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
离家在外的日子,喜欢抬头看一看月亮,总希望能将我的思念通过月亮传送到父母曾走过的庭院,传递我的思念,心中忽然点燃起这样的急切:中秋何时到来?
在这纷繁的世界,离家后的心总会感到孤单,躲在淡云后面的月亮总会让我发现自己的脆弱,脚步匆匆,在陌生又熟悉的街头来来回回,却一直走不上回家的方向。在他乡看着月圆到月缺,月缺到月圆,却怎么也比不上家乡的中秋之月。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梦中的思念。
背上行囊,释放烦恼,回到家乡看一看中秋的月亮,却忘不了那遥远的记忆。童年时,坐在妈妈们的膝下,望着神秘的天空当中镶切着的一颗闪烁的夜明珠,听着流传奔月的神话。长大以后,看飞天奇迹,赞“嫦娥”探月,点点滴滴的记忆,让望月的计划反复在心头涌动。
金秋时节,家乡的空气那么令人陶醉,门前的菊花还显露着锋芒,久别的地方依旧是那么的亲切,天空的云朵都原为我停留,每一条小路都铺上了枯叶做的地毯,每一颗米饭都散发出家乡的味道。一切都是那么的怀念,那么的熟悉。原来,中秋是对家乡的思念,中秋是对家乡的回忆。
夜幕拉开,伴着虫鸣的乐曲,一轮洁白的满月,跨过树梢爬到天的最高处,月光不由的痴痴地停下,还有泪水的浮起,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之月。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整个庭院,习习的凉风拂乱了我眼前的头发,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此时我忽然觉得,我思念的不是家乡的月亮,而是那久别未见的。亲人。想家乡的月亮只不过是一个欺骗自己的借口,中秋之夜也只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回家的理由。
不管身在何处,抬头看见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月到中秋分外明,我们只会用它来形容家乡的月亮吧,或许更准确的说这是诠释我对家乡月亮的那种亲切感,或许思念家乡的情绪只有在中秋月时节才燃烧的更旺吧。
终于又到告别家乡的那一刻了,一路风尘而归,又带一路风尘而去。归时心中激动,喜悦难掩,去时转变为心中灰暗,悲伤难盖。中秋节似乎成为一年之中回家的中转站,无论在外有多少辛酸,尝到多少苦难,从年头开始积累到中秋,也只需抬头望一下中秋之月。一切烟消云散,重新踏上又一程的道路。
又返回到了这个纷繁的城市,又一次走在那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却从来没有走在家乡小路的那种尘土的气息涌上心头。在异地抬头望一望月亮,却没有家乡时的洁白和亲切。
闭上眼睛,用心慢慢地回忆一路走来的生活,在他乡待久了,家乡的样子依然印在心里,还会不由得想起中秋时节家乡的月亮,我知道不是真的想家乡的月亮,而是它是连接我与家人的信使,也连接着我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思念。
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此言得之。
中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空气湿度降低,能见度增高,因而中秋的月亮的确比平时的要亮一些。这是符合自然科学道理的。
不过就人的感光灵敏度来说,把同等清晰的正月十五的满月照片和八月中秋的满月照片放在一起,如果不是事先告知,我们一般是分不出是什么时候的'。“月到中秋分外明”,更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主观感受。
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就不单单是一个自然物体,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人赋予其美丽的传说和浓郁的情感。
从儿时起,我们就熟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意蕴了。此后我们读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读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甚至读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我们在感动于古人语言美的同时,也被其真挚的思乡之情同化了。“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董文华那恬美深情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出了现代人的古老情感。
“月到中秋分外明”,更是我们的心灵使然。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时候,母亲会在这一天晚上,在房上摆上月饼、水果,然后虔诚的带着我们向月亮磕头。我们那时年龄小,不知道磕头的深味,每次都马马虎虎的磕上一个,同时眼睛直盯着那为数不多的几个月饼。我在家里最小,每一次母亲都会让我多吃一个。可这我也不领母亲的情,甚至会“残忍”的把她那一份也吃掉。
