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妈妈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感悟母爱全集》。我翻开目录,有一作文篇文章叫《一碗鸡肉》,我看完以后,故事里面的母子情深深打动了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我”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北方一所名牌大学,成了全乡第一名大学生。在上大学的头一天,母亲为了给“我”补补身子,杀了他们家唯一的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家里的一切生活开销都要靠它。
中午吃饭时,弟弟、妹妹都想吃,可都被妈妈的眼神制止了。“我”哪能吃得下,让弟弟、妹妹吃,可他们都让“我”吃。这时,屋外刮起了大风,全家人赶快去抢收屋外的玉米,忙完回到屋里一看,桌上的鸡肉被狗吃了,母亲急得直垂胸,心疼得直流泪。为了这件事,很多年过去了,母亲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解不开,“我”明白,母亲心里的那个结,是她对儿女深深的爱。这作文篇文章读完后,让我深有感触,感触到一种母爱,我想到妈妈经常说如今我们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如果再不好好读书就太可惜了。我觉得妈妈太唠叨。
记得是去年的冬天,早上上学时,妈妈说:“今天天气会降温,要多加件毛衣,我却不以为然,觉得妈妈真唠叨,反而偷偷的比平时少穿了一件衣服。”结果我夜里发烧了,妈妈却不再唠叨,背起我就上医院,在医院挂水时,妈妈一会儿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倒水给我喝,还让我躺在她的怀里睡一会儿……如今想起来,我心里真愧疚,因为感冒是我不听妈妈的话引起的,妈妈不但没有责怪我,还如此的细心照顾我,在这里,我想说:“妈妈,对不起!”妈妈,是您给我关爱,我爱您,妈妈!
一碗阳春面的故事
曾看过这么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在病房的故事......
一位四十六岁的慧萍得了子宫颈癌,在医院原本冰冷却被因这一家人而变得格外温馨的病房里,一家七口在病房里聊着天,护工看到家境贫困的慧萍的三个子女还没吃东西,便带着三人去医院附近的面点里点了三碗阳春面,给三个孩子一人一碗,护工原以为孩子们肯定会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谁知三个孩子共同拿起了其中的一碗,其中的一个小女孩问到护工:“阿姨,我们只吃一碗,把另外两碗留给爸爸妈妈吃吧,他(她)们还没吃让他(她)们也吃到热腾腾的面吧!”护工感动的说道:“不要紧,等你们吃完,我们再给爸爸妈妈买一碗。”可是三个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护工只好听他(她)们的了。
听慧萍说小孩贴心的事还不止这些,当慧萍住进安宁病房,她的正读三年级的二女儿雪婷照顾母亲的起居外人看了都很感动。当社会的好心人帮慧萍捐款时,慧萍一一退还了回去,她感谢的说:“虽然家里贫困,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比他们更需要帮助,所以请把你们的爱心捐给他们吧!大家不由的赞叹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家!
慧萍的丈夫魏伯彦,在一旁看着母子温馨互动过程,眼睛也泛着泪光,他说太太病情发现太晚,如今已转化成癌症末期,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平常只能靠砍竹子当临时工赚取微薄薪水的魏伯彦,既要照顾小孩还要出外工作,纵使肩上有如千斤重担,他也语气坚定地说,会好好把五个小孩抚养长大
看到这一幕,我相信许多人也像我一样,流下了感动的泪。
这就是一碗阳春面的故事,平凡的家庭,临时工父亲,生命有如风中之烛的母亲,还有五个懂事贴心的小孩,他们都是生命勇士,散发无穷的光热。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我趴在桌上看爷爷写下这副对联,字字遒劲有力。爷爷这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最喜欢我这个小孙子捧场啦,瞧,我刚想溜,他就揪住我发问了:“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我一定要回答:“不知道。”于是爷爷得意的开始解释对联的意思:“爷爷70岁了,感受最深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的成就,当年饭都吃不饱,小小年纪就要外出打工挣钱的穷孩子,如今过上了丰衣足食,子孙满堂的好日子啦!”
吃饭?对了,不说我忘了,妈妈派我叫爷爷吃饭的,我都忘了。“吃饭啦,吃饭啦!”我拉上爷爷来到饭厅,“迟了,一样没饭吃。”爷爷哈哈大笑:“当然,都被你个小馋猫吃光啦!”
