训,带动了渔民各项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渔业阳光工程培训,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渔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了渔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使渔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4、3 深入民心

通过渔业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渔民普遍认为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感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对渔民的关心和支持,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渔民普遍反映阳光工程是“农民满意、政府满意”的惠民工程。

4、4 整合了社会教育培训资源

阳光工程项目较好地整合了面向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特别是许多民办培训机构也能参与进来,基本形成了整合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良好局面。

5 存在的问题

5、1 培训任务下达时间过晚

调查发现,各地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一般都是下半年到达培训机构,并且要求培训机构在年内完成培训计划。而北方渔业生产的忙季是从4月到年未,下半年培训渔民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即使培训内容再新、培训时间再长也很难招到学员。因此,建议每年年初下达培训计划,在渔闲前完成培训任务。

5、2 培训规模过小

根据对吉林省渔民培训需求意愿的调查,渔民对渔业技能培训的希望值相当高。吉林省现有渔业从业人员达到13、4万人,并且从业技能普遍缺乏,2012年吉林省渔业技能培训计划只有300人,仅占从业人员的2、24%,还有近99、8%的渔民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培训,建议国家和吉林省加大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争取大多数渔民都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

5、3 经费不足

《吉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规定专业技术培训人均补助标准100元,并且1年培训2次,标准偏低。由于财政补助经济少,向渔民收取培训费又相当困难,各培训机构只能通过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环节等方式草草地完成培训任务。

6 对策

6、1 坚持渔民需求导向原则,确保培训质量

把满足渔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充分尊重渔民意愿,确定培训内容,选择适合渔民学习特点的时间和地点,采用渔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渔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要有创新,要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训模式为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现场示范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面向渔业生产、经营服务和渔业社会管理等不同对象,根据区域、产业服务和经营管理领域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科学、实用,要大力开展以渔业生产及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渔业技术培训。

6、2 加强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

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开展培训之前可通过调查问卷、沟通交流等形式摸清当地生产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等现状,充分掌握渔民实际需求。按照不同地区的技术需求安排不同的师资,讲授不同的内容,做好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最大限度满足渔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6、3 技术培训与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

在对渔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目标定位上,必须重视具体技术的培训和渔民的综合素质培训相结合,以实现实用技术与综合素质同步提高的目标[6]。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辅助开展以国家渔业政策法规、渔业安全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科普知识等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提高渔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7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2012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EB/OL]、(2012-07-05)[2012-09-05]、http:///gztz_list、asp?id=1413&action=view、

[2] 谭淑荣,许传才、吉林省渔业现状与发展分析[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2):184-185、

[3]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1-102、

[4] 祖岫杰,刘艳辉,刘铁钢,等、吉林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37-41、

阳光工程培训篇7

一、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阳光工程培训篇8

王丽华

为确保国家阳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于7月中旬在八家子镇上南村举办了2012年阳光工程食用菌工培训开班仪式,随后,全年阳光工程食用菌工培训拉开帷幕。

今年,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对200名食用菌工专业学员的遴选有了新要求,即必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且具有创业意愿。专业培训以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声像教学等方式有机结合,得到了学员认可。截至目前,已完成食用菌工119人的培训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全面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磐石市:投资43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

王译齐

年初以来,磐石市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据最新统计,他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总数超过4300万元。

磐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紧紧结合示范村、提升村和文明走廊建设三大主题,共启动新建示范村17个。其中,省级示范村5个,吉林市级示范村2个,磐石市级示范村10个。这17个示范村计划新建项目86个,总投资达2262、76万元。

辉南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张磊

辉南县以扶龙头企业和抓基地为突破口,推动特色农业的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全县各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农户3、4万户,基本实现了每个主导特色产业有一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一些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包技术指导、包回收,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技术人员上门开展培训,指导生产,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该县还围绕“发展一个产业,健全一个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分行业、分产业、分产品,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围绕制种、烟叶、蔬菜、生猪等产业,成立了规模不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62个,辐射带动3万多户农户通过特色种养增收致富。

扶余县切实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杨桂权

扶余县高度重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他们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一是推荐任职;二是以优秀乡土人才为核心,组建175个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搞好政策扶持。

桦甸市农机站举办农机维修培训班

宋志辉

为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新型农机服务人员队伍,桦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8月29日,在市农机校举办了为期4天的阳光工程(农机维修)第一期培训班,来自各乡镇的100名农民参加了培训。

农机推广站特聘请高级讲师张德才,为学员讲解农忙和农闲时农业机械的养护、故障排除、安全操作常识等农机维修和安全知识,并与学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示范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农民踊跃发言,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棚乡农民享受免费培训还能拿补贴

王小丽

“农民免费接受培训不说,还能拿到钱?”近日,通化县四棚乡的农民就享受到了这样的好待遇。为了让农民享受惠农政策,掌握致富技能,通化县农广校在今年的“阳光工程培训”活动中,在四棚乡开办了“拖拉机操作技术培训班”,免费对农民进行拖拉机操作技能培训,不仅如此,参加培训的农民还享受每日50元误工补贴。四棚乡有80余位农民接受了培训,发放惠农误工补贴17000余元。培训后还免费组织农民参加了驾驶证考试。

长岭大项目建设扩大战果再攻坚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法学案例分析(精选8篇)
  • 下一篇:文体策划(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