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民族音乐鉴赏(精选8篇)

时间: 2023-08-01 栏目:写作范文

民族音乐鉴赏篇1

关键词:音乐鉴赏;流行音乐;欣赏方法;欣赏心理

中图分类号: 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10603

收稿日期:2011-10-20

作者简介:陈琳(1973-),女,安徽霍邱人,合肥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在日渐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鉴赏课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渐渐突显出来。由于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起步晚,起点低,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尤其当今这种现状:对象是21世纪的青春少年,而欣赏的音乐却是一味的传统和古典——这样务必导致高校音乐鉴赏课很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导致高校音乐鉴赏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这也是音乐鉴赏难以普及的原因。如何让音乐鉴赏课在高校开展的好,开展的顺利,让学生既能走进传统和古典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的魅力,又能让学生从被动填鸭者转变到主动探索的音乐人?每个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笔者认为将流行音乐元素引入高校音乐鉴赏的课堂中,使之成为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药引子,让音乐走进高校,走进青少年,是改善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现状的积极措施之一。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必要性

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化、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去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好学好记,易于流传,并且很容易产生互动,引起各层次听众的情感共鸣[1]。

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成熟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使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和积极探索的心态,更容易接受、理解和尝试新事物。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不断翻新的流行音乐作品正好迎合了这一特点,同时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也多,各种媒介都刺激着他们敏感的感官和知觉。据调查,现在有80%左右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喜欢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流行音乐甚至成了音乐的代名词。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比教材上的作品更让人感觉到亲切自然,好听,好记,好唱。由此可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那么,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积极把握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大方向,在保留醇香的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如何把美妙的流行音乐元素引入高校课堂呢?[2]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如何引入流行音乐元素

(一)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选择

现代流行音乐更多的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影响,沾染些浮夸和商品化气息。这就需要我们在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有选择地应用流行音乐元素。因此,教师在引导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之前,应仔细甄别,把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入到课堂中,并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和欣赏流行音乐作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他们对流行音乐有更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把他们从不加选择的接受引导到对流行音乐的理性认知,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判断力得到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要求,兼顾学生的需要来选取作品。

1、包含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的作品。这类作品一般包含了很多中国民族音乐内容,如古诗词,地方戏曲,民歌,民族器乐等,此类作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往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到并不是那么遥远,更不是高不可攀,亲近则进,那么这类作品就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和了解我们本民族音乐的根,本民族音乐的美!这类作品很多,如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的《东风破》,以及《蜀绣》等作品就渗透着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诗词歌赋的文采又穿越了时空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大舞台上,让很多年轻人也为之涌动,随之传唱。

2、励志与情感作品的选择。表达感情的流行歌曲题材很多,有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题材的作品。如歌曲《父亲》,总能让人看到一个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父亲的伟大形象,令人感动。在欣赏和学唱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能理解父母,体贴父母,从中得到情感上的激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关爱与理解的珍贵。而一些励志的音乐作品更是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远大的理想方面起着重要影响[3],此类作品有《我相信》、《最初的梦想》等,这类作品,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往往能从情感上引起听者的共鸣。类似以上作品的流行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务必使之增添了其现代气息以及它的通俗性,再把它与其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更使其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为老师与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沟通架起了美丽的桥梁。

(二)课前精心准备

民族音乐鉴赏篇2

关键词:学生音乐鉴赏课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音乐鉴赏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深受广大美育工作者及在校生的普遍青睐,多年来在学生的美育方面一直起着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针对普通学生特点,更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呢?根据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和阶段性的主要特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而言,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普通的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通感”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通感”是指性质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所给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月光”与“影”同“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看似毫无相似之处,可细细体味它们之间那种美妙、宁静、轻灵、飘渺、谐和的感觉是相同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运用这种“通感”。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一种感受,进行音乐鉴赏将更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这就是音乐鉴赏当中的“通感”。即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一种通感,如果将这种“通感”运用到音乐鉴赏的讲解过程当中,会使学生很容易从作品当中体会一种来自于身边的切身的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的讲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知觉丰富,如果在音乐鉴赏课当中适当地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将会提高音乐赏析课的授课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音乐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说话的语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音的特征来表达的,当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受和人类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切身的感受产生共鸣时,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通感”产生了,有了这样的通感,我们就很容易与作曲家跨越时空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乐鉴赏课也自然会达到一定好的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讲授过程中应当运用的三个“过渡”

