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马虎的习惯什么时候才能改掉啊!
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一场化学考试。我自认为感觉良好,便希望化学课快点到来。
化学课终于盼来了。老师手里拿着厚厚的试卷,神情严肃地走上讲台。我盯着老师手上的试卷,就像猫盯着老鼠似的,恨不得马上将它抓到手里。我会考多少分?化学卷总共60分,我肯定能拿五十几分。前几次考试都没考好,这次考试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试时也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毫无疑问,这次终于可以来个咸鱼大翻身了,应该能受到老师表扬吧。想到这些心里不禁沾沾自喜。
老师要组长将卷子发下去。同学们拿到自己的卷子,个个兴高采烈。我心里不禁焦急起来,为什么还没有我的。呀,快点啊!正当我焦急之时,宝贵的试卷终于传到了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把卷子翻到正面。什么?怎么会这样!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标着鲜红的数字:“42”。原本兴奋的心情一下子的变得沉重、害怕了。难道这就是我的考分?考试时挺认真的啊!我满脑困惑,眼睛迅速扫视试卷。不看则已,一看便把自己吓了一跳。有一题标明要写化学方程式,我却填写的序号,结果一个大红叉,四分全没了。唉,我怎么这么糊涂,我深深的谴责自己。接着往后看。计算题怎么错了,我算得很仔细的呀!我把题目与我所求的结果认认真真地对照了一下,“碳酸钙”,我恍然大悟。题目上要我求的是碳酸钙的质量,再看我求的,是氧化钙的质量。计算再怎么正确也无济于事,五分没了。再看看其他错误,都是不该犯的,都怪我心急,审题不仔细,不然五十几分是拿定的。最后,还是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
我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说,用红笔在做错的地方标上记号。我想虽然这次在同学面前应该算是丢尽了脸,但也不能因此而颓废。要是我再认真一点,怎么会考不好?那今后,就要多注意细节,不能再马虎了,以免再失足成千古恨。
古人说:“一个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这句话说明了习惯对于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一个错别字大王,一有不会的字就问爸爸、妈妈,怎么读,怎么写,有一次,爸爸被我问得不耐烦了,就给我买了一堆书,其中还有一本字典,他让我把这堆书都看完,我懒得看,便把游戏机放在里面玩,这时爸爸回来了,我赶快把游戏机放在书里,爸爸问我读完了吗?我说:“我读完了。爸爸把书拿起来这时游戏机掉了出来,爸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小声说:“我不想看书。”这时爸爸气得火冒三丈,像是火山要喷发,我自知情况不妙,赶快逃,这时爸爸扯住了我,气愤地说:“孩子,多读书、查字典都是好习惯,为了让你不再有错别字,这也是爸爸的一番苦心呀?”以后我一有不会的`字就马上查字典。渐渐地我不会写的字也少了。
有一次教师带我们做个游戏,名字叫成语接龙,我想:“这可是我的强项啊!游戏开始了,老师出的题目是“专”,同学们抓耳挠腮地想,我举起了手说:“专心致志,”一连我又说了好几个,这时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老师让同学们都向我学习。经常查字典,我这个错别字大王的外号也没了,现在我有字不会就查字典,渐渐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现在,我非常喜欢查字典,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翻开字典,字典不仅让我知道了怎么读,还让我知道了他的意思,我喜欢查字典。
如果人是树,那么习惯就是阳光;如果人是鱼,那么习惯就河水;如果人是鸟,那么习惯就是天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习惯就是任我们畅游的海、翱翔的天空。
习惯可以是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每天抽出时间读书,小到随手捡起身边的一片垃圾。然而其实看似很小很小的习惯,其实又不小。“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有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工作却屡遭婉拒,当他第101次走出一所公司的大门,才发现外面早已风雨交加,大颗大颗的雨滴从天空狠狠砸下,砸在地上,也同样砸在他的心里。忽然间他发现对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小树苗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然后从中断开,年轻人觉得自己就像那棵树一样,虽然现在没有人能帮助他,他却可以帮助这棵树。于是他到别处找了一棵枯枝,把那棵树撑起来,又用布条绑住折断的地方。没想到的是,他刚刚所做的一切,都被楼上的一位老总看在眼里。
第二天,这位年轻人收到了该公司的入职通知。最后当年轻人的业绩蒸蒸日上,当上了公司的经理后问那位老总为什么要让他工作时,老总回答:“当一个人在绝境中仍不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他一定能成功的。。”年轻人感慨万分,于是更加努力工作。
原来,这个年轻人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刻不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也终于成就了他的大好前途。