坐到桌边,一桌的好菜勾起我的食欲,谁知,妈妈端来一碗杂粮饭,我眉头一皱:“我不吃粗粮饭!”妈妈生气地敲了下我的头:“不许挑食。没听爷爷说,当年饭都没得吃,如今给你好东西你还不吃呢!”
这也算好东西?我扭过头问爷爷:“这不是你当年吃的饭吗?”爷爷点点头:“过去我们就吃杂粮,还吃不饱,菜就更别提了。我的妈妈说我们是小狼崽,再多粮食都不够。于是,混了红薯在饭里。那时我想,要是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小米饭不知是啥滋味?”
我得意极了:“爷爷的穷日子过去了,妈妈你怎么过回去了?”妈妈笑了:“我是往前过,可没有倒退。你跟不上时代!”我?我是20世纪的“花朵”,居然说我跟不上时代!爷爷看我气呼呼的,把我搂过来,安慰我:“妈妈跟你开玩笑呢!这小小一碗饭,可是见证着祖国的成就哟!”是吗?我好奇地望着爷爷。
“你想,从我小时候就着咸菜吃的粗粮饭,到如今鸡鸭鱼肉太寻常的白米饭,反映了什么?”“我知道,祖国日新月异,一天比一天强大,妈妈的工资一天比一天多。”我调皮的回答,“可她还给我吃粗粮。”
妈妈笑了:“就要让你忆苦思甜。”我不服气:“大道理我都懂!”妈妈说:“你不全懂。因为日子好了,吃饭可不能光讲饱,还要讲究健康,讲究营养,提高质量。”爷爷点头同意:“是呀,从单一的粗粮饭到丰富的细粮饭,再到健康的粗粮饭,就好像我们的祖国,从落后到富裕到富强。多有意思的日子啊!”
“小家伙,尝尝,吃了身体棒棒的,好好学习,以后才有力气为祖国添砖加瓦。”爷爷把饭递给我,我想想很有道理,真是小饭桌大故事!于是我埋头呼呼地吃起来,竟吃出一股香香的味道。
每当想起妈妈的那碗焦饭,我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儿……“开饭啦!”随着妈妈的一句响亮的话,我、姐姐、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出房间,拉开椅子,一屁股坐在上面,拿起筷子,等待着妈妈从厨房里的电饭煲里盛好的饭。每一晚都是这样。“饭来啦!”妈妈端着四碗香喷喷的米饭拉开厨房门,我们早已饿得不可开交了,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自己的饭从厨房出来了。我往妈妈的饭碗里瞟了一眼,惊奇地发现竟是一碗焦饭!我不禁起了好奇心,忙问:“妈妈,这碗焦饭……”爸爸严厉地对我喊道:“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多管闲事!”并对我使了个眼色,我似懂非懂地低下头吃着饭,心想:必须得弄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饭后,趁着妈妈和爸爸在房间里看电视,我小心翼翼地拉开房门,打开电饭煲,居然发现:留在里面的都是新鲜饭啊!我心中的疑惑更加大了:奇怪!妈妈新鲜饭不吃,偏吃焦饭,可真够怪的!我去问正在使用computer的姐姐,只见她一听我的问题就愁眉苦脸。
这个晚上,我得知: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妈妈的爸爸(也就是我和姐姐的外公)不幸去世了(我的生日是1998年6月21日,而外公去世那天正好是1997年6月21日),妈妈小时候与外公、外婆在老家生活时(我妈妈是湖南衡阳人)外公总是把新鲜饭都留给妈妈和外婆吃,自己却吃一些已经焦了的饭,还吃不饱。外公在临终前笑着对泪流满面的妈妈嘱咐了一句“我走了,这焦饭轮到你来吃了”这句话,还说了句“再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以后让他吃焦饭”,说完,外公就笑着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人世。
听了这个故事,又有谁不感动呢?我想,外公是想让自己的子孙学会吃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成为一个有用并且将来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用、能在社会上立足、让别人尊敬的人。外公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令我永远难忘。妈妈,焦饭该轮到我来吃了!
