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立法 内容提要: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走上法制化轨道。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分析了近期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动向,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等。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和量化减排目标。为履行国际义务,主要发达国家陆续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确认本国的排放控制目标,实施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等为主要途径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并辅之以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等市场机制,以期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前后,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国际谈判策略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动向。分析研究这些动向的内容、背景及其战略意图,对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艰难前行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是气候变化立法首次在美国国会全院大会获得通过。但随后,与之匹配的参议院立法进程进展缓慢:2009年11月,参议员克里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就业与美国能源法案》提交全院大会讨论未果,2010年5月,克里与参议员李伯曼联合提出了《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讨论草案)》作为新的立法版本,使得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又前进了一步。 1、1 《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简介 法案的立法目的是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内容包括七大部分:(1)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2)减少温室气体污染;(3)消费者保护条款;(4)保护和增加就业;(5)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6)防止气候变化侵害,即适应气候变化项目;(7)预算条款。 国内能源发展突出核能、海上油气开发、煤清洁利用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法案要求政府支持核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核电项目担保贷款、投资赋税优惠,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海上油气开发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赋予沿海各州否决在本州海岸线120km以内开发油气资源的权力;对燃煤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做出规定,要求政府每年提供不少于20亿美元支持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运营;支持开展农村节能项目和州立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效项目;加强与发展电动汽车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求各州和大都会区提出交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计划;建立清洁能源技术基金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以确保美国在先进能源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 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法案要求自2013年起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主要管制年排放温室气体大于等于2、5万t二氧化碳当量的实体。要求受管制的排放实体,年排放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排放许可量和各种合规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信用量。美国国内的排放许可、碳信用以及法案规定的部分外国排放许可和碳信用可在美国市场进行交易。电力部门将于2013年起受管制,而制造业将从2016年起。交通部门实施类似于“排放税”的制度。 作为与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相匹配的参议院版本,本法案对排放许可的分配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对纳税人能源消费权益的保护,对维护碳市场稳定进行了更多规定,并提出更加严格的“碳关税”条款。 1、2 立法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对《2010 年美国能源法案》的支持,但参议员在气候变化立法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法案在2010年年底时如果尚未经参议院通过,并经两院协商一致,则将因本届国会任期届满而被废除。但在为时不多的本届国会任期中,《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如果要得到参议院立法表决通过,必须通过终结辩论程序,方能提前提交大会进行立法表决。就目前参议院席位看,力推气候变化立法的民主党难以获得通过终结辩论所需的60票支持。同时由于国内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减弱和怀疑上升,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迟缓,加之2010年年底有32位参议员面临换届,因此,预计参议院在换届选举前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态度将趋于保守。而民调普遍显示,共和党将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胜过民主党,因此,一旦本届参议院未能通过《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以后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很难进行气候变化立法。 2 日本提出原则性的立法方案 2010年3月12日,日本内阁提出《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伴随日本政坛变动,其立法前景也出现变数。 2、1 法案对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原则性规定 《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立法目的是在减排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通过尽可能降低能源供给对化石燃料的依存程度、率先促进能源供求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确保经济发展、稳定就业、能源供给和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当前及未来国民健康生活。 法案要求全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下降25%,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公平减排协议的基础上;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2050年减排50%的协议基础上。 法案责成环境大臣在征求民意的基础止确定行动计划,并由内阁会议决定。其中,要求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税制“绿色化”改革、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价,全额调配制度,促进核电发展,提高能效,促进教育、研发等。 2、2 法案的立足点 与美国法案类似,日本法案也将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的质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础。由于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48%,欧盟27国的60%,已经属于能源消费经济性很高的国家,因此日本工业界对法案提出的减排目标表示怀疑。例如丰田公司认为在2020年以前难以实现绿色技术的突破,因此对实施类似于欧洲的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表示担心。为此,日本环境大臣表示,日本实现上述目标将更多地考虑居民居住部门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例如采取安装双层玻璃、集中供热、节能灯、太阳能电池,以及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等措施,而不是仅仅限制工业部门的排放。 法案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与能源有关的措施相协同,要求通过普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设备和节能建材、加强建筑节能、提高交通效率、促进提高能效的智能化等节能和提高能效措施,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措施,同时通过加强相关技术创新,实现减排目标。 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法案中除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外,对中期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均设立了生效条件,即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形势相协调。同时,法案要求政府努力促成国际社会达成上述附加条件中的规定,这与美国法案要求政府促成全球平等减排的目标一致。 3 澳大利亚转向能源利用专项立法 2010年4月27日,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宣布,由于难以在国会获得足够的支持票数,以及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的迟缓,政府决定暂缓将《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同时,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修订和《建筑能效标识法》立法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3、1 搁置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 《碳 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旨在通过建立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法案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国家排放限额,规定澳大利亚排放许可和其他可采用的排放许可与减排量,建立澳大利亚国家排放许可登记簿,规定受管制排放实体及其法律义务,对能源密集型和受外贸冲击型企业实施补助,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信息披露和公告,防止欺诈等。