对于普通的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但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对他们讲解音乐鉴赏课时,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浅到深、逐步过渡,根据这一原则,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三个过渡。

1、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易于欣赏,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有歌词的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发展、和欣赏的规律,更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每每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尤其是在讲解作品结构时。学生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仲夏月之梦》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3、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

比较而言,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比如在讲解和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独奏曲《梦幻曲》时,可以将此曲首先进行播放。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即这首曲子是一首单主题音乐和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当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什么单主题音乐以及什么是三部曲式。再讲解此曲的旋律及节奏的特征。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民族音乐鉴赏篇3

[关键词]:多元化文化视角 音乐鉴赏能力 提高 建议

音乐鉴赏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并且音乐鉴赏和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是有一定关系的,能够将社会音乐的实际发展水平表现出来。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不但要了解音乐作品本身的概况和历史以及流派的特征,还应该了解音乐家本身的一些音乐方面的理念、作品以及生活的情况,此外还必须有相应的音乐美学以及音乐学相关的知识。

一、正确理解多元文化对音乐鉴赏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起源是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所以其文化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各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文化和文化之间并没有高低方面的分别,多元文化的核心便是尊重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并且承认文化的平等性,在进行社会发展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认同和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

(二)多元文化在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音乐本身便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进行音乐鉴赏便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各种形式来对其包含的内含精神进行体会,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音乐的研究不但可以对音乐的创造载体进行一定程度的丰富,并且还能够将文化的包容力体现出来。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音乐的鉴赏不但更加的强调音乐本身的审美和美学方面的价值,还会引发传统音乐审美以及音乐理论的变化。所以,就现在而言,只有更好的对文化的多样性进行理解,在进行音乐欣赏评价的时候才会更加的有效,这样音乐鉴赏以及品味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还应该有一定的民族性,将民族文化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开来,只有这样,本民族的音乐才不会被其他民族的音乐取代,这样能够让音乐鉴赏的针对性更强,音乐鉴赏的音乐不但包含本民族的音乐还包含其他民族的音乐,多元文化的存在能够给音乐的融合发展、音乐的鉴赏提供更多的活力。

二、遵循多元文化在音乐鉴赏中的原则

(一)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音乐鉴赏应该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感知

多元文化的音乐鉴赏比较强调在不同的视角下进行音乐的感知和赏析,应该更加重视音乐以及其相关的文化的意境方面的感受。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自身素质和相关文化知识的提高。并且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心态应该是开放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感知。并且在多样文化的背景下,体验性会更强,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出音乐创造的背景和感受,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音乐的感受,对于那些影视音乐、流行音乐以及通俗音乐都能够很好的进行鉴赏。并且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更加注重感知,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思想变化。

(二)更加重视音乐创作本身的多样性

多元文化视角本身便更加强调世界文化本身的开放新和多元性,在进行鉴赏的时候,应该更加将音乐本身的形式以及其内容更好的体现出来。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应该将音乐本身和文化结合起来,将音乐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本身的内涵以及音乐作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音乐的生命力会更加鲜活。

(三)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多元化音乐鉴赏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计算机的出现也给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必须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音乐和相关的文化理念,并且还能够将欣赏者本身的创造性激发出来,这样有利于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存在,给音乐鉴赏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平台,所以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应用。

