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家乡过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汤圆等,我也向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乡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啦!过年前,大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许多鞭炮,而孩子们就在不亦乐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们要清理房屋,贴对联,还要在门上贴门神。清理房屋时,要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亲人,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这天晚上,除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烟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大家又要早早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餐,就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一般去别人家都是带两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两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会有戏班子来村里唱戏、舞竹马,精彩的很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的习俗,你呢?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帖春联、帖窗花、倒帖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有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春节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从民谣中可以知道辛勤劳作了一年的百姓对过年的期待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展望。
在春节习俗中帖春联是必不可少的。春联也叫对联、胡桃,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春节帖春联这种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而我家今年春节帖的春联是,上联:“喜得马年成骏业”,下联:“笑看羊岁展鸿图”,横批:“吉星高照”。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在帖春联的时候,“福”字要倒着帖,意思是:福倒。
春节习俗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大家慢慢去寻找,去传承。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这里的独特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群体心态、性格特征和风俗习俗。
广州人过春节,旧时的“新春习俗歌”里唱到:“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这讲的郊区农村的春节。而城市里则是:“二十三谢灶,二十四开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扫屋,二十七洗嘢,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贴对联,大年三十团团圆圆过大年。”
广州人的小吃方面,过去要炸煎堆、油角,家家都有,近年已被中式糖果,高级甜点所代替。另外,广州人特别喜欢蒸糕,主要有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蒸糕有九层,名曰“九层糕”,象征“新春步步高。”
广州,是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岭南最早的居民共同体。独天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广州有了截然不同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