“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天就是中秋了,我想到了长眠于地的娘亲!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您们可能会很奇怪,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为什么还要写信呢?我认为这非常有必要,因为有些话我不好意思当面说。那么就在这里在这个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里我将表达我的心声。首先我很感激您们,是您们让我有机会接触这个世界,让我体验人世间的快乐生活。我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一个十岁的女孩儿,您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边的是您们那焦急的眼神,恨不得让病生在自己身上。守在我床边的'是您们那深陷的眼眶,透露出了您们的疲劳与虚弱。可您们却从不说出来,让您那劳累的身躯坚持着。在我考试考差的时候,您们从不指责我,还耐心的辅导我,教导我,跟我一起改正错误,就算您们讲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嫌烦。记得那一次,妈妈晚上要加班,爸爸又出差了。您又不放心我,就花休息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回了家,然后又风风火火地回了公司,我真的很担心您啊!在那一天我坐在您的车里,无意间发现了您那美丽的一头黑发中,矗立了一根闪亮的白发。我可真心疼啊!您走后我就写完了作业,又把自己的衣服洗了,还打扫了一会儿卫生。您回来时我看到了您欣慰的笑容。我心里像灌了好几瓶蜜是的,甜滋滋的。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也许我的保护神就是您们吧?您们是大地,我就是一棵小树,在您们的哺育下茁壮成长。您们是蓝天,我就是小鸟,在您们的怀抱里快乐地飞翔。您们是大海,我就是鱼儿,在您们关怀的海洋里遨游。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月到中秋更团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暑期溽热全部消退,薄秋泛起一缕微凉,北方的夜空被乍起的秋风吹得晴朗透彻,更衬得圆月皎洁明朗,银河星辰晶亮。这样舒适的时节,又恰逢传统佳节中秋,每年逢此良辰,永恒的记忆涌上心头,我们一家人总会默契的团圆一室,一家人热闹亲和的围坐在一起,品香茗、尝月饼,嗅着窗外馥郁馨甜的桂花香气,尽享生活的温馨甜蜜。
对于小时候的我,月亮总是神秘的代名词。每到中秋节,晴朗夜空上悬起一轮玉盘,幽幽的洒下清冷的银霜。幼小的我踮起脚尖尽力远眺,却也始终望不到月亮的真实容貌。也会有乌云遮蔽的时候,还记得有一次月圆日,恰巧赶上了月食。在天文科学知识并不普及的小地方,我们被普及的是“天狗食月”的传说。大人们抄起脸盆,用筷子使劲儿的敲敲打打,造势驱逐“天狗”,最后“天狗”被成功驱逐,月亮灰暗的轮廓重新明亮起来,孩子们在一旁喜逐颜开的欢呼雀跃。
对月亮神话深信不疑的我,听信着那些传说,于是当我望到幽蓝夜空上,圆月影影绰绰的表面,我就断定那是桂花树在随风摇晃。年幼的我随大人一起赏月的时候,心里满是雀跃的疑问。是不是夜深了安静了就能听到吴刚用力砍树的声音,是不是广寒宫的清冷孤寂也折损不了嫦娥旷世的容颜。后来上学读书,学习科学知识,明白神话只是美丽传说而已,我也曾拿起了望远镜,想努力的看看八月十五那个晚上能不能看清楚月亮上的山谷坑洞。
记忆里最喜爱的,还是中秋节特有的美食——-月饼。小时候,父亲的工作单位每年都会发广式豆沙馅月饼,做法独具匠心,口感甜而不腻。在物质尚不富裕的年月,月饼被油纸包住,细绳捆紧,父母总不舍得吃,我也是格外小心的把月饼分成小块,一家人围在一起细细品尝,剩下的。再仔细的包回去,留到下一顿,再仔细品尝。
九十年代之后,生活条件逐年改善,中秋节的节日气氛随着商家造势,越来越热切。慢慢的,吃上了一些本地的多味月饼。喜欢过街边商店的莲蓉月饼,留意过糕点房的椰蓉月饼,品尝过他人馈赠的水果味月饼。有一年,亲戚带回来一盒北京的月饼,忽然发现原来还可以把月饼做得雅致美观又清淡爽口,那一盒七星伴月,每一只月饼都仔细的分成若干小份与家人分享品尝,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围拢在一起,谈论点评,喜笑颜开。记忆中再也忘不掉枣泥与细沙的味道,或许有的美味,只此一回,便能终生回味。
工作之后,商家推陈出新的售卖起小巧玲珑的迷你月饼,小小一枚里裹进酥嫩蛋黄,外面覆以莲蓉或是水果馅料,甚是喜欢。还有更多新奇,比如苏式月饼,居然是咸馅的,还有的竟是新鲜肉馅。
记忆里的家乡传统月饼自然要数大白皮了,论起来这其实应该算是一种点心,五仁馅居多,外面是白色小酥皮,配着红,绿色的果脯丝,绝对吃不腻人,不过,油有点大,南方人不一定享受得了。那一口香酥绵甜的月饼咬下去,真的要融化一颗心了。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至今,月饼市场逐年膨胀,越来越多的种类琳琅满目的摆满商场柜台,口味繁多,式样多种,包装金贵,大可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口味,风头甚至盖过了国人对中秋节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意蕴的追忆。然而,美味的食物虽然多了,却难找回当初一口月饼咬下去,味蕾溢出的满足和欣喜,也难找回对中秋节那种翘首期盼的心情。我想,记忆里的中秋节,不仅是食物和佳节,还满漾着团圆起来的浓厚亲情。记忆里的那一枚枚月饼朴实无华,但它牵连着我热爱的家乡,牵连着我热爱的人们。
中秋佳节,圆月当空,自然想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光何德,死则又育”等咏月的句子来。古往今来,每至中秋,举头望月,怀乡思人,感从心来,因而也就从不乏咏月的名篇佳句。月亮的阴晴圆缺常常让先人感慨万千,然而,在科技日趋发达的今天,我不禁要问,中秋之月真的很圆吗?