播种习惯,收获命运。只要你肯播种,肯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习惯,是每个人做事的基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从而决定他的一生。习惯分两种,一种是好习惯,另一种是坏习惯,这就像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运行”着,无一例外。
著名革命家马克思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可见,持之以恒是多么得重要。但是遗憾的是,我却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是我最致命的弱点。有一次,我一时兴起,想做一顿饭。可是,我还没做完,就闲得无聊了。我漫不经心地拿锅铲往锅里铲了几下,便熄了火,去干别的事情了。忙着忙着,忙忘了。转眼间都已经十二点了,我肚子有点饿,心想:幸好我烧了一个菜在锅里。我掀开锅盖一看,呀!我当时心不在焉的,就把菜翻了几下,菜还没熟呢!我无奈,只好耐着性子坚持把菜炒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像夜空中的繁星,就像沙漠里的沙子,甚至就像我们的。头发,不计其数。在一番思想挣扎下,我决定了:改!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是,哪有那么容易,这些坏习惯都是一天一天慢慢积累出来的,要想改,那得多难啊?不负我念,我失败了。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觉得奇怪。毕竟,我是个极没有定性的人,做过的最安静最有耐心的事就是看书了。这也不能怪我,如果坏习惯这么容易改掉,那岂不是人人都只有好习惯,没有坏习惯?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已经改掉很多了,虽然没有完全改掉,可是,就像雪莱说的:“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从哪儿跌倒就在哪站起来,这些坏习惯恰恰督促了我,让我不断完善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习惯在任何人中都是非常渺小的,习惯虽小但是他的力量却是非常大的。
有一次,比尔盖茨来到纽约的一所小学,看望那里的师生,并且做一场励志报告。临走是,盖茨表示,自己会在下某个周四的下午在次在来到学校看望大家,到时如果发现谁的课桌最整洁就赠送谁一台电脑,但是电脑还非常昂贵和稀有,因此之后每逢周四的。下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将课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而且那时候就不会动手收拾。唯独有一个学生觉得盖茨有可能会在周死上午就来,于是,每周四的上午就看是动手收拾课桌。之后他又决定每天都收拾一次,可没吃都收拾后不久,课桌就会乱了,他想如果这个时候盖茨恰巧来了。呢么自己之前的付出的岂不是白费了,于是他又决定,必须要让自己的课桌时刻保持整洁,这样就万无一失了,遗憾的是,盖茨此后再也没来了。其他的同学早就忘记了要继续收拾课桌,这个学生却因此养成了一个随时保持整洁的习惯,并且学会了做事一定要有条理和坚持性,盖茨并不是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而是送给他一件更大的礼物-----用24亿美元购买他公司16%的股权,这不是因为他感激当年盖茨对他的无形影响而做出的让步。
不错,他创立的公司就是FaceBook,世界第一社交网站,而他则是马克。扎克伯格。
习惯是一个人思维和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从小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将会影响一个的一生,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能踏上成功的列车。
一个人的教养来自于他的行为和习惯,俗话说;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命运。习惯是人内涵的中心,人的内涵是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如果你有一个好习惯,别人一定是愿意和你做朋友的。
在习惯的前提下,你将收获大好前途,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公司招聘工作人员,但只聘请一位。当然来面试的人很多,还有很多是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经过筛选只留下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这么一群人中只有那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行为最好。在面试的时候,老板接了个电话就说有事要出去一下。当然老板并不是真的有事出去,而是去看监控录像的,结果显然不同。当他在的时候那些人安分守己,可是他一走,就有人在乱翻东西。可是只有那大学生,只静静的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一句话也没说。这时老板进来了,其他人又坐好了,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老板心中早就有合适的人选了,就是那个明白自己的`普通大学生。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之寒。当然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习惯看起来简单但真的要落到实处就真的很难。
就像在我们生活中过马路时可以帮助身边的老爷爷老奶奶,看到路边有垃圾伸手去捡一下也不是很好吗?