三、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

(一)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鉴赏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观点,明白音乐产生的背景变式文化,并且音乐以及音乐鉴赏的发展都是和文化有直接关系的。只有真正的在文化的氛围下做好音乐鉴赏,才能够更好的体会文化的内涵。并且,在进行文化鉴赏的时候,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区分其他音乐活动以及音乐鉴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本身的审美水平;老师还应该重视文化的作用,只有学生了解的文化知识够多,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鉴赏。

(二)在进行鉴赏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更加理性的进行思考

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老师必须真正认识到理性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保持理性,其在进行鉴赏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体会其中的内涵,更好的对作品进行了解,并且,老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文化观点,只有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三)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有必要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鉴赏更多的优秀作品,并且鉴赏的时候还能够更好的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了解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于音乐鉴赏活力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能够更好的促进音乐鉴赏的进步,提高其水平。

结语

进行音乐鉴赏不是仅仅有音乐方面的知识便足够的,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了解文化的背景,若是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脱离了文化,其鉴赏水平是不可能提高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鉴赏的过程中重视文化的作用,进行多元文化观点的树立,利用更加科学的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更加合理的方法进行鉴赏,提高其鉴赏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苗、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

[2]张睿、浅析海南省高中音乐鉴赏课普遍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3(08)

[3]朱海蓬、比较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09)

民族音乐鉴赏篇4

一、将多元文化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是在各地域与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以及地方习惯等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在我国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有着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音乐为审美核心,弘扬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尊重和理解各个地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令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国家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正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而各国家和民族也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音乐作为各地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也是人们所重点保护的对象。我国若想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国音乐得到世界化发展,就必须要将多元文化融入到学生的音乐教学当中,从而令学生通过对各个地域和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加强与世界各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强化自身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充分利用好多元文化,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以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因此,将多元文化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合理应用措施

(一)遵循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运用原则

1、审美原则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无论是让学生欣赏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还是让学生欣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都必须要遵循审美原则,也即是要将音乐中“美”这一核心元素充分体现出来。因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本质是体现自然之美、传承思想之美。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要在音乐鉴赏课上将每首音乐作品的美感都充分提炼出来并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美、享受到美的氛围,继而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2、文化原则

音乐是文化的产物,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音乐逐渐产生。因此,任何一种音乐可以说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利用多元文化之时,教师必须要遵循文化原则,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每首音乐背后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从音乐当中感悟文化、体会文化、学习文化。

(二)明确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近年来,多元文化在各领域中的渗透越来越多,因而也对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争议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一部分教育者认为,多元文化为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能够丰富高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令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更广阔的音乐知识;另一部分教育者则认为,多元文化的过度渗透可能会导致传统音乐的丢失,让我国传统音乐的知识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而若想停止这些争议,让大家更加接受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当中的运用,就需要高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作用,明白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音乐鉴赏当中并不是为了消解我国的传统音乐,反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其他文化与自身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比而更加增强对自身文化的保护意识与重视程度,这才是真正做到合理运用多元文化。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高中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高中音乐教师应当要在音乐鉴赏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将多元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自主进行不同国家与民族音乐的鉴赏,并形成对其的自主思考。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思考,才能够更加体会到音乐中的多元文化内涵,也才能够更加意识到保护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鉴赏音乐,给予每个小组一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其在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再派出代表进行总结演讲。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多元音乐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交流沟通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民族音乐鉴赏篇5

一、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欣赏民歌、民乐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听到京剧唱腔直叹气,说什么古董,跟不上时代……如此下去,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实践中,我设计一些活动,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再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进行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6节《鼓乐铿锵》的教学中,我尝试着把本土的鼓吹乐融入课堂,让学生关注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完成,在课堂上一起交流、讨论:我们漳州鼓乐包括哪些内容?主要乐器是什么?一般用于什么场合?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一系列的疑问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完成。学生不但了解到漳州的“音乐特产”,更从中深刻认识本土鼓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开发各种资源,我收集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通过播放录像,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的社会作用。如舞蹈《江山美人》的欣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京剧与舞蹈结合的无穷魅力;中国民歌演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唱我们自己的民族歌曲,外国朋友那经久不息的掌声祝贺演出成功的画面出现时,学生自然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抓住这个契机,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历史资料、图片、民族乐器的有关资料、介绍民歌的种类、民间音乐等。如在鉴赏人音版高中音乐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歌的风格,课前,我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民歌的地理、风俗和歌舞信息,做好笔记,获得民歌的有关知识,更为理解民歌风格构筑了良好的基础。比赛抢答时,学生展示的作品、演唱的歌曲之多,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之广,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感动不已。