与美国和日本的法案不同,澳大利亚法案是完全旨在减排温室气体:履行国际义务的法案,没有提出对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 法案曾于2009年6月4日通过众议院三读审议后,提交参议院审议,但分别于2009年8月13日和12月2日两度被参议院否决。在进行重大调整后,工党再度向国会提交了该法案,并且于2010年2月11日顺利通过了众议院的三读审议,但参议院仍未通过该法案。陆克文表示,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前(即2012年以前)不再提交国会讨论《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除非美国、印度等国的减排政策与行动更加明确。 3、2 力推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 尽管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进程受阻,但澳大利亚积极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以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近期先后于2010年2月26日和3月18日提出了修订《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和制定《建筑能效标识法》。 为确保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20%的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将《可再生能源目标法》拆分为《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并进行修订,以促进澳大利亚不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原《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于2001年4月1日通过,设定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9500GWh的目标。根据新的目标,预计2020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需达到4、5万GWh。为此,《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规定了2011-2020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到2020年须达到4、1万GWh。同时,《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将对小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提供补贴,其额度为每1单位“可再生能源信用”(相当于发电1MWh)补贴40澳元,并且不设上限,以辅助实现国家目标。 《建筑能效标识法》旨在建立国家大型商业建筑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要求面积大于2000m2的大型商业建筑在交付、销售、出租、转租和进行相应广告时,提供建筑能效标识,以促进开发商和运营商采用有效的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近期澳大利亚政府还就修订建筑能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10年年底形成新的方案。 4 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立法动向 4、1 欧盟通过专项性的《建筑能耗指令》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5月18日通过了修订的《建筑能耗指令》。该指令旨在加强2002年12月16日通过的《建筑能耗指令》中的相关措施,以取得更显著的建筑节能效果,为实现欧盟提出的2020年减排温室气体20%和节能20%目标,提供相对低成本的手段。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统一欧盟成员国设定本国最低建筑能效标准的算法,要求新建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有建筑在进行主要结构改造和功能设备系统改造时满足最低建筑能效标准要求,成员国制定并以政府部门带头实施低碳或零碳建筑方案,对建筑进行能效认证,加强对暖通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查等。 4、2 英国通过专项性的《2010年能源法》 2010年4月8日,英国《2010年能源法》生效。该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示范、评估与利用的相关活动,规范电厂发电低碳化与采用CCS技术相关事宜,规范电力和燃气市场管理局以及国务大臣与之相关的职能,规范发电许可和电力与燃气供应商相关事宜。 4、3 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原则性的《气候变化责任法案》 加拿大国会众议院于2010年5月5日通过了《气候变化责任法案》。该法 案的目的是确保加拿大能够履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共包括13条。法案设定全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比1990年下降25%,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要求政府通过设立排放标准、建立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出台财政激励政策等措施,实现上述国家目标。 5 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立法进展,为我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促进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5、1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本届国会气候变化立法与上一届国会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上一届国会涉及到减排温室气体的气候变化立法几乎都是就气候变化问题论气候变化问题,并部署全国的减排行动,但这一届国会的三份主要立法,均是将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三大战略相联系。日本提出的法案也是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技术创新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这表明,美国、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根本目的,不单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压力,更多的是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巩固在全球的地位服务。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也应当从国家全面发展的角度,综合看待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部署。 5、2 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 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进展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能与能源政策相割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能源发展问题;全球各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主要还是能源生产和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气候变化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是远期制约,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环境容量不明确、各国排放权的产权不明确之前只是道义上的问题,属于软约束;而能源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是现实制约和物质基础的制约,属于硬约束。因此美国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才会时疾时徐,却始终把能源政策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问题。我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和政策时,应重点从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考虑,以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与独立为主体,水到渠成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不应将远期和国际软约束作为制定战略的优先考虑。 5、3 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 主要发达国家的上述立法都特别注重公众的支持,千方百计在法律案文和解释、辩论中体现对纳税人的保护,对公众意见的关注和采纳,以及向公众信息公开。美国的立法进程明显表现出与公众支持的呼应:众议院法案表决时,公众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势力高涨,法案得以在国会顺利通过;而当公众支持下降或怀疑上升时,国会的行动变得迟疑,表现为参议院法案要么被搁置,要么迟迟不提交全会讨论表决。这说明一项新的政策出台,需要建立在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我国当前宜加紧出台和修订《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等惠及千家万户、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工作;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行动,尤其是立法方面的行动,宜进行细致的调研与原则性规定。
关键词:暖通设计方案;运行管理;节能减排
一、前言
我国建筑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工程是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对人们生活各方面产生影响,也影响到国家的节能减排方针的落实。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想要达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要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加强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富强国家。
二、关于节能减排概述
所谓节能减排,主要是指降低废气排放和减少能源浪费。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推进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实行节能减排。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多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了环境的承受力,没有考虑环保与节能。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这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同样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节能减排工作将作为一相艰巨的任务,本文将浅谈一下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工作。