在古代,仅凭肉眼,就算明察秋毫之人,也看不出月亮在中秋这个最该圆满的时刻有什么缺陷和不足吧。然而,自从近代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人们终于有能力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今年中秋之夜,我用和伽氏天文望远镜类似的折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我想亲眼看看凭借高科技月亮究竟是个什么模样。镜头中,月球表面有明有暗,对比效果十分明显,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谓的“月有阴晴”吧。再仔细看,月球表面满是坑洞,分布着一圈圈的环形山,月球的南端,一个陨石坑更为醒目,长长的“伤疤”一直延伸到月球中间。再用更大倍数的镜头观测,月球更加丑陋不堪,连边缘也凹凸不平。这时,我深信月亮从未圆过。
月亮从未圆过,这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事实,因而丝毫不影响古人对月的吟咏和赞美。今天我虽然亲眼看到了,稍有遗憾的我却也不觉得月亮就丑陋,我甚至幼稚而固执地认为,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可以寄月抒怀,才不至于像今天每逢中秋佳节,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辞千辛万苦翻越千山万水也要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吧。于是,就有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了王昌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真的无从想象不能团圆的古人是如何度过月圆之夜的,但吟咏着这些感伤优雅的诗句时,缺憾之美不也已令人心驰神往么。
时至今日,随着生活的日益物质化和通讯技术的发达,中秋节逐渐淡出了许多人的视线而弱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古人那种借月抒怀的情调也面临着被讥为小资的危险了。在记忆中,只有今年的中秋节我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的,以前大都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还有两次是在外婆家过的。那时,每每在爷爷简陋的房间里,在摆满菜肴和果品的木桌旁,在爸爸举起酒杯的瞬间,我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爸爸对爷爷奶奶的爱,感受到他因对老人照顾不周而产生的愧疚,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逢中秋爸爸妈妈都要不辞辛苦回到老家,哪怕只是呆上一个晚上。
月亮圆与不圆,那是上天的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是人事——月圆之夜,尽可能回到老人的身边,合家团圆,举杯赏月,品几口瓜果月饼,唠几句家长里短,让亲情圆满些吧!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正是中秋节。
看,那带着一圈银环的月亮冉冉升起来了,它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只玉盘悬挂在天的边缘!
“月亮上有什么?”我问爸爸。爸爸的话匣子打开了: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像着了火似的,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因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了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后羿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她和后羿一样善良,后来,嫦娥因误吃了仙药,来到了寂寞的广寒宫内,从此与后羿天各一方;吴刚,被罚砍那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妈妈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问我,月亮像什么?我脱口而出,像月饼。妈妈笑起来,你这只小馋猫,然后就像变魔法似的,拿出一块月饼,看我大快朵颐,笑咪咪地说:“慢点,慢点,别噎着,这里还有……”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思念起去世的奶奶来。她那慈祥的面庞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眼睛湿润了。要是奶奶还在,一定和我们一起在欢度中(泡面作文★)秋佳节。这不正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吗?
这个中秋节,虽说因缺了奶奶有些遗憾,但也让我明白了: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过节,团团圆圆地吃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简评: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现代社会的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往往很难有一份心情陪伴家人,一起分享这美好的月色。小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和谐的“中秋赏月”图,发人深省的结尾令人回味。
金色的月亮,像一面金色的圆盘般挂在深蓝的`天空中。我不由得在想:月盘那么明亮,是在大海里洗过吗?