二、音乐鉴赏课中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一定能很好的理解音乐。比如,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思路往往一下就会想到那些英雄人物的壮举,可真让他们从音乐中体验这种壮举时,大多数学生往往会说:“音乐就是音乐,哪有那么大的魅力,好的音乐是让他们受到良好的熏陶。深深地被他们所感染,但我们不想听那些大道理。”……针对这番话,我思索。抓住“好的音乐让人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并被音乐所感染”这句话,我知道他们已被优秀的音乐所感染。在进行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第34节《走进新世纪》的教学中,我和他们一起欣赏《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我的教学思路是:以的诗词《沁园春・雪》作为文化背景,贯穿三大教学层次。“江山如此多妖――《祖国颂》”,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你是这样的人》”,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缅怀那些为新中国鞠躬尽瘁的人,自然过渡到《你是这样的人》,重点挖掘歌曲中音乐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其中蕴涵的丰富情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走进新时代》”。斯人已逝,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应化悲痛为力量,让学生用饱含深情的歌声歌唱《走进新时代》,歌颂所有“为人民服务的人”。把音乐鉴赏课中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音乐欣赏课堂引入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鉴赏篇6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学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关键。因此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1、培养视听素质与"音乐语言"的感知能力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音乐教授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就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四种最基本的要素,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完成音乐语言的传递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艺术交际。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语言的传递是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引导实现的。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学生来说,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训练中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培养识谱与唱歌能力。

2、培养情意素质与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的感知,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或音乐欣赏,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音乐艺术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3、创设空间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因此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去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少年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4、建立"听、唱、论、评"为核心的教学 方法

听,不是传统上机械地、简单地听,要培养学生通过听,找到音乐中的不同音乐要素,并把不同要素连接起来,能对音乐进行比较、划分段落,能听辨主题、熟记主题,能听辨音乐形式,如从简单的拍子到复杂一些的曲式结构等。唱,这是传统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音乐教学中唱不可避免,但是要通过唱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特别是要把握音乐的延长节奏和韵律,这是音乐生命的基础。学生通过唱,感知音乐韵律,很容易让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从思想上真正感觉音乐艺术的魅力。论,即引导学生讨论。将音乐当做一种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调性、音程、和弦及和声、谱曲、作词等。还可以让学生描述听音乐的感受。通过这种对话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评,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具有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注意多鼓励、多引导。

5、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鉴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目标。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更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培养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的学习情怀。音乐鉴赏学习是中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对音乐的鉴定和赏析,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从受到欣赏再到鉴赏是从初浅到深层、感性到理性、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形成更深刻、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

6、加强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广义上讲,审美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正确对待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尤其应具备一定的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通过审美素质教育,我们要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全人类,进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精神。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音乐鉴赏篇7

Magazine114乐文化鉴赏,注重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自上世纪初开始我国音乐教育经历了四次浪潮(20世纪初学日本,20一30年代学欧美,50年代效仿苏联,80年代再学欧美!,至今仍存在效仿欧美的现象。欧洲中心论使得大部分音乐院校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作为教学主要对象,而作为本国灵魂的民族音乐却成为附加模式。②全球文化趋向多元化的趋势以及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首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重视本国内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重对本位音乐教育的回归,尊重我国各民族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在熟知本国音乐文化基础上进而推动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作为基础性课程的音乐艺术鉴赏课在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承担此任务,并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本土音乐文化的鉴赏模块,包括对各民族音乐历史文化以及相关音乐的认知、辨别及其理解与评价。③推动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子具备本土音乐文化的正确认知意识,以此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国多民族地区的民俗音乐的热爱与感知;另外地方院校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应增设本地区音乐文化鉴赏模块,使学生在自身固有文化基础上更深刻的感知家乡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土曾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意识。