三、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的瓶颈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减排遇到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设计理念方面
设计理念作为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的基础,是决定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能够切实节能的指导思想,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节能率能否大幅度提升依靠一个良好的设计,由于目前,设计者在设计建筑采暖、通风空调时,几乎很少会考虑环境利益与节能,就造成我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并不合理。加之工程设计时间紧迫、细节方面粗糙不够精细以及相关问题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使得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不仅耗费资金,运行时耗能也巨大,与国家要求的标准遥遥相望、望尘莫及。
2、设计实施方面
在具体进行设计实施的时候,存在不少设计人员将国家规定的标准置之不理,并不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国家《设计规范》的规定,在热力入口的供回水总管上要安装压力温度计、和除污器,在必要的时侯,还应安装热量计。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在入口处装上这些装置,只注重设计入户热力装置。
3、忽略能源节约的要求
目前,“调整优化”的意识在国内不少设计者的理念中都是欠缺的,所以他们的系统设计往往达不到要求。诸如相当一部分大型建筑是没有基本的研究和监控功能的,这样对能源的节约是非常不利的,在对大楼进行节能改造的时侯,许多公司往往只考虑到自身本经济利益的问题,拒绝对大楼进行改造,这样反而不利于节约能源。
四、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方案
1、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广泛使用,是为了让人们享受方便的生活,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随着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风力、风速、风向等多方面进行改变,让人们感受到舒适的环境,由此可知,并不是仅仅通过温度的改变就能达到让人们舒适的效果,建筑采暖、通风空调控制不能仅仅限制于温度。
比如,在使用空调进行控制时,通过对湿热环境的下的研究为基础,使用热舒适模型PMV以及SET作为指标,对空调进行调试。这样,就能达到为整个系统节能30%的目的,并且在不改变人们舒适的前提下进行。
2、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围护结构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墙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负荷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只有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才能使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系统的降低。鉴于此,国家在出台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条例之时,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做了重点要求。
3、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为了提升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合理性,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周全。当设计者进行设计之时,仅仅遵照最大负荷原则,这样考虑的是采暖、通风空调运行中的最大负荷。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暖空调能达到最大负荷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由此可见,当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将这种情况纳入到考虑范畴之中,不能仅仅使系统的设计满足其最大负荷运转,而忽略部分负荷运转的状态。如果不考虑到这点,反而会使得工程系统的耗能增大,违背节能的原则。
4、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发展的瓶颈就是其能耗巨大,发展趋势是采取低品质可再生资源作为基础。目前,基于此点的分析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诸如我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地下恒温层的土壤热,达到提升系统自身的COP值,即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简称能效比,由此大幅降低这个系统消耗的能源总量。采用新能源将会对节能和环保产生巨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会成为以后系统发展的方向。
五、小结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想要达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要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富强国家。
参考文献:
[1]周小顺、王岗、覃朗;刍议市政工程节能减排理念及施工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
[2]刘国梁;浅谈城市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策略[J];建筑设计办理;2010-07顾珊珊;
关键词:节能减排 ; 地方税收; 政策;
一、促进节能减排的现行地方税收政策
国家现行有关促进节能减排的涉及地方税收的政策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之中。根据政策的适用范围、激励方式以及课税目的的不同,国家现行促进节能减排的地方税收政策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直接类、间接类支持政策
已有的地方税收政策中除了直接支持节能减排的条款外,还有很多是适用范围更大、可以套用的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前者可以称为直接类支持政策,如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减计收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项目减免税收等。后者可以称为间接类支持政策,如对企业涉及节能减排的技术转让减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节能减排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或摊销等。
(二)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分为鼓励性、限制性税收政策
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主体及其相关行为,采取正向的激励方式,运用鼓励性税收政策给予激励;反之,对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主体及其相关行为,采取负向的激励方式,运用限制性税收政策给予激励。鼓励性地方税收政策包括: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减计收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项目减免税收,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收入予以税收减免等。限制性地方税收政策包括:资源税、车船税、环境保护税等,包括开征与“三废”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有关的税种等。
(三)按照课税目的不同分为节能类、减排类税收政策
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的课税目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能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另一类是减少污染排放,支持环境保护的目的。前者可称为节能类税收政策,包括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减计收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项目减免税收等税收政策。后者可称为减排类税收政策,包括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收入予以税收减免等,在国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税等税种。
二、现有促进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地方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及时性
我国现行的地方税收体系中,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多个税种,未形成独立的系统。而且,部分间接性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由于并非专门适用于节能减排,容易在实际运用中被忽视。即使是已有的直接性税收优惠政策,其节能减排目录采用正列举的方法,使得一些属于节能减排范围但不在目录中的新型设备和相关项目无法享受税收减免,这样就不能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速度,不利于相关政策及时发挥效力。
(二)现行地方税收政策缺乏限制性税收政策
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体系下,缺乏限制性的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特别是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为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在实际执行政策中,有部分企业因为节能减排地方税收优惠数额占企业利润和相关投入的比例过小,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购买和使用节能减排的设备、推进节能减排的项目,使得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不到位。
三、完善促进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整合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将国家现行的分散于各个税种中的涉及节能减排的地方税收政策尤其是间接性税收政策系统整理、归类,统一由税务部门进行集中。这样既能提高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的系统性,方便市场主体了解应用,又便于基层税务机关执行政策时准确把握,从而有利于税收政策的执行。