那是发生在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一件小事,它一直藏在我心里,让我难以忘怀。
“丁零零———”中午放学了,我很快收拾好书包,快速跑向校门口。东瞧瞧,西望望,就是找不到爸爸。“可能爸爸还没来吧。”我站在门口等着,心里想。可是,全校的学生几乎都走完了,还是不见爸爸的踪影,我像一棵孤独的小树,站在那儿,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时间过去很久了,我既伤心,又害怕。
“哎呀,怎么是小明呀!”我扭头一看,是数学老师。她低下头亲切地问我:“是不是家长没来接你呀?”我点点头。“肚子肯定咕噜叫了吧,走,老师带你一块去吃牛肉面。”我好感动,心里想,王老师真好!到了牛肉面馆,王老师给我要了个大碗,我说吃不上,可王老师笑盈盈地说,饿了这么长时间了,肯定能吃上。王老师见我不好意思吃,递给我筷子说:“小明,快吃呀,凉了就不好吃了。”并把凳子往桌子跟前拉了拉,像妈妈一样关照着我。
吃完饭,爸爸还没有来,王老师又给我买了雪糕,并和我在校门口一起等爸爸。爸爸来后,一个劲地感谢王老师。老师笑笑,说:“不用谢……小明,再见。”我大声说:“王老师,再见!”我和爸爸好几次回头,看着王老师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那天中午,虽然爸爸有事迟接我了,但我却一点都没生气。因为老师给了我一份关怀、一份爱。第二年,我转学了,再没见到过王老师,但那件事却常常想起,一想起来,就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我知道,惟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那份爱。
早晨,妈妈给我端上来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菜面。我急忙端到面前,津津有味儿的吹起来。真是太好吃了,色香具全。我越吃越想吃,便狼吞虎咽的狂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我看见一片菜叶。就问妈妈:“面里是不是有了菜才好吃的,若光是面那肯定不好吃。”妈妈说:“是的,什么都一样。”我开口就说:“那学习也是。”我想这下可吧妈考住了。可没想到妈妈说的道理还真对。她说:“吃面就像学习功课,面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主课,面里的菜就像其它的学科。如果光吃菜,不吃面那就会不健康,劲不住风吹雨打。我想了想觉得妈妈说的还有点理。是啊学习和吃饭一样,主和副要结合啊,才能学的更好。
一碗面也能有这么大的道理。所以,在学校,不论是主课,还是副科,都要坚持学下去。现在我碗里的菜全部吃光,那面就变得不好吃了,要同时吃就会有营养,才能使我们快乐成长。这就是一碗面里的启示。
“爸爸妈妈都还没有吃!”这句话出自一个小姐姐之口。
小姐姐和哥哥,弟弟五人分吃一碗阳春面,却想到爸爸、妈妈,并给他们留下了许多,他们是多么地懂事啊!然而,命运偏要捉弄这个幸福、温馨的家庭,让这五个幼小孩子的妈妈——婉如,得了癌症。但他们并没有绝望,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分享,和医生们一起帮助妈妈减轻痛苦,直至妈妈用尽力气说了声“谢谢”,才离开人世。
《一碗阳春面的回忆》讲述了婉如一家之间浓浓的亲情和爱。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困难的生死离别中,通常不表露出来的深深的情感,都在这一刻,给激发了出来。当婉如离开了人世时,她的丈夫伍先生哭了一夜,尽管自己双眼已布满血丝,但仍陪在她的遗体旁。是啊,妻子的离去,使他生活中永远失去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他怎么能安心地睡觉呢?伍先生的行为,不正说明了他对婉如深深的爱吗?五个幼小的孩子,他们虽然还没有了解太多的人情世故,但面对着妈妈的离去,也难以入睡。最后,还是医疗人员使他们入睡。
在丧葬仪式上,五个孩子轮流地向妈妈告别,让人体会到一种暖暖的温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姐姐为妈妈婉如所作的一幅画,画上的内容是一颗大心围绕着六颗不同颜色的小小的心,代表着全家的心都紧紧地被妈妈的心给包在一起。这些孩子不也深深地爱着妈妈吗?婉如也爱着她的孩子,爱着她的丈夫。她曾多次请求伍先生好好照顾五个孩子。婉如对她的丈夫说:“我们下辈子再做夫妻好不好”,这表达了她对丈夫深深的爱。在生命弥留之际,她一边望着丈夫,想安慰他,另一边则用手握着五个孩子,一颗心两面兼顾,体现了婉如的善良和深深的眷恋。
爱并不只限于家庭。安宁团队在关爱着婉如一家,他们对婉如照顾得无微不至,缓解了许多痛苦,还送病重的婉如回家去看看,以免她留下遗憾。虽然婉如一家很穷,钱很少,但医疗人员依然认真治疗,照顾病人,给婉如带来温暖。婉如一家七口人,被爱紧紧相连。这使安宁团队的领导者周医师的灵魂受到的震撼。所以他才会写下这本书,和大家分享婉如一家的生活故事,让爱的感动带给更多的人。
爱心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正因为有了爱心,才有这感人的故事,正因为有了爱心,婉如一家才会如此温馨。我们要从这感人的故事里领会这样的爱心,丰富我们的情感,关爱身边的人,让中国充满爱!