2、音乐艺术鉴赏课中应加强对世界其他音乐文化的学习鉴赏

以此推动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平等的,使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世界各国的音乐,进而引导学生以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音乐艺术鉴赏课自开设以来大都以西方欧洲文化为主要内容,其鉴赏发展脉络也是以西方音乐史为主,而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音乐文化提之甚少,对于这些内容有些教科书干脆忽略。自多元音乐文化进入我国音乐教育视野以来,我国许多音乐学者提出了开设世界音乐课程的建议,并在当今音乐教育中已有部分高校已实施,但其普及程度及其教学质量仍不乐观,音乐艺术鉴赏课作为普及音乐文化知识的课程应在此基础上应承担此重任,加强对世界多地区音乐文化的普及认知,一方面有利于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世界音乐文化的传承,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并欣赏的不同地区不同世界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及其文化修养。

3、结语

民族音乐鉴赏篇8

关 键 词:民族音乐教育 全面素质 传承音乐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西方经济大国对我国技术、资本的输入,西方的观念、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涌来。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既不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搞闭关锁国,也不能否定我国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搞全盘西化。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普通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责任,也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普通高校的莘莘学子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位。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推进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也是保护国家文化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造就一代热爱祖国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一专多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人格的完善,促进心理的健康,促进德智体各“育”任务的实现,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二、传承文化的需要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的。民族音乐由于地域性与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各具色彩。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其具有的浓郁地域性,使人民群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品种繁多的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它们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在当前传统文化遭受轻视和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的现实条件下,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艺术瑰宝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通高校就应积极开展传统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进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人才和文化准备。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方法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校内与本地区资源,寻求有效方法。笔者通过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转贴于

一、课程设置 在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有《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等艺术欣赏类课程;《中国民乐演奏基础》《中国民乐演唱基础》等艺术实践。还有《中国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等音乐理论类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较系统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育。通过艺术欣赏课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音乐种类繁多,音乐表现形式丰富,民族音乐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类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艺术实践类课程可以使学生粗略掌握一门民族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音乐历史理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就清晰了。而民族音乐技巧基础理论课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写作技巧,了解民族器乐的相关知识。

二、授课形式 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课程多、课时少,学生要想在四年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保证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授课形式:

讲座式 讲座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目标的完成是面向全校学生设计的, 课程形式可设置为选修课(大课),考试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可以利用本校师资也可以聘任校外本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有《中国民乐》《中国戏曲》等课。此类课程主要侧重于民族音乐的讲解,需要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有一个概况的了解。教学内容应使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相融,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感到轻松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境界。

鉴赏式 鉴赏式课程主要通过听觉系统,使学生在音响上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扩大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的影响。此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民歌两大类音乐的作品,如《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中国名曲欣赏》等课程。授课时,教师先讲解与作品有关的知识,学生近距离欣赏音乐,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会起到积极作用,情感也易于回归民族,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与爱国情怀,逐渐培养起民族音乐艺术的欣赏群体,逐渐培养学生传播民族文化的意识,进而为更好地传承中国音乐做准备。

此类课程可设置为必修课,授课采取讲授大课的形式,考试方法采取听乐段笔答形式,考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名称、作品分类、作品创作时代、作品主要特点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讲授式 讲授课程主要是民族音乐理论课程,此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采取大课的形式讲授,考试为笔答形式。如《中国音乐简史》《民族器乐》《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此类课程着重音乐发展历史会有较系统的认识,也会对我国悠久、优秀的音乐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一本(精选2篇)
  • 下一篇:建党周年手抄报内容(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