习惯由小事做起,从小养成,习惯就是内涵就是修养,永远记住;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命运。
习惯,就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看法。一件事物见得多了,看得久了,就变得自然而普遍了。习惯成自然,而习惯一旦成自然,要想改变它不是一件容易事。
不用说当年妇女解开千百年来令他们寸步难行的裹脚布,男人们剪去脑后那条引以为豪的大辫子时翻天覆地的情景。就是今天为了打破被称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大锅饭”也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习惯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人们发现错误,抑制人们的创造力。只有敢于打破习惯的人才有创新。伽利略勇敢地冲破强大的习惯势力,推翻了早已被人们接受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创立了自由落体学说。李四光断然否认了“中国无石油”的学说,翻开了中国石油开采历史的第一天,他曾说过“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被已成的学说所压倒。”的确,习惯会压倒一些人,但它却压不倒那些不畏艰险,敢于开拓的勇士。要改变习惯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布鲁诺为了推翻“地心说”被活活烧死,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建立一个新社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即便是今天,也有一些人在流言蜚语的枪林弹语中“纷纷成为中箭马”。习惯——这条无形的锁链。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勇士们,举起你那锋利的宝剑,斩断枷锁,骑上时代的快马——飞奔吧!
人活着就会有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通常我们称之为习惯。习惯有好有怀,而在我看来,且不论习惯的好坏。单就习惯本身来说,如果你能够把握住习惯的惯性那就是好的,但若是被惯性的力量带着往前走。那意味着相当糟糕的事,你会拒绝尝试新方式,就这么安于现状,久而久之后变得淡漠。惟有学会控制习惯,而不是让习惯带着你走,才能更好的成长
当人们长期重复某一种行为,当时间久了,这就会成为习惯。看似很符合行为规范,但殊不知,如果人不能很好的把握住习惯的惯性。这就会成为一种顽固,不知变通,甚至是麻木!而如果人麻木了的话,那他就不再是人而是一具躯壳。
而从古到今这种习惯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北京来说,汪曾祺将那一个个“穷忍着,富耐着”的北京人着实刻画得淋漓尽致。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确实有着那样一种“忍”名叫“不生气”。若再深究下去,就要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一并联系上了。两千年里,人们积累的`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各扫门前雪”,习惯于“事不关己”,即便触动了自身的利益也宁愿“化干戈为玉帛”,这一点,在柏杨老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描写的入木三分。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多少鲜活的例子!彭宇案,小悦悦……这些血淋淋的例子,大家能醒悟吗?
人的一生如水上操舟,习惯便是那水流。惯性是顺水而下,固然更加快捷,轻松。但不知遇到瀑布口时,入海时,你还能那么水波逐流么?
我女儿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助人为乐,她很爱帮助别人,就拿那两件事来说吧。
有一次,我和女儿出去逛街,顺便买些东西。那天,我们走着走着,我女儿看见前面有一个塑料袋,立即跑过去把那个塑料袋捡了起来,前面就有一个垃圾筒,女儿就跑过去把那个垃圾扔进了垃圾筒里,我见女儿捡脏东西,就对女儿说:"你怎么捡脏东西?"她竟然回答说:"妈妈,咱们不是都说,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吗?"听了女儿这句话,我的心里仿佛多了一屡温暖的阳光。
还有一次,是我带她去公园玩。我们做了一辆公交车去。上车后,我和她都做上了位子,这时,车上已经没有位子了。做了几站后,突然有一位老人上来,竟没有一个人给这位老人让座位,突然,女儿站起身来,对那个老人说:"爷爷,您坐这里吧"那位老人不坐,女儿非让他坐,那位老人也不好再三推辞,就坐了。我站起身,让女儿坐我这里,女儿硬是不坐,我也没办法。下车后,我知道女儿腿站酸了,我问她,可她却说不酸。随后我就说她:"你有座位,你为什么非让给别人?"女儿说:"你们大人不是常说要尊老爱幼吗?"女儿的一句话使我很羞愧,我没有话在去说她了,因为她做的是对的`。
这两件事,都使我感到了女儿的懂事与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为我女儿有这样的品质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