(二)建立限制性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现有的限制性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仅包括资源税和车船税两类,税种较少且不成体系,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我国限制性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体系:
1、完善资源税。一是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我国现行资源税仅包括矿产品和盐,征收范围过窄。可以考虑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水资源费、林业补偿费等也并入资源税。二是改革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建议实行以开采或生产数量而不是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依据的计税方式。三是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对不再生性、稀缺、再生能力极大受限的资源课以重税。
2、开征环境保护税。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限制性节能减排地方税体系的主体税种之一。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工作,我省承担了试点环境税的相关工作。下一步,可以首先实行“费改税”,将排污费等各类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收费改费为税,开征环境保护税;再逐步扩大范围,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工业固体垃圾等纳入征税范围,形成比较完备的环境税制。
(三)扩大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丰富税收优惠手段
通过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施,需要从全局着眼,多方引导,不同优惠手段相配合,以充分发挥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效应。考虑节能减排地方税收政策功能特征及其作用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在实际节能节水专用设备认定过程中,对于实际设备名称与文件规定名称有一定区别,但性能参数、应用领域、能效标准与目录中的规定相一致的设备,应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一、节能减排工作现状
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预计为0、98吨标准煤,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预计为941、71千瓦小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为1、15吨标准煤,分别比去年降低5%、5、5和6、5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预计11、7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9、83万吨,分别比去年降低4、9%和10、9。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去年省上给我市核算的万元GDP能耗基数为1、03吨标准煤,远远低于全省的水平,因此节能空间较小;二是根据初步预计我市今年万元GDP能耗降低了5左右,但是,距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5的节能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每年平均降低能耗应在5、6以上)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0__年我市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是:发挥节能减排等专项规划的作用,以国家支持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为重点,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中心,狠抓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工作,切实完成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
20__年我市节能主要指标(预测)为:万元GDP能耗0、92吨标准煤,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预计为901、38千瓦小时,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7吨标准煤,降幅要达到5、6以上。减排主要指标(预测)为:化学需氧量排放11、1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8、85万吨。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专项规划作用,指导节能减排工作。
研究制定《__市建设节约型城市中长期规划》、《__市发展循环经济中长期规划》、《__市节能规划》和《__市减排规划》。通过专业人员调查研究,为我市提供一个明晰的、科学的、有项目支撑的规划,全面指导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围绕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抓好节能项目建设。
利用中欧能源环境项目办确认我市为“提高中国中小型锅炉能源效率”试点城市的契机,适时推广工业锅炉(炉窑)改造工程;积极支持四个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引导和尝试冷热电联产项目;开展水泥行业余热余压的利用;推进西玛电机等企业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支持以建筑垃圾、页岩等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的节能项目;推广路灯、景观灯节能改造等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关带头节约能源;发展太阳能、水电站、垃圾发电、秸秆发电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工程;加强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积极组织上报节能备选项目,争取国家、省上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清洁生产工作。
根据国家、省有关发展清洁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细则。组织好重点用能企业、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企业及清洁生产有关中介机构的培训工作,了解清洁生产方面的法规、政策、技术及中介机构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开展清洁生产的认定和审核工作。
(四)抓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80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二要坚决淘汰小造纸、小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保留企业要继续支持其改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保证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三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耗能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五)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组织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开发,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拟组织五家企业作为合同能源项目试点,积极支持研发机构对节能产品的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投资力度,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减排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继续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指标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及重点用能企业。坚持能耗考核公报制度。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加大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力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积极组织上报节能备选项目,争取国家、省上的资金支持。二是向市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来弥补相关职能部门资金上的不足。三是市发改委列出一块专项经费,支持节能减排的直接投资项目、平台项目、投融资项目和公共投资项目。
(三)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依法开展节能减排执法和监察。成立__市节能和减排监察监测中心,及时向社会有关节能降耗方面政策信息,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采用市场化运作,培育节能减排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交流活动和各种宣传培训活动。
Based on colle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engShiQian 450000
[abstra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long-term strategic policy, but also the present a very pressing task、 Higher school with teaching, researching and life at an organic whole, with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school, the campus area, students, faculty, staff number sharp increas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urge in school fees, cause students develop cost increase, the school fund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school will be limited funds i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key aspect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constructing economical colleges,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ider is the problem、
[key words]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 and save energy
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Colle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electric power resource and water resources、