一碗菜汤
水南小学六(2)班叶青青
中午,我在姑姑家吃饭,看着那碗让人馋涎欲滴的菜汤,心里却想起了另外一碗菜汤。
一次,我在食堂吃饭,分菜汤时,因为我坐在后面,分到我时,菜汤正好没了。第二天轮到李芳分菜汤。她在我眼里是个“差等生”,连数学都算不好,还能把菜汤分得均匀吗?开始分汤了,只见她一勺一勺地分着,锅里的菜汤也一点点地减少。同学们一个个都喝得开开心心。我睁大眼睛数着前面还有几位同学,8、7、6、……分到她自己了,我对前面一位同学说:“李芳如果给自己多分点,咱俩就没得喝了。”我和前面的同学都盯着李芳的碗,只见她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犹豫了一下,又走开了。她接着分,分到我了。李芳说:“昨天你没有喝到汤,今天多给你一勺。”我看着美味的菜汤。心想:昨天没喝,今天多喝点也理所当然。我正心安理得地准备喝,忽然间想到李芳自己还没倒。我朝她座位望去,只见她把仅有的几滴汤倒入碗中。同学们见了都关切地说:“我给你点吧。”“没事,多喝点,少喝点都没关系。”李芳随和地说着。
我看到眼前这一幕,我连忙端着菜汤走了过去……一向让我瞧不起的李芳,经分菜汤一事,我完全改变了对她看法,从此,我心中暗暗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合上手中的书本,躺在床上,我不禁思绪万千,刚刚看过的一作文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文章不停地出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里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没动。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农业专家说:“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我辞职了。”他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其实所有烦恼,都是放不下的执著。当你决定放下,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失去的只有烦恼。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话有不同的理解,并且能够以此作为名言来激励自己,不管遇到怎样的烦恼,他都能坦荡开怀地放下,内心并不会为此受一丝的打击,而显得脆弱。所以别急于功成,而先从一小步踏踏实实地做起,所谓: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信自己,成功也将触手可及。
因将游水浒城,近日重拾《水浒传》,两日内连观四十三集,虽云渴睡,却也过瘾。看罢全本,英雄豪气荡胸回肠,体内热血奔涌不息。观到尾,只叹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自古好汉多悲歌,却难抑心中澎湃激情。
披肝沥胆,为朋友两肋插刀,此正是梁山好汉之风范,一个义字贯穿始终,直叫人仰慕英雄豪气。称一声“哥哥”,叫一声“兄弟”,义字当头,舍身取义。一碗酒端了,恁什么千言万语都抵不上一腔情义,把酒问盏,纵论天下大事,洒却人间烦愁,只为兄弟情谊,管他个天塌地陷。救朋友,出生入死,为友情,舍家弃乡,惩恶霸,横眉立目,扶贤士,屈膝躬请。替天行道,匡扶正义,持节为民,仗义为公,只愿苍生无受欺,但愿天下共太平。好汉行事,风雷震动,个个一技在身,却都走投无门,只因世间无纳才之地,亦无伸张正义之门,聚众而起事,好一个义字了得!