我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了,我和姥姥来到了菜市场,菜市场人山人海,看来大家都在为中秋节做准备呢!我和姥姥提着菜进了家门,妈妈便开始忙活。妈妈可是好身手,不一会儿,菜就做好了。
我们全家人团聚在餐桌前,哇!好多好吃的!闻着诱人的香味,我们都胃口大开。吃过晚饭,爸爸便拿着小桌子、小椅子出去了,我不知道爸爸要干什么?好奇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要去看月亮!我兴奋得像只兔子,姥爷看见了,笑着说:“看来妍慧要变成小玉兔了!”我们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拿着月饼出了屋,啊!月亮如一面皎洁的镜子,镜子里还有一只小玉兔呢!爸爸拿出一把刀,把月饼切成了七块,我俏俏伸出我的“虎爪”,可爸爸说:“都不许偷吃!说出关于“月”的诗才可以。”我马上拿起一块月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完赶紧丢进嘴里,甜甜的滋味让我一下子感到满足。“很好!”爸爸点着头说。姐姐马上抢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嗯——不错!”接着,大家你追我赶,都吃上了甜甜的月饼。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的脸上,每个人都洋溢着欢笑,月饼吃在口中,却甜在心里。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让家人团聚,我喜欢中秋节!
每当月亮圆的像一个乒乓球时,人们都知道中秋节来了。但是月亮有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不到中秋节就是不给你圆。
古代的人们把月亮最圆的一天定为中秋节。而今天就是中秋节。中秋节代表团圆。我们在我放暑假的时候,早早的从老家带回了月饼。为中秋节做准备。好不容易盼到了中秋节。我们都在忙碌着,这一天人们几乎都是喜悦而忙碌的。我们全家也不例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供月亮的习俗。我们也早早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
晚上,我帮姥爷把水果放在了桌子上供月亮。我们把西瓜整个给供上了。以防切开后坏掉。以前姥姥在的时候,西瓜都会切成月牙形,西瓜也会被大家吃掉。可惜姥姥如今不在了。我好想姥姥啊!我在阳台上赏月。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我觉得月饼怎么也不如姥姥在的时候好吃。月亮像一个闪着银光的`圆盘,为晚归的人们照明。电视里播放着中秋节晚会。我心想:“人们在这个时间里应该都是边吃月饼边赏月吧!”我觉得这个中秋节过的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要吗上班要么有事誒!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中秋节的。
我觉得这个中秋节虽然没有趣,但是还有姥爷和我们一起过。还是很棒的。
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相比,格外不一样。街道很干净,环境很清新,到处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连人们也文明了很多。
我和妈妈走在去超市的路上,准备买月饼。我们来到月饼区,看着五彩缤纷的月饼,我也是无语了,这月饼种类也太多吧,有蛋黄馅的,五仁馅的、水果馅的、栗子馅的、豆沙馅的、蟹黄馅的……最让我惊讶的是,竟然还有芥末馅儿的。形状也很多,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方形的'、小卡通型的等等。我们把这些月饼每样都买了一块。
拿回家后,弟弟看见了这些月饼,哈喇子直往下流,想趁我们不注意把它吃了。我看见弟弟的馋样儿,赶紧把它拿走,不然,到晚上吃月饼大餐时,可能就没货了。
给奶奶送月饼了,到奶奶家后,我把这些月饼给奶奶看,奶奶看了后嘴里嚷嚷道:“买这么多月饼干什么?我又不吃,赶紧拿走,拿走。”
妈妈看了奶奶一眼,笑眯眯地说:“谁家中秋节不吃月饼?对了,还有你最爱吃的五仁月饼,你真不吃?不吃我拿走了。”
“啊,不不不,你买的月饼我怎么会不喜欢吃呢?来来来,快放屋里。”
哎,奶奶真难伺候。
天黑了,我们就坐在老家的葡萄架下观赏月亮。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深蓝的天空中,给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渡上银辉。几颗星星点缀在旁边,显得月亮格外的大、格外的圆,月亮像在水里淘洗过一样。“月到中秋分外明”呀!我仿佛看到月亮里面有一棵桂花树,桂花开了,散发着阵阵清香。树下那可爱的小白兔蹦来跳去,嫦娥姑娘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呢。
这时老爸问弟弟:“中秋节是纪念谁的?”
弟弟回答道:“屈原。”
什么?我刚喝了一口水,被他这句话给逗得喷了出来。
“是纪念嫦娥的。”妈妈纠正道。
“其实,是庆祝丰收和团圆的。”我补充道。
“咕咕!”弟弟的肚子叫了起来。妈妈听见后,笑着说:“把月饼拿来分分。”
“吃粽子喽!”弟弟一句话又把我刚喝下去的茶水笑喷出来。
“这是月饼不是粽子。”我纠正道。
“不对,这是粽子,你看,这是三角形的,不是圆形的。”哎,这次是三角形月饼惹的祸。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快乐地过了一个团圆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