1, electric power resource utilization、 Most of the university electricity by social power supply departments supply, a few schools have a power plant, according to the scale puting electricity char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lectric pow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main problems are: (1) the classroom, office, students" dormitory ever-burning lamps phenomenon exists generally, the day, sunny day or indoor no lights long out; (2) public lighting equipment high power, distribution is not reasonable, (3) the main power consumption equipment can not reach the standard of energy saving;
2,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inly include: (1) the students water saving consciousness difference、 (2) did not execute students water caused by quantitative water waste、 (3) sanitary ware and flushing equipment not water saving、 (4) the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ound、 (5) two water supplies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2、 Colleg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roblem analysis
1, new energy, means to lack、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but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solar energy, such as heat source to new energy, new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According to estimation, radiation on earth every year to solar energy for 1、78 billion kw, which can be developed using 500-100 billion degrees、 A school classroom if press 100 is between, each classroom 6 lamp, every light 10 W, if use solar year can save 23652 yuan、
2, daily management level is low、 University building plex functions, implem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energy department many, mostly college daily ener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lack、 Hard to establish effective daily management system、 Plus students fluidity big, is not focused, and a classroom sometimes only a students" self-study, but put all the lights are open, cause great waste、
3, energy saving incentive system construction not perfect、 Part of the school in energy management regulations are perfect、 But most of the lack of efficient energy management incentive system、 In the use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support and lack of funds subsidies incentiv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certain limits, cannot constru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upporting facilities, resulting in waste of resources、
4,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 is low、 The so-call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first is to point to reduce the loss of energy in the building, and is now monly known as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improve the build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fort, reasonable use energy, 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Our country i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he development on the whol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most universities building use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 is low; Most of campus building also by school funds influence, i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mitment was limited、
3、 University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method
1, raise lighting equipment efficiency
Configuration lighting lamps and lanterns, schools should consider different occasions lighting should choose high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the bulb、 For example: roads, in addition to the other of indoor and outdoor sports outside T5 lights and LED instead of T8, high-pressure sodium lamp、 The stadium, lighting stadium with high efficiency of fluorescent lamp and LED lights instead of low efficiency of incandescent lam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light contrast
, sex
Light lamp power types
(W) light throughput
(LM) power factor average show color
Index (Ba) color temperature
(K)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h)
Indoor T5-2900 > > 0、95 energy-saving 28 80 4100 > 10000
T8-inductive fluorescent lamp 36 2500 about 0、5 0、97 80 6000 50000
High pressure sodium 150 w 15000 about 0、4 70 ~ 80 2000 12000
2, improve the power system efficiency、
Power grid in the loss is a kind of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can reduce and inevitable、 Using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ique to college classroom lighting electricity saving transformation, realize the classroom light terminal intelligent automatic control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classroom illume to waste phenomenon, the enormous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3, implementation plan to use water, water meter metrology management、
Water is the premise of implementation plans to install water meter, for norm metrology management、 In the choice of measurement met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buildings 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supply network layout of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meter reading techn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1) the power carrier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 (2) the smart card water meter、 (3) points ChuanChao line in the far way table、 (4) the bus system intelligent meter reading way、 (5) wireless transmitting type vane wheel water met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reading about material, grasps the above five kinds of water meter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fro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meter of the choice adds up to all realiz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with wat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in measures are: (1)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2) the extensive publicity, mak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aff to establish consciousness of water saving consciousness、 (3) underground water supply pipe out, draw water supply pipe system diagram、 (4) increase the funds investment, improve water supply infrastructure、 (5) the backward water appliances, thoroughly water saving appliances transformation、 6 perfect measurement network system, regularly carry out water balance test work、 7 brother institutions absorb good practices, and school logistics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gether, formulat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saving、 As to the student dormitory water, a quota management, with the charge system, water price system of tuition fee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4、 College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significance