然梁山之败,令人扼腕,我欲哭无泪,欲悲无声,只叹得群虎皆所伤,群龙皆所戕。恨不能逐一不争气之宋江,换一个坦荡荡、赤条条之智深。好汉之所杀,皆因无良首,血染乌龙岭,魂灵何所依。世常言,由虎领的群羊,势必胜过由羊领的群虎,此言应矣。宋江之流,如羊附膻,对朝廷顶礼膜拜,只落得众英雄命归黄泉,叹兮,惋兮。
若说前半部梁山只为义而战,为义而存,则后半部实只为尽愚忠而活。“聚义厅”更名“忠义堂”足见其“义”之不存,以“忠”为首,以“义”为次,换言之,若有忠义相背者,以忠为先,后及义,义已不可与忠相论,故朝廷命官可大摆架子,甚至侮辱梁山好汉而不敢有微词。见污吏不能得而杀之,见狗官却还要带笑三分,虽云侠肝义胆也俱为之尽忠了,此梁山大义之丧失殆尽。想来方腊言之有理,或许宋江只为头上这一顶官帽,说是为梁山好汉谋得后世之美名与荣华,却硬要将这等弟兄推到前头受死,实为鲁钝之极,一百单八将中七十余名只在平方腊中一战而死,恰中了朝廷两虎之争两败俱伤的阴谋。或许,此即为官与民之思虑不同、高明之处也,也即宋江只为一草寇而已之由,其殒于毒手,且只为己谋得一庙堂纪念,可笑可悲。
大义之不存,自古英雄多悲歌,虽云气冲霄汉,也有英雄气短,何哉?谋。一字既出,令人汗颜。古之贤才良将,只因不善其谋,而屡遭戮害,虽能于民间成一好汉,活得千载,却难得在官场混过半时。故吾言:官场凶于战场。战场上,犹能兵刃相见,厮杀在乎智勇,而官场上,兵不血刃,却痛入心肝,若无一点奸诈,休得在场上混得半日。
闭机而思,古今大致相通。
(时2007-5-4)
每当想起妈妈的那碗焦饭,我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儿……
“开饭啦!”随着妈妈的一句响亮的话,我、姐姐、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出房间,拉开椅子,一屁股坐在上面,拿起筷子,等待着妈妈从厨房里的电饭煲里盛好的饭。每一晚都是这样。
“饭来啦!”妈妈端着四碗香喷喷的米饭拉开厨房门,我们早已饿得不可开交了,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自己的饭从厨房出来了。我往妈妈的饭碗里瞟了一眼,惊奇地发现竟是一碗焦饭!我不禁起了好奇心,忙问:“妈妈,这碗焦饭……”爸爸严厉地对我喊道:“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多管闲事!”并对我使了个眼色,我似懂非懂地低下头吃着饭,心想:必须得弄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饭后,趁着妈妈和爸爸在房间里看电视,我小心翼翼地拉开房门,打开电饭煲,居然发现:留在里面的都是新鲜饭啊!我心中的疑惑更加大了:奇怪!妈妈新鲜饭不吃,偏吃焦饭,可真够怪的!
我去问正在使用computer的姐姐,只见她一听我的问题就愁眉苦脸。这个晚上,我得知: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妈妈的爸爸(也就是我和姐姐的外公)不幸去世了(我的生日是1998年6月21日,而外公去世那天正好是1997年6月21日),妈妈小时候与外公、外婆在老家生活时(我妈妈是湖南衡阳人),外公总是把新鲜饭都留给妈妈和外婆吃,自己却吃一些已经焦了的饭,还吃不饱。外公在临终前笑着对泪流满面的妈妈嘱咐了一句“我走了,这焦饭轮到你来吃了”这句话,还说了句“再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以后让他吃焦饭”,说完,外公就笑着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人世。
听了这个故事,又有谁不感动呢?我想,外公是想让自己的子孙学会吃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成为一个有用并且将来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用、能在社会上立足、让别人尊敬的人。外公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令我永远难忘。
妈妈,焦饭该轮到我来吃了!