University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whole society an organic part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n university extensively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on macroscopic to speak, not only for the whole society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a leading role radiation, even more important, can be directly education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nsciousness, make a treasur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behavior、 Microscopically speaking, can save the cost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limited funds more into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y on college student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h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demonstrative effect、 Five、 Last word
Save energy, the GongZaiDangDai in later generations,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ve the university spending, also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the saving-type campus、 We must to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global, with practical work style and attitude, further implement the central party mittee about "energy development and save, save and priority" the policy, the proponents of wind energy saving, energy saving as beneficiary、 On the energy saving in the face of present situation, increas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ropaganda work dynamic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stablish and perfect rules as soon as possible energy sav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team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romote, and the use of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a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school make more contribution、
[references]
[1] electrical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M],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ess, LiRuHuo 1987、2
关键词 :减排 排污费 节能 雾霾 污染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形势下,能源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节能减排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国环境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区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频发、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 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结合实际,调整污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主动治污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通知规定,2015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要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项主要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排污费征收标准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4元。国家鼓励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制定高于上述标准的征收标准。各地要建立差别排污收费机制,对超排放限值或超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以及列入淘汰类目录的企业,实行较高的征收标准;对治污效果较好的企业实行较低的征收标准。
据了解,现行排污收费制度是2003年建立的,实施十多年来,对筹措污染治理资金,防范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未对企业排污形成有效约束;没有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不能充分调动企业治污减排的主动性。
各级价格、财政和环保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环境执法和排污费征收情况检查,严厉打击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未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者逾期不缴纳的行为,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据数字统计,2005 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 22、2 亿吨标煤, SO2排放总量2549 万吨,均居世界第一。全国有 1、16 亿城市人口生活在劣于三级标准的空气环境中;酸雨区约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创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目标,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 2010 年单位 GDP 能耗比 2005 年下降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在 2006 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总理发言再次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从目前减排措施来看,主要有节能降耗减排、技术进步减排、治污工程减排、结构调整、机制减排、监督管理减排等措施。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管理已不再是单一的行政手段,而是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倡导企业与公众采取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倡导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伙伴关系。
排污收费政策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我国最早实施的一个环境经济政策。从 1979 年排污收费试点工作的开展,到 1982 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再到 1988 年《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的实施,排污收费制度经历了尝试、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排污收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污染减排
有关资料表明,在 “十五”期间,虽然总量控制目标没有实现,有些污染物排放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征收排污费对企业治理污染仍然具有一定的刺激力度。2003 年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增幅较大,增长速率是 2003 年前增长速率的七倍多。以济南钢铁厂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排污费与环保投资同步增长,1999年至 2002 年,缴纳的排污费基本都徘徊在 200 万元左右,从2003 年以后排污费开始增长。济钢上缴排污费的组成有:废气、废水、噪声,其中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占排污费的 50%。随着 2003 年排污收费的增加,济钢对环保的投资也大幅增加这说明新的排污收费政策对于刺激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增加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排污收费政策可以作为节能减排自愿协议的鼓励政策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排污收费政策作为企业推行自愿协议促进节能减排的激励手段是可行:首先,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对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全部用于污染治理;其次,2006--2010 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里规定环保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化工、钢铁等重污染行业,这体现了国家对重污染行业环境治理的重视,也为将排污费用于高耗能行业自愿减排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再者,为配合《条例》和《使用办法》的实施,各地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排污收费资金征收和使用的规定,这是排污收费制度更加具体化和更具可操作性。