外公已经离开我四年了,我的日子在钟表上一秒一秒地流逝,那碗牛肉面却已经彻底定格在四年前,不动了。
那时我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看见外公在厨房里的背影。他系着白蓝方格的围裙,汗水在厨房闷热的空气里大滴答大滴地落在脖子上,嘴里吆喝着“回家啦?面待会就做好了。”当时我总是安静地放下书包,在饭桌上边写作业边等着那碗冒着白气的牛肉面。
不算很好吃的面,盐总会放多,我总是要在旁边倒上一杯冷的白开水,牛肉片总是很薄,因为我吃不了太大一块;青菜被很细心的切成一条一条,但叶片上总会有被煮太久的裂缝。
外公还在我身边的时候,他总带我去花园散步,去公园荡秋千,去小卖部里背着我妈给我买雪糕吃,他每次都说这是最后一次了。然后我拿着雪糕开心地点头。
而那碗牛肉面,就是我上小学时一天下来最期待的,中午我总是饿着,因为饭堂的菜太难吃了。放学铃打完,我都在想,很快又可以看见那碗冒着白气的牛肉面的啊。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觉,外公在厨房的身影变得瘦小了许多,我开始不吃那碗面了,我回家后总是不耐烦地关上房间的门做我的作业。那时外公总是问我饿不饿,我打断他的话,我不饿。
后来,外公进医院了,爸妈每天下班就赶去医院,我在透明的落地窗前静静地看着妈妈和医生聊着我听不见的话。那个时候,妈妈很少笑。外公的脸一天天变得苍白而憔悴,眼神一天天变得空洞而黯淡,但他看见我的时候,会勉强的挤出一个微笑,嘴角抽搐着,平静地望着我。
那个时候,我知道,他再也不可能开口问我饿不饿了,我再也吃不了那碗不是很好吃的牛肉面了。
再后来,外公平静地,走了。
那天我哭了,哭得很厉害,嘴里喊着外公你不可以离开我,你不可以离开我,你不可以。我再也没有吃过那种味道的牛肉面,也再也没有见过像外公一样平静地笑容。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和外公坐在树下的长椅上,风吹动着他,我倚在他瘦小的肩膀上。
今天我看了一作文篇《一碗牛肉面的故事》,写一位小伙子带着他的盲人爸爸去面馆。小伙子大声喊:“来两碗牛肉面”。可是他又挥了挥手,表示有一碗是清汤面。
他把牛肉面放在爸爸的面前。爸爸夹了一块牛肉给他。他没有阻拦,而是默默的放了回去。
就这样夹了放,放了夹。直到最后他说:“爸爸,我的碗里快放不下了啊”。爸爸笑着说:“这个饭店老板真好,牛肉真多啊”。
这时他的爸爸才放下。服务员看见这样的情景,就送给小伙子一盘牛肉。小伙子说“我没点一盘牛肉啊”。
服务员笑着说:“今天刚开业,牛肉免费”。吃完后,小伙子搀着他的爸爸走了。服务员在收碗的时候,发现他的碗底放着六元钱,正好是一盘牛肉的钱。
读完了这作文篇故事,我特别感动。小伙子用善意的谎言,体现着对父亲的爱。同时也打动了服务员爱心的付出。
最让我值得学习的是,小伙子虽然贫困,但不占别人的便宜。在现在的生活中好多人都没有做到这点,不但不回报,还会得寸进尺,到处占便宜。在我的家里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也很多,而我现在对他们回报很少。
今后一定要多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将来报答他们养育之恩。同时做一个充满爱心,而且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品味书香,爱我中华。中华和祖国是我们的第二个大家庭,从我们一出生起,就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逐渐长大;直到去世了,也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这让人觉得就算不在了(人世),也会时时刻刻都记住着祖国母亲慈爱的微笑,是多么甜美。因为我们有了祖国(中华)母亲:是母亲让我们变的富裕了;是母亲让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能够去放飞理想;是母亲让我们远在他乡的亲人能和我们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一顿难忘的团圆饭。我们要感谢祖国母亲,母亲是多么伟大啊。
。。。。
。
在今年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亲情的书,我看了后泪流满面,止也止不住了,这本书的名字叫:《一碗阳春面的回忆》,我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初中生看了后也会泪流满面的,这本书太感人了。《一碗阳春面的回忆》是医学博士周希诚写的,由台湾安宁疗护之母赵可式教授作序排荐的。《一碗阳春面》的感人故事,曾在充斥着政治口水战及明星八卦的新闻中,占据了许多报道版面,给社会带来了人性光明的温馨,但绝大多数人也很快地忘掉了这则故事。然而陪伴着癌症末期倍受煎熬的妈妈,及丧亲哀恸的丈夫与五个幼儿的中山纪念医院的安宁疗护团队人员,却像烙印般刻骨铭心地被这则动人故事影响了整个生命。