三、利用排污收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政策框架设计
节能减排项目的核心是企业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和排污收费政策的激励机制。自愿协议是指令性控制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手段有效结合的典范。
在政策设计时,应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地方节能减排目标提出自愿协议节能减排目标,确定自愿协议节能减排方案,设计自愿协议激励机制,探讨自愿协议与排污许可证、交易等政策组合实施方案,提出与自愿协议相关法规、经济、技术、监督等配套政策。
排污收费激励机制设计从资金使用、征收管理和费用减免等几个方面考虑对签署节能减排自愿协议的企业给与支持。主要从以下5 个方面:(1)参与企业自愿节能减排的企业优先获得排污收费资金资助;(2)履行协议的企业可以获得“环保友好企业”称号等社会认可;(3)执行自愿协议好的企业,可以减少现场监督监察次数;(4)对超额完成协议目标的企业,按照超额部分给予超额奖励;(5)补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远期,可以考虑对执行自愿协议好的企业,排污收费实行减免政策。
四、充分发挥企业节能减排协议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在减排政策设计的时候,应将自愿手段作为一种政策选择,通过制定一些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自愿减排。政府可以对自愿协议实施好的、减排效果高于政府规定的企业进行奖励或给予税收优惠、新建项目优先立项等。充分发挥自愿协议和其它政策手段的协同作用。自愿协议应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税收或收费政策、排污交易制度、环境友好型补贴政策等政策共同使用。国家可以采用减排信用回购奖励政策,建立减排奖励基金,对采取自愿手段削减污染并取得可核实的减排信用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购买高于政府规定的减排信用奖励企业自愿减排。
五、调整和改革排污收费制度促进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
企业节能减排协议是指令性控制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手段有效结合的典范。设计节能企业节能减排协议时,应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地方节能减排目标提出协议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协议节能减排方案,协议激励机制设计,探讨协议与排污许可证、交易等政策组合实施方案,提出与协议相关法规、经济、技术、监督等配套政策。
重点是如何利用排污收费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排污收费的征收管理和资金的使用要应作为企业推行协议促进节能减排的激励手段之一。政府应该改革排污收费制度,使其征收管理和资金使用政策能够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
(二)称呼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福。
倡议书有的发自个人,有的发自集体,也有的发自一次会议或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倡议书的作用是倡导某项建议,是针对广大群众的。群众是否响应,由群众自己决定,倡议书对任何人都没有约束力。由于这种特点,写倡议书就要做到两点:一要有说服力,二要方便可行,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的人去参加。
倡议书的书写格式和一般书信相同,它的正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写明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发出什么倡议,倡议有哪些意义、作用。
第二,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做到的具体事项。
写倡议书,所提的倡议必须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好事,这样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提的倡议又必须是简便易行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响应。
学院节能减排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自去年设立“全国低碳日”以来 ,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2019年6月8日至14日为今年的节能宣传周,6月10日是第2个“全国低碳日”。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xx系列讲话和重庆市市委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实际行动践行节能减排的倡议:
一、增强节能意识,做校园节能学习者
全体师生员工要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节能方法,合理使用能源,树立节约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节能理念,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校园文化。
二、树立节能观念,做校园节能宣传者
广大师生员工要加深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认识,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争做节能减排的宣传者,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知识,交流节能减排的经验与感想,广泛带动身边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来,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节能环保,人人身体力行的良好氛围。
三、以节能环保为己任,做校园节能实践者
1、养成离开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电扇、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积极推广水的循环利用、冲洗厕所使用废水,严禁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做好节约用水工作;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提倡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合理使用电器,适时拔下电脑、饮水机、台灯等未用电器插头。禁止违章用电现象、杜绝使用大功率电器。
5、低碳出行,上下班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6、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严格控制在26℃以上,使用空调时不要打开门窗,离开办公室要及时关闭空调,下班前要提前半小时关闭空调。
四、发挥聪明才智,做校园节能探索者
全校师生员工要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探索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和节能设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做校园节能的探索者。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多注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节能细节,以实际行动为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活动开展,6月10日8:00至18:00,红河校区A区恪勤楼、格致楼、博文馆、和红河校区B区格术楼、格物楼的电梯将暂停运行。
让我们一起“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会议听取了劳动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联合调查组关于山西“黑砖窑”事件调查处理初步情况的汇报,山西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检查,劳动保障部汇报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会议指出,山西“黑砖窑”不仅存在严重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黑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要彻底查清、严肃处理这一事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黑恶势力,解救全部受害人员,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会议要求,山西省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山西“黑砖窑”事件查处和善后工作。公安部、劳动保障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要全力做好受害人的解救工作,依法惩处犯罪分子,严肃查处有关工作人员的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
会议决定,近期要在全国范围内以乡、村的小砖窑、小煤窑、小作坊等为重点,开展一次劳动用工大检查,重点是依法打击雇佣童工、强迫劳动、恶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加强用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
会议认为,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从山西“黑砖窑”事件中吸取教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切实加强工作的薄弱环节,健全制度,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当前要特别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搞好扶贫开发,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群众安居乐业。
会议指出,实行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在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退耕还林补助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为了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会议决定,延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即现行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要抓紧制定延长期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