尤其是此安宁疗护团队的领导者周医师,他的身体、心理及灵魂都产生巨大的悸动,与非亲非故的病人一家七口,成了休戚与共的生命联体。病人一家的故事在周医师心中澎湃汹涌,使他不得不在每天累到不行的医疗工作之后,仍埋首在计算机桌前,一字一句记下心中的火,也希望这把“生命之火”、“人类大爱之火”能点燃其他人的心火,《一碗阳春面的回忆》就这样写成了。
本文的文体风格非常特别,以患癌症末期的妈妈——婉如一家七口为故事的主人公,当中巧妙地穿插着人生哲学、生命教育及安宁疗护的真谛。以人生哲学而言,一碗面的故事代表着生命中永恒的价值——爱;父母对小孩,孩子对父母,夫妻之间、安宁疗护团队医疗人员对待病人全家及社会中不相识的人群。这种无私的爱正是意义治疗学大师兰克医师(Dr。Frank)所言的“经验价值”,只有真正经历无私无我之爱的人,才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一碗阳春面的回忆》共有五章。第一章分担与分享中写着妈妈的痛苦是和他们一起承担的,快乐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的。在文中,五个小孩子只要了一碗阳春面,却还要留一些给他们的爸爸妈妈吃;虽然他们家里很穷,但他们很和睦,五个孩子在一起不会打打闹闹的,不像我和我妹妹一样在一起要吵架,我应该像他们学习;他们又很孝顺父母,他们会把自己吃过的好吃的东西留些给父母,而我却会把好吃的自己一个人吃光的,我真是应该自己反省一下了!第
二、三两章写的是她们一家七口人在安宁疗房和那些人员在一起的难忘的生活经历。。。。
。。
在第四章中,爱着他们五个孩子的母亲走了,可她走时是带着微笑的,说明她是心满意足的走了。在葬礼上,孩子们不哭泣,他们已经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了,我记得他们五个孩子曾经说过一句话:“爸爸!你还有我们五个!”五个孩子在母亲离别之后,他们发奋图强:老大成绩进步,田径比赛第五名;老二姐代母职,更是大家眼中的模范生;老三改变最大,不再满口脏话;老四勤练bo,po,mo,fo,喜欢上学校;幼稚园的老小笑容灿烂,爱背唐诗。他们因为改变了态度而改变了命运,给了我们最佳的生命启示。爱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每当想起妈妈的那碗焦饭,我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儿
“开饭啦!随着妈妈的一句响亮的话,我、姐姐、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出房间,拉开椅子,一屁股坐在上面,拿起筷子,等待着妈妈从厨房里的电饭煲里盛好的饭。每一晚都是这样。
“饭来啦!妈妈端着四碗香喷喷的米饭拉开厨房门,我们早已饿得不可开交了,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自己的饭从厨房出来了。我往妈妈的饭碗里瞟了一眼,惊奇地发现竟是一碗焦饭!我不禁起了好奇心,忙问:“妈妈,这碗焦饭爸爸严厉地对我喊道:“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多管闲事!并对我使了个眼色,我似懂非懂地低下头吃着饭,心想:必须得弄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饭后,趁着妈妈和爸爸在房间里看电视,我小心翼翼地拉开房门,打开电饭煲,居然发现:留在里面的都是新鲜饭啊!我心中的疑惑更加大了:奇怪!妈妈新鲜饭不吃,偏吃焦饭,可真够怪的!
我去问正在使用computer的姐姐,只见她一听我的问题就愁眉苦脸。这个晚上,我得知: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妈妈的爸爸(也就是我和姐姐的外公)不幸去世了(我的生日是1998年6月21日,而外公去世那天正好是1997年6月21日),妈妈小时候与外公、外婆在老家生活时(我妈妈是湖南衡阳人),外公总是把新鲜饭都留给妈妈和外婆吃,自己却吃一些已经焦了的饭,还吃不饱。外公在临终前笑着对泪流满面的妈妈嘱咐了一句“我走了,这焦饭轮到你来吃了这句话,还说了句“再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以后让他吃焦饭,说完,外公就笑着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人世。
听了这个故事,又有谁不感动呢?我想,外公是想让自己的子孙学会吃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成为一个有用并且将来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用、能在社会上立足、让别人尊敬的人。外公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令我永远难忘。
妈妈,焦饭该轮到我来吃了!