・・・・・・・・>>>
6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草案)》,决定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会议听取了重庆市和建设部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百万移民工程的实施,重庆市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在现行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新的城乡总体规划。这次规划修编把强化中心城市职能、促进三峡库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立足城乡统筹发展,注重生态、人文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市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功能定位,符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重庆市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统筹做好城乡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一要合理确定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二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流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三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五要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六要严格规划管理,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规划的意识,共同努力,把重庆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会议认为,为依法规范铁路交通事故的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加强铁路交通安全管理,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总结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十分必要。会议决定,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会议指出,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战略方针。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全国能耗总量的27、5%,包括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内的民用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必要制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条例草案明确了新建建筑的节能规定,新建建筑的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和验收必须按照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条例草案提出,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要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进行,完善既有建筑的分类改造制度,明确节能改造的标准、要求和费用负担方式。条例草案还规定,对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供热单位必须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会议决定,该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
7月4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对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听取了审计署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初步整改情况的汇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民航总局、三峡办等就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作了检查和汇报。
会议指出,这次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突出反映了预算执行情况、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预算约束力不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设置交叉重复、投向分散;部门所属单位依托部门权力收费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不规范、违法违规,造成损失和浪费。
会议指出,这次审计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上的问题,整改工作必须着眼制度建设,完善体制和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审计,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切实加强中央政府投资管理,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三)加强机关内部财务管理,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员。(四)加强对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规范政府授权行为,大力推进政事分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五)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中央预算,部门主要负责人既要对部门出现的问题负责,也要对下属单位出现的问题负责。
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审计署依法下达的审计决定,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资金问题一定要坚决纠正,该上缴财政的要上缴,该归还原资金渠道的要归还,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
会议强调,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全国起模范带头作用。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掌管的每一分钱都是属于人民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为小团体、小单位和个人谋私利。
会议指出,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这次修订着重对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统一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完善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等作出了规定,强化了违法排污者的民事责任和治理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认为,为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核事故,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制订《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十分必要。会议决定,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
7月11日,总理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看,当前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困难很大,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决不可掉以轻心。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调动一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会议对下半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做了部署。(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对重点地区和行业要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坚决纠正各地违反国家规定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的优惠政策。(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抓好火电、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水泥等13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三)依靠科学技术,着力抓好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和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加大“三河三湖”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治理的力度。(四)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等经济杠杆和法律、行政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五)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当前特别要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整治,一经发现,就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六)认真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积极参加国际谈判和对话,深化国际合作。(七)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八)加强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各地区、部门和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那些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恶劣现象。(九)健全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抓紧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制度。
会议审议同意《2007年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安排》、《2007年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安排》、《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